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东禅中学高二哲学第五课单元测试

遂宁市东禅中学高二哲学第五课单元测试
遂宁市东禅中学高二哲学第五课单元测试

遂宁市东禅中学

高二哲学第五课单元测试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2*30=60分)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

A、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辩证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

2、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这是认识过程的

A、第一次飞跃B、第二次飞跃C、第三次飞跃D、第四次飞跃

3、研究种子植物,把它分为根、茎、叶、花、果,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结构、形态、功能等。这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就叫做

A、理解B、鉴别C、分析D、综合

4、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需要筛选,这是

A 去粗取精

B 去伪存真

C 由此及彼

D 由表及里

5.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是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认识

6.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来看,主是由于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C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D理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7、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

A、都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B、形式上都是主观的,内容上都是客观的

C、都属于理性认识

D、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正确的

8、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是

A、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善于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C、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9、科学认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别是

A、现象与本质的差异性,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性

B、现象的表面性与本质的内隐性,本质与现象具有重合性

C、现象的表面性与本质的内隐性,现象与本质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D、现象的多样性与本质的统一性,本质与现象存在根本的差异性

1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

11、“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月球绕地球运动”、“潮起潮落”……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一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和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12、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C、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13、下列说法正确体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⑥心想事成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⑥

14.固步自封、浅尝辄止的观点

A.否认了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获得理性认识

B.忽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违背了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哲理

D.只承认感性认识,不承认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15.“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凡温良恭谦者为假仁假义之徒 B.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

C.真象和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 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6、下列选项中,体现思考在认识事物本质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有志者,事竟成

17.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哲学上看,这句话是

A.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B.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只承认物质作用的形而上学主义D.强调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8.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津津有味地讲着蓄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而第三个的回答是:“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以后,前两个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B.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C.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D.要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19、古时候,人们砍树全靠斧子,一天也砍不了几棵。一天鲁班爬山的时候,一不小心脚被一棵带齿的小

草划破了。这件事启发了他,他照小草的样子用铁片打了一把有齿的锯,用它锯树比斧子砍树既快双省力。

这个故事说明

A只要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就会有所发明创造

B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瞬间在头脑中产生的

C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会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惊人。

D鲁班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

20、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支持和纵容“台独”和岛内分裂势力的活动。他推行“一边一国论”,到”全民公投”,

失败后,又搞起”防御性公投”。彻底地暴露了他的“台独”的真面目。这说明:

A、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B、现象是多变,而事物的本质却是相对稳定的

C、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D、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1、从“5公斤大米= 4双袜子”这个等式,引出商品价值这一概念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属于

A、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B、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C、由抽象到具体,由想象到现实

D、有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

22、“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势的新矛盾和新联结。”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要不断深化

B、认识要不断扩展

C、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

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

23、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首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24.在2005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优雅曼妙的舞姿、美

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被观众评为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千手

观音》的成功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B.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D.精神状态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这样两句话:“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次回答25-26题

25、上述材料中的经验,从哲学上看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理综化学试题(word无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理综化学 试题 一、单选题 (★★) 1 .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饼因富含油脂而易被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化学腐蚀生锈 D.“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相同 (★★) 2 .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X、Y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元素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的简单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Y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熔融时都能导电,X、Y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Z形成的化合物可做消毒剂 B.原子半径:W

(★★) 4 . 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L的C2H4和C3H6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N A B.100g质量分数17%H2O2溶液中极性键数目为N A C.1L0.1molK2Cr2O7溶液中含铬的离子总数为0.2N A D.65gZn溶于浓硫酸中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 5 . 硼氢化钠(NaBH 4)可用作还原剂和塑料发泡剂。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获取氢气 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若用D2O代替H2O,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H2、HD和D2 C.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用量和表面积,可以控制氢气的产生速率 D.NaBH4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H4-+4H2O=B(OH)4-+4H2 (★★) 6 . 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 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 振荡,静置 上层为橙色裂化汽油可萃取溴 B分别向相同浓度的 ZnSO4溶液和CuSO4溶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 色沉淀生成 Ksp(ZnS)>Ksp(CuS)

