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希腊

D、中国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9,点击提问】

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

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2、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

A、正面作用

B、负面作用

C、鉴戒作用

D、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4,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的传统。

参见教材P43。

3、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A、核心精神

B、集合体

C、简要概括

D、重要保障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3,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参见教材P43。

4、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是()。

A、钟敬文

B、许慎

C、明陆容

D、梁宗懔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20,点击提问】

解析:钟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

参见教材P41。

5、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C、文化思潮

D、文化政策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85,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参见教材P40。

6、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的是()。

A、产业革命

B、文艺复兴

C、地理大发现

D、殖民主义扩张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5,点击提问】

解析: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

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参见教材P38。

7、以下对广义的文化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义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广义的文化关注的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4,点击提问】

解析:狭义的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参见教材P38-39。

8、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

A、研究方向

B、研究方法

C、研究成果

D、研究范围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1,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参见教材P38。

9、“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

A、《易·贲卦》

B、《礼记·中庸》

C、《说苑·指武》

D、《荀子·不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解析:《礼记·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参见教材P37。

10、“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变化

B、改易

C、融合

D、交流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58,点击提问】

解析:“化”的本义是改易。

参见教材P37。

11、到隋唐时期,沟通()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

A、东西

B、东北

C、南北

D、西南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65,点击提问】

解析:到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参见教材P59。

12、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A、朱建文

B、朱元璋

C、朱棣

D、朱高炽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8,点击提问】

解析: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这的确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政绩。参见教材P58。

13、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环境也有相当意义。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6,点击提问】

解析: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西北环境也有相当意义。参见教材P58。

14、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认为()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

A、汴州

B、涿州

C、霸州

D、凉州

解析: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认为凉州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参见教材P57。

15、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是(),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

A、长安

B、邯郸

C、咸阳

D、洛阳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40,点击提问】

解析:邯郸是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参见教材P56。

16、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相当全面地描绘了()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

A、秦汉时期

B、汉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晋朝时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6,点击提问】

解析:相当全面地描绘了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参见教材P55。

17、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汉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朝时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5,点击提问】

解析: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参加教材P55。

18、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A、典范人物

B、方志记录

C、区域意识

D、乡土意识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0,点击提问】

解析: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参见教材P55。

19、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有关的。

A、人口众多

B、地理条件

C、族群众多

D、族群单一

解析: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的。参见教材P52。

20、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的是()。

A、广阔的地域

B、单一的地形

C、众多的人口

D、多族群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16,点击提问】

解析: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参见教材P52。

二、多项选择题

21、文化三分法包括()。

A、物质

B、制度

C、精神

D、语言

E、风俗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295,点击提问】

解析:关于文化的分科,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

参见教材P46。

22、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有()。

A、昆曲

B、泥塑

C、丝绸之路

D、口技

E、中国功夫

您的答案:CDE正确答案:AB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49,点击提问】

解析:丝绸之路是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见教材P44。

23、中国文化又称(),它属于国别文化。

A、江河文化

B、黄河文化

C、中华文化

D、华夏文化

E、炎黄文化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C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21,点击提问】

解析: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A、文艺政策

B、民族政策

C、医疗政策

D、宗教政策

E、语言文字政策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98,点击提问】

解析: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文化政策。

参见教材P40~41。

25、梁启超认为可看作时代思潮的是()。

A、先秦百家

B、汉代的经学

C、隋唐的佛学

D、宋明的理学

E、清代的考据学

您的答案:ABCD正确答案:BC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95,点击提问】

解析: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可看作是时代思潮。

参见教材P40。

26、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但以公元10世纪为界,此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重,基本是稳定的、安流的。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原因就是()。

A、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

B、牧场被开垦成耕地

C、自然植被破坏严重

D、下游地区树木砍伐

E、耕地被开垦成牧场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678,点击提问】

解析: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但以公元10世纪为界,此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重,基本是稳定的、安流的。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参见教材P60。

27、致使长江三角洲一带湖泊水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每当长江汛期一到,中下游地区水患变得十分严重的原因是()。

A、过度追求粮食生产

B、大片围湖造田

C、减少粮食生产

D、冰川融化

E、大片毁林造湖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77,点击提问】

28、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在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都含有着“以时”的观念在内。

