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实施培训课程

战略实施培训课程
战略实施培训课程

第四章战略实施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重点章。本章涉及的内容包括:(1)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2)纵向分工结构与横向分工结构及其基本协调机制;(3)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4)组织的战略类型;(5)企业文化的类型、文化与绩效、战略稳定性与文化适应性;(6)战略失效与战略控制以及战略控制的方法;(7)战略管理中的权力与利益相关者。

本章考试的题型一般为客观题和简答题,但对本章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是解决综合题的必要前提,近3年平均分值为7分左右。2015年考生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组织结构的8种基本类型、组织的战略类型、战略稳定性与文化适应性、平衡计分卡和战略管理中的权利与利益相关者,这五个方面内容可能考主观题。

2015年教材主要变化

2015年教材本章内容与2014年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是增加【案例4.1】——【案例4.9】9个案例。

第一节公司战略与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

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它可以平衡企业组织内专业化与整合两个方面的要求,运用集权和分权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不同产业、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结构是不同的。因此,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分工与整合。

(一)分工

分工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而对其人员和资源的分配方式。将组织中的任务切割成较小的部分以完成组织工作,此过程即为专业化分工。组织工作经过专业化分工以后,工作的完成是经过片段的组合,每位员工不需要完成整个工作的全部步骤,只需要从事专精的小部分,不必每样工作都精通,如此每位员工均从事其最专业的部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一般来讲,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的分工程度就越高。

1.纵向分工。管理层次的构成及管理者所管理的人数,即为纵向分工。纵向分工是企业的经营分工,在这条线上决定绩效的分配、权力的分配,所以常常又称之为职权线。

2.横向分工。横向分工是企业资源的分工,也就是说公司所有的资源都在这条线上进行专业分配,保障业务部门能够获得支持,所以横向分工是职能线。横向分工最重要的是专业化分工以及专业化水平,同时为了能够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横向分工一定要尽可能简单,尽可能精简,能够减少就不增加,能够合并就合并。

【相关链接】专业化程度或称作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程度是描述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20世纪初,亨利福特通过建立汽车生产线而富甲天下,享誉全球。他的做法是给公司每一位员工分配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员工只负责装配汽车的右前轮,有的则只负责安装右前门。通过把工作分化成较小的、标准化的任务,使工人能够反复地进行同一项操作。福特利用技能相对有限的员工,每10秒钟就能生产出一辆汽车。福特的经验表明,让员工从事专门化

的工作,他们的生产效率会提高。专门化的实质是不由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而是把一项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人独立去做。

(二)整合

整合是指企业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用来协调人员与职能的手段。将工作专业分工,被切割许多小部分以后,再将之整合,整合即实行部门化管理。

【相关链接】部门化程度

一旦通过工作专门化完成任务细分之后,就需要按照类别对它们进行分组以便使共同的工作可以进行协调。对工作活动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活动的职能。制造业的经理通过把研发、会计、制造、人事、采购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划分成共同的部门来组织其工厂。当然,根据职能进行部门的划分适用于所有的组织。一个医院的主要职能部门可能有研究部、护理部、财会部等;而一个职业足球队则可能设球员人事部、售票部、旅行及后勤部等。这种职能分组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把同类专家集中在一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总之,分工是将企业转化成不同职能及事业部的手段,而整合是要将不同的部门结合起来。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组织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同

B.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分工与整合

C.企业组织内部不同职能或事业部的数目越多,分工程度就越高

D.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会进一步增加管理层次

【答案】ABC

【解析】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便会使组织的管理层次保持在一定的数目上,尽可能地使组织结构扁平化。选项D错误。

二、纵横向分工结构(★★)

(一)纵向分工结构

1.纵向分工结构的基本类型

纵向分工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企业的战略,选择适当的管理层次和正确的控制幅度,并说明连接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工作以及各项职能的关系。

在纵向分工中,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高长型组织结构;二是扁平型组织结构。

(1)高长型组织结构

高长型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有很多管理层次。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窄。这种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

(2)扁平型组织结构

扁平型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管理层次较少。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宽。这种结构可以及时地反映反应市场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容易造成管理的失控。

企业的管理层次过多,企业的战略难以实施,而且管理费用会大幅度地增加。

【相关链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也称为控制层次,它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跨度、控制幅度,它是指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级部门和人员的数量。管理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要设置多少层次,配备多少管理人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管理幅度越宽、管理层次越少,组织效率越高。在成本方面,管理幅度宽的组织效率更高。但是,在某些方面宽幅度可能会降低组织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幅度过宽,由于主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为下属提供必要的领导和支持,员工的绩效会受到不良影响。

管理幅度窄管理者就可以对员工实行严密的控制。但管理幅度过窄主要有三个缺点:(1)

管理层次会因此而增多,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

(2)使组织的垂直沟通更加复杂。管理层次增多也会减慢决策速度,并使高层管理人员趋于孤立;

(3)容易造成对下属监督过严,妨碍下属的自主性。

【例题2·多选题】下列属于高长型组织结构特点的有()。

A.较多的管理层次

B.控制幅度较宽

C.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

D.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

【答案】ACD

【解析】高长型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有很多管理层次。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窄。这种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

【例题3·多选题】下列关于纵向分工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纵向分工涉及选择适当的管理层次和正确的管理范围

B.一个3000人的企业有6个管理层次为高长型结构

C.高长型结构管理层次多,控制幅度窄

D.扁平型结构市场反应快,但容易失控

【答案】ACD

【解析】纵向分工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企业的战略,选择适当的管理层次和正确的控制幅度(管理幅度、管理范围、控制跨度),并说明连接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工作以及各项职能的关系。选项A正确。在纵向分工中,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高长型组织结构;二是扁平型组织结构。从实际管理来看,拥有3000名员工的企业平均的管理层次一般为7个层次。如果某公司有8个管理层次,则为高长型结构,选项B错误。高长型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多。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窄。选项C正确。扁平型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较少。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宽。这种结构可以及时地反映市场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容易造成管理的失控。选项D正确。

2.纵向分工结构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

(1)集权与分权

在企业组织中,集权与分权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防止“失控”,又不能“管死”,应遵循战略上的集权和战术上的分权、以及因势而变的原则。

①集权。集权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拥有最重要的决策权力。在战略管理中,集权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比较容易地控制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集权制更为重要,它能够及时迅速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决策,并保证企业内部作出一致的反应。集权型企业一般拥有多级管理层,并将决策权分配给顶部管理层;其管理幅度比较窄,从而呈现出层级式结构。产品线数量有限且关系较为密切的企业更适合采用集权型结构。

集权型决策的优点:

—是易于协调各职能间的决策;二是对上下沟通的形式进行了规范;三是能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四是危急情况下能够做出快速决策;五是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六是这种结构比较适用于由外部机构(比如专业的非营利性企业)实施密切监控的企业,因为所有的决策都能得以协调。

集权型决策的缺点:

一是高级管理层可能不会重视个别部门的不同要求;二是易于由于决策时需要通过集权职能的所有层级向上汇报,因此决策时间过长;三是对级别较低的管理者而言,其职业发展有限。

②分权。分权是指将权力分配给事业部、职能部门以及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中,通过分权制,企业降低内部的管理成本,并减少沟通协调的问题。同时,企业的较低层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后,会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有利于企业的管理。

分权型结构一般包含更少的管理层次,并将决策权分配到较低的层级,从而具有较宽的管理幅度并呈现出扁平型结构。事业部制结构就是一种以产品或市场分组为基础的分权型结构。每个事业部都具有其自身的职能资源。控股企业结构就是分权型结构的扩展,其中每个业务单元都是一家独立经营的企业。

【提示】公司采用集权型还是分权型组织,并不是简单依据其采取的组织结构的类型(如是事业部结构还是职能制结构),其实,企业不仅应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而且还应对各个级别的权力做出适当的分配。此外,决策度与责任的大小也与企业的文化密切相关。比如,分权型企业要想成功,其员工必须在实际中承担责任,仅仅要求他们承担责任是远远不够的,管理这种文化的变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例题4·多选题】我国东南沿海主营房地产开发的甲家族企业实行集权化管理。下列关于该企业集权型决策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A.不容易进行职能间的协调

B.常规决策的时间过长

C.危急情况下能够做出快速决策

D.对级别较低的管理者而言,其职业发展有限

【答案】BCD

【解析】集权型决策的优点:一是易于协调各职能间的决策;二是易于对上下沟通的形式进行了规范(比如利用管理账户);三是能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四是危急情况下能够做出快速决策;五是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六是这种结构比较适用于由外部机构(比如专业的非营利性企业)实施密切监控的企业,因为所有的决策都能得以协调。集权型决策的缺点:一是高级管理层可能不会重视个别部门的不同要求;二是由于决策时需要通过集权职能的所有层级向上汇报,因此决策时间过长;三是对级别较低的管理者而言,其职业发展有限。

(2)中层管理人员人数

企业在选择管理层次和指挥链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高长型组织结构时,要注意这种结构需要较多的中层管理人员,会增加行政管理费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其结构效率化,应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3)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越多,信息在传递的过程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不可能完整地到达信息传递的目的地。这样,也会增加管理的费用。因此,企业在选择高长型组织结构时,应比较慎重。

(4)协调与激励

企业的管理层次过多时,会妨碍内部员工与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增加管理费用。指挥链越长,沟通越困难,会使管理没有弹性。特别是在新技术的企业里,如果采用高长型组织结构,企业通常会遇到各种障碍,不能有效的完成企业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扁平型组织结构。

在激励方面,高长型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结果,企业的管理人员容易产生推诿现象,不愿意承担责任。高层管理人员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事协调工作。而在扁平型组织中,一般管理人员拥有较大的职权,并可对自己的职责负责,效益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并有较好的报酬。因此,扁平型组织结构比高长型组织结构更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例题5·多选题】甲公司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公司成立8年来,顺利渡过了创业

期,开始步入成长期。但自2013年以来,公司运营面临重重问题:公司的效益急剧下降,市场竞争力下降,员工离职率增加等。公司王总知道这是公司组织结构存在问题,需要花时间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诊断、优化。于是他找来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华,请他沉下心去,在近期完成对公司组织架构的诊断、优化与再设计工作,并出具具体的方案直接向他汇报。李华在考虑公司纵向分工组织结构内部的管理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集权与分权