初中数学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

《初中数学特长生的培养》 开题报告外2014级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大发展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遂宁二中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文明学校,在多年的教改实验中,遂宁二中在“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教学宗旨的指导下,在中考、高考、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市、区级学科竞赛中也取得过很好成绩,但是在重大的国家乃至国际级学科竞赛中,却没有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遂宁二中不乏优秀的学生,至今没有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记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生源并不是一流的,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学科竞赛中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我校在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专职的竞赛辅导教师,大部分老师都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学科竞赛知识培训,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时有时力不从心,缺乏系统性也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竞赛成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了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同时培养一批能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年轻骨干教师,从而形成遂宁二中在学科竞赛中的优势地位,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更多的人才。我们申报了“数学特长生的培养”这个研究课题,目的是培养数学优秀特长生,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应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学科竞赛中有明显的集体优势,从而在全国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给组里年轻教师提供培训竞赛知识的机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竞赛资料,使我校数学学科竞赛具有相对的延续性。

(完整版)高中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4.5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五课第一框。 学情分析 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对物质的初步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探索,就能及时升华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从而增强他们丰厚的哲学底蕴,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把握意识的本质: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中,“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课件设计构思中要做到匠心独运,体现生活现象、文字材料、图片、音像与教学内容的和谐性,体现动态传达与静态呈现的一致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使我们的哲学教学在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的交融中更具生命力和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猩猩只是机械地模仿人,其智力水平仍然属

四川省遂宁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四川省遂宁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命题p :00x ?>,0ln 0x <.则p ?为( ). A .0x ?>,ln 0x ≥ B .0x ?≤,ln 0x ≥ C .00x ?>,0ln 0x ≥ D .00x ?≤,0ln 0x < 2.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A ,B 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 103 ,则|AB|=( ) A .133 B .143 C .5 D .163 3.若双曲线2 221y x m -=(0m >)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是2,则m 的值是( ) A .2 B C .1 D .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命题“若21x =,则1x =”是真命题 B .命题“若2560x x -+=,则2x =”的逆命题是“若2x ≠,则2560x x -+≠” C .命题“已知,x y R ∈,若3x y +≠,则2x ≠或1y ≠”是真命题 D .命题“若2x =,则2560x x -+=”的否命题是“若2x =,则2560x x -+≠”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48,则输入k 的值可以为

A .6 B .10 C .8 D .4 6.若在221x y +≤所围区域内随机取一点,则该点落在1x y +≤所围区域内的概率是( ) A .1π B .2π C .12π D .1 1π- 7.设不重合的两条直线m 、n 和三个平面α、β、γ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1),,m n m n n αβαβ?=? (2),,m m m αββαα⊥⊥?? (3),m m αβαβ??∥∥ (4),αβαγβγ⊥⊥?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8.已知θ为锐角,且sin (θ?π4)=√210,则tan2θ= ( ) A .43 B .34 C .?247 D .247 9.椭圆22 1369 x y +=的一条弦被点(4,2)平分,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A .20x y -= B .24x y += C .2314x y += D .28x y += 10.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俯视图由两个半圆和两条线段组成,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2020届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三

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三)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机读卡上。考生认真核对。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上交。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2 eV的金属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4能级跃 迁到n=3能级所发出的光波长最小 B.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大,电势 能减小 C.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 D.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2.75eV 15.在x轴上x=0和x=3a放置两个点电荷Q1、Q2,连线上各点电势 随x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则 A.Q1、Q2为同种电荷 B.Q1电荷量是Q2电荷量4倍 C.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x=1.5a处的电势能小于x=2.5a处的电势能 D.0~2a电场强度沿x轴正方向,2a~3a电场强度沿x轴负方向 16.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灯泡电阻R L=5Ω,AB端电压u1=8sin50π t(V),则 A.电流表的读数为0.2 A B.变压器输入功率为1.6 W

