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S版教案-27 我是猫

五上语文S版教案-27 我是猫
五上语文S版教案-27 我是猫

1我是

2我虽说是猫,却并不挑?食,不管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句导读:介绍“我”在吃这方面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3[①文章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因此,如今想吃年糕,绝非贪馋(chán)的结果,而是从“能吃便吃”的观点出发。我思忖(cǔn),主人也许会有吃剩的年糕放在厨房里,于是,便向厨房走去。

段导读:指出“我”想吃年糕。

4粘在碗底的还是早晨见过的那块年糕。坦率地说,年糕这玩艺儿,我至今还未曾粘?过牙哩(li)。5[②如果把“未曾粘过牙”改为“从未吃过”,可以吗?为什么?]展眼一瞧,好像又香又瘆(shèn)人。[句导读:形象地描写出“我”此时矛盾的心理,年糕很香,确实想吃,但也有点使人害怕。]我搭上前爪,将粘在表面的菜叶挠下来。6[③句中的“挠”能不能换为“拿”?为什么?]一瞧,爪子上沾了一层年糕的外皮,黏(nián)乎乎的;一闻,就像把锅里的饭装进饭桶里时所散发的香气。7[句导读:点明“我”已被年糕的气味深深地吸引了。好想吃啊!]我向四周扫了一眼,吃呢,还是不吃?不知是走运,还是倒霉(méi),连个人影都不见。女仆在门外踢毽(jiàn)子,小孩儿在里屋唱着歌。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④这时“我”偷吃年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刹那间?,我虽说是猫,倒也悟出1?

2?挑,此处读tiāo。

3①第一人称。用自述的方式,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4?粘,此处读zhān。

5②还是用“未曾粘过牙”好,二者意思虽然相同,但后者不如前者形象。

6③不能,“挠”字形象地说明了猫的动作。

7④人都没在屋里。

?刹(chà)那间:极短的时间。

⑤重点句解析:这个真理告诉我们做事要抓住时机。猫在看到年糕而恰好厨房里又没有任何人的大好机会时暗自庆幸,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以至于猫想干出他“并非情愿”的事情来。

⑥与第1自然段的“如今想吃年糕”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兴趣。

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⑤偷吃年糕而悟

碗底里的丑样,越觉得瘆人。[⑦此句与上文的哪一句相照应?其目的是什么?]这时,假如女仆拉开厨房门,或是听见屋里孩子们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我就会毫不吝(lìn)惜地放弃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8[句导读:表明“我”有点想放弃吃年糕的念头。]然而,一个人也没来。不管怎么迟疑?、徘徊(pái huái),也仍然不见一个人影。[⑧句中的“迟疑、徘徊”说明了什么?]9这时,心里在催促自己:“还不快吃!”

段导读:写“我”并不想偷吃年糕,只是在没人的情况下,才偷吃的。

我一边盯住碗底一边想:假如有人来才好呢!可是,终于没人来,也就终于非吃年糕不可了。10[⑨“我”偷吃年糕的依据是什么?]于是,我将全身重量压向碗底,将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长。[句导读:“压、叼”形象地写出“我”开始吃年糕的样子。]使出这么大的力气叼住,按理说,差不多的东西都会被咬断的。然而,我大吃一惊。[⑩“然而”二字说明了什么?]当我以为已经咬断而将要拔出牙齿时,却怎么也拔不动。[“我”为什么拔不出牙?]11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齿又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用“妖怪”一词说明了什么?]12宛(wǎn)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越咬,嘴却越不中用,牙齿一动不动了。[句导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我”咬年糕后的尴尬景象。]那东西倒是很有嚼头?,但却对它奈何不得。13正烦躁之时,我忽地又悟到了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我”通过吃年糕而悟出的第二条真理是什么?]

