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政务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政务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政务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设计方案

基础支撑平台是支撑应用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包括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GIS地理信息引擎软件、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软件、企业服务总线等。基础支撑平台软件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1.1.1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软件将物理机设备进行虚拟化,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扩展性,同时节约了能源等消耗,节约场地等配套设施,并便于设备的集中管理。

虚拟化平台建成后,利用云服务管理能力就可以实现从服务申请到虚拟化部署、从系统标准化安装到软件部署等。

服务器的整合在保持原有的服务器平台硬件和软件的前提下,在服务器裸设备上安装虚拟化管理软件,再虚拟化出来若干系统环境,相当于多个云主机。具体功能如下:(1)虚拟平台的管理中心应能够实现集中的对虚拟平台本身和其上工作的所有虚拟机进行自动的升级和更新;

(2)支持在线的虚拟机迁移动能;

(3)支持将多个物理机组成集群,同时支持动态资源分配功能;

(4)当一台物理机发生故障时,虚拟机可以实现在集群之内的其它物理机上重新启动;

(5)提供备份功能,备份功能支持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6)具有智能的电源管理功能。

1.1.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

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

桌面操作系统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上。个人计算机从硬件架构上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阵营,PC机与Mac机,从软件上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类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指的是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集中在三大类:、Unix系列、Linux系列和Windows系列。

1.1.3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业界领先的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作为用方便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大量有规律数据的集合,可以运行在各种计算机硬件和各种操作系统上。基本要求如下:

?支持大容量数据库存储;

?支持面向对象的设计;

?支持多媒体数据类型;

?响应时间快、数据单位时间吞吐量大;

?具有并行处理能力,支持多CPU模式的系统;

?提供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保护,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复杂的事务规则;

?安全保密机制完善,提供账户管理、用户权限、网络安全控制、数据约束。

?支持分布式应用,具有数据透明度与网络透明度;

?具有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有磁盘镜象处理功能。

1.1.4WEB中间件软件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是位于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之间的中间支撑软件,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对于不同的平台具有符合标准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具体体现,提供跨平台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它可保证事务在异构环境下正常运行,

对事务进行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提高应用处理的并发性、吞吐量,对应用事务进行协调管理。数据交换中间件确保平台可以方便的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能够实现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保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支持结构化文件与非结构化文件的读写,对XML、EXCEL、TXT等结构化文件提供文件内容解析功能,支持大数据文件的读取。应该保证数据的可靠安全的传输,数据交换中间件支持HTTP/HTTPS传输协议,支持消息传输(消息主动发送、请求/应答、订阅/发布、消息路由)与文件(特别是大文件)传输。具有数据转换的功能,支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内容转换,提供图形化数据转换规则生成工具,提供对交换结点状态监控要求、交换服务状态监控要求、交换过程监控要求、交换日志管理要求、远程部署要求等多个方面。

具体参数如下:

(1)支持多种标准,包括EJB、JSB、JMS、JDBC、XML 和WML,支持J2EE。

(2)高可扩展性,支持客户机连接的共享、资源pooling 以及动态网页和EJB组件群集。

(3)跨平台兼容性,支持与主流数据库、操作系统的紧密集成。

(4)支持命令行远程控制应用服务器,支持通过命令行远程调整中间件平台运行参数,获取中间件平台运行状态。远程控制命令需要通过用户认证。

(5)支持集群技术:

集群可跨越防火墙,可跨越多网段。集群技术底层支持基于TCP和UDP的单播或组播。支持Gossip Router技术。

在集群中支持Farm部署方式,即一个节点的应用部署可自动复制到集群其他节点。

支持集群节点可选择节点数范围的复制(如集群中有n 个节点,支持1个节点到少至1,多至n-1个节点的状态复制)。

不需要部署额外的集群管理节点,集群节点间为“点对点”的对称关系。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精神,根据《XX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1.2 目的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XX省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政府数据中心为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XX省综合信息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省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省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3 意义 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业务状况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省围绕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政务办公网络,实现了网上公文传递、处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了政务公开信息传送系统,实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高可用系统设计层次模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 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架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原则进行,避免在后续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造成时间与投资浪费。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应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模块之间松耦合,力求在满足业务应用要求的基础上使网络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在网络层面,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流量特征和用户特征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如图2所示。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NIKE 项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方案

