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姓氏书举要

古今姓氏书举要
古今姓氏书举要

古今姓氏书籍举要

张满意整理

1、《世本》成书于战国晚期,作者不详,15篇,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姓氏源流的姓氏著作。是“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春秋帝王公卿诸侯大夫谱系”。内容有帝系、传谱、氏姓等。原书约在宋代散佚。清代有钱大昭、王谟等人之数种辑本。王谟在其辑本序中说:“欲稍知先古世系源流,舍《世本》更无考据。”足见此书之重要。

2、《急就篇》西汉史游(前48-32)撰,列单姓127个,复姓3个,共130个姓氏。

3、《潜夫论·志氏姓》东汉王符(85-162)撰,详言姓氏之来源演化。

4、《风俗通·姓氏篇》东汉应劭(153-196)撰,《姓氏篇》专门记叙姓氏源流。

5、《姓苑》南朝宋何承天(370-447)撰。不详。

6、《姓谱》南朝齐王俭(452-489)撰。不详。

7、《元和姓纂》唐太常博士林宝撰,10卷,因撰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12年),故名。其内容先列皇族李氏,余依唐韵二百六部分别排列,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记载姓氏来历和各家谱系,对唐人姓氏尤为详尽,计收姓1232个。原书在宋代已佚,今存本为清代孙星衍和洪莹从《永乐大典》辑出,并以《古今姓氏书辨证》所引各条补其缺失,分为18卷。宋代郑樵所撰《通志·氏族略》征引其文颇多,今人岑仲勉有《元和姓纂四校记》。

8、《大唐氏族志》《新唐书·艺文志》中的一部分,唐代高士廉等应唐太宗敕撰,100卷。专门罗列唐代氏族,论述唐代姓氏的源流支系,计收唐代氏族九等293姓1651家。

9、《百家姓》相传为宋初钱塘一位老儒所作。该书收姓486个,编为四言韵文,但无文理,旧时作为儿童识字蒙书。后清代王相为之作《考略》,对《百家姓》所列姓氏先注五音、郡望,而后考其所出,并列举各姓人物,颇为详尽。

10、《千家姓》宋代采真子编,一卷。

11、《古今姓氏书辨证》宋代邓名世撰,其子椿补成,40卷。以《左传》、《国语》所见姓氏为主,按诗韵分部,对有关姓氏著作取其长而辨其误,颇为详明。原书久佚,今存本系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辑出,仍为40卷。

12、《姓解》宋代邵思撰,三卷,以文字偏旁分类,分170门,收姓2568个。

13、《姓氏急就篇》宋代王应麟(1223-1296)撰,二卷,仿西汉史游《急就篇》体。

14、《通志·氏族略》南宋郑樵(1104-1162)撰。《通志》一书为通史性质的史书,200卷,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成书。其中之《氏族略》专考姓氏,参阅《元和姓纂》,将姓氏以起源形式分列,收录颇全,考释甚详,计收姓氏2255个。此外,还有总论13篇,对姓氏进行系统的学术探讨,是研究姓氏学的重要著作。

15、《古今万姓统谱》亦称《万姓统谱》,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1529-1600)撰,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氏族博考》14卷。内容以韵为纲,以姓为目,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并考出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下人物,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计收姓氏3700个。

16、《姓觿》明嘉靖间陈士元(1516-1597)著,10卷。泛采史牒姓氏,依韵编次,共收姓氏3625个。

17、《姓氏寻源》清代张澍(1776-1847)撰,45卷。博采众书,考索诸姓起源,并注重改正历代姓氏书的一些错误。

18、《中国姓氏寻根》今人胡尧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出版。该书收录400多个常见姓氏,考察其来源,附述其有关传闻轶事,颇有知识性、资料性和学术性。

19、《中华姓氏大辞典》杜若甫、袁义达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共收中华各民族姓氏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个字以上的姓氏2313个。

20、《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今人慕容翊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共收姓氏4386个,以辞书体例编排,每姓下多原文直引古籍,说明该姓之起源。

21、《中华姓氏大典》今人巫声惠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出版。收录中华各族姓氏7000多个,辞书体例,部首排列,引据唐宋以来姓书和富于姓氏内容的字书、韵书、方志,考列姓氏起源。附录《中华姓氏总

论》、《历代主要姓氏集团表》、《北朝复姓改单姓表》,具有独创性。

22、《中原寻根:源于河南千家姓》谢钧祥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该书根据古代典籍和史料对起源于河南的1500个姓氏进行考证,并对其中的百余个常用大姓的起源、分支、演变、播迁、名人业绩、现状、宗族文化以及敬祖寻根的盛况,进行了详细论述。

23、《中华姓氏通书》丛书张新奇、何光岳主编,三环出版社1991年起出版。该丛书每大姓一册,小姓数姓合一册,每册约18万字,陆续出100册左右。每册内容详细介绍第一个姓氏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的历史,以及各家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家族文化。

24、《百家姓书系》郑秀桂、谢钧祥主编,新蕾出版社1999年出版。每姓一册,每册5万字左右,册数不详。叙述每一个姓氏的源流、人物、掌故和文化遗迹,是关于姓氏的历史普及读物。

