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故事

人参的故事
人参的故事

人参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老小俩和尚。老和尚早已无心烧香拜佛,天天下山游荡。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一天,老和尚下山,临行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活计。小和尚吃力地干着,直累得腰酸背痛。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说来也怪,在穿红兜肚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和尚每次下山,不论给小和尚安排多少活计,他总能做完做好,老和尚心生疑心。而且,近来小和尚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脸红润了,精神飒爽身体健康了。其甚感奇怪,不解其奥,逐叫来小和尚,问其究竟。在威逼利诱下,无奈的小和尚只好说出实情。老和尚心想,深山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莫非是仙草棒棰(人参)?于是,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说:“孩子如再来时,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老和尚又下山了,红兜肚小孩又来了。小和尚想把实情告诉他,但又怕老和尚处罚。小孩干完活计,准备返回时,趁其不备小和尚将针别在了小孩的兜肚上。次日,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棒棰苗上。他

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带回寺里,放入锅中,加入水,盖好的锅盖上又压了块大石头。唤来小和尚,生火烧煮。这时,老和尚朋友突来寺中,言有要事,请老和尚下山一趟。老和尚难以推辞,只好随其下山。临别,老和尚反复叮嘱小和尚:“我不回寺,不准揭开锅盖!”

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锅开了,锅内冒出一股香气,小和尚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锅内煮着一只大棒棰。小和尚用勺舀汤放嘴里,又香又甜。美味的诱惑,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将人参与汤吃喝一个净光。老和尚办完事情,匆忙赶回寺中,急急打开锅盖,取棒捶。老和尚见锅里空荡荡的,棒捶不翼而飞,追问小和尚人参的去处。顺手取一木棍向小和尚打去。小和尚不知所措,在寺里奔跑躲藏,跑着跑着,顿觉两腿生风轻飘,悠然地腾空飞起,而去。老和尚见得这般情景,心想“参童”定是被小和尚偷吃了,懊悔不已。

原来,锅中的人参就是红兜肚小孩。老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没被挖去的这棵人参,伤心极了。老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这儿是住下去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人参不哭了,他和小伙伴们,跟随老松树来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寻得宜居之地长白山,安家落户了。

从此,关内人参日渐稀少,直至消失,而长白山人参却越来越多,越长越好。

人参的传说

四大仙草传说之二

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纬书和本草。《春秋纬?运斗枢》:“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礼纬?斗威仪》:“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人参是吉祥的象征,并与君王有关。《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这是对人参药理作用的经典表述,一直影响到当代。

近代,大量人参传说。它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旧的盛传不衰,并不断产生新的故事。这些传说从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善良、勤劳、互救互济、不畏艰辛等优秀品质。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人参也大都被人格化了。人参的形象直接取自人参宿根酷似人形的特点。在故事中被描绘为穿红兜肚的小孩、头插红花的美丽姑娘、善良的白发老翁等。他们以优美的形象,善良的品质,神奇的魔力,出没于深山密林,帮助人们战胜敌人,发财致富或获得爱情、健康和幸福。人参传说一般构思奇特,情节比较曲折,形象生动感人,富有民族风格和美学价值。

人参的传说:

大家都知道,人参生长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是东北特产之一。然而,据传说,人参的故乡原是山东省呢。

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老小俩和尚。老和尚早已无心烧香拜佛,天天下山游荡。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一天,老和尚下山,临行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活计。小和尚吃力地干着,直累得腰酸背痛。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说来也怪,在穿红兜肚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和尚每次下山,不论给小和尚安排多少活计,他总能做完做好,老和尚心生疑心。而且,近来小和尚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脸红润了,精神飒爽身体健康了。其甚感奇怪,不解其奥,逐叫来小和尚,问其究竟。在威逼利诱下,无奈的小和尚只好说出实情。老和尚心想,深山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莫非是仙草棒棰(人参)?于是,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说:“孩子如再来时,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老和尚又下山了,红兜肚小孩又来了。小和尚想把实情告诉他,但又怕老和尚处罚。小孩干完活计,准备返回时,趁其不备小和尚将

针别在了小孩的兜肚上。次日,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棒棰苗上。他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带回寺里,放入锅中,加入水,盖好的锅盖上又压了块大石头。唤来小和尚,生火烧煮。这时,老和尚朋友突来寺中,言有要事,请老和尚下山一趟。老和尚难以推辞,只好随其下山。临别,老和尚反复叮嘱小和尚:“我不回寺,不准揭开锅盖!”

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锅开了,锅内冒出一股香气,小和尚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锅内煮着一只大棒棰。小和尚用勺舀汤放嘴里,又香又甜。美味的诱惑,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将人参与汤吃喝一个净光。老和尚办完事情,匆忙赶回寺中,急急打开锅盖,取棒捶。老和尚见锅里空荡荡的,棒捶不翼而飞,追问小和尚人参的去处。顺手取一木棍向小和尚打去。小和尚不知所措,在寺里奔跑躲藏,跑着跑着,顿觉两腿生风轻飘,悠然地腾空飞起,而去。老和尚见得这般情景,心想“参童”定是被小和尚偷吃了,懊悔不已。

原来,锅中的人参就是红兜肚小孩。老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没被挖去的这棵人参,伤心极了。老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这儿是住下去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人参不哭了,他和小伙伴们,

跟随老松树来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寻得宜居之地长白山,安家落户了。从此,关内人参日渐稀少,直至消失,而长白山人参却越来越多关于人参的药用,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在东北山村,有一对兄弟,于冬天带上弓箭、皮衣和干粮,上山去打猎。上山的第二天,狂风大作、雪花纷飞,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山路全被大雪覆盖,迷了路的兄弟俩无法出山。他们找了棵空心大树藏身,为了节约粮食,又挖些草根充饥。偶然发现有一种大拇指粗的草根,形状像人的胳膊和腿,放到嘴里一尝,甜津津的,吃了这东西,他们感到浑身更有劲了,有时吃多了还会流鼻血。因此,他们每天就只吃一点儿。

