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技巧

当研究完成(或是告一个段落)之后,研究者有必要将研究结果呈现出来,以让别人了解其研究的成果。由于学术性的论文一般都比较专业,不太容易了解。假如研究者在撰写时又未能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只顾用自己觉得方便的方式撰写,这将使此篇论文的效果无法充份显现出来。因此,如何写出一篇可读性较高的论文,就必须考虑一些原则。下列即提供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一、架构清楚

1.各章节的层次分明,组织架构清楚易懂。不管是学位论文或是期刊论文,若欲使人能清楚的了解此篇论文,最重要的就是各章节要能循序介绍出来。通常是按绪论、文献探讨、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建议等的顺序呈现。各个章节也要有条理的将其内容陈述出来,如在研究方法的部份,必须指出其研究对象、研究程序、研究设计、资料处理等。

2.各章节均有清楚的标题。为了让读者方便找到自己要看的部份,作者应该将各章节的标题清楚的标示出来。

3.各章节的比重应做适当的调整,使其达到均衡。论文中的各个章节都有其必要性,因此研究者不能过份强调某个章节,而忽略了其他部份。研究者应注意到各个章节应成适当的比例。

二、逻辑合理

1.文内所有的关键字在整篇研究报告里均要一致。一篇研究里所研究的变项名称,就是该论文的关键字。通常研究的重要变项都会在名词解释里加以界定,但一经界定后,以后所有涉及该变项的名称都应保持一致。譬如在名词解释部份将「学习表现」一词界定后,其后就不能用其他的名词如「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来替代。

2.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及资料处理等应能相互呼应,前后连贯。由研究目的所引伸出来的比较具体的问题即是研究问题。一篇研究里所探讨的问题应该是和研究目的有密切的关系,而不能引出毫无关联的问题出来。研究假设亦

是要和研究问题相互呼应,而资料处理则是针对研究假设而定的。由上可知,研究目的是一篇论文的源头,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和资料处理则是随着论文的发展而逐渐引导出来的。

3.文献探讨和所研究的变项应有所关联,而不是塞一些无用的资料。文献探讨最切忌的是只想增加篇幅,而找一些没有相关的资料来充数。正确的做法是所陈述的资料,应该都是和该研究最直接有关的重要文献。有时即使找不到直接的文献资料,必须由间接的资料来推论,也应该和所研究的主题有关才可以。

4.研究假设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文献探讨而定,而不是随意设定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暂时性的结论,而此结论是根据文献探讨而来的。如研究者想探讨「男运动选手是否比女运动选手有较高的攻击性」。经其回顾以前的文献后,发现大多数的研究报告倾向支持男性比女性有较高的攻击性。此时,研究者才能做出「男运动选手比女运动选手有较高的攻击性」的假设。研究假设不是随研究者个人的喜好而任意定出来的。

三、忠实客观

1.在做文献探讨时,应将正反面的资料忠实的报导出来,不能只引用自己喜好的资料,或是断章取义。有时研究者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认为某个问题应该是如其所想像的那样。当有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存在时,常常就会导致研究者在取舍资料时产生偏差。资料引用不当时,所做的研究假设自然不会正确。

2.所得结果应客观的陈述出来,不管有无支持研究假设都应忠实的报导。研究者喜欢研究假设获得支持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只顾要一份漂亮的研究报告而隐藏了真正的研究结果。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还没有资料分析前就已经事先定出来的,不能因某些结果不显着就故意删除掉,这是有违研究的伦理道德的。

3.在研究时所出现的问题,也应提出来讨论,不能故意隐瞒。譬如在进行实验时,有些控制变项并未能妥善的控制,研究者应据实报导。又如研究者给予受试者一些实验的操弄,但在实验后的检核却发现有些受试者未能通过检核。研究者也应该诚实的说明,并将这些受试者的资料剔除掉。

四、文字简洁

1.论文的文字应力求简洁,避免用夸大的用语,或是过于华丽的词藻。有几分结果说几分话,这是研究者基本的原则。研究论文有别于小说,或是其他的文学作品,不宜用感性的或过于主观的字眼来撰写。研究者只需要用清楚、简洁、易懂的用语,按各章节层次分明的陈述出来,即是一篇可读性高的论文。