25、《中国人的姓·吾祖吾宗》丛书葛剑雄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每姓一册,陆续出版。介绍每一个姓氏的起源、发展、播迁和主要人物,配有大量插图、照片、地图。

26、《中华姓氏谱》丛书,李学勤主编,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丛书为系中国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成果,集合百余名专家学者撰写,共100卷,每姓一卷。从中华姓氏的源流、人物、人文、文献四篇,揭示中华姓氏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主要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广征博引,史料翔实,是近年来所出姓氏丛书中最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者。

27、插图本《中华姓氏通史》丛书东方出版社2002年出版。插图本通史性姓氏丛书,已出版第一辑13本,第二辑10本。

28、《中国姓氏寻根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这是一本自助旅游地图手册,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书籍。详尽介绍了100个中华姓氏寻根的216条线路和397个景点,集寻根、访古和赏景为一体,内容丰富,图片精美。

29、《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王泉根著,团结出版社2000年出版。这部书从体例上看是关于姓氏文化的学术著作,其实是一本姓氏文化论文集。作者对姓氏文化的研究用力甚深,学术性强,深具创见,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0、《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袁义达、张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出版。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该书运用数理统计及国际通用的遗传研究方法,首次对中国人以姓氏为群体加以分析,并在大量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展现中国人姓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研究的最新结果。书中简要论述了历代同姓人群分布的规律,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人群迁移率分析,首次公布了分析人类遗传基因ABO血型在中国汉族中的分布情况。

谱牒之家数典者,必首及《世本》。刘向曰:“《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然《左传正义》犹以其于赵夙为衰祖,穿为夙曾孙,蔿艾猎是叔敖之兄,冯是艾猎之子,魏锜乃雙(牛代又)孙等条,皆云多误甚矣。辨姓辨宗之学匪易易也。及汉魏六朝渐尚门第,而谱牒之学亦渐兴渐盛。其士族私谱之见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世说》、《水经》、《文选》各书注,为注家所引用者,无虑数十百种。事文简奥,具有法度可观,即其书名亦甚雅。而古有称世本者,如《世说》注引挚氏《世本》是也。有称系本者,如《史记·索引》引司马氏《系本》是也。有称世谱者,如《后汉书》注引世谱是也。有兼称地者,如《世说》注引北地傅氏谱是也。有单称谱者,如《史记·索引》引苏氏谱、路氏谱、杜氏谱。《汉书》注引炅氏谱。《魏志》注引稽氏谱、庾氏谱、孙氏谱、阮氏谱、孔氏谱、刘氏谱、陈氏谱、王氏谱、郭氏谱。《蜀志》注引崔氏谱、诸葛氏谱。《世说》注引谢氏谱、杨氏谱、周氏谱、吴氏谱、羊氏谱、许氏谱、桓氏谱、冯氏谱、殷氏谱、陆氏谱、顾氏谱、虞氏谱、卫氏谱、魏氏谱、温氏谱、曹氏谱、李氏谱、袁氏谱、索氏谱、戴氏谱、贾氏谱、郝氏谱、郗氏谱、韩氏谱、张氏谱、荀氏谱、祖氏谱、司马氏谱。《水经》注引阳氏谱。《文选》注引范氏谱是也。至唐宋以后,始有家谱、家乘、宗谱、族谱之名。夫不俗冗乎。所以可惜者,自左邱明《世本》以逮汉魏六朝私家之谱,今并亡佚,无有存者,无以为谱牒家考证之资耳!乃者门人张宗超,以其宗人方修族谱,乞序于余,余一日万几,匪遑执笔。顾亦夙嗜谱牒之学,于是取宝庆张氏谱状,浏览终篇,见其于近代之族姓昭穆,论列綦详,无余容喙之余地。因有感于《世本》明于古事之义,为之考订数条,盖亦拾遗补阙之意也。试言其目如左:一曰辨得姓。张氏得姓之由,古今诸家聚讼莫定。而古氏族诸书又多阙亡不可考。今据王氏符《潜夫论·志

