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4线兰州(沈家坡)至东岗公路

S104线兰州(沈家坡)至东岗公路
S104线兰州(沈家坡)至东岗公路

试论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

试论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 石莉萍(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兰州城市民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经过长期的传承变异,呈现出以下特点: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去陋存新,健康文明;兼收并蓄,对外开放;追逐时尚,引领潮流;西俗东渐,洋为中用。把握兰州城市民俗的特点,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民俗为城市发展服务,是延续城市民俗生命力的主要途径。 Abstract:The Lanzhou city folk custom take the native place culture as a foundation,passes through the long-term inheritance variation,presents below the characteristic:Hand down a tradition,development innovation;Goes to save newly,the healthy civilization humbly;Swallows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uncritically,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chase fashion,eagerly anticipates the tidal current;West penetrates eastward vulgarly,makes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Grasps the Lanzhou city folk custom the characteristic,the reasonable protection,the development and serve using the folk custom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is continues the urban folk custom vitality the main way. 关键词:兰州城市民俗特点 Key word:Lanzhou Urban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基金项目: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项目“兰州城市民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11B-13)作者简介:石莉萍(1970—),女,汉族,甘肃临洮人,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和民俗学。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23-02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陇上名城,其城市民俗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许多民俗事项今天依然活力依旧,如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兰州水车、兰州太平鼓等。纵观兰州城市民俗的演变和发展,可以看出兰州城市民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经过长期的传承变异,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兰州民俗中的节日习俗,尤其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这样的大节,都保留了浓厚的传统色彩。比如在春节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在家中团聚,一定要吃顿团圆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州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情趣不断提高,传统节日习俗也出现了一些创新变化。如过春节一家人吃年夜饭开始讲究享受,去饭店包席既不需要自己洗菜、做饭,又吃得舒服、快活,虽多花些钱也觉得值得。 兰州城市民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这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也是民俗变化受社会经济制约的体现。 二、去陋存新,健康文明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但城市的民俗并非都具有文明性。在很多城市,男青年找对象多要求对方温柔、善良、精明能干,以便将来做个贤妻良母。这种观点主要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之上,而今兰州市男青年在择偶时则提出:“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这实际上是对妇女解放提出的一个新口号。兰州女青年的择偶标准也由过去的注重男方的家庭条件、社会地位、职业等观念向看重男子本人的学识、能力、容貌等方面转化。这是婚姻习俗在当代城市中出现的文明新气象。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推行,城市居民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被奉为掌上明珠。但由于中国脱胎于儿千年的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至今仍盘根于人脑之中,特别是传宗接代的宗法制度更具影响力。早在先秦就存在弃杀女婴之陋俗,《韩非子·六反篇》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建国之后,荒山野岭弃置女婴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即便在城市产院,有些妇女产下女婴后不想养活但又舍不得扔弃,便抱给那些不能生育的妇女。时代在发展, “男女都一样”的观念已蔚然成风。“生男孩好听,生女孩好命”的说法已成为相当多的兰州人的口头禅。在兰州很少有弃女婴的现象,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城市生育习俗向文明转化。 三、兼收并蓄,对外开放 城市处在时代的前沿,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正因如此,自古城市都是政客商贾文人骚客的云集之地。大量的移民从各地云集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当然,这里并不排斥本地居民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但大量的还是从外省涌入的。 由于各地移民向城市的迁徙,不同的文化传统、民俗风习也不断融入城市。城市融入了来自四面八方人们所创造的各种民俗文化内容,吸纳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精华。 作为移民城市的兰州,其民俗呈现出兼收并蓄、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如兰州既有自成系统的地方大菜—— —陇菜菜系,又有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砂锅子、热冬果等品种繁多、具有浓郁的西北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也有来自大江南北的粤菜、川菜、鲁菜、京菜、湘菜等著名菜肴,吃的花样之多、内容之丰富,堪称全国独有,是美食家的“天堂”。这些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菜系流派,充分反映了兰州饮食民俗兼容并蓄的特点,构成了一道色彩绚丽的兰州饮食文化风景线。 城市民俗的兼容并包并非无原则的,它往往要经过选择、排斥、接纳直至最后的变异同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的地区所具有的民俗风格和民俗特点,大都会被城市民俗大量吸收,而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比较落后地区的民俗习惯,则往往在城市民俗的自然选择中被筛落和淘汰。[1]近年来兰州涌入了很多外地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一个地区的大多都住在同一个社区,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但他们的习俗很难渗透到兰州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反而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兰州城市习俗的影响。 经济 区域发展

