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朱渎港水环境规划报告书

XX:季鹏飞

学号:06141230

指导老师:钱进

目录

1总论- 3 -

1.1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3 -

1.2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 -

1.2.1指导思想- 3 -

1.2.2编制原则- 4 -

1.3规划编制依据- 5 -

1.3.1国家法律法规- 5 -

1.3.2技术规X与标准- 5 -

1.3.3规划技术细则- 5 -

1.4规划X围- 6 -

1.5规划指标与目标- 6 -

1.6规划方法与内容- 6 -

1.7规划技术路线- 6 -

环规编制技术路线图- 7 -

1.8规划成果- 8 -

2自然、社会经济和水系概况- 8 -

2.1自然环境概况- 8 -

2.1.1地址位置- 8 -

2.1.2地形地貌- 8 -

2.1.3气候- 8 -

2.2社会经济概况- 8 -

2.3水资源及水系概况- 9 -

3.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 -

3.1资料来源及评价方法- 9 -

3.2朱渎港河流水质评价- 9 -

4.水功能区划- 9 -

4.1区划的基本原则- 9 -

4.2区划方法- 11 -

4.3划分结果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11 -

4.4各功能区说明- 12 -

5.朱渎港水质模型的建立- 13 -

5.1朱渎港水质模型的建立- 13 -

5.1.1水质模型的概化- 13 -

5.1.2参数选取- 14 -

5.1.3模型表达- 14 -

5.2朱渎港干流及支流污染物浓度沿纵向变化计算- 14 -

6.朱渎港纳污能力计算- 15 -

6.1计算方法选择- 15 -

6.2容许纳污量- 15 -

7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方案- 16 -

7.1污染物总量控制- 16 -

7.2控制目标- 16 -

7.3削减方法- 16 -

7.4削减方案- 16 -

8.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方案- 17 -

8.1控制目标- 17 -

8.2优化方案- 17 -

8.2.1排污口的关闭与合并- 17 -

8.2.2排污口污染物浓度削减及限值- 18 - 9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18 -

9.1污染源控制方案- 18 -

9.1.1控制方案制定的原则- 18 -

9.1.2污染源控制规划方案- 18 -

9.2管理措施- 19 -

9.3法律措施- 19 -

9.4行政及经济措施- 20 -

9.5工程措施- 20 -

1总论

1.1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益严重所构成的水危机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透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近的任务。而太湖流域是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治理的重点。西太湖是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为有效改善西太湖水环境质量,XX市拟对境内入湖河流朱渎港进行水环境质量规划。依据XX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合理科学地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保证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2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2.1指导思想

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相协调,面向21世纪,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保护的新要求,为宏观决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思想,贯彻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协调、发展的方针。

(2)应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已经受污染的水资源,应尽快着手整治,对于尚未受污染或者污染尚不严重的水体,则应加强保护措施。

(3)应特别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把要节水、污水资源化及开发跨域引水工程结合起来,作为长期的重大战略措施。

(4)规划中确定的水功能区,既要考虑近期要去,也要考虑到中长期的要求,还应根据财政支撑能力,对水资源保护措施做出相应的分阶段优化规划方案与实施计划。

(5)制定规划既要研究、总结、吸收国外水资源保护的基本经验和科技进步,又要突

出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以便确定技术上行之有效、经济上适宜的规划方案与对策措施。

(6)对于工业废水污染,应强调源头控制,发展清洁生产,实施废物减量化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达到节水减污的目的,并与厂外集中处理相结合,实现入河排污口的优化布置。

(7)规划中应高度重视农村水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那些位于重要饮用水源地的农村污染。对于化肥农药,牲畜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等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处理及利用,实现农村的良性生态循环。

本规划按照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中核治理总体方案》和XX省政府《XX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污水集中治理和提标改造为主要手段,高标准实施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控制;以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农业的主要措施,削减农业面源的污染贡献量;以实施河类的生态化治理为重,提高水环境自净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使XX市境内进入太湖朱渎港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目标要求,改善朱渎港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2编制原则

(1)充分调查,掌握现状

依据已有水量、水质条件以及当地工业、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2)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统筹规划整体,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消除外来影响,以促进朱渎港地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3)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在努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治本之染,加强污染源头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切实控污减排,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朱渎港水质的公众污染源为题。

(4)突出重点,分类控制

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朱渎港水污染防治的关键为题,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综合治理朱渎港地区的水质污染。

(5)团结协作,分类治污

朱渎港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区域内各级政府加强团结协作,形成治污合力,各定

其责,为实现朱渎港地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共同努力。

1.3规划编制依据

1.3.1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XX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XX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XX国水法》

(4)《中华人民XX国河道管理条列》

(5)《XX省水资源保护案例》

(6)《XX省环境保护条列》

(7)《XX省太湖水污染》

(8)《XX省湖泊保护条列》

1.3.2技术规X与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3)《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702-2007)

(6)《水功能区划导则》

1.3.3规划技术细则

(1)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2)XX省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3)XX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细则

1.4规划X围

本次规划X围为西太湖入湖河流朱渎港地区,位于宜兴市,其西起施荡河,东往太湖,干流总长约32.5km。

1.5规划指标与目标

为了体现规划原则要求,确保规划目标的是实现,确定本次规划指标为污染控制类指标,主要污染因子取CODcr。要求国控断面水质必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以及各功能区必须满足其水质要求。

1.6规划方法与内容

(1)根据河流取水、排水状况,划定朱渎港干流和各支流水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

(2)现状取排水条件下,计算朱渎港河道干流及各支流污染物纵向变化过程,并分别用图表示;

