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反馈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出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三大瓶颈,分别是:①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②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③研究的深入性不够。最后,对该方面研究进行展望:①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②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③加强与3S技术的结合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1 背景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的及所维持的能够支持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逐渐加深,众多研究者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的青睐[4-16]。

由于人类等活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人类福扯。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反馈调节机制,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17]。反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18-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发重视且已经收获众多关于多种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

的热点之一。综合国内外情况,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以及建模技术,以研究区域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得出不同时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变化情况[6,8,11,17]。并以多种统计数据、实地调研数据以及检索数据等多种数据为基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得出研究区不同时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当前,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大都以Costanza或谢高地以及欧阳志云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且大多基于土地利用的特征,多数集中对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方面。2012年,王佼佼、胡业翠等利用2000至2008 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参照谢高地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北京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20]。2013年,李屹峰等采用InVEST软件中的多种模型,研究密云水库流域1990至2009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21]。2013年,Ian J. Bateman以及Amii R. Harwood等在Science发表文章,利用模型模拟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政策的相互影响[18]。2014年,徐小燕等基于遥感RS和GIS技术,以Landsat-TM图像为基本数据,运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安徽省明光市1995至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主要是水田)面积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此外,还包括姚远等对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捷詹绿洲[24]、马骏等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5]、刘玉卿等对张掖市甘临高地区等很多关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学者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来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从而为指导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支持。2014年,冯应斌、何春燕等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云阳县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景观格局视角定量估算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以土地生态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快速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通过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调整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一步明确了云阳县生态屏障区各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

化调整方向,提升了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实践工作科学决策水平[14]。2014年,贺子康、张永福等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艾比湖流域2001至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干旱区内陆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响应[26]。

虽然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一些瓶颈的存在,研究成果很难再实际中得以应用,本人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总结得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三点问题——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及研究的深入性不够。

2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时,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便是缺乏可靠性高的数据源,这一缺陷造成很多研究成果建立在不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12]。比如作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的遥感影像数据,由于从事生态系统评估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多对RS或GIS相关知识了解或掌握有限,当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时难免做到结果的高精度性。此外由于研究区域及时间尺度问题,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全面把握数据的完整性与精确性,而简化指标、忽略价值量小却难以获取的数据等现象更是普遍。

此外,目前,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价值法3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多种方法。虽然方法多,但是并没有形成规范或统一,而且在实际中由于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同,也很难做到不同区域评估方法的统一。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统一性差,目前的研究大多仅仅覆盖公认性较高的评估方法所涵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如供给服务价值、NPP 相关的调解服务价值、水土保持相关的调解服务与支持服务价值等,而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等很难做到既准确又权威的评价。

目前发表的关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研究结果中,多数研究人员只是对最终的结果验证的重要性进行解释说明,并且仅停留在讨论的层面,并没有深入且有实质性地展开评估过程[27-28],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结果被制约在一定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在辅助决策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必然存有疑问[12]。

3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反馈的关系,实际中土地利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及其总体价值。反之,如果我们想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则必将要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而这必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但是在现实中,虽然针对诸多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成果非常多,但是能够起到影响甚至决定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制定这种作用的成果却少之又少。现实情况中,人们更多的注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最为看重土地能够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很少关心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与少。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绿地空间、娱乐服务以及生物多样性。而且如果仅关注农业市场价值的土地利用决策会造成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较少的娱乐机会及诸多其他外部效应,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价值降低。此外土地价值的大幅改善可通过土地利用的适度有针对性的改变而获得[18-19]。

4研究的深入性不够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有所差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显著影响、土地利用强度不同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换、水分循环、土壤侵蚀与堆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主要生态过程,从而改变着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12]。

近年来,诸多学者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机制的探究,从而将区域森林、土壤、水域、大气等多个生态系统的变化综合到一起,从宏观层面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29-31]。然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关注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影响,对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空间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32]。特别是通过定量化计算,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10]。

此外,诸多成果大多揭示了城市化等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但却没能进一步分析引起该种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原因,只是

笼统地提出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使政策制定者很难对症下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因素往往由多种政策制度引起,很难界定某一特定政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5展望

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1990年仅有26%的人居住在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上升到36%,2005年则为43%,并且预计这种增加势头将会继续保持,2050 年时中国将有超过65%的人居住在城市[12]。这种快速城市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和土地规划及配套政策,将产生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应规划和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应力争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本人将我国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进展的了解,做如下几点展望:

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

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

结合3S技术,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参考文献

[1]Costanza R, dArge R, deGroot R, Farber S, Grasso M, Hannon B, Limburg K, Naeem S, Oneill R V, Paruelo J, Raskin R G, Sutton P, vandenBelt M.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7( 6630) : 253-260.

