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药在大量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为此,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对保护江西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农药减量使用的必要性

1.1 环境保护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水、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农药则是造成该类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对保护我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有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

13.4kg/hm2,其中有60% ~70%残留在土壤中。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由于农药的特性,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产品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不绝于耳,各地也发生过多起农产品农药超标案例,如2010年1月出现的“毒豇豆”事件,2010年4月出现的“毒韭

菜”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担忧,而农药减量使用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1.3 病虫害防治对策的要求

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这就要求生产者改变其对病虫的防治对策,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2 农药使用的现状

2.1 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防治用药需求较大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鼠的危害不断加大,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稳产、高产,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如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均达偏重到大发生程度,防治压力大,防治次数较多,用药需求量大。

2.2 农户用药水平低,增加了农药使用量

目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留守在家种田的农户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而且种田的目的是为了口粮。这样一来,导致种田工作管理粗放,病虫防治技术要求难以掌握到位。农户用药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药剂选择不科学。不能根据防治对象、防治作物和用药时间来对症用药,片面认为只有毒性高、杀虫谱广、用药量大的农药效果才好,常常是连续多次高剂量使用一些低含量、高残留、不对路的复配农药,结果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二是用药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田间要无病无虫无杂草,降低防治指标乱打保险药,存在无病防病瞎用药,见虫就打滥用药,什么不见乱用药,五天打一次药治虫,七天施一次药防病的现象。三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照技术部门指导用药,不

按照田间病虫草的发生防治适期用药,而是看自己有没有时间,等到田间病虫造成危害后才来决定什么时间用药。结果防治不适期,防效不好而不得不增加防治次数。四是用药剂量不标准,对水量不足。主要是不按照技术部门推荐的合理用量,随便增加用药量,片面认为药用得越多效果就会越好,就可以减少用药次数,甚至一劳永逸。五是施药方法不正确。不管防什么病治什么虫,不论水稻和蔬菜,不分大棚和露地,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怎样方便怎样用,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用药方法,不按病虫为害习性来施药。

2.3 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

目前农民使用的喷雾器多是工农-16型老式器械,“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用药质量,降低了防治效果,农户不得不加大用药量来提高防治效果。

2.4 农药市场混乱,农户购买到的农药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农药市场完全放开,品种繁杂,而经营单位和个人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经营户和单位往往向农户推荐最赚钱的配方而不是最适配方,从而导致农户用药不对路,影响了防治效果,不得不再次用药,增加了用药量。

2.5 存在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

一些农民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新农药、新技术,坚持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配方,如高毒农药甲胺膦等,目前仍存在偷偷使用的现象,不仅影响了防治效果,还影响了农产品品质。

3 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与措施

3.1 建立预警机制,不断推进减灾防灾能力建设

3.1.1 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进一步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稳定植物保护队伍,将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病虫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正常开展。健全县、乡、村植保网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田间病虫调查及数据填报程序。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协调,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平台,强化预警和病虫防治信息的发布,及时向农民传送防治信息,提高病虫防治信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及时指导农民适时防治病虫害。

3.1.2 加强领导强化灾害防治组织领导,完善灾害处理机制,制定灾害预案,做好防治灾害的各项准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3.1.3 加强治理灾害能力建设推进病虫灾害的统一防治和专业防治,扶持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发展,提高灾害科学处置水平。

3.2 强化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3.2.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强化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病虫测报规范要求,开展农作物病虫预报,及时开展虫情会商,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指导农民适期用药,进一步推进“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工作,确保防治效果,避免盲目用药。

3.2.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因地制宜推

广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配套的防治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推广稻田耕沤治螟技术。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冬种田收获后和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早稻要选抗稻瘟病;中稻要选抗稻瘟病、稻曲病;晚稻要选抗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优良品种。

(3)大力推广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一是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二是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仿生防治技术。三是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保护利用天敌等生物生态控害技术。四是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

(4)大力推广秧田“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在秧苗移栽前2 ~3d,倍量喷施防治螟虫、稻瘟病、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以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