兰州的饮食文化

兰州的饮食文化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在古代黄河穿城而过,是“丝绸之路”重镇!为了让大家更加走进兰州,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兰州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居民的多样性等,共同创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只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品牌,才能促进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取得进步。 兰州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兰州特色饮食文化离不开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兰州市大部分地区位于甘肃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兰州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山泉溪流的地方,就开渠自流灌溉,并设置水磨加工粮食。千百年来,经过兰州人的吃苦耐劳、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将干旱地区的兰州,建成为著名的“瓜果之城”。 说到兰州饮食文化,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兰州牛肉拉面。拉面是兰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兰州牛肉拉面的餐馆。看着一个面团在拉面师傅手中慢

慢变成细长的面条,不由得为之惊叹,其实无论从选材到加配料再到拉面,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技巧。兰州拉面的面条劲道,面汤鲜美,在面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兰州美食中的经典。兰州社会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兰州社会文化的传统技艺和舞蹈影响一代代兰州古人的生活。而饮食文化,兰州的文化名片这些对现代兰州人及中国人生活都有影响深远,是兰州值得骄傲的文化。 兰州的饮食文化知识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兰州与西安的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兰州的羊肉泡馍是将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丝,蒜苗、香菜,浇上羊汤,即可食用,原汁原味。还有馍,西安是死面(没有发酵的面)饼,而兰州的是当地一种发面饼,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时都很可口。做法也不一样,西安泡馍需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而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放好肉,然后给你一个大饼,你就可以自便了。 你可以一股脑将饼揪开丢进汤里,享受羊汤泡馍的滋味。或一口汤一口饼,再夹大块的羊肉慢慢咀嚼,吸溜两口粉丝,大口的馍,大块的肉,那感觉没得说。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

兰州市内停车场收费调查与各地停车场对比分析

兰州市内停车场收费调查与各地停车场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4日 08:41 来源:鑫报转播到腾讯微博 甘肃新闻网兰州8月14日电据鑫报报道:兰州市停车费已经调整13天了。但对于不少“有车一族”来说,对于目前市内各处停车场的收费,依然是“满头雾水”。昨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实地走访了兰州市内多处停车场,详细了解这些停车场目前收费的情况,具体如下: 瑞德摩尔停车场 地面及地下停车场临时停车,白天起价5元(3小时),每超1小时增加1元;夜间起价5元(3小时),每超1小时增加2元,合计不超过35元。1吨以上货车白天起价10元(4小时),每超1小时增加2元;夜间起价10元(4小时),每超1小时增加3元,合计不超50元。 东部品牌广场 门前临时停车场 小型汽车白天每小时4元,每超1小时3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夜间实行计次收费,小型汽车5元一次。 雁滩宾馆 过夜大车20元,小车10元。白天小车2小时以内3元,超过2小时5元。而且,要求条件必须是住宿,不住宿不让停车。 大润发超市 对面西侧临时停车场 半天时间3元,超过半天时间5元。小区住户停车包月70元,从8月1日起涨至每月90元。 大润发超市地下停车场