8?迟疑:犹豫不决;不果断。

9⑧说明了“我”偷吃东西前的心理状态。

10⑨“我”没有等到人来。

⑩说明事实并不像“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自己并没有一口咬下年糕。

因为“我”的牙齿被年糕粘住了。

11?弹:此处读轻声tan。

12说明年糕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容易吃掉,而是一个奇怪的东西。

13?嚼(jiáo)头:指经得起咀嚼。

?预测:预料事情的未来。

14段导读:本段描写了“我”没有经受住年糕的诱惑而去吃年糕,但是却被年糕粘住了。

15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但因年糕粘住牙,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牙被年糕牢牢地钳(qián)住,就像被拔掉了似的疼。[体会此时“我”的感觉。]若不快些咬断它逃跑,女仆可就要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已停,一定是朝厨房奔来。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任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我”为了拔出被年糕粘住的牙齿而采取了哪些措施?]16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围来回摩挲[mā sɑ],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儿。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17[句导读:表明靠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年糕)。]心想: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然而,牙齿依然嵌?在年糕里。[句导读:“嵌”字表明怎么伸缩都无济于事。]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齐来吧![“我”为了摆脱被粘住,又采取了什么措施?]18谁知这下,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我都觉得我已经不是猫了。

段导读:本自然段描写了“我”为摆脱被粘住的命运而采取的措施。

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19[“是不是猫,又有何干”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无论如何,不把年糕这个妖怪打倒,决不罢休,便大鼓干劲儿,两爪在妖怪的脸上胡抓乱挠。由于20前爪用力过猛,常常失重,险些跌倒。必须用后爪调整姿势,又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只

14做事不能从直觉出发。

15重点句解析:这里写出了猫被年糕粘住时的感觉。“牢牢地”说明粘得很结实。“像被拔掉了似的疼”极言猫的疼痛难忍。于是如何摆脱这粘牙的东西成了猫的当务之急,因此下文就写出了猫使用一切手段来摆脱年糕的情形。

16摇尾巴,调整耳朵方向。

17?摆脱:用各种办法脱离(不利处境或不良状况)。

?嵌(qiàn):把东西镶进较大东西的凹陷处。

18双爪交替抓年糕。

19为了摆脱被粘住的命运,“我”已经不顾自己的形象了。

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儿跑。跑着,转着,第三条真理又蓦(mò)地闪现在心头:“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21[在摆脱被粘住的危机时,自己悟出的第三条真理是什么?]

正在与年糕妖怪决战时,忽听有脚步声,好像有人走来。这当儿有人来,那还了得!22[句导读:心理活动的描写证实了“我”内心的着急、紧张。]我跳得更高,在厨房里绕着圈儿跑。脚步声逐渐近了。啊,遗憾(hàn),终于被女孩儿发现,她高声喊:“哎哟,小猫吃年糕,在跳舞哇!”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毽子,叫了一声“哎哟”,23便从厨房门跑了进来。女主人穿着绉(zhòu)绸和服,说:“哟,这个该死的猫!”男主人也从书房走出,喝道:“混账东西!”[“该死”“混账”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只有小家伙们喊叫:“好玩儿啊,好玩儿!”接着

像一声令下似的,齐声咯(ɡē)咯地笑了起来。24[“好玩儿”“齐声咯咯地笑了起来”说明了小孩子怎样的心态?]我恼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句导读:写“我”面对人类的嘲笑及责骂时的感受。]这回领教了。总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个五岁的小女孩儿说什么:“妈呀,这猫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又掀起一阵笑声。[句导读:足见“我”已成了大家的笑料。]

25段导读:本段通过大人、小孩子的不同反应,描绘了不同人物面对猫的艰难窘境时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21危机出智慧。

22喝,这里读hè。

混(hùn)账:指言语行动无理无耻。

23说明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

24说明小孩子也是冷漠而缺乏同情心的,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救助小猫,而是好玩儿,看到这种情形而笑起来。这说明了整个社会都是冷漠的,连小孩子都受到了影响。

25行径:行为;举动。

26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我只好哑口无言,直到演完一场四条腿爬和翻白眼的丑剧。

1重点句解析:这是猫在偷年糕不成反被发现后看到各个主人的表现时的心理描写。这只猫可谓善于辞令,它透彻淋漓地讽刺了人类的弱点。猫见识了人类缺乏同情心的表现,并对他们痛恨不已,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人类的同情心,尤其是对于动物的同情心已大大减弱。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板书课题:我是猫)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1.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2.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字有哪些?(糕馋瞧沼预枉拂挠憾掀徘徊钳)

(2)哪些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馋—搀毽—健、键)