2019-2020学年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遂宁二中高2021级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在有一档科学探索的电视直播节目,很受欢迎。在某期节目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如图所示,像是孔雀开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静电 B. 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C. 她的头发慢慢竖起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 D. 与电无关,这是她的特异功能 『答案』A 『解析』 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静电会传到她的身上,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就会竖起;无论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电荷量足够多,就会出现该现象,选项A正确B、D错误;电荷的传递是很快的,她的头发慢慢竖起,不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而是她身体上电荷的积累过程,选项C错误。 2. 如图是静电喷涂原理的示意图.喷枪喷嘴与被涂工件之间有强电场,喷嘴喷出的带电涂料微粒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向工件高速运动,最后被吸附到工件表面.则可知() A. 微粒一定带正电 B. 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C. 微粒运动过程中,电势能越来越大 D. 微粒运动过程中,电势能越来越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带正电的工件由于静电感应电荷分布在表面, 粒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运动,故粒子带负电,故AB 错误;微粒受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越来越小,故D 正确,C 错误.故选D . 考点:静电的 应用 3.下列公式中,既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也适用于匀强电场的有 ①场强F E q = ②场强U E d = ③场强2Q E k r = ④电场力做功W qU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于①:电场强度F E q = 是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的物理量,适用于任何电场。对于②: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电势降低最快,故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线的距离成正比即U E d = ,仅仅适用与匀强电场。对于③: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公式2Q E k r =是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库仑定律联立得到,库仑定律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对于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公式W qU =,反映了在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与两点间电势差成正比,适用于任意电场。即①④既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也适用于匀强电场,故B 项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4.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 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 1:R 2=3:1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解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 ..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头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 ....... 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的因素,人们的意识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工厂”。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特别解读】 (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都有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双重性(二重性):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2020-2021学年四川省遂宁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数学试卷

四川省遂宁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数 学试卷 (文) 第 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等于 ( ) A .45 B .3 5 C .-35 D .-45 2.函数x x x f -+= 2lg 1 )(的定义域为 ( ) A.]2,0( B.)2,0( C.]2,(-∞ D.]2,1()1,0( 3.函数62ln )(-+=x x x f 的零点一定位于区间( ) A.(1,2) B.(2,3) C.(3,4) D.(4,5) 4.已知集合{12,} A x x x Z =+<∈,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是( ) A .4 B .8 C .16 D .32 5、已知扇形的周长是10cm ,面积是42cm ,则扇形的半径是( ) A .1cm B .1cm 或4cm C .4cm D .2cm 或4cm 6、已知函数(23)f x -的定义域为[1,3),则函数(13)f x -的定义域为( ) A .11 ,]33 (- B .12,]33(- C .8,5]-(- D .22 ,]33 (- 7.函数x x y -+=11的图象大致为( ) 8.设1>a ,则a 2.0log ,a 2.0,2 .0a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2.0log <a 2.0<2.0a B. a 2.0log <2.0a <a 2.0 C. a 2.0<a 2.0log <2.0a D. a 2.0<2.0a <a 2.0log 9.已知5052==b a ,11=+ b n a ,则整数n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10.已知 12tan ,5x =- ,2x ππ??∈ ? ??,则 3cos 2x π??-+= ???( ) A .513 B . 5 13- C.1213 D .1213- 11.已知函数ax x f -=2)(在『0,2』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0,1] C. (0,2] D. [2,)+∞ 12.已知 3()2log ,[1,9] f x x x =+∈,则函数 () 22[()]y f x f x =+的最大值为( ) A. 22 B. 13 C. 6 D. 3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幂函数3 52 )1(----=m x m m y 的图象不经过坐标原点,则实数m 的值为 . 14. 计算:5log 275log 821333 22 -++? ? ? ??-= . 15.若sin θ+cos θsin θ-cos θ =2,则sin θcos θ的值是 . 16.已知 2 ()2()f x x ax a R =+∈,且函数(())f f x 与()f x 值域相同,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为10分)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5第五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号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5.1意识的本质 5.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 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⑴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5.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⑴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高二政治-高二哲学下学期第五课单元测试[ 最新

