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一60%,土壤最大持水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多在干旱地区种植。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

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落荚数增多。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和秕粒、秕荚。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比生产等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最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 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 l/4。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

1.种子萌发特点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在种子发芽时需吸收比本身重 l—1.5倍的水分,才能使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溶性养分供胚芽生长。

2.幼苗生长特点发芽时子叶带着幼芽露出地表,子叶出土后即展开,经阳光照射由黄转绿,开始光合作用。胚芽继续生长,第一对单叶展开,这时幼苗具有两个节和一个节间。在生产中大豆第一个节间的长短,是一个重要的形态指标。植株过密,土壤湿度过大,往往第一节间过长,茎秆细,苗弱发育不良。如遇这种情况应及早间苗、破土散墒,防止幼苗徒长。幼茎继续生长,第一复叶出现,称为三时期。接着第二片复叶出现,当第二复叶展平时,大豆已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所以在大豆第一对单叶出现到第二复叶展平这段时间里,必须抓紧时

间及时间苗、定苗,促进苗全、苗壮、根系发达,防治病虫害,为大豆丰产打好基础。

3.花芽分化特点大豆出苗后25—35天开始花芽分化,复叶出现2—3片之后,主茎基部的第一、二节首先有枝芽分化,条件适宜就形成分枝,上部腋芽成为花芽。下部分枝多且粗壮,有利增加单株产量。花芽分化期,植株生长快,叶片数迅速增加,植株高度可达成株的 l/2,主茎变粗,分枝形成,根系继续扩大。营养生长越来越旺盛,同时大量花器不断分化和形成,所以这个时期要注意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生长,达到营养生长壮而不旺,花芽分化多而植株健壮不矮小。

4.开花结荚期特点一般大豆品种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开花需要25—30天。大豆开花日数(从第一朵花开放开始到最后一朵花开放终了的日数)因品种和气候条件而有很大变化,从18天到40天不等,有的可达70多天。有限开花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短;无限开花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长。温度对开花也有很大影响,大豆开花的适宜温度在25—28℃之间,29℃以上开花受到限制。空气湿度过大、过小均不利开花。土壤湿度小,供水不足,开花受到抑制。当土壤湿度达到田间待水量的70%一80%时开花较多。大豆从开始开花到豆荚出现,是大豆植株生长最旺盛时期。这个时期大豆于物质积累达到高峰,有机养分在供茎叶生长的同时,又要供给花荚需要。因此需要土壤水分充足、光照条件好,才能保证养分的正常运输,才能促进花芽分化多,花多,成荚多,减少花荚脱落,这是大豆高产中的最重要因素。

5.鼓粒成熟时特点大豆在鼓粒期种子重量平均每天可增加6—7毫克。种子中的粗脂肪、蛋白质及糖类随种子增重不断增加。鼓粒开始时种子中的水分可达90%,随着于物质不断增加,水分很快下降。于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以后,种子中水分降到20%以下,种子接近成熟状态,粒型变圆。鼓粒到成熟阶段是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发育正常与否,影响荚粒数的多少和百粒重的高低及化学成分。子粒正常发育的保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靠植株本身贮藏物质丰富及运输正常,叶片光合产物的供给;另外是靠充足的水分供给。这是促使子粒发育良好,提高产量的重要条件。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

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 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科学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我部组织遴选了2010年15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80项主推技术,现予推介发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0年黄淮海主导品种 皖豆28、中黄13、菏豆13、郑92116、冀豆17、晋遗30,皖豆28 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0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3-106天。株高80厘米,主茎17节。卵圆叶,灰毛、紫花。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2.11克。 品质:蛋白质45.83%,脂肪19.94% 皖豆28历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 皖豆28在黄淮海联合鉴定中 安徽8个试点汇总结果

皖豆28在潘村湖农场示范现场 中黄13 品种来源:豫豆8号×中作90052-76。 审定情况:分别通过安徽、天津、陕西省、北京市、辽宁、四川、山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0~135天,夏播生育期100~105天。半矮秆,有效分枝3~5个,椭圆形叶,灰毛,紫花。有限结荚习性。椭圆粒,黄种皮,褐脐,百粒重23克。粗蛋白含量43%、粗脂肪含量19%左右。 中黄13 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科丰6号增产12.13%,1999~2000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6.0%;1999~2000年参加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7.05%;2000~2001年参加北京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0.1%。 适宜区域:适宜在华北北部、山西中部、辽宁南部、四川等地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省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菏豆13 品种来源:菏95-1×豫豆8号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 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东北玉米、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赵玉田 一、入世后东北玉米和大豆产销面临全面冲击 (一)东北玉米与大豆产销概况 玉米、大豆是东北的当家作物,尤其是吉林玉米历来被称作“铁杆庄稼”。顾名思义,这种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它作物难以替代。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才使得东北玉米与大豆在入世后可能遭受的冲击更加令人关注。以吉林为例,从1979-1997年19年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为5997亿斤,年均315亿斤,其中玉米4198亿斤,占7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省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200、300、400亿斤三个大台阶,主要靠玉米。现在阶段性粮食产量可稳定达到400亿斤以上,扣除“三留”粮120亿斤后,商品量一般在280亿斤以上,即商品率在70%以上,创纪录的1996年粮食产量达亿斤,商品量亿斤,商品率达74%。粮食部门收购量287亿斤,占商品量的83%,是近年来收购量最多的一年。 表1 吉林省粮食产量及构成单位:亿斤