氏姓》、欧阳氏修《唐书·宰相世系表》、郑氏樵《通志·氏族》、王氏圻《续文献通考·氏族源流》、王氏应麟玉海《姓氏急就篇》、杨氏慎《升庵文集·希姓》及汉晋唐人碑传考正之。盖上古时有黄帝子挥,赐姓张一系,黄帝臣张若一系,春秋时有晋公族解张一系。此三者,挥若同时,如双峰之对峙。其同姓而异源,毫无疑义。晋之解张,王氏符确言其为韩公族,姬姓,与韩氏、何氏、祸余氏、公族氏四姓同出于韩。而谓晋穆侯生桓叔,桓叔生韩万。解张者,不知其为万之几世孙也。郑氏亦言:“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又曰:“张氏世仕晋,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然则张侯以字为氏,独立一宗,又毫无疑义者也。惟欧阳氏谓:“张氏出自挥,周时有张仲,其后仕晋为大夫。”则以侯出于仲,仲出于挥也。顾其后裔果以何时入晋,其说无根,今不取。郑氏谓:“赵有张孟谈,韩有张开地,赵韩分晋,皆张侯之裔。”余按魏有张仪、张丑、张倚,魏分晋,殆亦出于张侯欤?战国齐有张丐,按《左传》:“哀五年,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范氏之臣有张柳朔为柏人宰,谓其子曰:‘尔从主勉之,我将止死。”林氏注使其子从吉射出奔,则丐确为柳朔之后也。又按:挥若得姓,起自上古,庄子言:“黄帝游于具茨之山,张若前马。君臣七人。”有七圣皆迷之说。律以明德之后必有达人之义,则挥为圣人之子,若并身于圣人,何人二人之后,旷千余载,无一闻人?直至周宣王时,始出一张仲。且仲者安知非周邦崛起之新宗乎》是固不能无疑也。然仲者亦无孤宗特拔之根据,则即以仲棣挥,无宁附和永叔之说可也。春秋时宋有张白蔑,王氏符、杨氏慎并以为张仲之后,今更以宋之张匄附之。战国东周有张登,秦有张唐,盖平王东迁,仲子孙有扈从东都者为登一支,留处西京者为唐一支。

书本里的蚂蚁

书本里的蚂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简单浅显但情节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时代感,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前两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一只小小的蚂蚁,因为在一朵小花里睡觉,在浑然不觉中,被一个路过的小姑娘把这花儿采下。它随花一起被夹进了书本里,变成了扁扁的蚂蚁。 第三至第七自然段为我们讲述了这只小蚂蚁到书本里后发生的有趣的事。通过与书本中文字的对话,好奇的小蚂蚁很乐意地成为了书本中一个“会走路的字”啦。 自从他住进书本之后,在它的感染带动下,书中所有的字也学着它每天走来走去,串门、跳舞。于是,“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讲的是采花小姑娘翻看这本旧书,惊喜地发现她每天都可以读到一个全新的故事。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通过精巧的构思,把“书本里的蚂蚁”这个拟人化的形象表现得那么灵动而又神奇。一本陈旧的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文字因为过着快乐多姿、充满诗意的生活,让书天天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魔力”。 多么神奇的蚂蚁,多么可爱的文字呀。它让我们感受到另类童话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教学建议: 虽然《书本里的蚂蚁》这课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但以童话这种儿童文学样式出现在本单元是很独特,很有意味的。 阅读童话该是一件既有趣又快乐的事,人们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儿童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奇特,更容易走进童话的世界,感受到故事的情趣。加之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儿童生活”,本身就与孩子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跟他们眼里、心中憧憬的美妙的童话世界息息相通。这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带给孩子一种别样的“生活经历”,这些“美丽的经历”会伴随着他们不断地成长。因此在教学时更应在课堂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和孩子一起学习时,尽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孩子投入到作品的角色中去体验、去感悟,使课堂有更多精彩的生成,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在品读童话的过程中去品味读书、品味生活,充分感受童心、童真和童趣。 在阅读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藏在书本里的精彩初二作文600字

藏在书本里的精彩初二作文600字 藏在书本里的精彩初二作文600字 走进秋的阆苑,醉一场春华秋实的美丽。我可以拒绝花言巧语的诱惑,却无法拒绝秋夜星空的繁星点点;我可以拒绝冷漠无情的背叛,却无法拒绝秋之树上的缤纷叶片;我可以拒绝生命中的一切苦难悲哀,却无法拒绝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 ——题记 我可以放弃秋天里的一切美好去追求书籍文字的慰藉,只因为那些藏在书籍文字里的精彩。 华丽——发现 我曾经一度追求精彩,直至今日还未发现我人生中的精彩片段。我想,精彩无非是最荣耀、最璀璨的时刻罢了;或许就是现在的青春年华,或许将是人到中年收获成功,或许是看破人间俗世、红尘滚滚的通透,或许还是享受天伦的晚年风光。我却在书籍文字中寻找到了精彩。 寻觅着,寻觅着。 神奇——书屋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中记述着一个又一个的生老病死和兴衰生活。似乎书中的内容不似日常生活中的平淡无奇,别有一番精彩。你时常能在书中看到自己的轨迹,相似的感觉总萦绕在心间。书中,你能重返童稚幼年的懵懂欢乐,你能继续奋不顾身地为青春奋斗,你能遥望未来给予自己警醒。

神圣——陶醉 当然,你肯定会写下文字,来记叙自己阅读时的无限感悟,文字则是你手中笔。我曾敬畏地看待文字,将他视为神圣神奇。拙笔难以驾驭,仅写出了些人生踪迹。但它仍然珍贵,属于自己的满地金银亦是精彩。 我时常陶醉书籍文字之间,别致的精彩让我不断提升自己。这种精彩藏在书籍文字中,待你去寻找、发现。我热爱文艺的感觉,也邀你一同领略。 藏在书籍文字里的精彩给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它的精彩让有心人卓越。 这是一种如水的感觉,不卑不亢地告诉你:书中文中,藏有精彩。