2.在引用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时,仅提其姓名和年代即可,如郭为藩(民64),不必加其职衔或其他的称谓(如博士、教授、恩师、部长等)。有的研究者在引用自己师长或尊长的研究时,因基于中国传统的礼教,不好意思直呼师长、尊长的名讳,往往在其名字之后冠上职衔,以表示尊崇之意。事实上,在学术研究的领域里,引用资料只是一项中性的、事实的陈述,并不涉及礼教的问题。

3.引用外国学者的研究时,直接用其英文的姓和年代即可,如Bell (1991),不必将其翻译成中文。由于对外国学者的译名常会因译者喜好的不同,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为避免此种困扰产生,在研究论文里就直接用原名即可。

五、符合惯例

1.各个领域都有其惯用的撰写方式,因此研究者应该用该领域最常使用的方式来撰写。如社会科学的研究报告多半采用美国心理学会的规定来撰写。以下各节所介绍的论文撰写方法,即是国内较常使用的惯例。

2.图表的呈现应标示编号,以便在解释或讨论时,能方便指出第几个图表。此外,图的标题应标示在图的下方,而表的标题则在表的上方。

3.当研究者提及自己的观点时,应自称「研究者」、「实验者」或「笔者」,而不用「我」这个字眼。

贰、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

一般属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撰写基本格式,大都是以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 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所制定的出版手册为准。这本手册虽然是以英文的研究论文为主,但其中有不少的撰写方法也很值得国内的学者参考。论文的撰写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学位论文,另一种则是期刊的的论文。一般而言,学位论文的格式比期刊论文要复杂。现在就分别介绍这两种论文的撰写方式。

一、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

学位论文的格式可分为四大部分:初步资料、论文主体、参考资料及附录。以下就将国内比较常用的格式分述如后:

(一)初步资料

1.题目页:在这一页的上头是标示「××大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或是「××大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此页的中间部份则是论文的题目;底下是指导教授和研究生的姓名,如「指导教授:×××博士」和「研究生:×××撰」;最后则是毕业的日期,如「中华民国八十八年六月」。

2.签名页:此签名页是对本论文通过论文口试的証明文件,上面有各个口试委员的签名及研究所所长的签名。

3.中文摘要:字数约五百字,摘要内容至少要包括研究目的、受试者、使用的工具、统计方法及重要结果〔非实証性研究不在此限〕。

4.英文摘要:英文力求和中文相契合,时态以过去式方式呈现。以数字作为开头时,不可以阿拉伯数字直接呈现,应以英文字来陈述。

5.版权页:若有授权给某个出版社,可在此标示。若无,此页可从缺。

6.献词:以最简单的一句话将此论文献给最敬爱的人(此部分可由研究者自行决定是否列入)。

7.致谢词:对于帮助完成此论文的重要人士可在此表达谢意,如自己的指导教授、口试委员、协助实验或调查的人士,以及自己的亲人等。

8.作者简历:作者简单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学经历、研究领域及有关重要着作等。

9.目录:将本论文各章节、附录、参考资料依序列出,并在其后将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出来。

10.表目录:将本论文所有的资料表及统计表按序列出,并在其后将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出来。

11.图目录:将本论文所有的资料图、研究架构图及统计图等按序列出,并在其后将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出来。

上述所有初步资料每一页的页码都以希腊字母呈现,其位置在每页中间正下方处。

(二)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整个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学位论文方面通常大约会分为五章:1.绪论;2.文献探讨;3.研究方法;4.结果与讨论;5.结论与建议。有的研究者会因研究的变项较多,所得结果的篇幅较长,而将结果和讨论分为独立的两章。

(三)参考资料

对于参考资料的撰写约可分为书籍类、期刊或杂志类、未发表的论文、没有作者的论文或书籍、印刷中的论文或书籍及其他类等。对于参考书目的撰写原则如下所述:

1.有中外文的资料时,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但不必另外标示中文部份及外文部份。

2.中文资料依作者姓氏笔划顺序排列。若姓氏相同,则以名字的第一个字比较其笔划。笔划少者排在上面。

3.同一作者有多篇研究时,按其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4.大陆地区的资料可和台湾地区的资料穿插在一起,但年代以西元方式呈现。

5.夹有中文字的日韩文资料,应紧随着中文资料之后呈现。排列顺序的方式则如中文资料。

6.英文资料排在中日韩文资料之后。

7.英文资料按作者姓氏的字母排序,第一个字母相同者,依序比第二个、第三个字母‥‥‥‥。

8.在撰写时,请特别注意下列范例的标点符号及划线的标示方式。

各项参考书目撰写的范例如下:

(1)书籍类

邱清泰译(民70):心理学的重建。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

林清山(民8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台北:东华书局。

张春兴、林清山(民70):教育心理学。台北:东华书局。

陈明终、许胜哲、吴清山、林天祐(民77):我国心理与教育测验汇编。高雄:复文书局。

曾文煋(民77):从人格发展看中国人性格。载于李亦园、杨国枢编: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公司。

Berenson,M.L., & Levine,D.M., & Goldstein,M.(1983). Intermediate stat is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A computer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 s,

N.J.: Prentice-Hall.

Borg, W.R., & Gall, M.D.(1983).Educational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Longman.

Chadwick, B. A.(1984).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Englewood Cli ffs, N.J.: Prentice-Hall.

Frankl, V. E. (1979). Meaninglessness: A challenge to psychiatry. In E.A. Maziarz (Ed.), Value and value in evolution. New York : Gordon & Breach.

Gurman,A.S., & Kniskern,D.P.(1981). Family therapy outcome research: Knows and unknowns. In A. S. Guraman & D. P. Kniskern (Eds.), Handboo k of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Brunner/Mazel.

(2)期刊或杂志类

卓俊伶、简曜辉(民73):心智练习对网球正手拍击学习的影响。体育研究所集刊,11辑,165-208页。

郭生玉(民78):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心厌关系研究。教育心理学学报,2 2期,131-146页。

黄国彦、吴静吉、李新乡(民83):教师专业承诺量表编制初步报告。测验年刊,41辑,143-156页。

Becker,L.J., & Seligman,C.(1981).Welcome to the energy crisis. Journa l of Social Issues, 37(2), 1-7.

Main, M. Tomasini, L., & Tolan,W. (1979). Differences among mothers o f infants judged to differ in secu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5, 472-473.

Pavio,A.(1975). Perceptual comparisons through the mind's eye. Memory & Cognition, 3, 635-646.

(3)未发表的论文

黄金柱(民68):国民中小学体育专业教师专业态度之调查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Devins, G. M. (1981). Helplessness, depression, and mood in stage ren al disea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cGill University, Mon treal.

Ryerson, J. F. (1983). Effective management training: Two models. Unp ublished master's thesis. Clarkson College of Technology, Potsdam, Ne w York.

(4)没有作者的论文或书籍

学生手册(民79)。桃园:国立体育学院。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3).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印刷中的论文或书籍

王俊明(印刷中):大专学生个人需求量表编制报告。教育部训育委员会。

卢俊宏(印刷中):运动心理学。台北:师大书苑。

Hamner, H. A.(in press). Research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New York: Springer.

O'Donell, A. M., & Rocklin,T.R.(in press). The impact of examinee cho ice ofitem difficulty on test performance.

(6)其他

Gottfredson, L. S. (1980). How valid are occupational reinforcer pat tern scores? (Report No. CSOS-R-292).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 iversity. Center for Social Organization for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2465)

〔此为从 ERIC 教育资料库中引用的资料〕

Pender, J. E.(1982).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majors: Factors influenc ing decisions about college, curriculum and career. Dissertation Abst ractsInternational, 42, 4370A-4371A.

〔此为从博士论文摘要中引用的资料〕

Rocklin,T.R.(198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tem selection in compu terized self-adapted test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 f the American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此为在学术年会发表的论文〕

(四)附录

在学位论文里多半有附录,这个部份主要是将论文所用的量表或问卷附在论文里,以让有兴趣的读者能了解此项论文所用的工具。甚至有的研究者将其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也放在附录里,以让其他的读者能进一步对自己感兴趣的部份加以分析。

二、期刊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

期刊论文因受限于篇幅(每篇大约一两万字左右),其撰写内容不可能和学位论文一样详尽。就其基本格式而言,大约可分为:1.标题;2.作者姓名及服务机构;3.中文摘要;4.论文主体;5.参考资料;6.英文摘要。

参、论文内容的撰写方式

内容的撰写主要是针对论文的主体而言,这包括绪论、文献探讨、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建议等五大部分。以下仅就这五个部分分别叙述如下:

一、绪论

绪论包括有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及名词解释等四部分。在期刊论文中,通常会将研究动机、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合为一体,以节省篇幅。但在学位论文中,则会分别加以说明。下面就分别从这四项内容加以说明。