直到第二年开春,兄弟俩才满载着猎物下山回家。村里的人以为他俩早死了,见他们又白又胖地回来,都奇怪地问他们:“吃了什么好东西,长得这么结实?”兄弟俩拿出草根给大家瞧,大伙儿都说这东西长得像人的身体,这形如“人身”的根被后人称为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两经,具有补气固脱、补益肺脾、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可用于重病、久病、大出血或脱水后引起的虚脱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营养不良、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休克、癌症、放射线损伤等疾病

科名五加科属名人参属

【通用名称】人参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参叶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作用】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2、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3、改善心脏功能4、降血糖作用5、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6、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

7、抗肿瘤作用8、抗氧化作用

住院总医师年终总结

住院总医师年终总结 住院总医师年终总结 本人赵军,于xx年6月至今期间担任我院手外科总住院医师。为期一年的总住院医师培训即将结束,在我科曾昕明主任的领导和帮助下,我能按照医院的总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总住院医师职责。圆满完成总住院医师培训任务,个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首先,在临床医疗方面。我能够认真钻研本专业知识和手术技能。积极学习手外科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阅读各类期刊,用理论联系并指导实践。在处理我科大量的手外伤病人时,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团结科室医护人员,同心协力,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使之在我科广泛的应用。协助曾昕明主任开展了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前创面,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缺损。指尖再植的开展。各个平面的断指再植。并且在断指再植手术中臂从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生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手术等各项工作,参加我科的各种手术,并独立完成了多台复杂高难度手术,得到病人及科室同事的肯定。我按时参加院内会诊,包括急诊和平诊,协助其他科室教好的完成了对本专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年来,我科的大多数会诊都是由我完成的。同时,协助主任及上级医生出诊,包括急诊,积累了临床经验,为今后个人能力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掌握全科的病人治疗情况,尤其是新入院的病人。组织和参加科室疑难危

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参与科间会诊,急会诊工作。全面做好各主治医师本职工作。 其次协助曾昕明主任做好科内的医`教`研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对住院`进修医生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督促住院`进修医生及时的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并且作必要的修改,完善。每天带领下级医师作好下午晚间的查房和巡视工作。有疑难的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和曾昕明主任。安排科内授课不少于3次月,并且有记录备案。对24小时负责制医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做到督促检查。我在任住院总医师期间,由于科室的医生不够,要参加科室值班,所以我大多数时间是既做住院总医师,又做值班医生的。我分管病床二十多张,要了解全科病人的情况,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生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手术等各项工作,参加我科的各种手术,独立完成了多台复杂手术,得到病人及科室同事的肯定。协助曾昕明主任做好科内疑难病历讨论,以及各种医疗质量指标的统计报告工作。并且有完整的书写各项科室文档和管理。协助曾昕明主任做好科内节假日的排班和手术安排工作。 在担任我院手外科总住院医师期间严格遵守24小时负责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并且按时出专科门诊。对待病人如亲人,耐心细致的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不收受患者的财物,多次获科内和医院点名表扬。并获患者及工厂赠送锦旗数面。并因,为德国籍贯患者优质医疗服务事迹,在《香港商报》《东莞日报》等媒体报道,扩大我院知名度,为我院赢得了荣誉。

论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_王博凡

论长白山人参传说的人民性 王博凡 (吉林省抚松县委宣传部#吉林抚松#134500) 摘要:长白山人参传说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的思想、感情、愿望,具有丰富的人民性。 关键词:长白山;人参传说;幻想、愿望;采参人;人民性 长白山人参传说,是我国东北人参王国采参人征服自然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民群众与自然斗争过程的思想、感情、梦想和愿望,具有丰富的人民性。 人民性的概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学者们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注意研究欧洲民间文学的发展。在俄国,对人民性作过详尽论述的是别林斯基。他强调了人民性的重要,并指出它可以使文学持久和永恒。列宁的两种文化论,为过去文艺的人民性的概念,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成为我们论述人民性概念的前提条件。 作家文学的人民性与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有所不同。民间文学人民性的含义主要是:人民创作和欣赏的人民自己的文艺,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人民性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实现是直接的,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就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阶级性和进步性,比作家文学更直接更丰富也更强烈,因此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是直接人民性。加里宁说:/人民艺术,是最高级、最有才能、最有天才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人民所铭记,人民所保存,并且是人民世代相传的。你们要了解,没有价值的艺术是不可能在民间保存下来的。0 长白山人参传说是广大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有价值的优秀的人民文学遗产之一。它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传递着生产斗争和反压迫斗争的经验、智慧和勇气培育着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先,长白山人参传说反映了与广大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试以5人参姑娘6一书为例,作具体阐述。 1长白山人参传说深刻反映了自然灾害带给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图景。 在长白山人参传说中,许多劳动人民都是闯关东到长白山来谋生的。他们背井离乡,生活非常悲惨。5王红挖参6里的王红是河北人,家乡先后遭了旱灾、蝗灾、水灾,老母掺死,无奈他闯关东活命。他看到冻死的、俄死的,叫野猪咬死的,不知有多少。穷人的命不值钱啊。在老把头的帮助下,他有幸挖到大货卖钱回到了家乡。没想到家乡又是大旱,"庄稼苗干得一触就着,庄稼人吃草根树皮,卖儿卖女,逃荒上吊"。王红拿出钱,帮助大家度过难关。由此可见,在自然灾害面前,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王红慷慨解囊帮助乡人度过难关,表达了劳动人民/有难同当0的思想感情。 2长白山人参传说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地主的罪恶,直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团结友爱,对恶势力的忧愤、反抗和搏斗,塑造了人民的英雄形象。 这是长白山人参传说最突出的部分。 上文提到的王红拿出钱,帮助大家度过难关,纯属个人的仗义疏财之举,而5三兄弟与人参王6则直接表现了人民对贪官地主的抗争。他们团结友爱,力大无穷,张成和妻子赵氏很穷,因为贪官太贪,财主太狠,苛捐杂税太多,赵氏一胎生了三个儿子,财主李大绝户也想霸占,就设计害死了张成,踢死了赵氏,抢走了孩子。三个孩子又被人参王救走并抚养长大,分别去学了一身武艺。老大刀枪不入,老二火烧不焦,老三肚皮包海。他们回去报仇,利用模样相同的优势,分别过了刀斩、火烧、水淹三关,最后肚皮包海淹死了县官、李大绝户和狗腿子们。故事的幻想成分很浓,反映出剥削阶级的残酷狠毒,更表现了劳动人民 46人参研究RENS H ENYAN JI U2008年第2期

