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4-76页信息窗1 两个红点问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够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较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你们游览过哪些地方?你知道哪些地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中国古老的文明。(出示情景图)

长城全长约8800千米,其中人工墙体约占全长的7/10,天然山险墙约占1/4其他的是壕堑。

(目的: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找出图中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图中数学信息:(一)

1.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72公顷,

2.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

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一)

(1)北京故宫占地面积为多少公顷?(红点例题1)

(2)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比故宫多多少公顷?

(将数学信息以及红点例题1和4写成纸条贴在黑板上)

图中数学信息:(二)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二)

1.长城全长约8800千米(1)人工墙体多少千米?

2.其中人工墙体约占全长的7/10(2)天然山险墙约多少千米?

3.天然山险墙约占1/4(3)壕堑多少千米?

4.其他的是壕堑。(4)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

共多少千米?(红点例题2)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究第(1)个和第(4)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探究活动一:

课件出示红点例题1,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提示进一步读图,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探索解题步骤。

探究提示:

1.理一理:图中给了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2.画一画:用线段图表示出该数量关系。

3.试一试:尝试列出算式并解答。

4.看一看:观察综合算式,你知道在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一想:它和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情况预设:

1.深入读题,明确题意。

请学生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审明题意: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北京故宫占地面积大约为多少公顷?

2.画出线段,表示关系。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回答探究提示中的问题,并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质疑:要想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什么?

3.及时巡视,指导订正。

教师进行巡视,对学生画出的线段图及列出的数量关系进行指导和订正。

4.分组比赛,尝试解答。

以分组比赛的形式选出每个组的代表上台列式解答。

提示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步还能解决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列出算式。

在学生解决问题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典型的算法,对薄弱小组重点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汇报一: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交流情况,选出代表上台汇报展示(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其他小组可以给予完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根据探究提示做出的回答预设:

生1:图中给了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和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天坛公园的面积的

4

1+4公顷=故宫的占地面积

生2:

生3: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知道在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它和整

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关系? 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

①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两级混合,先乘除,后加减。

③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二次探究:(课件出示红点例题2)

探究提示:

1.找一找:要想解决 “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多少千米?”需要哪些条件?

2.画一画: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各部分量之间的关系吗?

3.试一试:尝试列式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要求学生参照例题 1 根据探究提示独立完成该例题,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指导与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解题情况进行讲解和纠正,并引导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尝试总结解题步骤。

汇报二:

让两名不同解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解答过程,其余同学补充。

预设生1:

预设生2:

追问:生2的方法你们能明白吗?我们一起来画画线段图,通过看图,大家就会明白了。(教师边画边讲解怎样画)

师:观察上面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同桌讨论交流)预设学生回答:

①第一种方法简便。因为他是分步进行,过程既清楚又简单。

②我认为第二种方法简便,因为线段图能够帮助我更好的理解题意,而且计算时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不容易出错。

(根据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分类汇报,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实现

不同阶段的探究目标,提高课堂的效能。)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分析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你发现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吗?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计算适用吗?

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要点:

1.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

①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两级混合,先乘除,后加减。

③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2.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计算中。(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课本75页自主练习第3题)

提示:(1)先说一说每道题目的运算顺序。

(2)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3)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巩固应用:(课本75页自主练习第1题)

1.

2.(课本75页自主练习第2题)

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学以致用。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生总结本节课所学:

1.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

①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两级混合,先乘除,后加减。

③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2.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计算中。(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从今天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特开心,学习主动,我们还体会了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处处留心,就一定能获得许多有关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红点例题1:

生1:生2:

红点例题2:

生1:

生2:

使用说明:

教学反思: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提倡重视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这种基本解题方法,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使用建议:

1.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完整性。

3.在经历知识的形成时,时间应安排紧凑些,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画一画"环节可让学生直接在书本上完成,这样就能节省一部分时间来讲解后面的练习题。更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需要破解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仍喜欢分步列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巩固学生对运算律(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相关链接:枣庄市优秀教案评选。

匡谈小学盛爱东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 第4课时练习课 (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 第3课时练习课 (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 第4课时练习课 (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 第7课时复习课 (133)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应用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比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通过引导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继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口答: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的比3:5,可以把已运走的吨数看 作()份,剩下的就是这样的()份。已经运走的是剩下的() (),剩下的是已经运走 的() (),已经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 () (),剩下的占这批货物的() ()。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 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比是 () ()。 3.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人数比是(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4.足球和篮球的比是4∶5,足球的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 (),篮球个数是两种球个 数和的() ()。

5.糖和水的比是1∶10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比的应用”。 2.出示例2 。 (1)读题,审题,引导探究。 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这瓶溶液中,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有几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2)探究学习,讨论。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解答。 (5)集体订正。 (6)检验:先看总数是不是500ml,再看浓缩液和水比是不是1:4。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49做一做。 2.五⑵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0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同学人数的比是7∶3,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征?怎样解答?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50~51第1~7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大、小两瓶油共重5500克,大瓶的油用去700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的油的重量比是7:5。问大、小瓶子里原来各装油多少克? 2.某建筑工地备有水泥、沙子和石子各8吨,现在因施工需要,把水泥、沙子和石子按1:2:5搅拌成混凝土。如果沙子的用料正好,那么水泥多几吨?石子少几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作业设计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

1 比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 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都长15 cm,宽10 cm。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个量比较关系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长比宽多几厘米?[15-10=5(cm)] (2)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上4个问题,并把(3)、(4)两题的解答过程板书出来。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9) 3.老师讲述。 老师: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4.老师讲解。 老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5.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6.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 分小组汇报。 归纳: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指导学生看教材。 指名说说比的含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014 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2017—2018年度上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本班学生优秀生增加不多,学困生减少的也不多,整体提升不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4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4~2015)上年度小学四年级数学 课 时 教 案 四〈3〉班数学:朱培春

教学计划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大数的认识,2、公顷和平方千米,3、角的度量,4、三位数乘两位数,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复式条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重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其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下面对教材各单元具体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主要是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基础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和乘法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