[2]Ouyang Z Y,Wang R S,Zhao J Z.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999,10( 5) : 635-640.

[3]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1999,05:635-640.

[4]张舟,吴次芳,谭荣.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瓶颈和展望[J]. 应用

生态学报,2013,02:556-562.

[5]李屹峰,罗跃初,刘纲,欧阳志云,郑华.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密

云水库流域为例[J]. 生态学报,2013,03:726-736.

[6]王飞,高建恩,邵辉,张通,张元星,许秀泉,赵春红,王宏杰.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生态补偿[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01:25-31.

[7]赵丹,李锋,王如松.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淮北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13,08:2343-2349.

[8]陈美球,赵宝苹,罗志军,黄宏胜,魏晓华,吕添贵,许莉. 基于RS与GIS的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 生态学报,2013,09:2761-2767.

[9]黎良财,邓利,吴锐.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柳州市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07:102-106.

[10]邓舒洪.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1]彭文甫,樊淑云,周介铭,赵景峰,杨存建.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05:195-202.

[12]傅伯杰,张立伟.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441-446.

[13]冯应斌,何春燕,杨庆媛,何建.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英文)[J]. 农业工程学报,2014,09:201-211.

[14]刘桂林,张落成,张倩. 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4,12:3311-3319.

[15]刘洁,张蓬涛,朱永明,王培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预测研究——以河北省昌黎县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02:99-102.

[16]姚成胜,朱鹤健,吕晞,刘耀彬. 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福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2009,02:225-233

[17] 赵丽,张蓬涛,周智. 环首都贫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河北涞水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05:74-81

[18] Geor Joshua J. Lawler. Ecosystem Services into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Land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 Science, 5 July 2013: 45-50.

[19] Joshua J. Lawler, David J. Lewis, Erik Nelson, Projected land-use change impacts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NAS, 2014 11 (20) 7492-7497.

[20]王佼佼,胡业翠,吕小龙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229-236.DOI:10.3969/j.issn.1000-6850.2012.32.040.

[21]李屹峰.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22]郭荣中,杨敏华.长株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及趋势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4, (5):238-246.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4.05.030.

[23]杨永菊,乔旭宁,唐宏等.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277-283.

[24]姚远,丁建丽,王刚等.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捷詹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地理,2014,37(1):134-143.

[25]马骏,马朋,李昌晓等.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J].林业科学,2014,50(5):17-26.DOI:10.11707/j.1001-7488.20140503.

[26]贺子康,张永福,张严俊等.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52-2456.

[27] Felix Eigenbrod, Paul R. Armsworth. Error propagation associated with benefits transfer-based mapping of ecosystem service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Volume 143, Issue 11, November 2010, Pages 2487-2493.

[28] Benjamin Burkhard, Franziska Kroll.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 demand and budgets. Ecological Indicators, V olume 21, October 2012, Pages 17-29

[29] 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等.土地利用变化对昆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9):3005-3010.

[30] 徐立,刘少博,刘云国,等.湘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一一以长沙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9(8):1788-1792.

[31] 石龙宇,崔胜辉,尹楷,等.厦门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10,65(6):705-714.

