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的特点:信息的海洋,求知的殿堂

栋梁的摇篮,良师的故乡

是勤奋苦读放飞梦想的地方

2、大学生活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性、广泛性、探索性、专业性

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多方位

社会活动的变化: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

3、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5、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表现

6、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7、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义: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2)---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学习思修科的意义: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的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类型

1)从理想的内容来看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2)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3)从理想的对象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特征:超越性、现实可能性、差异性、实践性

二、信念的含义: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2、特征: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亲和性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四、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人。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五、如何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六、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例如:坚持以和为贵,宽厚仁爱,化干戈为玉帛

3、爱好和平。例如:礼仪之邦、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因时而变,随时而制

六、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七、如何弘扬时代精神?

1)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八、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

3)维护祖国统一

4)增强国防观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九、增强国防观念意义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1、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重要内容、表现和反应)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二、价值观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三、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什么?(大题)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成为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四、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五、人生价值的评价应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六、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可联系高中所学)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3、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4、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6、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7.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八、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九、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是信的内在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十、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十一、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十二、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1、道德含义: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历史前提:劳动

2、道德的起源的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道德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主要:认识功能(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

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能)

4、道德的功能

其他:向导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5、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道德的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二、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

三、公民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3、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4、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5、加强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有序的社会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调整、法律约束

四、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基本特征的表现:

内容的继承性、层次的基础性、对象的广泛性、要求的简明性

五、社会公德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3.爱护公物(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六、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例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积极宣传如何遵守社会公德等等。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

七、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途径: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通过网络开展有益的交往活动,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营造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培养的良好的网络环境。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八、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首要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

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九、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违法行为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保护原则。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一、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的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2.明确的规范性3.调节的有效性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劳动法》、《公务员法》

四、《劳动法》: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劳动行为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公务员法》: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协商、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五、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中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六、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七、.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规定: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制定和认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P175要看书)

法律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制定和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定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

2.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3.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以宪法为核心,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等7个法律部门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政、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3.商法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

4.行政法、经济法(看书)P179

5.社会法:《工会法》、等

四. 社会主义法律运行P180看书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守法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依法办事包括:1.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

2.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司法机关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五、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通常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继承人类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新型法律文化。

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树立平等观念

3)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4)树立义务观念

八、新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生态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九、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议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十、法律思维方式

1.含义: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于取向

2.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十一、如何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

2.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1918年苏俄宪法

3.我国第一部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清末《钦定宪法大纲》

4.我国现行的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一、宪法的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

我国的国家制度度、政党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

治组织

5.基本经济制度

1.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

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政治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自由叙述)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身自由权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将俱全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

人、青少年、华侨)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3.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依法纳税;

5. 其他义务。

二、大学生学习民商法知识,有助于正确处理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自觉履行

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民法

2.民事主体制度:

1.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1)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

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根据我国《通则》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1)依法成立(2)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民事行为制度

民事法律行为具备的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意思表示真实

4.符合法定形式

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4.民事权利制度

1.物权(所有权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

2.债券(合同上关系上的权利)

3.知识产权

民事权利法定继承权

4.继承权

遗嘱继承权

5.人身权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

身份权(配偶权、亲权)

我国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顺序是什么?

答:法定继承人是指按法律规定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5.民事责任制度 1.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

2.行为具有违法性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条件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三、行政法律制度

学习行政法知识,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加深对依法行政的认识,有助于增强行政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行政法的自觉性

行政合法性原则

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

四、经济法律制度

学习经济法,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观念,懂得如何依法从事经济活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安全权)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悉真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3. 自主选择权(享有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 公平交易权:

1.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5. 求偿权

6.结社权(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 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 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