如何贮藏养护中药饮片

一、如何贮藏养护中药饮片 由于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性质各异,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冻,有的易吸湿,应根据各种饮片特性妥善养护。如养护不当将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泛油、腐烂等变质现象。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必须熟悉各种饮片的性能,摸清饮片贮藏养护规律,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常用的饮片养护方法有石灰干燥法、酒精防虫法、化学药品灭虫法(硫磺熏蒸法)、气调法、对抗贮藏法和冷藏法等。中药饮片库房一般要求干燥通风,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不超过20℃,相对温度45%~75%,饮片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特殊饮片除外)。 现分述如下: 1.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黄芪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凉处,防虫蛀、防潮。 2.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小于30℃,如大于30℃则损失有效成分,贮藏时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散失香气或泛油,温度太高易吸湿霉变和虫蛀,应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3.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炮制后不易干燥,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极易变软发粘,易被污染,应防霉、防虫蛀,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4.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柏子仁、莱菔子、薏苡仁等,应贮藏缸、罐中封闭保管,防虫害及鼠咬。 5.凡酒制饮片,如当归、常山、大黄等,醋制饮片,如芜花、大戟、香附、甘遂等均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 6.凡盐炙的饮片,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易受潮变软,若温度高,其中水分散失则盐折出,贮于密闭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以防受潮。 7.经蜜炙的饮片,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炮制后糖分大,较难干燥,特别容易受潮变软或粘连成团且易被污染,虫蛀、霉变及鼠咬,应贮于缸、罐内,尽量密闭以免吸潮,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养护。 8.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芒硝等在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故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置于阴凉处养护。 二、谈中药霉变的防患与处理 1霉变的原因 1.1温度 中药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中药质量发生变化。

“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第一条为促进“长白山人参”的规范化种植、加工、经营,加快人参产业的发展,维护和提高“长白山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信誉,保护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长白山人参”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用于证明“长白山人参”的特定品质。 第三条吉林省参业协会是“长白山人参”商标的注册人,对该商标享有专用权。 第四条申请使用“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规定,经吉林省参业协会审核批准。 第二章“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 第五条“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北纬 40°51′55″—44°30′02″,东经125°16′57″—131°19′12″之间。分布在吉林省境内的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临江市、江源县、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安图县、敦化市、汪清县、珲春市、蛟河市、桦甸市,共4个地区、14个主产县(市)。 该区域属北温带大陆季节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该地域海拔400m—1000m,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6.3℃,年平均降水量为900mm左右,无霜期在140—150d,≥10℃的活动积温年均为2600—2700℃。土壤全部为森林原始土,大都为白浆土和灰棕壤土,

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6%,全氮0.156%,全磷0.105%,全钾2.287%,水量丰富。 第六条使用“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的产品品质特征是: 由于长白山人参生长的环境优越,其主根肉质肥大,呈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面有断续的横纹,根状茎(芦头)长2-6厘米,直径0.5-1.5厘米,有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及1—数条不定根,支根2-6条,末端多分支,有许多细小的须状根。长白山人参气微香,味微苦且甘及有效成份含量较高闻名遐尔。 具体量化技术指标: (以下指标均以干燥品计算;Rb1、Re、Rg1薄层鉴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规定。) 一、生晒野山参: 水分%≤12.00;总灰分%≤4.00;酸不溶灰分%≤0.90;人参皂苷 Rb1%≥0.60;人参皂苷(Re+Rg1)%≥0.40;人参总皂苷%≥4.40。 二、生晒移山参: 水分%≤12.00;总灰分%≤4.00;酸不溶灰分%≤0.90;人参皂苷 Rb1%≥0.40;人参皂苷(Re+Rg1)%≥0.30;人参总皂苷%≥3.50。 三、鲜园参: 人参皂苷Rb1%≥0.20;人参皂苷(Re+Rg1)%≥0.30; 人参总皂苷%≥2.50。 四、红参:

西洋参常识及服用禁忌.