A、狩猎活动

B、砍伐树木

C、祭祀活动

D、演练活动

E、征兵活动

您的答案:BCDE正确答案:A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60,点击提问】

解析: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在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

进行,砍伐树木也一般在同样的时候,都含有着“以时”的观念在内。参见教材P57。

29、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A、陈石麟

B、方苞

C、姚鼐

D、张惠言

E、恽敬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B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2,点击提问】

解析: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方苞、姚鼐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参见教材P55。

30、在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区域。

A、草场

B、山地

C、沙漠戈壁

D、峡谷

E、盆地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609,点击提问】

解析:在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

明区域。参见教材P52。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希腊

D、中国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9,点击提问】

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

2、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政策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185,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参见教材P40。

3、文化变异、发展的特点说明了文化事项的功能具有()。

A、时代性

B、不稳定性

C、突变型

D、延续性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183,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变异、发展的特点说明了它们的功能是具有时代性的。

参见教材P40。

4、在汉字问题上,()时期文字构形的差异远远高于它的前后时代。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春秋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A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80,点击提问】

解析:在汉字问题上,战国时期文字构形的差异远远高于它的前后时代。参见教材P40。

5、碗有它的制造程序,这是它的()属性。

A、精神

B、物质

C、文化

D、工业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7,点击提问】

解析:筷子、碗、勺都有制造的程序,这是它们的工业属性。

参见教材P39。

6、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

A、研究方向

B、研究方法

C、研究成果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1,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参见教材P38。

7、“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出自()。

A、《说苑·指武》

B、《易·贲卦》

C、《礼记·中庸》

D、《论语·雍也》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A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65,点击提问】

解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参见教材P38。

8、“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

A、《易·贲卦》

B、《礼记·中庸》

C、《说苑·指武》

D、《荀子·不苟》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164,点击提问】

解析:《礼记·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参见教材P37。

9、“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 出自()。

A、《礼记·中庸》

B、《说苑·指武》

C、《说文解字》

D、《荀子·不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63,点击提问】

解析:《荀子·不苟》说:“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

参见教材P37。

10、“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变化

B、改易

C、融合

D、交流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B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158,点击提问】

解析:“化”的本义是改易。

参见教材P37。

A、悬河

B、天河

C、外流河

D、内陆河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A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73,点击提问】

解析:黄河流域的水灾总体看是呈逐渐加深加重的历史趋势,主要因素是泥沙含量越来越大,以致在下游平原地

带形成地上悬河。参见教材P60。

12、唐宋以后的粮食生产中心,一开始是在江浙,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但到了明清时期,()一带

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新说。

A、长江三角洲

B、东北

C、西南

D、黄河流域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A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71,点击提问】

解析:唐宋以后的粮食生产中心,一开始是在江浙,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但到了明清时期,长江三角

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新说。参见教材P59。

13、在从东汉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有一个长时间的安流期,主要是因为()地区的植被状态好。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7,点击提问】

解析:在从东汉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有一个长时间的安流期,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状

态好。参见教材P58。

14、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孔子

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A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3,点击提问】

解析: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参见教材P57。15、历代京城,都是八方荟萃之地,不同地域的人们汇聚京师,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影响,各呈优势;在

这样的环境里,特别能产生文化的“()”。

A、国手

B、国学

C、写手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A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48,点击提问】

解析:历代京城,都是八方荟萃之地,不同地域的人们汇聚京师,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影响,各呈优势;

在这样的环境里,特别能产生文化的“国手”。参见教材P57。

16、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是(),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

A、长安

B、邯郸

C、咸阳

D、洛阳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40,点击提问】

解析:邯郸是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参见教材P56。

17、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汉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朝时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5,点击提问】

解析: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参加教材P55。

18、处在与北方游牧人群交战前沿的()国,利用他们的战争经验,进行了军事改制,即所谓的“胡服骑射”。

A、韩

B、秦

C、卫

D、赵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28,点击提问】

解析:处在与北方游牧人群交战前沿的赵国,利用他们的战争经验,进行了军事改制,即所谓的“胡服骑射”。参

见教材P55。

19、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于()流域,但是它广大的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历史舞台。