关于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的看法

关于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的看法 11文秘1班钟嘉丽 20114059010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即是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的意思。可是现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要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并不是容易的。 在我看来,做不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社会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 从社会来说:在古代社会,国家国力昌盛,文化繁荣,炎黄子孙名享于世,丝绸之路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传享于世,这是一个繁荣大国的景象;而在此里,人们的物质追求得到满足,转向追求精神上的追求,于是儒家学说的“重义轻利”便应运而生,统治者推崇儒学,这对社会的稳定起了莫大的帮助。可是进入到20世纪末,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由于儒学的盛行,我们长期追求安乐和平,造成了我们停滞不前的局面,而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年里,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战争,为其国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西方的人们在用器械时,我们还手握长刀长矛;当铁路布满西方国家时,我们却把在我们国家的第一条铁路给破坏了。这是我们与西方脱节的时代,我们明显的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为了改变这个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要大力的发展经济。而在现今的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有的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的人却为了三餐而奋斗,这是一个物质、功利的时代。见利思义似乎被人们嗤之于鼻。 而从个人来说:这是人性的天然使之。在古代,“重义轻利”的思想得到重视,可做得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都是自私的。能做到的人大多数都是自身得到了满足,而把多余的分给他人,这不是“见利思义”,这只是一种爱心而已。我们都不是圣人,没有至高至圣的善心。或许有人说,拾金不昧是见利思义的行为。的确,这是义的思想驱使他不昧的。可如果金额的数量巨大,那还会不昧吗?如果没人知道你拾金了,那还会不昧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无可否认,有些人做得到;但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就如当官的贪污,在现在的中国上,权力大的,受贿得越多。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贿赂当官的?因为他们有权力,有关系,可以帮我们“走后门”。在他们受贿时,在我们贿赂时,我们的心里有义吗?如果有,那为什么弃之而不顾?答案是显然易见的,因为他们都重利,特别是关乎到自身的利。既然是那么的重视利,又何来的见利思义呢?又如前些年轰动一时的许霆案:许霆来到ATM机取款,意外发现取出

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初三年级精选800字

作文藏在书本里的精彩初三年级精 选800字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力量的源泉。它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美好时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年级与书本里的精彩有关的作文,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与书本里的精彩有关的范文一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 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好读书,多读书,写起*就容易多了.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书中还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呢! 昨天,我在家写作业时,无意间就发现了蕴藏在书中的一个小秘密,它可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我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本学期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用钢笔写字,因此,我每天都得用钢笔写作业.昨天不知怎的,我的钢笔先生就是不听我的使唤,写着写着它就不出水了.我还以为钢笔管里没有水了呢,打开来一看,管子里却满是钢笔水.我生

气地用力甩了甩它,结果,我把钢笔水不仅甩到了本子上、茶几上,还甩到了妈妈刚给我买的新睡衣上了.我一看糟了,这可怎么办呀?如果被妈妈发现了,她肯定会骂我的.我急得在屋子里团团转,不 知如何是好.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了柜子上的一本叫《知识大全》的书上.我马上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打开目录,仔细地在搜索着, 看有没有能帮上忙的知识.突然,我看见了“怎样洗掉衣服上的墨水”这个题目,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迅速翻到这篇*,仔细地读起来.书上说:“如果衣服上不小心弄上了墨水,要先用几个米饭粒印在衣服上,用力搓,等墨水的颜色淡了,再用肥皂水洗,最后用清水 洗一洗,就可以把衣服洗干净了.”“哈哈,这下我可不会被妈妈骂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我三步并作两步,拿着衣服来到厨房,找来了一些吃剩了米饭,把它放在衣服上用力地搓呀搓,一会儿功夫,只见钢笔水的印迹比原来小了,颜色也越来越淡了,我又用肥 皂水洗了三遍,最后用清水洗了两遍,结果衣服变干净了,污渍一 点都没有了.看着,被我洗得干干净净的睡衣,我的心里塌实多了. 多么好的书呀,是它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我回到房间后, 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把《知识大全》这本书捧起来,放在胸前抱了好一会儿,也舍不得把它放下……是书让我知道了许多我不知道的秘密,也是书让我更加了解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与书本里的精彩有关的范文二

中国历史上那些预言改朝换代的谶语和童谣

中国历史上那些预言改朝换代的谶语和童谣 中国古代都相信天命说,而且相信占卜之言,谶语就是事先预言,事后应验的话语。古代有很多童谣是政治童谣,他们相信国家危亡的时候,荧惑星就会下凡,化身童子,唱出歌谣,传播预言。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改朝换代之际有哪些谶语和童谣。1.檿弧箕箙,实亡周国。这是西周宣王时候一个小女孩唱的童谣,檿弧就是桑木做的弓,箕箙就是装箭的袋子。周宣王听到了这首童谣,为了扫除后患,就派人去杀买桑弓和箕箙的一对夫妻,这对夫妻只能逃跑,一天夜里,他们在路上听到了一个女婴的啼哭声,是宫里丢出来的弃婴。这对夫妇看她可怜就收养了她,一直逃到褒国,这个女婴就是褒姒,后来被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最终西周亡国。 2.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十分迷信方士,他多次派遣人去求不死之药,有一次燕人卢生给他带回来一本预言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指的是匈奴,于是就派大将蒙 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胡指的是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胡亥的残暴统治终于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不仅亡了秦朝,也断送了秦始皇传至千百世的梦想。 3.刘秀当为天子东汉末年,有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国师刘