NIKE 项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方案概述 (2) 2.系统需求分析 (2) 3.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2) 4.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2) 5. 系统技术实现细节 (3) 5.1 网络拓扑图 (3) 5.2 Nike项目服务器技术实现细节 (4) 5.2.1双机备份方案 (4) 5.2.1.1.双机备份方案描述 (4) 5.2.1.2.双机备份方案的原理 (4) 5.2.1.3.双机备份方案的适用范畴 (4) 5.2.1.4.双机备份的方式及优缺点 (4)

5.2.1.5双机方案建议 (4) 5.2.1.6磁盘阵列备份模式示意图 (5) 5.2.1.7双机方案网络拓扑图 (5) 5.2.1.8双机热备工作原理 (6) 6.备份 (6) 7.建议配置方案及设备清单..................................................7-8 1.概述 21世纪世界竞争的焦点将是信息的竞争,社会和经济的进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靠程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进展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阻碍,信息化是世界各国进展经济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系统需求分析

由于此方案是专为NIKE项目数据中心设计,此数据中心是为数据信息提供传递、处理、储备服务的,为了满足企业高效运作关于正常运行时刻的要求,因此,此数据中心在通信、电源、冷却、线缆与安全方面都必须要做到专门可靠和安全,并可适应持续的增长与变化的要求。 3.系统设计思路 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企业业务的进展服务,综合考虑公司信息系统当前背景和状况,其建设设计要紧应达到如下目标: 1) 系统的设计应能满足公司对公用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满足3PL及 客户查询数据的共享需求,并为实现公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概括而言之确实是能让有关人员顺利流畅的访咨询数据中心的Nike X pDX Server及我司的TMS等有关系统。与此同时,系统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投入和产出两者间的关系,注意强调成本节约,提升效费比的咨询题。 2) 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建成后系统的治理爱护咨询题。为此设计应强调系统的统一集中治理,尽量减少资源的分散治理,注重提升信息系统平台运营爱护的工作效率。 3) 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成后资源的合理利用咨询题,必须保证建成系统资源要紧服务于设定需求,保证设计数据流量在网络中流畅通行。因此,必须保证只有设计的数据流量才能优先在网络中传递,关于设计外数据流量(例如互联网网页访咨询、网络下载、网络视频、网络音频、P2P、IM谈天)应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其传递或被低优先级处理。 4) 在目前数据信息交流频繁,生产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信息系统建设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防病毒、防垃圾邮件系统,部署在生产网络的外缘,企业网络靠近外网的最前端进行爱护,争取把网络安全风险因素隔离在网络的最边缘处,实现网络安全性的最大化。专门是像我司如此的企业,存在3PL及外围客户网络组网互联的情形,应加大对病毒的防备工作,幸免网络病毒在网内交叉传播的情形发生。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 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加快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在线审批,以及省、市、县三级事项动态管理,实现与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的对接,为相关业务全省通办、异地办理提供支撑。(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办牵头负责) 4.政务电子证照库。落实《X省政务电子证照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全市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根据网上办事业务需求梳理证照应用目录,逐步汇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各类许可证、执照、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合格证书、批准文件、证明文件及其他行政许可