A、长江

B、嫩江

C、黄河

D、乌苏里江

您的答案:B正确答案: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18,点击提问】

解析: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的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历史舞台。参见教材P52。

20、古希腊、罗马文化带动着欧洲文明的同步,中原文化则带动着地域更加辽阔的()文明的同步化发展。

C、中亚

D、东南亚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06,点击提问】

解析:古希腊、罗马文化带动着欧洲文明的同步,中原文化则带动着地域更加辽阔的东亚文明的同步化发展。参见教材P52。

二、多项选择题

21、文化四分法包括()。

A、观念

B、物质

C、制度

D、精神

E、语言

您的答案:ABCD正确答案:BC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96,点击提问】

解析:关于文化的分科,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

参见教材P46。

22、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

A、黄龙风景名胜区

B、澄江帽天山化石群

C、三江并流

D、福建土楼

E、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248,点击提问】

解析: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不是世界自然遗产。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不是世界自然遗产。

参见教材P43~44。

23、中国文化又称(),它属于国别文化。

A、江河文化

B、黄河文化

C、中华文化

D、华夏文化

E、炎黄文化

您的答案:CDE正确答案:CDE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221,点击提问】

解析: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参见教材P41。

24、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等等,均属于文化政策。

A、文艺政策

E、语言文字政策

您的答案:ABDE正确答案:ABDE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198,点击提问】

解析: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文化政策。

参见教材P40~41。

25、文化现象的特点包括()。

A、全面性

B、个别

C、具体

D、可直接观察

E、经验性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BC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91,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现象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参见教材P39。

26、致使长江三角洲一带湖泊水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每当长江汛期一到,中下游地区水患变得十分严重的原因是()。

A、过度追求粮食生产

B、大片围湖造田

C、减少粮食生产

D、冰川融化

E、大片毁林造湖

您的答案:AB正确答案:AB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677,点击提问】

解析:过度追求粮食生产,大片围湖造田,致使长江三角洲一带湖泊水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每当长江汛期一到,

中下游地区水患变得十分严重。参见教材P60。

27、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

阔的农田。

A、郑国渠

B、白渠

C、六辅渠

D、龙首渠

E、红旗渠

您的答案:BCDE正确答案:ABC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68,点击提问】

解析: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参见教材P58。

28、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经济占有很大比重。

A、牧业

E、渔业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9,点击提问】

解析: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牧业及狩猎经济占有很大比重。参见教材P58。

29、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A、典范事件

B、典范行为

C、典范动作

D、典范著述

E、典范人物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0,点击提问】

解析: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参见教材P57。

30、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的地理条件是有关系的。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E、多瑙河流域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23,点击提问】

解析: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的。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周围,是大片的沙漠,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少,因此人群之间为争夺生存居住地的斗争过于残酷。参见教材P52。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两分法为()。

A、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D、语言文化和艺术文化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93,点击提问】

解析: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参见教材P46。

2、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的入门课程。

A、文学

B、地质学

C、习俗学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91,点击提问】

解析: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参见教材P45。

3、以下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A、昆曲

B、传统杂技

C、口技

D、壁画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7,点击提问】

解析:壁画是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统杂技和口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见教材P43-44。

4、我们对文化传统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A、尊孔复礼

B、全盘西化

C、全部继承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5,点击提问】

解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文化传统应有的态度。

参见教材P43。

5、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

A、正面作用

B、负面作用

C、鉴戒作用

D、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4,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的传统。

参见教材P43。

6、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是()。

A、钟敬文

B、许慎

C、明陆容

D、梁宗懔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20,点击提问】

解析:钟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

A、《说苑·指武》

B、《易·贲卦》

C、《礼记·中庸》

D、《论语·雍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165,点击提问】

解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参见教材P38。

8、“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

A、《易·贲卦》

B、《礼记·中庸》

C、《说苑·指武》

D、《荀子·不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64,点击提问】

解析:《礼记·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参见教材P37。

9、许慎《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解释说:“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A、文

B、思

C、化

D、一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60,点击提问】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解释说:“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参见教材P37。

