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2课时

第2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考报告】

考点一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b)

1.代表:最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

2.内容:《创世纪》由九幅取材于《圣经》故事的巨画组成,塑造了343个人物形象,分别表示了宇宙、人类和邪恶的起源,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3.特点:场面宏伟、形象生动;以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色彩。

拓展延伸西斯廷小教堂今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

要点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

史料一

史料二米开朗基罗不用助手,独自完成了巨幅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包括九幅描写《圣经》创世纪和挪亚(又译诺亚)故事的画面……还有十二个先知的画像和很多装饰性的人体。

思考

(1)史料一中绘画表达了艺术家什么思想感情?

(2)史料二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1)这幅画完全是人间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2)歌颂人类的强大力量与崇高品质。

1.下列四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绘画中,出自米开朗基罗的是()

答案 D

2.拉斐尔称赞说:“米开朗基罗是用着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其中的“创造出这个世界”指的是()

A.著名石雕《哀悼基督》

B.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创世纪》

C.签字大厅的巨幅壁画《雅典学院》

D.名画《蒙娜丽莎》

解析在《创世纪》中,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都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这幅壁画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答案 B

考点二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b)

1.改建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威信。

2.改建时间:16世纪初开始,到1626年最后竣工。

3.设计者:布拉曼特,在后来的120年里,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都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4.主要结构

(1)外观最显著的部分是大圆顶,是真正球面形的。

(2)正门长廊下镶嵌着乔托的名画《小帆》。

(3)正门向右拐角处有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

(4)内部分为五个长方形大厅,大厅中央是主祭坛,上面覆盖着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镀金青铜华盖。

(5)以方尖碑为中心,有椭圆形广场和小梯形广场。

5.建筑风格:立体感强、宏伟壮观。

6.寓意深刻

(1)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2)教皇的“圣”和“威”。广场两侧柱廊象征着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

7.地位

(1)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

(2)融会一个多世纪意大利众多艺术精英的智慧,成就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建筑艺术。

(3)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

深化点拨从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成就看,鲜明体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创新精神,但从其设计的寓意看,反映了进入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逐渐衰落。

要点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价值

史料一圣彼得大教堂

史料二到教皇尤利亚二世时,重建圣彼得教堂,前后共用了120年时间才全部建成,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与了建造。其中最有名的艺术家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思考

根据图文史料,分析圣彼得大教堂体现了怎样的建筑风格和什么精神?

提示建筑风格:总体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结合了罗马穹顶建筑和希腊石柱及大理石装饰等风格。精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1.(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关于如图所示建筑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教堂至今仍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物

B.教堂最著名的艺术作品是《小帆》和《哀悼基督》

C.大圆顶设计者是布拉曼特

D.教堂前的广场由拉斐尔设计建造,由椭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组成

解析图中大圆顶为圣彼得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坐落于佛罗伦萨的市中心,并且至今依然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故A项错误;圣彼得大教堂珍藏有乔托的名画《小帆》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哀悼基督》,故B项正确;教堂大圆顶设计者是米开朗基罗,故C项错误;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9·浙江选考)世界文化遗产有其特定的时代性与区域性。下图所示罗马文化遗迹,按其建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解析①是图拉真广场,建于公元113年,②是万神殿,建于公元120~124年,③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建于公元1506~1626年,④是古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80年,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三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c)

1.米开朗基罗:佛罗伦萨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1)西斯廷小教堂壁画创作者。在《创世纪》中,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用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2)参与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与施工,设计教堂大圆顶,创作著名雕像《哀悼基督》。

2.拉斐尔: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建筑师。创作著名壁画《雅典学院》,充分

表现了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人文主义思想。

3.贝尔尼尼: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17世纪伟大的艺术大师。设计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及主祭坛上面镀金青铜华盖。深化点拨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艺术大师的成就表明,顺应时代发展、锐意进取和勇于创新,是走向成功的真谛。

要点拉斐尔的艺术成就

史料

上图《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思考

根据图文史料,该世界绘画史上的著名作品,其作者是谁?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拉斐尔。主题思想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天主教的欺骗被揭露

B.欧洲的封建制度被推翻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D.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出现