(3)根据各个水功能区和国控断面要求,计算各功能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按照等比例削减方法,计算满足各个水功能区和国控断面水质要求的河流干流各排污口和支流口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5)按照对国控断面和城市取水口的影响情况,提出优化的排污口整治方案和限排污染物浓度;

(6)根据河流水环境规划的程序和步骤,编制完整的规划报告,详细说明水功能区划、污染物削减方案和依据,并说明计算方法和过程。

1.7规划技术路线

朱渎港水环境规划主要的技术路线图,见下页。

环规编制技术路线图

专家咨询

水环境现状调查 水文、水质同步检测 社会经济调查 主要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分析

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模型建立 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建立

水体纳污能力计算 污染源削减量计算及分配 产业结构

工业点源 生活源 农业面源 河网综合 区域综合整治措施 相关地方及有关部门意见

重点工程与项目

规划报批

1.8规划成果

(1)朱渎港水环境规划报告书;

(2)朱渎港干流和支流水功能区划图,污染物浓度沿河段纵向变化图。

2自然、社会经济和水系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址位置

朱渎港地处XX省东部,西太湖流域,位于宜兴市境内,全长32.5km。

2.1.2地形地貌

朱渎港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区,水系发达,土壤为粘性软土层,部分为淤泥质粉土。

2.1.3气候

朱渎港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梅雨季节明显,大多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多年平均气温15.4℃,一月平均气温2.1℃,平均最低气温-0.8℃,七月最高平均气温为31.5℃,极端最高气温37.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7.7mm,极端最大降水量1738.4mm,最小降水量679.1mm,区内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2.4m/s。

2.2社会经济概况

朱渎港地区位于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29.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416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984元。朱渎港地区总面积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万亩。

2.3水资源及水系概况

朱渎港地处江南水乡,平原低洼河网区,水资源量丰富。6~9月梅雨季节,河流水量丰富,主要来自降雨径流。

3.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资料来源及评价方法

(1)资料来源:《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水质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水质评价参数:受监测资料的限制,选取化学需氧量CODcr为评价参数;

(4)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

计算公式为:

Ci

Pi

Co

式中Pi:该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该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

Co:该污染物的允许浓度值(评价标准值)

3.2朱渎港河流水质评价

受资料限制,无河流断面CODcr监测数据,具体断面水质评价省略,根据国控断面水质要求,需对朱渎港各排污口排污量进行削减,并提出向相关的整治措施。

4.水功能区划

4.1区划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应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

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利用水资源,并留有余地,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将水系系统作为同一整体考虑,分析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省界间、市界间、区界间,湖泊水库的不同水域,远、近期社会发展需求对水域保护功能的要求。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兼顾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上游水功能的划分,要考虑保障下游功能要求;支流功能的划分,要考虑保障干流水域的功能要求;当前功能区的划分,不能影响长远功能的开发;对于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坚决在功能区划中去除。水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功能要求不同的水质标准,其中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江XX头水、自然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为优先重点保护对象。水功能区划要优先考虑其达到功能水质保护标准,对于渔业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专业用水实行统筹安排,分别执行专业用水标准。

(3)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

根据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文特征,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保证水功能区划中水质标准的合理性,既充分保护水资源质量,又有效利用环境容量,节省污水处理费用的原则。

(4)以水域规划主导使用功能为主,结合考虑现状使用功能性和超前性原则

水功能区划要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确定的水资源主导自使用功能为主,在人类活动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对水域未提出新的功能要求之前,应保持现状使用功能。同时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生活发展需求,引入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要为将来引进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留有余地。

(5)相似性划分原则

应综合考虑江河、湖泊及水库自然条件、污染现状及使用目标的相似性,并按相似性原则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1)自然条件的相似性。自然条件是制约水资源使用目标、使用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域自然条件不同,利用水资源的方向、方式和XX就有差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也不同,改善环境的方向和措施也有区别,因此自然要素在水域中的数量和质量差异,应成为划分水功能区的主要依据。

2)污染现状相似性。忧郁人类活动方式和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征,操作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因此污染现状不同,需要控制水污染的参数不同,水环境的改善途径

也不同,所以水质污染现状相似性也是划分水功能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3)使用目标相似性。由于水资源的用途是多方面的,使用目标一致水质要求就相同,水质标准也就一致,在水资源保护的管理方面也易于统一。因此,水域使用目标相似,也是水功能区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6)结合水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质与水量统一考虑的原则

水质与水量是水资源的两个主要熟悉。水功能区划的水质功能与水量密切相关,水功能区划时将水质和水量统一考虑,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既要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量的需要,又要考虑对水质的要求。

(7)便于管理,可行实用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的方案要切实可行,其分配界限应尽可能地与行政区界线一致,以便于行政管理,使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措施能得以贯彻和落实,也便于行政监督管理的实施。同时必须将水功能区的划分与水域允许纳污量、入河排污口的布局及其允许排放量结合起来,真正有利于强化水资源保护的目标管理。

(8)分级划分水域功能区的原则

全国水功能区划由一、二两级区划组成,并在各流域机构功能区划成果上汇总而成。流域水功能区划主要对流域内江河干流、跨省支流、湖泊和水库水域进行功能区划,省协助参与流域机构工作,提出对流域水功能区划的意见。

4.2区划方法

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河流的自然特征和行政边界。

4.3划分结果及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根据4.1确定的区划原则,对朱渎港进行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具体水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保护目标见下页表4.1、水功能区划分见附图1。

