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

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
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

四个全面对企业家意味什么?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框架,那么这和企业家是什么关系,对于企业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企业家要不要深入学习理解,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对于自己经营发展行为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深入学习理解,不仅需要,而且十分必要。

四个全面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毋庸置疑,“四个全面”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企业家当然会身处这种巨变及其影响之中。那么,你不主动适应和迎接这种巨变和影响,就会在这种巨变和影响中变得被动,甚至在发展中会遭遇和出现严重问题。也就是说,不认真学习“四个全面”理论,就很难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明天的发展走向,就很难理解某些路径为何走不通,未来发展路径在哪里。不懂战略、不了解国家大局的企业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只有具有战略眼光,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国家大局,顺应发展趋势,才能做大做强企业,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要懂战略、了解国家大局,就要学习好、理解好“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的努力方向。人们往往容易把这个目标看作一个简单的口号,其实它并不是空洞的,而是由许多二级、三级乃至N级目标组成的。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伟大工程,而这一工程是由一个个子系统、子项目组成的。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做企业一定要懂得这一道理。企业家要为这一伟大工程做出贡献,就一定要弄清楚这一总目标的要求,看清其基本方向,你所做的事情于党和国家才可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会是长久的。另一方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中国公民都基本能享受小康社会的阳光,这既要靠党的政策来解决不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也要靠先富带后富,需要企业家们主动献出爱心,做更多的慈善事业。企业家不但要赚阳光钱,而且要把钱花得更阳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今天我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难度大,阻力也不小,因为过去的改革把容易吃的肥肉已经吃掉了,剩下都是难啃的骨头,而且这些骨头又和复杂的利益纠缠在一起。但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强有力的执政党领导,改革的前景必定是光明的。今天,在人口红利、教育红利、资源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通过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制度红利,将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大的空间。不管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突破,还是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都将紧紧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一基本原则,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寻求各方的最

大公约数,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国家发展、百姓满意应该是必不可缺的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改革向何处去,下一步改革如何改?这是企业家需要关注的问题。不要简单地用前三十年改革的眼光和经验看下一步改革。经济新常态和反腐新进展都说明,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且正在发生更大变化,不主动研究新的改革、新的潮流,许多企业和企业家可能面临问题,甚至危机。

当前,政府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切实为企业松绑,“收紧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脚”,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释放市场活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种做法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从规模和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并就今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中国企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盛世”,企业家要善于抓住这个机遇,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让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红利惠及每一个企业的发展。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企业经营环境来说意味着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家的行为模式,都应该随之改变。具体说,第一,企业必须依法发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社会秩序;第二,学法、懂法、用法,是对新型企业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企业就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也不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第三,法治的完善是一个过程,这也要求企业家主动参与到这个民主法治进程中来,为国家立法积极献言献策,理性监督政府;第四,企业家还要学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企业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在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要重视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进行互联网的创新;要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作为15年旁听全国两会的企业家,我见证了国家法治的巨大进步,也深刻感受到,企业家应当为推动法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已有20多条建议被国家立法机关采纳。其中,2009年我受国务院法制办邀请参加座谈,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提出了13条建议,其中12条被采纳并纳入立法。

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行“八项规定”和推进反腐败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空洞、过于高调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一种行动。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治吏,不光赢得了民心,也斩断了政商勾结的魔爪,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这对于真正想安分守法的企业家来说,毫无疑问是已久的期待,是一种利好的趋势。深刻认识从严治党的要求,对于企业家来说就是要坚定支持我党转变作风

和反腐败的行动,绝对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做任何相反的事情。而且,企业家面对那些不合理的“寻租”行为,也要坚决地进行抵制。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做到这一点,更加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才能真正营造出来。

学习理解“四个全面“对于企业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其内在的需求,因此也应该成为其自觉的行动。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创新的时代性内容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探索。深刻分析“四个全面”的创造性、科学性,全面把握“四个全面”的历史地位、深邃内涵与指导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个全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资料图片 鲜明的民族性主题 理论是为了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发展的。一个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这个理论的主题。任何理论的主题,都因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四个全面”鲜明的理论特性就是民族性——它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具体地说,它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理论。“四个全面”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而设计和展开的,它的问题域就是当前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性成为“四个全面”的鲜明特性。 创新的时代性内容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论渊源,都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继承前人有关理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根据时代要求的创新就称不上

是新的理论。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世界已经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世界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 同样,“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崭新形态,是根据我国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对前人理论继承并发展的结果。这个前人的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四个全面”的基本理论资源和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四个全面”的直接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对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进行过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先后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可以说,“四个全面”的理论内容,每一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逻辑延续。 由此可知,“四个全面”的创新性在于,它根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提升到“全面”的高度,并把“四个全面”作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 严密的逻辑体系

论“四个全面”的意义

论述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

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引领实践创新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突出了“老祖宗不能丢”与“讲新话”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已成为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在运用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四个全面的提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前行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依据及其意义? (1)依据 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2)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2.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