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典故英译汉的翻译方法

2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

3 文化背景下英文电影名称的中译

4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

5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

6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7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8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9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10 浅析舒肤佳品牌的翻译

11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2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13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14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

15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

16 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

17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18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

19 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

20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21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22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23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24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25 论《皮格马利翁》的结局

26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

27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

28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29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

30 通过《蝇王》看人性

31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32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33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34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

35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

36 Escapism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37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38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39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40 An Analysis of Jennie’s Tragedy in Jennie Gerhardt

41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

42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4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44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45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

46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47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8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49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

50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51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52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53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54 英语广告语中的隐喻认知

55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56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57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

58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59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60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

61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

62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

63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64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65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66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67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

68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69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70 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71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72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

73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74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75 论《呼啸山庄》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76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77 英汉语言颜色与文化的差异

78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

79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

80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81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82 语境视角下的“吃”字翻译研究

83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

84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

85 Awakenin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Images in Beloved

86 时事政治汉译英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87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88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89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Love Affai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utterfly Lovers and Romeo and Juliet

90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

91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92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93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94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95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96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97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98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99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称呼语的影响

100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

10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102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03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104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

105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106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07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108 (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

109 《贵妇的画像》的过渡性特征的分析研究

110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111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112 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解读

113 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

114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115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

116 庞德诗歌《在地铁站里》的意象分析

117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

118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119 从引进好莱坞大片看中国意识形态转型: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12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1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看克里斯蒂的反女权主义倾向

122 分析福尔摩斯的性格特征

123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124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125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26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

127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128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129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

130 幼儿英语口语培养

131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

132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

133 从美国影视剧中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34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135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3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的女性意识

137 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

138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39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140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141 从康妮的视角分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的性爱观

142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143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144 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

145 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

146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

147 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

148 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149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Contracts

150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 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51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152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

153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154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55 缺乏包容性:浅析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塑造

156 汉语被动句的英译

157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

158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159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6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16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

162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63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164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

165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166 一个反叛者的肖像--以《土生子》为例

167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

168

169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170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

171 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

172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173

174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175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

176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

177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

178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79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180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181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182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83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

184 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

185 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186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87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

188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189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90 中医英译的现实情况研究

191 On John Galsworthy’s Realism in The Apple Tree

192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193 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

194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95 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196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

197 穷人的大团结,通往希望之乡的必经之路:《愤怒的葡萄》研究

198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9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

200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小说阅读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节分析、探究小说主题 对应学生用书p265 一、小说主题相关知识 小说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个人品质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理解小说主题是小说阅读中的难点,涉及考查小说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结合文本,概括小说的主题。②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活状态、命运结局及其原因。③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④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二、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基本方法 分析、探究小说主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一文的标题就有此作用。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而“祝福”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以“祝福”为题,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从小说的典型情节入手。情节的发展变化是小说矛盾冲突的体现,我们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领悟小说的主题内涵。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庙里偷听、雪夜杀敌的典型情节,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林冲推向了奋起反抗之路,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主题。 (3)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际遇、命运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常常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小说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祝福》中祥林嫂自身因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而愚昧懦弱的性格、被践踏被迫害的人生际遇及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这一小说主题。 (4)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入手。可以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来窥探人物的性格,进而揭示小

小说探究主题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导学案(四) ------- 探究主旨意蕴 【导学目标】 1.学会概括小说的主旨。 2、掌握主题类探究题和社会类拓展探究题的题型特点和探究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会概括小说的主旨。 2、把握主旨类探究题的答题方法。 (自主学习):朗读法 【考纲解读】 《考纲》明确要求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概括作品主题”、“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在小说阅读中,往往要求我们能够通过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分析来概括小说主旨,体味作者情感。 【知识梳理】 1、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小说 (1) (2) (3) (4) 3、“概括小说主旨”包括四个要点: (1)小说叙述了什么样的事件? (2)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 (4)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小说通过叙述了……的事件,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种……的社会现象,弘扬赞颂或揭露抨击了一种……的风气,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4、归纳主题的主要方法: (1)抓人物形象; (2)抓情节发展; {3)抓写作背景。 5、概括主题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2) (3)(4)(5)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交流展示 【真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2014年浙江卷)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说阅读主题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主题分析 五、概括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一)常见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4、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小说的标题看、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作者的思想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主题探究题分类与挖掘途径: (1)思想情感意蕴探究 ①通过形象来实现。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通过叙事来实现。用故事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手法(隐喻、象征等)暗示。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生存状的时代背景。 (2)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 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虽说二者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 (3)启示(思考)类探究 启示(思考)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类试题,要求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实质、关键语句内涵及丰富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类题型是一种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延伸的题型,多由小说所写的内容、人物、主题而感,向“现实”或“人生”延伸,有时也可借鉴“写法”作审美探究。无论哪类探究,紧扣文本内容,结合现实(人生)等角度读出“自我感悟”是其基本要求。 (四)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完整版)小说阅读中结尾的分析