(一)研究动机主要是针对所要探讨的问题加以陈述,并提及此问题在这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一般研究者在撰写研究动机时,最常犯的毛病是表示这些问题因过去没有人做,所以引起研究者要做的动机。一个研究值得做的主要理由并不在于过去是否有人做过,而是在于此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过去没有人做的原因可

能是此项问题并不值得做,所以就被搁置下来。一般而言,比较常见的研究动机大概有理论的验証、想澄清过去研究的矛盾、为了探索问题的真相,或是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动机的差别主要是后者在强调此研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而前者则说出此项研究要探讨的方向。在撰写研究动机时,一般都要用较多的文字来说明。而在写研究目的时,则用条列式的方式叙述出来,如下列例子所述:

基于上述研究动机,本研究有下列三项研究目的:

1.探讨目标难度、目标接受和成就动机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2.验証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的高低会影响其第一次工

作难度的选择。

3.了解受试者对被分派的目标,其接受的程度究竟是以直接测量或是

间接测量的方式较为精确。

(三)研究问题是针对研究目的所条列出来较具体的问题,通常一个研究目的有时会引伸出数个研究问题。就以上述研究目的而言,第一个研究目的可引出下列第一、二个问题;第二个研究目的引出第三、四个问题。而第三个研究目的则引出第五个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是比较笼统而且是包裹式的叙述,而研究问题则是很具体的指出要研究的问题所在。

1.目标难度、目标接受和成就动机单独对工作表现有何影响?

2.目标难度、目标接受和成就动机对工作表现有何交互作用的影响?

3.高成就动机者第一次所选的工作难度是否在中等难度左右?

4.低成就动机者第一次所选的工作难度是否比中等难度略为容易?

5.对于目标接受而言,直接测量是否比间接测量对于受试者的工作表

现有较佳的预测力?

(四)名词解释是对此项研究有关的重要研究变项做概念性的定义和操作性的定义。现举一例如下:

成就动机:指个人努力追求进步,以期达成自己所渴望目标的内在动力。在本研究中,系指受试者在「成就性量表」上的得分。受试者的得分若高于全国常模的平均数 28.82分(含),被界定为高成就动机者;反之,若低于平均数,则属低成就动机者。

在此例子中,第一行的文字是属概念性的定义;从第二行到第四行则属操作性的定义。

二、文献探讨

文献探讨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阅读者能了解此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做为提出研究假设的依据。一般的写法是先将基本的理论做有系统的介绍

,然后才探讨有关的研究。文献探讨最切忌只流于资料的累积,而对研究本身没有帮助。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只引用和本研究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不能为了凑篇幅,而堆积一些无用的资料。假如是属于探索性的研究,无法找到直接的理论依据,则必须间接的从有关的理论或研究来推论。文献探讨可根据需要分成若干章节,但每一小节都必须做一个结论。此项结论的用意,一方面是对有关的理论和研究做归纳,以帮助读者了解此部份的文献;另一方面,研究者可以藉此机会对这些文献提出一些评论,并为自己在此研究所用的研究方法或所做的假设提出说明。

文献探讨最后一节可列出此项研究的假设。研究者所做的假设不是随自己的喜好而任意设定,必须根据文献探讨的结果归纳而得。研究假设其实就是研究者针对研究的问题所提出来暂时性的结论,因此将其放在文献探讨的最后一节应是合理的。有的研究者将研究假设放在第一章绪论里,这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因为研究假设必须根据文献探讨而来,岂能还未经文献探讨就提出研究假设。有的研究者认为既然研究的人已经先看过所有的文献,因此将研究假设放在第一章亦无不可。这种说法是站在研究者的本位而言,并不是站在读者的立场来设想,因为读者不一定像研究者一样看过所有的文献。既然研究论文是要写给读者看的,当然要尽量让读者能顺畅的阅读才合理。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有样本选取、研究架构、研究步骤(或实验步骤)、研究工具及资料处理等。

(一)样本选取主要是说明所选样本的人数、特性(如性别、年龄、年级、职业类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等)、样本选取的方法(如简单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丛集取样、立意取样等)及样本的来源(如台北市慢速垒球运动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青商会会员等)。