(5)大力推广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的农药混合一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

(6)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一是防治白背飞虱可选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球孢白僵菌(天定)、吡虫啉。二是防治褐飞虱可选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三是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球孢白僵菌(两头歼)、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毒死蜱、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四是防治二化螟可选球孢白僵菌(天擒)、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丁烯氟虫腈、虫酰肼。五是防治稻瘟病可选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六防治纹枯病可选苯甲·丙环唑(爱苗)、井·蜡芽、井冈霉素。七是防治稻曲病可选戊唑醇、晴丙唑、井·蜡芽。八是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可选叶枯唑、噻森铜、噻菌铜。

通过近年来新筛选出来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后,可减少单位面积常用化学农药使用量50%左右。

3.3 利用植保合作社的优势,大力开展统防统治

由于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不仅难以控制病虫害,而且很容易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食品安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施药方式,大力发展以企业、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户为依托的多元化植保服务组织,充分利用植保合作社的优势,大面积推行统一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防控样板田,尤其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展示统防统治效果,提高农民科学防控意识,引导农民大面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促进统防统治工作的快速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通过近几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可得出如下结论:开展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可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农药利用率,比农民自发防治减少用药量10%以上,是减少农药使用的有效途径。

3.4 抓“减量控害”示范带动

利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平台,把它作为集成和创新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点,向社会展示宣传绿色防控技术的窗口,教育引导农民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样板。对示范村进行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推广新型机械的使用,通过综合测报、防治、农药使用管理、安全用药等植保业务工作,最终达到减量控害、节本增效,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近几年农药“减量控害”示范项目实施示范区结果显示:一年(早、晚稻)减少打药次数5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5%以上,每667m2节约成本23元,提高防效10%以上,平均每667m2增收节支100元。辐射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6%以上。

3.5 加强部门之间协作

农业、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不定期对农药经销商进行执法检查,打击假冒伪劣农药。

强化农药施用后废弃物处理农药废弃物主要包括变质失效无法使用的农药、用于处理渗漏农药的材料、施药后剩余的药液、农药废旧包装物,如瓶、桶、罐、袋等。这些农药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危害很大。

毒死蜱原药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毒死蜱原药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应急电话: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毒死蜱原药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毒死蜱原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pyrifos drug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纯品 化学品名称:毒死蜱原药 有害成分含量CAS No. 毒死蜱≥97% 2921-88-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为中等毒有机磷杀虫剂。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无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瞳孔缩小。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大小便失禁、昏迷。急性中毒多因误食引起,约半小时到数小时可发病,轻度中毒:全身不适,头痛、头昏、无力、视力模糊、呕吐、出汗、流涎、嗜睡等,有时有肌肉震颤,偶有腹泻。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剧烈呕吐、腹痛、烦燥不安、抽搐、呼吸困难等。重度中毒:癫痫样抽搐。急性中毒多在12小时内发病,误服者立即发病。 环境危害:该药对蜜蜂和鱼类对鱼和虾有毒高毒,使用时要注意保护蜜蜂和水生动物,水生生物忍度限量(48小时):鲤鱼为0.13ppm,ADI为0.001mg/kg。对烟草敏感。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0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1]用阿托品1~5mg皮下或静脉注射(按中毒轻重而定); [2]用解磷定0.4-1.2g 静脉注射( 按中毒轻重而定);[3]禁用吗啡、茶硷、吩噻嗪、利血平。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在碱液中能迅速分解,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氧化磷。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扑救。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穿防火防毒服、消防防护靴、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避免吸入有毒的烟气。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如发生泄漏应迅速报警、疏散有关人员、隔离污染区、切断火源;疏散人员的多少和隔离污染区的大小,根据泄漏量和泄漏物的毒性大 小具体而定。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 接接触泄漏物,外围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泄漏物蒸气 浓度。用干沙土、水泥粉、煤灰等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 目标或危险源流散。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 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如有前置阀门,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或利用工艺措施导流 或倒罐。 消除方法: 少量残液,用干沙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况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收集,集