小说阅读中结尾的分析 出题格式 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答题角度 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3、读者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小说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界河》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父爱无价》。《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传》。 ·如《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小说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 小说一般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来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小说主题的考查包括对主题的归纳和评价、探究。探究题在小说考查中是特色题,确切地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常见的设题角度有: ①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体会; ③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看法)。 【例一】(考点题)(原文见金版学案小说阅读专题一考点一《面包》)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参考答案:主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 分析:①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②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③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保护丈夫的尊严而为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 解析: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之中,概括小说的主题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主题是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小说中人和事说明的道理,是给人的启示。本篇小说鉴于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物关系,应从妻子这个“人”和他们之间的这点“事”去分析。 【例二】(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

小说——分析概括主题

小说——分析概括主题 教案目标: 1、通过考纲,了解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认识概括小说主题的常规思考角度。 、掌握小说阅读概括作品主题的方法。 、学会在答题中渗透主题意识。 教案过程 一、导入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为什么说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何谓小说主题?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小说表现出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就是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小说表现出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可是,主题常常是隐晦的,正如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说: 小说肯定有思想的,有观念的,我的意识里,这种思想和观念都不能显露出来,主旨一明确,内涵反倒小了。——贾平凹 由于主题隐晦,那么读完小说,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小说主题,又怎样组织语言来概括主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析概括小说主题。(板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先来了解年高考考纲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老师将涉及主题的内容摘录下来,如下: 二、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理解 、分析综合()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鉴赏评价()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可见,小说的题型中几乎都涉及小说的主题。 哪主题有哪些表现形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高考选择题的最后一个选项。通常,最后一个选项,它是对主题的简要概括。从考题选项来看主题的表现形式,当然,老师选取的这些选项都是表述正确的选项。 三、从考题——主题的表现形式 、全国卷ⅠⅡ 小说《天嚣》 .实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通过故事,寄寓人生哲理) 、全国卷Ⅲ 小说《玻璃》 .().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11探究主旨意蕴(含解析)

2020 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 专题11 探究小说的主旨意蕴 一、真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锄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

如何鉴赏小说的主题

如何鉴赏小说的主题 文/王学华 小说的主题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如果把语言所描写的内容比作小说的躯壳,那么主题则是小说的灵魂。阅读一篇小说,就要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等),领悟和体会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思想意义。具体来说,把握小说的主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比如,要理解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就不能不了解鲁迅的思想,特别应该了解他对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的思考,了解他与黑暗现实进行斗争的精神。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反抗政府,而《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 二、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红岩》中许云峰、江竹筠等形象,《老人与海》中老渔民圣地亚哥的形象,对他们进行仔细的分析,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比如《药》,华老栓勤劳善良而又迷信麻木,他的思想性格是那个对会里许多劳动者共有的,他的愚昧落后,是长期遭受统治者精神奴役的结果;而革命者夏瑜,则是一个革命意志十分坚定的革命党人,他是为了推翻残暴专制,给人民创造幸福而流血牺牲的。可结果竟是由华小栓来吃他的血。这说明革命者与普通民众之间隔膜是多么深!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三、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的。情节是小说中的一系列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从中体现作者对矛盾的看法。如分析《范进中举》情节的发展,就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范进中举》的情节,包括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中举前,胡屠户百般训斥范进是个无用的女婿,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且辱及他的老母。范进面对岳父的辱骂,无可奈何,只能甘受屈辱。范进中举之后的情节,则重在讲他喜极发疯,胡屠户则成了一条“变色龙”,对女婿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送肉送钱表示祝贺,口称“贤婿”“老爷”,夸赞他是天上的星宿。地方乡绅也登门贺喜,送银又送房。这一情节,见出世态的炎凉。联系范进中举前后的情节,我们就不难理解小说暴露人们趋炎附势的嘴脸这一主题。 四、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

