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主题1空气资源氨的合成课题3氨氧化法制硝酸学案鲁科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主题1空气资源氨的合成课题3氨氧化法制硝酸学案鲁科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主题1空气资源氨的合成课题3氨氧化法制硝酸学案鲁科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主题1空气资源氨的合成课题3氨氧化法制

硝酸学案鲁科版选修2

1.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并能利用反应原理说明如何制得一氧化氮和选择吸收二氧化氮的条件。(重点)

2.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的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树立环保意识。(难点)

3.进一步认识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1.制备流程:NH 3――→2NO ――→2NO 2――→2HNO 3。 2.反应原理:

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

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1.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含氮物质有哪些? 【提示】 NH 3、NO 、NO 2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均发生氧化反应。

A .氨水(浓氨水∶水=1.5∶1)

B .催化剂(Cr 2O 3)

C .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D .氧化瓶

E .吸收瓶(水、石蕊溶液)

F .NaOH 溶液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操作:先加热硬质试管中的催化剂,再把空气缓缓地、均匀地鼓入氨水中,待催化剂开始红热时,撤走酒精灯。

2.思考

(1)氧化瓶D 中的现象:瓶内变成红棕色。

(2)写出E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NO 2+H 2O===2HNO 3+NO 。 (3)F 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O 、NO 2气体。

2.试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氨氧化反应的热效应。

【提示】 待催化剂红热时,撤走酒精灯,利用反应释放的热量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说明氨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1.(1)氨气与O 2反应可生成多种不同的产物,如NO 、N 2O 、N 2,若不控制反应条件,只会生成氮气。

(2)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选择NO 并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铂系催化剂和非铂系催化剂两类。

2.选择吸收二氧化氮的条件 (1)吸收NO 2的反应为:3NO 2+H 2

3

+NO 。

(2)吸收NO 2反应的特点:①可逆反应;②放热反应;③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 (3)吸收NO 2的方法:欲使原料利用充分,得到的硝酸的浓度增大,可采取加压、降温的方法,现代硝酸生产改用全压法和综合法,成品酸中HNO 3的质量分数可达60%~70%,提高了NO 2的吸收率。

3.常压法生产硝酸尾气的处理

(1)碱液吸收法:2NO 2+Na 2CO 3===NaNO 3+NaNO 2+CO 2。

(2)催化还原法:如用H 2、CH 4等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氮的氧化物反应。

3.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性越差,反之越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性越强,反之越差。

①工业制硝酸的原料是什么? 【提示】 氨气和空气。 ②如何获得一氧化氮?

【提示】 4NH 3+5O 2=====Pt

高温4NO +6H 2O 。

③吸收NO 2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 全压法和综合法。

1.工业制硝酸的原料:NH 3和空气。

2.反应流程:NH 3――→O 2NO ――→O 2NO 2――→H 2O

HNO 3。 3.反应设备:氧化炉、吸收塔、蒸馏塔。 4.工艺流程

5.相关反应

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4NO +6H 2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1.Mg(NO 3)2具有脱水作用,可用于提高HNO 3的质量分数。 2.在工业制HNO 3过程中,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下列现象:①液面上的铂

丝保持红热;②瓶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③有时瓶口有白烟出现。请用必要的文字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

【解析】 氨与氧气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4NO +6H 2O ,反应是放热的,因此可观察到烧红的铂丝保持红热状态。生成的NO 容

易与O 2继续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 2气体:2NO +O 2===2NO 2。NO 2气体遇水蒸气则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生成的HNO 3是挥发性酸,可与氨水挥发出的NH 3化合产生白烟NH 4NO 3,反应方程式为NH 3+HNO 3===NH 4NO 3。

【答案】 氨水易挥发,瓶内充满NH 3和O 2的混合气体,当红热的铂丝插入时,由于发生下列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4NO +6H 2O 而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铂丝保持红热。生成的NO 可继