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体系规划设计与实现方案

技术与应用 echnology & Application T 53 2009年3 月 ■文/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戴春辉 窦 彤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与实现 数 据集中后,所有银行业务和网点都依赖网络来支持其对数据中心中主机的访问。此外,未来的新型应用, 如网上培训、IP 电话、可视电话等应用也对网络提出高带宽、高服务质量以及支持多点广播等要求。因此,数据中心的网络建设必须能够最大化满足上述要求,适应未来新业务和技术的发展。 一、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的可靠性。银行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网络必须有极高的可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在网络设计上,合理组织网络架构,做到设备冗余、链路冗余,保证网络具有快速故障自愈能力,实现网络通讯不中断。 网络具有良好的可用性、灵活性。支持国际上各种通用的网络协议和标准,支持大型的动态路由协议及策略路由功能,保证与其他网络(如公共数据网、金融网络等)之间的平滑连接。 网络的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在不变动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可以平滑地扩展和升级。 网络安全性。制订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网络可集中管理。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提供故障自动报警,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和流量统计分析功能。 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保证对统一的网络带宽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当网络拥塞发生时,保障银行关键业务和用户数据的传输。提供对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QoS)和优先级控制等,以保证骨干网上各类业务的QoS。 二、数据中心网络实现 1.网络技术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实现的技术基础如下。(1)路由交换技术 目前,在银行的网络设计中,绝大部分网络通信都是基于TCP/IP 协议及相关技术的。路由交换技术是构建IP 网络的基础技术,是网络互联的基础。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大面积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的三层交换机,用以构建多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区间相互隔离,通过1G/10G 接口连接高速的核心交换区。 网络互联路由协议主要有OSPF、RIPv2和BGP。在数据中心局域网中主要使用OSPF 路由协议,以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而在边界或与分支机构广域互联,通常使用BGP 路由协议,以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管理。 (2)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软/硬件负载均衡,本地/全局负载均衡。在数据中心主要使用硬件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防火墙技术 当前银行网络主要使用状态检测型防火墙,集成了包过滤防火墙、电路层防火墙和应用防火墙三种技术,只有符合安全规则的网络连接和访问才可以通过防火墙,有效隔离各个安全区域,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性。 (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IDS)从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收集、分析信息,检测任何企图破坏计算机资源完整性、机密性和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2016-2017年) 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