(3)“钳”的读音是qián,不是qiān;“枉”的读音是wǎng,不是wàng;“掀”的读音是xiān,不是qiān。

(4)“糕”的右边下面是四点,不要少写;“毽”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枉”的右边是“王”,不要写成“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仍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感觉自己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而愤怒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深刻理解猫在吃年糕过程中悟到的三条真理。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年糕贪馋倒霉毽子宛如钳住枉然咒语遗憾掀起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齐来吧!我都觉得我已经不是猫了。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2)学习第二、三部分。

默读第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①第二部分交流重点:体会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的尴尬处境。

课件出示:

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齿又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越咬,嘴却越不中用,牙齿一动不动了。

(这几句话很形象地描写了猫在吃年糕时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吃掉的情态。)

②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令人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

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任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儿。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这几句话很形象地表现了猫为了摆脱被年糕粘住的尴尬,又是摇尾竖耳又是念咒语的情态,引人发笑。)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啊,遗憾,终于被女孩儿发现,她高声喊:“哎哟,小猫吃年糕,在跳舞哇!”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毽子,叫了一声“哎哟”,便从厨房门跑了进来。女主人穿着绉绸和服,说:“哟,这个该死的猫!”男主人也从书房走出,喝道:“混账东西!”只有小家伙们喊叫:“好玩儿啊,好玩儿!”接着像一声令下似的,齐声咯咯地笑了起来。

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该死”“混账”说明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好玩儿”“齐声咯咯地笑了起来”说明小孩子的心态,也说明小孩子也是冷漠而缺乏同情心的,他们不是想去救助小猫,而是想到了好玩儿,看到这种情形而笑起来。这说明了这个社会都是冷漠的,连小孩子都受到了影响。)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完文章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借此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及对弱者给予的极大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1.课文的写作重心不在于描写故事情节,更着重于刻画小说中主角的特定心理。领悟作品将猫类习性的刻画与人类弱点的刻画并重的写法,并尝试将此种写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

2.课外补充夏目漱石的资料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可将他的独特文风与鲁迅相比较,并能够深刻领悟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

1.看拼音,写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迟疑) 虚伪—(坦率) 束手无策—(急中生智) 振振有词—(哑口无言)

3.选词填空

竟然枉然仍然

(1)谁知这下,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

(2)不管怎么迟疑、徘徊,也(仍然)不见一个人影。

(3)尽管他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枉然)。

4.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条真理是猫在拔粘在牙齿上的年糕时发现的。

一作者资料库——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明治时代的小说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深的造诣。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叠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二关于猫的有趣数字

猫鼻子上的纹路和人的指纹一样独特,全世界有超过5亿只家猫,它们可分为33个主要品种。

猫的心跳速度是人的两倍,每分钟大约110~140次。

猫的身体由290块骨头和517块肌肉组成。

家猫的平均寿命是15年,但野猫只能活3~5年。

三猫的得名

猫的得名,有两说。其一,认为猫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捕捉老鼠,而老鼠损害禾苗,猫有保护“苗”的作用,故其字从“苗”。《埤雅·释兽》:“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之字从

苗。”其二,认为猫是一个拟声词,是模拟其叫声“喵——喵”而来。李时珍《本草纲目》:“猫,苗、茅二音,其名自呼。”

四猫为什么爱吃鱼和老鼠

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黄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有牛黄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而吃,还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吃。

2014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

我是猫 一、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我是猫》是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五篇课文全部都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教材选取的均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精华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文中运用的描写方式。 二、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本理念,这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本文含义深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

教案设计: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 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 上升到理论而已。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 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 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题: 1 同学们, 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 沿海城市很多, 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 先写上面的点, 接着写中间的横, 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 看画面, 听配乐朗诵,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 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孔子》

孔子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教师课前准备: 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质疑导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2.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2:不喝“盗泉”水 故事3:谈“识人不易” 故事4:晚年读《周易》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分角色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可启发学生体会如下两点:①.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讼。”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品质,逐渐走向完美。②.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和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着力通过图文结合,引导朗读,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培养想像能力、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势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是怎样关心小鸟的。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是怎样关心小鸟的。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谈话、讲授、合作交流 教具: 小鸟标本、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出示小鸟标本)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动物?(小鸟)今天,小鸟很开心,它飞呀飞,来到了你的桌上,你会怎样做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关心小鸟的孩子是好孩子。) 2、小鸟飞呀飞,飞到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下班。这个小朋友会不会像我