“八五”期间,吉林省玉米生产稳步发展,年均种植面积3300万亩,年均产量280亿斤,平均亩产850斤,多年以来玉米面积占全省粮食面积的70%,占全国的10%;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2%,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5%,占全球的%,是我国的玉米重点产区,被称作中国的“黄金玉米带”,同时也是世界三大玉米带之一。 表2 吉林省1990-1997年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单位:亿斤; % (二)入世后玉米、大豆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势 1.竞争格局 加入WTO以后,东北玉米、大豆将受到来自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冲击。从区域上看,不仅中国的传统出口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等将面临重大冲击,在中国东南沿海玉米传统销售省区也将受到冲击。此外,在国内市场上还会

中国进口大豆点价模式利弊

中国进口大豆“点价”模式 在大豆国际贸易中,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国,而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客户。双方贸易价格的确定过程也是一个博弈过程。这一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决定了利益的最终分配。本文从基差交易入手,分析了中国点价交易方式的利弊。 基差交易中的利益分配:基差交易是进口商经常采用的定价和套期保值策略。具体是指进口商用期货市场价格来固定现货市场价格,从而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用这种方法,进口商在与出口商谈判时,可以暂时不确定固定价格,而是按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固定基差,由进口商在装运前选择期货价格来定价。一旦选定某日的期货价格,则同时会在期货交易所建立空头交易仓位。等到转售货物时,进口商再以等于或大于买入现货的基差价格出售货物,并在期货交易所平仓。 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主要是在中国油厂、美国贸易商和美国农民三方之间进行。 中国油厂主要是通过一口价和点价方式,而美国农民则主要是采取点价卖货的方式。与中国油厂点价买货类似,美国农民的点价卖货是指农民把大豆卖给贸易商之后,并不确定大豆的卖出价,而是相对CBOT某月期货确定一个升贴水,农民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自行选择约定合约的期货价格,期货合约均价减贴水即为农民得到的大豆销售价款。这一过程称为点价卖货,与中国油厂的点价买货正好是相对的过程。而国际大贸易商的作用就在于赚取其中的升贴水价格。 对此,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进行分析: 1、贸易商的操作模式: 第一步:贸易商向农场主收购大豆,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相应期货保值,该过程完成后手中持有大豆现货多头和相应期货空头; 第二步:计算自己的成本和利润,确定向中国油厂的升贴水报价,并和中国油厂签订出口合同,中国油厂接受升贴水报价,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购买相应数量的期货即中国油厂点价 第三步:中国油厂将期货多单转单给贸易商,贸易商借以平掉手中的期货空头,同时中国油厂从贸易商手中购买相应数量的大豆现货,该过程完成后贸易商手中的大豆现货多头和期货空头同时平仓。 通过这一过程,贸易商在整个大豆贸易中所获得的利润没有任何价格因素,因此通过点价交易方式贸易商,可以完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2、中方点价方式在中方采购点价中,可以分为一口价和点价两种。所谓固定价格或一口价(fixed price)是指在签订进口合同时,直接定好进口大豆的价格,大豆价格的确定取决于进口商的谈判能力和当时的市场价格。所谓点价或者两口价是指,在签订进口合同时,并不直接确定大豆的价格,而是先和贸易商谈定一个升贴水,并在合同中约定以CBOT某月大豆合约作为标的合约,在一定的期限内由进口商自行采购相应数量的CBOT某月大豆期货合约,以期货价格均价加升贴水价作为最终的进口价格。 “点价”方式利弊点价方式的最有利之处在于,采用期货市场确定价格,价格公开、权威、透明,对买卖双方最公平。期货市场是现实中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产生出的价格最接近均衡价格。对于农产品的贸易流通来说,期货价格对现货交易的双方提供了权威依据,买卖双方只需要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谈判一个品质或交割地的升贴水,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甚至可以使有形的现货市场消失,所谓的现货市场只是在期货市场形成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发达的物流系统而实现的流通过程。 点价是目前中国企业在进口大宗商品时惯用的定价方式,指在进口商品时,并不直接确定商品价格,而