10、“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变化

B、改易

C、融合

D、交流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58,点击提问】

解析:“化”的本义是改易。

参见教材P37。

11、历史上,明清统治者片面地保护大运河交通,不从根本上对()有所治理,最终酿成更大的灾害。

A、黄河、长江

B、黄河、淮河

C、淮河、嫩江

D、长江、松花江

解析:明清统治者片面地保护大运河交通,不从根本上对黄、淮有所治理,最终酿成更大的灾害。参见教材P60。

1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阿房宫赋》的描写虽带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是统治

者太喜欢大兴土木的历史实情。

A、杜甫

B、杜牧

C、李牧

D、王实甫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74,点击提问】

解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的描写虽带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是统治者

太喜欢大兴土木的历史实情。参考教材P60。

13、北宋的运河以()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

A、郑州

B、洛阳

C、开封

D、长安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67,点击提问】

解析:北宋的运河以开封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参见教材P59。

14、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度依靠开垦面积增产增收的主张。

A、徐光启

B、王祯

C、秦湛

D、贾思勰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66,点击提问】

解析: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贾思勰,都提出过注重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度依靠开垦面积增产增收的主张。参

见教材P58。

15、在从东汉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有一个长时间的安流期,主要是因为()地区的植被状态好。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57,点击提问】

解析:在从东汉到唐朝中期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有一个长时间的安流期,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状

态好。参见教材P58。

16、历代京城,都是八方荟萃之地,不同地域的人们汇聚京师,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影响,各呈优势;在

这样的环境里,特别能产生文化的“()”。

A、国手

D、推手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48,点击提问】

解析:历代京城,都是八方荟萃之地,不同地域的人们汇聚京师,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影响,各呈优势;在这样的环境里,特别能产生文化的“国手”。参见教材P57。

17、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的(),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A、汴州

B、涿州

C、霸州

D、凉州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46,点击提问】

解析: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的凉州,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参见教材P57。

18、司马迁认为,()风俗宽缓阔达,足智慧,好议论,不喜群斗,却善劫持他人,有泱泱大国之风。

A、韩国

B、赵国

C、齐国

D、梁国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8,点击提问】

解析:司马迁认为,齐国风俗宽缓阔达,足智慧,好议论,不喜群斗,却善劫持他人,有泱泱大国之风。参见教材P56。

19、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A、典范人物

B、方志记录

C、区域意识

D、乡土意识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0,点击提问】

解析: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参见教材P55。

20、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方面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C、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D、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29,点击提问】

解析: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方面的因素。参见

21、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

A、黄龙风景名胜区

B、澄江帽天山化石群

C、三江并流

D、福建土楼

E、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48,点击提问】

解析: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不是世界自然遗产。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不是世界自然遗产。

参见教材P43~44。

22、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A、西递村

B、九寨沟

C、宏村

D、安阳殷墟

E、杭州西湖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CDE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43,点击提问】

解析: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参见教材P43。

23、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下列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

A、石窟寺

B、文献

C、壁画

D、古建筑

E、石刻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CDE 得分:4.0 分

【答疑编号10585242,点击提问】

解析: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它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

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参见教材P43。

24、梁启超认为可看作时代思潮的是()。

A、先秦百家

B、汉代的经学

C、隋唐的佛学

D、宋明的理学

E、清代的考据学

解析: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可看作是时代思潮。

参见教材P40。

25、以下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A、巫术

B、建安风骨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D、凉性的中药与味道苦的感觉一起出现

E、月晕与风一起出现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90,点击提问】

解析:ABC属于文化事象,DE属于文化现象。

参见教材P40。

26、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进而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四个地区是()。

A、“山西”(即关中)地区

B、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

C、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的一条斜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

D、江南地区

E、中原地带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C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42,点击提问】

解析: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进而论述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这四个地区是“山西”(即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的一条斜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参加教材P55。

27、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A、陈石麟

B、方苞

C、姚鼐

D、张惠言

E、恽敬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BC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632,点击提问】

解析: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方苞、姚鼐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参见教材P55。