续和O 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 2,反应方程式为2NO +O 2===2NO 2,而NO 2能与水蒸气反应:3NO 2+H 2O===2HNO 3+NO ,生成的挥发性酸HNO 3遇NH 3则产生白烟NH 4NO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 3+HNO 3===NH 4NO 3。

NH3遇HNO3产生白烟固体颗粒,易误写为白雾液体小液滴。

1.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HNO3时,先制得50%左右的硝酸,然后再制成98%的浓HNO3,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加CaCl2后再蒸馏浓缩

B.加生石灰吸去水分后再过滤

C.加硝酸镁后再蒸馏浓缩

D.加入浓H2SO4后再分液

【解析】以硝酸镁做脱水剂,将浓硝酸镁溶液与稀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蒸馏。由于硝酸镁具有脱水作用,因此可蒸出HNO3含量较高的硝酸蒸气。将硝酸蒸气再进行精馏,即可得到HNO3的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蒸气,冷凝后即得浓硝酸。

【答案】 C

①硝酸工业中尾气的有害成分是什么?

【提示】NO、NO2等含氮氧化物。

②处理硝酸工业尾气常用什么方法?

【提示】碱液吸收法和催化还原法。

③处理硝酸工业尾气常用的原料是什么?

【提示】纯碱溶液或甲烷、氢气等。

1.碱液吸收法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NO+NO2+Na2CO3===2NaNO2+CO2

利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比较经济,但处理后的尾气中氮的氧化物的含量仍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人们又采用催化还原法净化尾气。

2.催化还原法

H2+NO2===NO+H2O

2H2+2NO===N2+2H2O

CH4+4NO2===4NO+CO2+2H2O

CH 4+4NO===2N 2+CO 2+2H 2O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各种燃料气中的甲烷、氢气等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使尾气中氮的氧化物的含量降低,达到甚至低于排放标准。

在硝酸生产过程所排放出来的废气中含有NO 和NO 2,它们污染环境,现用氨催化

还原法将它们转化为无毒气体(填名称)____________直接排入空气中,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NO 和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则两者的混合物相当于一种酸酐,写出用烧碱溶液吸收这种酸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硝酸的酸酐是N 2O 5,和NaOH 反应生成NaNO 3,亚硝酸的酸酐是N 2O 3,和NaOH 反应生成NaNO 2。

【答案】 氮气 6NO +4NH 3=====催化剂

△5N 2+6H 2O 、6NO 2+8NH 3===7N 2+12H 2O N 2O 3+

2NaOH===2NaNO 2+H 2O

2.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 3与NO x 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

(一)提供的装置

(二)NH 3的制取

(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②用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 ③实验室制氧气有时需要加热,有时不需要加热 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⑤用浓盐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试管

(2)从所提供的装置中选取一个能制取氨气的装置:____________(填字母)。 (3)当采用你所选用的装置制取氨气时,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模拟尾气的处理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4)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 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________(填字母)。 a .CuSO 4 b .H 2O c .CCl 4 d .浓硫酸

(6)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

【解析】 (2)实验室制备氨气可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加热法,也可以用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在常温下制取。可选装置C 或G 。(3)根据所选装置写出相应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 中为Cu 与稀硝酸的反应:3Cu +2NO -

3+8H +

===3Cu 2+

+2NO↑+4H 2O 。 (5)D 中用浓氨水防止氨气被吸收,因此还可以换成CCl 4。(6)该反应中尾气含有NO 等污染性气体,应除去后再排空。

【答案】 (1)①③⑤ (2)C(或G)

(3)2NH 4Cl +Ca(OH)2=====△

2NH 3↑+CaCl 2+2H 2O[或CaO +NH 3·H 2O===NH 3↑+Ca(OH)2] (4)3Cu +2NO -

3+8H +

===3Cu 2+

+2NO↑+4H 2O (5)c (6)NO 尾气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处理

1.工业制HNO 3的3个反应: 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4NO +6H 2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处理硝酸工业尾气的2种方法: (1)碱液吸收法;(2)催化还原法。