乡镇市监局年度食药监管工作总结

乡镇市监局年度食药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食药监局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食品安全示XX县和基层示范监管所创建为抓手,狠抓食品药品监管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规范全县食品药品市场,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以“飓风行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我局20XX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总结暨20XX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XX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亮点 (一)食品安全示XX县创建稳步推进。按照创建标准和年度目标工作任务,围绕41项创建指标,扎实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XX县创建工作,以示XX县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1.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年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所7个、示范街2条、餐饮示范店120家、食品流通示范店100家、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店20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管理机制。 2.强力推进网格化监管。以提升监管效能为目标,按照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将监管重心下移,在县、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全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县局统一为各镇制作了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图,落实监管人员“五定”(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实现了服务对象“一对一监管”,每一个监管单位对应1-2名监管人员,将监管人员照片和举报电话公示悬挂于店堂醒目位置,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大力开展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今年以来,我局制定了《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县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扎实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检测与评估工作,全年抽检各类食品样品302个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7批(次),采取下架、召回、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对不合格食品及违规违法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处理,有效防范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4.防患未然,强化应急管理。制定下发了《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督促各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及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餐饮服务企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机关食堂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各自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组建了全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提供指挥决策和技术指导,全县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了。 (二)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示范建设成效显著。今年以

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编号:SY-AQ-0742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Notes on safe use of pesticides

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根据农药毒性级别、施药方法和地点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和抽烟。 3、施药时要注意天气情况,一般雨天、雨前、大风天气、气温高时不要喷药。 4、工作人员要始终处于上方向位置施药。 5、库房熏蒸应设置“禁止入内”、“有毒”等标志。室内气温应低于35度,必须由二人以上轮流进行。 6、农药拌种应远离住宅区、水源、食品库、畜舍并且通风良好的场地可进行,不得用手接触操作。 7、施用高毒农药,必须有二名以上人员操作;施药人员每日工作不超过6小时,连续施药不超过5天。 8、施药时,不允许非操作人员和家畜在施区停留,凡施过药的区域,应设立警告标志。

9、临时在田间放置的农药,浸药种子及施药器械必须有人看管。 10、施药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急救治疗。 11、不要用嘴去吸堵塞的喷头。 12、一般至少要24小时后才能进入喷药的田间。 13、身体不健康或孕妇不得进行施药工作。 14、不要让儿童接触和施用农药。 15、凡订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均按照“标准”的要求执行,尚未制定标准的品种,严格按照办理农药登记时的批准的标签施药,并执行下列规定: (1)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卫生虫害与人、畜皮肤病。 (2)高残留农药不准在果树、蔬菜、茶树、中药材、烟草、咖啡、胡椒、香料等作物上使用。 (3)三氯杀满醇不得用于茶叶。 (4)禁用农药毒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植保工作尤其是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 了具体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工作及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效;问题;做法;成效;建议 A县现有耕地面积 4.5 万 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8 万 hm2。常年农作 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 23.4 万 hm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每年用于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约 420 t。农药的大量施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 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A县植保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 2020 年实现农药零增长为目标,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开展了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农药、盲目和过量用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 农药施用中存在着滥用农药、盲目用药和惜水不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问题,不但极易使农作物产生药害,而且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据县植保站对病 虫草害抗药性长期监测表明,部分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对菊酯类农药的 抗药性5年内上升了13~18 倍。病虫抗药性增强又加剧了农药过量使用,造成 防治成本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环境恶化,防治难度加大,单次 用药投入成本在150 元/hm2 以上,用药成本偏高。加之农药市场存在多、乱、 杂现象,同一品种农药在市场上可能有十几个商品名,农民又缺乏农药使用和病 虫害发生防治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随意混用、滥用,使大量农药进 入农田,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植保器械落后,防治效果差 目前,农民都是单户分散管理,施药作业面积小,喷洒农药使用的是背负式 手动或机动喷雾器,弥雾质量差,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 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防效差,同时也增加了人畜中毒和农田生态污染风险。 3.病虫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测报准确率低,防控效果差 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必须做到精准防控,要求病虫害发生期预报准确。但A县 病虫监测预报系统不健全,测报力量不稳定,测报设备简单,监测手段落后,农 作物病虫调查主要依靠黑光灯诱测和农技、植保人员下乡进行田间调查,收集数 据资料,然后根据历年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气象因子等进行 综合分析做出预测,预报准确率低;同时各级植保服务组织不健全,信息不能及 时发布,造成防治时效差,防控效果降低。 4.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掌握不到位,应用不力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学习,掌握病虫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并能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合理运用,可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防控次数;搞好农药基础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农药的使用性能和防治范围,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来看,农村大多是老、弱、妇女劳动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还没有完全掌握病虫害绿色防 控及综合防治技术,不能有效地运用绿色防控及综合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预防。 二、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推广应用 1.减量增效控害技术

