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论文—电梯运行的最优策略

数学建模论文—电梯运行的最优策略
数学建模论文—电梯运行的最优策略

2013南昌大学第十届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南昌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报名序号是(没有或不清楚可不填):________________.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所属院系(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1._______________签名:_________________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签名:_________________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签名:_________________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2013南昌大学第十届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

评阅记录:

电梯运行的最优策略

摘要

本文针对现代高层住宅楼电梯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优化策略的探讨。首先,

我们对三种常见的电梯运行模式,即:随机运行模式、奇偶层运行模式、分段运行模式的运行周期进行了比较,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分段运行模式的运行效率相对最高。然后,我们针对住宅楼一天中电梯的使用规律,将一天中电梯的使用分为五个时间段:早上空闲时段、上班高峰期、中间时段(上下楼概率相等)、下班高峰期、晚上空闲时段。并针对五个时段电梯的使用特点,在分段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以各层住户乘坐电梯到达目标层的最短平均时间为目标,提出了最优运行策略。 三种常见的运行模式的运行机制为:

运行模式 操作机制 随机运行模式 允许电梯可以在任意层停靠

奇偶层运行模式

一台停靠奇数层,另一台停靠偶数层(及第一层) 分段运行模式 将住宅楼分为两段,一台电梯负责上段层居民的运送,另一台电梯

负责下段层居民的运送

我们为题目中这栋25层、有两部电梯的住宅楼所设计的运行策略为:

我们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模拟电梯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各层住户上楼、下楼的平均时间。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结果稳定,精度较高。

最后,我们将模型在不同楼层数,不同电梯部数的高层建筑中进行了推广,并将其应用于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北院图书馆的电梯最佳运行策略的探求。

关键词:分段运行模式 五个时间段 到达目标楼层的最短平均时间

时间段

操作机制 第一台电梯

第二台电梯

早上空闲时段 负责运送2?13层的住户,不

工作时停靠在7层

负责运送14?25层的住户,不工作时停靠在20层

上班高峰期 负责运送2?13层的住户,不

工作时停靠在13层

负责运送14?25层的住户,不工作时停靠在25层

中间时段 负责运送各层住户上楼及2?9

层的住户下楼,不工作时停靠在1层

负责运送10?25层的住户下楼,不工作时停靠在18层 下班高峰期 负责运送2?13层住户,不工

作时停靠在1层

负责运送14?25层的住户,不工作时也停靠在1层 晚上空闲时段 负责运送住户,不工作时停靠

在一层

始终停靠在1层不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某高层住宅楼共25层,其中奇数层每层住有4户,偶数层每层住有2户,楼中安有两台电梯供住户上下楼。由于楼层高,电梯数较少,且上下班高峰期时人流密度大,这就使得两部电梯的运行效率低下,给居民乘坐电梯带来了很多烦恼。请你在分析该电梯现有的运行策略的运行效率和优缺点后,设计一种新的电梯运行策略帮助这些住户消除他们乘坐电梯的烦恼,并用数学手段进行验证。最后出于商业目的的需要,分析说明你设计的电梯运行策略是否可以广泛用于高层居民住宅楼(目前国内设计楼层为8层及以上的住宅楼都安装了一部或多部电梯)。

二、问题的分析

不难看出,该住宅楼居民对电梯使用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其运行“慢”,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上。那么我们所要讨论的最佳运行策略即是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居民使用电梯到达目标楼层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把各层居民们乘坐电梯到达目标楼层所需的平均时间作为衡量策略优劣的标准。

我们了解到,在现代高层住宅楼中,常见的电梯运行模式有:随机运行模式,奇偶分层运行模式以及分段运行模式。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为该住宅楼选择一种效率最理想的运行模式。此外,考虑到住宅楼中电梯的使用规律,我们把一天中电梯的使用分为五个时间段:早上空闲时段,上班高峰期,中间时段(上下楼概率相等),晚上空闲时段。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还需在已经确定的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五个不同的时间段的人流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运行策略。

至此,此次的建模还没有完成,接下来还应分析讨论我们的模型能不能在现代的高层住宅楼中推广,能不能为不同电梯数,不同楼层数的住宅楼的最优电梯运行策略的探求给出合理的决策。

三、模型的假设

1.早上空闲时段某时刻只有某一层的住户呼叫电梯下行;

2.上班高峰期每层都有住户呼叫电梯下行,且不考虑个别住户要上楼的情况;

3.中间时段只有某层住户呼叫电梯下行或从第一层呼叫电梯上行;

4.下班高峰期每层住户都有在一楼呼叫电梯上行的,且不考虑个别乘客要下楼的情况;

5.晚上空闲时段某时刻只有某一层的住户在一楼呼叫电梯上行;

6.不考虑超载的情况;

7.不考虑不同楼层住户间的往来;

8.不考虑节假日,突发事件及其它因素导致的人流规律的变化;

9.电梯的启动和制动在瞬间完成,即电梯一启动就瞬间达到正常运行速度,一制动就马上停止;

10.电梯经过某一层及在某层停靠的时间均为常数;

11.采用住户乘坐电梯到达目标楼层所需的平均时间作为衡量电梯运行效率的标准,不考虑住户在电梯外的等待时间的影响;

