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徐赛儿)完整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徐赛儿)完整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徐赛儿)完整版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

——基于《朝花夕拾》的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

“名著阅读”指导沦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这是语文教学的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整本书的阅读和指导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似乎集体无意识地在逃避。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课时时间有“限”。课时本来就紧张,再加强势学科的层层加码都在不断挤压着学生的时间,如果只是冲着“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卷上区区六七分的占比去读那十多部皇皇巨著,很多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都认为这大块的阅读时间的付出是划不来的。而且,名著阅读太耗时间了,我今年教初一,最近在给学生作《小王子》的阅读指导,试图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并让《小王子》成为能陪伴他们一生的经典。我预计得花至少十节课的时间。

二是速成有“招”。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资料,不少老师(包括家长)就让学生采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急就”方式来应对考试,这在几年前也许有些用,但是,现在,名著阅读的考查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层面了,而是要求学生整理、体验、感悟、思考,所以,这样的“招”已经没用了。

三是指导无“门”。我们知道,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和单篇的阅读指导是很不相同的,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者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书”概念。因此,习惯了面对一篇篇课文的语文老师,一

旦面对一本本的书的时候,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也正因为语文教师的“指导无‘门’”,学生的名著阅读才长时间处于无规划无指导无提升的“三无”状态。

如今,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名著阅读要纳入课程体系,要有相应的课时保障,这就倒逼着我们语文教师要把专业的整书阅读指导引入课堂内。

那么,面对一学期一本必读和两本选读的数量,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呢?

我想,要让阅读指导专业而有效,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

2.你在指导前了解到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了吗?

3.你的课想把学生的阅读带到哪里去?

4.如何通过筛选和整合核心内容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

接下来,我先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来对这四个问题进行解说。

一、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

不同类型的书,它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目的都是不一样的。王荣生教授曾经多次强调要把小说当小说读,把诗歌当诗歌读,把散文当散文读。所以,作为阅读指导课,必须关注到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差异。诗集、小说、散文集、剧本、传记、报告文学……这是书籍的文体差异;此外,有些书是偏理性的,有些书是偏感性的;即便都是小说,从形式上来说,有些是短篇集锦,有些是

长篇连载,有些是章回体;从内容上来说,有些是科幻小说,有些是魔幻小说,有些是动物小说。即便都是书信,《傅雷家书》和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肯定不是同一特质的。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到书的类型差异和个体特质。

举个例子,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培根随笔》的阅读,曾有很多学生说这本书读不下去,不想读。为此,我开设了一节《培根随笔》阅读课,带领学生去发现培根随笔的美和价值,最后,学生通过研读和交流发现,培根随笔简直就是观点的大本营。以《谈读书》为例,这篇文章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观点。所有观点集中在一起,几乎能囊括所有有关于“读书”话题的看法。也就是说,培根的文字都是高度浓缩后的思想精华,简直是思想的本源,其他人如果要写关于“读书”的话题,

几乎逃不脱他的思想的范畴,换言之,其他人关于“读书”的写作都是从其中生发出来的演绎,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就是对培根《谈读书》一文中“选择性读书”这一读书方法的进一步论证。再如我们目前所有跟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几乎都能从培根这篇文章中找到呼应。至此,学生才明白,为什么培根能被称作是哲学大家。学生一旦领悟这一点之后,他们便获取了一把阅读培根随笔的钥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惊喜连连,收获满满,《培根随笔》的阅读价值也就浮现出来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鲁迅不只是作为文学家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的,而是作为思想家横亘在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又是世纪动荡和变革的历史坐标系上。他的书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学的章法和技巧,更是精神和心灵的滋养。”这样的一位作家的作品,即便是散文作品,也肯定是厚重的。散文是最个人化的一种文体,用王荣生教授的话来说:散文是用精准的语言来传递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们看,《朝花夕拾》里,作者用自由的笔触,精致的语言,或兴致勃勃回忆童年往事,或谈家乡戏曲中的鬼,或深情忆人,或坦露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痛苦……我们阅读的时候,仿佛看见鲁迅先生记忆中的往事如一部深情的老电影,那些或美丽或伤感或诙谐的画面,在我们眼前闪过。

此外,《朝花夕拾》十篇散文有不少共同点:

第一,在内容上自由驰骋,知识丰富,堪当一部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

第二,叙述上,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或者说现在视角与过去视角自由转换。

第三,表达方式上,议论、抒情、描写、记叙灵活运用。

第四,在回忆中随时插入反讽手法,引用政敌的语言讽刺嘲笑政敌。因为当时鲁迅与陈西滢、徐志摩、章士钊等人有论争,他们发表文章互相“攻击”,鲁迅在自己的杂文、散文中即兴发挥,随时引用。

最后,我们再来看这本散文集的编排体例,十篇回忆性散文,前七篇都是童年生活的回忆。由第八篇《琐记》开始,作者的回忆从童年过度到去异地求学的经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艰辛和思

想的转变,以及回国后在辛亥革命中的失望等。因此,这些散文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的编排和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思想的转变相关。

基于《朝花夕拾》的这些特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然逃不开对作者鲁迅的关注,我经常跟学生说,读叙事性散文就是“偷窥作者”,那读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就可以有更好的机会“认识鲁迅”,他的家庭构成、生活环境、亲朋好友、个人喜好、生活习性、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等……当然,散文阅读,还需要“读出自己”,比如,在别人的散文里读到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打通别人的散文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勾连,从而唤醒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

这样的阅读指导是契合《朝花夕拾》做为散文集的文体特质的。

二、你在指导前了解到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了吗?

因为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学生现有的阅读起点在哪里?他们是怎样阅读的?阅读的收获有哪些?阅读的困惑在哪里?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怎样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把阅读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只是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这个层次一般只要有足够的认字量,只要文字不是太晦涩难懂,都能达到。也就是说,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这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它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而且能说出整本书的重点。如果说基础阅读是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检视阅读”就是要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也包括“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大多数有一定阅读量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一层次。但如果一直得不到专业的阅读训练,那么整个人生的阅读就可能在这一层次上停滞不前。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比起前面两个层次,“分析阅读”要复杂些,系统些。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所谓的一部《红楼梦》足够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就是分析阅读。所以,如果阅读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追求理解和深入的。

第四种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就是阅读者围绕一个“主题”,不是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而是阅读多篇文章或多本书,然后列举出这些阅读材料之间的相关之处,或提出一个所有的阅读材料都涉及到的主题。显然,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但也将会是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初一的孩子,面对鲁迅的文章,他们一般都是怎样阅读的呢?阅读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们又需要我们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呢?这里,需要老师在阅读指导前首先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时候,一般会遇到两大困难:

第一,有畏惧心理。原因有三,一是因为鲁迅的生活离学生比较遥远;二是因为鲁迅在散文里面加了很多杂文写法,涉及到了很多的现实社会元素;三是因为鲁迅的表达习惯可能和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太一致,加上反讽等手法的应用也加大了理解上的难度。

第二,缺少相应的散文阅读策略学生大多是把散文当小说一样读的,就是读情节,追求好玩的情节。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具有较丰富的情节,然后学生可能会喜欢读,读得进去;而有些篇目,如《狗猫鼠》《无常》等杂文手法多,情节不是很集中,相应地就难读,不喜欢读。

在了解了学生的这些阅读起点之后,我们的阅读指导课就能有的放矢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切实提高。但面对初一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想着把《朝花夕拾》讲深讲透,我们要努力把它讲活讲好,消减经典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孩子和鲁迅之间的距离。

三、你的课想把学生的阅读带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教师思考阅读指导的目的何在。我们前面已经讲到过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一般来说,学生的原始阅读只能停留在检视阅读的

层面,即以关注内容获取信息为主,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上最需要做的便是让学生在面对整本书的阅读时能慢

慢进入到分析阅读,甚至主题阅读的层面。

就《朝花夕拾》而言,在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之后,我们不能让学生停留在了解内容的层面上,那么,我们的《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该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呢?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散文不是以情节取胜的,也不是只看文字优美与否,读散文其实就是读作者和读自己,就是通过作者精准的语言,在感受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唤醒读者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人生体验。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对这十篇散文进行整理、体验、感悟、

思考。也就是带领学生从检视阅读的层次走向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层次。这些,都会涉及到散文阅读策略。

四、如何通过筛选和整合核心内容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

有些作品,整本书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前后关联性很大,如《骆驼祥子》;而《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其中各篇之间没有太大的前后关联,每一篇都可独立成篇。但不管我们面对哪类书,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都是:我们该如何在几节课的有限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整本书,并掌握一些阅读此类书的策略?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就在于对整本书的内容要进行筛选和整合,通过对书中某些核心内容的阅读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用局部去带动全局。

《朝花夕拾》是由一篇篇散文组成的散文集,如果只筛选其中的一两篇进行阅读指导的话可能不合适,除非能用这一篇带动整本书的阅读,但是,似乎很难。那该如何筛选和整合这十篇散文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选择权交给教师,另一种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

交给老师:比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了解作者”的阅读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鲁迅”进行分专题研读,以各种专题的形式对分散的散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筛选和重组。专题设置可以如下:?专题一:鲁迅的童年生活?专题二:鲁迅生活中的人?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专题四:鲁迅笔下的社会百态?专题

五:鲁迅探索救国之路的心路历程?专题六:鲁迅的批判精神?