B.中层管理人员人数

C.信息传递

D.协调与激励

【答案】ABCD

【解析】纵向分工结构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包括:(1)集权与分权;(2)中层管理人员人数;(3)信息传递;(4)协调与激励。

随堂练习

【提示】点击上面的“随堂练习”即进入相关试卷

(二)横向分工结构

1.横向分工结构的基本类型

从横向分工结构考察,企业组织结构有8种基本类型:创业型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M型企业组织结构(多部门结构)、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SBU)、矩阵制组织结构和H型结构(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组织结构)和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注:由于本部分内容教材上个别地方过于抽象,文句表达晦涩,为了帮助学员更好理解和把握,做了如下归纳总结,请结合教材来掌握)

(1)创业型组织结构

①含义:创业型组织结构是多数小型企业的标准组织结构模式。创业型组织结构是一种最早的、最简单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层实现直线垂直领导。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对若干下属实施直接控制,并由其下属执行一系列工作任务。这一结构类型的弹性较小并缺乏专业分工,其成功主要依赖于该中心人员的个人能力。

②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

③缺点: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这在业务比较复杂、企业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把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到最高主管一人身上,显然是难以胜任的。

④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2)职能制组织结构

①含义:职能制组织结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企业内部按职能(如生产、销售、开发等)划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均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即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

如在厂长下面设立职能机构和人员,协助厂长从事职能管理工作。这种结构要求行政主管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相关的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就有权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向下级行政单位发号施令。因此,下级行政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指挥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

②优点:

一是能够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某一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比如,所有的销售

和营销工作都通过销售和营销部门来执行。

二是有利于培养职能专家。

三是由于任务为常规和重复性任务,因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四是董事会便于监控各个部门。

③缺点:

一是由于对战略重要性的流程进行了过度细分,在协调不同职能时可能出现问题。

二是难以确定各项产品产生的盈亏。

三是导致职能间发生冲突、各自为政,而不是出于企业整体利益进行相互合作。

四是等级层次以及集权化的决策制定机制会放慢反应速度。

④适用范围

职能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

职能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于简单/静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很少有意外事件发生,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在于,确保已建立起来的一套常规工作和规章制度能执行下去。

【相关链接】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组织中的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程度。如果一种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较高,就意味着做这项工作的人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手段没有多大自主权。人们总是期望员工以同样的方式投入工作,能够保证稳定一致的产出结果。

在高度规范化的组织中,有明确的工作说明书,有繁杂的组织规章制度,对于工作过程有详尽的规定。而规范化程度较低的工作,相对来说,工作执行者和日程安排就不是那么僵硬,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处理权限就比较宽。由于个人权限与组织对员工行为的规定成反比,因此工作标准化程度越高,员工决定自己工作方式的权力就越小。工作标准化不仅减少了员工选择工作行为的可能性,而且使员工无需考虑其他行为选择。

组织之间或组织内部不同工作之间规范化程度差别很大。一种极端情况是,众所周知,某些工作规范化程度很低,如出版公司的推销商的工作自由权限就比较大,他们的推销用语不要求标准划一。在行为约束上,不过就是每周交一次推销报告,并对新书出版提出建议。另一种极端情况是那些处于同一出版公司的职员与编辑位置的人,他们必须遵守管理人员制定的一系列详尽的规章制度。

【例题6·多选题】某日用制品公司最初只是一家普通的中型企业,产品仅限于国内市场销售,经过几次变革,目前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园用工具制造商。企业规模也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但该公司强调“统一指挥,专业化分工”,强调明确岗位责任、权力等级和职能分工,强调交流和沟通正式化。下列属于该公司组织结构的优点包括()。

A.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更加容易

B.相同职能集中执行,实现规模经济

C.有利于培养职能专家

D.工作效率较高

【答案】BCD

【解析】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包括:(1)能够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某一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2)有利于培养职能专家;(3)由于任务为常规和重复性任务,因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4)便于董事会监控各个部门。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①含义: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也叫“联邦分权化”,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一种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相分离。根据业务按产品、服务、客户、地区等设立半自主性

的经营事业部,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使高层领导从繁重的日常经营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决策,并监督、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和评价各部门的绩效。

事业部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即一个公司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②类型: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可按照产品、服务、市场或地区为依据进行细分。

1)区域事业部制结构:按照特定的地理位置来对企业的活动和人员进行分类。

优点:在企业与其客户的联系上,区域事业部制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地区决策;与一切皆由总部来运作相比,建立地区工厂或办事处会削减成本费用;有利于海外经营企业应对各种环境变化。

缺点:管理成本的重复;难以处理跨区域的大客户的事务。

2)产品/品牌事业部制结构:以企业产品的种类为基础设立若干产品部,而不是以职能或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

优点:生产与销售不同产品的不同职能活动和工作可以通过事业部/经理来予以协调和配合;各个事业部可以集中精力在其自身的区域;易于出售或关闭经营不善的事业部。

缺点:各个事业部会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产生摩擦;各个事业部之间会存在管理成本的重叠和浪费;若产品事业部数量较大,则难以协调,且事业部的高级管理层会缺乏整体观念。

3)客户细分或市场细分事业部制结构:通常与销售部门和销售工作相关,由管理者负责联系主要客户。

(4)M型企业组织结构(多部门结构)

①含义:将该企业划分成若干事业部,每一个事业部负责一个或多个产品线。

②优点:便于企业的持续成长;首席执行官所在总部员工的工作量会有所减轻;职权被分派到总部下面的每个事业部;能够对事业部的绩效进行财务评估和比较。

③缺点:为事业部分配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困难并略带主观性;经常会在事业部之间滋生功能失调性的竞争和摩擦;当一个事业部生产另一个事业部所需要的部件或产品时,确定转移价格也会产生冲突。

④适用范围:在M型企业组织结构中,重要决策可以在较低的组织层次作出,因此,与职能制组织结构相比,它有利于以一种分权的方式来开展管理工作。M型企业组织结构一般适于在具有较复杂的产品类别或较广泛的地区分布的企业中采用。

【例题7·多选题】甲公司是上海一家集团企业,其核心业务为批发外国高级品牌的休闲服及内衣。其他业务包括代理世界各地不同品牌的化妆品、手表和鞋。最近,甲公司购入了在国内拥有五家玩具连锁分店的乙公司,并与丙公司签订战略联盟协议参与餐饮业务。为配合甲公司的总体战略实施,甲公司可以选择的组织结构类型有()。(2009年)

A.产品/品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M型企业组织结构

D.创业型组织结构

【答案】AC

【解析】该公司涉及多个业务,会有多个生产线,以企业产品的种类为基础设置产品部,采用产品/品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张,企业需要将职权和责任分派给专门单元的管理者,实行M型企业组织结构,所以,选项A、C正确。创业型组织结构是多数小型企业的标准组织结构模式。职能制组织结构适合单一业务的组织结构。

随堂练习

【提示】点击上面的“随堂练习”即进入相关试卷

(5)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SBU)

①含义: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是在M型企业组织结构基础上建立的。目的是对多个事业部进行相对集中管理,即分成几个“大组”,便于协调和控制。但它的出现并未改变M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②优点:降低了企业总部的控制跨度;控制幅度的降低减轻了总部的信息过度情况;使得具有类似使命、产品、市场或技术的事业部之间能够更好地协调;易于监控每个战略业务单位的绩效。

③缺点:总部与事业部和产品层的关系变的疏远;战略业务单位经理为了取得更多的企业资源会引发竞争和摩擦,而这些竞争会变成功能性失调并会对企业的总体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④适用范围: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6)矩阵制组织结构

①含义: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指既包含职能专业化又包含产品或项目专业化的二元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是为了改进职能制组织结构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矩阵制组织结构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叠加在一起组成一个矩阵,其中纵向系统是按照职能划分的指挥系统,横向系统一般是按产品、工程项目或服务组成的管理系统。

②优点:一是由于项目经理与项目的关系更紧密,因而他们能更直接地参与到与其产品相关的战略中来,从而激发其成功的动力;二是能更加有效地优先考虑关键项目,加强对产品和市场的关注,从而避免职能型结构对产品和市场的关注不足;三是与产品主管和区域主管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从而能够做出更有质量的决策;四是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各项技能和专门技术的相互交融;五是双重权力使得企业具有多重定位,这样职能专家就不会只关注自身业务范围。

③缺点:一是可能导致权力划分不清晰(比如谁来负责预算),并在职能工作和项目工作之间产生冲突;二是双重权力容易使管理者之间产生冲突。如果采用混合型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上级的权力不相互重叠,并清晰地划分权力范围。下属必须知道其工作的各个方面应对哪个上级负责;三是管理层可能难以接受混合型结构,并且管理者可能会觉得另一名管理者将争夺其权力,从而产生危机感;四是协调所有的产品和地区会增加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从而导致制定决策的时间过长。

④适用范围:矩阵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于复杂/动态环境。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工作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往往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常常需要迅速处理一些新的、变化着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判断和技术知识。而矩阵制组织结构显然是帮助管理人员应付这类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矩阵制组织结构适合应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例如,军事工业、航天工业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一般工业企业中的科研、新产品试制和规划工作,也可运用这种形式。

【例题8·单选题】对于经常进行新产品开发的组织来说,同时按产品和职能划分部门以及实施双重授权制是比较适宜的。在下列组织结构中,最适合于该类型组织的结构是()。

A.创业型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

D.矩阵制组织结构

【答案】D

【解析】同时按产品和职能划分部门以及实施双重授权制属于矩阵制组织结构。

(7)H型结构(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组织结构)

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组织结构是一种多个法人实体集合的母子体制,母子之间主要靠产权纽带来连接。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结构较多地出现在由多元化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之中,这种结构使合并后的各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子公司可分布在完全不同的行业,而母公司则通过各种委员会和职能部门来协调和控制子公司的目标和行为。这种结构的公司往往独立性过强,缺乏必要的战略联系和协调,因此,公司整体资源战略运用存在一定难度。

【例题9·多选题】甲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8个省市建设了加工基地,集团旗下子公司有: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装、物流、养殖、药业、软件等。2013年5月甲集团以71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美国乙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甲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为配合甲集团的总体战略实施,甲集团可以选择的组织结构类型有()。

A.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M型企业组织结构

D.控股集团组织结构

【答案】ACD

【解析】该集团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实行多元化战略,可以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M 型企业组织结构、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和控股集团组织结构。

