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切关系,又有所区别。技术的创新可能带来但未必带来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可能需要但未必需要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说,运用同样的技术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同样的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产品创新侧重于商业和设计行为,具有成果的特征,因而具有更外在的表现;技术创新具有过程的特征,往往表现得更加内在。产品创新可能包含技术创新的成分,还可能包含商业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成分。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以带来全新的产品,技术研发往往对应于产品或者着眼于产品创新;而新的产品构想,往往需要新的技术才能实现。

创新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把创新活动归结为五种形式:(1)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3)开拓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

熊彼特之后,经济学家在发展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把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行为。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品化。

熊彼特特别强调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他把企业家定定义为具有创新才能的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人格化,没有企业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把科学家的发展创造成果引入经济活动中,一般情况下,创新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实行创新的厂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引诱会促使其他企业纷纷模仿,创新及模仿浪潮必然促进

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就是说,熊彼特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转换媒介,把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和发展联系了起来。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催生了知识社会,使得传统的实验室边界逐步“融化”,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急需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双螺旋结构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打造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

科学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技术创新乃是科技进步的关键和核心。要搞好技术创新的转换,就要弄清技术创新的实质和对社会经济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关系,我们将技术创新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技术应用的对象不同,技术创新可分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是指在生产出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工艺创新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及制造技术改善或变动的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创新是指在产生新的组织管理方式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2、按创新的程度不同,可将技术创新分为全新型技术创新和改进型技术创新。全新型技术创新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全新型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改进型技术创新是指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对现有产品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使用功能的技术创新活动。

3、按节约资源的种类不同,可将技术创新分成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和中性的技术创新。这种分类方法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2遍出版的《工资理论》一书中给出的。

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是指相对于劳动边际产品而言,增加了资本的边际产品,即那种能使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所占比重有所减少的技术创新。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是指相对于资本边际产品而言,增加了劳动的边际产品,即那种能使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所占比重有所减少的技术创新。中性的技术创新,是指以同样

的比例同时增加了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即既不偏重于节约劳动,又不偏重于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

4、按照SPRU分类法的不同,技术创新分为:渐进的创新、根本性的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渐进的创新是之渐进的、连续的小创新。这些创新常出自从事生产的工程师、工人、用户之手。根本性的创新是指在观念上有根本突破的创新。它一般是研发开发部门精心研究的结果。常伴有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连锁反映,可在一段时间内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系统的变革是指会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影响经济的几个部门,伴随新兴产业的出现的创新。这时,不但有根本性的、、渐进的创新,还会有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群的出现。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指既伴随着许多根本性的创新群、又包含有许多技术系统的变更的创新。这种创新几乎影响到经济的每一个部门,并改变人们的常识。

5、按照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独立创新是从事技术创新的单位或个人,自行研制并组织生产和销售。独立创新的特点是易于协调和控制,同时要求创新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生产及管理能力。国外大型企业大多都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雄厚的人才和物力资源,因而其研究工作,特别是涉及该公司特殊产品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多以自身力量进行,既可保密,又不使肥水外流。

联合创新是由若干单位相互合作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联合创新往往具有公关性质,可以更好地发挥各方优势,但这种创新活动涉及面较广,组织协调及管理控制工作比较复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的兴起,许多重大技术创新,无论从资金、技术力量以及该项目内容的复杂,并非一家企业所能承担。因此,联合创新日趋重要。

引进创新是从事技术创新的单位从本单位外引进必要的技术、生产设备或其他软件,在此基础上的自行创新。这种创新开发周期相对较短,创新的组织实施有一定的参照系,风险性相应降低。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初期有较多的经费投入,并对引进的技术等进行认真的评估及消化。

时间中,企业在具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时,以上几种创新类型可以并用,兼而有之。例如,对一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即要立足国内解决一些不需引进的部分,

又要引进关键技术,在引进的同时,往往要组织各方协同攻关,进款完成消化吸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