四、符号说明

Z 住宅楼的总层数

i 居民所住楼层的层号

k 第一部和第二部电梯工作楼层的分界

m 第一部电梯不工作时所停楼层

n 第二部电梯不工作时所停楼层

Pi 第i层居民呼叫电梯的概率或居民要上i层概率

t di电梯把居民从第i层送到第一层的时间

t ui电梯把居民从第一层送到第i层的时间

t0电梯运行时经过每一层的时间,t0=3

t1电梯在每一层的停靠时间,t1=5

T 把居民送下楼或送上楼的平均时间

Pd

中间时间段,住在第i层居民呼叫电梯是下楼的概率

Pu

中间时间段,住在第i层居民呼叫电梯是上楼的概率

A=[Tmin K M N] 为方便数据输出,特定义数组A,A中Tmin 、K 、M、N 分别代表最短时间、第一二部电梯工作楼层的分界、第一部

电梯不工作时所停楼层、第二部电梯不工作时所停楼层

X 模拟中间时期电梯运行的次数

S i第i种运行模式的运行周期

x1第一部电梯的工作层数

x2第二部电梯的工作层数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运行模式的选择

考虑到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梯的运行周期越短,其运行的次数就越多,能够搭载的住户就越多。所以我们衡量三种运行模式效率高低的标准是其运行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S 。以下班高峰期为例,电梯的一个运行周期即是从一楼出发,到送完每层的住户回家然后空载返回第一层的过程。特别地,对于奇偶分层运行模式和分段运行模式,由于两部电梯分别承担不同的运行任务,我们采用了对两部电梯的运行周期加权后的平均周期。通过比较在这种情况下三种运行模式的运行周期的长短,我们可以较好地预测其运行效率的高低。

1.随机运行模式

该模式允许电梯可以在任意层停靠,两台电梯的平均运行周期为:

()10021S Z t Z t =-+?

2.奇偶运行模式

该方案要求两台电梯中一台停靠奇数层,另一台停靠偶数层(及第一层),已知Z=25为奇数,则

停靠奇数层的电梯的运行周期为:

()()012112Z t Z t -++????。

停靠偶数层的电梯的运行周期为:

()()012212Z t Z t -++???

?。 加权后的平均周期为:

()()()()()(){}

20101211212221212S Z t Z t Z Z t Z t Z Z

=-++?++-++?-????????

201(Z 1)(2Z 1)/Z Z Z /2Z t t =?++?--()

3.分段运行模式

该模式将住宅楼分为两段,一台电梯负责上段1X 层居民的运送,另一台电梯负责下段2X 层居民的运送。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为使电梯的运行效率最高,须满足

121X X Z +=+,使得除第一层外其它楼层均只有一部电梯停靠。那么第一台电梯就应工作于1,12Z X +-?Z 层(共1X 层),第二台电梯应工作于1,2?2X 层(共2X 层)。第一台电梯的运行周期为:()0112Z 1t X t -+,第二台电梯的运行周期为:

20212(1)X t X t +-。

加权后的平均运行周期为:

()3011120212{[2Z 1][2(1)]}/Z

S t X t X X t X t X =-+++- 将12Z 1X X +=+代入,

()()()(){

}2

221101112[Z 2Z Z 1][2(Z 1)Z 1]/Z

X X t X X t =+++++++--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y=ɑx 2

+bx+c 在x=-b/2ɑ处取得最小值的性质可知x 1取(Z+2)/2或(Z+1)/2时可使T 3最小。又Z=25为奇数,故()12Z 1/2X X ==+,即第一台电梯工作于1,(Z+1)/2+1?Z 层,第二台电梯工作于1,2?(Z+1)/2层,可使3T 最小,运行效率最高。

此时()()2

3min 13Z 1Z 1/2Z Z 1/2Z S t =+?++?(-)

结论:根据实际经验,我们合理假设t 0=3 s ,t 1=5 s ,代入数据得

1

S =269 s ,2

S

=206.12 s ,3min S =179.92s ,

即分段运行的周期最短,在相同的时间内,运行效率最高。

我们进一步地查阅了有关电梯运行模式与效率的文献资料,北京大学的张海龙、高东红在其发表的论文《几种电梯运行模式的应用和比较》中,对上述三种运行模式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结论:运行效率:分段运行>奇偶分层运行>随机运行,并将分段运行模式应用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楼的电梯运行策略中,通过实行分段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因此我们为该住宅楼的居民选择了分段运行模式。

五个时间段的电梯运行策略 在分段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我们依据住宅楼电梯的使用规律将一天中电梯的使用分成五个时间段:早上空闲时段,上班高峰期,中间时段,下班高峰期,晚上空闲时段。基于五个不同时段的人流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以平均每层住户使用电梯到达目标楼层的最短时间为目标,探求电梯的最佳运行策略。

模型一 早上空闲时段的电梯运行策略

早上空闲时间段,多数住户刚从睡梦中醒来,活动范围有限,因此我们合理假设只会出现某层楼的人下楼的情况(同时不考虑个别人上楼的情况),由题目条件给出的每层楼所居住的人的户数,可以计算出是第i 层楼的人需要下楼的概率Pi 。由分段运送的策略,假设第一部电梯负责1-k -1层住户的运送,不工作时停靠于m 层;第二部电梯负责k ?25层住户的运送,不工作时停靠于n 层,通过探求合适的n ,m ,和k 的值使得各层住户的平均下楼时间T 最小,从而确定在早上空闲时段的电梯运行策略。 第i 层居民呼叫电梯的频率:

72

)1(3))1(3()1(325

2

i

i i

i

i p --=

----=∑

=

各层住户下楼的时间为:

①2~k-1层住户下楼的时间为:

100*2*)1(*||t t i t i m t di +-+-=

②k~25层住户下楼的时间为:

100*2*)1(*||t t i t i n t di +-+-=

各层住户下楼的平均时间:

di

k

i i di k i i t p t p T ∑∑=-=+=25

12

用matlab

编程如下:

由上图可知:当T 取最小值57时k=14,m=7,n=20。所以,早上空闲时段的运行

策略为:第一部电梯负责运送第14层以下的居民下楼,不工作时停在第7层;第二部电梯负责运送14?25层的住户下楼,不工作时停靠在20层。

模型二 上班高峰期电梯的运行策略

多数住户要在此时段上班,因此我们假设在此时段每层都有住户呼叫电梯下楼,第一部电梯负责1~k -1层住户的运送,不工作时停靠于m 层,第二部电梯负责k ?25层住户的运送,不工作时停靠于n 层,通过探求合适的n ,m ,和k 的值使得各层住户的平均下楼时间T 最小,从而确定在上班高峰期的电梯运行策略。(由于每层均有住户呼叫电梯下楼,因此两部电梯分别从起始的m 层、n 层上行到达k-1层、Z 层后再下行接送住户。)

第i 层居民呼叫电梯的频率:

1=i p (2<=i<=Z )

2~k-1楼层居民下楼的时间为:

100*)1(*)2(*|1|t k t k t k m t di -+-++-=

k~25楼层居民下楼的时间为:

100*)2(*)1(*||t k Z t Z t Z n t di +-+-+-=

各层住户下楼的平均时间:

1

12

25

-+=

∑∑-==Z t

p t p T k i k

i di

i di i

用matlab

编程如下:

由上图可知:当T 取最小值119时,k=14,m=13,n=25。所以,上班高峰期的运

行策略为:第一部电梯负责运送第2?13层的住户,不工作时停靠在13层;第二部电梯负责运送14?25层的住户,不工作时停靠在25层。

模型三 中间时段电梯的运行策略

中间时段居民可能上楼或下楼,且使用电梯的人数较少,因此我们合理假设某一时刻,只有住在i 层的住户在1楼呼叫电梯上行或在i 楼呼叫电梯下行。

上楼时:停在第m 层的第一部电梯将居民从1层送到i 层(2<=i<=Z)。下楼时:第一部电梯负责将k 层以下的居民送到楼下;第二部电梯停在第n 层专门负责将第k 层以

上(含第k 层)居民送到楼下。设居民下楼的概率为Pd ,上楼的概率为Pu ,Pd=Pu=0.5。 通过探求合适的n ,m ,和k 的值使得各层住户到达目标楼层的平均时间T 最小,从而确定在中间时段的电梯运行策略。

第i 层住户呼叫电梯下行或在1楼呼叫电梯上i 层的概率:

72

)1(3))1(3()1(325

2

i

i i

i

i p --=

----=∑

=

只考虑下楼时:

①2~k-1楼层居民下楼的时间为:

100*2*)1(*||t t i t i m t di +-+-=

②k~25楼层居民下楼的时间为:

100*2*)1(*||t t i t i n t di +-+-=

只考虑上楼时:

将居民送达i 层的时间为:

1

0*2*)2(t t i m t ui +-+=

居民到达目标层的平均时间为:

ui

i i u di i i d t p p t p p T ∑∑==+=25

2

252

**

用matlab

编程如下:

由图可知:当T 取最小,T=54.3333时,k=10,m=1,n=18。所以中间时段的运行策略

为:上楼时:一部电梯负责运送各层住户上楼及2?9层的住户下楼,不工作时停靠在1层;另一部电梯负责运送10?25层的住户下楼,不工作时停靠在18层。

模型四 下班高峰期的电梯运行策略

多数住户在此时段下班回家,因此我们合理假设电梯运送住户上楼时每层都有人下,即电梯在上行过程中每层都需要停靠。假设第一部电梯不工作时停靠在m 层,负责2?k -1层住户的运送,工作时先从停靠层m 层到达第1层后再上行;第二部电梯不工作时停靠在n 层,负责k ?25层住户的运送,工作时先从停靠层n 层到达第1层后再上行。

第i 层住户上楼的频率:

1=i p (2<=i<=Z )

①住在2~k-1楼层住户上楼的时间为:

10**)2(t i t i m t ui +-+=

②住在k~25楼层住户上楼的时间为:

1

0*)2(*)2(t k i t i n t ui +-+-+=

各层居民上楼的平均时间为:

1

12

25

-+=∑∑-==Z t

p t p T k i k

i ui

i ui

i

用matlab 编程如下:

由图可知:当T 取最小,T=75时,k=14,m=1,n=1。所以下班高峰期的运行策略为:一部电梯负责运送2?13层住户,不工作时停靠在1层,;另一部电梯负责运送14?25层的住户,不工作时也停靠在1层。

模型五 晚上空闲时段电梯的运行策略 晚上空闲时段多数住户在家中休息,因此我们合理假设某时刻只有某层的住户需要上楼回家,假设第一部电梯不工作时停靠在m 层,负责2?k -1层住户的运送;第二部电梯不工作时停靠在n 层,负责k ?25层住户的运送。通过探求合适的n ,m ,和k 的值使得各层住户的平均上楼时间T 最小,从而确定在晚上空闲时段的电梯运行策略。 住i 层居民上楼的概率Pi :

72

)1(3))1(3()1(325

2

i

i i

i

i p --=

----=∑

=

①住在2~k-1层居民上楼的时间为:

10*2*)2(t t i m t ui +-+=

②住在k~25层居民上楼的时间为:

1

0*2*)2(t t i n t ui +-+= 各层居民上楼的平均时间为:

ui i i t p T ∑==25

2

用matlab 编程如下:

由图可知:当T取最小,T=48时,k=2,m=1,n=1。即晚上空闲时段电梯的运行策略为:一部电梯负责运送住户,不工作时停靠在一层;另一部电梯始终停靠在1层不工作。

五、模型检验与分析

对于上面所建立的模型,我们经过了理论的验证并得到了最后的结果,但是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进一步检验。在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模拟电梯运行的实际情况,并由大量的模拟次数来分析平均上楼、下楼时间。考虑到中间时段电梯的运行情况有上有下,更接近真实情况,因此选择仿真这段时间电梯的运行来进行分析:我们用matlab编程产生2-25之间的随机数,来模拟2-25层民上楼或下楼的情况,求2-25层任意层居民不同N次上楼或下楼的平均时间,根据不同N条件下平均值的波动情况,分析模型的稳定性。模拟结果如下:

通过计算机模拟,我们发现:在中间时段,住户们上楼或下楼的平均时间稳定在53.78左右,与理论计算得的54.33差别较小。

由图可知波动范围在允许范围内,模型稳定且精度较高。

六、模型的评价、改进及推广

模型的优点

通过比较三种运行模式的运行效率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为该住宅楼选择了运行效率相对最高的分段运行模式。考虑到住宅楼的人流规律,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运行效率,我们将一天中电梯的使用分为了五个时间段,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模型。特别地,我们充分考虑到了每个时间段的人流特点,比如对于上下楼概率相等且电梯使用得少的中间时段,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台电梯负责运送乘客上行及下段住户下行,另一台电梯负责上段住户下行的策略。

考虑到用户们的抱怨主要集中在等待电梯到达目标楼层的时间过长的问题上,我们以探求各层住户到达目标楼层所需的最小平均时间为目标来建立模型,这能很好地为住宅楼的住户解决他们的“烦恼”。

模型的缺点

①为了简化模型,我们抓住了问题主要矛盾,做出了一系列合理地假设(比如:不考虑超载的情况;上班高峰期每层都有住户呼叫电梯下行;下班高峰期电梯上行过程中每层都有住户出电梯;空闲时段只有一层被呼叫等),这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也遵循了数学建模的原则,但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策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无法探求出实际执行的最佳策略。

②缺少实地调研和数据调查,我们所建立的模型是根据理论推导而来,而不是基于大量数据所提炼出的规律。比如:上班高峰期假设每层都有住户呼叫电梯下行与实际不符,而如果通过实地走访不同的高层住宅楼,总结出高峰期电梯的呼叫规律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的模型中去,将使得我们的模型更具实际意义。

③五个时间段的划分较笼统,不明确何时采取何种策略。

模型的改进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我们的模型的最大的缺点在于由于缺少实际调研和搜集、分析大量住宅楼电梯运行的相关数据,使得我们的运行策略缺少针对性和较高的实际意义,但在题目所给出的仅有的条件下,已经是最优策略了。所以,为了使我们的模型在高层住宅楼中得到推广,需进行如下改进:实地走访需提供电梯运行优化方案的住宅楼,记录并统计10天以上的各个时间段的人流密度,电梯呼叫规律,从而在各个时间段提出实际意义更高的运行策略。

模型的推广

我们所建立的模型为题目中的这栋共25层,有两部电梯运送住户的住宅楼给出了最佳电梯运行策略。但是我们的电梯运行模型同样也能在不同层数,不同电梯部数,不同人流规律的现代高层建筑中得到推广。首先,本文以及大量的文献资料已经证实分段运行模式的运行效率最高。其次,通过实际调研和数据搜集,总结人流规律,并考虑住宅楼内住户们的职业性质、年龄分布对电梯使用的影响,将一天中电梯的使用分成几个

不同的时间段,根据统计学原理总结各个时段的人流特点。最后,针对不同时间段的人流特点建立模型,提出相应的运行策略。

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北院图书馆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图书馆一天中电梯的使用有四个高峰期8:00—9:00入馆自习高峰期;11:30—12:30离馆就餐高峰期;17:00—18:00离馆就餐高峰期;21:00—21:30离馆回寝高峰期,其余时段电梯上行下行的概率基本相等。图书馆内有三部电梯运送师生。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研统计每个时间段的人流密度,进而建立相应的三段式分段运送模型。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为图书馆深入探求最佳电梯运行策略以服务前湖校区的师生。

七、参考文献

[1]党孙立,孙晓群.数学建模简明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兵团.数学建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齐行行,米琦,叶颖梁.高层写字楼电梯运行安排模型.https://www.360docs.net/doc/5610170810.html,.2013年5月24日

[4]张海龙,高东红.几种电梯运行模式的比较及应用.https://www.360docs.net/doc/5610170810.html,.2013年5月24日

八、附录

程序一:早上空闲时段的运行策略

Z=25; P i=0;t0=3;t1=5;T min=100;

for k=2:25

for m=1:k-1

for n=k:Z T=0;

for i=2:25 p i=(3-(-1)^i)/72;

if i

t di=abs(m-i)*t0+(i-1)*t0+2*t1;

else

t di=abs(n-i)*t0+(i-1)*t0+2*t1;

end

T=T+p i*t di;

end

if T min> T

T min=T; K= k;M=m;N=n;

A=[T min K M N];

end

end

end

end

A

程序二:上班高峰期的运行策略

Z=25;t0=3;t1=5;T min=1000;

for k=2:25

for m=1:k-1

for n=k:Z T=0;

for i=2:25 p i=1;

if i

t di=(k-2)*t0+abs(m-k+1)*t0+(k-1)*t1;

else

t di=(Z-1)*t0+abs(n-Z)*t0+(Z-k+2)*t1;

end

T=T+p i*t di;

end

T=T/(Z-1);

if T min> T

T min=T; K= k;M=m;N=n;