随堂练习

【提示】点击上面的“随堂练习”即进入相关试卷

(8)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基本上有4种类型,即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与跨国战略,而这些战略所依托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与“国际战略”相配套的“国际部结构”。

“国际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早期的战略类型。此时,企业的全球化协作程度低,产品对东道国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多把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母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职能。其组织结构往往采用国际部制。

国际部也应该是一种事业部制,其事业部的划分可以是按区域划分,也可以是按产品划分,甚至还可能是按区域和产品的混合划分。

②与“多国本土化战略”相配套的“全球区域分部结构”。

多国本土化战略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采用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采用“全球区域分部结构”。

“全球区域分部结构”使地区和国家经理有高度的自主权,可以改变本国的产品战略,使它能适应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特殊环境。通常,当地情况对消费者需求影响越大,国家经理所获的自主权也应越大。这样做的主要成效是公司获得了本地迅速适应的能力。因此,区域分部结构对追求多国本土化战略的公司最适用。

从优势的角度看,全球区域分部结构的好处在于使公司能够获得更高的当地反应能力和灵活性。全球区域分部结构最大的弱点在于,母公司对其自治的子公司施行支配性的战略时产生阻力和困难,从而会失去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最终将以效率的损失为代价。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研究与开发、采购、营销和分配活动会加大生产和管理成本,而成本的增加给公司带来的负担有时是难以承受的。

③与“全球化战略”相配套的“全球产品分部结构”。

全球化战略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采用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采用“全球产品分部结构”。这里的产品分部可以是事业部,也可以是战略业务单位。

当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寻求时,产品经理可以根据各国成本和技术的差异来设置活动。在全球产品分部结构下,一些活动会被分散进行,如零件加工和装配,而其他活动则集中进行,如研制开发活动。为了降低成本,欧美公司通常是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活动转移到那些工资水平低、拥有熟练技术工人的国家和免税地区。

在全球产品分部结构下,下属公司的运营并没有太大的自主权,他们只是全球组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谈不上发挥独立的战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和下属公司之间的协调就变得十分关键。由于专业化是全球化公司战略的核心,下属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被看做是供货的来源或销售部门。一旦产品进行了最终装配,就由母公司管理整个国际市场的营销。

从优势的角度看,全球产品分部结构的好处是获得了更高的全球效率。全球产品分部结构最大的弱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属公司越来越对母公司依赖,母公司与下属公司的互动缺乏创造力,从而导致子公司对当地市场的反应能力受到限制。

④与“跨国战略”相配套的“跨国结构”。

跨国战略是将全球化战略的高效率与多国本土化的适应能力结合起来的战略类型。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试图通过发展混合型的结构来同时获得两种结构的优势,跨国结构因此而产生。跨国结构是从全球性产品——地区混合结构思路出发,从下属公司的功能与权力角度,对组织结构作进一步优化。

跨国结构试图获得全球区域分部结构和全球产品分部结构的优势,其本质上是一个运作网络,多个总部分布在不同国家。下属公司对本地产品有绝对的控制权,对某些全球化产品提供支持,并控制其他部分全球化产品。为了有效地运作,跨国公司强调广泛的水平联系、有效的沟通和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使公司总部及其下属公司均能增强对竞争的反应能力。全球性产品——区域混合结构适用于那些产品多样化程度很高、地区分散化程度也很大的跨国公司。

跨国结构的目的是力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地区适应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下属公司仍可生产一到两种提供给世界市场的产品,但它们不但要起到工厂的作用,还要对其他产品承担世界范围的责任。换句话说,下属公司可在某些地区起类似国内产品分部的作用,而在另一些地区承担全球产品的责任。

【例题10·单选题】甲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主要经营化学工业产品。除此之外,还兼营制药、食品、化妆品、首饰工艺品、纺织、冶金、电子、化肥、农药、运输和旅馆业等各种行业。公司经营的区域范围也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协调遍布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

甲公司将销售、计划、财务、人事、研究与开发等核心职能集中于公司总部。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适合该公司采用的结构类型是()。

A.国际部结构

B.全球区域分部结构

C.全球产品分部结构

D.跨国结构

【答案】D

【解析】全球性产品—地区混合结构适用于那些产品多样化程度很高、地区分散化程度也很大的跨国公司。尤其是那些销售、计划、财务、人事、研究与开发等职能难以全部下放到产品分部或地区分部,而这些职能又是对各分部以下的子公司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

【例题11·多选题】下列属于全球产品分部结构特点的有()。

A.获得了更高的全球效率

B.下属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性程度较高

C.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

D.对当地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差

【答案】ABCD

【解析】全球化战略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从优势的角度看,全球产品分部结构的好处是获得了更高的全球效率。全球产品分部结构最大的弱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属公司越来越形成对母公司的依赖,母公司与下属公司的互动缺乏创造力,从而导致公司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的限制。

(三)横向分工结构的基本协调机制

协调机制就是建立在企业的分工与协调上的制度。企业组织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有六种类型: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创业型组织结构、矩阵制结构)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创业型组织结构)

3.工作过程标准化(职能制结构)

4.工作成果标准化(事业部制结构)

5.技艺(知识)标准化(专业型企业)

6.共同价值观(理想型企业)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创业型组织结构、矩阵制结构)

这是一种自我控制方式。组织成员直接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达到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也没有来自外部的干预。这种机制适合于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在十分复杂的组织里,由于人员构成复杂,工作事务事先不能全部规范化,因而也采用这种协调机制,使组织成员边工作、边调整,互相适应、互相协调。

相互调节意味着通过简单的沟通就可以协调工作。以“阿波罗计划”为例:人类首次登月,毫无成例可以借鉴,工作被精细分工到难以置信的地步,数以千计的专家从事不同的工作,最初没有人知道该干什么。随着工作的开展,知识也在增长,之所以最后获得成功,很多时候靠的仍是专家们在未知道路上的相互适应能力。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创业型组织结构)

这是指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按照一个人的决策和指令行事。负责人发布指示,监督工作。形象地讲,这种协调机制如人的大脑一样,同时协调两只手的活动。直接监督受规模的限制,领导者的精力毕竟有限,一个十来个人的组织,也许他还能玩得转,人再多一些,恐怕就力

不从心了。这个时候,组织会出现分层,即出现中间管理层,同时组织成员的工作会出现标准化倾向。

3.工作过程标准化(职能制结构)

这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之前,企业向职工明确工作的内容,或对工作制定出操作规程及其规章制度,然后要求工作过程中所有活动都要按这些标准进行,以实现协调。

如果工作本身是单调的,比如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每天上千次地重复一个动作,另一个工人每天上千次重复另一个动作,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流程就是可控的。通过规章制度,很多问题就解决了,顶多再出现一个泰罗式的人物,整天琢磨着如何让动作更有效率,然后制度化。这种工作协调方式便是工作流程标准化。

4.工作成果标准化(事业部制结构)

这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成果标准,实现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协调。这种协调只规定最终目标,不限定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过程。如果工作流程复杂到不可控,那么制度的作用便不明显了,就只能通过对工作输出(即工作结果)的控制来达到协调工作的目的。对于一个背着资料和样品满世界跑的营销人员来说,管理者无法时刻监控他做了什么,用严格的制度规定他怎么工作也是不明智的。只需要明确地告诉他,这个月的销售额要达到多少,至于如何实现,自己看着办。

5.技艺(知识)标准化(专业型企业)

这是指组织对其成员所应有的技艺,知识加以标准化。有些组织内的工作专业性强,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均无法标准化,那么组织只能通过将员工的技能标准化来实现工作协调的目的。这种协调机制主要是依靠组织成员在任职以前就接受了必要的、标准化的训练,成为具有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艺,相互配合与协调。这是一种超前的间接协调机制。比如陶器厂直接从学校雇用制陶工人,医院直接雇用医生。麻醉师和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切除阑尾时,几乎不用交流,凭借其接受过的培训,他们就知道从对方手里接过什么器械。

6.共同价值观(理想型企业)

这是指组织内全体成员要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宗旨、方针有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充分地了解组织的处境和自己的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互相信任、彼此团结,具有使命感,组织内的协调和控制达到高度完美的状态。鉴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对内要及时调整,发挥创新精神,协调效果和整体优势;对外要灵活适应,快速行动。

从六种类型的关系来看,企业组织简单时,只需要相互适应、自行调整的协调机制。企业组织扩大需要某人单独执行控制工作时,便产生了直接指挥、直接控制机制。当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时,协调机制便趋向标准化。在工作相当复杂,企业便需要采用成果标准化或技艺标准化。在工作极其复杂,难以标准化时,企业往往又自行转回到互相适应调整这种最简单而又最灵活的协调机制上。

不过,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式上升。实际上,企业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只依靠一种协调机制,往往根据不同任务的侧重点不同,混合使用这六种协调机制的。

【例题12·单选题】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的协调机制是()。

A.相互适应,自行调整

B.直接指挥,直接控制

C.工作过程标准化

D.工作成果标准化

【答案】D

【解析】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的协调机制是工作成果标准化。

【例题13·单选题】甲公司是一家复印机生产企业。该公司在制定好自动生产流水线的标准以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便根据这个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产品。一旦生产出现问题,管理人员便用这个标准来检查和调整。根据横向分工结构的基本协调机制分类,该公司属于()。

A.相互适应,自行调整

B.技艺(知识)标准化

C.工作成果标准化

D.工作过程标准化

【答案】D

【解析】横向分工结构的基本协调机制就是建立在企业的分工与协调之上的制度。企业组织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有以下6种类型:(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3)工作过程标准化。(4)工作成果标准化。(5)技艺(知识)标准化。(6)共同价值观。工作过程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之前,企业向职工明确工作的内容,或对工作制定出操作规程及其规章制度,然后要求工作过程中所有活动都要按这些标准进行,以实现协调。

三、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在探索战略与结构的关系方面,钱德勒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和结构》中,首次提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的理论。

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

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基本上是受产业经济发展制约的。从钱德勒对美国工业企业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企业应有不同的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相应做出了反应。企业最先对经济发展做出反应的是战略,而不是组织结构,即在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战略的前导性和结构的滞后性现象。