(二)研究架构通常是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在此架构中,研究者应将此研究中所有研究的变项陈列出来,并指出其中的关系(如图一所示)。一般而言,存在有因果关系的研究,必须用有箭头的线标示(亦即需指出自变项对依变项的影响)。若是属于相关的研究,则以普通的线段标示即可。

运动参与行为变数人口统计变数产品因素市场体育场馆提供各项服务区隔地理特征变数符合民众需求之程度图一本研究之观念性架构图(引自林木俊,民83)

了解问题背景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搜集相关文献建立研究架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与讨论研究结论与建议图二本研究程序之流程图(引自林木俊,民83)

(三)研究步骤是研究者在进行此项研究时的流程。研究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其研究的方法,有必要将其研究中的每一个步骤描述清楚。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常有别的学者重复同一个实验研究的情形,因此详细的描述各个研究步骤当然有其必要。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重复同一种研究的情形较为少见,但基于科学研究的精神,也应该有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责任。图二即是一个研究的流程图。

(四)研究工具是指在此项研究中所用的仪器、问卷、量表或心理测验等。研究者有必要将所用的仪器的厂牌、型号加以说明。其次,问卷常是研究者针对研究的需要而自行编制出来的,通常整个问卷是放在附录里以供别的学者参考,但研究者在研究工具的部份至少应说明此份问卷包含有那几个主题。至于量表的部份,若是应用别的学者所编制好的量表,研究者应该说明此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假如是研究者自行编制出来的,则需要详细的说明整个量表编制的过程(如:根据何种理论编制,其预试、项目分析及选题的过程,及此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

(五)资料处理主是写出各项研究假设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清楚的写法是把此项研究有关的统计分析方法逐一写出,并指出何种统计分析方法是用在那个研究假设上。在资料处理的最后一项,研究者亦应说明在此研究中,其所定的显着水准是定为多少。在一般社会科学的研究里,大多数是定为α=.05。除非有特别的考量,较少定为α=.01。在自然科学里,若有关人体生理的研究,大多数是定为α=.01。不过,显着水准究竟应定为多少,通常是由研究者自己视其研究的性质来决定的。

四、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合并为一章,但也可分为独立的两章,完全视研究者的意思而定。不过一般是当研究的内容较多时,才会分为两章,否则一章即可。结果与讨论的写法可一面写结果,一面加以讨论。但也可把所有的结果先写完后,再统一写讨论的部分。

结果的呈现主要是将统计分析后的资料用表格或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

,其呈现的顺序通常是按照研究假设的次序逐一介绍。研究假设的统计分析多属于推论统计的范围,因此有必要先呈现描述统计的资料。亦即要先将各研究变项的平均数、标准差及人数等资料表列出来,以让读者了解此项研究的各种基本资料。结果部分所列的推论统计表格,较常见的大约有t考验表、变异数分析摘要表、相关矩阵表、回归分析摘要表等。至于所列的图则约有直方图、圆型比例图、交互作用图等。每一个表、图之后,研究者都应该加以解释,以让读者能了解其意。在结果的解释部分,研究者仅作中性的、客观的解释即可,不必对此结果加以评论。

有关讨论的部份,研究者一方面必须对此结果探讨其支持研究假设或不支持研究假设的原因,另一方面还必须和前人的研究加以比较。对于所得结果所代表的意义也应在讨论时陈述出来。讨论的写法除了探讨所得结果的原因之外,还需将结果加以评论、分析、比较,甚至将结果加以引伸、推论。在讨论的最后一部分可加上「研究限制」一节,此部分主要是让研究者说明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其所发现超越研究者个人能力范围的一些问题。如实验操弄的问题、受试者抽样的问题、受试者参与研究的动机问题、问卷回收率的问题等等,像这些问题研究者在讨论时都应一一列举出来,以让读者能更深入了解所得结果的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的部分是将研究结果做一个总结,其撰写的方式通常是比较属于摘要式或是条列式的型式。在建议部分可将此项研究结果的应用(或研究结果的价值)及未来研究的建议分两部分提出。研究结果的应用是从此项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可应用在教育(如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体育(如运动训练、运动比赛、体育课的教学)、工业(如生产、品管)或商业(如行销、管理)等。比较属于应用科学的研究,通常应将研究所得可应用的范围具体的提出来。若属于理论性的研究,虽然无法像应用科学一样的指出其应用的范围,但也可说明其在此领域中所具有的价值。建议的第二部份应将未来研究可行的方向指出来。研究者在进行一项研究之后,常常会在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某些部分有再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这些值得再加以探讨的研究就可在未来研究的建议中提出,一方面自己在未来可继续深入研究,同时也可提供别的有兴趣的研究者一起投入这方面的研究。