1小时1元,不论白天夜晚依此类推,进门记时,出门收费。 东方红地下停车场 白天停每小时4元,夜停按照次数计,每次10元。 光辉布料南侧停车场(室内) 白天停每小时4元。 亚欧停车场(室内) 白天停每小时4元,夜停按照次数计,每次10元。 百盛东北角(露天) 白天停每小时4元,无夜停。 体育馆西北角(露天) 白天停(3小时)3元,无夜停 西站新华书店门前停车场 白天停每小时4元,每超过1小时,增加3元。夜间停按照次数计,每次5元。 小西湖西夏广场停车场 白天停每小时6元,每超过1小时,增加4元。 目前,株洲市机动车数量达50余万辆,其中株洲城区小车9.7万辆。为缓解城区停车难,交警部门曾在城区施划了许多免费停车位,由于占用不需付费,一些车位经常被长时间占用,成为“私人停车位”,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株洲市交警支队正拟订方案,着手对城区路旁免费停车位实行按区域计时收费,以破解停车难问题。每15分钟收费3至4元。按照初步方案,株洲城区占道停车位分为3个区域,每天早7点至晚10点实行差别化收费管理。

兰州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附件5 兰州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 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范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住宅小区车位所有权人、机动车停放者和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物权法》、《价格法》、《甘肃省定价目录》、《甘肃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甘发改规范〔2016〕5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以下简称“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是指在小区建筑区划内提供的机动车停放管理、场地占用及相关服务而收取的费用。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管理者(以下简称“经营管理者”)主要是物业服务企业或专业管理机构。机动车停放者主要是物业小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 第三条市、县(含红古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住房等部门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近郊四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授权近郊四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履行日常监管职责。 县(含红古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甘肃省定价目录》、《甘肃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制定所辖区域内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并履行日常监管职责。 第五条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区别协商议价情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 不具备协商议价条件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具备协商议价条件的实行市场调节价。 “具备协商议价条件”是指住宅小区已成立业主委员会(含临时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代表大会,以下所称“业主委员会”均含),或者未成立业主委员会但经多数业主同意,能够与经营管理者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协商一致。已成立业主委员会但不能与经营管理者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协商一致的,视为不具备协商议价条件。 “多数业主同意”,对占用业主共用(有)场地的,是指小区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对规划的停车位、车库,是指小区有车业主过半数同意。可以采取召开会议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形式。

兰州历史文化研究

——文化·特色·城市持续发展 1基本理论 1.1概念定义 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 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2实例分析 3 兰州历史文化分析 3.1 历史沿革 3.2 文化地位 3.3 自然环境 3.4 城市设计节点

1基本理论 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地域是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地域的场所精神则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是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与注入。 20世纪90年代.文化管理理论逐步从微观领域渗透到城市和区域的中观层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并正在着手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着力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比较 城市特色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构成。自然因素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人工因素指人为建设活动的成果,它是形成城市特色最活跃的因素。通过人为的建设活动可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工与自然相和谐的美,才能使城市显示特色。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积淀的聚焦点,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的遗存,不仅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北京的故宫、长城、苏州的古典园林、西安的兵马俑都己成为所在城市个性和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不同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构成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特色,如福建省的客家楼、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里弄住宅、北方的四合院等。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城市,越具特色。 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 完整的地方文脉关系应该是多向维度的。首先是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环境,包括当地气候和地点微气候及已有的自然环境植被、土地形态、地形特点、地下水文、地质、水资源、环境灾害及动植物生命环境等。每一个场所所具有的独一无一的特质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最宝贵的资源。规划与设计师应在已有的,通常是复杂的、微妙的环境中进行设计,尤其是对特色鲜明的区域,更需要仔细和恭敬的设计回应。 其次是地方文化环境和城市建成环境,包括居民居住形态的原型、模式、价值观和建成环境方式、 土地所有形式、人居文化、传统习俗及与周边的邻里关系,还有人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能力等。在任 何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城市文脉都是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多层次的社会与环境的相