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使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内容 围绕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1.1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1.2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 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1.3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1.4 数据库区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2) 1.1项目概述 (2) 1.1.1建设背景 (2) 1.1.2建设目标 (4) 1.1.3建设内容 (5) 1.1.4建设标准 (6) 1.1.5建设原则 (8) 1.2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9) 1.2.1信息化建设现状 (9) 1.2.2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11) 1.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1.2.4本期项目建设意义 (13) 1.2.5标准与规范分析 (13) 1.2.6流程与功能分析 (14) 1.2.7用户角色分析 (14) 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6) 2.1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16) 2.2总体标准规范架构 (17) 2.3目录系统业务架构 (18) 2.4目录系统技术架构 (19) 2.5目录系统数据结构 (20)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1.1 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的多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类社会主体的运作效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也影响着决策者前面的方向,对数据的全面搜集和有效挖掘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规中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明确了全局性的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提出了清晰、协同、可实施的方案。该设计中分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从市级、部门和区县三个层次,系统地开展全市顶层设计。其中,在政府主导领域,明确由决策分析与公众服务统领全局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顶层设计,明确要建立各区县、各行业建设区县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 政府也提出加强数据中心工作,在区领导、创新办就多次提出要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支撑领导决策能力,并从多方面已具备了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方面,2012年开展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架构、信息资源利用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项目,在基础数据架构方面,提出了基于配置开放式基础数据架构设计理念的“三层四区”的基础库总体架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四横两纵”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框架,设计了“1图(基础地图)、1库(人房关联主题库)、1表(重大事件跟踪表)、1报(民情日报)、1刊(便民服务快刊)、1年鉴(网格化年鉴)”6大数据产品,;在云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云服务中心内容体系、流程规范、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支撑平台需求,为数据中心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 在数据资源方面,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数据关系,建成了相互关联的人、地、物、组织、房屋、地下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整合了120多万条基础数据,其中常驻人口953,998条、流动人口220,444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总述 (4) 1.1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求 (4)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4) 1.1.2 XXX公司数据中心目标架构 (5) 1.2XXX公司数据中心设计目标 (6) 1.3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需求 (7) 1.3.1 整合能力 (7) 1.3.2 虚拟化能力 (7) 1.3.3 自动化能力 (8) 1.3.4 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8) 第2章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实现 (9) 2.1整合能力 (9) 2.1.1 一体化交换技术 (9) 2.1.2 无丢弃以太网技术 (10) 2.1.3 性能支撑能力 (11) 2.1.4 智能服务的整合能力 (11) 2.2虚拟化能力 (12) 2.2.1 虚拟交换技术 (12) 2.2.2 网络服务虚拟化 (14) 2.2.3 服务器虚拟化 (14) 2.3自动化 (15) 2.4绿色数据中心 (16) 第3章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7) 3.1总体网络结构 (17) 3.1.1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17) 3.1.2 标准的网络分层结构 (17) 3.1.3 XXX公司的网络结构 (18) 3.2全网核心层设计 (19) 3.3数据中心分布层设计 (20) 3.3.1 数据中心分布层虚拟交换机 (20) 3.3.2 数据中心分布层智能服务机箱 (21) 3.4数据中心接入层设计 (22) 3.5数据中心地址路由设计 (25) 3.5.1 核心层 (25) 3.5.2 分布汇聚层和接入层 (25) 3.5.3 VLAN/VSAN和地址规划 (26) 第4章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 (27) 4.1功能介绍 (27) 4.1.1 基本功能 (27)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公司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公司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1.1网络安全部署思路 1.1.1网络安全整体架构 目前大多数的安全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来看是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的概念,虽然已经存在很多的安全防护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主机加固等,但是各个厂家鉴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往往厚此薄彼。必须从全局体系架构层次进行总体的安全规划和部署。 XXX公司本次信息建设虽然仅包括数据中心、内网楼层以及广域网中心部分的改造和建设,但也必须从全局和架构的高度进行统一的设计。建议采用目前国际最新的“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安全体系结构,其明确提出需要考虑3个主要的因素:人、操作和技术。本技术方案着重讨论技术因素,人和操作则需要在非技术领域(比如安全规章制度)方面进行解决。

技术因素方面IATF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技术层面分为了四个技术框架域: ?网络和基础设施: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防护 ?飞地边界:解决边界保护问题 ?局域计算环境:主机的计算环境的保护 ?支撑性基础设施:安全的信息环境所需要的支撑平台 并提出纵深防御的IA原则,即人、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多样性、多层叠的保护原则。如下图所示:

主要的一些安全技术和应用在框架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本次网络建设改造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就是 上图中的“网络和基础设施保护”、“边界保护”两个方面,而“计算机环境(主机)”、“支撑平台”则是在系统主机建设和业务应用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安全问题。 1.1.2网络平台建设所必须考虑的安全问题 高速发达的网络平台衍生现代的网络病毒、蠕虫、DDoS 攻击和黑客入侵等等攻击手段,如果我们的防护手段依然停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4) 1.1.1 项目建设目标 (4) 1.1.2 项目建设内容 (4) 1.2 编制依据 (5) 1.3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6) 1.3.1 社会问题分析 (6) 1.3.2 政务目标分析 (8) 1.4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1) 1.4.1 用户角色分析 (11) 1.4.2 业务功能分析 (12) 1.4.3 业务流程 (14) 1.4.4 业务量分析 (14) 1.5 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 1.5.1 存储量分析 (15) 1.5.2 处理量分析 (19) 1.5.3 网络流量分析 (20) 1.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0) 1.6.1 系统功能指标 (20) 1.6.2 系统性能指标 (22) 1.7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 1.7.1 现状 (22) 1.7.2 差距 (23) 1.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26) 2.1 建设原则 (26) 2.1.1 统一性原则 (26) 2.1.2 可靠性原则 (26) 2.1.3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26) 2.1.4 开放性原则 (27) 2.1.5 安全性原则 (27) 2.1.6 高效性原则 (27) 2.1.7 友好性原则 (27) 2.1.8 可管理易维护性 (28)