毒死蜱的功效及使用方法汇总

毒死蜱的功效及使用方法汇总 毒死蜱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相对来说比较安全,那么毒死蜱的具体功效有哪些?毒死蜱的正确使用方法又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毒死婢具体有哪些功效吧: ⒈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 ⒉混用相容性好,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且增效作用明显(如毒死蜱与三唑磷混用)。 ⒊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如1605、甲胺磷、氧乐果等)的首选药剂。 ⒋杀虫谱广,易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对地下害虫特效,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 ⒌无内吸作用,保障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适用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毒死蜱的方法从物理操作上来说分下面三种情况: 一、喷雾。用48%的毒死蜱乳油对水稀释后喷雾。①用800—1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豌豆潜叶蝇、菜潜蝇等幼虫。②用1000倍液,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幼虫、灯蛾幼虫、瓜绢螟等幼虫及水生蔬菜螟虫。③用1500倍液,防治葱斑潜蝇落地化蛹幼虫、茄黄斑螟幼虫等。 二、灌根。用48%毒死蜱乳油对水稀释后灌根。①在韭蛆产卵初盛期,用2000倍液光防治韭蛆,每亩用药液500升。②在4月上中旬大蒜灌第一水或第二水时,每亩用乳油250—375毫升,随水施药,防治根蛆。③用2000倍液,浇淋植株根部,防治蚯蚓为害,每亩用药液250—300升。 三、土壤处理。每亩用3%毒死蜱颗粒剂2—4千克,在播种前或定植前沟施、穴施或撒施,防治韭蛆、蛴螬、地老虎等。 针对不同作物毒死蜱的使用方法大致如下 1.水稻害虫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稻飞虱、稻叶蝉每亩用40.7%乳油60-120毫升对水喷雾。 2.小麦害虫的防治粘虫、蚜虫每亩用40.7%乳油50-75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 3.棉花害虫的防治棉蚜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5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棉叶螨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70--10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棉铃虫、红铃虫每亩用100--169毫升,对水喷雾。 4.蔬菜害虫的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豆野螟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 5.大豆害虫的防治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每亩用40.7%乳油75--100毫升对水喷雾。 6.果树害虫的防治柑橘潜叶蛾、红蜘蛛用40.7%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桃小食心虫用400-500倍液喷雾,此剂量也可用于防治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 7.茶树害虫的防治茶尺蠖、茶细蛾、茶毛虫、丽绿刺蛾、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短须螨用有效浓度300-400倍液喷雾。 8.甘蔗害虫的防治防治甘蔗绵蚜,每亩用40.7%乳油20毫升对水喷雾。 9.卫生害虫的防治蚊成虫用100-200毫克/千克喷雾。孑孓用药为水中含量15--20毫克/千克。蟑螂用200毫克/千克。跳蚤用400毫克/千克。家畜体表的微小牛蜱、蚤等用100--400毫克/千克涂抹或洗刷。