A=[T min K M N];

end

end

end

end

A

程序三:中间时段的运行策略

Z=25;p i=0;t0=3;t1=5;T min=100;P d=0.5;P u=0.5; for k=2:25

for m=1:k-1

for n=k:Z T=0;

for i=2:25 p i=(3-(-1)^i)/72;

if i

t di=abs(m-i)*t0+(i-1)*t0+2*t1;

else

t di=abs(n-i)*t0+(i-1)*t0+2*t1;

end

t ui=(m+i-2)*t0+2*t1;

T=T+P d*pi*t di+P u*pi*t ui;

end

if T min> T

T min=T; K= k;M=m;N=n; A=[T min K M N];

end

end

end

end

A

程序四:下班高峰期的运行策略

Z=25;t0=3;t1=5;T min=1000;

for k=2:25

for m=1:k-1

for n=1:Z T=0;

for i=2:25 p i=1;

if i

t ui=(m+i-2)*t0+i*t1;

else

t ui=(n+i-2)*t0+(i-k+2)*t1;

end

T=T+p i*t ui;

end

T=T/(Z-1);

if T min> T

T min=T; K= k;M=m;N=n;

A=[T min K M N];

end

end

end

end

A

程序五:晚上空闲时段的运行策略Z=25;t0=3;t1=5;T min=1000;

for k=2:25

for m=1:k-1

for n=1:Z T=0;

for i=2:25 p i=(3-(-1)^i)/72; if i

t ui=(m+i-2)*t0+2*t1;

else

t ui=(n+i-2)*t0+2*t1;

end

T=T+p i*t ui;

end

if T min> T

T min=T; K= k;M=m;N=n;

A=[T min K M N];

end

end

end

end

A

程序六:中间时段运行模型的检验

t0=3;t1=5;P d=0.5;P u=0.5;k=10;m=1;n=18;X=[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for j=1:5 A=fix(24*rand(1,X(j)))+2;C=1.*A;

for i=1:X(j) if C(i)

else t d=abs(n-C(i))*t0+(C(i)-1)*t0+2*t1;

end

t u=(m+C(i)-2)*t0+2*t1;T(i)=P d*t d+P u*t u;

end

T=sum(T)/X(j)

end

埃博拉病毒的根除数学建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 由于警务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合理地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数目与位置、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设置平台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平台出警次数均衡,缩短出警时间。用出警次数标准差衡量其均衡性,平台与节点的最短路衡量出警时间。 对问题一,首先以出警时间最短和出警次数尽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无向图上任意两点最短路径模型得到平台管辖范围,并运用上下界网络流模型优化解,得到A区平台管辖范围分配方案。发现有6个路口不能在3分钟内被任意平台到达,最长出警时间为5.7分钟。 其次,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得出20个平台封锁13个路口的最佳调度方案,要完全封锁13个路口最快需要8.0分钟。 最后,以平台出警次数均衡和出警时间长短为指标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以对出警次数均衡的权重u和对最远出警距离的权重v 为参数,得到最优的增加平台方案。此模型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权重参数和平台增数,由此得到增加的平台位置,权重参数可反映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确定增加4个平台,令u=0.6,v=0.4,则增加的平台位置位于21、27、46、64号节点处。 对问题二,首先利用各区平台出警次数的标准差和各区节点的超距比例分析评价六区现有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模糊加权分析模型以城区的面积、人口、总发案次数为因素来确定平台增加或改变数目。得出B、C区各需改变2个平台的位置,新方案与现状比较,表明新方案比现状更合理。D、E、F区分别需新增4、2、2个平台。利用问题一的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确定改变或新增平台的位置。 其次,先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给出80个平台对17个出入口的最优围堵方案,最长出警时间12.7分钟。在保证能够成功围堵的前提下,若考虑节省警力资源,分析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特点,我们给出了分阶段围堵方案,方案由三阶段构成。最多需调动三组警力,前后总共需要29.2分钟可将全市路口完全封锁。此方案在保证成功围堵嫌疑人的前提下,若在前面阶段堵到罪犯,则可以减少警力资源调度,节省资源。 【关键字】: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糊加权分析最短路二分图匹配

2011数学建模A题优秀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基于系统综合评价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各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各个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 针对问题一,我们首先利用EXCEL 和 SPSS 统计软件对各金属元素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Matlab 软件绘制出该城区内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最后通过内梅罗污染 模型:2 /12 max 22?? ? ? ??+=P P P 平均综,其中平均P 为所有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max P 为土壤环境中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利用EXCELL 软件画出8种元素在各个区内相对含量的柱状图,由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个区内各种元素的污染情况,然后再根据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及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工业区及生活区重金属的堆积和迁移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Cu 、Hg 、Zn 主要在工业区和交通区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两侧富集,随时间的推移,工业区、交通区的土壤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同时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也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针对问题三,我们从两个方面考虑建模即以点为传染源和以线为传染源。针对以点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无约束优化模型()[]()[]() 22y i y x i x m D -+-=,得到污染源的位置坐标()6782,5567;有衰减的扩散过程模型得位置坐标(8500,5500),模型为: u k z u c y u b x u a h u 222 2222222-??+??+??=??, 针对以线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l c be u Y ?-+=0模型,并通过线性拟合分析线性污染源的位置。 针对问题四,我们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还应收集不同时间内的样点对应的浓度以及各污染源重金属的产生率。根据高斯浓度模型建立高斯修正模型,得到浓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式ut e C C -?=0。 在本题求解过程中,我们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紧密联系,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推广性。但在求点污染源时,我们假设只有一个污染源,而实际上可能有多个点污染源,从而使得误差增大,或者使污染源的位置够不准确。 关键词 内梅罗污染模型 无量纲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高斯浓度模型

