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

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

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学术论文

(1)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代表性的观点有:匡文波先生1999年在《论网络文化》一书中的定义: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薪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范晓红在《网络信息文化: 花开谁家》一文中的定义: “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 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 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 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 而这正是它的独特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 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藏学英2001 年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一文中的定义:“ 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 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 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 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 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 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如:

国外学者Michael Joyce 认为: “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一种不断进化的意识与认识, 但不是一种技术决论。” 杨鹏认

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 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 “对于网络的研究, 宜从狭义方面入手, 着眼点放在人们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范围限定在网络文化中有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观念、网络文学艺术、网络社会行为等方面”

苏振芳认为: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 , “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 , “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 ,“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 , “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冯鹏志认为: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网上生存为核心

内容的新文化形式, 它不仅造成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的反思和检讨, 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深度和范围, 并正在塑造出全新的文化价值规范体系”。

于文秀在《当下文化景观研究》一书中对网络文化的定义, 即:“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 以获取、传播、交流、创造文化信息为核心, 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

和。”

网络文化的两个层面,首先是技术层面,强调网络文化必须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之上的以信息为核心的传播活动;其次是文化层面, 强调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 如何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活动方式, 并且互联网如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心态, 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网络文化的概念在西方的理解是很广泛的, 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学者Dav1dP0rter 将网络文化的概念定义为: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 依靠网络产生、形成或者借助网络得到延伸发展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

与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逻辑层次相对应, 网络文化也具有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首先,网络文化表现为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网络精神和在长期网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共识。这些道德、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各种网络文化形式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简言之, 就是在网络社会中

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 网络文化有制度层面的内涵。这是维系网络关系的规范与准则的集合体形成并调控着整个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网络制度既包括基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各种网络协议, 也包括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对网络使用行为的规范。

最后, 网络文化也有外化的物质形态。这也是网络文化最初级的形态, 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当计算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为人们开创了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 这些外化的物质就和它们提供的可能性一起, 成为新媒介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 较早研究网络文化的学者是吴伯凡, 他在1996年出版的《孤独的狂欢》一书中引入了Cyberculture 的英文单词。1997 年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 则从中国人的视角研究和阐述了网络文化。

魏宏森、刘长洪认为, 网络文化“是一种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依靠这些新技术形成的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讯方式、工作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进而引起思维方式和观念变革, 引起社会文化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新文化, 是一种融意识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为一体的新文化”。

多数学者都认为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并给出了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如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 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张革华认为: 一般说来,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 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 其范围较为广泛;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换, 显示出网络文化的特殊规律和特征。

2007 年, 杨谷在光明日报中发表的“网络文化概念辩析”一文中给出的概念是: 网络文化是人们与网络相关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方式及其产物,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指网络相关活动中的道德伦理、社会行为、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活动及有关的产品、服务。

而尹韵公对网络文化的表述多少带点新闻媒体的鼓惑色彩,他认为“所谓网络文化, 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等等,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它气势磅礴,威荡宇内,示囊括四海之心,显并吞八荒之意。

网络文化的特点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特征是由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的,由于网络文化体系正在形

成过程中,它的许多特征还未尽显露,因而其特征也还在发展变化之中。

(1)主要特征

就目前其主要特征有:网络文化的衍生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

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

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另一个活动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其作用和渗透力还将不断扩大。目前,对网络文化褒贬不一。

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网络文化,促进网络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概括地说,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等三大特征。

(2)三大特征

补偿性

互联网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获得尊重、友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 特征。

既然是补偿性文化,就必然夹带着很多牢骚和不满。网络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其根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在网上发泄,以补偿难以实现的愿望。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网络成为一种社会安全阀,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起到化解情绪、缓和矛盾的作

用。社会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压、怀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泄,并得到呼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极端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人们普遍有着从众倾向,并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加突出,于不知不觉中把原有的观点推向极端化。网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在极短时间内,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人们相互攀比、逐步强化,产生了极其强大的群体极化效应。

互联网放大了个体行为影响,聚合了个体行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处、被社会忽略的少数人聚集起来,形成了小的群体,并有着不断增大的趋势。善的力量是如此,恶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恶现象,往往能通过网络集中地反映出来。这是有的人对网络文化大加抨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网络文

化中,这些丑恶现象及其散布者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大众性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

2、学术论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