兰州的风俗及文化

研究性课题 兰州的文化及风俗

一、回望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二、故乡特色 [1]兰州刻葫芦 起源

兰州刻葫芦,起源于魏晋。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魏晋起,生产技 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 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 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 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 量丝帛锦绣通过兰州不断西运,同 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 魏晋时,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兰州和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金城兰州,金城兰州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金城中也聚集着不少胡商。因此金城兰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补给地之一。当时胡商从和田带过来的巨型葫芦(盛水用的),经兰州工匠刻上图案和文字出售,这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80年代以后,兰州葫芦艺术大家阮文辉以刀代针,并且创作出镂空刻葫芦、仿水墨画刻葫芦、彩画刻葫芦等。有的刻葫芦上端开口,配以盖,下端配以底座,有的可以悬空吊挂。进入90年代以后,兰州葫芦艺术界更是人才济济,高手如林。他们的刻葫芦,构图新颖,线条流畅,雕刻考究,技艺精湛。 刻葫芦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不少 精绝奇妙的惊世之作被国家乃至海外有关部门收藏。五光十色、技艺精美的刻葫芦,远销英、德、日、美等国,成为兰州市出口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每年出口量在万枚以

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2019修改)

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 (2016年11月14日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第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机 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机动车停车场的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机动车停车场(以下简称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各类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公共停车场,是指为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包括独立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配建公共停车场。 专用停车场,是指为本单位、本住宅区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包括建设工程配建专用停车场、建筑区划内共有部位施划的停车泊位。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是指在城市道路上依法设置的机动车停放场地,包括免费停车泊位和收费停车泊位。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对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一领导,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公共停车场建设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实行市区两级分级筹资、分级建设、分级管理。 第五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具体组织实施,对本市停车场使用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服务中心,受其委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建、财政、交通运输、人防、市场监督、税务等行政

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停车场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方便群众、有效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停车场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停车需求状况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应当予以严格保护,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不得擅自改变绿线性质。 第八条新建的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区等,应当按照停车场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停车场。 城市公交枢纽、首末站、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中心、城市出入口、大中型商贸或者公共活动场所,应当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 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第九条下列公共建筑未按照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停车场的,应当在改建、扩建的同时增建: (一)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 (二)学校、体育(场)馆、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医院、旅游景点、商务办公楼等公共场所; (三)商场、旅馆、餐饮、娱乐等大(中)型经营性场所; (四)承担行政事务的办公场所。 改变建(构)筑物使用性质,导致原有配建的停车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当就近增建或者以其他方式达到配建标准。 第十条停车场应当按照停车场设置规范和标准,建设照明、通信、排水、通风、消防、安全防范、充电设施等停车场配套设施,并设置相应的标识和交通安全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停车系统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停车系统 最近在做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技术的智能停车平台,Android端+pc端,手机端是Android开发的一套+高德地图SDK+高德导航SDK,pc端是 Linux+Django+Mysql+Apache+(Html、Css+Div),今天想记录一下实 时获取停车场车位数据以及在地图上为停车场添加注标。 目前项目面向的用户是兰州市的用户,整个兰州市的停车场也就是差不多有 200多个,数据量不大,需要在地图上为兰州市的所有停车场都加上标注,并 且标注分为三种:当前有空闲车位的停车场标注为绿色,没有车位的停车场标 注为红色,没有联网的停车场标注为蓝色。 第一种做法: 轮询请求服务器,每次请求都把兰州市所有停车场的信息:经纬度、编号、名字、总车位、剩余车位请求下来,然后根据每个停车场当时的联网状况以及剩 余车位状况在地图上添加标注。 这种做法很粗暴,很省事,但是可用性太差,非常消耗手机资源(电能、数据 流量、内存),如果停车场数据暴增,将会出现客户端卡死现象。这种做法立 马就被淘汰了。 第二种做法: 打开App,进入地图界面,获取当前地图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位置的经纬度,获取当前地图的缩放级别,然后把当前经度longitude、纬度latitude、半径radius(这个半径是根据当前地图的缩放级别来给出的,比如地图的缩放级别 是15,就把radius的值设为2000米,当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post 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传过来的三个参数,计算以当前经纬度为圆心,以radius为半径的圆中包含那些停车场,然后把在范围之内的停车场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每当地图的可视区域发生变化时,就去当前重新获取可视区域中心点的经纬度,并根据缩放级别设置radius大小(缩放级别越大,radius应越小),然后 post参数给服务器,获取在范围内的停车场数据,然后进行显示。 经过实验,第二种做法明显比第一种做法合理的多,当然第二种做法也并不像 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做,以为给地图加上可视区域发生变化的监听后,每次用 手去触碰一下地图,就会触发可视区域发生变化的回调函数,这样即便我的手 机旋转一下,都会不断的去触发可视区域发生变化的回调函数,每触发回调函