2.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8) 2.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29) 2.4 总体设计方案 (30) 2.4.1 基础设施层 (32) 2.4.2 信息资源层 (33) 2.4.3 应用支撑层 (34) 2.4.4 应用层 (34) 2.4.5 服务层 (34) 2.4.6 安全保障体系 (34) 2.4.7 标准规范体系 (35)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36) 3.1 标准规范建设 (36) 3.1.1 管理制度建设 (36) 3.1.2 标准规范建设 (40) 3.1.3 数据标准建设 (43) 3.1.4 标准规范索引 (46) 3.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7) 3.2.1 信息资源规划 (47) 3.2.2 数据中心建设 (53) 3.3 门户系统建设 (69) 3.3.1 信息资源政务门户 (69) 3.3.2 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73) 3.4 应用系统建设 (74) 3.4.1 数据汇聚平台 (74) 3.4.2 数据治理平台 (89) 3.4.3 数据运营平台 (102) 3.4.4 数据应用平台 (104) 3.5 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108) 3.5.1 人口库 (108) 3.5.2 法人库 (111) 3.5.3 经济库 (114) 3.5.4 地理库 (115) 3.6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116) 3.6.1 统一用户管理 (116) 3.6.2 统一应用管理 (120) 3.6.3 统一服务管理 (121) 3.6.4 统一消息服务 (123) 3.6.5 统一日志服务 (124)

IDC网络设计方案

IDC网络设计方案 1概述 如下图是整个IDC的建设框架,本章将阐述网络框架的建设以及网络管理。 网络架构运行在布线系统,供电系统等基础系统之上,同时为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提供平台。而在横向结构上,IDC的网络运行离不开网络管理和运营维护。网络架构的可靠,稳定,高效,安全,可扩展,可管理性将直接关系到上层的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也将直接关系到IDC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总之,网络架构是IDC建设框架中重要而又承上启下的一环,网络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IDC建设的质量。 IDC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框架如下图所示。

IDC的业务将包含接入业务,空间出租业务,托管业务,管理业务和增值业务。本章将在介绍IDC 网络设计的同时,阐述每个设计要点对IDC业务的影响和重要性。因为上图中整个IDC建设框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IDC业务的开展和拓展,在这个框架的每个部分都必须贯穿为IDC业务开展服务的宗旨。 本章将从托管服务,网络安全,Internet连接,内容交换,内容传送,后台连接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具体阐述IDC网络解决方案对IDC业务的针对性设计。 2托管服务 IDC的基本业务包括网站托管(Web hosting)和主机托管(Co-location)两大类。其中网站托管分为共享式和独享式两种。由于其业务模式的不同,使得其在对网络设计时的要求也不相同。以下分别给出基于两种不同模式时的网络全貌。