西洋参常识及服用禁忌 西洋参(Panax quinguefolium又名花旗参。五加科 , 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肉质, 纺锤形。茎单一, 高 20~60厘米。掌状复叶 3~4轮生茎端; 小叶通常 5,有柄,倒卵状长圆形,下面一对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伞形花序单生茎顶, 着花 6~20朵; 花小, 黄绿色; 萼有 5齿; 花瓣 5; 雄蕊 5; 心皮 2,子房下位, 2室,花柱2。浆果状核果,熟时鲜红色。原产北美,我国近年有引种栽培。根含人参皂苷、人参皂草精醇及少量挥发油、树脂等。性寒, 味苦微甘, 功能补肺阴、清火、生津液。 【英文名】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均系栽 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制法】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 3~12cm ,直径 0.8~2cm 。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 ,环节明显, 茎痕(芦碗圆形或 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特征: 西洋参呈圆锥形,无芦无须密环纹; 外表黄褐或黄白,纵皱细纹天然生; 质坚折断黄白色,断面一圈暗色环; 味苦微甘气特异,补肺降火又生津。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浅谈《中药商品学》特色教学

浅谈《中药商品学》特色教学 《中药商品学》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一门医药专业课程之一,其以中药中药来源、产地、外观性状、品质质量、规格等级及市场行情与使用价值等为主要对象,对目前常用的一些中药进行阐述,兼备中医药的专业性与商品学的独特性。其目的是从商品学的角度来研究中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并提供实用的鉴别技术要领。在我校的市场营销、中药学、传统中医等专业均开设有该门课程。本文就《中药商品学》的一些特色教学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1 中药商品学的特殊性 中药由于与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药商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求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予学生中药商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与职业操守。同时,中药商品学是中药类学科和商业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兼具了这两类学科的教学特点。教材内容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其作为一门专业课,是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中药商品知识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的关键。 2 教学内容层次分明 《中药商品学》分上篇(总论)、中篇(药材及饮片商品)、下篇(中成药商品)3篇和附录,共14章[1]。由于教材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及授课学时的限制,本课程讲授过程中并不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而是以教材为主导,将各药材按照产地讲授,并添加一些广西特产的大宗药材如罗汉果、桂圆、莪术等药材,及各药材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报价情况等。药材及饮片商品部分重新编排大致如下:关药(高丽参、鹿茸、西洋参、蛤蟆油、人参等)、北药(金银花、枸杞子、板蓝根、阿胶、党参、桔梗、黄芪、黄芩、大黄、甘草、当归、全蝎等)、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怀地黄等)、浙药(麦冬、浙贝母、白芍、白芷、温郁金、白术、延胡索、浙玄参等)、川药(川贝母、乌头、附子、黄连、川芎、黄柏、丹参、川牛膝等)、广药(珍珠、八角茴香、莪术、罗汉果、蛤蚧、龙眼肉、肉桂、巴戟天、南板蓝根、钩藤、金钱白花蛇、沉香等)、云药(三七、茯苓、石斛等)、贵药(厚朴、天麻、杜仲等)、西药(牛黄、甘草、大黄、黄芪、赤芍、当归等)、藏药(西红花、冬虫夏草等)等等。 3 教学材料特点鲜明 在《中药商品学》学习过程中所将的各种药材的特点非常鲜明,具有特色,如,党参有”狮子盘头”(指党参的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松贝有”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片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观音坐莲”(指松贝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贝体平放,形如观音打座。)的特征,而炉贝则有”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常具棕色斑点。)、”马牙嘴”(指炉贝大小鳞茎相等,底较尖,圆锥站立多开口。)的特征;云南产的茯苓具有”蟾蜍皮”

新鲜长白山人参的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新鲜长白山人参的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那么新鲜长白山人参的做法有哪些?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自古以来就是药食同源的珍品。为了有效的扩大人参的商品价值,把人参引入到人们日常食用的领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举措。但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做为商品的人参,名目繁多,分类颇为复杂。按不同的加工方法,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人参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生晒人参(白参),红参,糖参,活性参,保鲜参及鲜人参。哪种人参更适合食用,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人参种类复杂,质量也有优劣,甚至还有假冒的,因此,选购时应加以鉴别。进口人参口感好、香气足、苦中带甘醇,功效也最好。市面上和药房销售的几块钱一克的人参大部分均为国产的,仅有像同仁堂、康美新开河等少数大型品牌能够买到,价格在十几块到二十几块一克不等。其中以同仁堂最贵,但康美新开河人参价格比较实惠,而且包装也最为漂亮,适合用于送礼,是属于真正的东北长白山人参。 对于食用人参,大多数的人都担心食用上火。但实际上,鲜人参本身的营养成份是均衡的。和其它的水果蔬菜一样,适量的食用是不会引起食用者上火的。但加工过的人参,由于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成份的流失,因而不同的加工方法导致所谓的“药性不同”那么出现食用“上火”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众所周知,对于农作物来说,任何一种加工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营养的流失,所以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鲜人参在营养的保持上无疑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对于食用人参,大多数的人都担心食用上火。但实际上,原生态的鲜人参本身的营养成份是均衡的。和其它的水果蔬菜一样,适量的食用是不会引起食用者上火的。但加工过的人参,由于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成份的流失,因而不同的加工方法导致所谓的“药性不同”那么出现食用“上火”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那么鲜人参怎样食用最好? 一、食用方法 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二、人参的食用功效有哪些? 三、1. 大补元气:适于元气虚脱。 ①气虚欲脱,症见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脉微欲绝者。