表4.1朱渎港水功能区划分表

4.4各功能区说明

(1)干流工业用水区:此区水量来自干流基流,原始水质较好,主要有工业用水01与工业排水02,整体水质较好,主要用于工业用水,水质目标可定为Ⅳ类。

(2)干流农业用水区:该区水量主要用于满足农业灌溉,考虑上下游水质管理要求,

该区水质可按Ⅳ标准进行管理。

(3)干流排污控制区:此区有大量的工业与城市排污口以及支流1、支流2入流,原始水质较差,因此划分为排污控制区。根据河流的远期规划发展,水资源保护目标等,确定本区水质目标为Ⅳ类。

(4)干流过渡区:由于国控断面水质要求为Ⅲ类标准,比上游缓冲区要求高,所以设置一干流缓冲区,水质目标定为Ⅲ类。

(5)支流1工业用水区:根据原始资料,此河段有工业取水11,工厂排污口12,上游来水量为基流,CODcr本底浓度为20,水质较好,因此将此河段划分为工业用水区,水质目标定为Ⅳ类,主要使用功能为工业取水。

(6)支流1过渡区:因下游有城市取水口,要求水质必须高于Ⅲ类,因此设定过渡区,长度暂定4100米。

(7)支流1饮用水源区:此河段有城市取水口13与14,所以设饮用水源区。其X围为第一个取水口上游3300米处,至最末取水口下游100米处。此区域严禁排污,需严格控制水质,水质目标为Ⅲ类。

(8)支流1保留区:此河段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预留此区域为保留区,要求水质目标为Ⅲ类。

(9)支流1过渡区:此段为支流汇入干流回水段,设为300米,水质目标定为Ⅳ类。

(10)支流2排污控制区:此段均为工业排污口,所以定为排污控制区,为使下游水质能达到特定功能区的要求,本区水质目标定为Ⅳ类。

5.朱渎港水质模型的建立

5.1朱渎港水质模型的建立

5.1.1水质模型的概化

(1)从时间上,排污口为连续恒定排放,为稳态模型

(2)从空间上,污染物排放后即满足全断面均匀混合,为一维模型

(3)考虑河流的自净,对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

5.1.2参数选取

为方便计算,主要污染因子取CODcr

5.1.3模型表达

(1)考虑污染物混合完全

Qp Cp Qe Ce

C Qp Qe

?+?=

+

式中C :污水排入后,断面完全混合后污染物浓度(CODcr,mg/L ) Qp,Cp :污染物排入前,河流流量与污染物浓度(m3/s , CODcr mg/L ) Qe,Ce :排入河流的污染物流量和浓度(m3/s , CODcr mg/L ) (2)考虑河流自净作用

/86400x kx u

C C e

-=?

式中C :上游断面CODcr 浓度,mg/L Cx :下游断面 CODcr 浓度,mg/L x :上下游断面距离,m u :本段河流平均流速,m/s k :CODcr 衰减系数,s -1

5.2朱渎港干流及支流污染物浓度沿纵向变化计算

以干流为例,计算断面前后流量与浓度:

干流入流-工业取水口01:Q=10m 3/s,Co=20mg/l,x=500m,A = 32m 2 u=Q/A =0.313m/s 考虑CODcr 衰减:

/86400019.956kx u C C e -=?=

工业取水01:q=0.5 m3/s,则断面后Q=10–0.5=9.5m3,C=19.956mg/L 工业取水01-工业排污02:

Q=9.5 m3/s,C=19.956mg/l,x=500m,A=32 m 2 u=0.297m/s 考虑CODcr 衰减:

/86400019.909kx u C C e -=?=

以下各断面计算原理与步骤同上,支流汇入干流时将支流作为一个大排污口计算,具体结果见附表1,干流与支流污染物浓度沿河流纵向变化见附图2-1,附图2-2

6.朱渎港纳污能力计算 6.1计算方法选择

根据各个水功能区和国控断面要求,计算各个功能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因各功能区流量沿程变化,所以各功能区需分段计算纳污能力,再进行累加。

水体纳污能力为在给定水域的水文、水动力学条件、排污口位置及方式情况下,满足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标准的排污口最大排放量,定义为该水域在上述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总量,其计算公式为:

0()86400n n k x C Q

W C C Q u =-+

式中:水域中的水质标准,mg/L

Co :上游来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或原水体中的背景值,mg/L Q :稀释容量,m 3/s x :上下游断面间距离,m k :CODcr 衰减系数,s -1

6.2容许纳污量

以干流工业用水区干流入流至工业取水口01段为例,计算纳污量W : =30mg/L ;C 0=20mg/l ;Q=10m 3;x=500m ;u=0.313m/s

0.125003010

(3020)10100.667/864000.313

W g l ???=-?+

=?

