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策划/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健康博览

【年(卷),期】2015(000)008

【总页数】7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的监测、调查2002年到2012年的最新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分人口基础数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系统评估、复杂加权和荟萃分析等研究办法,编写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以下简称《报告》)。本期编辑部邀请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俞敏副主任、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章荣华所长和黄李春医师为大家解读《报告》中的关键内容,并对大众合理膳食、预防慢性病等提出建议。

专家解读

(章荣华主任医师

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

《报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居民面临着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的双重问题。营养过剩主要是指能量、脂肪摄入过多,营养缺乏则主要指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

脂肪摄入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食用油。而食用油又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动物油例如猪油等已经慢慢淡出大众视线,但植物油的大量摄入同样会造成能量超标,这也是近年来导致肥胖率升高的可能原因之一。健康的用油标准一般建议在25~30克/日。我国目前除了肥胖和超重,更容易被人忽略中心性肥胖,即那些体重不重,腰围比较大的人群,这类人群有着较高的慢性病风险,因为内脏大多集中在腹部,所以内脏脂肪的储存,会导致代谢功能的下降。

同时报告显示我国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依然缺乏。钙是人体的宏量元素(宏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相对于微量元素而言)之一,其含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1.5%~2%,其中99%以钙盐的形式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另外1%的钙质以游离或化合的状态存在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包括血液)中,钙在人体内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心脏的跳动、肌肉的收缩、激素的分泌甚至大脑的活动、听力都需要钙的帮助才能实现。在日常生活中,钙的主要来源是豆类、虾皮和牛奶。其中大部分还是依赖于牛奶,因此专家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应大于

300ml。

铁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铁缺乏可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影响携氧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