歆还因此改名刘秀。蔡少公颇通占卜之术,有一次刘秀和哥哥还有姐夫一起去蔡少公那里,蔡少公就说刘秀当为天子,有人问他说,是国师刘秀么?就是那个改名的。刘秀开玩笑说“咋知道就不是我呢?”这时候刘秀应该还没想到自己能当天子,毕竟当时他的梦想还是做个执金吾,娶个阴丽华。况且姓刘的那么多,叫刘秀的肯定不止他一个。 4.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东汉献帝刚刚即位,长安就有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当时董卓进京,废立皇帝,把持朝政,权势正盛,千里草是董,十日卜是指卓,这首童谣意思是别看他现在权势熏天,终究不得生存,很快董卓被吕布杀死,迅速败亡。 5.“李氏当为天子”,“桃李子,得天下”隋炀帝征辽东时,方士安伽陀预言“李氏当为天子”,建议隋炀帝杀光天下李姓之人,结果李浑背了锅。“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莫浪语,谁道许”,李密一直觉得自己是天命之人,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后建立的政权叫“许”,谁知桃李子指的是在陶唐故地山西起兵的李渊。 6.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之世的谶语,唐太宗因此冤杀了李君羡,还问李淳风此人是谁,李淳风推算出她就在宫中,但劝李世民不要杀她,如果杀了她上天还会再派一个更年轻的,到时候李唐的祸患就更大了。果然,唐三世之后,有了女皇武则天。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全 群芳祝寿:桃、月季花、灵芝和竹。芳,即花卉,亦比喻美名或美德。多种花卉组在一起曰「群芳」。「群芳祝寿」比喻许多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为健康长寿者祝寿。此外,以灵芝、水仙、竹和桃或寿石组成图案叫「芝仙祝寿」。

群仙祝寿:寿石、数株水仙及竹。以数株水仙喻「群仙」。寿石取「寿」字、竹与「祝」谐音。《埤雅》:「海上有蟠桃,三千霜乃熟;一千年开花,一千年结子。」相传三月三曰西王母寿辰,设蟠桃会,上、中八洞神仙齐来祝寿,其间白猿献桃,麻姑献酒,欢宴歌舞,共庆王母寿诞。

新韶如意:花瓶、山茶花、松枝、梅枝、灵芝、柿子、百合。韶,寓意美好、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暮春美景,风云韶丽」。韶光、韶哗,美好的时光也,常指春光。韩维《太后阁》诗:「迎得韶哗入中jìn,和风次第遍神州。」范成大《初夏》诗:「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新韶喻新春或新年。「新韶如意」,新的一年开始,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或桃。《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喜得连科:喜鹊、莲、芦。「连科」见「一路连科」题解。「喜得连科」祝贺连连取得应试好成绩。 三阳开泰:三只羊。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xié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或精魂。传统美德的总结与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 (一)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构起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从内在的情感信念,到外在的行为方式,都提出了比较完备的德目。传统美德就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或合理内核。一般说来,传统道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一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者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和表述出来,上升为德目,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性规范。前者比后者更自觉,后者比前者更丰富,并且往往比前者更纯朴、更直接地体现着某个民族的品格。在中国道德史上,《尚书·皋陶谟》把人的美德概括为九项: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孔子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俭、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则提出所谓“四维七体”。“四维”是礼、义、廉、耻。“七体”为: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啬省用,敦蠓纯固,和协辑睦。这些德目,后人把它们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娴、任、恤)、“四维”(礼、义、廉、平)“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以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成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这些德目,当然并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些是包含封建糟柏的东西,我们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二)中华民族大传统美德:为了对中国传统美德进行完整的、有机的认识,我们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把握。据此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虽然它曾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并不能由此否认它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仁”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发端于人类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恻隐之心”,即“同情心”,基于家族生活中的亲情。“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梯,“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家族亲情,对家庭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

书本里的蚂蚁

书本里的蚂蚁 王一梅 古老的墙角边,一朵红色的小花孤零零地开着,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一个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旧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细碎的声音。 “是谁?书本也会说话?”小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小得像蚂蚁。”字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小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第一天,小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要学着小蚂蚁,跳跳舞,串串门,那有多快乐呀!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上面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她问道:“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 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天晚上都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这些字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检阅 阿·卡明斯基 临近五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 在一所学校的俱乐部里,一些儿童队员正在开会,讨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 许多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藏在——中的精彩