大豆品种介绍

黑龙江大豆品种介绍 黑河11号 【品种来源】黑交79-2017×黑交79-1870。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选育。黑龙江省1994年审定。内蒙古自治区1997年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大豆品种,生育期98~100天,株高90厘米,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9.2,分枝数1.2,叶形披针,花色紫花,圆粒,黄色,百粒重23克,粗蛋白38.36%,粗脂肪20.65%。主要特点是结荚部位高,成熟时不炸荚,适于机械化栽培。籽粒大而圆,商品性好。熟期极早。 【适种地区】适于黑龙江省五、六积温带、内蒙古呼盟北部、高寒地区种植,并可作为迟播救灾品种。 黑农41 【品种来源】黑农41(哈91-6045)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采用先进的高光效育种技术育成。于1987年用60Co8000伦琴处理黑农33原原种风干种子,组合号87-3,按大豆高光效育种程序和方法育成。1999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黑农41植株较高大,株高95~100厘米,株型收敛,有分技能力,亚有限结荚习性,上下结荚均匀,白花、灰毛、披针形叶,三、四粒荚多,百粒重18~20克,籽粒圆形,种皮浓黄色,脐黄色,外观品质优质。生育日数120~123天,所需活动积温2628.8℃,根系发达,秆强不倒,较喜肥水,不裂荚,抗逆性强,中抗灰斑病,较抗蚜虫和食心虫,完全粒率高。光合生理特性好,属均匀一主茎型,具有理想光合生态型品种。1992~1994年几期平均光合速率17.64微摩尔(CO。)/(米2·秒),比高光效种质哈79-9440提高8%,比标准品种黑农37提高20%;RuBP羧化酶活性290.5微摩尔(CO2)·克鲜重·小时,比标准品种黑农37提高12%,属高光效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丰产性能,1996~199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区区域试验,16点平均产量为2780.46

2020年东北大豆种植技术 山东大豆种植

我国大豆品种选育传统上是以脂肪和蛋白质综合指标为育种目标,生产上一般是混合种植、混合收购。因此,尽管我国也育出了许多脂肪含量大于22%和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优质大豆品种,但由于混合收购与加工,优质品种得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宁愿从国外进口优质专用大豆,也不愿意在国内采购,导致一方面国内市场大豆严重积压,价格下跌,另一方面进口大豆逐年猛增的尴尬局面。所以,为了增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高脂肪、高蛋白质专用大豆品种生产,尤其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应用适宜的专用大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严格进行保优栽培。针对不可专用品种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项技术,对播期选择、播种方式与用量、施肥方法、抗旱防涝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合的高产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使专用大豆品种实现高产优质。同时,“十五”期间东北地区应将自己在大豆生产上的优势扩大到“绿色大豆”、“有机大豆”的发展上,扩大大豆出口。 一、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35,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二、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 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如果自留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如在种子门店购买种子,买种时也选购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且注意看包装是否标明有种子质量标准,一般大豆的种子质量标准必须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2)根瘤菌拌种 在新开垦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必须进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用2公斤菌籽加5公斤水,然后拌50公斤大豆种子。拌后放在阴凉地方,防止太阳直射杀伤根瘤菌。接种后,待种子晾干后可播种。如果用药剂拌种,尤其是酸性农药拌种,一般不宜接种根瘤菌。 三、精细施肥与播种 播前施土杂肥10~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150kg/hm2、钾肥100kg /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和杂质,使种子达到大豆一级

粗蛋白测定方法

粗蛋白测定方法—凯式定氮法 粗蛋白crude protein;crude matter(DM)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的度量。不仅包括蛋白质这一物质,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含氮的全部物质,及真蛋白质和含氮物(氮化物)。换句话说,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食物中以大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肉类次之。所以说,粗蛋白是一种既包括真蛋白又包括非蛋白的含氮化合物,后者又可能包括游离氨基酸、尿素、硝酸盐和氨等。然而,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其氮含量不同,总氮量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也不同。总之,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的度量。我们可以通过粗蛋白测定仪即凯氏定氮仪来测量粗蛋白的含量,测量步骤如: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这已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再用凯氏法测出总氮量,再乘以 6.25就可求得粗蛋白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及少量硫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含量都有一定比例关系,其中含碳50~55%、氢6~8%、氧20~23%、氮15~17%和硫0.3~2.5%。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磷、铁、锌、铜和钼等元素。 由于氮元素是蛋白质区别于糖和脂肪的特征,而且绝大多数蛋白质的氮元素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在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在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中,每测得1克氮就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所以只要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氮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通常称为”消化”。为了加速消化,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290℃→400℃),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1)(2)在凯氏烧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其特点是将蒸汽发生器、蒸馏器及冷凝器三个部分融为一体。由于蒸汽发生器体积小,节省能源,本仪器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硫酸铵与浓碱作用可游离出氨,借水蒸气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H

高产大豆种子有哪些

高产大豆种子有哪些? 大豆通称黄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高产大豆种子有哪些吧!