28、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地区

C、青藏高寒区

D、西部季风区

E、西南干旱地区

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C 得分:0.0 分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2002-10 A. 《论语》 B. 《易》 C. 《荀子》 D. 《礼记》 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 民族文化 D. 国别文化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 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 A .生产工具 B .生活器具 C .运输工具 D .典籍 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 A. 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 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稳定性 D.等级性 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 A .文学 B .文章 C .文化 D .精神文明 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 A .化学 B .文学 C .化解 D .改易 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 A .文学 B .错画 C .文章 D .图画 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 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 隋唐两宋 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 A.大西洋 B. 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 自然环境 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 资源 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00321中国文化概论2016年10月份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主张“道法自然”的古代先贤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的朝代是 A.西周B.东周C.东汉D.东晋 3.宋仁宗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蔡伦B.鲁班C.李耳D.毕昇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王叔和B.陶弘景C.李时珍D.孙思邈 5.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6.宗法制度下,周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村落D.合作组

7.不属于古代婚制“周公六礼”的是 A.纳采B.问名C.加冠D.亲迎 8.“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就商贸方式而言,钱庄、银号属于 A.行商经营B.坐商经营C.农商兼营D.工商兼营10.在中国,“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A. 五德B.五伦C.五常D.五礼 11.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A.《论语》B.《中庸》C.《大学》D.《易经》12.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九歌》B.《天问》C.《离骚》D.《阳春》13.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以石结构为主B.以砖结构为主 C.以木结构为主D.以土结构为主 14.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A. 诗情画意B.诗言志C.乐以教化D.文以载道15.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蔡伦B.毕昇C.张衡D.仓颉16.对联的演变来源于 A.古代的诗歌B.古代的“桃符”C.古代的巫术D.古代的赋17.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18.在汉代,大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的定义 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学人在翻译解释西方相关词语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并加以锻炼,再创造而成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是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即天文相对称,叫做“人文”,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叫做“文”,即文与质,文与野相对,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和西方对应的词,拉丁文和英文都叫culture.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冯天瑜(武汉大学),何晓明等认为凡是超与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地人话”,即是文化。 1989年出版的《辞海》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隘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明有光明,文德彰显的含义,其文明部分与文化相交叉,后来文明也只文明的进步状态,而与野蛮相对,因此,近代以来,学术界用文明一词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其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文雅之意,二是有政治文明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适应。 从现在意义上讲,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文化成果,他通常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即通常指国家文明。 二,文化的分类和内部结构 文化概论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文化史,二是文化学。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别。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 1.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等各种物态实体,以及制造这些物态实体的技术。这些物态实体不仅 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还包括着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如四大发明 2.文学艺术 3.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也可以叫风俗文化,是一种以礼俗,习惯,风尚及各种社会组织(婚姻,家 庭,社团,聚落)形态出现的,见之于行动的行为模式。 4.制度文化,指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外交等各种制度及运行机构,以及社会,民众对这些制度产生的文化回应。 5.心态文化,又叫观念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形态中长期孕育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三,学习研究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 (一)中国文化是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中国文化中,曾累的堆积着中华名族的高度智慧,高超技艺和高尚品德,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史,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通过对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和反思,明确他的形成,中国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长处和弱点,了解它在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方面的优势和缺陷,自觉有效地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在饮食文化中,中国人是植物性,吃热食。 (三)利用文化是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在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将文化史的内容和研究成果作为重铸现代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下,为职业道德的转型建设提供文化资源。 (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了解中国的国情,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走出世俗偏见的俗区,以文化的眼观观察社会,体味人生,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文化素质与能力。 1.要做好社会工作,首先要了解社会,也就是了解中国的国情。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关社会救济,救助,福利的社会工作思想,它们是我们社会工作者继承创新的前提。 3.由中国文化概论转变出的应变能力,创意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文化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4.社工专业的本土化是源于西方社工专业理论与中国社会需求的一个适应过程和消化过程。 四.中国文化概论的参考书 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史著作是梁启超的《中国文化史稿》 第二章中国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 (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 (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1)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B.永济渠C.广济河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B.祖丁时期C.武乙时期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B.头像C.灯具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B.阶层标志C.仪礼标志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B.畛C.涂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B.回文C.顶真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B.“名字相应”C.“名因姓取”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 A.5%以上B.10%以上C.15%以上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B.六种C.七种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B.汉代C.春秋时代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 A.藏文B.彝文C.蒙古文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B.60余种C.70余种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B.吴敬梓C.孔尚任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B.元朝中期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B.周文王时期C.汉文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18.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 19.在我国民间,龙抬头日是指() 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六月初六D.七月初七 20.在封建社会中,天子与后妃乘坐的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称为()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文化属于(D) 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D) A.望 B.闻 C.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B) 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B)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 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满族文化 B. 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D)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D)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A) 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D) 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B) A.五服 B. 九族 C.三代 D.六亲 Ll. 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C) A.职业标志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A) 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D)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B) 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絮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C) A.文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B) A.诸子文学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 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1、‘文化’中的‘文’的本义是:花纹。 2、《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是指:品德。 3、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文化”的含义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4、现代学者钱穆认为广义的“文化”是:长期的大群集体公共人生。 5、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6、只有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7、我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称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8、战国时期文字构形的差异远远高于它的前后时代是属于文化现象。 9、由中国境内56个名族构成的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 10、民俗学家钟敬文提出“中国名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 11、任何一种名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名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 12、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 13、从学科性质来说,《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4、《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和人文分别指:自然现象和规律及社会现象和规律。 15、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分别属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范畴。 16、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文化现象分别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相适应。 17、狭义文化的定义适用的学科有人类文化学、国别文化学、名族文化学。 18、以下几种表述,正确反映“文化现象”和“文化事象”两个概念区别的是:文化现象具有经验性,文化事象已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现象是个别、具体的;文化事象则是概括的、抽象的。文化现象偏重感性的体验,有些现象带有单一性;文化事象是理性认识,有一定规律性。 19、文化事象包括:原始的巫术、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20、在诗歌题材的问题上,人们观察出的文化现象包括: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 21、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两者分别称为文化事象的类型性和变异性。 22、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采用四分法,可分为:生活生产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24、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25、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是文化事象。 26、“化”的本义是改易。 27、宫廷文化属于上层文化。 28、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说苑·指武》 29、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都属于国别文化。 30、文化政策包括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和语言文字政策。 31、农具、陶器、雕塑、绘画、典籍都属于广义文化产品。 32、上层文化包括宫廷礼仪、文庙典礼、宗庙音乐。