赤峰二中 高二哲学第五课单元测试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2*30=60分)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 A、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辩证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 2、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这是认识过程的 A、第一次飞跃B、第二次飞跃C、第三次飞跃D、第四次飞跃 3、研究种子植物,把它分为根、茎、叶、花、果,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结构、形态、功能等。这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就叫做 A、理解B、鉴别C、分析D、综合 4、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分析,需要筛选,这是 A 去粗取精 B 去伪存真 C 由此及彼 D 由表及里 5.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是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认识 6.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来看,主是由于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C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D理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7、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 A、都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B、形式上都是主观的,内容上都是客观的 C、都属于理性认识 D、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正确的 8、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是 A、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善于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C、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9、科学认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别是 A、现象与本质的差异性,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性 B、现象的表面性与本质的内隐性,本质与现象具有重合性 C、现象的表面性与本质的内隐性,现象与本质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D、现象的多样性与本质的统一性,本质与现象存在根本的差异性 1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 11、“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月球绕地球运动”、“潮起潮落”……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一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和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12、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C、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四川省遂宁二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遂宁二中高2020届期末强化训练(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中期的朱子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个方面皆有所创获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于《诗经》的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先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并不拘泥于门户,对汉代诗经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他认为,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使其自己的诗经学得以形成。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则来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对于诗经学的一些核心命题,比如“六义”说、“二南”说、“淫诗”说,朱子认为它们有助于“穷理”,所以对其加以改造,以成为自己诗经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六义”说源自《周礼》,反映的是周公的《诗》学思想;“二南”说、“淫诗”说与孔子相关,反映了孔子的《诗》学观。朱子的重新解读,意图就在于将其中所蕴含的周公、孔子的本意阐发出来。 朱子《诗》学观中最为瞩目的就是《诗序》观。朱子对汉代诗经学最大的突破就是从学理上力辨《小序》之非,同时撰《诗序辨说》辨明《小序》之误,力图将《诗经》与《毛诗》区别开来。《诗序》对于《毛诗》有着重要价值,几乎可以与经处于同等地位,而若不彻底地将《诗经》从诗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宋代的诗经学在本质上也只能是汉代诗经学的遗续,并不能跳出固有的汉代诗经学的理论预设和话语体系。朱子沿袭了前人去除《小序》的做法,而走得更远。“后到三十岁,断然知《小序》之出于汉儒所作”,故而不能与“经”等而视之,只能属于“传”。这样去除《小序》以言《诗》,也就有了理论基础。由此亦可见,朱子去《小序》以言《诗》的目的是为了回归原典,从《诗经》文本入手来理解《诗》意,不“先自立说”,以确保从中发掘出来的圣贤本意的可信性与有效性。而朱子在“去《序》”后,能最终完成创新诗经学的任务,这也使得他与之前的废《序》者,如欧阳修、郑樵等,有着本质区别。 除了诗经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外,朱子治《诗》实践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治《诗》的最终成果,就是今本《诗集传》。朱子能够完成诗经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治《诗》方法的合理。朱子治《诗》重校勘和训诂,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义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义理阐发的信度和效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宋代诗经学游谈无根的局面。 (摘编自陈才《革故鼎新:朱子诗经学的构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拘门户取长补短并自我反思修正,是朱子诗经学真正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的根本原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2020级高二下期第三学月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为明确的地理分界线 B. 地理上具有过渡性 C. 与自然河道一致 D. 两侧环境差异显著 2.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说明 A. 苏北属于北方地区 B. 长江加强了江苏南北的联系 C. 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D. 苏南苏北各自内部环境具有差异性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差异是渐变的,具有过渡性,AC错,B对;在理论上南北差异并不大,具有过渡性,D错。【2题详解】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从图中可看出苏北地区既有北方地区又有南方地区,A错;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B错。苏北有部分地区与苏南地区都是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各自内部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D错。苏南和苏北地区都属于江苏省,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C对。 北斗(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渔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和北斗系统相类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数字地球 B. RS C. GPS D. GIS 4. 北斗系统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还需依托 A. RS B. GPS C. GIS D. GPRS 【答案】3. C 4. C 【解析】 本题以北斗导航系统为载体,考查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主要考查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作用 ◇理解: (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课文导语】: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期期末复习 地理卷 青藏高原南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受沿途岩性(软硬程度)的影响,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河谷及周边地貌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能成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且还在加深的原因最主要是 A. 河流流量大 B. 地壳抬升 C. 土质疏松 D. 板块张裂 2.图中宽谷形成所对应的岩性及所受的外力作用是 A.坚硬下蚀 B.坚硬侧蚀 C.松软下蚀 D.松软侧蚀 3.宽谷中沙洲及南岸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A. 夏季冬季 B. 夏季春季 C. 冬季冬季 D. 春季夏季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35年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7%或224万平方公里,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公里,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都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而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但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据此完成4-6题 4.会导致森林覆盖率增加的农业活动不包括 A. 退耕还林 B. 围栏放牧 C. 弃耕 D.调整农业结构 5.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 半干旱气候区 B. 高纬地区 C. 高山地区 D.亚热带季风区 6.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一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 B. 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 C. 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 D. 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