专题七:鲁迅字里行间的情感。

交给学生:比如,老师可以再布置一个“读出自己”的阅读任务,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每一个学生,但教师必须有示范,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通过几个不同的阅读聚焦点,再次引导学生把本是零散分布的一篇篇的散文串起来,进行另一种内容和形式的主题阅读。阅读聚焦点可以如下:反讽手法、叙事视角、言语形式、勾连生活、提出疑问。这些方法很好地处理了单独的“篇”和完整的“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阅读成为了一个整体,同时又不动声色地传授了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这样的阅读指导往往可以一举多得。

根据以上四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确定《朝花夕拾》阅读指导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朝花夕拾》里所写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对童年到青年时期的鲁迅有所了解。

2.了解《朝花夕拾》特殊的散文笔法: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交织,杂文笔法和反讽手法的综合运用。

3.了解散文阅读的主要特点:通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悟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4.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路径:读作者、读自己。

具体的《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设计如下。

总体上通过三遍阅读来展开阅读指导,至少要花五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

第一遍阅读:摘抄佳句

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了解主要内容,并从中摘抄你喜欢的句子,出一期“《朝花夕拾》佳句欣赏”的手抄报,进行班级评奖。组成三人的评选小组,从摘抄内容和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并在班级里展示或传阅获奖手抄报。

第二遍阅读:认识鲁迅

首先,我会向学生出示七个让我们认识鲁迅的小专题:(具体见“专题讲解”)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生活

专题二:鲁迅生活中的人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专题四:鲁迅笔下的社会百态

专题五:鲁迅探索救国之路的心路历程

专题六:鲁迅的批判精神

专题七:鲁迅字里行间的情感。

然后,我会按照步骤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1.全班分成N个小组,每组七个同学,并选举一位组长。

2.组内的每位同学领取七个专题中的其中一个,先每个组员独立撰写自己所负责的专题汇报,然后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成一篇题为“《朝花夕拾》中的鲁迅”的大汇报。

3.准备好PPT,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宜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这里合宜的方式包括讲故事、朗诵、话剧表演等。以话剧表演为例,表演是针对整合过的内容进行表演,而非单篇或一个片段的表演,如表演阿长与鲁迅的话,就要整合四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如《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和《阿长与山海经》,因为这四篇里都出现了阿长。再如表演鲁迅的童年生活,那涉及到的篇目就更多了。学生要自编自导自演。

4.由教师从汇报内容与汇报形式等方面评出优胜组若干。

5.汇报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记录和整理,最后建构起个人的《朝花夕拾》阅读知识库,可以是思维导图形式,也可以是表格形式,或者摘记形式和文章形式等。

专题讲解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生活(PPT23)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请你用自己的文字再现鲁迅的童年生活。

示例:夏天的夜晚在大桂树下听祖母讲童话故事(《狗猫鼠》),热烈盼望过新年,这样便可以拿压岁钱去买泥人和糖菩萨(《阿长与<山海经>》),担心背不出书来就不能去东关看迎神赛会(《五猖会》),冬天在白雪皑皑的百草园里捕捉小麻雀,上课的时候趁教书先生不注意偷偷地和小伙伴做游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生命里最初的欢乐与诗情画意。

专题二:鲁迅生活中的人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出现了六个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父亲、恩师藤野先生、邻居衍太太、挚友范爱农。请你撰写人物名片:从和鲁迅的关系、外貌特征、相关事件、性格特点、鲁迅对其情感等方面来撰写。(这些人不是鲁迅塑造的人物形象,而

是鲁迅眼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示例:

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告状,还踩死了“我”的小宠物隐鼠。受社会与时代环境的影响,她有愚昧、迂腐、迷信的一面,但她本质是朴实、可爱、善良的,她曾经不辞辛劳地帮“我”买到了一直很想要的《山海经》,令“我”永生难忘。