2017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A.府 B.路 C.县 D.道 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 目录 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导论 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 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 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 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 挑战与机遇 第一讲导论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 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 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 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 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 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 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p.4 — p.5) 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 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之长,加以消化吸收,用 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的精神。 上过精神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从哲学自变说,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真理和绝点理的统一,无数相对点理的学和就是绝对真理。(p.6 — p.7)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表层,另一个层面是深层。文化的表层价值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太行山 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A.郑国的礼乐文明 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 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 A.明代初期 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 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A.“中国几何原理” 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 A.诞生礼 B.成年礼 C.婚礼 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 A.鸟占 B.竹卜 C.星占 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 A.载体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内涵: (1)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 (2)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 (3)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产品:分广义文化产品与狭义文化产品,广义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文化产品专指精神文化产品,纯粹的实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耗材,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反复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者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或者标志作用的事物,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项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与之相关的人文化事项,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成为一种潮流 文化政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对策原则 文化观念:一定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说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上层文化:宫廷文化或者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他的历史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介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既不依赖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与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创造、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文化观念: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方志时期:明清两朝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1400-1900年的第三大气候时期称之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之为寒冷时期。 地缘:此地缘是指当中原文化为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荫子:宋代的一种特殊补官制度。文臣到一定级别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一种特权,称为荫子制度,不仅可以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府兵制:北朝以来实行,隋至唐相沿不改,,此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墨翟。墨家核心思想是非攻兼爱,尚同,节用,非乐等,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察举制:是指地方官僚查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从中央到地方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尤其是各地方长官,他们有发现,考察,推荐本地贤士的职责。 学思结合:是指由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总是思。学思结合的原则是孔子最早提出来。 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起源