兰州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兰州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附件5 兰州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 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规范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住宅小区车位所有权人、机动车停放者和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物权法》、《价格法》、《甘肃省定价目录》、《甘肃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甘发改规范〔2016〕5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以下简称“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是指在小区建筑区划内提供的机动车停放管理、场地占用及相关服务而收取的费用。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管理者(以下简称“经营管理者”)主要是物业服务企业或专业管理机构。机动车停放者主要是物业小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 第三条市、县(含红古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主管部门,负责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住房等部门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近郊四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授权近郊四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履行日常监管职责。 县(含红古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甘肃省定价目录》、《甘肃省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制定所辖区域内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并履行日常监管职责。 第五条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区别协商议价情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 不具备协商议价条件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具备协商议价条件的实行市场调节价。 “具备协商议价条件”是指住宅小区已成立业主委员会(含临时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代表大会,以下所称“业主委员会”均含),或者未成立业主委员会但经多数业主同意,能够与经营管理者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协商一致。已成立业主委员会但不能与经营管理者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协商一致的,视为不具备协商议价条件。 “多数业主同意”,对占用业主共用(有)场地的,是指小区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对规划的停车位、车库,是指小区有车业主过半数同意。可以采取召开会议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形式。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3篇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3篇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范文1 兰州,地处西北要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期,在此设立金城郡,取“固若金汤”之意,到了隋朝,废郡设州,因其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兰州,沿用至今。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在这里将城市一分为二,为其增添了不少美丽的景色,在美丽的绿色长廊——滨河路上,有关黄河的各个景点一字排开,沿途可欣赏到众多精美的雕塑,有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当然最著名的就是黄河母亲的雕塑了;还可看到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铁桥、参观白塔山公园和游玩水车园,同时还可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意趣,也可乘坐橡皮筏子在母亲河上漂流。要是傍晚时分,登顶兰山,则可一览市容全景,霓虹闪烁,母亲河穿城而过,尽收眼底。 古代的兰州曾是“茶马互市”的著名商埠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号称“四省通衢”,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给这里遗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由此辐射开来,周围有著名的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麦积山、敦煌等。

兰州四周是祁连山的绵延之地,四周群山遍布,峰青峦秀,有多处依山而建的森林公园可供游玩。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范文2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兰州的玫瑰花,花大色艳,玫瑰油产量占全国的80%;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片”,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兰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崆峒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4a级景区——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近几年,兰州依据独特的城市环境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

兰州市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意见

市政府出台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 为鼓励多元化投资,实现停车资源与社会共享,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有效缓解和逐步解决停车供需矛盾,根据《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于7月18日正式出台了《兰州市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 一、优惠政策适用范围 (一)优惠政策适用于本市近郊四区(含高新区、经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二)本规定所指公共停车场是指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公共停车服务并纳入统一管理的新建地下停车场和地上立体停车场。 享受优惠政策的公共停车场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停车场的规划审批完成于本规定公布施行之后; 2、地下停车场建设规模在50个泊位以上,地上立体停车场建设规模在30个泊位以上; 3、项目规划建设及经营手续齐全,并纳入工商、税务和行业管理。 二、优惠政策内容 (一)单独立项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超出规定的泊位面积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地下停车场建设需临时占用绿地的,免收临时占用城市绿地补偿费(停车场建成后,建设单位负责对占用绿地进行恢复);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免收临时占道费、挖掘修复费(停车场建成后,建设单位负责对占用城市道路进行恢复)。