藏在书籍文字里的精彩 走进秋的阆苑,醉一场春华秋实的美丽。我可以拒绝花言巧语的诱惑,却无法拒绝秋夜星空的繁星点点;我可以拒绝冷漠无情的背叛,却无法拒绝秋之树上的缤纷叶片;我可以拒绝生命中的一切苦难悲哀,却无法拒绝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然而我可以放弃秋天里的一切美好去追求书籍文字的慰藉,只因为那些藏在书籍文字里的精彩。 我曾经一度追求精彩,直至今日还未发现我人生中的精彩片段。我想,精彩无非是最荣耀、最璀璨的时刻罢了;或许就是现在的青春年华,或许将是人到中年收获成功,或许是看破人间俗世、红尘滚滚的通透,或许还是享受天伦的晚年风光。我却在书籍文字中寻找到了精彩。 寻觅着,寻觅着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中记述着一个又一个的生老病死和兴衰生活。似乎书中的内容不似日常生活中的平淡无奇,别有一番精彩。你时常能在书中看到自己的轨迹,相似的感觉总萦绕在心间。书中,你能重返童稚幼年的懵懂欢乐,你能继续奋不顾身地为青春奋斗,你能遥望未来给予自己警醒 当然,你肯定会写下文字来记叙自己阅读时的无限感悟,文字则是你手中笔。我曾敬畏地看待文字,将他视为神圣神奇。拙笔难以驾驭,仅写出了些人生踪迹。但它仍然珍贵,属于自己的满地金银亦是精彩。 我时常陶醉书籍文字之间,别致的精彩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气质。这种精彩藏在书籍文字中,待你去寻找、发现。我热爱文艺的感觉,也邀你一同领略。 藏在书籍文字里的精彩给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它的精彩让有心人卓越。这是一种如水的感觉,不卑不亢地告诉你:书中文中,藏有精彩。“

藏在诗词里的精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寻觅到诗词里的精彩。 诗词宽我心胸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团圆节。夜晚,便仰头赏月,心中闲暇,便不知何想何思,猛然间,便领会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好一个但“愿人长久”这颇为高尚的盼头令我佩服,人们何尝不希望与家人团聚呢!但这祝福普天下人的心声却也只有苏轼想到吧!从诗句中,我的胸襟更加宽阔,我的内心更加明亮! 诗词坚我友谊 柳树春风,缠绵诗句,使我盎然。 赏月途中,却想到了友情。友情是我心底里的丝丝温暖,是李白的诗让我对友谊更加怀念,怀念同桌的你。李白送别友人曾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希望相隔千里之外你我共同建起的友谊之桥更加坚固,希望我们共同的心声传达到彼此,希望你我心底的梦终会实现! 诗词赋我静意 一会,夜更深了。只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夜也在静中沉睡,我呢,也被这静也所陶醉了,而我的心也在静静中沉睡,一切都是那么虚无缥缈,我徜徉着。便想起了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虽不是白天,却也有几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静意。是那么舒服那么令人陶醉! 是诗词,让我在寂静中徜徉,让我在静中慢慢陶醉! 是诗词,使我的心胸更加宽阔,赋予我静的享受,是我的友谊地久天长,我发现,诗词里藏着我从未知晓的精彩!

推背图六十图

《推背图》——六十图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著名的奇书。全书共六十个图,以六十甲子和六十卦分别命名,预言后世的兴旺治乱之事。书名“推背”两字是根据书中最后一象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来。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预言奇书”的《推背图》用谜一样的隐语和图像,将唐朝之后约2000年的历史未卜先知地勾勒出来。从唐朝开始,武后称帝、岳飞抗金、满清入关……直至天下一统,中华腾飞,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的历史据说都可在《推背图》中一一找到相应的推衍。《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清乾隆年间的举人金圣叹评批的版本,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与我们看到的没有出入。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更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诸世纪》预言的悲观世界正好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我们应该像对待红楼梦一样,严肃认真地对待它。它毕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丰富遗产,而且,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绝对值得像红学一样,列为一门学问--推背学,好好加以研究,这才是符合科学的态度。 推背图 - 简介 推背图,传闻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两位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由于李淳风推算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既是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因此得名。《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预言到未来世界大同,推背图的预言,主要是对中国于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关键事件作出的。推背图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直到今日依然没能逃脱禁书的黑名单。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清乾隆年间的举人金圣叹评批的版本,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推背图 - 内容 推背图除去第一像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像预言,从大唐气数(第2像)一直预言到世界大同(第59像),且每像相接,决无次序错乱。其中:在金圣叹老在世的时候已应验到第33像。一般认为由第三十九至四十七象,是代表由二十世纪中叶至廿一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预言,而且由三十九至四十二象都已经发生。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更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诸世纪》预言的悲观世界正好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包括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尚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感情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却有很多人选择了漠视。在新时代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亲身去践行这些传统美德。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形成;核心内涵;儒家思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 在春秋初期,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春秋末,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在汉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简析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简析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 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 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 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 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 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 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 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 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 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 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 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很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 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

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 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 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 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因为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 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 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 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 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 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 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 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 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 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慎独”就是 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 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 了很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七、见利思义