垦豆40号 【特性】主茎结荚为主,株高70厘米左右。尖叶,紫花,灰茸毛,荚为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黄色脐,百粒重17.1克。在适宜区,生育日数117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田间表现抗病、抗倒伏,接种鉴定抗灰斑病,中抗花叶病毒1号株系、感3号株系。 【产量】2011~2012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33.5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8%。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010.5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1.1%。 【栽培】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垄三栽培公顷保苗25.0~35.0万株,密植栽培35.0~40.0万株。一般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尿素40~50公斤,开花结荚期各喷施大豆专用叶面肥1~2次。

中黄35号 【特性】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春播121天。株高75~90厘米,有效分枝数1~2个,椭圆型叶,白花、灰毛,荚熟色为褐色,结荚习性为亚有限型,粒形圆,黄色种皮,黄脐,百粒重18~22克。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灰斑病,中感大豆孢囊线虫病。 【产量】2004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0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19.3%。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204.3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5.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5.1公斤。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9.1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5.8%。 【栽培】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播种时施磷钾肥作种肥,每亩播种量4~5公斤,每亩保苗1.2万~1.6万株,分枝期、花荚期和鼓粒期要注意防旱。

东北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东北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东北地区各省,尤其是黑龙江省发展大豆产业是适应国际竞争、抢占国内市场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关键词】东北大豆;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1.东北大豆播种面积及栽培模式和技术推广 1.1东北大豆的播种面积 东北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播种比例一直较高。但随着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明显趋势是各种非粮食的经济、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东北各省区大豆播种面积比例波动相对剧烈,且波动趋势相近,即均呈现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后缓慢回落,在经历90年代中期低谷后,于90年代末开始攀升,然后回落到2002年低点后有所增长,但增长乏力。具体而言,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比重在增长中有三次比较明显的波谷,分别出现在1996年、1999年、2002年。吉林大豆播种面积比例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1993年和1999年,且1990-2006年整体走势呈现明显的“M”型。辽宁大豆播种面积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9%以上,逐步下降到2006年的不足5%。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从1990年的6.37%增长到1994年12.26%,5年间翻了一倍,之后小幅波动,相对平稳。 1.2主要大豆栽培模式与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情况 在大豆高产栽培方面,近年已研究推广了高寒模式、永常模式、兴福模式、三垄栽培、窄行密植、大豆工程化栽培等6个模式,其中1992年推广的高寒模式20万亩,平均单产3210公斤/公顷;1994年推广永常模式40万亩,平均单产3150公斤/公顷;三垄栽培模式实行垄底深松、垄体分层施肥、垄上双条精量播种,大面积单产2625-3000公斤/公顷;窄行密植技术采取“一个原理、两个体系、三种模式、灵活多样的种植方式”,实现单产3150公斤/公顷,4年累计推广54.4万公顷,增产大豆2.12亿公斤,增收5.32亿元;大豆工程化栽培技术采取“五推五改”,“通过一个集成、抓了两个载体、建立起三个体系、收到了三个效益”,达到大面积单产2550-3000公斤/公顷,6年累计推广应用422.7万公顷,使单产提高了889.5公斤/公顷,总产增加37.6亿公斤,创经济效益76.3亿元。这6种模式的推广应用,使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目前黑龙江大豆生产栽培技术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已经开始在一定面积上试用和应用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向有机、绿色、无公害化发展。在机械化方面农村以中小型为主,由半化向全化发展,农场以大中型为主,由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发展;在化学化方面正在向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生化调控发展;在栽培管理措施方面已经注重精量播种、精细管理和深翻、深耕、深松。总之,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正在大豆生产实践中加大推广力度和应用步