(1)战略前导性。这是指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这是因为,企业一旦意识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和需求时,首先会在战略上做出反应,以此谋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例如,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技术革新的发展都会刺激企业发展或减少现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当企业自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以后,企业也会据此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当然,一个新的战略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结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来的组织结构。如果组织结构不做出相应的变化,新战略也不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2)结构滞后性。这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常常慢于战略的变化速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新旧结构的交替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当新的环境出现后,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战略。新的战略制定出来后,企业才能根据新战略的要求来改组企业旧的组织结构,同时,旧的组织结构管理人员已经熟悉、习惯,且运用自如。

当新的战略制定出来后,他们仍沿用旧有的职权和沟通渠道去管理新的经营活动,总认为原来有效的组织结构不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当管理人员感到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威胁到他们个人的地位、权利和心理的安全感时,往往会以各种方式抵制必要的改革。

从战略的前导性和组织结构的滞后性可以看出:在环境变化、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利用旧结构推行新战略的阶段,即交替时期。

因此,在经济发展时,企业不可错过时机,要制定出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

略。一旦战略制定出来以后,要正确认识组织结构有一定反应滞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过急。但是,结构反应滞后时间过长将会影响战略实施的效果,企业应努力缩短结构反应滞后的时间,使结构配合战略的实施。

2.企业发展阶段与结构

钱德勒有关结构跟随战略的理论是从对企业发展阶段与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入手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会采用合适的战略,并要求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关链接】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又称“钱德勒命题”,指的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研究美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演变过程时发现,企业组织结构是随着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提出的命题。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结构不仅具有多样性特征,还具有动态适应性特征。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与选择;

反过来,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又受到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制约。两者的关系类似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战略重点决定着组织结构,战略重点的转移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制约着战略重点的实施。

钱德勒发现了企业趋向于通过一些可预知的模式成长:先是通过数量,然后是地域,再是整合(纵向的),最后是通过产品或业务的多元化,即企业的成长历程决定其组织结构。

(1)市场渗透战略(数量扩大战略阶段)。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的外部环境比较稳定。企业着重发展单一产品,只要扩大生产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更强的营销手段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便可获得高额利润。此时,企业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2)市场开发战略(地区扩散战略阶段)。

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在一个地区的生产或销售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速度和需要时,则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中去。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组织要求有职能部门结构。

(3)纵向一体化战略(整合阶段)。

在产业增长阶段的后期,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增大。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希望自己拥有一部分原材料的生产能力,或者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这就产生了纵向一体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

(4)多元化经营战略。

在产业进入成熟期,企业为了避免投资或经营风险,持续保持高额利润,开发与企业原有产品不相关的新产品系列。这时企业应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战略业务单位结构。

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

【例题14·单选题】根据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命题,与纵向一体化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是()。

A.简单的结构

B.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结构

【答案】C

【解析】在产业增长阶段的后期,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增大。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希望自己拥有一部分原材料的生产能力,或者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这就产生了纵向一体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

随堂练习

【提示】点击上面的“随堂练习”即进入相关试卷

(二)组织的战略类型

战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适应性。它强调企业组织要运用已有的资源和可能占有的资源去适应企业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企业所发生的相互变化。这种适应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调整过程,要求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断推出适应环境的有效组织结构。在选择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四种类型:

1.防御型战略组织

防御型战略组织主要是要追求一种稳定的环境,试图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经营领域,占领一部分市场,来达到自己的稳定性。防御型组织常采用竞争性定价或高质量产品等经济活动来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它们的领域,保持自己的稳定。

一般来说,技术效率是防御型战略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纵向整合,可以提高防御型组织的技术效率,也就是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系统里来。在行政管理上,防御型组织常常采取“机械式”结构机制,这样,有利于产生并保持高效率,最终形成明显的稳定性。防御型组织适合于较为稳定的行业。但是,该产业也有潜在的危险,不可能对市场环境做重大的改变。

2.开拓型战略组织

开拓型组织追求一种更为动态的环境,将其能力表现在探索和发现新产品和市场的机会上。在开拓型组织里,开创性问题是为了寻求和开发产品与市场机会。这就要求开拓型组织在寻求新机会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种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变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寻求和开发产品与市场机会是开拓型组织的战略核心任务。

开拓型组织要求它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类组织的结构应采取“有机的”机制。开拓型组织在不断求变当中可以减少环境动荡的影响,但它要冒利润较低与资源分散的风险。在工程技术问题上,该组织由于采用了多种技术,所以很难发挥总体的效率,缺乏效率性,很难获得最大利润。同样,在行政管理上有时也会出现不能有效地使用,甚至错误地使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总之,开拓型组织缺乏效率性,很难获得最大利润。

3.分析型战略组织

防御型组织与开拓型组织分别处于一个战略调整序列的两个极端。分析型组织处于中间,可以说是开拓型组织与防御型组织的结合体。这种组织总是对各种战略进行理智的选择,试图以最小的风险、最大的机会获得利润。

分析型组织在寻求新的产品和市场机会的同时,会保持传统的产品和市场。它的市场转变是通过模仿开拓型组织已开发成功的产品或市场完成的。同时,该组织又保留防御型组织的特征,依靠一批相当稳定的产品和市场保证其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成功的分析型组织

必须紧随领先的开拓型组织,同时又在自己稳定的产品和市场中保持良好的生产效率。

由于其经营业务具有两重性,造成这种组织并不完美。为了达到经营业务上的二重性,该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双重的技术中心,同时还要管理各种计划系统、控制系统和奖惩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的应变能力,造成既无效能又无效率的危险。

4.反应型战略组织

上述三种类型的组织尽管各自的形式不同,但在适应外部环境上都具有主动灵活的特点。从两个极端来看,防御型组织在其现有的经营范围内,不断追求更高的效率,而开拓型组织则不断探索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会形成一定的稳定一致的模式。

反应型组织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时,采取一种动荡不定的调整模式的组织形态。由于这种组织形态缺少在变化的环境中随机应变的机制,所以它往往会对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对以后的经营行动犹豫不决,随后又会执行不适当的战略决策。结果,反应型组织永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反应型战略组织在战略选择中是一种下策。只有在上述三种战略都无法运用时,企业才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战略。

一个企业组织之所以成为反应型组织,主要有三个原因:

(1)决策层没有明文表达企业战略。

这是指企业中只有某个负责人掌握企业的战略。在他领导下,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一旦该负责人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这个企业时,企业便会陷入一种战略空白的状态。此时,如果企业的各个业务单位都卓有成效,它们会为各自的特殊市场和产品利益发生争执。在这种争执的情况下,新选出来的负责人不可能提出一种统一的企业战略,也不可能形成果断一致的行动。

(2)管理层次中没有形成可适用于现有战略的组织结构。

在实践中,战略要与具体的经营决策、技术和行政管理决策统一起来。否则,战略只是一句空话,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例如,企业考虑进一步发展某一经营领域,但被指定完成这一任务的事业部采用的是职能结构,又与其他事业部分享成批生产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该事业部很难对市场机会做出迅速反应。这个例子说明,这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适应战略的要求。

(3)只注重保持现有的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忽视了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有的企业在某些市场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逐渐地采用防御战略。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该企业将生产经营业务削减成少数几类产品,并将经营业务整合。但是,当企业的市场饱和以后,大多数产品利润已经减少时,这家企业如果还固守防御型战略和结构,不愿做出重大的调整,必然在经营上遭到失败。

反应型战略组织只适用于经营垄断或被高度操纵的行业。一个企业组织如果不是存在于经营垄断或被高度操纵的产业里,就不应采取反应型组织形态。即使采取了这种战略,也要逐步地过渡到防御型、开拓型或分析型战略组织形态。

【例题15·单选题】()适用于经营垄断或被高度操纵的行业。

A.开拓型战略组织

B.防御型战略组织

C.分析型战略组织

D.反应型战略组织

【答案】D

【解析】反应型战略组织只适用于经营垄断或被高度操纵的行业。一个企业组织如果不是存在于经营垄断或被高度操纵的产业里,就不应采取反应型组织形态。

【例题16·多选题】下列说法中,属于防御型战略组织特点的有()。

A.技术效率是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

B.常常采取“机械式”结构机制

C.适合于较为稳定的行业

D.组织缺乏效率性

【答案】ABC

【解析】一般来说,技术效率是防御型战略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纵向整合,可以提高防御型组织的技术效率,也就是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系统里来。在行政管理上,防御型组织常常采取“机械式”结构机制,这样,有利于产生并保持高效率,最终形成明显的稳定性。防御型组织适合于较为稳定的行业。组织缺乏效率性是开拓型战略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类型(★★)

尽管在企业文化的定义和范围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也没有两个企业的文化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英国当代最知名的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1976年提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至今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将文化类型从理论上分为四类,即:权力(Power)导向型、角色(Role)导向型、任务(Task)导向型和人员(People)导向型。

(一)权力导向型

权力导向型文化,也称作集权式文化、铁腕型家长文化,权力中心只有一个,通常是由一位具有领袖魅力的创始人或其继任者,以相当权威化的方式运作。企业的领导方式很强势,有决断力,反应速度很快。而中间管理阶层采取主动的空间不大。这种企业文化,在决策正确的情况下,有助于公司快速成长;

但是,同样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如果决策错误,将为公司带来灾难。在企业运行中明显忽视人的价值和一般福利。这类企业经常被看成是专横和滥用权力的,因此它可能因中层人员的低士气和高流失率而蒙受损失。权力导向型文化通常存在于家族式企业和初创企业。

(二)角色导向型

角色导向型文化,也称作各司其职的文化,在大型且注重既定程序的公司里经常可见,每个人的角色、工作程序,以及授权程度,均清楚界定。在这种文化之下,既定的工作说明与工作程序比个人特质重要。这类组织相当稳定且规律化,但也缺乏弹性、步调迟缓。这种企业被称作官僚机构,此类文化最常见于一些历史悠久的银行与保险公司,以及集团企业(如日本的株式会社)、国有企业等。

角色导向型文化十分重视合法性、忠诚和责任。这类企业的权力仍在上层,这类结构十分强调等级和地位,权利和特权是限定的,大家必须遵守。这类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往往是职能制结构。

角色导向型文化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优点,企业的变革往往是循序渐进,而不是突变。在稳定环境中,这类文化可能导致高效率,但是,这类企业不太适合动荡的环境。