寿镜吾: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是一个瘦而高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眼镜。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虽然是以一个教书宿儒的形象出现,但却是鲁迅先生颇为尊重敬畏的人。

父亲:父亲的形象是既严厉又慈爱的。鲁迅先生记得小时候自己正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勒令他背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指责父亲,还深深忏悔了后来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去世,这让他的心灵非常痛苦不安。有次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医学教授,黑瘦,八字须,戴眼镜,穿着打扮不拘小节。藤野先生治学十分严谨、能平等的对待弱国学生,态度和蔼可亲,这些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鲁迅先生也说藤野先生是所有老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舞的一个”。

衍太太:衍太太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邻居。她是一个多嘴多舌,自私自利,喜欢使坏的妇人。鲁迅先生用正话反说的方式描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阅读《朝花夕拾》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 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肺病,55岁。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基本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工

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朝花夕拾》推荐名著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 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 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童年》 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 2、阅读要讲究方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 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阅读训练

《朝花夕拾》导读 一、《朝花夕拾》 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二、目录: 小引①狗〃猫〃鼠②阿长和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五猖会⑤无常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父亲的病⑧琐记⑨藤野先生⑩范爱农后记 三、分类 1-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8-10篇: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四、简介 1.《猫〃狗〃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主备人:郭颖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得失,揭示艺术规律。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4.掌握一些有关阅读散文的方法。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1)小引(2)狗?猫?鼠(3)阿长和山海经 (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12)后记 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五、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D) A、周树人 B、鲁迅 C、周豫才 D、周作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 A )A、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C) A、浙江杭州 B、浙江温州 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A、“我家的”后面 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 D、“我家的”右面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A、少年 B、青年 C、壮年D老年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A、学堂名 B、书房名 C、书院名 D、私塾名 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D) A、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久D藤野严久郎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C ) A、日本 B、仙台 C、北京 D、仙台医专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A、《莽原》 B、《申报》 C、《奔流》D《晨报副刊》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A) 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 C、《旧事重提》 D、《伪自由谈》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B) A、12 B、10 C、14 D、8 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B) A、写作过程 B、编纂过程 C、修改过程 D、构思过程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16、《狗?猫?鼠》是一篇(B) 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 17、《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C) A、养狗 B、养猫 C、养隐鼠 D、都不是 18、《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 A、一种人 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朝花夕拾阅读问答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问答 《狗?猫?鼠》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 答:《狗?猫?鼠》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1)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捕食定要尽情玩弄,待玩腻了在吃,与人们的坏脾气相同。(2)天生一副媚态。(3)在交配时嗷叫,令人心烦;(4)吃了“我”心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非猫所害,但“我”是不会对猫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我”认为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暴虐者”。充分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答: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么心情? 答:“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表现“我”的惊讶。“我”只是随口跟她提起,并不会料到长妈妈会把它买了回来,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敬意”。 3.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阿长是个朴素的乡村妇女,她虽然有些迷信有些喜欢说别人闲话,但是她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美好憧憬。 《二十四孝图》 1.《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高兴”是因为我一人所独有;“扫兴”是因为“我”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对之前想做孝子的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答:对书中那些孝子的做法感到可疑甚至反生反感。 3.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答:不是。作者并不反对孝道,只是对中国古代孝道深表怀疑。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暴,对中国古代儿童的怜悯和同情。孝顺是优秀的品质,但不能过分虚假,不然就变的愚不可及了。 《五猖会》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可以看出父亲是个对子女要求严厉的人

《朝花夕拾》阅读活动课的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原创)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孟凡涛 教学目的: 1、分组选择文中一类人物,梳理文中描述人物语句,欣赏精彩片段,分析其性格特点。 2、学习鲁迅描写人物方法。 3、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 1、梳理文中描述人物语句,欣赏精彩片段,分析其性格特点。 2、学习鲁迅描写人物方法。 预习要求:阅读《朝花夕拾》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做个性读书笔记。 课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 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肺病,55岁。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基本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分组选择文中一类人物,梳理文中描述人物语句,欣赏精彩片段,分析其性格特点。 1、分组选择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寿镜吾父亲 2、合作交流 所选作品: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描写人物方法: 三、作业:整理读书笔记 参考答案: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 范爱农—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一、书册名片: (一)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8月第一版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二)内容梗概 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活画面,充满了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狗?猫?鼠》通过描写 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揭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阿长与山海经》通 过记叙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经历,刻画了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和深切怀念。《二十四孝图》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批评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 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 人君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父亲的病)通过对庸医行医表现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愿望。《藤野先