1.下列过程:①豆科植物根瘤菌将N 2转化为氮肥;②雷雨时雨水中存在一定量硝酸;③工业上将N 2合成氨;④用氨氧化法制硝酸,其中属于固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成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固氮。 【答案】 A

2.硝酸工业中,不涉及的反应是( ) A .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4NO +6H 2O

B .3NO 2+H 2O===2HNO 3+NO

C .NH 3+HNO 3===NH 4NO 3

D .2NO 2+Na 2CO 3===NaNO 2+NaNO 3+CO 2

【解析】 工业制硝酸过程中,涉及A 、B 两项反应;尾气处理过程中涉及D 项反应。 【答案】 C

3.下列有关氨氧化法制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28920010】 A .氨氧化法制硝酸关键的一步是寻找催化剂使NH 3转化为NO 的产率增大 B .由3NO 2+H 2

3

+NO 可知整个生产过程中,从理论上说消耗1 mol NH 3仅生成2

3

mol

HNO 3

C .全压法吸收NO 2比常压吸收NO 2得到的HNO 3溶液的浓度大

D .工业上用Mg(NO 3)2做脱水剂由60%~70%的HNO 3溶液获得95%~100%的浓HNO 3 【解析】 由于NH 3与O 2反应生成NO 、N 2、N 2O 的速率均很大,工业上就采用催化剂,利用它的选择性,增大NH 3生成NO 的速率,来提高NO 的产率。分析整个过程,从理论上说,由于充入了过量的O 2,使得反应循环进行,1 mol NH 3能生成1 mol HNO 3。常压吸收NO 2得HNO 3的质量分数低于50%的稀HNO 3,全压吸收NO 2后,HNO 3的质量分数可达60%~70%。

【答案】 B

4.在氨氧化法制硝酸中,二氧化氮的吸收反应如下:3NO 2+H 2

3

+NO(正反应为

放热反应)为了提高硝酸的产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减小压强

D .加入催化剂

【解析】 该平衡为正反应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故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可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硝酸的产率。

【答案】 A

5.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 2、CO 、SO 2、NO 及汽油、柴油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予以治理。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 与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汽油、柴油等物质充分燃烧及SO 2的转化。

(1)写出CO 与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控制或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限制车辆行驶

D .戴上呼吸面具

【解析】 (1)题干中的信息,生成“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即CO 2和N 2:2CO +2NO =====催化剂

N 2+2CO 2。

(2)控制或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不是污染后再治理。 【答案】 (1)2CO +2NO =====催化剂

N 2+2CO 2 (2)AB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是高中教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一样,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有效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这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需要。为此,作为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对化学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作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从信息化、生活化与兴趣化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以促进高中化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实施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使高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有效提升,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所谓有效性即是一种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属性。有效教学的推进需要教师培育起现代教学理念,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 一、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其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接受知识被动,自主能力不强,学习方法陈旧,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压制。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 课堂教学的过程原本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亦即二者实现互动的过程,而通过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然而,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这种互动与交流显得尤其薄弱。师生间的交流还仅限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这种呆板、单一的交流形式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不足 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的理念的推行,对高中化学教学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变革虽说是巨大的,但实际效能却是低微的。原因是,一些教师似乎是在为完成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动地实施合作教学方式。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置内容与课型于不顾,为合作而合作,这就导致徒有其表,而乏其实。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就会活力迸发,就会对学习变得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教师要在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轻松、愉快的环境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特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讲解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5.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7. (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 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4.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6. 酸雨与人体健康 17. 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8.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19. 汽车与环境 20. 无污染汽车 21.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2.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3. 降解塑料的发展 24.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5. 水体的富营养化 26.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7. 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8. 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9. 创造绿色电能 30.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1. 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2.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3. 绿色消费 34.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5. 氟利昂问题 36.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7. 臭氧层破坏 38. 某河流综合整治 39. 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与健康 40.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2.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3. 农药污染的影响 4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45.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46.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47. 居室污染