[32]阂捷,高魏,李晓云,等.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170-274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摘要: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是指土地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依据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述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一般流程;重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与模型,从理论原则、模型构建、算法优化、与GIS 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四个角度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展望,认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仍可从理论完善、单个模型或算法的改进、转换规则的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构建;算法改进;转换规则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 (2015)03-0138-06 Research Progress of Spatial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Xie Pengfei ,Zhao Xiaoqing* ,Zhang Longfei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arth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AbstractSpatial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one of the hot issues,means quality ,quantity and spatial position of land elements in regional spac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theoretical system and general process of spatial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ethods and models of spatial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were the key explain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thods were analyzed from theoretical principles ,model building ,algorithm optimization and combination with GIS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Finally ,the prospect of spatial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was put forward. It could be improved from perfecting theories ,ameliorating a single model or an algorithm ,and optimizing the conversion rules. Key wordsSpatial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 Model ;Construction ;Algorithm improvement ;Conversion rule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of Land Use ) 是指开发利用土地,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优化主要是针对区域内特定土地资源在利用方式、数量结构、空间布局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的优化[1 ,2] 。土 地利用的数量结构优化是最先出现的研究课题[3,4] ,然而随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侯鹏程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展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发生于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例如:与前面所述各种用地相关的物质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则为土地覆盖的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2]。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定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简称为:LUC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是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由于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持续性等密切相关[4]。而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全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开拓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桥梁工程”。 [收稿日期]2007-08-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 作者:赵桂慎, 文育芬, 于法稳, ZHAO Gui-shen, WEN Yu-fen, YU Fa-wen 作者单位:赵桂慎,文育芬,ZHAO Gui-shen,WEN Yu-fen(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94), 于法稳,YU Fa-wen(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刊名: 生态经济 英文刊名:ECOLOGICAL ECONOMY 年,卷(期):2008(2)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2条) 1.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3(02) 2.Turner R K;Paavola J;Cooper P Valuing nature: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外文期刊] 2003(3) 3.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2003 4.刘红梅;蒋菊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国民经济核算简述[期刊论文]-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3(09) 5.Konarska K M;Sutton P C;Castellon M Evaluating Scale Depend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A Comparison of NOAA-AVHRR and Landsat TM Datasets 2001 6.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1(06) 7.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5) 8.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5) 9.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1999(05) 10.李文华;欧阳志云;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2002 11.赵士洞;张永民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内涵及挑战--介绍<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4(04) 12.Toman M Why Not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外文期刊] 1998 13.Costanza R;Arge R D;Groot R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外文期刊] 1997 14.郭中伟;李典谟;于丹生态系统调节水量的价值评估--兴山实例[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8(03) 15.李双成;郑度;张镱锂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2(3) 16.章家恩;饶为民农业系统的服务功能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4(04) 17.荣钦;黄爱民;秦明周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3(04) 18.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19.宗跃光;周尚意;温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评价--以宁夏灵武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2(10) 20.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期刊论文]-科学通报 2000(01) 21.薛达元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案例研究 1997 22.Guo Z W;XSiao X M;Gan Y L Ecosystem Functions.Services and Their Values-A Case Study in Xingshan County of China[外文期刊] 2001(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 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1Jan.,200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观点杨光梅 1,2 ,李文华1,闵庆文 13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0230090)收稿日期:2005205217;修订日期:2005211229 作者简介:杨光梅(1978~),女,博士生,山东诸诚人,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gmyangj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致谢:甄霖副研究员协助修改本文,在此谨表谢意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 2mail :minqw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Found 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30230090)R eceived d ate :2005205217;Accepted d ate :2005211229 Biography :Y ANG G uang 2M ei ,Ph.D.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ecological economics.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gmyangj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存在较多争议的领域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引起诸多争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各项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标准,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尺度转换问题,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容易出现重复计算;二是由于经济学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间缺乏可比性;三是由于生态系统不同于经济系统,有时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时往往很难反映出自然系统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随着时间和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当着力于上述困难的解决,以便使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管理;经济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120205208 中图分类号:Q147,Q149 文献标识码:A R evie w of foreign opinions on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Y ANG G uang 2Mei 1,2 ,LI Wen 2Hua 1,MI N Qing 2Wen 13  (1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Beijing ,100101, China ;21Graduated School o f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205~212. Abstract :S ince the early 1960s ,especially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C ostanza ’s fam ous article in Nature in 1997,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and m ost debated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 ics.Different opinions were expressed regarding the necessity and validity of evaluation using econom ic methods.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econom ic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Firstly ,the com plexity of ecosystem ,including interdependence and transition of spatial 2tem poral scaling of various ecological functions lead to repeated calculation and difficult in extrapolating evaluation results.Secondly ,the econom ic methods have their own lim itation and weakness.F or instance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evaluation objects and purpose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rely very much on the methods selected.These cause non 2com parability between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stly ,econom ic methods could not always reflect real values of natural ecosystems when preferences of human to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with time and appearance of new in forma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above issues so as to ensure an objectiv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result ,and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 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im proving ecosystem management.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nom ic methods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一、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虽已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雏形,但就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与满足城市功能的城市规划,出现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集中城市”理论、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等理论。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调查而展开。索尔等192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较早地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调查,同期,英国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土地利用区域调查,波纳开展了英国农业资源的估算,英国于1930年成立了土地利用调查所,在斯坦普主持下,带领众多学生从1931年~1935年间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总报告、各郡分报告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一系列成果。为进一步推广美、英两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8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鲍曼报告了美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卫那特介绍了大不列颠的土地利用调查工作。随后,1938年7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15届国际地理大会对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农业生产力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强调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若干国家的土地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随后,亨丁顿、堪达尔等学者对农业生产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标志着人们已开始考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我国学者李春芬在加拿大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以“西安大略格兰德河中游谷地的土地利 用”为题进行土地利用研究。1946年澳大利亚在全国领土的1/3以上地区完成了大、中比例尺的土地调查。随后,英国、加拿大、荷兰与一些东欧国家,亚洲的日本、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先后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等研究。在这些土地资源调查中,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就是其基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土地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逐步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与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1976年FAO正式公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就是世界上土地评价研究广泛开展并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此土地评价的对象还就是农业用地,近几年来,土地评价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不在限于农业用地,在城镇、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均已涉及。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也都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众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在这些研究中,土地利用研究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 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状况及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美洲热带雨林、非洲生态脆弱区、东南亚农业扩展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区等人地关系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或经济与人口快速发展地区。研究内容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影响为重点。这一阶段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特点就是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驱动,而且土地利用研究逐渐融入全球变化研究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栖息地的破坏、栖息地的破碎化以及森林与森林砍伐区联接带的边缘效应等三个方面,土地利用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密切。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的共识,从此可持续发展迅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反馈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出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三大瓶颈,分别是:①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②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③研究的深入性不够。最后,对该方面研究进行展望:①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②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③加强与3S技术的结合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1 背景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的及所维持的能够支持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逐渐加深,众多研究者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的青睐[4-16]。 由于人类等活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人类福扯。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反馈调节机制,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17]。反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18-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发重视且已经收获众多关于多种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

