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课名:《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安排教学内容

(1)了解钟面(2)认识分(3)认识几时几分(4)认识1时=60分

2、教学内容特点

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

3、本单元的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关系分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

时针和分针。

第二阶段就是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主要让学生学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第三阶段是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所以这个内容既是认识钟表的延续,同时又为以后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认知基础: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认识钟表”,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等;能读、写整时和半时,掌握了认识整时和

半时的方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耳熏目染能认其它的钟面。

学习障碍:1、抽象性。时间悄无声息、稍纵即逝,不像其他计量单

位直观、形象,感知比较困难。一年级学生对时间平时关注的也比较少,很少自己看时间,在生活中认识的大多也是电子表、手机、电脑、电视上呈现的

电子计时的时间,读成几点几分或几点零几分,很少研究怎么认怎么读。所以,

学习任务比较艰巨。尤其是认识几时55分更是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2、计算能力。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过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分5分的加认识分针从刻度12走到每个数字各是几分,增加了学习的难度。3、理解力。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很有限,对钟面动态演变的过程,缺乏整体的认知。

(三)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的教学中,课本上的有些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难教;时间的抽

象性,仅靠机械操作、语言反复强调学生难学。而且在操作中难以避免误差,教

师的演示也不尽人意。

把信息技术引进数学课堂,不仅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的显示出来,还具有比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本质属性,让教学在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多的过程中解决本科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时间),特别是接近整时的时间。

2、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数学思考

借助动态演示,经历时分进率的探索过程,理解1时和60分的关系。(三)解决问题

能正确读写整5分的时间,特别是接近整时的时间。

(四)情感与态度

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时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分针从刻度12走到每个数字各是几分,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

理解1时=60分

四、教学理念

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用直观的动画来呈现知识

五、教学资源

师:多媒体课件生:数学书、学具钟、作业单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设计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1、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

2、说说观察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龟兔赛跑”引入生动的画面告诉了我们

龟兔比赛的结果,为后面认识1时=60分埋下伏笔。

(二)再现生活,走进数学

1、复习旧知:认识同伴的两个作息时间

起床6:30 上学7:00

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复习认半时、整时的方法)

2、引发冲突:猜测学生的进校时间----7:25

你认识这个时间吗?(预设:7: 25 和7:05)

质疑:小朋友的进校时间有的说7: 25,也有的说7:05,你们同意哪个?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3、提出问题:这个25分怎么看出来的?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人,用同伴的作息时间出发,过度到自己生

活情境中的进校时间,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尝试、猜测。在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由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然的引出相关钟面

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次探究过程,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

的全新感觉,这是本堂课精心设计的第一个地方。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师:想要认识几时几分,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钟面。关于钟面你们已经知道

的有些什么?再观察学具钟还有什么?

⑴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课件演示)

⑵在大格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⑶投影交流:有几个小格?你选择哪个大格数给大家看。

⑷以第1大格为例,一起数小格(课件演示)

⑸用正确的数小格的方法再选择其它大格数一遍。

⑹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看学具钟)

⑺你是怎么数的?(引出不同的数法)

⑻比较:怎么数更快?课件演示:5个5个数

⑼小结: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大格里有()个小格,一共有()个

小格。

【设计意图】:利用投影的优势展示学生数小格的方法,从学生的自身实际

了解他们的困难点,再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数小格方法-----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区域是1小格,带领学生走出以为一条刻度线就是1小格的误区

2、认识分

师:我们知道时针是用来看几时的,分针是用来看几分的,

那么时针走一大格经过了几小时?分针走一大格经过了几分?

⑴学生猜测

⑵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⑶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为什么?

⑷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⑸结论: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大格经过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⑹学生举例说分针走哪个大格也是走了5分。

⑺铺垫:分针从12走到2走了几分呢?怎么想的?

⑻小组讨论后完成作业单:表示分针走到每个数字是几分。

⑼课件反馈:分针走到每个数是几分?分针走一圈是几分?

⑽抢答游戏,即时评价。

⑾问答游戏。

【设计意图】:认识分针从刻度12 走到每个数字各是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分5分的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这里设计了师生间的抢答游戏、生生间的问答游戏等,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同时有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认识几时几分

师:我们对钟面有了这么多了解,老师相信大家都能认识几时几分了。

⑴进校7:25进校时间是几时几分?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

大家吗?

①小组交流、说自己的想法。

②集体反馈:怎么看几时,怎么看几分?

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方法。

④写时间

⑵课间活动:9:20

①先让学生写

②集体反馈

⑶艺术活动:2:55

①学生观察。

②反馈:你认为是几时几分?

预设: 2:55 3:55

③突破“55分”

a、提出问题:有的说是2:55,也有的说是3:55,这两个

时间里都有“55分”,那这个“55分”是怎么看出来的?

b、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c、联系9:20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对于认识2:55的学习分两步走,首先解决怎么看

这个“55分”。这里并没有让学生从12开始5分5分的加,而是巧妙得顺应

前面认识9:20已经探究过的“分针从12走到4是20分”这一新知,让学生接着从5开始往下数,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给学生一种顺其自然的感觉,这也是本堂课精心设计的第二个地方。

④突破“2时多”

a、质疑并引起学生思考。师:那到底是2:55 ,还是3:55呢?

b、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估计学生会各抒己见)

c、课件验证3种方法

d、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连3时还没到,不可能是3:55,从而知道这个时间是2:55。

【设计意图】: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而是快到几时的时间,对于一年级

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往往弄不清究竟是几时。因此到底是是2:55 ,还是3:55,这是可以预见的学生必然出现的两个答案,同样也是需要教师精心

设计的地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争论未果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利用课件演示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形成主动的建构,从而正

确揭示此类钟面显示时间所隐藏的本质规律,使学生真正内化了知识,相信学生以后辨认几时50分或几时55分时会得心应手了。

⑷放学3:05

①认一认

②写一写

③投影反馈: 3:5 3:05

④比较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写“0”?

⑤小结:分钟数不到10分,电子计时要在5的前面用0占位,读的时候0不用读出来,看着电子计时读时间。

【设计意图】: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像3:05这种时间的读法和写法。

⑸总结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体验1时=60分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时间,那么时和分之间究竟有什么关

系呢?

⑴猜测: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

⑵演示验证:

①先走到半圈:认识12时30分(也就是12时半)

②再走完一圈

③重新完成的演示一遍

⑶你发现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

分针走了多少?也就是几分?

⑷结论: 1时和60分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设计意图】: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比较抽象,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1时=60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动态演示过程中,考虑到上学期学生对几时半不太理解。所以设计了当分针走了半圈的时候解决“为什么是几时半或几时30分”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

里注意让学生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四)巧设练习,拓展提高

闯关游戏:第一关---我会认;第二关---我会连。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新知。

(五)课外延伸,学趣无穷

1、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2、赢在每一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