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的实习,我在×××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进行教育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这次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更是一次我们切身体会的实践经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教的情况。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但调查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可能和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的考试课有关。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是在课堂上做完的,一周才一次课,没什么压力,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上这门课。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周2节理论课,1节实践课,通常是在教室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讲授课程,相比上机课,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低多了。上机课,通常是让学生们到机房里上课,老师先和学生们讲授今天课程的内容,对一些操作的内容做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操作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的问老师,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的学生不准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反而玩起了小游戏,而老师对与这方面也没有严格的督促。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学的情况。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较轻,可以缓解学生一天枯燥乏味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还是受学生欢迎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现在网上的课程比较多,优秀的课程也很多,对于一周

2节的信息技术课程,自己可以通过网络上网学习,这样的效果更好。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这分数对高考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总结出以下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的角

度去衡量所学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态度。

总之,这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结果。其中有些看法或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在了解学生心理正真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学生尽量采取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都能感觉到每个学生都能存有出被老师同等重视的感觉。

信息技术实习教育调查报告师范

信息技术实习教育调查报告师范 教育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x月x日,被分到保国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包涵有中学与小学的学校,学校规模在本地区属于中等。近年来学校生源不断增加,所以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乐东县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但苦于

经济不发达,所以学校的经济状况一般,设备有些落后,但可以进行教学。有多媒体教室,也有电脑机房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有一定基础,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信息技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有些偏科,所以信息技术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学生的条件情况有限,有些甚至以前都没有碰过电脑。因而,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课本。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加深他们的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给他们操作时间,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老师进行指导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课外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信息技术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需求分析之需求调查问卷

清扬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需求调查问卷 1.贵公司的组织架构图。 2.贵公司的职员数、性别构成、文化程度构成。 3.贵公司每年的大概营业额(集团、各分公司)。 4.贵公司所有的分支机构(国内及国外)。 5.贵公司的业务结构。 6.贵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及服务的类别有哪些采购方式有哪些如何结算请分别 提供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供应商。 7.贵公司销售的成品及服务的类别有那些销售方式有哪些如何结算请分别提 供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客户。 8.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有什么关联关系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如何提供产品或 服务如何核算。 9.各分公司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每个分公司是直接面向市场还是部分面向市场 还是只对别的分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 10.一般跟代理商的业务往来过程是什么 11.跟代理商如何结算有信用额度的考虑吗如何运作的 12.货物是如何装运到代理商手上的货物一般会在代理商手上停留多久停留的

原因是什么 13.当前时间点,在代理商手上没有销售到最终客户的货物大概有多少 14.各分公司目前有哪些仓库请介绍这些仓库的货物构成,资金占用估算,物流 情况(如何进,如何出)。 15.每个仓库的库存周转率大概是多少 16.公司的货物运输给客户一般会采用哪些方式(公路、铁路、航空)分别的比 例大概多少请针对不同分公司的不同种类的货物分别说明。 17.有哪些与公司合作的物流运输公司他们一般运输什么货物运输时间如何 18.货物从生产现场完成,到最终客户手上,一般要经过哪些中转点分别停留的 时间大概多久为什么会停留 19.货物一般采用什么包装方式包装方式与运输方式有什么关系吗 20.客户对公司的货物或服务不满意,有哪些反馈渠道请介绍这些渠道的处理过 程。 21.客户一般对货物或服务的不满有哪些方面分别的比例大概多少。 22.业务员的业绩与销售结果有什么关联一般是如何计算业务员的业绩的 23.公司有哪些与采购、库存、生产、运输、分销相关的岗位。这些岗位的职责 是什么 24.每个岗位与其它哪些岗位有业务关系分别进行什么信息传输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展望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与思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此,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就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世界各国都把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十五”期间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条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即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其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吉林省从2001年起,至2008年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信息技术课。这样,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方法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促进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在我国,由于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步构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众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开通了校园网等。随着信息技术硬件

环境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热点课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和经验性的,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立足吉林省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旨在研究发现能够指导全省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和方法,促进吉林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现代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构实用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探讨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规律的探讨,构建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学论体系,创建信息技术教学论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3.从中近期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必修课,即由选修到必修;但从长远来看,则会由必修到选修;将来一般性的操作技能,学生将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没必要以一种课程的形态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调查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调查报告 题目对韩城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调查 姓名郝建设 学号 61920610314006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批次/层次 061专升本 学习中心韩城进校 工作单位韩城进校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实践情况上报表 学习中心名称:韩城时间:×××××× 填表说明:所有毕业生必须认真填写此表的各项内容,实习单位自行选择,可以是本人现在的工作单位也

可以是其他单位,但是实习内容必须与自己的专业相符。凡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只需单位填写评语后盖章即可,不用填写实习的各项内容。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调查报告表2007.11.22 时间:学习中心名称:韩城进校 填表说明:所有毕业生必须认真填写此表,认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报告的内容、范围必须与字以上。此表填写后与调查报告一起按时交到所属学习自己的专业相一致。调查报告的字数在1500中心。