藏在书中的秘密_初中作文

藏在书中的秘密 近日发现一书虫,常徘徊于书店,且除一日三餐外概不出动,据调查该生物学,属灵长类雌性哺乳动物。喜群居,尤嗜读书,大有以书为食之态。现饲养于溪口初中初一级5号动物室,世上仅存一只。 那时,我们家住在一栋老旧的楼房里,街边有两排高大的梧桐树。傍晚,树下下棋的老者,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专心致志的听着奶奶讲故事,奶奶架着一副老花镜,一字一句的读着故事,小姑娘时常鬼马的学着故事人物的样子,奶奶也默契的配合,兴起时小姑娘肆意的奔跑欢笑。那时年幼的我总是信以为真,认为说谎就会像匹诺曹一样长鼻子;独自一人就会成为大灰狼的囊中之物……妈妈抓住我的软肋,常常拿这些来制止我的坏行动,每当看到我信以为真的表情她们就哈哈大笑,而那时懵懵懂懂的我,也跟着她们一起笑。 也许是受到小时候的熏陶,现在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常常阅读到自我陶醉,妈妈恨不得把我连拖带拽的揪出书的海洋,我而我也为此做了十足的防卫,我像只小老鼠扑哧的钻进床下,对着妈妈摆着顺利的手势,妈妈对我无计可施,只好灰溜溜的寻求支援——爸爸,"女儿,这里有肉,快来吃饭。"爸爸知道我是个肉食动物,拿着满满的诱惑——肉."小心中招!"可此时我已经被香味诱出来基地,"快出来,吃饭了。"我终于克制了诱惑又一骨碌钻了回去,爸爸对我的行动十分诧异连最为喜爱的肉都没有成功。“你们快出去我等会在 1 / 3

吃饭,先看完书。”她们也只好依着我的话出去了。“敌方投降,我方战胜。”我拍拍身上的灰尘,回到床上继续看书。 "快点,把你的书放回书架上去,这么乱。"妈妈发动了狮吼功,高分贝的嗓音如雷贯耳,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房门,生怕我的"嫔妃"受到"容嬷嬷"的虐待,之后便送回寝宫。也许是受到小时候的熏陶,现在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常常阅读到自我陶醉,妈妈恨不得把我连拖带拽的揪出书的海洋,我而我也为此做了十足的防卫,我像只小老鼠扑哧的钻进床下,对着妈妈摆着顺利的手势,妈妈对我无计可施,只好灰溜溜的寻求支援——爸爸,"女儿,这里有肉,快来吃饭。"爸爸知道我是个肉食动物,拿着满满的诱惑——肉."小心中招!"可此时我已经被香味诱出来基地,"快出来,吃饭了。"我终于克制了诱惑又一骨碌钻了回去,爸爸对我的行动十分诧异连最为喜爱的肉都没有成功。“你们快出去我等会在吃饭,先看完书。”她们也只好依着我的话出去了。“敌方投降,我方战胜。”我拍拍身上的灰尘,回到床上继续看书。”快点,把你的书放回书架上去,这么乱。"妈妈发动了狮吼功,高分贝的嗓音如雷贯耳,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房门,生怕我的"嫔妃"受到"容嬷嬷"的虐待,之后便送回寝宫。借书时,我总是会确认别人看书的方面"品行端正",我也会习惯性的嘱咐别人:"不要折书页,不要弄脏书" 小学时,我喜欢看书。却从未想过阅读能给我带来什么,读书令我快乐仅此而已。书是我的"精神家园"。从《白鹿原》中我明白:只2 / 3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诚信知报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美德诚信知报大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一直影响着我们。诚信知报就是其中之一。 在诚信知报中:“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而曾一度富可敌国的晋商,由于其承载的诚信知报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熠熠生辉,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大字。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不立。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战国纵横之士,朝秦暮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刘玄德三顾茅庐,一片诚心,终成三分天下之势;曹孟德分香卖履,一味奸诈,空留千载骂名……综观古今,促人警醒。 《诗经?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当属天经地义。然而,“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只是小康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则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报”不应局限于亲情血缘关系,而应推而广之,如爱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才真正的“知报”观念。 作为学生,我们应大力培养“真诚守信”的品质,就大处而言,应对祖国忠诚,对理想虔诚,恪守信用,诚以立身;就小处而言,则应勤于学业,学好技能,敬爱师长,友爱同学,以信为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修身,敏于内省,日后才能有益于社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我认为,我们应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报”。那些当今社会杰出的人物,如李嘉诚、曾宪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尔?盖茨、巴特菲等人,他们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真诚地做着慈善事业,这种“知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没有丰厚的