生)回忆了自己留学的所见所闻和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诲,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 大人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恋之情。《范爱农》通过范爱农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三)文学地位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 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跟鲁迅一直以来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风截然不同。 其一,《朝花夕拾》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几乎包括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且不说 它在思想、教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礼仪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 明显反映和折射,就是政治、军事、技术,也程度不同的有所涉及。《朝花夕拾》的十 篇文章,还有它的《小引》和《后记》,无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野蛮的封建伦理,愚弱的国民精神,陈旧的教育模式,荒唐的陋规恶习,骗人的庸医医道等方面进行了尖锐的、毫不留情的否定和批判。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学案+教案)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阅该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相关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提运用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法阅读,并及时有效地填写相关读书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以单元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已知信息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还是“美女蛇”“怪哉”虫?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生活片段,充满了童年的气息。像这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文章,鲁迅先生把它们收进了同一个散文集里,那就是——《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是悲喜交织的,今天起,我们就开始阅读《朝花夕拾》,在鲁迅先生的记忆长河里,与他一起感受他曾经的喜怒哀乐。 作品介绍: 1.“鲁迅知多少”:看哪个同学的作者简介更详细、更丰富。 2.“《朝花夕拾》知多少”:看哪个同学对本书的篇章、内容、人物了解的更多些。(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情况补充、更正、点评。) 试读名著: 1.方法介绍 由于《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围绕着鲁迅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去写。其中,要注重鲁迅的“所感”,它是丰富的,既有快乐、又有忧愁。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将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要用批注法进行阅读记录,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填写在读书记录表上,再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师示范

3.实践运用 (1)以《五猖会》为例,让学生在本篇散文中找出“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练习填写读书记录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为以后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2)汇报热身 ①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读书卡。 ②小组推荐优秀读书卡,向全班展示。 注意:要确保学生在本次练习中明确了阅读方法,并能够在以后的阅读中自主完成阅读与读书记录表。 4.布置作业 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运用本课学到的“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 合”“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全书的两遍阅读,并将每篇散文的读书记录表填好,小组间互相交流,汇总问题,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张表格在全班展示。(时间为两个星期) ②将每组汇总上来的问题以及感悟进行各小组之间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可以以文字、演讲、手抄报等灵活的方式呈现,留在交流展示课进行分享。

朝花夕拾阅读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朝花夕拾阅读汇报 篇一:《朝花夕拾》读书汇报会主持稿 《朝花夕拾》读书汇报会主持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 在赏析《朝花夕拾》前,我想先与同学们分享一句话? 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都不知所措。?这是一个浮躁喧嚣的年代,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能 让心真正地安静下来,今天我就与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来赏读一位名家的作品。今天我们来赏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鲁迅先生的形象: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鲁迅的胡子最有特点,他的胡子刚开始的时候是向上翻翘的,别人嘲笑他崇洋媚外,鲁迅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于是取出镜子,剪刀,即刻剪成一平,使他既不上翘,也难拖

下,如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静下来心来好好想一想,我们对鲁迅了解多少?(在谈及鲁迅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学生停留在对鲁迅的评价上,他犀利的笔锋,他严肃的面容,他嫉恶如仇的豪迈。)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鲁迅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严肃认 真的人吗?鲁迅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在他的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回忆,走进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去找寻鲁迅平凡且真实的童年生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题》,你是怎样理解《朝花夕拾》的? 鲁迅是个要求完美的人,旧事重提太直白,而朝花夕拾则婉约而蕴涵诗意。我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早晨,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柔和温暖的光,繁花从树枝上轻盈飘落,洒满一地,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清香,晚上,夕阳的余晖映衬着这一美景,一位老人来到树下,俯身拾起一朵朵花。那是花吗?那是花。那单纯是花吗?不是,那是寂寞,是寂寞中的回忆。 ?一朝一夕?,并不是一天之内的事,已经相隔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重提,以及对所处的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他将回忆与现实交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朝花夕拾》名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专题七文学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 编者按:①此处梳理了统编教材“名著导读”中的12部名著。②批注北部湾经济区2017~2019年,南宁2011~2016年考情。③黑底反白为2020建议重点备考篇目。④黑体字为关键词。⑤【主要内容】栏目可用作解答综合性学习“故事复述”题的依据。 一、《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考情搜索】9年2考:2017北部湾经济区,2011南宁。 【教材链接】七上P56“名著导读”(精彩选篇:《五猖会》),七上P38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下P50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八上P20第5课《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文中,作者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2011南宁 【作品分类】 第一类,讽刺丑恶现象——《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无常》。以议论为主,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1