(三)任务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文化,也称作目标导向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管理者关心的是不断地和成功地解决问题,对不同职能和活动的评估完全是依据它们对企业目标做出的贡献。这类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往往是矩阵式的,为了对付某一特定问题,企业可以从其他部门暂时抽调人力和其他资源,而一旦问题解决,人员将转向其他任务。所以无连续性是这类企业的一个特征。

实现目标是任务导向型企业的主导思想,不允许有任何事情阻挡目标的实现。企业强调的是速度和灵活性,专长是个人权力和职权的主要来源,并且决定一个人在给定情景中的相

对权力。这类文化常见于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公关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以及销售公司等。

这类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个人能高度掌控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十分动荡或经常变化的环境中会很成功。但是,这种文化也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成本。由于这种文化有赖于不断地试验和学习,所以建立并长期保持这种文化是十分昂贵的。

(四)人员导向型

这类文化完全不同于上述三种。人员导向型文化,也称作利他导向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重视个人的文化,主要由个人主导工作,强调个人价值与专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员工通过示范和助人精神来互相影响,而不是采用正式的职权。这一文化常见于俱乐部、协会、专业团体和小型咨询公司。

这类文化中的人员不易管理,企业能给他们施加的影响很小,因而很多企业不能持有这种文化而存在,因为它们往往有超越员工集体目标的企业目标。

【相关链接】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不是要求员工做到什么,而是企业能为员工提供什么;不是要求员工如何提升企业,而是要求企业如何提升员工。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最高目的在于尊重人的价值,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对员工的尊重与提升,就会使员工处于“失衡”状态。

我们说,“失衡”状态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状态,为了达到“平衡”,员工自然会付出的更大的努力来工作以便提升和回报企业。唯有如此,才能在“不平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使企业和员工都能获得提升。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人员导向型文化体现的就是这种理念。

【提示】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总体文化的次属文化,又称小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一个文化区的文化对于全民族文化来说是亚文化,而对于文化区内的各社区和群体文化来说则是总体文化,而后者又是亚文化。

【例题17·多选题】下列有关角色导向型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各司其职的文化

B.企业被称作官僚机构

C.十分重视合法性、忠诚和责任

D.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优点

【答案】ABCD

【解析】角色导向型文化,即各司其职的文化,在大型且注重既定程序的公司里经常可见,每个人的角色、工作程序,以及授权程度,均清楚界定。在这种文化之下,既定的工作说明与工作程序比个人特质重要。这类组织相当稳定而规律化,但也缺乏弹性、步调迟缓。这种企业被称作官僚机构。角色导向型文化十分重视合法性、忠诚和责任。这类企业的权力仍在上层,这类结构十分强调等级和地位,权利和特权是限定的,大家必须遵守。角色导向型文化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优点。

【例题18·多选题】下列关于企业文化类型表述错误的有()。

A.权力导向型常见于小型咨询公司

B.角色导向型员工通过示范和助人精神来互相影响,而不是采用正式的职权

C.任务导向型十分重视合法性、忠诚和责任,可能导致高效率

D.人员导向型强调企业的变革主要由企业中心权力来决定

【答案】ABCD

【解析】小型咨询公司的企业文化一般为人员导向型,所以选项A错误;在人员导向型企业,员工通过示范和助人精神来互相影响,而不采用正式的职权,所以选项B错误;角色导向型十分重视合法性、忠诚和责任,可能导致高效率,所以选项C错误;权力导向型文化

强调企业的变革主要由企业中心权力来决定,所以选项D错误。

随堂练习

【提示】点击上面的“随堂练习”即进入相关试卷

二、文化与绩效(★★)

下面,从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绩效的关系:文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文化、惯性和不良绩效;以及企业文化成为维持竞争优势源泉的条件。

(一)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

1.文化简化了信息处理

文化简化了信息处理,是指文化减少了企业内个人的信息处理要求,允许个人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本职工作。具体来讲:

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相应的符号,可以使员工的活动集中于特定的有范围的安排之中。这使他们没有必要就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进行讨价还价,因而可以减少决策制定的成本并促进工作的专门化,也使得一起工作的员工分享对他们工作的一系列预期,因而减少了不确定性。同时,共同的文化,使得在一起工作的员工始终存在共同关注的焦点,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

2.文化补充了正式控制

文化补充了正式控制,是指文化补充了正式的控制制度,减少了企业中监督个人的成本。具体来讲:

文化作为集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在组织中能发挥一种控制功能。文化对员工行动的控制是基于他们对企业的依附,而不是基于激励和监督。那些在价值观上依附企业文化的员工将会调整他们个人的目标和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目标和行为。

如果文化在企业中具有这种功能,那么,员工主动的自我控制、员工间的非正式监督和不涉及具体细节的组织准则结合在一起,员工会比在正式制度下更可能地去服从,从而,控制员工行为将比只有正式控制制度更有效。

3.文化促进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成本

文化影响了企业中个人的偏好,使他们趋向于共同的目标。这就降低了企业中个人的谈判和讨价还价成本,并促进了更多协作行动的产生和发展。具体来讲:

在企业内部,由于各利益相关者讨价还价的权力之争,也会导致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企业文化通过“相互强化”的道德规范,会减轻企业内权力运动的危害效应,这就使得在市场上利己主义的个人之间不可能出现的多方受益的合作行为在企业内部可能出现。

(二)文化、惯性和不良绩效

但是,也必须看到,文化也可能损害企业的绩效。文化和绩效之间存在明显消极联系的例子几乎与存在积极联系的例子一样普遍。

例如,直到1986年,美国IBM公司还被认为是强有力的值得模仿的企业,它的管理的深入性和公司文化得到了广泛称赞。然而,不到十年后,IBM又因其惯性的文化而受到责难。IBM公司并不是由于能力变化而失掉产业领导地位的,未能保持其优势的原因在于其惯性文化的影响,使该公司没有预期到产品变化的方向,并让竞争对手(特别是微软公司)在市场份额和网络外部性的基础上夺取了市场优势地位。

文化与绩效相联系,是因为企业战略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战略与环境相匹配。当战略符合其环境的要求时,文化则支持企业的定位并使之更有效率;而当企业所面对的环境产生了变化,并显著地要求企业对此适应以求得生存时,文化对绩效的负面影响就变得重要起来。

尤其是在一个不利的商业环境中,文化的不可管理性将使之成为一种惯性或阻碍变化的来源。管理人员企图阻碍变化而不是解决环境问题,这种不合时宜的决策也将变得十分明显。

这种惯性的产生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在企业中任职很长的行政人员可以在企业繁荣时期熟悉他们的工作,却可能对处理变化毫无经验,他们所选择的规划和所运行的工作程序对突然的变化可能是保守的;企业中的权力基础可能使企业中受威胁的团体去阻碍变化;等等。

(三)企业文化成为维持竞争优势源泉的条件

杰伊·巴尼给出了企业文化可以成为维持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的条件:首先,文化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其次,作为维持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公司文化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市场上大多数的企业是相同的,它往往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文化或一系列行业规范的影响,那么它不可能导致相对竞争优势。最后,企业文化必须是很难被模仿的。

如果成功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历史积累,这种复杂性就会让其他企业很难仿效,也使得其他企业的管理者很难从本质上修改他们企业的文化以显著提高绩效。相反,如果企业文化很容易被模仿,那么,一旦该企业成功的话,其他企业都将会模仿它,这将使文化带给企业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例题19·多选题】企业文化成为维持竞争优势源泉的条件有()。

A.文化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

B.文化必须是企业特有的

C.文化必须是难以模仿的

D.文化必须是持久的

【答案】ABC

【解析】企业文化可以成为维持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的条件:首先,文化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其次,公司文化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最后,企业文化必须是很难被模仿的。

三、战略稳定性与文化适应性(★★)

考察战略与文化的关系,除了文化与绩效的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分析企业战略的稳定性与文化的适应性。战略的稳定性反映企业在实施一个新的战略时,企业的结构、技能、共同价值、生产作业程序等各种组织要素所发生的变化程度;文化适应性反映企业所发生的变化与企业目前的文化相一致的程度。处理二者关系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表示。

在该矩阵中,纵轴表示企业战略的稳定性状况,横轴表示文化的适应性状况。

(一)以企业使命为基础

在第一象限,企业实施一个新的战略时,重要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大多与企业目前的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企业由于有企业固有文化的大力支持,实行新战略没有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文化关系的重点有:

1.企业在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基本使命的关系。企业使命是企业文化的正式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变革与使命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2.发挥企业现有人员在战略变革中的作用。现有人员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

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心得

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心得 又到了期末,又要忙着做各种大作业了,还要忙着准备各种要考试的科目了,总之就是一个繁忙略带解脱的轻松。《企业战略管理——概念。方法与案例》这门课程也开课一学期了,这一学期,我们从最开始的朦胧懂,到现在的略懂点皮毛,出去也不至于别人问我们什么是企业战略而尴尬,也不至于在给自己做个规划时,还要去“百度”上百度一下吧!总之,企业战略管理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也让我们收获了人生需要坚持与理性、敢拼与敢闯。 我们是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那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企业战略吧?战略就是一种计划(Plan),在开始行动或者有动作前得明确的指定的方向,具有处理局势的明确性的指导方针;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说我们为了战胜对手必须要有个实际的具体的还能够应用到对手身上的手段;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说的是有了行动的方针后,我们也有可以采用的手段,那么总要对自己有个了解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在对手动手前,我们要对自己的资源有个合理的安排和应用,把自己拥有的资源充分的应用,做到不浪费一分一毫;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说的就是我们得给自己量身做个切合实际,不夸大不看轻自己的评判,知道自己在与同行业、同样

环境中处的位置;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说的就是你怎样和你的员工共同发展你们的企业,在企业取得了成就之后,和员工怎样共享这块蛋糕。 这就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H。Mintzberg)对战略做出的5P解释,从这也就可以看出,我们在给企业做出合理化的规划战略时,得认真做5P分析,用到我们身上就是,在给自己写人生规划或者职业生涯的时候,也要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规划(也就是Plan);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付出一定的行动和做一些准备(也就是Ploy);我们在给出了规划和要采取的行动后,我们还要对自己进行分析,分析自己有些什么能力,有什么优势,能够在实施行动中合理安排步骤(也就是Pattern);在有了规划、准备和自我分析后,我们还得对自己有个合理的期和自身实际的分析,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中处于个什么样的地位,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这样在采取行动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行动有多大的成绩(这就是Position);在有了这四方面的分析后,我们还要考虑在取得成功后,能不能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蛋糕呢!如果我们能够坐到这五点,那么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就会有条不紊,有目标,有节奏,离我们的理想也就越来越近了。 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得为自己的企业制定出一个利于自