解析经济既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人的价值观及其发展变化。A、B与史实不符,D突出的是个人的决定作用,是错误的。故选C。

答案 C

2.(2019·浙江绍兴模拟)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

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解析雕像对圣母神态和面部表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体现了一个母亲的爱子、怜子之情和失子之痛,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答案 A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教材第40页)

想一想,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最后的审判》,为什么整个画面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提示控诉罗马教皇和美第奇家族的暴政;悼念在1527~1530年佛罗伦萨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强烈祈望人世间的公正与平等。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41页)

一、本课测评

1.简述西斯廷小教堂壁画艺术的特点。

解题关键:从多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作归纳特点。

提示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画面场面宏伟,形象生动;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2.简述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艺术成就。

提示16世纪罗马暨意大利最大和最壮观的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创新的大圆顶设计。

二、学习延伸(略)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是西斯廷小教堂的一幅名画,其作者是()

A.达·芬奇B.拉斐尔

C.米开朗基罗D.布拉曼特

解析这幅名画是《雅典学院》,是拉斐尔的作品。

答案 B

2.(2019·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教堂建筑广泛散布于欧洲各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一改中世纪时期的尖顶设计为大圆顶设计。某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教堂的大圆顶是真正的球面型,有两块半圆形的壳型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加以加固,这个圆顶的设计者是()

A.布鲁内列斯奇B.乔治·瓦萨里

C.米开朗基罗D.拉斐尔

解析布鲁内列斯奇完成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的穹窿顶,与材料不符,故A 项错误;乔治·瓦萨里成就主要是创作《艺苑名人传》,故B项错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教堂设计圆顶方案,与材料内容相符,故C项正确;拉斐尔主要是为教堂创作壁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西斯廷小教堂最著名的壁画是()

①《创世纪》②《最后的审判》③《雅典学院》④《蒙娜丽莎》

A.②③B.①②

C.①③D.③④

解析西斯廷小教堂最著名的壁画是《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

答案 B

4.在欧洲,有一座教堂被称为“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它是()

A.圣保罗大教堂B.圣彼得大教堂

C.科隆大教堂D.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解析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材料是对圣彼得大教堂宗教地位

的总结。

答案 B

5.(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教会主持修建②继承和发展了古罗马的圆顶技术

③完工后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④设计时都利用肋条支撑或加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

解析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13世纪末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建造,故①错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都继承和发展了古罗马的圆顶技术,故②正确;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成为佛罗伦萨的最高建筑,圣彼得大教堂成为梵蒂冈的最高建筑,故③正确;设计时都利用肋条支撑或加固,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 C

6.如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哀悼基督》,其根本用意是()

A.传扬基督的伟大

B.对天主教会的痛恨

C.表现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D.对西斯廷教皇的不满

解析《哀悼基督》大理石雕,塑造了受难的基督和悲伤的圣母形象:耶稣安祥地卧在圣母膝上,圣母垂首凝视,面色凄然。刻画了母爱的圣洁与高贵,闪耀着人性光辉,故选C。

答案 C

7.下列对17世纪的意大利雕刻家、建筑家、画家和戏剧家贝尔尼尼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誉为“巴洛克美术的天才”

B.雕制了圣彼得墓上的青铜华盖和圣彼得铜像

C.绘制了著名的《西斯廷圣母》

D.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解析绘制《西斯廷圣母》的是拉斐尔,不是贝尔尼尼。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过程中,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天主教会的反动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人文主义者和教会都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塑造这座大教堂,这场争夺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特点。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材料二圣彼得大教堂是其他教堂之母,所以它必须有柱廊,表示它像母亲一样伸出双臂,接受天主教徒,坚定他们的信仰;把异教徒重新聚集到教堂中来,并用真正的信仰去启迪无信仰的人。

——贝尔尼尼(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圣彼得大教堂有何建筑风格,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柱廊的宗教寓意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1)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和希腊式的柱式相结合,但又有所创新,如穹顶的发挥。

设计意图:①说明圣彼得大教堂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继承与创新关系;②通过建筑风格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③同时感受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对建筑艺术的深刻影响。

(2)17世纪以来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渐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