小说——分析概括主题

小说——分析概括主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考纲,了解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认识概括小说主题的常规思考角度。 2、掌握小说阅读概括作品主题的方法。 3、学会在答题中渗透主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为什么说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何谓小说主题?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小说表现出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就是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小说表现出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可是,主题常常是隐晦的,正如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说: 小说肯定有思想的,有观念的,我的意识里,这种思想和观念都不能显露出来,主旨一明确,内涵反倒小了。——贾平凹 由于主题隐晦,那么读完小说,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小说主题,又怎样组织语言来概括主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析概括小说主题。(板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先来了解2018年高考考纲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老师将涉及主题的内容摘录下来,如下: 二、考纲解读 2018考纲要求: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2、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3、鉴赏评价(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可见,小说的题型中几乎都涉及小说的主题。 哪主题有哪些表现形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高考选择题的最后一个选项。通常,最后一个选项,它是对主题的简要概括。从考题选项来看主题的表现形式,当然,老师选取的这些选项都是表述正确的选项。 三、从考题——主题的表现形式 1、2017全国卷ⅠⅡ 小说《天嚣》 4.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通过故事,寄寓人生哲理) 2、2016全国卷Ⅲ 小说《玻璃》 11.(1)E.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

探究小说主题

探究小说主题 理解主题,有效阅读 概念: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1.那么,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了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 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我们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理解《药》的主题。 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2.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 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 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小说阅读鉴赏 小说的主题

小说阅读鉴赏之概括小说的主题 【考情透析】 对小说主题的考查有两种方式:1、概括主题,对主题比较单一的文本,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2、原因概括题,是小说主题考查的一种变体,有时候问题是就全篇而设,有时候是就某个局部发问。3、评价或探究主题、内涵。 【真题体验】(2010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保护人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小说阅读专题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

鉴赏分析概括小说的主题

鉴赏分析概括小说的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小小说《军犬黑子》为例,让学生分析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可自由发表 见解,教师 最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感悟可供参考: 人们对“信任” 二字已变得无所谓了, 无所谓到可任意取笑朋友的程度了。也可说明人复杂了,复杂到已让动物害怕、不敢与之 为伍的地步。由此,我们再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诚信问题,觉得产生危机感并不是危言耸 听、小题大做。 )由此引入本课。 二.明确概念: 小说主题是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 贯 穿一部小说的基本思想,又称主旨、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三.表现形式: 1. 2. 3. 4. 四.高考题 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完 小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对自己有怎样的启示?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小说主题更能突出展现出作者的写作用意,对于分析小说有很大的帮助。概 括小 说的主题的题目在高考中有时也出现,题型一般为文字表述题,有时蕴 涵在选择 题中进行考察。 1.知识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小说人物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人物诚实的美德。 1.小说主题的有关知识。主题的定 义、表现形式、小说标题的作用,有助于 理解与把握小说的主题。 2.小说突出主题常见的方法。有助于理解与把握小说的主题。 3.小说主题类题目常见题型。有助于选取正确的切入点进行解答。 把握小说主题 的方法。结合背景时代及创作意图,分析小说题材,分析艺 术形象及典型环 境,注意重点句段的意思,是打开把握小说主题的一把钥 匙。 1.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广泛积累知识。 2.灵活运用《三维设计》一书中本专题的“典例精析” ,感悟方法。 3.充分利用习题,拓展练习,加以巩固。 一课时 考点综述 教学目标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复习思路 以小说主要人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如 《董师傅游湖》 、《琴王》。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如《军犬黑子》 。 通过寓言,寄予人生哲理。如《寓言课 上的预言》 。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

探究小说主题

探究小说主题 探究小说主题 理解主题,有效阅读 概念: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1.那么,应当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了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 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我们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理解《药》的主题。 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2.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 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 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 1.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设置了悬念。 题目就是小说的线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或看法。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

高考语文_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之欧阳文创编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