(完整版)时代光华学习课程_企业战略规划考试题汇编

学习课程:企业战略规划单选题 1.我国企业对战略规划的理解存在的误区有( ) 回答:正确 1. A 认为战略是在预测未来 2. B 认为战略是决定“明天要做什么” 3. C 把战略规划看成是一项技术 4. D 以上都包括 2.麦肯锡7S战略要素模型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 回答:正确 1. A 目标 2. B 结构 3. C 员工 4. D 以上都正确 3. 控制企业成本的关键是( ) 回答:正确 1. A 勤俭节约 2. B 优化流程和组织 3. C 大规模采购 4. D 加强管理 4. 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 回答:正确 1. A 两个 2. B 三个 3. C 四个 4. D 五个 5.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有( ) 回答:正确

1. A 摸着石头过河 2. B 西部牛仔现象 3. C 有效沟通不畅 4. D 以上都是 6.我国企业应当建立的正确导向是( ) 回答:正确 1. A 以产品为导向 2. B 以价格为导向 3. C 以战略为导向 4. D 以上都不正确 7.控制协调杠杆包括( ) 回答:正确 1. A 人力资源管理 2. B 财务管理控制 3. C 营运管理 4. D 以上都是 8.中国企业最常使用的管理方式是( ) 回答:正确 1. A 战略管理 2. B 经验管理 3. C 成本管理 4. D 知识管理 9.企业战略秉承什么原则( ) 回答:正确 1. A 舍得法则 2. B 优胜劣汰原则

3. C 竞争原则 4. D 和平相处原则 10. 企业战略价值链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是( ) 回答:错误 1. A 企业的基础,包括企业的形象、文化、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 B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等 3. C 技术开发,包括专利产品技术、高质量的产品生产和先进工艺等 4. D 对采购的管理,包括建立动态的采购考核体系和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基地11.企业授权的模式有( ) 回答:正确 1. A 命令式授权 2. B 层级式授权 3. C 目标式授权 4. D 以上都是 12.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属于什么管理( ) 回答:正确 1. A 发展战略规划 2. B 市场营销管理 3. C 人力资源管理 4. D 财务管理 13.与竞争战略有关的常见问题是( ) 回答:正确 1. A 企业的主要竞争者是谁,具有什么优势和弱势? 2. B 近年来企业在行业排序中的位置发生过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 C 企业的客户群是不是在逐渐的增大?客户的忠诚度是否在不断的提高? 4. D 以上都正确

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的心得体会

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的心得体会 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集团公司给我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培训机会,在培训中我能认真学习并深刻理会其中的含义,我的感知感想如下: 一、企业战略很重要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有了这个战略,才有后来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才有各项政策和措施。企业领导人只要多观察国家领导人怎样抓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难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二、战略研究要加强 之所以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这种基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可能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类似的情形。民营企业虽然不存在经营自主权问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由于受到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战略水平也没有多高。新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假如战略水平低就会经常挨打,甚至走向死亡。所以,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补课。

三、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意识、思维和知识。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对企业领导人综合素质的重大考验。无论是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哪一个方面落后,都会妨碍企业战略水平的提高。观念要更新。企业领导人一般都有对本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地点、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型观念。意识要更新。现代企业经营意识越来越多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公关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等,企业领导人假如不尽快把这些现代意识树立起来,只是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研究出好的企业战略来。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假如思维方式固化,该直觉时不直觉,该分析时不分析,该联想时不联想,该综合时不综合,要研究出一个好的战略也绝非易事。 四、全社会都要关心企业战略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企业的事,但又不完全是企业的事。 各级政府担负着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研究的责任。许多企业对战略不够重视,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强调其重要性是必要的。由于国有企业至今尚未获得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所以,政府应该责成有关部门会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战略。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政府在考核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业绩时,应该把是否认真研究企业战略作为重要内容。政府应该把抓好国有企业战略研究与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点国有企业战略研究工作给以必要的支持。

企业战略管理1—3及答案

战略管理模拟题1 一、选择题 1.科学管理创始人【泰勒】强调,要通过计划工作,挑选,培训和组织工人,以便增加产量。 2.环境分析技术主要有战略要素评估矩阵和【SWOT分析】两种。 3.在成熟产业中选择竞争战略时,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则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战略较好。 4.【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的具体化,是企业追求的较大的目标。 二、名词解释 1、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这种描述在情感上能激起职工的热情. 2、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 3、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4、聚焦战略是指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者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服务 三、简答 1、分析战略管理的任务和特征 答:任务:确定战略愿景和企业使命;设置目标体系;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战略的实施和执行,绩敛评价、执行监测和战略调整;实现战略目标.

特征: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2、价值链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答: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 价值链的增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 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 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 3、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是什么? 答: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战略价值。 (2)具备稀缺和不可替代性。( 3)依靠模仿和学习难以获取。( 4) 由各种元素的综合或整合而来。( 5)影响企业经营元素的有限和可控性。( 6)企业在核心能力上的投资具有杠杆作用。(7)应变力和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顾客提供根木性、关键性的效用和贡献。(8)不可交易性和阶段性特征。

企业战略管理学习心得和总结

企业战略管理学习心得和总结 物流管理11303 曾令吾 “战略”一词早已存在,它源于战争和军事活动,它是战争实践、军事活动的理论概括,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也就是克敌制胜的良策。早在我国的春秋时代、三国时代就成为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系统分析的典范,并被世界各国运用至今。?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逐步把战略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引用、运用于政党和政府的某一时期的政治活动,为实现总体目标所作的力量部署、对策、措施等战略规划,在经济活动领域中,指导国民经济或某些主要产业的发展都用战略性来部署。人们总认为企业战略是偶然决定的,或者认为它是最高决策者的信念、直觉的产物。在理论中常常以、仅仅用内容相关的“企业家活动”、“企业政策”、“长期计划”等名称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安索夫针对企业规模扩大并转向多种经营的形势,以确定企业目标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战略规划理论。1979年他又推出了另一部力作《战略经营》,研究以战略计划推向战略经营,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三者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发展了战略模式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得到了较大发展,经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企业不再仅仅只关注于国内市场,而且要更加关注与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劳动力在全球的范围内自由的流通,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单独的存在,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衰弱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企业。全球化使资源和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无阻的流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全球化下竞争的加剧和危机广泛传播,也为企业带来了挑战。因此战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这门课,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战略管理的知识,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选择和制定合理的战略,而制定合理的战略,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其中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在企业中处于首要地位,通过环境的分析才能找到自己在竞争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以及自己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进入什么样的市场。其中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结构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客户分析,每一种分析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内涵。 宏观环境分析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人口和自然环境因素。一个企业想进入另一个市场考虑的因素也是挺多的,政治法律来讲,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政治环境是否宽松,政局是否稳定,制定何种政策,颁布什么样的法令,这些都会影响到对于另一个市场的选择;其次经济因素,进入另一个市场,也要考虑到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社会文化因素也尤其重要,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与习惯,进入另一个市场时要考虑到不同消费者之间的信仰与习惯;科学技术因素,考虑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同时也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人口与自然环境。 行业结构分析涉及着名的波特五力模型,现有产品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1,潜在进入者:

热门-战略管理课程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课程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课程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一个企业是否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与公司主要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员工有着切身的影响。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格局,也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结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发展战略就不会前进的更远,可能存活一段时间后就解散或倒闭了。所以说,有一个可期的愿景和一套成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指引,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内涵,也是企业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化、正规化的中轴线。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不明晰,这是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挑战。 一个企业战略的制定,其最初是一种想法,一种概念和灵感。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必须树立高远的理想,并孜孜以求;必须具备分析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有执行的力度和速度。这样,一套企业战略计划的出炉就能整合企业的目标、统一员工的思想,能使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地付诸行动。 目前,我们公司从事污水处理领域这一行业已有七个年头了,虽然公司稳步地向前发展,但我们要稳而思忧。可喜的是公司的领导包括一些员工骨干都在认真关注和思考这一课题。 我认为:我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依然离不开水处理这一环保领域,因为这是我们已经从事了多年的行业,对其比较熟悉;人力有一定的储备,有这一方面的技术专家、博士、硕士,

有我们特有的核心技术、核心专长。这一行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大庆高新区的要求和扶持范畴;能有一个相对长期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能为本企业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双赢领域。我们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专长,开拓新的市场,虽有一定风险,但却是我们企业的蓝海地带,值得去做。 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要让大多数员工能居者有其屋,人人有车开,实现财富自由;五年之后,公司运作上市,员工成为上市企业的股东。让每一位员工不再有生活的压力,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体现价值和尊严的存在,并感觉到幸福! 这就要求每一位员工,在企业里必须坚守正直与真诚这一共同的价值观,要让正直与真诚始终贯穿于我们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之中。对待员工、对待客户、对待产品都应坚守这一核心价值观。正直与真诚会使客户、外协单位、供应商对我们充满信赖,会让我们的员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要进一步引进人才,本着以德为先,适者为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锤炼我们的管理团队,打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让员工对公司都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很多人都指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来谋求生存并进一步争取繁荣和发展。战略是一个过程,它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人力资源工作的使命不断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企业战略规划培训课程大纲