数学建模结课论文

数学建模结课论文 数学建模对我而言是一个很难得东西,不过我耐心的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虽然一开始是有些困难,但是却是一个很实用的东西,后来建立起模型后事情会变得简单得多。 我百度了一下数学建模的定义,它是这么说的: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描述一个实际现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录音,录像,比喻,传言等等。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用抽象出来了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际物体的代替而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本身也是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替代。 我所学习的专业是地质学。近些年来,数学也向地质学慢慢渗

透,其中数学建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寻矿的过程中,若是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对于以后的工作会有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指导我们把精力放在何处。 随着数学向诸如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所谓非物理领域的渗透,一些交叉学科如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数学生态学、数学地质学等应运而生。一般地说,不存在作为支配关系的物理定律,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基础。在这些领域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方法、不同深浅程度模型的余地相当大,为数学建模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展望21世纪,数学必将大踏步地进入所有学科,数学建模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数学建模论文标准格式

数学建模论文标准格式 为了适应数学发展的潮流和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建模论文标准格式,欢迎阅读。 1.数学建模简介 1985年,数学建模竞赛首先在美国举办,并在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相关课程。我国在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并从1994年起,国家教委正式将其列为全国大学生的四项竞赛之一。数学建模是分为国内和国外竞赛两种,每年举行一次。三人为一队,成员各司其职:一个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再者精于算法的实践,最后一个是拥有较好的文采。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实际问题的相关信息(现象、数据等)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数学模型经过演绎、求解和推断,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预测、控制,再通过翻译和解释,返回到实际问题中[1]。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竞赛期间,对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数学建模科技论文撰写对学生个人能力成长的帮助 2.1.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和更新速度飞快,推行素质教育是根本目标,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掌握自学能力,能有效的弥补在课堂上学得的有限知识的不足。数学建模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除问题相关领域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如数理统计、最优化、

图论、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数学软件包的使用等。多元的学科领域、灵活多变的技能方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并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老师一一的讲解清楚,势必会促使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的方式来将其研懂。给出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广泛搜集资料,并将其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加以消化,化为己用,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将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受益匪浅[2]。 在培训期间,大部分学生会以为老师将把数学建模比赛所涉及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在那里坐着听老师讲就能参加比赛拿到名次了。但是当得知竞赛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时,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坚持下来的学生,他们感谢学校给与他们这样能够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对他们今后受用匪浅! 2.2.体验撰写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论文的过程 学生在撰写数学建模科技论文的时候,不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关领域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关键信息加以抽象、建立模型。这也是教师一直倡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光要记住,而且要会运用。千万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2.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撰写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题目:解决我国房屋泡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20 年月日

题目 解决我国房屋泡沫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普遍持续上涨、高居不下的情况。房价的上涨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导致许多中低收入人群买房难。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扬,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现在请你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1.建立一个城市房价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对房价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2.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 3.给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政策建议; 4.对你的建议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价。 目录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 (1) 题目 (2) 目录 (2) 摘要: (3) 关键词: (3) 问题重述 (3) 问题分析 (3) 合理假设: (6) 符号说明: (6)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6) 模型的检验及应用 (10) 结论与小结 (15) 参考文献: (15)

摘要:房价作为一种价格杠杆,在引导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房价,对房地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从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原因谈起,找出影响房产的相关因素,然后从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得出两个不同的模型。模型一从开发商的角度建立模型,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个商场中只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两个开个商和多个开发商的情况,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给出不同的模型,给出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相关的经济理论进行解释;模型二从消费者的角度建立模型,运用有效需求价格,动态地确定消费者的房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通过推导出的模型和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模型的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出房价与其中几个主要因素的关系: 主要因素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 GDP与房价0.98135 人口密度与房 0.55250 价 人均可支配收 0.93943 入与房价 影响当前房价的主要因素,如社会因素包括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税费、居民的收入、政策导向、社区位置等,自然因素包括地价、建安成本和开发商利润等;并在分析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之后,提出了八点政策性建议。 综上所述,运用我们的模型得出相应的房价,然后利用我们相应的政策作为指导,我国的房地产不但会抑制房地产泡沫问题,而且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得到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回归分析、有效需求模型、GDP、市场 问题重述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普遍持续上涨、高居不下的情况。房价的上涨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导致许多中低收入人群买房难。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扬,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现在请你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1.建立一个城市房价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对房价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2.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 3.给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政策建议; 4.对你的建议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价。 问题分析 所谓房地产泡沫就是指房地产商品的预期价格被大大的高估,从而导致各类投机资本的纷纷进入,通过恶性炒作将现期房地产价格大大抬高。使其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从而产生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的基本载体是土地。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与供给无弹性将决定土地的升值性。从而使房地产也具有升值趋势。正是由于这一因素才会导致各类房地产投机者进行投机。土地市场是整个社会市场体系中市场等级较低的基础市场之一,因此社会经济的泡沫现象往往先出现在土地市场,然后泡沫向其他市场输出,并最终沉淀在土地市场,因此泡沫