以下各段计算原理同上,再将同一功能区各段累加得各功能区原始纳污能

力。具体计算结果见附表2。

7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方案 7.1污染物总量控制

为了使规划水域满足规划水质目标的要求,必须对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根据纳污能力,纳污现状,污染源源强与受纳水体水质的关系和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国控断面水质目标等因素,提出规划水域(朱渎港干、支流)按照水功能区划和国控断面要求的水质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污染物削减。

7.2控制目标

(1)满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2)满足各个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要求

7.3削减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按照等比例削减法对朱渎港干、支流各排污口进行削减。等比例削减法即是对所有污染源采取同样的比例削减排放量。从而将允许排放总量分配到源的分配方法。

7.4削减方案

把支流1、支流2汇入口处理为干流排污口,以国控断面为控制断面对干流各排污口进行等比例削减,再以支流汇入口处断面为控制断面对支流各排污口进行削减。

根据水质现状分析,国控断面处COD Cr 为38.897mg/l ;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则削减比例为

38.89720

100%48.6%38.897

-?=

取干流削减比例为48.6%,计算各断面污染物浓度与各功能区纳污能力,

此时仍有部分不能达到所在功能区水质目标,经调整比例并校验各功能区纳污能力,具体结果见附表3。

8.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化方案

因不同的排污口对控制区水环境质量浓度超标贡献率大小不一样,自身治理的水平也不相同,所以所有的排污口采用同样的比例削减排污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性,因此可以根据各排污口贡献率与地理位置、排放量等因素,对各污染源进行优化规划与污染物浓度控制。

8.1控制目标

(1)各功能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所要求的水质目标。

(2)各排污口达到XX省地方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排放限制》(DB32/1702-2007)规定的排放标准。

(3)优化后干流下游国控断面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4)达到合理规划,经济有效的目的。

8.2优化方案

根据对污染源现在分析,纳污河段主要为干流7+000处至26+000处,以及支流2,污染源分为工业、农业与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源,其中农业污染源排放量较大;个别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也较大,所以综合考虑以上现状及各功能区的水质要求等因素,确定朱渎港区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优化方案如下:

8.2.1排污口的关闭与合并

(1)根据等比例削减方案,支流1工业排污口12污染物总量需削减74%才能达到下游饮用水功能区Ⅲ类水质要求,其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建议将该排污口关闭。

(2)将干流城市排污口08与09合并至19+000处,生活污水统一排放。

(3)因支流2工业排污口23对干流下游水质影响严重,直接影响到国控断面水质,

故建议将其转移至干流22+500处,并与工业排污口010合并统一排放。

8.2.2排污口污染物浓度削减及限值

根据《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702-2007)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COD Cr为50mg/l,不同行业排放值不同,因原始资料不足,现统一将工业排污限值定为80mg/l,根据水质目标要求结合限值对各排污口具体削减方案见附表4。

9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为了保证朱渎港地区水环境质量达到目标要求,削减方案可实施,故对朱渎港地区提出一系列的综合整治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污染源控制、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法律措施、行政及经济方面等措施。

9.1污染源控制方案

9.1.1控制方案制定的原则

(1)确保区域水质目标实现

(2)治理工艺在技术上可行

(3)环保投资于当地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9.1.2污染源控制规划方案

(1)生活污水污染源控制

生活污水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来自城镇建筑群的,应修建与完善下水道系统以截流、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另一种是来自零散分布的建筑物的,与公共市政下水道距离较远,不可能送至城市污水厂。为此,必须修建就地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如化粪池、地下土壤渗透处理系统及地下毛管渗滤处理系统,也可以采用稳定塘或湿地处理系统。

(2)工业废水污染源控制

由于受原始资料限制,朱渎港河流沿岸工业具体产业结构、行业不详,故提出工业废

水污染控制一般措施。

1)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化改革,完成结构优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因此,在发展中不应再发展那些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运输量大、污染扰民的工业,工业结构的调整应以降低单位工业产品或产值的排水量及污染物排放负荷为重点。

2)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

3)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取排水许可证制

4)厉行节水减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将废水清污分流,低浓度的废水应循环利用,尽量减少排放量,降低废水处理浓度。

5)加强工业企业内的终端治理。应针对不同行业废水水质的不同进行企业内处理,例如造纸行业废水可采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

(3)农业污染源控制

农业生产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其中主要是氮、磷类肥料随着地表径流、水土流失等途径流入水体。因此,在汇流流域内,应合理管理农田,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加强水土保持,避免水土流失。在有条件的地方,宜建立缓冲带,改变耕种方式,以减少肥料的使用量与流失量。

9.2管理措施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是在分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和技术手段基础上,提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

(1)明确河流的水质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

(2)明确污染负荷控制为水资源保护的中心环节,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

(3)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

(4)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9.3法律措施

为加强朱渎港地区水资源的监督、保护和污染防治,应严格遵守国家级XX 省颁布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XX 省水资源保护条例》、《XX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另外,本规划经有关部

大学物理试卷大物下模拟测试试题

大学物理试卷大物下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09大物下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电流由长直导线1沿半径方向经a 点流入一由电阻均匀的导线构成的圆环,再由b 点沿半径方向从圆环流出,经长直导线2返回电源(如图).已知直导线上电流强度为I ,∠aOb =30°.若长直导线1、2和圆环中的电流在圆心O 点 产生的磁感强度分别用1B 、2B 、3B 表示,则圆心O 点的磁感强度大小 (A) B = 0,因为B 1 = B 2 = B 3 = 0. (B) B = 0,因为虽然B 1≠ 0、B 2≠ 0,但021 B B ,B 3 = 0. (C) B ≠ 0,因为虽然B 3= 0,但021 B B . (D) B ≠ 0,因为B 3≠ 0,021 B B ,所以0321 B B B . [ ] 2. 如图,流出纸面的电流为2I ,流进纸面的电流为I ,则下述 各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I l H L 2d 1 . (B) I l H L 2 d (C) I l H L 3 d . (D) I l H L 4 d . [ ] 3. 一质量为m 、电荷为q 的粒子,以与均匀磁场B 垂直的速度v 射入磁场内,则粒子运动轨道所包围范围内的磁通量 m 与磁场磁感强度B 大小的关系曲线是(A)~(E)中的哪一条? [ ] 4. 如图所示的一细螺绕环,它由表面绝缘的导线在铁环上密绕 而成,每厘米绕10匝.当导线中的电流I 为2.0 A 时,测得铁环内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为1.0 T ,则可求得铁环的相对磁导率 r 为(真 空磁导率 0 =4 ×10-7 T ·m ·A -1 ) (A) 7.96×102 (B) 3.98×102 (C) 1.99×102 (D) 63.3 [ ] 5. 有两个长直密绕螺线管,长度及线圈匝数均相同,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管内充满均匀介质,其磁导率分别为 1和 2.设r 1∶r 2=1∶2, 1∶ 2=2∶1,当将两只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通电稳定后,其自感系数之比L 1∶L 2与磁能之比W m 1∶W m 2分别为: (A) L 1∶L 2=1∶1,W m 1∶W m 2 =1∶1. (B) L 1∶L 2=1∶2,W m 1∶W m 2 =1∶1. (C) L 1∶L 2=1∶2,W m 1∶W m 2 =1∶2. (D) L 1∶L 2=2∶1,W m 1∶W m 2 =2∶1. [ ] a b 1 O I c 2 L 2 L 1 L 3 L 4 2I I O B m (A)O B m (B)O B m (C) O B m (D)O B m (E)