企业战略规划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领域:企业战略规划 适合层面:总经理/职业经理人/董事长/总裁 培训课时:12小时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在个人工作、生活方面,我们都需要开拓新的“蓝海”。战略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客户,提出不同行竞争者拼搏,独开新路,其中心直指潜在需求和新型市场。相对于价格之类的硬碰硬的、原始的竞争方式,真正的战略的价值创新是一种迂回的、高端的竞争策略。 【培训背景】 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将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本课程既有独特的理论高度,更有如何将战略落到实处的实际方法与工具,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个课程。 【培训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及相关各界管理精英(企业高层)企业战略发展经理、企划部经理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特点】 讲师讲授+现场演练+现场研讨,为此学员最好携带公司有关客户、公司组织架构、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等相关资料,以确保教学效果。 鲜活生动行业案例,冲击活动激情体验;至深至性讲情说理,启导智慧激发共享。 【培训目的】: 1、学会企业战略管理之方法与策略; 2、认识创新的本质,理解创新的内涵; 3、帮助学员整理各自的领导经验和思路; 4、有效帮助学员提升创新能力与战略素养。 【培训讲师】: 【课程内容】:企业战略规划培训课程内容概括 一、中国崛起最大的风险是企业战略迷失 1、太多奇迹的企业家时代,大多是伪科学时代 2、时代变了,战略就是超越能人的管理 3、 4C战略模式:不战而胜的战略体系 4、战略的四大标准 举例讲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凭什么来凝聚人心——谁会和我们一起走得最远,走到最后 1) 核心价值观 2) 愿景规划——只有共同的梦想,才能走得最远 3) 战略目标——拥有共同的目标,才能走到最后 三、整合业务链:用什么来指导业务发展 a) 三层业务链 b) 如何进行三层业务链的规划 c) 核心业务 d) 增长业务 e) 种子业务 f) 如何整合三层业务之间的转换? g) 三层业务链的管理——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战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战略治理则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我们要仔细学习好战略治理,如此能使工作更加顺利完成。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带来的战略治理学习心得,欢迎大伙儿阅读。 战略治理学习心得篇1 一具企业是否有长远的进展战略,与公司要紧领导有着紧密的关系,对职员有着切身的妨碍。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格局,也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结局。一具企业假如没有进展战略就可不能前进的更远,可能存活一段时刻后就解散或倒闭了。因此说,有一具可期的愿景和一套成体系的进展战略规划是一具企业长期可持续进展的指引,是企业进展过程中的总体内涵,也是企业团队建设和治理的系统化、正规化的中轴线。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别够,还别明晰,这是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挑战。 一具企业战略的制定,其最初是一种想法,一种概念和灵感。关于企业领导人来说必须树立高远的理想,并孜孜以求;必须具备分析咨询题的深度与广度;并且还要有执行的力度和速度。如此,一套企业战略打算的出炉就能整合企业的目标、统一职员的思想,能使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地付诸行动。 目前,我们公司从事污水处理领域这一行业已有七个年头了,尽管公司稳步地向前进展,但我们要稳而思忧。可喜的是公司的领导包括一些职员骨干都在仔细关注和考虑这一课题。 我认为:我们企业进展战略规划还是离别开水处理这一环保领域,因为这是我们差不多从事了多年的行业,对其比较熟悉;人力有一定的储备,有这一方面的技术专家、博士、硕士,有我们特有的核心技术、核心专长。这一行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大庆高新区的要求和扶持范畴;能有一具相对长期的竞争优势,是一具能为本企业和客户制造价值的双赢领域。我们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专长,开拓新的市场,虽有一定风险,但却是我们企业的蓝海地带,值得去做。 我们的目标是今后要让大多数职员能居者有其屋,人人有车开,实现财宝自由;五年之后,公司运作上市,职员成为上市企业的股东。让每一位职员别再有日子的压力,别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体现价值和尊严的存在,并感受到幸福! 这就要求每一位职员,在企业里必须坚守正直与真诚这一共同的价值观,要让正直与真诚始终贯通于我们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之中。对待职员、对待客户、对待产品都应坚守这一核心价值观。正直与真诚会使客户、外协单位、供应商对我们充满信赖,会让我们的职员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制造最大化的利润。要进一步引进人才,本着以德为先,适者为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锤炼我们的治理团队,打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让职员对公司都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战略治理学习心得篇2 不少人都指出,在当今那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必须经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来谋求生存并进一步争取繁荣和进展。战略是一具过程,它的有效实施离别开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治理。 随着人力资源专业的进展与成熟,人力资源工作的使命别断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源别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人事治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进展紧密相关。纵观全球,在以后的进展中,竞争的全球化挑战、满脚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这三慷慨面的竞争挑战将会提高人力资源治理的实践性,人力资源职能沿事务中心__卓越绩效中心__公司业务伙伴逐步转化,由此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人力资源胜任者模型能够看出人力资源战略伙伴、职能专家、职员支持者、变革倡导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心得

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心得 通过此次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使我学习到企业战略管理相关内容、目标、管理办法及应用等,使我充实了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员最主要的职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层次化的体系,理论认为公司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每个层次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控制行为进行管理。 作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以前对于战略管理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应该是公司领导思考的问题,只要抓好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就是成功,学习之后感觉其实不然,企业战略管理对于提升管理思维,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精细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要首先认识到战略管理重要意义,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指导现实工作指针和方向,只有方向正确,走的路才正确,才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战略是指导战术的总纲,是战术正确落实的灵魂,只有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更好的理解战略管理的方法和特点,

才能在推动具体工作落实,提升管理品质上发挥更大的乘法效应。从建立战略思维,进行战略分析,到战略决策,再到执行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作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要努力学好战略管理理论,树立战略管理思维,明确战略管理执行措施,真正用好、用活战略管理工具,提升运营管理部各项管理水平。我也就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要站在公司管理的全局看问题,提高战略思维层次和高度; 战略就是企业的经营方向,是未来的使命、愿景和目标,每一个企业都有这种战略意识和认知,做好战略管理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战术与战略的辩证逻辑关系,不能将工作重点当成战略目标;二是提高战略制定后的执行力,不能只是挂在墙上,要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员工,每一个时间节点;三是提高战略规划重指导意义,规划既要长远,也要切合实际情况,不能搞大而全,要做好而精,比如公司推行的精细化管理,做事落实战略管理的重要抓手;战略管理要有长期指导性,不能经常研讨,不断改变,让人无所适从;四是战略管理是企业一个阶段经营、管理和发展方向,他包含了愿景、使命,包含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的前提下去实现每一个阶段性目标;五是战略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是通

企业战略管理学习收获

企业战略管理学习收获 作为中央电大的一名学生,我在第四学期学了企业战略管理。通过以前的相关管理课程的学习,这学期学的企业战略管理我感触很深。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谋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能够完整、准确地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技能,企业就必须了解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越来竞争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活动的内容,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共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思考与讨论。其中第一部分有十章。它们分别是: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第二章,外部环境分析;第三章,内部环境分析;第四章,战略目标设定;第五章,公司战略选择;第六章,竞争战略选择;第七章,合作战略选择;第八章,职能战略;第九章,战略实施;第十章,战略控制。其中第二部分内容包括:战略管理导论案例、外部环境分析案例、内部环境分析案例、战略目标设定案例、公司战略选择案例、竞争战略选择案例、合作战略选择案例、职能战略案例、战略实施与控制案例等内容。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主要介绍了企业战略的一些概念,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层次、体系,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特征以及其与他管理范畴的区别与联系,完整、规范的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战略管理有一个比较全面、概括的了解,以便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

理解企业战略内涵,就必须了解战略一词的意义。“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将帅的知谋筹划以及军事力量的运用。现在,战略一词已经开始泛化,应用于军事以外的领域,比如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领域,尤其是企业领域。知道战略的意义以后,就必须了解企业战略的特征。 企业战略的特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1、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 2、企业战略具有长远性; 3、企业战略具有纲领性; 4、企业战略具有抗争性; 5、企业战略具有分险性。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企业战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决策活动,制定起来难度较大。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须了解企业战略的要素,它的要素有:1、是确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2、确定企业成长的方向,它与以下几个战略有关。比如: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多元化战略。3、竞争优势;4、协同效应。 一般来说,企业战略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层次的,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企业战略层次也会不同。企业战略层次的具体内容有: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有了以上几个战略,就可以制定企业战略方案。一般企业战略方案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战略思想2、战略目标3、战略阶段4、战略重点5、战略对策等内容。 要想把企业战略学好,必须了解企业战略的特征和及其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有特征有: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的管理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的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学习总结

以下为我对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 企业管理、管理创新”我就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的概念、定义、基本原则,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创新,现代管理思想,管理动态、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进展及一些优秀企业经营之道,企业管理典型案例,管理定律故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学习交流。 通过这次主题学习我对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内容、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优秀企业经营之道、典型案 例、管理故事、管理定律的学习,使我们对理*的管理理念有个感*的认识,对一些成功的 企业经验有所了解。给我们以启发和思索。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动向发展趋势、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些都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组意义,以后,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学 习,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创业企业服务。 下面,重点谈一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管理”一词,包涵管”和理”两个意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比管”更重要。在中国文化中,尤其重视理”的作用,诸如疏理、调理、清理、理顺。理”什么?,诚然,理 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做好人的工作,重视人的因素,理顺人际关系。 事实上,研究人的行为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没有削弱人的因素的作用。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说,增加了人的因素的作用。因为一些技术*很强的 工作,实际上是无法监督的,不靠职工的自觉*,就无法做好。西方行为科学”企图以此为 手段,缓和劳资矛盾,刺激职工的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 当今,国外管理领域中,流传着一种说法: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觉悟。美国大企业家、全美食品同业公会主席法兰西斯因袭培根指出:你能用钱买到一个 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使一个人在年一定的时间内,停流在一定的的地方,你能用钱在一天或 一小时内,买到别人的肌肉动作;然而,你却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买到主动、买到忠诚,也不能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奉献”。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是企业制度完善,员工热爱企业,企业里人人是主人,人人是管理者,员工自觉*极高,自律*极强,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得到了 充分发挥和展示。职工的高度自我管理基本取代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重点由管 转向理和通,主要起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企业的管理 成本也降低到了最低水平,这也是全世界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不断追求的管理目标和境界。管理就是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的连结,就是开发人力和物力,在这里人和人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那么,以人为本”便是管理思想的精髓,是新世纪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端正对人的认识,树立平等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成为发展经济与开竞争的原动力。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是掌握熟