对韩城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调查. 问题的提出一、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开展, 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挥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但目前通过多种渠道反映出,我市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不规范,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得不到合理 的解决,针对此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基本情况二、至月202007 年10为了了解韩城各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我日抽取了新城一中、新天二中、芝阳中学、龙门镇中学、王峰初级中学等五1811月所初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座谈并发放了问卷,对一些老师和学生走访。以更深入的了解学 校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三、 份。通过对问卷和座谈会了解540565份,收回在此次调查中发放问卷的情况,我发现各学校目前都在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问其资源整合问题时,大部分都不理解什么是资源整合。通过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市初中 在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对资源整合认识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等于进行了课 程的整合。也有一部分教师课程整合目标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效果,把课件中一些不该“动”的文字和图片也想尽办法让它动了起来,结果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不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对这一些问题,说明了目前有些教师课程整合的立足点不对,他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偏得到了多媒体上,而乎视了课程。我认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听一位学校领导这样说道:在教学中,不能纯粹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应着眼于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能达到的领域……。真是一语中的。 2、对资源整合的理解不准确。 在调查的五所学校都配备了机房,新城一中、二中和龙门镇中学还专门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教室,网络环境也较好,但是他们对课程资源整合的理解极为不准,例如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为了培这样不是把教师对养这种素养,他们也开发了一些网站或平台,提供了一些网址, 信息素养的能力仅理解为学会网上浏览、提高打字速度、会发送E—mail了吗,他们极为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批判、处理或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只是不会了上网、下载,教师从来没有过其它要求。 3、弄不清在资整合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 在调查在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

国内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对象主要为学生,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知识,来进行对所学内容的补充,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通过有线的渠道进行对知识的汲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课本上有线的知识来获取的,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的不足,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广泛的了解世界和更加深层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有着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积极的进行探索。对于学习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巨大乐趣,能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为了尽快赶上其他国家的脚步,也开始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的研究和试验,并为此制订了许多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相关政策,教育部在1999年提出,计算机课程开始进入全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并计划从2001年之后的五到十年时间里,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的中小学中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 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城市教育发展的快,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农村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质在不断的冲击着农村的教育观念。其中信息教育化的推进,改变力农村的教学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升级和改变。从而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从这时开始,信息化教育在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学校中开始进行全面的推广。 教育部对于农村教学的改进也制定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在政策中规定中小学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技能和知识方面都有了规定和标准,这为我国发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本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具体内容是以计算

《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__比特____ 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__支撑技术____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_文字_____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___个性化____、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计算机辅助教学_____、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__信源_____、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___信息____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__通信_____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___19____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_网络适配器_____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___虚拟世界___、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_协同式专家系统_____,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_执行指令_____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__光纤___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__ TCP/IP _____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___数字化____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____计算机___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___发送____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___共享性_____,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___思维器官____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__40____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同时,在我省进行的校本研修中,我校的研究课题是“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我校有很好的基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那么,我们目前在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距离有多远呢?基于此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具备的要素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目前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而尽快达到推进本校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步伐的目的。 二、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对象是本校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 1、教师座谈与问卷概况: 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93份,回收问卷93份,有效问卷93份。调查对象是我校中学在职教师,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五大类。第一类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调查。第二类为学科课程与信

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调查。第三类为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及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能力方面的调查。第四类为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方面的调查。第五类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调查。 2、学生座谈概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了解学生对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等方面现状,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样调查了224名学生,调查对象分布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认识和态度等。 三、调查的结果与说明 1、学校信息环境建设: 近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装备上迈开了一大步。仅以我们我校为例,调查显示,教师中有36.6%有家庭自备电脑,学校设立有电子备课室,每个教研组都有一台电脑,供教师使用,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4个,学生平均每10人一台计算机。 目前,校园网络已经开通,电子备课室、教导处等、多媒体教室里的电脑等连通了网络,这对于全校师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另外,我校教师百分之百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均已经取得了初级和高级信息技术证书,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软件保障。

信息技术实习教育调查报告师范(2800字)