粗蛋白测定方法

粗蛋白测定方法一凯式定氮法 粗蛋白crude protein ;crude matter (DM)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 的度量。不仅包括蛋白质这一物质,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含氮的全部物质,及真蛋白质和含氮物(氮化物)。换句话说,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食物中以大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肉类次之。所以说,粗蛋白是一种既包括真蛋白又包括非蛋白的含氮化合物,后者又可能包括游离氨基酸、尿素、硝酸盐和氨等。然而,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其氮含量不同,总氮量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也不同。总之,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的度量。我们可以通过粗蛋白测定仪即凯氏定氮仪来测量粗蛋白的含量,测量步骤如: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 (这已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再用凯氏法测 出总氮量,再乘以就可求得粗蛋白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及少量硫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含量 都有一定比例关系,其中含碳50?55%、氢6?8%、氧20?23%、氮15?17% 和硫?%。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磷、铁、锌、铜和钼等元素。 由于氮元素是蛋白质区别于糖和脂肪的特征,而且绝大多数蛋白质的氮元素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在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在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中,每测得1克氮就相当于克蛋白质。所以只要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氮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通常称为”肖化”为了加速消化,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290C-400C ),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1)(2)在凯氏烧瓶内完成,反应(3) 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其特点是将蒸汽发生器、蒸馏器及冷凝器三个部分融为一体。由于蒸汽发生器体积小,节省能源,本仪器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硫酸铵与浓碱作用可游离出氨,借水蒸气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 复溶液中原来H+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量计算出待测物中总氮量。 二、仪器和试剂

贸易战形势下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变化 情况分析 ——以2017~2018 年进口量分析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9, 8(1), 127-13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56032088.html,/journal/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56032088.html,/10.12677/sa.2019.81014 Analysis on the Changes of Soybean Import Trade in China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rade War —Analysis of Imports by 2017-2018 Ting Zhou College of Scienc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Jan. 20th, 2019; accepted: Feb. 4th, 2019; published: Feb. 11th, 2019 Abstract Soybea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rop in China, but its demand has long been dependent on im-ports, especiall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no-U.S. trade war, we us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soybean import trade in China in the last two years.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of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soybean trade relations provide idea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oybean industrial policy and early warning of economic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oybean Trade, Trade Wa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贸易战形势下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变化 情况分析 ——以2017~2018年进口量分析 周婷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0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2月11日

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寇贺、吴迪、郑新利 (辽宁省辽阳市农林科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受到了国外市场的巨大冲击,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而鲜食大豆产业却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一项新兴产业。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的深入及该地区优良的自然条件及科技支撑等因素成为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东北地区,鲜食大豆,产业化,机遇与挑战 入世以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对我国大豆市场冲击巨大,使原本低迷的国内大豆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东北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产业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玉米、水稻等作物,农民纷纷改种这些作物,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下降。有关数据显示2012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或比2011减少30%左右,吉林减少31%左右,局部地区最高减少70%。而与传统粒用型大豆产业相比,鲜食大豆已成为东北地区蓬勃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该地区每年都向我国的南方地区提供鲜食大豆的原种,市场份额占到八成以上。东北大豆能否持续发展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发展鲜食大豆产业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选择。 1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1.1食物营养学的传播,使人们对食物保健意识增强,促进了鲜食大豆的市场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就对鲜食大豆的保健功能不断有深入地认识,不仅在日本和东南亚等有食用毛豆的国家持续畅销,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也受到消费者的逐渐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保鲜或速冻鲜食大豆出口每吨价格1200~1500美元,深加工后,其价格还可增值2~3倍。 1.1.1鲜食大豆的概念鲜食大豆也称为菜用大豆,是豆科(Leguminosae)大豆属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毛豆或青毛豆,日本称之为枝豆,韩国称之为Poot kong,泰国称之为Turang[1]。鲜食大豆是指在大豆鼓粒后期、籽粒饱满而荚壳和籽粒均呈翠绿时采摘食用的大豆鲜荚,其食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农药残留低。 1.1.2鲜食大豆的营养成分适合人们的保健需求在众多蔬菜中鲜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属于优质蛋白,可与肉蛋中的蛋白相媲美;它的脂肪与动物性脂肪不同,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能够使血液不易凝结,具有清理血管的作用,所以在预防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上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此外,食物

粗蛋白测定方法

粗蛋白测定方法 什么是粗蛋白,粗蛋白跟蛋白质又有什么区别,如何测量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粗蛋白的含量高是不是一定代表着蛋白质的含量高。我想,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肯定会联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的其中几个。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详细介绍下粗蛋白的概念、粗蛋白测量 和其他关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问题。 粗蛋白概念: 粗蛋白不仅包括蛋白质这一物质,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含氮的全部物质。包括真蛋白质和含氮物(氨化物)。食物中粗蛋白含量以大豆最高,肉类次之。粗蛋白英文为crude protein。粗蛋白是食品、饲料中一种蛋白质含量的度量。由于一般蛋白质中含氮量约为16%,故在概略分析中,常用凯氏(Kjeldahl)法测出总氮量,再乘以系数6.25来求得。实际上,它是食品、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既包括真蛋白又包括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后者又可能包括游离氨基酸、嘌呤、吡啶、尿素、硝酸盐和氨等。此外,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其氮含量不同,总氮量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也不同,如小麦和多数谷物的换算系数为5.80,水稻5.95,大豆5.7,多数食用豆和坚果5.3,牛奶6.38等。粗蛋白只是一个粗 略的概念。 粗蛋白含量: 下面我介绍几种常见物质的粗蛋白含量,仅供大家参考。 薏苡仁粗蛋白含量:13%-14% 棉粕粗蛋白含量:可达40%以上 农大白早糯玉米粗蛋白含量:3.41% 蠡玉168 粗蛋白含量:9.63% 台湾大青枣粗蛋白含量:0.86% 上文介绍了几种农产品或水果的粗蛋白含量情况,如果需要更多的资料,大 家可自己查阅。 粗蛋白测定: 方法一:最简便也是最快键的方法,就是用蛋白质测定仪来测量。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5983—1979 《动物饲料──氮含量的测定和粗蛋白含量 计算》。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2 引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大豆的历史故事。。