2017年农药市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2017年农药市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XX精心整理了2017年农药市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个人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范文,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销售工作总结范文,试用期工作总结等范文,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XX年初以来,宁洱县农药管理及新农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领导下,在省、市植保站的关心、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在去年以前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按照上级领导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农药管理工作方案,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艰辛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队伍业务学习,提升整体业务能力,及时开展农药经营人员培训,为持证上岗,合法经营提供了技术政策支撑,加大农药市场整治,为严防假冒伪劣农药进入我县,出现坑农害农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和下乡,加强群众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及相关人员自学,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技术水平,促进了我县农产品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于下:一、狠抓农药市场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对农产品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产品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力量建设,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力度,积极汇同工商、质量监查部门

加强联合检查和整治,使农药市场整治规范有力效果显著,对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加强上岗人员和农户农药使用技术培训,确保上岗人员农药经营合法、合格和农药使用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年底开始,举办第二次农药经营上岗人员技术培训,对到期(两年)经营人员和新增人员,共计84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农药识别使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经考试达到理想效果(全部合格)并颁发了上岗经营合格证,对实行合法经营和遏制不合格农药进入我县及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应用农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利用各种农业方面的相关活动和其它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会及引到农户网络平台自学,发放宣传农药科学合理技术资料10000余份和培训农户5000余次,大力提升了农户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技术水平,为确保农产品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开展经常性农药执法检查,确保了农药质量安全和合法经营农药执法检查,是农药药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工作,也是发现和及时解决,农药依法经营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工作手段,因此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农药执法检查管理,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94次,人员347人次,共查出并依法没收,假冒伪劣农药1275瓶袋,依法处罚10户,罚金1.15万元,同时对农药经营户做了大量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工作,有力遏制了农药不法经营活动,为严防农药质量和违禁农药违法使用,出现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做出较大贡献; (四)认真扎实全面经细致展开农药质量和标签抽查工作为认真全面细致地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

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毒死蜱

毒死蜱 中文通用名称毒死蜱。 英文通用名称chlorpyrifos。 其它名称乐斯本(Lorsban)、氯砒硫磷。 剂型40.7%乳油,14%杀死虫蓝珠颗粒剂(SusconBlue10G)。 毒性中等毒性。 作用特点毒死蜱为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其杀虫谱广,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叶片上的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则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在推荐剂量下,对多数作物无药害,但对烟草敏感。 防治对象菜青虫、小菜蛾、温室粉虱、豌豆彩潜蝇、豆荚螟、红蜘蛛等害螨、地下害虫。 注意事项 (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2)该药对黄铜有腐蚀作用,喷雾器用完后,要立即冲洗干净。 (3)该药对蜜蜂和鱼类高毒,使用时要注意保护蜜蜂和水生动物。 (4)安全间隔期蔬菜收获前7日停止使用。 基本资料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室温下稳定,有硫醇臭味,密度1.398(43.5℃),熔点41.5~43.5℃,蒸气压为2.5mPa(25℃),水中溶解度为1.2mg/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毒性: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 50 为163mg/kg,急性经皮LD 50 >2g/kg;对试验动物眼睛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有明显刺激,长时间多次接触会产生灼伤。大鼠亚急经口无作用剂量为0.03mg/kg,慢性经口无作用剂量为0.1mg/kg。狗慢性经口无作用剂量为0.03mg/kg。在试验剂量下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室内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TLV)0.2mg/m。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较高,红鳟鱼LC 50 为15mg/L(96小时,72℃),对蜜蜂有毒。毒死蜱40.7%乳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90mg/kg,免急性经皮LD 50 为2330mg/kg,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杀死虫蓝珠14%颗粒剂大鼠性急经口LD 50 >2g/kg,急性经皮>2g/kg,急性吸入LC 50 >0.007μg/L(7小时),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产品特点 1. 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 2. 混用相容性好,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且增效作用明显(如毒死蜱与三唑磷混用)。 3. 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如1605、甲胺磷、氧乐果等)的首选药剂。 4. 杀虫谱广,易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对地下害虫特效,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 5. 无内吸作用,保障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适用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编辑本段锐斧作用机制 1.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属硫逐磷酸酯类杀虫剂。 2.抑制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胆碱酯酶ChE的活性而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异常兴奋、痉挛、麻痹、死亡。