西洋参十田七粉 三七养生的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西洋参十田七粉三七养生的秘密 导语:三七养生保健作用应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对三七研究的深入,三七许多鲜为人知的许多功效逐渐被大众认可,但大多数人对三七的了解 三七养生保健作用应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对三七研究的深入,三七许多鲜为人知的许多功效逐渐被大众认可,但大多数人对三七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其实三七在养生方面可是很有建树的。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根。因其在植物学上与人参亲缘关系很近,又有某些相似的功效,故又名参三七。主产云南文山地区,习称开化三七。产广西田阳、靖西、百色一带者,习称田三七、田七。。三七药材以个大、体重、色灰绿、质地坚实、断面黑绿者为佳。 三七是我国医药瀚海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其应用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最初可能是广西、云南一带少数民族的民间用药,后在我国南方军队中作战伤药使用,最后由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收载入《本草纲目》,它的奇妙的疗效日愈引起后人的重视。 关于三七的功效按《本草纲目》记载,三七有“止血、散血、定痛”之功,用于“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后世医家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外伤疾病及吐血、衄血、崩中、经水不止等出血症。 由于止血与散瘀的功效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三七一身,止血而不留瘀,活血化瘀又不致于促进出血,这一优点决定了三七是一个最理想的止血药。建国以来的众多的中药学书籍也仅记载了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但是,根据千百年来民间临床用药经验,根据它在植物学上与人参的亲缘关系,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三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补益气血。 清代医家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昭参》就曾记载:“人参补气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作者:游琳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近年来,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和交流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之后,汉语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英语;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最近出现的含有中文渊源的单词是chengguan(城管),谷歌搜索中有接近100万次的引用,远远超出机构对新词要求出现的最少引用次数。该机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英文单词1万个左右。目前全球大约18.3亿人在使用英语,包括母语、第二语言使用者以及用于商业或技术用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英国广播公司(BBC)还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给英国人介绍“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Tuhao,let’s be friends!”)。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末。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记载,silk是经丝绸之路通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于公元888年进入英语的,而频繁借词汉语始于近代。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汉语对英语词汇方面的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些外来语很多就来自汉语,如,“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fu)”、“麻将(mahjong)”、“豆腐(tofu)”、“丝绸(silk)”、“茶(tea)”、“风水(Fenggshui)”、“纸老虎(paper tiger)”、 Dingho顶好,Ginseng人参,主要指北美一带出产的“花旗参”,又称“西洋参”,koolie苦力,Kowtow极其卑顺的态度,来自中文的“磕头”,Lao-tzu老子,Mah-jong麻将,Sampan指单帆或需用桨划的小船,来自“舢板”,Tai—chi(chuan)太极或太极拳,Tao道,道教,TaoTeChing《道德经》,Yinyang阴阳等等。 二、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Chinglish),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人使用的不地道的英语,不符合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话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的典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 长白山原来没有人参,更没有参姑娘,参娃娃和人参鸟。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话说来 就长了。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太行山有个尤寡妇,替财主管着四十多亩地。尤寡妇心狠如豺狼,手毒如蛇蝎,她和管家明来暗去不知坑害了多少穷人。 这年,尤寡妇雇了个老实巴交的长工,名叫何老大。他老婆下世后,撇下两个孩子。 女儿八岁,叫小姑娘,儿子六岁,叫娃子。何老大天天在山上打柴,种地。早晨顶着月亮走,晚上披着星星回。小姑娘和娃子推磨、拉碾、抬水、抱柴。稍一怠慢,就遭毒打。姐 弟俩身上的旧伤不愈新伤又来。 这天早晨,尤寡妇指着一口袋苞米对小姑娘吩咐道:“天黑前要推完,不然,柞树条 和你说话。”吩咐完,她下山和管家玩乐去了。 小姑娘和娃子的年龄加一块儿才十四岁,怎么能推完一大口袋苞米?姐弟俩推了没有 多会儿,娃子就晕倒在磨道上。小姑娘眼前一黑也倒在磨道上,磕破了脸,磕掉两颗门牙。疼得“爹呀,爹呀”地喊叫。喊声惊醒了娃子,他见姐姐满脸是血,扑到姐姐怀里大哭起来。姐弟俩凄惨的哭喊声,惊动了屋后大柞树下的两棵人参,它们摆动了几下枝叶,变成 年龄与小姑娘和娃子相仿的一男一女,男孩白胖胖,水灵灵,戴着红兜肚,扎着钻天髻; 女孩穿着红袄绿裤,扎着一对抓髻,也是眉清目秀。男孩说:“是谁在哭?”女孩听了听,说:“又是那两个苦命的孩子。”“我们去看看吧。”“要小心,别让坏女人看见。”他 们来到磨房,男孩扶起娃子,女孩扶起小姑娘,他俩在他们身上摸摸这,吹吹那,没多会儿,小姑娘的嘴不流血了,娃子也精神了。男孩子领着小姑娘和娃子在炕上玩,女孩自己 抱着磨棍推起磨来。她推得风快,没用半个时辰就把粮食全推完了。他们玩到太阳落山, 两个孩子才走了。 尤寡妇回来见苞米全推完了,心里好生奇怪。她明知道就是两个大人也推不完的。于 是她抓起挂在门后专打小姑娘和娃子的柞树条子,瞪着凶狠狠的眼睛,逼问两个孩子。两 个孩子哪敢撒谎?小姑娘便把一男一女帮助推磨的是照实说了。尤寡妇心里犯了嘀咕:这 山上没别的人家,哪来的孩子?说不定是会降福的宝贝呢!第二天,尤寡妇照样吩咐小姑娘 和娃子推磨,装的苞米更多了。吩咐完,她躲在门前柴垛后面盯着。近中午,那一男一女 从房后蹦蹦跳跳地进了磨房。接着就听嗡嗡嗡的推磨声。尤寡妇正想扑进屋,磨声停了, 屋里传出四个孩子的笑声。尤寡妇急得直抓挠,恨不得一把抓住这两个宝贝,但她又想, 既然是宝贝,那是不易抓的,还是看准来龙去脉再下手好。她正打着主意,就听女孩道:“快走吧,那坏女人要回来了。”说话间,门开了,两个孩子出了院门,向房后走去。尤 寡妇贴着墙根盯上了。到了老柞树下她再也忍不住了,象饿狼似的扑向两个孩子,孩子却 一晃不见了。尤寡妇呛了一嘴泥。低头看时,两棵人参被她压在身下。她不认识人参,下 手去拨,却拔不出来。她明白这两棵“草”不同一般,于是拿来镐,把参刨了出来。刨出 来一看,两棵参的根子象是两个白胖胖的娃娃。她心想:“这一定是宝气,先煮一煮,别