9. 监督权

2.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量刑制度: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青年一代如何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2.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要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祖国服务、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总结 陳刚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受人尊重。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在现代的教育中,还有一点就是要“爱岗敬业”。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需要我们保护。一个好的教师固然会对学生未来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学生在体、智、美诸方面获得成长发展就绝非是一个老师能单独完成的,需要老师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是职业道德所包涵的一点。 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的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义无返顾,以坚强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其次,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论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作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就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再次,应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民事制裁是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制裁,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制裁。 行政拘留是行政违法行为、刑事拘留是犯罪行为。 不良行为没有违法、严重不良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 二、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三、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①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轻,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严重。 ②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或民事法律规范,犯罪行为违反的是 刑事法律规范。 ③一般违法行为应受行政或民事制裁,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2)联系(相同点):①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

四、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方法、怎么做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五、如何预防犯罪(怎样加强自我防范)—方法、措施、怎么做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六、七年级法律知识补充 法律的特征: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法律的作用: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制裁作用,同时法律更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②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③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 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青年学生“大学梦、中国梦”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当代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要求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20世纪50年代科技取向思潮兴起,科技治国的功能被强调和充分重视,英、法、日本和联邦德国以及亚洲“四小龙”都抢抓机遇掀起教育科技取向的高潮,科技教育的确带来了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然而,这也是把双刃剑,70年代后期这种教育取向的弊端开始展现,教育的经济化取向——培养“经济动物”开始受到指责,青少年犯罪不断攀升、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跌落。因而,全面教育发展重新成为热点,教育必须寻求同社会、同人的精神道德层面协调发展。而高校教师就是通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为人类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职业,所以,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成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根本要求。 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的学习主要体会如下: 一、认识到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要关爱学生,用自身的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有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就会有威信。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这种因素使自己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通过学习积累了一些对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 三、深刻理解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得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心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心得在这个告别中学时代,刚迈进大学校门,迎来崭新生活的时刻,系统学习了一科从前没有系统学过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明确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 对于本课程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学习,是帮助我们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帮助我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目标以及成长和成才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创造出应有的业绩作好准备。通过学习,明确

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这些都是做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必备的条件。 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学习亦是获益匪浅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 法律基础部分通过对法律形成、组成、设立、应用、执行、监督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运行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是做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作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所需的基本条件。了解法律制度,自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_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总结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_教师职 业道德修养学习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需要在教师的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中进行,需要建立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实践机制。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受人尊重。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在现代的教育中,还有一点就是要“爱岗敬业”。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需要我们保护。一个好的教师固然会对幼儿未来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幼儿在体、智、美诸方面获得成长发展就绝非是一个老师能单独完成的,需要老师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是职业道德所包涵的一点。 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

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的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幼儿,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义无返顾,以坚强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其次,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论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作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就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再次,应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得境界 1、树立新得学习理念(简答): ①自主学习得理念②全面学习得理念③创新学习得理念④终身学习得理念 2、确立成才目标(简答): ①德就是人才素质得灵魂②智就是人才素质得基本内容 ③体就是人才素质得基础④美就是人才素质得重要体现 3、(选择)知性统一,脚踏实地。知行统一就是与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得。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得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得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灵魂,解决得就是举什么旗得问题,就 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理论基础。 6、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得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与做人得道理,选择正确得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得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打下 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得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7、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得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与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得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得含义与特征(简答、选择):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就是人类社会实践得产物,就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得集中体现。 2、信念得含义(简答): 信念就是情感、认知与意志得有机统一体,就是人们在一定得认识基础上确立得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得心理态度与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得作用: ①指引人生得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得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得精神境界; 5、(选择)⑴理想信念就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就是一个实践问题。 ⑵只有实践才就是通往理想彼岸得桥梁 6、有关立志(简答、论述):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7、如何认清实现理想得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简答、论述): ①理想得实现就是一个过程。 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得顺境与逆境。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得关系就是实现理想得思想基础。(选择) ②坚定得信念就是实现理想得重要条件。 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就是实现理想得根本途径。(选择)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题型(一) (绪论、1-4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X)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V)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V) 4、法律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X)| 5、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内涵就是“公民”。(X) 6我国的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V)厂 7、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有明显界限的。(X)「 8、学习法律理论的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不犯罪。(X) 9、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V ) | 10、只要立法完备,就可以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X ) 11、县级人大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X ) 12、法的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法的实现。(V ) 13、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V 14、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还须以德治辅助法治、以德治支撑法治。(V ) 15、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V 1 16、有法不一定可依,违法不一定必究。(X ) 17、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发展观,才可能齐国的法制建设。(V ) 18、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V ) 19、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制度作保证就必然可行。(X ) 20、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X ) 21、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X ) 22、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V ) 23、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V ) 24、我国宪法把休息权赋予了所有公民。(X ) 25、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X 26、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V ) 27、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法律地位。(V 28、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力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优越地位。(V 29 ?行政法律关系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能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相同。(X) 30.国家公务员主要特征之一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人员。所以,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工勤人员。(V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_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总结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_教师职业 道德修养学习总结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范文篇1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受人尊重。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在现代的教育中,还有一点就是要爱岗敬业。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需要我们保护。一个好的教师固然会对幼儿未来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幼儿在体、智、美诸方面获得成长发展就绝非是一个老师能单独完成的,需要老师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是职业道德所包涵的一点。 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教