四川省遂宁二中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

四川省遂宁二中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 一、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推进剂从图中P 处注入,在A 处电离出正离子,已知B 、C 之间加有恒定电压U ,正离子进入B 时的速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形成电流为I 的离子束后喷出推进器,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质量为J 。为研究问题方便,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受其他外力,忽略推进器运动速度。则推进器获得的推力大小为( ) A 2UJI B .22U JI C . 2U JI D UJI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A 处电离出正离子,经B 、C 间电压加速后,由动能定理可知 212 qU mv = 解得 2qU v m = 以t 秒内喷射的离子为研究对象,应用动量定理有 Ft nmv = 又因为 =nq I t = nm J t 解得 2F UJI =2UJI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一个T 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 130R =Ω,2320R R ==Ω,另有一测试电源,所提供电压恒为10V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将cd 端短路,ab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50Ω B .若将ab 端短路,cd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 .当ab 两端接上测试电源时,cd 两端的电压为4V D .当cd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 两端的电压为6V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cd 端短路时,ab 间电路的结构是:电阻23R R 、并联后与1R 串联,等效电阻为: 231232020 30402020R R R R R R ?= +=+=Ω++,故A 错误;当ab 端短路时,cd 之间电路结构 是:电阻13R R 、并联后与2R 串联,等效电阻为: 132133020 20323020 R R R R R R ?= +=+=Ω++,故B 错误;当a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 两端 的电压等于电阻R 3两端的电压,31320 1043020 R U E V R R = =?=++;故C 正确;当cd 两 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 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3R 两端的电压,为 332320 1052020 R U E V R R = =?=++,故D 错误; 【点睛】 对于电路问题,首先要明确电路的结构,并能正确应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进行分析,必要时应进行电路的简化. 3.小灯泡的电流I 随所加电压U 变化如图所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的切线,PQ 为U 轴的垂线,PM 为I 轴的垂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1.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5.1.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难点】 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理解: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⑵能力方面: 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⑶觉悟方面: 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请同学思考下,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长江洪水的几个数据 年份 最大流量 最高水位 城陵矶 1954年 44500立方米/秒 34.45米 1998年 36800立方米/秒 35.94米 比较 -7700立方米/秒 +1.49米

1954年 78800立方米/秒 33.17米 1998年 64400立方米/秒 34.92米 比较 -14400立方米/秒 +1.75米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 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为什么会淤高呢?联系其他材料可知,那是因为长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呢?是第一种。你们已经在通过这两组数字反映的现象来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那个宋国人发挥没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 讲授新课 1.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为什么要探讨今年长江洪灾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前四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长江上两个水文站的两组数字,是为了认识长江洪灾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用这些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作指导,有效地预防长江洪水。但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容易的,没有今年的洪水,没有这两组数字,没有这沉重的代价,大家就难以取得这个共识。更何况,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的后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抽象思维。可见,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其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我们刚才讲的,教材第6页最后一段还讲了两点,请同学看一下教材,想一想这三点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第一是从认识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二是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分析的,第三讲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三方面合起来,就是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不能。例如长江上游伐木的人,那个“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