毕业论文: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概况

毕业论文 题目: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所在系: 专业: 学号: 作者: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作者: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依托,通过拉姆齐定价模型和高峰负荷定价法确定介于边际成本和盈亏平衡之间的最优票价。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京津城际高铁的票价需求弹性系数和运营成本做近似估计,并制定出京津城际高铁的票价运价率。最后再根据运价率求出武广高铁各路段的票价。 关键词:拉姆齐模型;高速铁路;票价 1 引言 1.1 国外研究现状 高速铁路作为新型运输产品,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引起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与高速铁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对俄罗斯高铁的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也分析了该国的铁路运价策略。晓凌[]2对日本的高铁旅客票价政策进行了深度分析。洋[]3在借鉴国外高铁运价机制基础上,分析影响高铁客运专线票价的影响因素,提出比较完备的客运专线票价决定策略体系。叶蓓[]5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高速铁路票价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将该模型应用到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定价应中,求得了相应的最优票价。晓佳,友好[]6将有效性原理应用到京沪高铁的票价制定中,运用经济学中的有效性原理和运输通道客流量动态分配模型制定出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优票价。高自友、四兵锋[]7将双层规划、灵敏度分析法等模型算法合理的运用到铁路票价领域。周龙[]4、常利,丽红[]8等在基于拉姆齐模型定价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拉姆齐高峰负荷定价法对地铁票价进行了深度研究,为本文研究高铁票价提供了思路。同时本文将借鉴拉姆齐定价模型来对高铁票价进行研究。 S.Proost等人从外部成本问题上分析了欧洲效能价格与运输价格的偏离程度,然后基于TRENEN模型提出一个包涵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最优定价模型[]9。 国外对于交通运输票价的研究相对较早,但因为各国高铁修建时间早晚不一,组织形式和采用的技术方法都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高铁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大量建设运营,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还处于发展阶段,不确定性较大,国外的研究资料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翻译

优化和评价的收费亭的数量 景区简介 由於公路出来的第一千九百三十,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全世界逐渐成为骨架的运输系统,以其高速度,承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方便,减少交通堵塞。以下的快速传播的公路,相应的管理收费站设置支付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和收费广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密度和产业基地,公路如花园州公园大道的经验严重交通挤塞收费广场在高峰时间。事实上,这是共同经历长时间的延误甚至在非赶这两小时收费广场。 在进入收费广场的车流量,球迷的较大的收费亭的数量,而当离开收费广场,川流不息的车辆需挤缩到的车道数的数量相等的车道收费广场前。因此,当交通繁忙时,拥堵现象发生在从收费广场。当交通非常拥挤,阻塞也会在进入收费广场因为所需要的时间为每个车辆付通行费。 因此,这是可取的,以尽量减少车辆烦恼限制数额收费广场引起的交通混乱。良好的设计,这些系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一个更大的收费亭的数量提供的数量比进入收费广场的道路。 事实上,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和停车场出入口广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的运输系统,需要具体分析时,试图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巷道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设施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收集用户收费或者停车服务或对道路,桥梁,隧道。另一方面,收费广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吞吐量或设施的服务能力。收费广场的不利影响是特别明显时,通常是重交通。 其目标模式是保证收费广场可以处理交通流没有任何问题。车辆安全通行费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无障碍的收费广场。封锁交通流应尽量避免。 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收费亭的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准则。 主要原因是拥挤的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

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审题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 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 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 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 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 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 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投资地选择问题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投资地选择问题的论文 摘要:本文是以一道投资地选择的问题进行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该问题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法进行模型建立和研究计算,并运用高等代数中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方法进行计算求解。该层次分析分为三层,包括目标层、决策层、准则层。其中准则层共有六项,根据重要性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可以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给予一定的参考意见,但在实际问题的考虑中还要想到当地的政府政策、当地的资源等问题。 关键字: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最优投资地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2014年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设计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 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 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 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 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 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数学建模实践课论文

学生实习报告 课程编号:C01061 课程名称:数学建模实用技术基础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机自1501 所在学院:工程分院 报告日期:2017 年8 月13 日

注:学生的实习总结等文档附在本封面之后

摘要 数学建模实用技术应用基础系列课程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简单地使用软件、知道一些简单的建模方法,而是每一位老师课前的介绍。老师们的课前介绍告诉我统计学的浩瀚。这篇文章除了阐述抑或叫记录老师讲的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还有我自己根据老师的思路自己课外做的实例。 第一、二天讲的是关于文献查找的内容,印象最深刻还是NoteExpress的好用之处,除此之外还知道了一些常用的找文献的网站。之后林老师讲的随机模拟对数学知识的储备要求比较高。用excel的函数来做随机模拟无疑是非常快捷方便的办法。KNN算法的思想对我而言很新奇,个人感觉和神经网络有点异曲同工之处。康老师讲的关于MATLAB、LINGO软件的操作非常有用,相当于数学建模公选课的浓缩。戴老师对matlab的更进一步的讲解,包括计算方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说之前我在门外徘徊,从这堂课开始我才正视用matlab进行真正的编程操作。matlab有很多计算方程的函数,这些都可以用help能够找到。之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spss的简单操作,也对聚类分析、降维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张老师还讲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用来解决多元统计系列问题。黄老师的二维三维图形绘制的课也让我对数学建模论文的插图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更是让我有规范论文格式的意识。最后,王老师介绍了MATLAB的工具箱。我意识到了站在前人肩膀上的重要性。 总之此次数学建模培训让我明白数学建模四个字的含义,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成熟的算法将之解决。 关键字:MATLAB LINGO SPSS 多元统计