摄影作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题摄影职业装与色彩作品 设计制作说明书 设计制作人:胡雯 班级 15媒体2 学号 2015145216 2016.9

一、本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摄影的具像特征和象征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摄影曝光、感光度、镜头景深、光圈快门等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使学生全面掌握以数码照相机为主要器材手段进行摄影创作的流程和方法。尝试创作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专题摄影作品”,并自我点评,作出恰当“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到“相应级别摄影赛事”上参展。 通过本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 使学生在课内20学时+课外20学时内(一周时间)完成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摄影作品至少6幅”,并自我点评和作出恰当的“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参展。 二、完成本设计的“创意”准备和技术准备 (一)、选题说明和“创意”简介 1.选题说明 我的选题是“职业装与色彩”,例如我们看到橘色不难想到环卫工人,看到绿色不难想到军人,看到蓝色不难想到警察……所以我想以有代表色的职业装的为出发点,来表现不同职业的劳动人民的工作状态,以表达对劳动者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2.“创意”简介 偶然在微博上看见了一段记录清朝长安街头的黑白影像,对比如今的生活,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的职业划分更加的明确并且管理的更加规范,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职业装的出现便能够说明这点,所以我选取了几种大众已经非常熟悉且有代表性的制服作为代表,来表现劳动者的工作状态。 3.附:选题创意策划分析报告表(最下) (二)、拍摄技术准备和计划 1.创作“摄影作品”的技术手段简述 1)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和景深原理的应用 景深是指镜头所能对应拍摄到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原理可以从下图中得到分析。 影响景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光圈和焦距。 (1)光圈口径愈大,在感光片上的弥散圆愈大,所以得到的景深越小。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大学物理试题及答案

第2章刚体得转动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得绕着轻绳得定滑轮.A滑轮挂一质量为M得物体,B滑轮受拉力F,而且F=Mg.设A、B两滑轮得角加速度分别为βA与βB,不计滑轮轴得摩擦,则有 (A) βA=βB。(B)βA>βB. (C)βA<βB.(D)开始时βA=βB,以后βA<βB。 [] 2、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等得细圆环A与B。A环得质量分布均匀,B环得质量分布不均匀。它们对通过环心并与环面垂直得轴得转动惯量分别为JA与J B,则 (A)JA>J B.(B) JA

大学物理下模拟卷

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一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一块电介质如图放置,以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作一个 球形闭合面 (A) 高斯定理成立,且可以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 (B) 高斯定理成立,但不可以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 (C) 由于电介质不对称分布,所以高斯定理不成立; (D) 即使电介质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也不成立. [ ]. 2.某带电球体,电荷均匀分布。若其电荷体密度ρ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其电场的能量变为原来的 (A) 2倍; (B) 1 / 2倍; (C) 4倍; (D) 1 / 4倍. [ ] 3. 有两个点电荷电量都是 +q 相距为2a ,今以左边的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以a 为半径,作一个球形高斯面.在球面上取两块相等的小面积S 1、S 2.其位置如图所示.设通过S 1、S 2的电场强度通量分别为1Φ、2Φ,通过整个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3Φ,则 (A) 21ΦΦ<,03εΦq =; (B) 21ΦΦ<,032εΦq =; (C) 21ΦΦ=,03εΦq =; (D) 21ΦΦ>,03εΦq =. [ ] 4. 如图所示,流出纸面的电流为2I ,流进纸面的电流为I , 则下述各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I l H L ?=?1 2d (B) ?=?2 d L I l H (C) ?-=?3 d L I l H (D) ?-=?4 d L I l H [ ] 5. 把轻的正方形线圈用细线挂在载流直导线AC 的附近,两者在同一 平面内,直导线AC 固定,线圈可以活动.当正方形线圈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线圈将 (A) 不动; (B) 转动,同时靠近导线AC ; (C) 转动,同时离开导线AC ; (D) 平移,靠近导线 AC ; (E) 平移,离开导线 AC . [ ] 电 介质 选题1图 选题3图 题5 选题4图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安徽工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模板