人参市场调研报告概述

长白山人参 简介 人参也称“人衔、鬼盖、玉精、神草、地精、黄精、土精、孩儿参、棒棰”等,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称人参。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人参主要含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是其具有“百草之王”美誉的物质基础。《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参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之功效。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成为人参的天然产区,生长在吉林省长白山脉的长白山人参,以其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功效而享誉海内外。长白山人参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人参中药等有效成份。具有补肾益气、键脾安神明目、生津养血、大补元气、改善食欲、促进新陈代谢、滋补强壮之功效,用于病后体虚疲乏无力等症状。 质量规定 长白山人参交收标准品为满足下列质量指标的一级品80支红参普货。具体质量指标见下表: 检验产品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生晒参(白参)水分/% 13.00-15.00 总灰分(以干燥品计)/% ≤5.00 人参皂苷(Re+ Rg 1 )(以干燥品计)/% ≥0.30 人参皂苷Rb 1 (以干燥品计)/% ≥0.20 红参水分/% 13.00-15.00 总灰分(以干燥品计)/% ≤5.00 人参皂苷(Re +Rg 1 )(以干燥品计)/% ≥0.25 人参皂苷Rb 1 (以干燥品计)/% ≥0.20 注:一级品的质量指标中的水分和总灰分指标达到率应占到整批货物的80%以上。 长白山人参交收替代品包括一级品红参普货48支、64支、小抄,一级品白参光支3-5克、白参光支6-10克,一级品白参全须40支、60支、80支。替代品需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GBT 19506-2009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同时结合长白山人参传统现货贸易中的商品交收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具体质量指标如上表。 长白山人参交收替代品也可为满足下列质量指标的优质品红参普货80支、48支、64支、小抄,优质品白参光支3-5克、白参光支6-10克,优质品白参全须40支、60支、80支。具体质量指标如下: 检验产品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生晒参(白参)水分/% ≤12.00总灰分(以干燥品计)/% ≤5.00人参皂苷(Re+ Rg 1 )(以干燥品计)/% ≥0.30

中医治疗消渴的药对探究_马健雄

132 第14卷 第12期 2012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2 Dec .,2012 “消渴”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并伴形体消瘦 和尿中带有甜味为主症的疾病。《素问?奇病论》中提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后世医家在对消渴的认识和治疗过程中,不断深入,阐明病机,辨证施治,制定出了许多针对不同证型消渴的方药配伍。因此,本文从方剂中的药对入手,试探究不同证型消渴的治病思路,兹介绍如下。 根据消渴的临床表现以及“三多症状”的程度不同一般分为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主要包括肺热津伤证,中消主要包括胃热炽盛证,下消主要包括肾阴亏虚证。在病机上,其本在气虚、阴虚,其标在燥热、瘀血、痰浊、肝郁、湿热、痰湿等。因此,治疗的原则应为标本兼治。 1 上 消 上消通常以肺燥为主,多饮症较为突出,此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颧红、口舌干燥或糜烂,烦渴多饮,小便多或正常,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伴有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景岳全书》云:“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其病在肺,而心脾阳明之火亦能熏炙而然,故又谓膈消也。” 此证多由肺热津伤,燥热内生所引起,加之心火灼刑肺金,令肺中津液更少,不能下滋于肾,只得索取外水,故口渴较甚;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伤则失其宣降,治节失职,虽有外水而不化为津,反因肾关不固,以致尿量频多。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原则,可选用以下药对。 1.1 麦冬与西洋参 麦冬甘寒质润入营分,既养肺胃之阴生津润 燥,又清心除烦功不可没,对此三经无论阴虚有热还是温病伤阴皆是常用要药,因此有“麦冬可补水源而清燥金”之说。《药性论》中亦言:“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西洋参甘寒,入气分,既能益肺气,清肺火,又能养阴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消渴之证,尤其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温补者,用之最宜。二药相配,一润一补,益气养阴之功益彰,麦冬大补肺胃津液,从内而解其渴甚,同时以滋心阴,制心火,解火刑之苦;西洋参气津双补,恢复肺之通调功能,肺津降而滋其肾,又使脾气旺而肺气自生,而口渴自止,兼有培土生金之妙。 1.2 黄芩与天门冬 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能除中上二焦之热邪,犹以清泄肺火为见长,《滇南本草》记载:“黄 中医治疗消渴的药对探究 马健雄,袁立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消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医家的研究和重视,从对该证的所提出的各种分 型论说以及对不同证型所采用的方剂数量、种类就可见一斑。文章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治疗消渴不同证型的药对入手,对其进行浅析,从而初步探究中医对消渴的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关键词:消渴;药对;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2- 0132- 02 收稿日期:2012-06-13 作者简介:马健雄(1990-),男,山西大同人,200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方剂的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通讯作者:袁立霞(1977-),女,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方剂的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E-mail :cnylxtcm@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697104.html,。 Analysis on Drug Pair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A Jian-xiong,YUAN Li-xia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which has attracted many p h y s i c i a n s a t t e n t i o n s ,w h i c h c a n b e s e e n f r o m a v a r i e t y o f d i s c o u r s e o f t h e s y n d r o m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h 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By analyz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rug pairs of d i f f e r e n t s y n d r o m e s ,i t i n i t i a l l y e x p l o r e d t h e i d e a s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i n o r d e 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 Key words :diabetes ;drug pair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长白山人参价格