(完整版)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

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 第一讲: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常识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的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的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

高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附件: 高县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行动方案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高县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目标任务 从2017年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全县农药使用总量保持科学治理水平,每年农药使用量降低5—10%。 2017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5%以上,建立茶叶、果蔬绿色防控示范区各一个;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创建茶叶、水稻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一个; 农药利用率达到3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占全县农药用量的75%以上,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20%以上。 2018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6%以上,建立茶叶、果蔬绿色防控示范区各两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50%以上,创建茶叶、水稻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一个;农药利用率达到36%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占全县农药用量的80%以上,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24%以上。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

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 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三大任务。2016年和2017年度共启动了3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以及部分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在2016年和2017年度项目启动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新形势下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拟发布15个项目的指南,其

农资市场监管总结

农资市场监管总结 为健全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提高农资市场监管效能,从xx年7月开始,我市根据《**** ___ ****农业厅下达xx年农资监管平台项目建设补助经费 ___》(*财(农)指xx84号)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资监管平台项目建设。目前,我市 xx年纳入平台监管的12家农药企业经营门店已初步建成了省、市、县农业监管部门+农药经营企业的农资监管平台 ___络。现将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平台建设进展及运行情况 (一)全面完成硬件采购和安装工作。xx年9月至xx年4月,我市根据《 ___****农资监管平台相关硬件指标参数 ___》(*农执法队xx32号),共为纳入监管的12家农药经营门店采购商用台式电脑12台、条码打印机12台、平推票据打印机12台及二维影像扫描枪12台,并已全部发放、安装和调试到位,完成了纳入监管的12家农药经营门店网络硬件的全覆盖。同时做好农业局内平台设备安装场所和网络接入准备。 (二)开展农药企业经营场所规范化改造。从xx年9月开始,对纳入监管平台的12家农药经营门店实行统一货架改造、分类摆放、

设立高毒限用农药专柜、统一制作规范管理制度牌并上墙。规范管理制度包括农资监管平台农药经营单位管理规范、 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承诺书、农药经营技术服务规范、农药实名购买制度(试行)及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等。 (三)开展平台使用操作技术培训。xx年4月,邀请福 ****************技术人员来我市举办了1期农资监管平台应用培训班。对12家纳入监管平台的农药经营户进行农资监管系统操作技能培训。通过认真农资监管平台的相关功能及操作方法,目前参与培训的12家农药经营户初步掌握了农资监管平台操作技能,各农药企业经营门店监管平台已经基本启用,农药经营户能够按项目要求开展农药产品录入登记工作。 二、平台补助经费使用情况 xx年农资监管平台项目建设经费支出明细 三、兽药企业纳入平台管理情况及保障措施

农药使用常识(20210111033745)

农药使用常识 授课老师:肖胜彬 、农药基本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农药及其作用 农药是“农用药剂”的简称。农药包括防治农作物的病、虫、 草、鼠等有害生物的药剂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前者称为化学保护或化学防治,后者称为化学控制。实际上,农药就是用于农业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它可以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可以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所谓生物活性,即较少剂量就可以弓起较大生理、病理反应。) 农药具有两面性,既有药效积极一面,又有副作用的消极 面。我们应该通过研制和选用药效高、畐M乍用小的农药品种,再加上优良的农药剂型、施药器械及不断提高的农药使用技术,发挥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积极作用,克服和减缓其消极作用。 农药就象医药,副作用是难免的。副作用就象阳光下行人的 影子,影与人总是相伴同行的。影子有长有短,副作用有大有小, 完全没有副作用简直不可能。农药是把双刃剑,掌握得好,可以 用来保护农作物,“砍杀”农作物的“敌人”;掌握得不好,也可 能伤了自已,伤了“朋友”。农药既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武器,又有相当的危险性,不可掉以轻心。 (二)农药分类及主要农药品种农药的分类很多,现按防治对象介绍如下: 1、杀虫剂 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简称害虫),如蚜虫、烟青虫、水稻螟虫、飞虱、斑潜蝇等。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吡虫啉。绿浪、康福多、蚧宝、速扑杀等。 2、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螨,螨就是蜘蛛。肉食性螨多是有益的,植 食性螨多是有害的,如红蜘蛛、棉叶螨等。有些杀虫剂如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等也能兼治害螨,确切分类名称应为杀虫杀螨剂。