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79 产业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 水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不仅提供了维持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产品,还具有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大量污染物的排入,以及森林特别是河岸植被带的破坏,使得水生态系统的水质和水量受到极大破坏,诸多服务功能也因此而逐渐丧失。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是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前提。因此,开展水资源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意义,且对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价值评估方法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对自然资本及其服务功能的评估研究的深入,生态资本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分为:(1)直接市场法。对于具有实际市场价值的生态资本,根据能提供的生态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其价值,因为市场价格中已经包括了交易主体对生态资本价值的客观评价。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2)替代市场法。有些生态资本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和市场价格,但是有相关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和价格,通过替代品的价值间接地得到生态资本的价值。这是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估算生态资本的价值, 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3)模拟市场法。对于没有市场交易价格的生态资本,只能人为地构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生态资本发挥作用的价值,通过询问来得到大众对生态资本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来估计生态资本的价值。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 价值,其评价方法有条件价值法。1、直接市场法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价值体现生态系 统服务的价值,是对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 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 法通过定量地评价某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效 果,再根据这些效果的市场价格来估计其 经济价值。例如,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和林 副产品的价值。市场价值法是计量资源经 济价值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广泛使用的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 要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 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使生产量和利润的 改变,而这两者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的。机会成本法常用来衡量决策的后果。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作出某一决策而不作 出另一种决策时所放弃的利益(毛文永,1998)。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 许多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作出最有 效的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 方案。资源是有限的,且具有多种用途,选 择了一种方案就意味着放弃了使用其它方 案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获得相应效益的机 会,把其它方案中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 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如,政府想把一落 差较大的河段开发为水力发电,那么开发 成为水力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该河段处 于原有状态时所具有的全部效益之和。 影子工程法是在水生态系统被破坏 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水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 估计水生态系统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一种方法。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难 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于能够提供类似功 能的替代工程或影子工程的费用,来替代 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影子工程法来源于对影子价格的应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其提供的服务功能是以整个系统的存在为前提的,这种功能所产生的效益无法应用市场价格来决定,影子价格仅能从微观的产品角度进行估价, 并不具备从功能(例如防洪蓄水功能)角度 对其进行评估。所以人们设想通过建造一项可以实现生态系统某一特殊功能的工程(建设水库)来间接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建造该工程的所有花费即为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人力资本法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工资多少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并以此来估算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失。在污染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人会生病或过早地死亡,耽误生产或丧失劳动力,因而不能与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这又需要社会负担医疗费、丧葬费,还要他人的护理,因而又耽误了他人的劳动工时,这些都是社会的经济损失。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健康状祝等。环境恶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主要有三方面:因污染致病、致残或早逝而减少本人和社会的收入;医疗费用的增加;精神和心理上的代价。2、替代市场法 旅行费用法是通过往返交通费、门票费、餐饮费、住宿费、设施动作费、摄影费、购买纪念品和土特产的费用、购买或租借 设备费,以及停车费和电话费等旅行费用资料,确定某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者剩余,并以此来估算该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旅行费用法有三种形式:总支出法,以游客的费用总支出作为旅游价值;区内支出法,以游客在自然景观区支出的费用作为旅游价值;部分费用法,仅以游客支出的部分费用作为旅游价值。台湾1984年对全省森林游憩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时,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总支出法。3、模拟市场法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意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也叫调查评价法、支付意愿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文章摘要】 以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优化 为目标,分析比较直接市场法、间接市 场法、模拟市场法和能值分析法,这些 评价方法是评估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 基础。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周 宇 东北林业大学 150040》转78页