(3)大豆的历史故事。。 美国大豆本身来源于中国的东北大豆,通过基因改造、将大豆中的出油率提高所致。中国大豆,口感好,蛋白含量高,但是油脂含量稍低,出油率越约16.5%。相当于美国的organic(有机)大豆;美国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口感差,蛋白含量低,根本难以直接食用。仅仅是油脂含量稍高,出油率越约18.5%,属于低端劣质产品。 1996年以前,我国是大豆的净出口国。在此之前,国内大豆自给自足,年产1000万吨左右,基本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一些对豆制品(如豆腐)颇有嗜好的传统国家(如日本),每年从我国会进口一些大豆。那时,大豆主要是作为一种蔬菜或副食品的补充被老百姓所喜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膳食消费水平的升级,人们对精炼食用油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食品需求,如井喷般被焕发了出来。大豆由一种简单的直接食用和传统的加工副食品原料迅速被转型为用来压 榨的,向工业化递进的大宗商品。

大豆经压榨后的产品为豆油和豆粕。初出的毛油经过精炼,灌装等一系列工业流程上了超市的货架。豆粕却源源不断的进入了各大养殖场,被用来添加在作为猪饲料,鸡饲料,鱼饲料等饲料配方中。因豆粕的蛋白含量高达43%以上,无论是大型养殖场或中小散养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都青睐以豆粕做为补充禽畜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工业化的传导使得大豆作为大宗原材料的产业链被迅速拉长。从食品,加工到食用油,到饲料,到养殖。可以说,目前没有哪一种粮食类大宗商品的产业链有大豆这般长的了。所以,大豆的市场硝烟会比任何粮食类商品都来得直接而惨烈。大豆的产业整合是注定的;竞争局变的凶险也是超乎寻常的。 大约2000-2001年以后,即美国实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同时扶持天然有机农业保障天然食品供应后数年,美国依赖从中国进口天然大豆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中国的天然大豆比美国的天然大豆的贸易价格低许多,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想尽办法做补贴等等,也无济于事,美国天然豆业几近面临破产。 为此,美国农业部于2008年07月取消了有中国业务的