封面 按学校发的封面模板填写相关信息; 起始时间:2011年6月13日~6月24日 设计报告书页数(一般20~30页之间) 电子版设计报告规定的格式用A4纸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纸的边框以外,亦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字。 页面设置:上3,下2.5,左3,右2;页眉2,页脚1.75。 行距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任务书 主要是写明设计容和设计要求 例如,设计一个数字钟的任务书为:(具体根据题目拟定) Ⅰ设计题目 中文: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英文:Design of Multi-function Digital Clock Ⅱ设计功能要求 1、能正确显示时、分、秒(6位:HH:MM:SS); 2、要有总体复位开关; 3、能可靠校时、校分; 4、能整点报时(①59’56秒、59’57秒、59’58秒、59’59秒响0.5秒低音。②00’00 秒响1秒高音); 5、整个电路的控制开关要求在5个以; 6、秒信号发生器可以用555构成的电路产生; 7、能够设定一组闹钟功能,到了预设的时间,铃声响1分钟,在1分钟之可以用 按键停止闹铃。 Ⅲ设计任务容 1、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查阅资料,拿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2、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设计,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型、绘制电路原理 图; 3、进行电路软件仿真(如:Multisim 2001、EWB、Protel等),或制作实物进行调 试实验,获得实验数据,验证设计有效性。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签名

设计题目(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摘要 摘要:独占一页; 摘要正文分三段写: 第一段:本设计的意义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做什么?为啥做? 第二段:为了完成设计功能,你主要进行了哪些设计,怎么设计的。——怎么做? 第三段:设计结果如何,取得了哪些结论。——做的效果怎么样?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上册)10套附答案

n 3 上海电机学院 200_5_–200_6_学年第_二_学期 《大学物理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 开课学院: ,专业: 考试形式:闭卷,所需时间 90 分钟 考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一、填充題(共30分,每空格2分) 1.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 62x t t m ,则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s 内 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___,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系一小球,绳长0.9L m =,现将小球拉到水平位置OA 后自由释放,小球沿圆弧落至C 点时,30OC OA θ=与成,则 小球在C 点时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切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法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10g m s =)。 3.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2155.010cos(5t )6x m 、211 3.010cos(5t )6 x m 。则其合振动的频率 为_____________,振幅为 ,初相为 。 4、如图所示,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400d nm 的薄膜,若薄膜的折射率为 2 1.40n , 且1 2n n n 3,则反射光中 nm , 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透射光中 nm 和___________ nm 可见光得到加强。 5.频率为100Hz ,传播速度为s m 300的平面波,波 长为___________,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差为3π ,则此两点相距 ___m 。 6.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折射率为1.4的液体上,反射光是全偏振光,则此光束射角

大学物理下模拟考试试卷

2017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物理(2)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一空心导体球壳,其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带电荷q ,如图所示.当球壳中心处再放一电荷为 q 的点电荷时,则导体球壳的电势(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为 ( ) (A) 1 04R q επ . (B) 204R q επ . (C) 102R q επ . (D) 20R q ε2π . 2、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中通有电流I ,此线圈在A 点(见图)产生的磁感强度B 为( ) (A) l I π420μ. (B) l I π220μ. (C) l I π02μ. (D) 以上均不对. 3、如图所示的一细螺绕环,它由表面绝缘的导线在铁环上密绕而成,每厘米 绕10匝.当导线中的电流I 为2.0 A 时,测得铁环内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为1.0 T ,则可求得铁环的相对磁导率μr 为( )(真空磁导率μ 0 =4π× 10-7 T ·m ·A -1) (A) 7.96×102 (B) 3.98×102 (C) 1.99×102 (D) 63.3 4、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以相同的速度射入一垂直磁场,则它们的 ( ) (A )运动周期相同 (B )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 (C )动能相同 (D )以上的都不相同 5、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t l E L K d d d Φ-=?? ,式中K E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 (A) 闭合曲线L 上K E 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 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线不是闭合曲线. (D) 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6、点电荷q 位于一边长为a 的立方体中心,若以该立方体作为高斯面,可以求出该立方体表面上任一点 的电场强度。 ( ) q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题目: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学生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别:计科本101班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013 年 06 月 20 日

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热练掌握FFT的方法反应用 (4)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傅里叶变换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学习一门语言,如何进行资料查阅搜集,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等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2.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并掌握傅立叶变换 (2)了解傅立叶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二维频谱的分布特点 (4)用MATLAB实现傅立叶变换仿真 3.课程设计背景与基本原理 傅里叶变换是可分离和正交变换中的一个特例,对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将图像从图像空间变换到频率空间,从而可利用傅里叶频谱特性进行图像处理。从20世纪60年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提出来以后,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1课程设计背景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提取特征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3.2 傅里叶变换 (1)应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一门技术,使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20世纪20年代,图像处理首次得到应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得到普遍应用。60年代末,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为了修改图形,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提起有效信息,还有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可以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各种图像变换;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采用各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复原和增强;对图像进行分割、描述和识别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应用于通讯技术、宇宙探索遥感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经典题型(带详细答案的)