第一章中国文化起源 一、生命起源学说 ?1924年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发表<<生命起源>>专著。 1929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也提出类似观点。 1936年奥巴林专著再版,他提出的生命起源学说引起世界重视。 按照这个学说,生命是在长时期宇宙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无生命的物质所发生的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在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突然产生的。 所以,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45—35亿年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在生物分类学中,人属于哺乳动物纲 (Mammalia)真兽亚纲(Eutheria)中的灵长 目(Primates)。 人科中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Homo sapiens。 从亲缘关系来看,人与类人猿科动物关系最近: 抗原—抗体试验表明,类人猿即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人类十分接近。 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大猩猩和猕猴分别有2和15个氨基酸不同。 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即人来源于(古)猿。 原始人类的历史 ?1992至1995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低地发现地猿(为始祖亚种),距今440万年前。 ?1998年在同地又发现地猿的另一个更为古老的亚种(为祖先亚种),距今520万至580万年。?2000年,在非洲肯尼亚的土根山区发现距今600万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种),因为发现于千年之交的2000年,故俗称为千禧人。 ?因此,人类的历史现已有600万年记录。 人类进化系统示意图 300万年—400万年前,人类从南猿到现代人的进化历程中包括南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三、中国文化的起源 ?生命起源:45—35亿年人类文化史:600万年中国文化史:170万年(元谋人)?中国文明史:4100年(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前476年战国开始进入所谓的封建社会) 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 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等。二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代表文化有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第二节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农业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原始时代世界性的文明创建。 艺术 信仰崇拜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式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于某种动物、植物货物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 原始先民的婚姻 ?血亲杂交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发展轨迹:多偶婚---对偶婚---单偶婚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答:(1)文工团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5、文化传统的物点和作用?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7、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的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祖国统一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摄后才升为事先正统文秘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历源(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扒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3)我们的文化人未断绝,地域必珠保存之功力实在是不小。8、古代自然利用方面的成就?答:(1)古朝历代都有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长利用(2)水利的兴修不公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联社恶性循环唐朝中期,正是由于大量光建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辐度提出高。最终在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北京时间中心(3)古代必造成利用自然的另外一顶重要举措是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到隋唐的时候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9、王朝政治的新格局?答:(1)郡不受欢迎制的确立(2)中央集权制(3)官员选拔制的文化标认。10、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的内涵?答: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的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记把农业视为本把工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公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而且是小农的兼并者和国家利益的侵蚀者。11、简述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怕原因?答:(1)汉初文学多承着楚辞和战国策士文风发展。到武帝尊儒以手文学风沿为之一变。汉大赋则异趣它的曲终奏雅,劝百讽一实际遵循的是《诗三百》,的经学的“主文而谲” 反经以权,所以名赋,在当时作家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皈依《诗》经学的“六义”大法。(2)更有意义的是乐府采诗制度的实施乐府这一政府机构,可能秦代就有但是用这个机构大力采集民歌。却是汉武帝的“独尊儒述”的表现。(3)五言这一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的诗体,在汉代人的歌唱中养育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文人们的极大兴趣,经过汉末至建成安时代的悲歌史慷慨,诗歌创作成了文人们最午要的精神竹活之一。12、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想?答:(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亲玄从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暗界,超越现实而志天地自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老庄玄言与山水计歌功颂德是对峙的两件事。(玄学诗)继而是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山水画也大体是道法自然的风沿的产物,此外严寒有不可不提出的书法。(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生像王曦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与士族文化在那个时期的高涨,是有着大的关系的。13、佛教职工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寺院,僧徒,也家必变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击着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希腊 D、中国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9,点击提问】 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 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2、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 A、正面作用 B、负面作用 C、鉴戒作用 D、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4,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的传统。 参见教材P43。 3、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A、核心精神 B、集合体 C、简要概括 D、重要保障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33,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参见教材P43。 4、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是()。 A、钟敬文 B、许慎 C、明陆容 D、梁宗懔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 【答疑编号10585220,点击提问】 解析:钟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 参见教材P41。 5、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C、文化思潮 D、文化政策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85,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参见教材P40。 6、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的是()。 A、产业革命 B、文艺复兴 C、地理大发现 D、殖民主义扩张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5,点击提问】 解析: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 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参见教材P38。 7、以下对广义的文化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义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广义的文化关注的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4,点击提问】 解析:狭义的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参见教材P38-39。 8、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 A、研究方向 B、研究方法 C、研究成果 D、研究范围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 【答疑编号10585171,点击提问】 解析: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参见教材P38。 9、“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 A、《易·贲卦》 B、《礼记·中庸》 C、《说苑·指武》 D、《荀子·不苟》 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