实验二 粗蛋白的测定

实验二饲料粗蛋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蛋白质的测定,让学生了解了解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粗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各种饲料的有机物质在还原性催化剂(如CuSO4,K2SO4或Na2SO4或Se粉)的帮助下,用浓硫酸进行消化作用,使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态氮(在一定处理下也包括硝酸态氨)都转变成NH4+并与H2SO4化合成(NH4)2SO4,而非含氮物质,则以CO2 ↑,H2O↑,SO2↑状态逸出。消化液在浓碱的作用下进行蒸馏,释放出的铵态氮,用硼酸溶液吸收之并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然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0.1mol/L)滴定,求出氮的含量,根据不同的饲料再乘以一定的系数(通常用6.25系数计算),即为粗蛋白质的含量。 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2NH4(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丙氨酸) 2、(NH4)2SO4 +2NaOH→2NH 3+3H2O+2Na2SO4 3、4H3BO3+ NH 3→NH4HB4O7+5H2O 4、NH4HB4O7+HCl+5H2O→NH4C1+4H3BO3 本法不能区别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只能部分回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在测定结果中除蛋白质外,还有氨基酸、酰胺,铵盐和部分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故以粗蛋白质表示之。 三、实验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析筛:孔径0.45mm(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消煮炉或电炉; 5、滴定管:酸式,25或50ml; 6、凯式烧瓶:100或500m1; 7、凯氏蔗馏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 8、锥形瓶,150或250m1; 9、容量瓶:100ml。 三、实验内容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 大豆是重要的农产品,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已经转变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油是国际上和中国的主要食用油来源,而豆粕是目前全球植物蛋白最重要的来源。作为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后传播于全球各地。历史上,全球最主要大豆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是中国。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大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1961-2003期间,大豆在全球分布的国家从48个扩展至83个,分布区域扩大了约7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市场对植物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影响,世界油籽产量增长迅猛,而大豆作为最重要的油籽作物,产量也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大豆生产的区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出从北美洲转向南美洲转移的趋势。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作为世界上大豆的主产国,在大豆的国际供给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己成为国际大宗农产品贸易中最活跃的商品之一。① 1 世界大豆供给 1.1 生产总能力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国际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大豆生产的总体格局是: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水平趋于平稳、总产量显著提高。 (1)播种面积稳步增加。由于大豆单产增加非常缓慢,大豆产量的增加有赖于大豆播种面积的不断增加。从过去的面积变化来看,将近50年来,平均每年大豆面积增加为110万公顷。1996年以前,大豆面积的增加比较缓慢,自1996年,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开始到2008年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大豆播种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33万公顷。在这12年中,只有2007年由于美国大幅扩大玉米种植而导致大豆面积下滑,其余年份大豆播种面积都保持了上涨的势态,其中7个年份上涨水平超过了280万公顷。② 目前,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己经达到一亿公顷。三个主要的生产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播种面积接近为7250万公顷,占世界总播面积的72%。从面积增加的情况来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生产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而且也能保证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2)单产趋于平稳。世界大豆平均单产一直呈波浪式发展趋势。1961年世界大豆平均单产只1128.7公斤/公顷,到2001年增加到2302.9公斤/公顷,达到历 ①Paul W.Gallagher. Soybean productity-Inereasing and Quality-Change Technology for the Soybean ComPlex: Market and Welfare Effe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1):165-174. ②张清.中国和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J].世界农业,2006 (12):22-24.

常见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总结与比较

分析化学 结课作业 常见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总结与比较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林化13-1班 刘旺衢 130534106

常见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总结与比较 刘旺衢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化13-1班 130534106,10083)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中氮的唯一来源。具有糖类和脂肪不可替代的作用。蛋白质与营养代谢、细胞结构、酶、激素、病毒、免疫、物质运转、遗传等密切相关,是对人类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准确精密的测定蛋白质,关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目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如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酚试剂法等几种方法,下面本文将总结比较这五种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一、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计算蛋白质含量,即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凯氏定氮法具有灵敏度高, 样品用量少,最低可检出0.05mg氮;精密度、准确度高,平行误差一般小于0.5%;应用范围广,适用于一切形态的食品与生物样品;仪器装置简单,试剂廉价的优点。 但也存在操作比较繁琐费时,特别是蒸馏定氮过程的效率低,不利于大批样品的测定;定氮的结果既包括有机氮,也包括无机氮,有机氮中除蛋白氮外,还包括非蛋白氮,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蛋白质的含量;在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有差异的

粗蛋白检测方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1、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有机化合物,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在碱性条件下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位蛋白质含量。 2、试剂 2.1、硫酸铜 2.2、硫酸钾 2.3、硫酸 2.4、2%硼酸溶液 2.5、混合指示剂:1份0.1%的甲基红与3份0.1%溴甲酚绿混合。 2.6、30%氢氧化钠溶液。 2.7、0.1M 盐酸标准溶液。 3、操作步骤 3.1、样品处理:称取0.1g-0.15g 固体样品置于消化管内再加入0.2g 硫酸铜,3g 硫酸钾及10ml 硫酸,然后放入消化装置中设定温度430℃,消化3h 。 3.2、打开蒸馏装置的电源,开启作为冷凝水的自来水龙头。 3.3、将消化好的消化管置于蒸馏装置的托盘上,落下安全门。 3.4、仪器开启后,按“设定”键光标显示在“换算系数”栏目中输入需要换算的数值6.25。 3.5、按“↑”键将光标移入“碱量”栏目中,输入需要的碱量体积50ml 。 3.6、按“↑”键将光标移入“吸收液量”栏目中,输入需要的吸收液量的体积30ml 。 3.7、按“↑”键将光标移入“样品量”栏目中,输入需要的样品量质量。 3.8、按“↑”键将光标移入“样品编号”栏目中,输入样品编号。 3.9、按“RUN ”键开始蒸馏工作,同时保存设定的参数。 4.0、滴定至终点时,仪器自动停止蒸馏。 4.1、按“保存”键返回主界面,再按“数据键”进去查看数据,选择要查看的样品编号,按“确定”键查看结果。 4、结果 ()00.014 6.25100HCl V V C M -???=?粗蛋白含量(%) V -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ml ; V 0-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ml ; M -样品质量,单位g ; 0.014-盐酸标准溶液1ml 相当于氮克数; 6.25-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中美大豆贸易战