股票涨跌中数学模型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Ⅱ) 关键词 (Ⅱ) 英文摘要 (Ⅱ) 英文关键词 (Ⅱ) 1 前言 (1) 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 3 股票的选取 (2) 3.1 MA(移动平均线技术) (3) 3.2 ASI与KDJ技术指标组合 (4) 3.3 DMI(趋向技术指标) (5) 4 模型建立 (5) 4.1 问题分析与回顾 (5) 4.2 建立股票价格预测模型 (6) 4.2.1 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6) 4.2.2 网络模型选择 (7) 4.2.3 网络学习具体过程 (7) 4.3 算法工具以及样本数据来源 (8) 5 模型求解与股票价格预测 (8) 6 模型评价和改进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股票涨跌中数学模型的研究 摘要:股票价格的涨跌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针对股票价格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的特点,本文结合了三种实用的选股技术进行选股,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设计出了优化的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并实现了对股票的价格进行预测。 关键词:股票;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 Stock ups and downs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study Wu Mengzhe (Kaili University Mathematical Sciences College, guizhou Kaili 556000) Abstract: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stock price is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the stock price has nonlinear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mbines three practical stock picking technology stock, a powerful non-linear neural networkapproximation capability of the design the BP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mathematical model, and better short-term forecast on the stock price. Key words:Stock; BP neural network; mathematical model

数学建模B题优秀论文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 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 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王静茹 2. 杨曼 3. 朱元霞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 号 专 用 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摘要 本文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我们选择了 五届影响力较大的世博会与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定量的纵向评估。 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给这六届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MATLAB 计算出了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以来六届综合性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的综合评分依次为 75.12、80.01、80、11、77.35、79.35、80.75,由表我们可以肯定上海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是继1851年伦敦世博会以来较强的。 其次我们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型的核心思想,以年份与GDP 的对数值的二次 相关关系和上海市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与GDP 的对数值的线性关系,利用上海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分别建立无世博影响的表达式i i i x x x e Q 21210904.01117.00032.06278.81-++=,与有世博影响的表达式i i i x x x e Q 21212955.00176.00019.01211.82+-+=,两式的预测误差均在1.1%以内。与 2008年真实值比较,用表达式1Q 预测2008年的GDP 的值可以得出世博会对2008年上海市经济贡献率达到20.9%。并且在得知申办世博会后第i 年上海市固定投入总额的前提下由%1002 12?-=Q Q Q η可求出世博会对上海地区经济的持续性积极影响。如假设2011年市固定资产总投资为5600亿元,则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有16%的积极影响。 最后,经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的两方面的评估,我们得知上海世博 会在历届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的综合评分中是最高的。由此得出,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此次世博会除了对上海的直接收益影响明显外, 世博会对上海地区经济的持续性积极影响。 关键词: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投入——产出模型 回归模型 一、问题重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二、问题分析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

数学模型课程论文 题目:企业利润合理的分配 【摘要】 本文针对企业利润合理的分配进行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首先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即企业利润的合理分配,最下层为方案层,有 P1,P2,P3三个分别为:为企业员工发年终奖金,扩建集体福利设施,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中间为准则层,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质量,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然后用成对比较法得出成对比较矩阵,运用Matlab软件求出特征值和权向量。求出组合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组合权向量为:(0.5020,0.3546,0.1434)。结果表明方案在企业员工发年终奖金的权重大些,所以资金的合理分配为: 企业员工发年终奖金、扩建集体福利设施和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资金的比例为:0.5020:0.3546:0.1434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Matlab软件;企业利润;合理分配;

问题重述 某企业由于生产效益较好,年底取得一笔利润领导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分别用于,(1)为企业员工发年终奖金;(2)扩建集体福利设施;(3)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质量,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主要问题为年终奖发多少?扩建集体福利和设施支出多少?拿多少资金用于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试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提出一个较好的资金分配方案。 一、问题分析 首先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即企业利润的合理分配, 最下层为方案层,有P 1,P 2 ,P 3 三个分别为:为企业员工发年终奖金,扩建集 体福利设施,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中间为准则层,有C 1 调动员工的积极 性,C 2 提高企业质量,C 3 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 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最终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要给出进行综合的计算方法。用成对比较法得出成对比较矩阵,运用Matlab软件[1]求出特征值和权向量[2]。求出组合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组合权向量。

毕业论文: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

毕业论文: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

毕业论文: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

毕业论文 题目: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所在系: 专业: 学号: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高铁票价的数学模型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作者: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依托,通过拉姆齐定价模型和高峰负荷定价法确定介于边际成本和盈亏平衡之间的最优票价。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京津城际高铁的票价需求弹性系数和运营成本做近似估计,并制定出京津城际高铁的票价运价率。最后再根据运价率求出武广高铁各路段的票价。 关键词:拉姆齐模型;高速铁路;票价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速铁路作为新型运输产品,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引起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与高速铁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刘重庆[]1对俄罗斯高铁的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也分析了该国的铁路运价策略。谢晓凌[]2对日本的高铁旅客票价政策进行了深度分析。杨洋[]3在借鉴国外高铁运价机制基础上,分析影响高铁客运专线票价的影响因素,提出比较完备的客运专线票价决定策略体系。叶蓓[]5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高速铁路票价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将该模型应用到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定价应中,求得了相应的最优票价。刘晓佳,李友好[]6将有效性原理应用到京沪高铁的票价制定中,运用经济学中的有效性原理和运输通道客流量动态分配模型制定出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优票价。高自友、四兵锋[]7将双层规划、灵敏度分析法等模型算法合理的运用到铁路票价领域。周龙[]4、常利,李丽红[]8等在基于拉姆齐模型定价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拉姆齐高峰负荷定价法对地铁票价进行了深度研究,为本文研究高铁票价提供了思路。同时本文将借鉴拉姆齐定价模型来对高铁票价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