长白山人参价格 长白山人参价格如何?长白山人参价格在中药市场极为混乱,且连年上涨。长白山人参的养生保健功效神奇,深受百姓所喜爱。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长白山人参价格在中药市场出现混乱?导致长白山人参价格连年上涨的呢? 人参,在我国并不少见。但要见到野生的长白山人参,恐怕就很难了。因为这种植物资源枯竭、濒临灭绝。长期以来,人参都是通过采挖收集野生资源来获取,而野生人参存活条件苛刻、生长周期长、繁殖率极低的特点,这样只采挖不种植的掠夺大自然资源的方式一度使长白山人参濒危灭绝,这也是引发其价格一涨再涨的主要原因。 “货源少,需求多”是当地人给出的普遍说法。人参是多年生药材,年份越长,药用价值越高,一般要六七年才能收获,且对土壤、气候等要求极高。国内80%左右的人参产在吉林长白山地区。由于传统种植人参要在林区砍伐树木,对环境破坏较大,2010年吉林出台“振兴人参产业意见”,将人参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从2009年起每年人参种植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较之前每年的3000公顷左右大幅减少,参地开始规模、规范经营,种植人参的土地大幅减少。目前人参在长白山、东北、等地要56-7年才能收成,亩产300至400公斤,而在饶平的种植时间最多只要两年,亩产也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这一切得益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人工种植人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参的市场需求,但在短时间内其价格仍旧得不到控制。 长白山人参市场现状 长白山人参市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天差地别,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难以鉴别质量优劣;人参产品市场细分日益明显,进口人参走高端市场,仿野生人参走普通市场。人

参种类复杂,质量也有优劣,甚至还有假冒的,因此,选购时应加以鉴别。进口人参口感好、香气足、苦中带甘醇,功效也最好。市面上和药房销售的几块钱一克的人参大部分均为国产引种的,进口的人参仅有像福临门人参、同仁堂等少数大型品牌能够买到,价格在十几块到二十几块一克不等。其中以同仁堂最贵,包装也最为漂亮,适合用于送礼;福临门人参面向家用客户,价格较为实惠,适合居家自用。 人参价格混乱因素: 1. 进口人参的皱纹不规则,显得粗而深,国产西洋参表面较光滑,皱纹细而浅;其次,进口产品手感较沉,国产的较轻;进口西洋参往往香气更浓,国产的则淡很多。 2. 从外表上看,国产人参没有进口人参的特殊香气,表面粗糙,为黄白色,纵皱纹粗大而明显,有横长的皮孔;质地比较轻泡,断面平坦,放射纹理不明显,具裂隙。 长白山人参价格普查 据调查了解,今年长白山人参价格从五六月份开始小幅上涨,到9月份今年的参下来后价格直线上升,超乎参农、经销商和应用企业的预料。去年公司收购人参均价在50元/市斤左右,今年则达到90-100元/市斤,人参价格几乎达到历史最高点,而且到后期几乎没有鲜参可买。而当地的一些参农更有采取极端的做法,将没到6年的四五年参也起出来卖,据说前段时间这些四五年的参及品质差些的鲜参也要卖到80元/市斤左右。按照人参的产业规律,鲜参起出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制成生晒参,再加工成各种规格的人参品种,然后进入全国几大中药材市场。虽然目前各中药材市场人参价格涨幅在50%左右,小于鲜参,但涨价效应肯定会传导到干参,预计在年底或明年初,全国各地的干晒参价格还会上涨。 野生的长白山人参价格昂贵,均以单支品评论价。野生人参已经逐年减少,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纯货多以小货为主,很难见到20克以上的大货,50克以上的大货更为罕见,偶尔采挖到一棵上等的大货,多家参商会蜂拥而至,竞相出价购买,可见长白山人参价格昂贵。下面是2013年长白山种植人参普查统计的平均价格。 1)30g鲜参: 40/斤 2)40-55g 鲜参:60/斤 3)100g鲜参:110/斤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发感受到了中药学专业各门学科的博大精深,领悟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现在,我就将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各门学科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课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几百味中药各有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很不容易,此外,中药数目众多,内容繁杂,术语难记,又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以至于张冠李戴,初学者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其实,掌握一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中药学入门的一把钥匙。经过学习参考和不断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以功效为核心,结合药性,全面理解。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要逐个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其中,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结合性味、归经来理解其功效,以功效来推导记忆其相应的主治证,以药性、功效来体会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对每一味药物了如指掌。

例如,清热泻火药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又根据各药物的归经不同,我们可以推知其所清火热之邪的存在部位。石膏归肺、胃经,则清泻肺胃实热;知母能入肾经,故能泻相火;栀子归心、肺和三焦经,故能清泻三焦火邪,并可泻心火以除烦;夏枯草归肝、胆经而能泻肝胆实火等。补虚药中,麦冬归脾、胃、肾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滋肾阴,降虚火;石斛归胃、肾经,故能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滋肾阴,降虚火。这些诗根据性味归经来理解功效,我们更要学会利用功效推导相应的主治证。以大家最熟悉的麻黄为例,其功效是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肿,那么其相对应的主治证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导出来,依次为外感风寒表证,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其他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巧妙记忆。如此,只需记住功效这一核心内容,我们就将其它内容全部记住了,既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不容易忘记,还避免了枯燥无味,机械背诵之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反复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章节,我们都要反复思考,有必要对其中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利于知识积累,并使之条理更为清晰。如补虚药这一章的内容很多,它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我们就可以先对每一节进行总结,再综合这一章进行归纳小结。如补气药中补肾气的有人参、西洋参、山,补脾气的有白术、白扁豆、大枣、蜂蜜;补阳药中脾肾双补的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再深入到整章内容,阴阳双补的药物有鹿茸、紫河车、巴戟天、蛤蚧、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沙苑子等。