2.1基于主机托管的IDC网络全貌 主机托管是IDC初期为其用户提供的一种基础服务。网站及企业用户自身拥有若干服务器,并把它放置在IDC的机房里,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 主机托管业务的特点:投资降低,用户可使用已购买的服务器等设备,无需再作设备投资,并且可采用IDC提供的线路。 该业务适合于自身有较强的网络运行维护经验并在数据中心建立之前已投入人力物力建设了网站设备的大型企业用户。如著名的Yahoo、eBay、Amazon。com都采用了主机托管业务。 提供主机托管业务的IDC向其用户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与Internet网的连接以及提供独立安全的场地,这样对于IDC而言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必须考虑提高网络连接的速度及可靠性,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对主机托管业务,IDC可为客户提供n x 100M或者千兆独占带宽的电信级专业机房租用服务,包括 ?随时可扩充的独占带宽 ?UPS不间断电源保障 ?24小时实时摄像监控 ?电源控制系统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不仅对广电网络现有的广播电视业务、宽带业务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 时为广电的信息化提供支撑,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的相关资料, 希望能帮到你。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范文一大型承载企事业、集团、机构的核心业务,重要性高, 不允许业务中断, 一般按照国标 A 级标准建设, 以保证异常故障和正常维护情况下, 正常工作, 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集电工学、电子学、建筑装饰学、美学、暖 通净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工程。 机房建设的各个系统是按功能需求设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建筑装修系统、动力 配电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机柜微环境系统、消防报警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等八大部分。 一、建筑装修系统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划分的作用。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设备特点,一般可以将机房区域分隔为主机房区域和辅助工作间区域, 主机房为放置机架、服务器等设备预留空间,辅助工作间包括光纤室、电源室、控制室、空调 室、操作间等,为主机房提供服务的空间。 此外,数据中心机房装修需要铺抗静电地板、安装微孔回风吊顶等,确保机房气密性好、 不起尘、消防、防静电、保温等,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为机房设备提供 维护保障功能。 二、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安全运行的动力保证。 计算机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和辅助设备负载。 主设备负载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计算机外部设备及机房监控系统,这部分供配电系统称 为 “设备供配电系统,其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应采用 UPS 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供电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辅助设备负载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测试设备等,其供配电系统称为“辅助 供配电系统,其供电由市电直接供电。 机房内的电气施工应选择优质电缆、线槽和插座。 插座应分为市电、UPS 及主要设备专用的防水插座,并注明易区别的标志。 照明应选择机房专用的无眩光高级灯具。 三、空调新风系统是运行环境的保障。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里高密度存放着大量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不仅产生大量的集中热量,而 且对环境中的灰尘数量和大小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机房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机房密闭后仅有空调是不够的,还必须补充新风,形成内部循环。 此外, 它还必须控制整个机房里尘埃的数量, 对新风进行过滤, 使之达到一定的净化要求。

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工程概述 (2) 三、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4) (一)网络结构 (4) 1、链路接入区 (4) 2、互联网接入区 (5) 3、互联网服务资源区 (5) 4、专网接入区 (6) 5、专网服务资源区 (6) 6、核心网络区 (7) 7、内网服务资源区 (7) 8、存储资源区 (8) 9、运维管理区 (9) 10、指挥中心接入区 (9) 11、物理整合区 (10) (二)虚拟化组网 (10)

一、项目背景 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14年11月我区启 动了智慧城市战略发展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经过几个月的 努力,通过一系列调研、分析、设计与研讨,《智慧城市建 设总体规划与三年行动计划》文稿形成(以下简称“《规划》”), 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若干次的专题讨论。根据各方意见修改 《规划》于2015年4月中旬经区长办公会研究原则通过。后, 《规划》中指出“新建智慧城市云平台,与现有的“智 慧华明”云平台共同支撑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按照“集约建 设、集中部署”的原则,将新建的智慧应用系统直接部署在 云平台,将各部门已建的非涉密业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类应用 系统逐步迁移至云平台,实现智慧应用在基础层面集中共享、 信息层面协同整合、运行维护层面统一保障,有利于充分整 合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根据《规划》中的目标和原则,在“智慧城市”首期项 目中与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同步进行云计算数据中心工 程建设,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的总体建设提供基于云计算技 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的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稳定 可靠的运行环境。 二、工程概述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选址为同一 地点,位于城市开发区津塘路与五经路交口处的“帝达东谷

完整的IDC机房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综述 (2) IDC 网络建设 (6) IDC 网络建设 (7) IDC 基础系统建设 (12) IDC 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26) IDC 综合管理系统 (35) IDC 计费系统 (40) IDC 计费系统 (44) 技术服务. (47) IDC 机房系统设计说明 (56) 一期实施内容建议. (66)

综述 经历了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数据中心(In ternet Data Cen ter ,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 AO-、IBM、Exodus、UUNE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 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 Internet 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 服务、反应速度快等。 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 EC等业务。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形象地说,IDC是个高品质机房,在其建设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IDC 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