《氨氧化法制硝酸》习题3

《氨氧化法制硝酸》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相符的是() ①NH3NO HNO3 ②浓HCl Cl2漂白粉 ③MgCl2(aq)无水MgCl2Mg 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⑤铝土矿NaAlO2溶液Al(OH)3Al2O3Al.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与实际化工生产流程相符的叙述是() A、制备硝酸的工业中,理论上氨中的氮元素100%转化为了硝酸 B、制备硫酸的工业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让Cl2在H2中燃烧制氯化氢,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获得盐酸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的方法得到铝 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工业中,主要设备有热交换器、转化器和沸腾炉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与阴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阳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OH﹣进入阳极室 二、填空题 4、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1)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O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关闭K2,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后,迅速关闭K1,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 ②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199788.html, 中学化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3、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 4、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5、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6、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7、山东省中学化学实验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改革措施 8、中学化学教材评价体系研究 9、中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 10、展望21世纪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1、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12、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3、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14、中学化学课程中工业化学知识教学的探讨 15、HPS教育对中学化学史教育的启示 16、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 17、国内外中学化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进展 18、试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9、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20、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199788.html, 二、中学化学论文题目大全 1、论网络化学资源的获取及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3D的中学化学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综合性、探究性与STS教育思想的贯彻——评英国纳菲尔德中学化学教材的特点 4、论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5、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 6、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7、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 8、"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兼论STS理论的应用 9、试论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10、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渗透浅谈 11、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12、从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看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1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14、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5、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6、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7、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盲点—探索性实验 18、从教学本质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19、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研究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

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经过了一学期的研究学习,本小组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化学研究。具体分工如下: :生活中的化学试验 :网上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硝酸的性质 教学案 (苏教版)

光照或△ §2—3 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知道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4、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 5、介绍波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 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片段1 硝酸的性质 [播放] 新闻图片 [展示] 观察浓硝酸。 [板书]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讲述] ⑴ 纯HNO 3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低(83℃),能与水任意比混溶。 [讲述] ⑵ 浓HNO 3是一种无色液体,质量分数约为69%,密度1.42g ·cm –3 ,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16mol ·L –1。市售的工业硝酸常因溶有NO 2而略显黄色。 [介绍] ⑶ 发烟硝酸:质量分数≥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板书] 2、化学性质 [板书] ⑴ 强酸性 [回忆] 初中我们接触过硝酸,知道它是一元强酸,所以在一些反应中它体现其强酸性。例如硝酸跟氧化钙反应、硝酸跟碳酸钙反应、硝酸跟氢氧化钙反应等。 [问题导学] 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这是为什么? [实验探究] 加热褪色后的溶液,颜色没有恢复,反而变黄。 [设问] 为什么浓硝酸略显黄色? [板书] ⑵ 不稳定性:4HNO 3 ======= 4NO 2↑+ O 2↑+ 2H 2O [讲述] 硝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就会发生分解。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反应生成的NO 2溶于浓硝酸中而使浓硝酸略显黄色。因此,硝酸应用棕色瓶细口试剂瓶盛装,并放置于阴冷处。 [应用] 久置的硝酸常呈黄色,我们可以通过向其中通入空气(或氧气)除去,反应原理:4NO 2 + O 2 + 2H 2O === 4HNO 3 [设问] 当然,我们也初步认识到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与活泼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那么硝酸与金属如何反应?