(二)对于社会投资新建并独立核算的公共停车场项目(含配建商业开发项目),于项目建成经营纳税之日起,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对其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按以下标准奖励投资者。 1、建设规模100-300个泊位的,第一年按50%奖励补助,第二年起按上年比例逐年递减10%。 2、建设规模达到300个泊位以上的,第一年至第三年按50%奖励补助,第四年起按上年比例逐年递减10%。 (三)鼓励在有建设条件的公共绿地配建地下停车场。公共绿地配建地下停车场由规划部门统一规划,加建地下停车场由用地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方案,经规划部门确定后,由用地单位和社会投资方组织实施。配建(加建)地下停车场应兼顾人防、防灾避险等要求。 (四)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配建停车场。按照地下空间开发相关规定,鼓励社会资金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人防工程投资配建停车场。对于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的项目,按出让方式供应土地,地下空间出让金,地下一层按照地上一层楼面地价的20%收取,地下二层按照地上一层楼面地价的10%收取,地下二层以下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 (五)新建地下公共停车场达到200个泊位以上的,在出让条件中,通过综合测算,在停车场项目中可配建一定比例的商业开发面积(具体配建比例在公开出让的规划条件中予以确定)。 (六)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符合广告设置规划和标准的,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可以设置广告位。 (七)鼓励利用闲置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政府收回的闲置、“烂尾”地块、“出

兰 州 旅 游 简 介

兰州旅游简介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借此机会向诸位介绍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处在我国陆域版图的中心位置。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与丝绸之路同时兴起的一座充满神秘和诱惑力的历史古城,也是如今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西北旅游三大区域与六条主线的集散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陇海(兰州—连运港)、兰新(兰州—乌鲁木齐)、兰青(兰州—西宁)、包兰(包头—兰州)等铁路和西兰、甘青、甘川等公路干线交汇于兰州。 兰州的旅游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初具规模的新型产业,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各要素齐全的接待服务体系。兰州现有旅行社117家,其中国际社15家、国内社102家;星级宾馆4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4家,三星14家,二星以下25家;旅游定点商店、餐馆35家;旅游车船公司19家。以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56余处。接待服务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种层次的中外游客需求。 兰州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母亲河黄河流经兰州160多公里,在建成区形成了风景靓丽的百里黄河风情线。

兰州历史悠久。2100多年的历史,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古代关隘、城堡、文物古迹和美好传说。兰州曾是商贸往来的大市场;也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兰州有着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出土过举世罕见的陶鼓、汉纸;有素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有泰和铁钟,有存放国宝四库全书的文溯阁,有保存完好的鲁土司衙门;元太祖成吉思汗、一代名将霍去病、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 兰州文化灿烂,魅力独特。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俗文化铸就了兰州文化最鲜明的特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兰州的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无不洋溢着黄河文化的神奇风采。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进入兰州这块河谷平地后,变得那么慈祥可亲。兰州是母亲河最先滋润过的城市。如今的兰州,黄河两岸鲜花簇拥,城雕星布,林草相依,风光秀丽,气象万千。飞浪中的羊皮筏子,悠悠传动的黄河水车;星罗棋布的大小水电站,都是黄河文化的缩影和写照,闪耀着黄河文明的光彩。 历史上兰州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连接丝绸之路中、南两大干线的主干道。悠久的丝绸之路历史,给兰州留下了众多关隘、城堡、文物古迹和传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班超,历尽千辛万苦到印度取经的玄奘,入藏和亲的文成