土地利用变化智能体模型研究进展

Land & Resources Herald 2015年3月March, 2015 第12卷 第1期第11页第16卷 第2期第11页国 土 资 源 导 刊Land & Resources Herald 2019年6月 June, 2019文章编号:1672-5603(2019)02-11-5 土地利用变化智能体模型研究进展 贺增红*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决策者的时空多尺度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并以土地使用决策者为核心的智能体模型对于描述人地关系中的“人本”思想和复杂交互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内涵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智能体模型的发展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数据可获得性、行为建模的制约以及模型校准和验证。综合目前研究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发展趋势:(1)大数据与数据价值挖掘;(2)多角度探索决策规则;(3)创新校准和验证方法。 关键词 智能体模型;模型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f Agent Model in Land Use Change Simulation He Zengh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Land use/cover change occur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 decision makers in time and space,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mplexity. The agent model based on complex system theory and based on land use decision mak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scribing the "human-centered" thinking and complex interaction in human-land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agent-based model 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ent model mainly faces three challenges: data availability, behavioral modeling constraints, and model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based on agent model is proposed: (1) big data and data value mining; (2) multi-angle exploration decision rules; (3) innovation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methods. Keywords: agent-based model; model challenges; model prospects *第一作者简介:贺增红,男,1993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研究。E-mail: moyuduye123@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收稿日期:2019-04-12; 改回日期:2019-05-1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系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发 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一定的方式获 得对LUCC 的认知极为重要。模型模拟是常见的 认知客观世界的手段,模型的描述解释能力可 以提高人们对土地变化系统起因、过程和结果的理解,而模型的预测能力则能够为更合理的土地利用提供建议。LUCC 是在生物物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土地使用者的多时空尺度下综合作用形成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模型模拟需要考虑多重驱动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关联作用,以解释土地系统的复杂性问题。传统的LUCC 模型多以经济学、统计学和地理学等

以土地利用_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1-10;修订日期:2001-1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 ZCX 2-310-01,CX IO G-A00-03-02) 作者简介:张明(1970-),男,河南安阳人,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E-mail :zha ng m @ig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449412.html, 文章编号:1007-6301(2001)04-0297-08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 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 张 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土地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 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领域。其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这 不仅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立足点,也是经济增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 前提。针对国际土地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几个前沿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 地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效应及持续土地利用,结合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的主要研究计划和项目,本文对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 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 键 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效应;持续土地利 用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以来,人类对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日益活跃。首先是二战以后,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对土地资源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调查,推动了有关土地生产潜力、土地资源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使这些领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过去服务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科学研究的主题逐渐趋向于更加实用的方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随着人们对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问题的日益瞩目,国际土地科学研究对土地系统本身的演变、土地利用活动造成的资源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2]。新世纪伊始,土地科学呈现出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为中心,结合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土地资源系统评价以及持续土地利用研究的系统和综合发展趋势,这些方向也都因此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创新生命点的前沿研究领域。本文以上述几个方面为中心,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围绕这些中心所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项目,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在具有全球影响的两大组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变化的人文因素第20卷第4期 2001年12月 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 GRESS IN G EO GR APHY V ol.20,N o.4Dec.,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