草稿浅谈西洋参的现代应用误区

浅谈西洋参的现代应用误区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因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故名西洋参。 西洋参始载于我国清代中医药学家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中,称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获者相宜。”《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西洋参“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由此可见西洋参本是滋阴降火的珍贵药品。 目前国内西洋参的培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但经一些广告的渲染,西洋参成了强身壮体的神药,如云服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补气强身等,甚至还说西洋参能促使贸易成功,真是匪夷所思。西洋参不仅功效大变,其包装也五光十色。从洋参丸、洋参糖、胶囊、膏滋、口服液、袋泡茶、颗粒冲剂、饮片......几乎囊括了所有剂型,已成为十分畅销的营养品。然而,西洋参毕竟还是西洋参,它究竟使多少人得益呢? 在齐鲁医院老年病门诊见习时,见到好几位因听信广告的错误宣传,受到误导,误服西洋参耽误甚至加重病情的患者。印象特别深的有这么几位,一位心肌炎患者,平时大便溏薄,常感精力不支,思想不集中。电视广告说西洋参能提神醒脑,增加活力,他连续服了几个月,症状不见好转,还常腹痛幽幽。明明是阳虚,服养阴药无异是“雪上加霜”。 一位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已正常。但自觉神萎乏力,脸部潮红,心烦意乱,自以为阴虚火旺,连购西洋参服用,越吃越烦躁,越吃越疲乏,就诊时舌腻口苦,乃气郁化火。患者不懂得“火郁者发之,木郁者达之”的治则,反以滋阴之药,到帐了“郁火内陷”。 还有一位老太太患有冠心病,胸闷胸痛,形寒体倦,明明是阳虚阴凝,她却以西洋参作为强身之本,致使病久不愈,来医院就诊时脉搏仅每分钟40余次,大夫当急以大量温阳之品,患者状况才慢慢好转。 因服西洋参带来不良反应者不知凡几。须知,西洋参是一味药品,而不是保健品,是药品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服用前一定要先了解西洋参的真正功效,避免误服导致的不良后果。有人说中药王道,吃不坏人,上述事实,可见其妄。

长白山人参故事——三个挖参人

长白山人参故事——三个挖参人 三个挖参人 咱这老白山是棒槌的老家,棒槌可厚了。什么六匹叶、灯台子有的是,怎么也挖不净,抠不绝。 听老辈人说棒槌也是个大国,也有个王呢!这棒槌王长得像小枕头那么大,有胳膊有腿的和人一样,最值钱啦!他管着所有的棒槌,不许到别的山上去。这“参王”派头挺大,有好多大山参围着他,给他当“护兵”。人们都这么说,可谁也没逮着他。 在好几辈子以前,也说不清是哪一年了,有个叫林三的小伙子,他从小就跟他爹种地。这一年进山里来挖参,走在路上遇见个姓王的,叫王二,家里开了个小杂货铺,三倒腾两倒腾砸了锅,没办法,来放山。放了十好几天也没开眼,米快吃光了,下不去山了。林三看王二挺可怜的,就说:“我这有米,咱们俩一块再放几天吧!” 他俩在山里转悠了两天,也没开眼,这天晌午,他俩做好饭还没吃,就听林子里有人喊:“救命啊,救命!” 王二和林三奔过去,一看,一只虎追着一个人。王二吓的三魂走窍、六神离体,钻进倒木底下,连大气都不敢出。林三拔出腿叉子,就冲着老虎奔过去,虎扑过来,林三往地下一躺,虎正好在他身顶上,林三照着虎肚子就是一家伙,虎“嗷”的一声,一溜烟地跑了。 这人姓赵,叫赵大,是个穷秀才的儿子。三个人一合计,就插草为香,拜了把子,结为兄弟,他们对天发誓说:“有难同受,有福同享,要像亲兄弟一样。谁要起坏心,就出不了老白山。” 他们三个一心去找那个“参王”。 挖参可不易啊!那份苦劲就别提了,白天满山转,钻树空子,爬大砬子,脚磨得大泡套小泡,身上刮的新伤压着旧伤。下晚还得打小宿,挨蚊子咬。 就这样,哥仨走了十好几天了,别说棒槌王啊,就是巴掌子也没看见。林三背的那点小米子也快没了。 赵大有点不愿意再干了:“真倒霉,连个影儿也没见,不如回去吧。” 王二也泄了气:“咱没这个福,何必遭这份罪呢!” 林三可没泄气,劝他俩说:“咱们进老白山干山利落为的是啥?不是为了活命嘛,要能找个大山货,卖几吊子,好换个吃穿。”赵大、王二一听到钱,就来了劲头。 这天下晚,他们住在一条小河边,煮了点野菜吃,就睡了。林三心里有事儿睡不着,就掏出小烟袋想抽烟,冷丁一抬头,看见南山通红一片,林三的头发梢往起直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片光亮,大气不敢出。只见那片火光越来越近,原来是一片红灯笼,中间那个有三盆那么大,通红通红的,四外边是好几十个像碗那么大的,红里透黄,再外边就是好几百个像小碟那么大的,是黄色的。这片灯笼一直走到东山根下就不见了。 林三觉得是个怪事儿,哪来这么些灯笼,自个儿还会走?他冷丁想起老人说,老山货要是白天让人或山牲口惊动着,下晚就偷偷搬家,这八成就是。 第二天,刚蒙蒙亮,林三就把饭做好了,吆喝他俩起来吃了,就上了东山根儿。找了好一阵,嗬!好大一片棒槌,足有三四百苗,全是六匹叶,顶着红籽,越往当间越红,最当间那苗顶着三盆那么大个红榔头,连秆都是红的。等挖出来一看,像个小枕头那么大,有胳膊有腿的,眼睛还直眨巴,正是人参王。 下山的时候,林三乐的嘴都闭不上了,心里甜滋滋的寻思:这下子可好了,三个人都有好日子过了。赵大也在思量:要是少一个人多好,能多分多少!也能买个官做。王二心里也合计:要是我自个儿的就能开个大买卖,发个大财了。他俩起了坏心,一合计,就把林三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