例1:1 mol 氦气经如图所示的循环,其中p 2= 2 p 1,V 4= 2 V 1,求在1~2、2~3、3~4、4~1等过程中气体与环境的热量交换以及循环效率(可将氦气视为理想气体)。O p V V 1 V 4 p 1p 2解:p 2= 2 p 1 V 2= V 11234T 2= 2 T 1p 3= 2 p 1V 3= 2 V 1T 3= 4 T 1p 4= p 1V 4= 2 V 1 T 4= 2 T 1 (1)O p V V 1 V 4 p 1p 21234)(1212T T C M m Q V -=1→2 为等体过程, 2→3 为等压过程, )(2323T T C M m Q p -=1 1123)2(23RT T T R =-=1 115)24(2 5RT T T R =-=3→4 为等体过程, )(3434T T C M m Q V -=1 113)42(2 3 RT T T R -=-=4→1 为等压过程, )(4141T T C M m Q p -=1 112 5)2(25RT T T R -=-= O p V V 1 V 4 p 1p 21234(2)经历一个循环,系统吸收的总热量 23121Q Q Q +=1 112 13 523RT RT RT =+=系统放出的总热量1 41342211 RT Q Q Q =+=% 1.1513 2 112≈=-=Q Q η三、卡诺循环 A → B :等温膨胀B → C :绝热膨胀C → D :等温压缩D →A :绝热压缩 ab 为等温膨胀过程:0ln 1>=a b ab V V RT M m Q bc 为绝热膨胀过程:0=bc Q cd 为等温压缩过程:0ln 1<= c d cd V V RT M m Q da 为绝热压缩过程:0 =da Q p V O a b c d V a V d V b V c T 1T 2 a b ab V V RT M m Q Q ln 11= =d c c d V V RT M m Q Q ln 12= =, 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 p V O a b c d V a V d V b V c ) )(1 212a b d c V V V V T T Q Q (ln ln 11-=- =ηT 1T 2 bc 、ab 过程均为绝热过程,由绝热方程: 11--=γγc c b b V T V T 1 1--=γγd d a a V T V T (T b = T 1, T c = T 2)(T a = T 1, T d = T 2) d c a b V V V V =1 212T T Q Q -=- =11η p V O a b c d V a V d V b V c T 1T 2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1 2 1212))(T T V V V V T T Q Q a b d c ==(ln ln 2 122122T T T Q Q Q A Q -= -== 卡ω

CAD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项目说明 (2) 三、配电工程图的绘制 (3) 1、图层、线型、文字等基本绘图环境的设置及绘图模板的绘制 2、主要结构尺寸及尺寸配合的确定。 3、问题及讨论。 四、心得体会 (4) 五、配电工程图 (5) 六、参考文献附 (6)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目的: 熟悉Auto CAD设计软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时间学习中逐步提高应用水平,并能应用CAD绘图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断路器设计。通过绘制供配电系统断路器设计巩固并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CAD绘图软件的有关知识,增强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计算、综合论证、设计制图、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优化设计的方法、步骤。掌握变电站设计性能参数及结构掌握AutoCAD2010的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掌握AutoCAD2010的常用编辑工具的使用 设计内容要求: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它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站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安全与经济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近期需要与今后发展等方面的联系,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采用中等适用水平的建设标准,有步骤的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并采用经验鉴定合格的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次主接线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各个不同电压侧电气设备的总体布局,并影响各进出线的安装间隔分配,同时还对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方便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主接线方案一旦确定,各进出线间和电气设备的相对位置便固定下来,所以变电所的一次主接线是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 1、辉县北郊变电站施工图10kv进线柜二次进线图 2、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端子排图 3、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柜电气布置图 4、辉县北郊变电站主变保护原理图

2018大学物理模拟考试题和答案

答案在试题后面显示 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B) (C)(D) 2、如图所示,假设物体沿着竖直面上圆弧形轨道下滑,轨道是光滑的,在从A至C的下滑过程中,下面 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它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B) 它的速率均匀增加. (C) 它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 它的合外力大小不变. (E) 轨道支持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先后两次从P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着光滑的固定斜面l1和圆弧面l2下滑.则小 球滑到两面的底端Q时的() (A) 动量相同,动能也相同.(B) 动量相同,动能不同. (C) 动量不同,动能也不同.(D) 动量不同,动能相同. 4、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和B之间夹有一轻弹簧.首先用双手挤压A和B 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撤掉外力,则在A和B被弹开的过程中( ) (A) 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B) 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 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 系统的动量与机械能都不守恒. 5、一质量为m的小球A,在距离地面某一高度处以速度水平抛出,触地后反跳.在抛出t秒后小球A 跳回原高度,速度仍沿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也与抛出时相同,如图.则小球A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地面给它的冲量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冲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物理模拟题

大学物理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受一竖直方向的力F 作用,如图所示。在力F 作 用下,弹簧被缓慢向下拉长为l ,在此过程中力F 作功 B 。 (A) F (l –l 0) (B) l l kxdx (C) l l kxdx 0 (D) l l Fxdx 0 2. 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质圆形平板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绕通过圆心且垂直于平板的'OO 轴转动,摩擦力对'OO 轴的力矩为 A 。 (A) 2 3mgR (B) mgR (C) 1 2 mgR (D) 0 3.下列说法哪一个或哪一些是正确的 C 。 A. 某瞬时平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可以不同; B .平动刚体上各点轨迹一定是直线; C .平动刚体上各点轨迹一定是曲线。 4.如下图,一静止的均匀细棒,长为L 、质量为M ,可绕通过棒的端点且垂直于棒长的光滑固定轴O 在水平面内转动,转动惯量为2 3 1ML ,一质量为m 、速率为v 的子弹在水平面内沿与棒垂直的方向射出并穿出棒的自由端,设穿过棒后子弹的速率为 v 2 1 ,则此时棒的角速度为 B 。 A ML m v . B ML m 2v 3. C ML m 3v 5. D ML m 4v 7. 5.一质点作谐振动,周期为T ,它由平衡位置沿x 轴负方向运动到离最大负位移1/2处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C 。 A. T/4 B. T/6 C. T/12 D. T/8 6.一质点作谐振动,频率为 ,则其振动动能变化频率为 D 。 A . 21 B. 4 1 C. 2 D . 4 7. 真空中两平行带点平板相距位d ,面积为S ,且有S d 2 ,均匀带电量分别为+q 与-q ,则两级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D 。 v 俯视图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班级组别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 10 月 1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 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 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拟定工艺路线 (4) 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 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 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 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 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 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 4.4定位误差分析 (14) 参考文献.................................................... .. (18)