兰州车牌识别系统

在停车场管理中,车牌识别技术也是识别车辆身份的主要手段。在深圳市公安局建设的《停车库(场)车辆图像和号牌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技术要求》中,车牌识别技术成为车辆身份识别的主要手段。兰州车牌识别系统 车牌识别系统(Vehicl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VLPR)是计算机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在车辆牌照识别中的一种应用。车牌识别在高速公路车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收费(ETC)系统中,也是结合DSRC技术识别车辆身份的主要手段。兰州车牌识别系统 车牌识别技术要求能够将运动中的汽车牌照从复杂背景中提取并识别出来,通过车牌提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车辆牌号、颜色等信息,目前最新的技术水平为字母和数字的识别率可达到99.7%,汉字的识别率可达到99%。兰州车牌识别系统车牌识别技术结合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识别车辆,过往车辆通过道口时无须停车,即能够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收费。在车场管理中,为提高出入口车辆通行效率,车牌识别针对无需收停车费的车辆(如月卡车、内部免费通行车辆),建设无人值守的快速通道,免取卡、不停车的出入体验,正改变出入停车场的管理模式。兰州车牌识别系统 价格永远是交易中最恒久的话题,似乎在谈妥这个话题之前,一切交易都是梦幻泡影。但是只要价格谈妥了之后,交易流程就会水到渠成。兰州车牌识别系统 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当红杰的销售员被问及兰州车牌识别系统多少钱一个的时候,我们不会立刻给出一个答案,因为任何口头上的报价,都是不负责任地耍流氓。 红杰的每一份报价,都是来自设计部门细致周到的核算。我们根据安装地点,设计风格,用材用料,尺寸大小等等这些所有因素,核算出最合理的价格。兰州车牌识别系统 正如上个星期,来自兰州的一位客户打通了红杰的订购热线,他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们做兰

兰州的风俗及文化

兰州的风俗及文化

研究

一、回望历史 兰州,始建于 公元前86年。据记 载,因初次在这里 筑城时挖出金子, 故取名金城,还有 一种说法是依据 “金城汤池”的典 故,喻其坚固。两 汉、魏晋时在此设 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

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二、故乡特色 [1]兰州刻葫芦 起源 兰州刻葫芦,起源于魏晋。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魏晋起,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 绣通过兰州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 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 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 重地的兰州和敦煌,就是胡商的聚 集地。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 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 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 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 常集于金城兰州,金城兰州更成为 各国商人荟萃之地,金城中也聚集 着不少胡商。因此金城兰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补给地之一。当时胡商从和田带过来的巨型葫芦(盛水用的),经兰州工匠刻上图案和文字出售,这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80年代以后,兰州葫芦艺术大家阮文辉以刀代针,并且创作出镂空刻葫芦、仿水墨画刻葫芦、彩画刻葫芦等。有的刻葫芦上端开口,配以盖,下端配以底座,有的可以悬空吊挂。进入90年代以后,兰州葫芦艺术界更是人才济济,高手如林。他们的刻葫芦,构图新颖,线条流畅,雕刻考究,技艺精湛。 刻葫芦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不少精绝奇妙的惊世之作被国家乃至海外有关部门收藏。

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申请报告

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申请报告 篇一:兰州大学机动车辆通行卡申请表 兰州大学机动车辆通行卡申请表 篇二:车辆激活的报告 甘科驾发(2015)01号 车辆激活的报告 兰州市城运处: 我校由于车载计时系统已不能满足我校现有学员的教学要求,加之又新增了几位教练员,特申请开通以下车辆计时系统。 甘A2720学甘A2731学甘A1334学 甘A1247学甘A2738学甘A2735学 请予以审批 甘肃天民科技驾驶培训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甘科驾发(2015)02号 申请安装车载计时系统的报告

兰州市城运处: 我校在初装车载计时系统时由于漏装了甘A1247学、甘A2739 学两辆车辆的车载计时系统,现特申请补装这两辆车辆的车载计时 系统。 请予以审批 甘肃天民科技驾驶培训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甘科驾发(2015)03号 关于新增B2教练场地的报告 兰州市城运处: 我校由于B2教练场地不能达到国标对B2车型教练场地的要求 规定,经我校委会决定新增一块B2教练场地。 自2014年初我校就开始对B2教练场地进行了全方位的选址, 最终确定新增B2教练场地,地址为: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秦川镇西小川村1社,该场地面积100亩,场地使用年限20年。该场地建设完成之后,就