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的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幼儿,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义无返顾,以坚强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其次,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论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作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就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再次,应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本身

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纲要完整版

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提纲总结 作者---frank 第一章 1、什么是人生观?9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正确认识人的本质:9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神的启示。 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生观的主要容:10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4、什么是人生目的?10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5、人生目的的现实作用:10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6、正确人生目的的作用:11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7、错误的人生目的带来的影响:11 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8、什么是人生态度?11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9、什么是人生价值:11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0、人生价值的涵:12 人生价值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第一讲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 法的特征。1、制定或认可2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3 、强制性4 、普遍性5 、程序性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体: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的身体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和搜查,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住宅不受非法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利、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

育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二、三讲 民法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和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第四讲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规定。 第五讲 法定继承,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校本培训,学习了王剑主任主讲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我深感受益匪浅。我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受人尊重。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有着广博的知识。小学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任务。因此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的知识。“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教师有了本门学科的更加宽广深厚的知识,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运用自如的把知识提取给学生。现在的小学知识非常灵活,你能保证所有问题你都会回答吗?能给学生讲明白吗?这就激励我们要继续学习,如:职称计算机,继续教育,高学历进修等等,只有不断地进修,才能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儿童的新特点及新思想。 学校对此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暑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邀请领导,专家给我们主讲教师应会的知识,使每位教师得到很好的“充电”,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当今社会,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学生的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给予十分关注。在农村,教师还担任艺术课,如:美术课,音乐课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艺,体等方面的才能。要更多地关心和了解儿童的课外生活。 因此,小学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和才能。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威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有着良好的精神修养,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敬业的,要做到热情主动、端庄大方、规范得体、宽容公正、沟通合作。教师劳动是高尚的,人们称之为辛勤的园丁。对教育事业有着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拿出这种精神,一丝不苟地工作,勤勤恳恳,奉献于淤溪小学。 三、要培养师爱。这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平等的心关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师生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冲突,这就是考验,要以高度的觉悟,深挚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来对待。不得打骂,侮辱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自从我有了小孩,我深有体会,假如,现在我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骂了或打了,我做家长的,心里肯定不舒服。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知识归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一是要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阶段新世纪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第三节学习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精髓;“八荣八耻”为基础。 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五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六节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他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没有实现的

可能性。 第七节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与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第八节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得到的要求,政治原则与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移。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第二节新时代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热爱祖国就应包含着拥护祖国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

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

法律基础知识点大全

法律基础知识点大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

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要点

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4.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下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财政支持。 二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求公众意见。 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3.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5.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主要是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6.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7. 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一)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师德水准,提高教育素质,使教师尽快适应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使我们真正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因为他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或浑浑噩噩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以律己的精神。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五、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师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进行师德修养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必须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