中小学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方向参考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方向参考 说明:这些题目,只是作为方向的参考。具体的选题,一定要结合到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境,把问题明确化和具体化。也可根据研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及课题。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以学生自我觉醒和行为改善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中学生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养成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实践研究 6.改善学生言行不一的实践研究 7.改善中学生文明用语行为的实践研究 8.改善学生“三姿”(坐姿、走姿、站姿)的实践研究 9.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改善研究 10.家校合力的德育渠道建设实践研究 11.品格良好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12.帮助初(高)一新生度过迷惘期的实践研究 13.班级阅读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研究 14.班级阅读激励性评价及效果研究 15.发挥班级团组织作用的实践探索 16.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 17.实践主体教育思想,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18.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19.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20.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正确引导研究 1

21.班主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的案例研究 22.创建特色班级的实践研究 23.高(初)三考生备考心理辅导研究 25.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及题预防与矫正实践研究 26.抓住教育契机进行良好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27.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28.中学生评语的内容和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小组学习异质分组实践研究 2.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帮扶策略研究 3.合作学习过程监控研究 4.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 5.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提问、讨论、竞赛、游戏、评价、实验、练习、展示、观察)的实践研究 6.小组合作中互动关系的研究 7.课堂教学讨论形式与策略研究 8.课堂教学讨论激励机制的研究 9.课堂提问的策略方式研究 10.学生课堂提问的不同表现及其心理特征研究 11.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12.预习的不同类型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4.(某)学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研究 15.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层、作业量、讲评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16.课堂练习设计分类、实施策略与实效性研究 17.学生错误答题习惯类型及矫正措施研究 18.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研究 2

高中化学必修1: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和基本程序,对碳酸氢钠的蓬松原理进行实验探究,促使“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发展。 2.了解复合膨松剂的组成,学会在真实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探究碳酸氢钠的蓬松作用原理 1.膨松剂及其类别 (1)概念 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柔软或蓬松特点的一类物质。 (2)分类 膨松剂??? 生物膨松剂(酵母) 化学膨松剂? ???? 单一膨松剂复合膨松剂 (3)化学膨松剂中基本上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碳酸氢钠。 2.观察不同方法蒸出的馒头

(1)图①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少。 (2)图②所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3.实验探究陌生物质(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装置操作如下图所示:

(1)图①所示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导管口持续出现气泡,溶液出现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2)图②所示的实验过程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1)依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一步解释做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提示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者都能使面团蓬松。由于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所以直接在面团中加入碳酸氢钠和醋酸蒸出的馒头更蓬松。 (2)如果面团没有发酵,能否用加入纯碱的方法使其蓬松? 提示 不能,若面团没有发酵,不能生成乳酸等,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不能产生CO 2气体,不能使面团蓬松。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水清洋 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电池 (一):课题探究与构思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通过本课题,把学生带进“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4.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

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化学电池虽然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但学生对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知道的却很少,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因此要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获取直接体验和素材,组内及小组间讨论来共享信息等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有意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其集体协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形式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研究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活动可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六.参与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指导教师: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氨氧化法制硝酸(含解析)