们班的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把难读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 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楚自己不会读的生字词 3. 出示生字、生词片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4. 再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结合图理解。 3. 我看到湿漉漉的小鸟,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小组合作学习2----5段。并讨论。 4. 交流汇报。 (1)“我看到的小鸟想到它很可怜,同情小鸟。让学生找出句子。 (2)我看到小鸟,阻止妈妈到阳台收衣服。找出动作的词,指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体会我内心充满同情、关爱的情感。 (3)朗读课文,有爱心的小朋友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 学习本篇课文,你喜欢课文的小朋友吗?你喜欢他吗?请你用词赞美他。 2. 我们班的小朋友想得到赞扬吗?说说你是怎样爱护小动物的。 小结: 本篇课文写了“我”看见一只小鸟在阳台上躲雨,便阻止妈妈到阳台上收衣服的事。课文图文并茂,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趋势,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激学生关心弱小的愿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麽事。 二、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 让学生自由朗读。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2、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

毕节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我是猫》同步练习D卷

毕节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我是猫》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7分) 1. (11分)看拼音,写汉字。 dào chùjiào shēnɡkě yǐzuì du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iào liǎn diǎn tóu yīn wèiɡēn zh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形近字组词。 虑________ 蹭________ 槽________ 秧________ 峭________ 虚________ 憎________ 遭________ 殃________ 俏________ 诫________ 掘________ 警________ 碑________ 轴________ 戒________ 倔________ 譬________ 脾________ 油________ 3. (2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很美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组织成一句话)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5. (5分)老班长奄奄一息时,仍不肯喝一口鱼汤,他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老班长临终的话,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9分)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 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7课 我是猫》同步练习卷 (3)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7课我是猫》同步练习卷 二、标题 1.(3分)基础知识。 读拼音写词语。 nián gāo dǎo méi wǎn rú chán zuǐyíhàn zhòu yǔ 2.理解词语意思。 思忖: 宛如: 枉然: 蓦地:。 3.修改病句练习。 ①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②《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③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3分)课外阅读练习。 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méi mò)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qiǎn qián)水了 (1)用“√”在文中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百般掩饰”的意思。 (3)将“捉它还不容易?”改为陈述句。 (4)在方框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5)这则寓言写了猫掩饰过失的几件事?请用简要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6)这只猫最后为什么被淹死了 (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5.(3分)小练笔。 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许多的愿望,想要变成一种小动物吧,请你模仿本文的写法,用一种动物的视觉去看世界,写一个小故事。题目为《我是》,300字左右。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7课我是猫》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二、标题 1.年糕;倒霉;宛如;馋嘴;遗憾;咒语;2.思量、思考.;好像.;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出乎意料的,突然;3.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4.“;”,;:“;qi án;。”;因为这只猫老是吹嘘自己,掩饰自己的过失。;5.小白兔;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2课到17课)

11《黄道婆》 教学目标: 1.认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 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 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从而培养对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敬佩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 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班别:时间:年月日周次:周星期: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 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1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 14 居里夫人的三克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1、正确认识5个字,学会10个字,画出词语。 2、查阅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3、读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 4、读读教材第68页的“阅读链接”。 二、初读课文,展示汇报: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汇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 2.听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写:简陋弘扬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捐献腰缠万贯解囊相助镭 “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 (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和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和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2教案 语文S版

《古诗三首出塞题临安邸示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字和会写的5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打开书106页。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á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 将(jià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à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 教师准备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

27、我是猫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班级:姓名: 27、我是猫 第一课时 【自我检测】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粘()() 挑()() 率()() 弹()() 中()() 2、组词。 饱()炮()粘()沾() 惜()腊()弃()异() 催()摧()拔()拨() 陷()馅()燥()躁() 2、用下列词语造句。 虽……却…… 终于 徘徊 【设问导读】 1、猫吃年糕的经过 ()---()----()----()

2、课文中的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一连“发现”了三条“真理”默读课,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空白的部分。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 1、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做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1)“机缘”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难得的机缘”是什么? (2)“所有的动物”包括谁? (3)“并非情愿”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思考:猫是否情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这个词语中你看出这是怎样的猫?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猫此时的心理: (4)读第2自然段,还可以加上动作演示,想象猫见到年糕时的动作,体会猫的心情。 (5)归纳这句话的意思 所有的动物都会在难得的机缘面前,大胆去(),去()。