第二类,怀念故人师长——《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为主,记叙作者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朴实、善良、高尚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三类,追忆旧时生活——《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主要记叙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表现出了对一些事情的反感。 【艺术特色】 1.人物描写方法多样。(此处示例并非全部出自《朝花夕拾》,但均为课本中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1)通过外貌表现人物。如写寿镜吾老先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另外,鲁迅还善于通过眼睛写人,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蔑视”;孔乙己“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寥寥数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2017 (2)通过动作描写人物。如寿镜吾老先生“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一个可爱的“宿儒”形象跃然纸上;如长妈妈“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表现出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的形象。 (3)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如藤野先生“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表现出藤野先生对鲁迅学习的关心;阿长“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表现出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阿长守旧的一面。 2

2018《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有答案

《朝花夕拾》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 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 《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 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 “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 “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 《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 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 “黄香扇枕” “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公开课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在引导中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

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苦的日子里毅然完成《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在那里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又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与之前创作的五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释题 鲁迅先生说,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他在心境芜杂的中年,回忆起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四.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朝花夕拾教案阅读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藤野先生》 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 (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略读课文,概括内容。 《狗?猫?鼠》——作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 《无常》——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

关于朝花夕拾阅读心得300字五篇

关于朝花夕拾阅读心得300字五篇 关于朝花夕拾阅读心得300字(一)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初读《朝花夕拾》,我感觉它不像一部名著,反而像一位老朋友,多年不见在与你聊家常,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眼前也不由自主的出现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溜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玩耍,嬉笑,采摘野花野果,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使用了大量对比与讽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使用了许多明亮,快活的文字来描写“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写到作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学习,反衬出了“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与乏味,体现了鲁迅对私塾的不满。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但更能吸引读者。这应该就是这本书成为名著的原因吧。 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琐碎的记忆,本书是鲁迅先生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还有无奈的感伤。细细品味《朝花夕拾》,也让我开始去寻觅童年的时光了。 关于朝花夕拾阅读心得300字(二)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记录的大都是他少年时的故事,文章生动有趣,用文字刻画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集,令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一向严谨的鲁迅先生,文笔竟如此生动活跃,静中有动,动中添静,动与静的结合那样完美,看不出一丝修改的缝隙,竟如说话一般流畅和自然。恰到好处的词语运用,是文章显得更加朴素自然。只需三言两语,便能刻画出一个生动的形象。 在整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妈妈了。他是鲁迅的乳娘,为人淳朴,忠厚,善良,总是笑眯眯的,还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在鲁迅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她的影子。在她的身上,有着鲁迅先生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徐赛儿)完整版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 ——基于《朝花夕拾》的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 “名著阅读”指导沦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这是语文教学的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整本书的阅读和指导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似乎集体无意识地在逃避。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课时时间有“限”。课时本来就紧张,再加强势学科的层层加码都在不断挤压着学生的时间,如果只是冲着“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卷上区区六七分的占比去读那十多部皇皇巨著,很多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都认为这大块的阅读时间的付出是划不来的。而且,名著阅读太耗时间了,我今年教初一,最近在给学生作《小王子》的阅读指导,试图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并让《小王子》成为能陪伴他们一生的经典。我预计得花至少十节课的时间。 二是速成有“招”。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资料,不少老师(包括家长)就让学生采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急就”方式来应对考试,这在几年前也许有些用,但是,现在,名著阅读的考查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层面了,而是要求学生整理、体验、感悟、思考,所以,这样的“招”已经没用了。 三是指导无“门”。我们知道,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和单篇的阅读指导是很不相同的,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者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书”概念。因此,习惯了面对一篇篇课文的语文老师,一

旦面对一本本的书的时候,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也正因为语文教师的“指导无‘门’”,学生的名著阅读才长时间处于无规划无指导无提升的“三无”状态。 如今,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名著阅读要纳入课程体系,要有相应的课时保障,这就倒逼着我们语文教师要把专业的整书阅读指导引入课堂内。 那么,面对一学期一本必读和两本选读的数量,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呢? 我想,要让阅读指导专业而有效,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完整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着。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 2、阅读要讲究方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榕城区古溪初级中学黄启明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

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及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了解反语的巧妙运用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