氨氧化法制硝酸 1、下列实验方法或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8g NaCl 固体 B.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的KMnO4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溶液的pH为3.2 D.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可称取9.8g食盐,故A正确; B.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 C.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值为整数,3.2是小数,所以不合理,故C错误; 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准确度为0.1mL,所以量取7.50mLmL不合理,故D错误. 【答案】B 3、铝碳酸镁[AlaMgb·(CO3)c·(OH)d·eH2O]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称取3.01g铝碳酸镁样品,溶于50mL2mol/L的盐酸(过量),收集到气体112mL(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40mL 3mol/L的NaOH溶液,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1.74g;再将滤液稀释到100mL,测得溶液中OHˉ的浓度为0.1mol/L.由计算可以确定e的值为() A.4 B.5 C.7 D.8 【答案】A 【解析】加入的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n(HCl)=2mol/L×0.05L=0.1mol,则反应后的溶液中n(Cl﹣)=0.1mol, 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0.005mol,根据C原子守恒,3.01g样品中含有0.005molCO32﹣; 由于反应后氢氧根离子过量,则1.74g沉淀为氢氧化镁的质量,则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01g样品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40mL 3mol?L﹣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3mol/L×0.04L=0.12mol, 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OH﹣)=0.1 L×0.1 mol/L=0.01mol,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AlO2、NaOH,根据离子电荷守衡:n(Cl﹣)+n(OH﹣)+n(AlO2﹣)=n(Na+),则:n(AlO ﹣)=0.12mol﹣0.1mol﹣0.01mol=0.01mol,根据质量守恒,3.01g 2 样品中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高中化学活动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高中化学活动课程的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吕叔湘中学朱志明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目前在积极进行着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正逐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发现,学科课程已满足不了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更新课程结构,确立活动 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学校为此积极地进行着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以及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都明确地将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举措,意义深远.怎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有效地实施活动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丹阳市教研室和丹阳市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尝试对这方面进行探索,初步确定中学化学活动课程方面的研究探索作为课题研究方向,并得到了镇江市教委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被批准为镇江市第三期重点教研课题.同时我们的课题也得到了南师大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关心与帮助.第一阶段,我们借助南师大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搜集、整理、研究了92年以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上有关活动课程研究的文章和专著及其他教学论、课程论专著等有70篇(本)左右.(见附录二) 通过一个阶段学习、研讨,我们确立了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下: 第二部分活动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理论. (二) 课程论依据. (三) 学习心理学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实践依据 (一) 外国课程改革和设置的实践. (二) 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 我国的活动课程起源于对“课外活动”的长期研究,八十年代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受杜威的“活动课程”合理内核的一些影响,经过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这样一条实践探索,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产物.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化肥的研究

化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由于现在化肥品种众多,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该掌握一些化肥的知识。 二.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可以让我们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化肥,调查不同的化肥的主要成分,分析不同的成分对农作物的作用,明确不同化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人们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2.对化肥的分类; 3.化肥中化学成份的作用; 4.化肥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都来自农村,熟悉农业生产,对化肥的成分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且吃苦耐劳,做事细心。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技术和硬件支持,专业知识的指导。学校图书馆资料充足,也可以上网搜集信息。整个活动无需经费保障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即可方便进行。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归纳汇总,对比分析; 3.文献资料检索; 4.综合分析。

六.任务分工 1.资料搜集: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 2.数据整理: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3.文献资料检索:李永彪,王英明,齐学伟; 4.资料信息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组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第三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总结成果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上网搜索、图书室查资料、采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第五阶段:汇总小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与全校师生交流。 实施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2011.4.27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确定课题,开题、任务分工 2011.5.6 供销 社、集 市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 的主要化肥品牌、品 种、成分 2011.5.15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整理资料,确定需要 解决的问题 2011.5.20 微机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5.28 图书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6.3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撰写结题报告2011.6.15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王英明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实验六 氨氧化法制硝酸(2020年整理).pdf