中美大豆贸易战 美方代表团在研讨会召开日之前提前到达北京,并主动约见了在京的几大主流媒体。他们准备了详细的有关美国大豆的生产、质量及贸易的资料,表示“美国大豆农户承诺通过提供高品质和有价格竞争力的美国大豆来保证中国用户获得成功。 ”最初的媒体见面会似乎更像是美国推销其大豆的“推介会”。 但对于中国媒体而言,显然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对方“推介”。更何况,对于探寻中美大豆贸易摩擦背后的真实原因、解开中国为何高价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到底有无人为“操纵嫌疑”等“迷雾”,这是一个难得的、不容错过的机会。 “近两年来,大豆已成了很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大豆加工企业解不开的‘情结’。面对‘南美种大豆、美国卖大豆、中国买大豆’的现实,拥有国际定价权的美国,成了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赢家。美方了解中国人因此而产生的情绪吗?”媒体见面会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出了这一看似不礼貌、但又不能回避的话题。 对方并未感觉意外。CBOT总裁伯尼·丹回答说:“几个月前在我对中国的某次访问中,曾就此话题与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进行过交流。当时我详细向对方介绍了大豆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对冲方式,并谈到如何让用户了解市场,教会用户如何使用市场。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或什么样的感觉,主要原因还是宣传、教育的问题。” 他所说的宣传和教育,就是中国人经常讲的投资者教育。包括告诉用户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如何使用市场,如何把市场运作和使用市场的方法结合到每一个交易者的具体操作行为中等等。 “任何环节出现差错的话,都会带来市场参与者的怀疑和关注。但这归根到底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市场模式或者是监控市场模式的问题,因为市场模式和市场监控模式已经在过去的157年当中得到了验证,证明了其可信度。” 那么,2004年上半年先创下近30年价格新高、后又迅即狂跌50%的CBOT大豆期货价格,是否是国际投机基金操纵的结果? 伯尼·丹回应说,去年的高价格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供求案例,上涨是因为中国需求增加,后来下跌是因为供给方面发生了骤变:与原来预测不同的是,美国大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大丰收。 “国际投机基金没有操纵CBOT大豆价格,”他肯定地说。目前在CBOT的农产品交易中,60%属于套期保值,投机型交易约占30%。正是这两种交易的组合,成为价格形成的公开平台。为避免投机型交易者的操纵行为,交易所采取了控制其交易仓位的措施,并每

东北三省大豆品质生态区划

东北三省大豆品质生态区划 为了提高大豆品质,必须使大豆生产实现专用化品种、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豆区划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优质大豆产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大豆生产集中,品种类型较为稳定,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分布也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为合理地进行大豆品质区划提供了可能。 大豆品质区划的依据一般说来包括大豆品种的品质表现、气候条件差异为主的环境差异、耕作制度、利用要求和种植结构调整等,其中大豆品种和环境差异是大豆品质区划的主要依据。但多数大豆品质区划方案的制定都只是依据二者之一,忽略了基因型与地点效应的互作。这种区划方案会随着品种发生更替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失去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选用5个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于2001~2003年在东北三省的11个试验点种植。根据各地点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平均值估计地点效应。同时自东北三省收集年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大豆品种97个,根据审定时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地点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估计品种效应。依据各地点的品种效应和地点效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加权平均数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兼顾行政区的完整性,将东北三省划分为五个大豆品质生态区。 1.北部高油大豆产区(Ⅰ-1) 该区脂肪含量21.15%左右,蛋白质含量40.23%左右。该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黑河、绥化、伊春、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齐齐哈尔地区的讷河、克山、克东、依安、拜泉等市县、哈尔滨的依兰县。 2.中西北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衡区(Ⅱ-1) 该区脂肪含量20.64%左右,蛋白质含量41.48%左右。该区包括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地区、大庆、哈尔滨、牡丹江,吉林的白城、松原和延边等州市。 3.中部高油大豆产区(Ⅰ-2) 该区脂肪含量21.55%左右,蛋白质含量40.51%左右。该区跨越吉林和辽宁两省,包括吉林的吉林、长春、四平和辽源等地区,辽宁省的铁岭等地区。 4.中南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衡区(Ⅱ-2) 该区脂肪含量20.94%左右,蛋白质含量41.61%左右。该区跨越吉林和辽宁两省,包括吉林的通化、白山等地区,辽宁省的抚顺和本溪等地区。 5.南部高蛋白大豆产区(Ⅲ) 该区脂肪含量21.03%左右,蛋白质含量42.85%左右。该区位于辽宁省,包括沈阳、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盘锦、辽阳、鞍山、营口、丹东、大连等地区。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生态区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