典型的杀螨剂只杀螨不杀虫,或基本上不杀虫,如哒螨灵、二氯杀螨醇、三挫锡、克螨特、尼索朗等。 3、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植物病害多是真菌为害,称为植物病原 真菌。如稻瘟病、洋葱紫斑病、番茄炭疽病、苦瓜霜霉病、柑桔疮痂病等。也有的病害是植物病原细菌造成的,如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等。常用药剂有: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甲霜灵一锰锌、诺毒霉、疮痂净、轮多克、 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可杀得2000、病毒A病毒克星等。 4、杀鼠剂用于防治鼠害。如敌鼠钠盐,秀敌隆均是安全有效的杀鼠剂。 5、除草剂 (1)广普灭生性除草剂:能杀灭所有地上部分的除草剂,如 草甘磷、克无踪、百草枯等。 (2)包谷除草齐I」:专用除草剂,主要有莠去津、玉地、玉草 净等。其它除草剂还有绿麦隆、精奎和灵、扑草净等。 6、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不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其中有的能 刺激 生长,如赤霉素(九二0)、复销钾、复销钠;有的能抑制生长,如矮壮素;有的能改善植物内在或外在质量,如乙稀利(香蕉精)可用于催熟。 、农药的使用技巧 (一)农药使用误区 1、追求速效性。很多菜农在选择农药时,总是喜欢选择速效 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农药使用后很快便表现出效果。尽管有些农约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表现慢,在后期效果才好,而不为菜农所认同。使用杀虫农药时追求速效性,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 虫。但某些生物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往往不被菜农所认同。菜农追求速效性

XXXXX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总结

XXXX 关于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作总结 XXX农业农村委: 根据《XXXX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XXX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作自查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XXX发〔2019〕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严格按照县农业农村委化肥农药“双降”工作的要求,结合街道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确保化肥农药减量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2019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年初结合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目标。由街道农服中心牵头,相关科室,各村(居)积极配合。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通过大会小会、同时结合扶贫、深度产业结构调整、“五改”等相关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即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参与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三)开展行动。 一是每月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每月对辖区内

的农资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抽样检查,实时监控农药含量,严格控制农药超标。 二是结合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提倡施用有机肥,严控合肥农药施用量。要求我街道本次农业产业调整的业主,严格按照各类物种栽植要求,施用有机肥作为底肥。 三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 四是加大对农药经营店的监管力度,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对街道辖区内的农资经营店进行资格审核,确保经营者能够对农户购买农药、使用农药给予正确指导,做到科学用药,对症下药。 五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提倡农户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害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户知晓率不高。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开展有难度。三是农户观念难以转变,仍然依赖化肥农药,对于有机肥的施用存在疑虑,担心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收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大化肥农药减量相关宣传工作,提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减量控害增效意识。提高街道、村干部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2: 恩施州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重要农业物资。多年来,受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栽作物种类的改变、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规律和新特点,造成防治难度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还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及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大力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的减量使用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的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7年,重点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全州农药利用率及科学用药整体技术水平。其中,推广先进植保机械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0%;蔬菜、烟草、水果、药材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0%;农户自用的老式喷雾器替换率达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50%