不同阶段的培训管理策略

众所周知,培训在企业中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培训福利阶段、培训管理阶段、人才培养阶段、转型升级阶段。从福利,到建立系统化的培训管理体系,到人才梯队的建设,到组织的转型升级和绩效改进,培训在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其定位、作用和立足的关键点是不一样的。 一、培训福利阶段 当企业刚刚开始引入培训的时候,通常把培训作为一种福利,重在扩充知识、提升素养、激发士气、调节心态,因此,这个阶段的培训往往借助外力,并且以员工满意度为培训效果的评估标准。这个阶段不建议立即开始建体系,做制度。医生开药都得先检查病人的情况,培训管理者在不了解企业各个业务板块运营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就套一个体系给企业,可能会开错药方。培训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好的,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1、培训的作用:员工福利、雇主品牌、留人策略。 2、关键点: (1)新员工成长计划:入职培训以系统化和阶段化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151771.html,的方式进行,可涉及公司介绍、制度流程、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团队建设与沟通协 作等内容—吸引人才; (2)外派培训:将关键岗位的人才“送出去”接受外派培训,签订培训协 议,约定服务年限—留人策略; (3)引入外脑:了解业务方面现阶段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培训是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如果是,则聘请专业人士亲临指导,以管理咨询的方式做培训项目,帮助企业的业务部门获得技能上的突破—建立雇主品 牌。 3、KPI指标:培训课时、培训人数、培训费用、课程开发数量、员工培训 满意度。 二、培训管理阶段 企业做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培训,经过2-3年的孵化与沉淀,已初见端倪。培训逐步开始周期化、阶段化运营,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也日渐提升,培训课程一步步走向完善,这个时候,培训管理者可以通过职位说明书、工作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法,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根据胜任能力模型建立 课程体系。 1、培训的作用:吸引人才、培养一批内训师、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氛围。

公司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完整版)

某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 编号: XX年度培训工作计划 编制: XXX 审核:XXXX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部 **年**月**日 XX年培训工作计划 目录

一、计划概要 (2) 二、计划依据 (2) 三、培训工作原则、方针和要求 (2) 四、培训工作目标 (3) 五、培训体系建设 (4) 六、XX年培训课程计划 (5) 1、新员工入司培训 (5) 2、在职培训 (6) 3、计划外培训 (9) 七、重点培训项目 (9) 八、财务预算 (10) 九、培训效果评估 (11) 十、计划控制 (10) 十一、附件: 《XX年度培训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11) 一、计划概要 本计划主要内容为某某控股XX年人力资源部培训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编制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计划依据 XX年度公司发展战略、职能定位、培训需求调查、部门访谈以及建立专业高效团队的精神。 三、培训工作的原则、方针和要求 为确保每项工作的能力需求因素被识别,使本组织的培训活动具有明确的行动方向,人力资源部特制定了培训原则、方针和要求,用以指导全年培训工作的开展。 1、培训原则 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为公司培训管理的根本原则。 2、培训方针 以某某文化为基础,以提高员工实际岗位技能和工作绩效为重点,建立具有某某特色的全员培训机制,全面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和员工队伍整体竞争力提升,确保培训对公司战略实施的推进力。 3、培训的六个要求 ?锁定战略与未来发展需求 ?锁定企业文化建设 ?锁定中层以及后备队伍能力发展 ?锁定学习型组织建设 ?锁定内部自我培训技能提高 ?锁定内部培训指导系统的建立和提高

企业技术培训课程计划.pdf

企业技术培训课程计划 2011-6-29 上海课时:2天 会务组织:百乔罗管理咨询公司 课程费用:3200元/人(含资料、中餐) 咨询电话:罗老师 课程对象:研发总监、产品经理、研发部门经理、研发项目经理、技术管理部/研发管理部/项目管理部、研发骨干、测试、QA等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收益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提升技术同要人员转型为管理人员的多种能力: 了解企业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不求,明确正确的角色定位; 建立提升管理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的进阶体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和适应你所处的企业文化氛围; 树立全局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资源制定工作策略; 学习工作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掌握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任务、达成目标的方法; 掌握如何建设团队,考察、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方法; 掌握工作场合的有效沟通技巧; 分享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学习如何建立自我提升机制,不断磨练和提升管理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企业领导者; 课程背景 在职业发展的某个阶段,许多技术人员必须决定是继续沿着技术路线发展或者是走向管理发展路线;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某些技术人员会提拔到管理工作岗位;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业技术人员进入到管理领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一个技术人员提升到管理岗位后,得到的结果是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增加了一个不称职的经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技术和管理需要不同的解决手段。解决技术问题是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的,

而大多数技术问题有正确的答案,科学定律的一致性保证了答案不会因时因人就有所改变。可是管理问题却不一样。管理没有标准的答案,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没有足够的支撑事实或信息;管理没有完美的答案,解决方案的质量往往妥协于解决方案的时间;管理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解决一个问题通常会带来新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二是我们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制。狭窄的知识面、单一的问题观察角度、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充分的素质能力训练,也加大了从技术人员成长为管理人员的跨度。 随着客户多元化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迅速变化,随着研发工作的加强,企业的关键岗位上急需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为了胜任这个新的挑战,一个仅有技术背景的人员必须开发能够胜任管理角色的必备技能。 如果你目前担任基层管理岗位或者刚刚进入管理岗位,该课程将帮助你理解管理的角色,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理清管理者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掌握管理者的必备知识和技能,选择和使用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较高的起点、较快的速度成长,成为值得企业最有潜力的培养对象。 如果你现在已经是某个管理部门的主管,你有责任帮助你的下属成长,提升他们的工作业绩和职业满意度。本课程将帮助你理解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中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利用本课程介绍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可以具体、有效地指导你的下属,尽快地成长为合格的管理者。同时,系统地对照管理者的管理要求,对照管理者所必备的技能,帮助你自我检讨、自我完善和自我启示,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培训特色 系统性。课程内容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主要管理方法论,结合中国企业管理的最佳实践,总结提炼出适合中国本土企业对技术背景的经理人的管理理念、知识、技能和方法工具的提升体系。 互动性。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内容包括大量案例研讨和课堂演练,通过对从走向技术管理的角色演练、案例研讨等方式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转化能力。 针对性。该课程讲师具有多年的产品开发、研发管理、过程改进、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经验,亲身经历了从技术人员、项目经理、职能经理和产品经理的职业历程,对从技术到管理有实践的经历、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感悟,善于分析和解答学员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课程大纲 一、技术人员转型于管理人员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 对管理的基本认识 管理的概念 企业典型的职位层次及要求 管理者应该从事的主要活动 典型的技术型管理者的误区 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九大思维模式区别

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

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 任景锋 【课程介绍】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找机遇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感受到制定战略的重要性。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快速成长壮大,有的却止步不前?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有的却昙花一现?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获取高利润,有的却连年亏损?面对日趋复杂且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 本沙盘课程是让学员在把一个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提炼成实物模型上进行实际动手推演,连续完成5~6年的经营操作,不断认识到经营过程中的“错误”,在老师每年总结点评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整体运作层次,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性。 通过2天模拟企业经营,学员不仅完成了围绕培训主题的高质量学习,达到有效提高战略管理水平,理解战略管理的涵义、认识企业战略的特征、了解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分析企业战略的层次。掌握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使用。 【培训目标】 1、透过企业战略规划、市场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结合企业实际资源进行市场开拓计划、年度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融资计划的制定,将工作计划数字化进而为财务指标化,并通过现金流预测判断全面计划方案的可行性,使经营策划与年度目标相衔接,进而是部门计划与经营战略相配合,以建构一套系统化经营管模式。 2、亲身体验一个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 3、理解全面计划预算编制完整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制定企业年度计划纲要及战略定位分析,学习制定各个部门的年度计划纲要。掌握公司预算系统的控制;盈亏平衡分析、成本分析、产销排程计算、采购部门预算计划的计算、融资计划预算的制定、公司全面计划的可行性判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和地位、公司预算调整等。

2019年度XX集团公司培训计划方案(详细版)

2019 年度集团公司培训计划方案 年度培训计划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集团公司年度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有力 保障措施之一。通过对集团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优化培训效果,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 加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培训计划的积极实施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 业生涯规划,有力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 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打造学习型组织。 1、内容摘要 2019 年度集团公司的培训计划是根据我公司的年度战略发展方向、年度经营重心、员工素质 及组织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详实而充分的培训需求调查之后,汇总、整理、分析培训需求 基础数据进而撰写2019 年度培训计划。 从充分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确定2019 年度培训工作目标,进而制定有效地培训计划到合理预估培训费用,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测量方法,提出保障培训效果的积极措施等方面制订出了实用 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的2019 年度培训计划书。 2、培训需求调查 2.1 本次培训调查围绕公司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的实现,提升员工的业绩目标,优化工作业务 流程,保证员工达到岗位胜任能力,促进员工的职务发展等五个维度,遵循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 则和多向性原则,积极制定2019 年度培训需求调查方案,跟踪落实方案实施情况,了解并掌握了各 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 2.2 调查范围:集团下属各公司 2.3 调查方法: 本次培训需求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本次将集团下属品牌的全体员工分为三层,即 基层员工(各品牌经理级以下员工,不含经理级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品牌高管人员(销售总监、服务总监及品牌总经理)。基层员工抽样比例为本品牌基层员工的30%;中层管理人员抽样比例为本品牌中层管理人员的50%;高层管理人员抽样比例为80%。 2.4 调查组织部门及负责人: 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公司下属各品牌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集团人力资源部、各品牌综合部经 理及人事专员。 2.5 调查形式: 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人员采取调查问卷形式,高层管理人员采用面谈法。 2.6 调查时间:

企业战略管理学习收获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企业战略管理相关内容、目标、管理办法及应用等,使我充实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内容,收益菲浅。学习了解到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去加以领会和理解,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水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教材第四章战略目标设定,主要内容有确定企业使命、战备目标体系、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三个方面。其中基本知识点是: 一.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构成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企业使命表述主要内容 1:企业使命的含义;2:企业使命的界定;3:企业使命的作用;4:企业使命的 表述;5:企业使命的调整 三.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原则 1:关键性原则;2:平衡性原则;3:权变性原则

四战略目标的内容 1:利润目标;2:产品目标;3:市场目标;4:竞争目标;5:发展目标;6:职工福 利目标;7:社会责任目标 五.战略目标的特征 1:可接受性;2:可检验性;3:可实验性;4:可挑战性 企业愿景的含义:是企业战略家对企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的 描述. 企业使命的含义:企业使命是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企业使命德表述有:1企业的生存目的2企业经营哲学3企业形象 总之,战略决策者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一决策过程中,主要采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定量方法比较即能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决策过程,必将受文化、政治、董事会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企业经营者,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问题,就是“先定必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谋划,确立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决策。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我感觉有以下收获。 一、在学习上,比起第一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次测验的成绩也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上个学期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大学校园,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特别是这里的上课时间,每节课是五十分钟,挺不习惯,经常坐不住,弄到每节课的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