中学生满分作文精选:藏在课桌里的爱

藏在课桌里的爱 我们是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桌里面有着资料、书本和一些文具。或许,我的课桌里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喂!起床了!再不起来就迟到了!”睡得正香的我,耳边传来了一个人急促的呼喊――我的爸爸。老爸似乎已经熟知了我的“习性”,每次喊我都要带上“迟到了”这三个字,而我似乎对这三个字特别敏感,每每听见这三个字都会一激灵爬起来。有时想想,我老爸和我妈是不是性格互换了啊,别人都说母亲比父亲对子女更加善于表达,而他们却不是。心血来朝的我,洗漱后,正要下楼,看见比我的床被我“祸害”的已经变成了“一堆废物”,便把床扯了扯,睡衣往旁边一放,就立刻跑下楼去…… 我那善于表达的老爸,也心血来潮的做了件事。 那天晚上放学回家后,和往常一样,我提着那笨重的书包就跑进卧室,直奔课桌的我,并没发现我的床变整齐了。我拿出作业放在了我的课桌上,课桌似乎也变得宽敞不少,正要打开台灯时,发现台灯下压覆着一张折叠的纸,便抽了出来,展开来发现是老爸的字迹。是老爸写给我的信。上面写到:亲爱的女儿,时间是那般的快啊,一天一天的让你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姑娘,今天的你似乎比昨天更加懂事,你竟把你的被子给扯平了,可是你的睡衣,却被你无情的丢在一边,我帮你重新的整理了,而且还替你整理了课桌,多希望明天的你比今天更加懂事!你的爸爸。短短的几行字,让我感到新鲜而又有趣,我那时想,这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还要写信?真是有点好玩呢!现在想想,那段文字,竟是父亲对我的关爱。 是啊!时光荏苒,我比那时更加懂事;是啊!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是啊!时光他把父亲的青丝无情的变成一根根白

发! 如今回想起当初的往事,打开书桌的抽屉,看见那些信,总是有种美好的感觉。谢谢你,父亲,你的信带着你的爱陪伴我度过了我的小学时光;谢谢你,父亲,你的信带着你的爱一直藏在我的课桌里,长在我的心里,生长发芽!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

【文档】作者简介《 书本里的蚂蚁》(语文鄂教三上)

作者简介 王一梅女,1970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签约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分会副会长。曾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2年8月调入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1985年,她走过小镇的石板路,来到苏州幼儿师范学校读书。在幼儿师范学校学习音乐、舞蹈、钢琴、绘画,但她的兴趣,始终在文学创作,她担任了学校的文学社社长和童话剧团团长。 1998年,母校把她派到苏州大学幼儿园担任教师,一直在幼儿园工作了13年。期间,她接受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管理的学习,阅读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书籍,撰写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和教材教法文章,其中《去年的树》教材教法曾被人大复刊转载,主编了幼儿园语言参考书和练习册。先进的教育理念、儿童观影响了她的创作,使她的童话作品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想象新颖、现代感强、幽默等倾向。 1999年起从事童话创作。 2000年起,她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她的创作发生了变化,她的作品开始探讨成长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代表作《鼹鼠的月亮河》就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成长故事。 从1994年到2004年,王一梅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出版作品八十多部,出版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猫》、《恐龙的宝藏》,《木偶的森林》系列童话《糊涂猪》,

短篇童话集《第十二只枯叶蝶》、《书本里的蚂蚁》《兔子的胡萝卜》等二十几种绘本。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多次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人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多部作品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国家“三个一百”图书。

中国文学史B1课件预习版6 司马迁与秦汉散文汇总

第六章司马迁与秦汉散文 明人曰:文必秦汉。秦汉散文:第一,作者甚众。第二,文体甚备。第三,佳作甚多。 第一节秦汉论说文 一概况 1、从秦皇到汉武: 处于王朝上升期,思想上以建设新文化、新制度为主,艺术上是纵横家风,行文活泼,感情横溢。李斯、贾谊、鼌错为其代表。 2、从武帝至东汉中: 处于王朝发展期,思想上对儒术从尊到批,艺术上尚从容不迫,坐而论道。西汉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尊儒术;两汉之交,桓谭以《新论》疾谶纬,东汉王充以《论衡》刺孔孟。 “谶”是一种假借神谕,用隐晦的语言或神秘的图画来暗示国家大事的预言书。 “纬”是一种用阴阳五行、天变灾异等迷信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的学说。 3、东汉后期: 处于王朝的衰落期,思想上渐尊老庄,艺术上重乎骈俪。王符《潜夫论》犹欲补时弊;而仲长统《昌言》则离经叛道,排众数而任个人。 【李斯】 李斯文章成就: 统一前的《谏逐客书》为“骈文之祖” 统一后的疏奏、铭文为后世效仿

峄山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李斯书高218厘米,宽84厘米。峄山在鲁邹县城东,又名东山,孔子登之而小鲁者也。山中怪石万迭,络绎如丝,故名峄山 【贾谊】 贾谊史论代表作是《过秦论》:其上篇总论秦攻取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具体陈述秦一四海后暴虐不仁的过失,下篇进而指出秦人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虽然在于子婴不才,但更主要的是君臣离德,百姓不附,“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过秦论》在思想上艺术上,还只是前人的发展,真正能代表贾谊成就的是他针对当时政治所写的奏疏。这些奏疏特点有三: 一是目光极其深刻, 二是情感极其深沉, 三是文辞极其讲究。 其代表作是《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 《论积贮疏》劝文帝重视农业,做到国有积贮,情辞恳切,《汉书·食货志》说:“上感 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