(6)找出本段中猫的心理描写的语句画出来,用一个词来描述猫此刻的心理:。 2、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瘆人”“迟疑”“徘徊”什么意思?读这一段体会猫的迟疑徘徊。(3)画出描写猫吃年糕动作的词语,边读边想吃年糕的可笑动作,并想想这时猫的处境如何、心情怎样? 猫非常的、、、、、。(4)结合上下文,说说猫是怎样发现这条真理的?在吃年糕这件事上,你认为它预测的是吉福、还是凶祸呢?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三条真理? 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展示、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出描写猫为了摆脱年糕所使出的种种伎俩的句子,体会猫拔年糕时的可笑有趣的场面。 (2)说说“临危之际”是什么意思?“平时做不到的事”是指哪件事? (3)猫是怎样发现第三条真理? 4、主人们是怎样对待猫的? (1)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主人们的语言与表情,说说主人们的态度。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我是猫》同步练习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我是猫》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nián gāo tiān tán dǎo méi jiàn zi wǎn rú qián zh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wǎng rán zhòu yǔ

yí hàn xiān qǐ chí y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倒________ 到________ 仆________ 扑________ 3.读课文《我是猫》,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慢慢的意思。________ ②身分,面子。________ 4.缩句 ①妈妈从外面进来。②我快速的用苍蝇拍打死了一只苍蝇。 5.读课文《我是猫》,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rèn)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折磨自己,同时也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是关于爱和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爱。 当她一觉醒来,突然明白,能(zhěng)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的(jiǎn)。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云(xì)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7 我是猫|语文S版 (2)

《我是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2.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了解猫在偷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3.学生通过学习,能初步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回顾感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是谁呀?(生答:夏目漱石)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我是猫》这篇课文,去感受这只神奇猫的内心世界。(教师板书课题)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请同学们拿出听写纸。 听写词语为:贪馋、抓挠、机缘、预测、遗憾、年糕 同桌交换,互相批阅。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听写的生字,评价:书写干净工整,一颗星;行款整齐,一颗星;没有错误,再来一颗星。强调“挠”字不要多加点。 结合以上词语,请你想一想,谁来告诉老师猫与年糕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猫去主人家偷吃年糕。师:能不能再具体一点。 生:猫在主人家偷吃年糕,自己悟出了三条真理。师:主人一家的反应是什么呢?生:他们都在笑它。师:是呀!文章讲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还遭到了主人一家的嘲笑。) 二、自主学习,品读感悟 1.为了解猫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猫是在什

么时候,悟出了哪三条真理?(板书跟上) 看见年糕第一条真理 偷吃年糕第二条真理 力拔年糕第三条真理 (生1: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第一条真理。师:我们可以再读读,早晨见过的那块年糕,所以是见年糕时发现了第一条真理,怎么样?) (生2:小猫在吃年糕时,发现了第二条真理。师:第二条真理是什么?你能读一读给大家听吗?你的朗读声音真洪亮,吐字也很清晰。)(生3:猫在被年糕钳住了牙,急的在厨房到处转圈儿跑的时候发现了第三条真理。师:那老师把它概括为拔年糕时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2.师:这只猫那么善于思考,想必同学们也和这只猫一样爱动脑筋。现在老师的问题来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猫在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有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出批注。(然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同学们可真会学习,那我们先来看看猫悟出第一条真理的过程吧!(猫在发现第一条真理的时候它都做了些什么?) (生1:“如今想吃年糕……能吃便吃的观点出发。”师:你可真会发现,这只猫真是机灵。) (生2:我搭上前爪……一瞧……一闻……吃呢,还是不吃?师:从小猫的动作中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猫啊!) (生3: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师:哎呀!你们瞧瞧,这只猫它多有思想啊!于是它悟出了第一条真理,是什么?学生读第一条真理的内容。)(课件出示第一条真理) 3.师:面对这么诱人的年糕,加上连个人影都不见的难得机缘,猫一定是要把握住良机去尝一尝这美味的年糕的,那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生1:猫开始吃年糕。师:吃年糕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生2:猫见没有人来,就非吃年糕不可了。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3、4自然段,看看猫吃年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情况?面对年糕,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3:猫吃年糕时,把牙给粘住了。意识到年糕原来是个妖怪。师:对呀!那你猜猜它现在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呢?生:着急,想把牙给拿出来。师:文章中怎么说?生: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