附 录 .................................................... . (19)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它位 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 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 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 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 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 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 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 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 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通过 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 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 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 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 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 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 向上尺寸设计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 mm的尺寸要求,所以选择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夹紧稳定可靠。由于有50 2.0 采用Φ32 mm的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尅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该拨叉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用车床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因为车床可以一次性将两个精基准都加工出来,从而提高了精度,也为使后续工序都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由于精度要求不高,故而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左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螺纹孔端面,最后完成M5螺纹孔的加工,这也体现了工序集中的原则。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由零件图示的生产批量200件可知,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大学物理考试深刻复知识题

习题十 10-1 一半径r =10cm 的圆形回路放在B =0.8T 的均匀磁场中.回路平面与B 垂直.当回 路半径以恒定速率 t r d d =80cm ·s -1 收缩时,求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解: 回路磁通 2 πr B BS m ==Φ 感应电动势大小 40.0d d π2)π(d d d d 2==== t r r B r B t t m Φε V 10-2 一对互相垂直的相等的半圆形导线构成回路,半径R =5cm ,如题10-2图所示.均匀磁场B =80×10-3T ,B 的方向与两半圆的公共直径(在Oz 轴上)垂直,且与两个半圆构成相等的角α 当磁场在5ms 内均匀降为零时,求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及方向. 解: 取半圆形cba 法向为i , 题10-2图 则 αΦcos 2 π21 B R m = 同理,半圆形adc 法向为j ,则 αΦcos 2 π22 B R m = ∵ B 与i 夹角和B 与j 夹角相等, ∴ ? =45α 则 αΦcos π2 R B m = 221089.8d d cos πd d -?-=-=Φ- =t B R t m αεV 方向与cbadc 相反,即顺时针方向.

题10-3图 *10-3 如题10-3图所示,一根导线弯成抛物线形状y =2 ax ,放在均匀磁场中.B 与xOy 平 面垂直,细杆CD 平行于x 轴并以加速度a 从抛物线的底部向开口处作平动.求CD 距O 点为y 处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解: 计算抛物线与CD 组成的面积内的磁通量 ? ?=-==a y m y B x x y B S B 0 2 3 2 322d )(2d 2α αΦ ∴ v y B t y y B t m 2 1 212d d d d α αε-=-=Φ-= ∵ ay v 22 = ∴ 2 1 2y a v = 则 α α εa By y a y B i 8222 12 1-=- = i ε实际方向沿ODC . 题10-4图 10-4 如题10-4图所示,载有电流I 的长直导线附近,放一导体半圆环MeN 与长直导线共面,且端点MN 的连线与长直导线垂直.半圆环的半径为b ,环心O 与导线相距a .设半圆环以速度v 平行导线平移.求半圆环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及MN 两端的电压 N M U U -. 解: 作辅助线MN ,则在MeNM 回路中,沿v 方向运动时0d =m Φ ∴ 0=MeNM ε

大学物理1下册模拟卷(附答案)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大 学 物 理Ⅰ模 拟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高斯面内无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D 为零 B.高斯面的D 通量与面内自由电荷有关 C.高斯面上处处D 为零,则面内必定不存在自由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的静电场中各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与距球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曲线为: [ B ] 3.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某种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则电场强度的大小E 、电容C 、电压 U 、电场能量W 四个量各自与充入介质前相比较,增大( ↑)或减小(↓)的情形为 [ B ] (A) E ↑,C ↑,U ↑,W ↑. (B) E ↓,C ↑,U ↓,W ↓. (C) E ↓,C ↑,U ↑,W ↓. (D) E ↑,C ↓,U ↓,W ↑. 4.图中实线为某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位)面,由图可看出: (A)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 [ D ] (B)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 (C)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 (D) E A <E B <E C ,U A >U B >U C . 5.无限长直导线在P 处弯成半径为R 的圆,当通以电流I 时,则在圆心O 点的磁感强度大小等于 [ C ] (A) R I π20μ. (B) R I 40μ. (C) )1 1(20π-R I μ. (D ) )11(40 π +R I μ 6. 波长λ =500nm 的光沿x 轴正向传播,若光的波长的不确定量?λ =10- 4 nm ,则利用不确定 关系式h x p x ≥??可得光子的x 坐标的不确定量至少为 [ C ] E O r (D) E ∝1/r 2

大学物理考试题库完整

普通物理Ⅲ 试卷(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t r d d ; (2)dt r d ; (3)t s d d ; (4)22d d d d ??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 2、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 4、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2) 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3) 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 下列对上述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1) (2)是正确的 (C) (1) (3)是正确的 (D) (2) (3)是正确的 5、静电场中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由:( ) (A) 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的 (B) 高斯面外的电荷决定的 (C) 空间所有电荷决定的 (D) 高斯面内的电荷的代数和决定的 6、一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中,如果粒子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入射速度也增加为原来的2倍,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通过粒子运动轨道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增大为原来的:( ) (A) 2倍 (B) 4倍 (C) 0.5倍 (D) 1倍 7、一个电流元Idl 位于直角坐标系原点 ,电流沿z 轴方向,点P (x ,y ,z )的磁感强度沿 x 轴的分量 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