完全可以达到B2教学要求,可以同时展开20辆车 辆的教学工作,场地要求以及规划全部参照国标准的要求内容来建 (并同时可以开展50辆C1、设完成, C2车辆的教学工作),场地 建设将从4月份展开,预期建设时长8个月,2015年12月份左右 就可以投入使用。 就此期间对造成我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望上级部 门给予支持解决。 甘肃天民科技驾驶培训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甘科驾发(2015)04号 申办经营性场地的报告 兰州市城运处: 我校自2014年初加强了对小达坪练车场场地的整修及合理规划,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增设了全部的安全护栏及设备,其方法及各个项目都以考场同步运行,为方便各偏远兄弟单位模拟练车,

关于兰州市文化建设情况

关于兰州市文化建设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最近我们对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发展改革取得的成效 自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文化活力不断增强 兰州大剧院是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鲜活样板。2006年,通过对文化演艺资源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了兰州大剧院,改变了歌舞剧院无办公、排练、演出场所的“三无”境地,从松散的剧团管理体制整合过渡为一个综合性演艺集团,整合后的各剧团极大地调动了演职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新创作、新排演的优秀剧目不断推出。推出的舞剧《大梦敦煌》,囊括了文化艺术领域所有国家级大奖,演出足迹遍及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和欧洲、非洲许多国家,兰州大剧院也因此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我市以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兰州电视台为主体,组建成立了市广电总台,在整合新闻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频率频道的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新闻综合频道

跻身电视媒体30强,《行风阳光热线》荣获广播栏目60强,四年来,总台获得省级一等以上奖项44个。2010年,遵循政企、政事、管办分离的原则,将原兰州市文化出版局与原兰州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成立了兰州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该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市文化广电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二)公益服务日益完善,文化事业长足发展 我市公益文化单位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近五年来,我市各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经费近4亿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年接待读者、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以举办节会文化活动为龙头,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今年,先后成功举办了20多项大型文体活动。其中,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兰州段赛和黄河漂流赛堪称我市今年的3件文体盛事,展示了兰州城市新形象,提升了市民自信心和自豪感。注重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今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和文化下乡活动500多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绩。从2007年开始,市财政每年下拨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保护工

兰州市停车规划

第二节案例1:兰州市停车规划 一、案例特点 兰州市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是以石油化工为主,有色冶金、机电、轻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金融中心和连接中、西亚及欧洲各国的开放型、多功能的内陆口岸城市。 兰州市的城市布局遵循“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原则,形成“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城市结构。 兰州市的功能定位的重要性和城市布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停车问题上具有本身的特点。 1. 停车设施的服务对象上,既要考虑市区的车辆,过境的车辆也占相当的比例。 2. 交通枢纽的停车实施的规划也是本规划的一个重点。 3. 城市规划和城市现状有较大变化,尤其是城市布局也有很大调整。 4. 老城区和城市新区有较大差距,一个是城市用地性质比较成熟,规划的空间不大,一个则可以全局、系统的规划,这一特点导致不同地区要有不同的规划思路。 5. 本次停车规划作为整个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一部分,要充分服从交通发展战略,又要充分考虑其与道路网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的关系。 二、规划背景与目标 2.1 规划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车辆保有量迅速的增加,兰州市也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停车规划和管理问题。 停车场的建设远远跟不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停车泊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停车不规范问题依旧存在,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解决好停车问题已十分迫切。 同时,随着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的深化实施,兰州市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定不能让停车问题成为阻碍兰州发展的障碍,所以做好兰州市的停车规划意义重大。 2.2 规划目标 此次兰州市停车规划的主要目标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