上述论文的主体、参考资料及附录,原则上各章或各部分的起始都是由单数页开始。若论文是印单面的型式,就没有此项问题。但假如论文是印成双面的型式,有时前一章或前一部分的最后一页是单数页,就必须留一页空白页,以便下一章或下一部分可以由单数页开始。

肆、资料引述的撰写

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几乎都会引用到别人的研究资料。在引述别人的资料时,究竟应如何撰写,才能让别人清楚易懂,都有一些共同的规范可循。一般而言,在论文中引述别人的资料共包含有中文资料、英文资料,及中英文混合的资料等三种。各项范例如下所述:

一、引述中文的资料

1.卢俊宏(民82)的研究发现………

2.我国学者(张景媛,民84)的研究发现………

3.我国一些学者(柯永河,民61;黄坚厚,民78;刘美珍,民65)的研究指出………

〔有多位学者时,按照姓氏笔划顺序列出。姓氏相同时,再以名字的第一个字之笔划多寡排序。笔划较少者列在前面。〕

4.大专学生极大多数有责任感(何英奇,民77)。

5.偏重学生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并无法解释教师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张春兴、林清山,民70)。

〔有两个共同作者时,两个名字中间用顿号隔开。〕

6.国内的研究(徐台阁、陈进龙、高清照,民80)亦指出…………

〔有三个共同作者时,作者的名字中间皆用顿号隔开。〕

7.卢钦铭等(民77)的研究结果显示出……………

〔有四个共同作者时(含四个以上),只标示第一个作者的姓名,并在后面加 "等" 字。〕

8.黄坚厚(民62,68)的研究指出…………

〔同一作者有若干篇性质相近的研究时,在年代之间用逗号隔开。〕

9.Bruner指出「任何知识均不可改变其本质」(引自张春兴,民77)

〔属于间接引述的资料,必须在出处人名之前加"引自"两个字。〕

二、引述英文的资料

1.Weinberg(1988)的研究发现…………

2.国外学者(Becker,1978)的研究发现…………

3.国外一些学者(Becker,1978;Erez,1977;Fowler,1978)的研究都指出………〔有多位学者时,按照姓氏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若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比较第二个字母,余类推。字母在前的列在前面。〕

4.较难的目标会引出较佳的表现(Locke,1968)。

5.参与设定目标比分派目标会有较佳的表现(Latham & Yukl,1975)。

〔有两个共同作者时,两个名字中间用 " & " 号隔开。〕

6.国外的研究(Locke, Mento, & Katcher,1978)亦指出………

〔有三个共同的作者时,各人名中间皆需用逗号隔开,第二个作者和第三个作者之间另外再加" & " 号。〕

7.Locke et al.(1980)亦指出………

〔有四个共同作者时(含四个以上),只标示第一个作者的姓,后面用" et al. " 表示 "等" 的意思。〕

8.Bandura(1977,1981)的研究指出………

〔同一作者有若干篇性质相近的研究时,年代之间用逗号隔开。〕

9.Likert(引自Erez & Kanfer,1983)指出………

〔属于间接引述的资料,在出处之前加 " 引自" 两字。〕

三、引述中英文的资料

1.已有研究(柯永河,民61;黄坚厚,民65;Edwards,1959;Hicks,1970)显示出………〔有中外学者时,国内学者在前,国外学者在后,其排序方式如前面所述〕

2.男女的人格特质是有差异存在的(杨国枢,民77;Maccoby & Jacklin,1974)。

前面有关研究论文的撰写,只是将一般论文的撰写方法和撰写格式做一简要的说明。上述的撰写格式,主要是针对学位论文而写。事实上,国内有些研究所已经有自己的规定,本文仅供参考用。至于期刊论文的撰写,由于国内各个期刊大多在稿约的部分,对于论文撰写的格式及字数已经都有详细的规定。因此,本文就较少提及。国内有关论文的撰写方法,在观念上大致不会相去太远。但有关

论文的撰写格式,则还有待各个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讨论,希望在异中求同,讨论出一种比较为大多数学者能接受的论文撰写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