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镇安花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试论镇安花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试论镇安花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艺术探讨

91

试论镇安花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贺杰

( 镇安县汉剧团,陕西,镇安 711500 )

摘 要:镇安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二棚子”戏。早在清道光年间,就已盛行于“塘匠班子”之中,常常活跃于镇安一带的家庭院落、田间地头。经过二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成为较有特色的地方剧种。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关键词:镇安花鼓;艺术特色;文化价值;艺术理想调)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处于民间歌谣状态,且“母地”一、历史渊源

原始性强,音乐结构复杂。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音镇安花鼓是流传于商洛市镇安县的汉族民间歌舞,是韵纯正,乡土味浓。她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明清年间,鄂西北襄阳和来,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构成具体郧阳等地区因水旱灾害,不少民间艺人沿汉江而上,进入的花鼓戏唱腔。其音乐形式,依据内容可分为花鼓子、八镇安。从而使湖北的琴子戏(即现在的大筒子戏)和八岔岔子和大筒子三种。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也叫小广泛流传,再与本地的灯歌小调相融合,形成了镇安花鼓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这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从她初步形成至今,已有二百《打铁》《哥接妹》《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多年历史。镇安花鼓的演出剧目大都是当地汉族民间生活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其小戏,如筒子《蓝玉莲担水》、八岔《蔡鸣凤辞店》等。

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镇安花鼓在县内主要流行于西部“下河人”居住的地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代表性剧目有《坐西区。早在清道光年间,民歌小调就盛行于一种农业互助组楼》《送香茶》《小东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织——“塘匠班子”中间,无专业班社,纯属自娱自乐,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历史故事、经常活动于百姓的家庭院落和田间地头。

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刘海戏金蟾》《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到了清光绪年间这种班社发《正德王访贤》等。

展较快。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镇安花鼓戏的表演艺术生动、明快、灵活,富于民间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

色彩。行当仍以小生、小旦、小丑的表演最具特色。小生镇安花鼓解放前夕几濒绝境,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如风流洒脱,小旦开朗泼辣,小丑夸张风趣。步法和身段比枯木逢春,再次获得新生。从1953年起,全县多次举行民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间文艺座谈会、训练班和戏曲调演,组织花鼓艺人呈艺献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宝。镇安剧团先后创作排演了《换猪》《刘海戏金蟾》放风筝、捉蝴蝶、摸泥鳅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牧童与小姐》《聂焘》等大型花鼓剧目,多次获得省市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奖励。

功,充实了武功表演。花鼓戏的行当分工也更趋细致,不二、艺术特色

但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而且“三小”中也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有更细的分工。

鼓戏初级形式。镇安花鼓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农民的生产三、文化价值

和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镇安山清水秀,民风淳厚。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民质朴、强悍、爽快的性格,赋予镇安花鼓朴实、刚健、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活泼诙谐、热烈奔放的基本风格。镇安花鼓也叫“跳花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民间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艺术,因此,“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一个最突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花鼓跳法多镇安花鼓艺术的较大发展始于1972年,镇安剧团创作样,姿态活泼优美,有蹦跳、扭跳、踏跳、闪跳、弹跳;了中型花鼓现代戏《山村新曲》、(原名《换猪》),该有麻雀跳、兔子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之字剧对传统曲调作了大幅度的变革,截止 1974年底,曾两度跳、三角跳、十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跳的名目虽然参加陕西省文艺调演,受到时任陕西省委领导李瑞山、章很多,但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式,由演员自由发挥,显泽、严克伦的亲切接见,并招待了越南文化代表团。该剧得优美大方、自然灵动,耐人寻味。

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单行本出版发行。1978年,又排演了镇安花鼓在舞蹈音乐上,既强化了地方性的主题音乐花鼓古装戏《刘海戏金蟾》, 1979年3 月奉调赴商州汇报旋律,又吸纳了商洛民歌代表作的音调,整体上凸显女子演出,连演64场,场场爆满,在全商洛地区戏剧史上开创

柔情花鼓的俊秀与甜美。她的三种声腔(筒子、八岔、小

作者简介:贺杰(1987-),女,陕西镇安人,初级职称,研究方向:镇安花鼓表演。

2005年参演花鼓渔鼓舞台剧《栗乡神韵》荣获商洛市文化展演一等奖;2008年被评定为镇安花鼓传承人;2014年在陕西省首届陕南民歌大赛中荣获女子组唱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