实验六氨氧化法制硝酸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氨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经转化、吸收成为硝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实验室催化氧化的实验演示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氨被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极易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利用这个原理来制备硝酸, 化学反应如下: 三、实验用品仪器和材料试管、具支试管、洗气瓶、U形管、硬质玻璃管、量筒、滴管,铁架台及附件、煤气灯或酒精灯、细铜丝,玻璃纤维、气唧、乳胶管(或橡胶管)、火柴。药品1:1.5氨水,二苯胺硫酸溶液,重铬酸铵、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 1.催化剂的制备 实验中常用的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铬,其制备方法与实验五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相同。 2.具支试管内放1:1.5的氨水(约6mol/L)10~15mL。细的硬质玻璃管(长约15~20cm)内放入新制备的三氧化二铬催化剂约3cm长(两端可再放入卷成螺旋状的细铜丝),然后再塞入疏松的玻璃纤维固定。不要填塞过紧,以免影响气流畅通。 U形管内装入块状的无水氯化钙(作用是什么?),第一个洗气瓶是干净干燥的空瓶,第二个洗气瓶内放人少量的蒸馏水。 3.将装置如图2-6-1连接好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操作?)。 4.先用煤气灯(或酒精灯)均匀加热盛有催化剂的硬质玻璃管2~4min,直至催化剂呈现暗红色或红色。 5.停止加热,用气唧间歇地往氨水中鼓入空气,使空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进入玻璃管中进行催化氧化。此时,催化剂继续保持红热状态,说明氨被催化氧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催化氧化后的混合气体经U形管中氯化钙干燥(并吸收剩余的氨)后进入空洗气瓶和水吸收瓶。数分钟后,空瓶内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待实验现象明显之后,停止实验。 6.用一支干净干燥的试管取10滴二苯胺硫酸溶液,加入几滴吸收瓶中的溶液,溶液呈深蓝色即可证明有硝酸生成。 五、注意事项 1.整个装置体系要保证气路畅通,且不漏气。所用仪器必须干燥,尤其是硬质玻璃管和空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教学目的]:指导高一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研究性课程的课题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明确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2、研究性课程在内容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3、研究性课题的课题选择来源选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课程在课题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1、开放性。 要注重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学习、研究的专题(课题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主题1 空气资源 氨的合成 课题3 氨氧化法制硝酸作业

氨氧化法制硝酸 1、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②酒精③苯() A.只有① B.①和③ C.①和②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四氯化碳、苯都和水不互溶,且碘在四氯化碳和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和苯都和碘不反应,所以四氯化碳和苯能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酒精和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 故选B.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硝基苯实验配制混合酸时,先将浓硫酸注入容器,再慢慢注入浓硝酸 B.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测定某溶液的pH值 C.将硝酸银溶液盛放在棕色瓶里,并贮放在阴暗处 D.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然后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在50-60℃的水浴中冷却后再滴入苯,故A错误; B.若测定前用水润湿试纸,会稀释被测液,使酸性溶液的pH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故B错误; C.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正确; D.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故D错误. 3、做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

高中化学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A 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 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长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 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 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 项,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2.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第(20)期 班级学号姓名 课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编写人:王卫杰 审定:李天雷 日期:5.15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②:收集CO2或NH3 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答案B 解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正确;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CH3CH2OH 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应选用蒸馏法分离,D错误。3.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①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 B.图②装置——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图③装置——实验室制取溴苯 D.图④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 答案B 解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此装置制取一氧化氮,故A正确;用此法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硫化氢等,硫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厨房中的化学”调查思考 班级:B5 组长:陈阳 成员:陈阳方洋洋刘东刘栓梁昆昆涂永前刘安伟魏强凌震朱里方圆 指导老师李明 课题背景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注重饮食的健康与平衡。厨房里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研究目地及意义 1.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 4.激发我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我们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预期结果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调查学习的基本方式,努力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生活。 主要成果 1、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厨房里也潜藏着很多的化学知识。 2、了解厨房中调味品的使用技巧 3、了解食物的保鲜方法 4、了解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 5、了解烹饪前食材的处理 课题成果依据专家咨询百姓访谈书刊网络上的资料 厨房就象一个科学实验室,烹调时所用的各种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组成的,为了饮食的健康与平衡,我们要关注厨房里的化学。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分别从食物的烹饪、食物的保鲜、调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厨房中的注意事项、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物质的方法、处理食材的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我们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了许多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同时也意识到厨房里的化学有多么重要。 一、厨房里的化学---调味品篇 1、炒菜时在油热了的情况下放入一些食盐,会起化学反应,对身体是有害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食品对食物中的营养有很大的破坏:在200℃的高温下,食用油所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时产生“丙烯醛”会导致致癌过氧化物的产生,食盐中的碘会挥发掉50%,食物中的维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营养素极大流失。专家指出,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专家建议烧菜时不要用碘盐爆锅,尽量在菜将出锅时加盐。 2、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咸味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