农药监管工作总结范文

农药监管工作总结范文 昆明是云南省农药销售集散地和农药使用集中区,做好农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农药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禁限用高毒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昆明市在往年工作基础上,20xx年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实行鼠药等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高毒农药实名销售制度,规范管理农药,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20xx年,昆明市农业局召开会议1次,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召开会议2次,昆明市14个县召开会议17次,传达学习了部、省、市关于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暨监管的政策文件精神,各级领导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强调加强农药管理、特别是高毒农药监管工作对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级农药管理部门明确目标,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扎实工作,启动高毒农药事件问责制度,完成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暨监管工作任务。昆明市农业局出台《昆明市高毒农药管理实施意见》,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制定实施了包括鼠药定点经营和高毒农药实名登记销售的规定,各县相应制定实施了农药管理规定和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农药的制度化管理。 全市目前已建立市、县、乡、村监管网络,农药监督管理体系较完善,监管网络系统对农药经营、使用进行全面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农残事件和农药药害事件进行追踪处理,

全程监控农药投入品。各级主要任务:市级全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与技术指导;县级县域内农药经营单位管理、使用技术推广、农药案件初步处理;乡级乡域内农药使用情况监控、农产品质量监控、技术指导;村组村域内农药使用指导,违规、的报告。 监管层次责任单位 市级中心监管站市植保植检站 14个县级监管站县植保站、执法大队 25个乡级监控站乡农科站 47个村级监控点村农科员、蔬菜辅导员 昆明市农药监管网的建立与完善,农药管理措施得以很好地落实,农药经营和使用问题尽快尽早地得以处理和解决,提高了农药管理效能。 在全市、县农药安全经营培训会上和农药使用技术培训中宣读讲解《农业部关于禁、限用农药品种公告》,已完成对示范实施地农民及经销商培训47场次,直接受训3200人次,辐射人群万人次,进行新闻媒体宣传报导6次,发放宣传资料及挂图万份,其中向全市持证农药经营门店发放《高毒农药及替代产品使用技术宣传挂图》1000份,《如何购买放心农药简明挂图》300份,并要求每个持证经营门店必须进行张贴宣传。 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全市以鼠药为重心、以高

农药使用常识

关于农药使用概述 为了普及农药使用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本人结合部分农技、农药论坛,农药实用技术方面的刊物等多渠道资料,整理了这篇农药使用概述,现将其发表在农资人论坛,望大家多提宝贵建议与意见,将其逐步完善,共同服务三农。 1、农药间混用的原则。 农药混用有许多优点,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农药品种都能混合使用,也不是所有的农药都需要混合使用。混用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依据药剂本身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病虫草害发生的规律和生活史等,来判断是否能混合或需要混合。各种农药能否相互混合使用,大体上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要明确农药混合使用的目的:农药混合使用主要应达到增效、兼治和扩大防治围的目的。如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就不宜混用,否则就会造成浪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药害。 1.2.农药混合后不应发生不良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药剂混合后不被分解,乳油不被破坏,悬浮液不产生絮聚或大量沉淀等。例如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甲萘威、混灭威、杀虫双等农药是属于中性农药,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混用。有不少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遇到碱性物质很快分解失效。凡在碱性条件下极易分解的药剂,都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1.3.混合后无药害:混合后混合药液对作物不应出现药害现象,如出现药害,就不能相互混合使用. 1.4.混配后要增效:药剂混合后,应该是提高了混合药液的药效,至少不应降低药效,也就是说,混配后要增效。 1.5.混合后毒性不增强:药剂混合后,其混合液的急性毒性一般不能高于各自原来的毒性,也就是说不能增毒。 1.6.严格使用浓度:有的人把1000倍的甲药与1000倍的乙药分别配好后再混合一起,当作1000的甲、乙药使用,其实混合后甲、乙两种农药的稀释倍数已不是l000 倍,而是2000倍了,应该在配成1000倍所需用的水量中包括1份甲药和1份乙药。如:50公斤水加50克甲药和50克乙药,则为1000倍的甲、乙混合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