信息技术实习教育调查报告师范(2800字)信息技术实习教育调查报告师范(2800 字) 教育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x月x日,被分到保国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 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包涵有中学与小学的学校,学校规模在本地区属于中等。近年来学校生源不断增加,所以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乐东县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但苦于经济不发达,所以学校的经济状况一般,设备有些落后,但可以进行教学。有多媒体教室,也有电脑机房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有一定基础,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信息技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有些偏科,所以信息技术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学生的条件情况有限,有些甚至以前都没有碰过电脑。因而,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课本。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加深他们的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给他们操作时间,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老师进行指导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课外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信息技术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基本上很多同学在课后同学们把信息技术已经抛之脑后了,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做任务,自己思考 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对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生存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比如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信息技术师资问题,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问题等。并对此进行总结。 2000年11月7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育观念保守,许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生及家长的学习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普遍认为考大学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高考不考的是“副科”。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 2,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现在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由普通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本身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有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外面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也许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本身就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水平。鉴于这样种种情况,很多信息课很不规范,要不就让学生打打游戏,要不就放片子给学生看,要不就由学生自己乱倒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课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技术教师自身没有实现信息化,这样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要比其它学科来的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尤其这一点对没有信息技术功底的教师来说压力则更大。 3、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许多中小学设备陈旧,计算机数量不足,硬件设施较差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投入。当前,设备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笔者所在的城市仅有一两所重点中学真正拥有校园网,小学条件更差一些。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普九”大检查时配备的,其档次多为586或586以下,内存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陆续装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经费问题,所装备的计算 机档次较低;另外,很多学校只知买进计算机,却不懂得要经常对机器进行维护,致使很多设备闲置不用,以致报废 4,、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缺乏整合 从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难看出,一些学校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起来,而是孤立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是我国面向./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与学科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5,信息技术考核评价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的考试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采用笔试闭卷考试。这种机械的记忆学习本身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宗旨相违背,也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教师教学的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均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人力度。我国也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加入了这一行列,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之相比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则稍显薄弱,这也造成了我国整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现状。在我国约2.3亿中小学生中,农村中小学生就有接近1.4亿之多,比例达到60.8%之多。未来他们将会陆续步入社会,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如何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为未来融入到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就成为当今中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常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 但由于升学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主观上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尽管设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却只是让其为语、数、外等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课程让路。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会使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获得,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因此对形同虚设的“信息课”毫无了解,在缺少学校和学生推介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自然也会产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茫然和懈怠的态度。因此我们首先应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问题,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2 基础设施匮乏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尽管有的地方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真正要让其顺利开展起来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校建设来看,农村中小学基本上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修缮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上,因此能用于购进、维护、升级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就十分稀缺。资金的稀缺造成了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基础设施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微机室计算机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没有条件设立计算机教室;课堂上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不占少数;普通教室中配备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也十分稀缺。也正是这样的现状使得当今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反观农村中小学学生及学生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大部分学生并无机会接触计算机。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资金的缺乏,进而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也成为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1.3 教师欠缺专业技能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基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然而中老年教师的基本专业知识(具体体现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中小学42周岁以上(含42周岁)的中老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其中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仅为24%,这显然没办法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未受过完整的能力、技能、专业知识培训,这使得其在教学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1) 1.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1) 1.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1) 1.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2) 1.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 1.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2) 1.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 (2) 2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2) 2.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2) 2.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3) 2.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3) 3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3) 3.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4) 3.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4) 3.3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 3.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5) 3.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6) 参考文献 (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实习期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浅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通过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生活的重要部位。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象。 1.1 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议论时常听到,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计算机教学已经过时”的观点,即“过时论”。由于教学的过时便使学生难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无用论”。 1.2 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电脑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得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笔记本,小学生从小就接触,有简单的东西便已学会。更何况自从出现Windows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较强的描述性和明确的操作指令,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有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信息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一轮教材改革及新课程理论的研究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显得的迫不及待。鉴以此,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调查。本次调查是以杨家庙中学为调查地点的: 一、调查的对象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笔答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问卷62份,回收问卷58份,有效问卷52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解决办法 本次问卷涉及信息技术课的各方面。我主要是从问卷的九道题来分析学生是怎么看待信息技术课的。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学生掌握和获取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途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感兴趣程度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及体验。从中归纳并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办法。 (一)基本数据统计如下

表1 表 第1页共7页

本次调查中,了解了杨家庙中学的现状,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70~140学时。但目前杨家庙中学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仅为二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35学时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更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最新《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必修部分的“信息技术基础”的课时仍未做较为合理的规定。而选修课在普通初中的命运就是会被彻底砍掉。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鸭子”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杨家庙中学的课堂现状基本就是学生玩游戏的地方。 误区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教材像“软件使用说明书”;课堂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我们的这门课程自它诞生那一天起,其教学内容就一直在变,因此其“课程标准”也很难像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那样相对固定。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不应该把它看作是课程建设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再看几年来这门课程内容的变化: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Excel;字处理WPS、Word……随着计算机网络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最近的课本中又增加了因特网基础与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相关知识和各种时髦小软件的应用,如NetAnts、ACDSee等。多年来,我们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的大汇编,我们的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把信息技术课称为计算机课并非出于习惯,恰恰道出了一个事实。 误区三: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在初中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中考关系不大,与学生成绩的名次关系不大,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有些县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全永寿县会考内容,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县会考的结果不影响中考,所以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考试通过与否都可以参加中考,所以有些学生甚至都不愿参加此类考试。有些学生及其家长甚至把这种考试误解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乱收费寻找的一种借口。 会考的组织管理要比中考松散的多,考试纪律也要乱许多,由于考试纪律差,考试成绩中就有水分,会影响到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时,甚至可能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必须把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的轨道。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界的专家一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1、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信息技术参加中考,按现在的条件很难组织如此多的设备让所有的学生都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进行考试;另外害怕信息技术课参加中考会使这门课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