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

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如:夫君子之行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何陋之有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格式:之+地点名词。“(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作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如:曲肱而枕之

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念天地之悠悠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他(射箭)

但微颔之他(射箭)

康肃笑而遣之他

徐以杓酌油沥之它,指葫芦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指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它,指石兽

求之下流,固颠它,指石兽

以上都作人称代词

以我酌油知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一老河兵闻之,

以上作指示代词。这个道理,这件事

附:七上课本所有“之”

水陆草木之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其反激之力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然则天下之事

结构助词,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求闻之若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夫君子之行

得一人之使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因往晓之,

晓之者曰

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左将军王凝之

人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音节助词。用来凑足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尝射于家圃在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在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到

求石兽于水中在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在

当求之于上流在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在

果得于数里外在

附:七上课本所有“于”

闻之于宋君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

【则】

(一)连词

1.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于是”

2.可是、却(表转折)

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若”,“如果,那么”(表假设)(二)副词,

表示肯定,相当于“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

附:七上课本所有“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如果……就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就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一、顺接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如:学而时习之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因果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家无井而出溉汲

二.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承接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承接

睨之5,久而不去表修饰

康肃笑而遣之17。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表转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附:七上课本所有“而”

家无井而出溉汲表因果

有闻而传之者表承接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表转折

俄而雪骤表时间短

人期行,相委而去表承接

学而时习之表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表承接

不义而富且贵表并列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可以为师矣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屠惧,投以骨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二)连词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介词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动词

公亦以此自矜凭,介词

以我酌油知之凭,介词

以钱覆其口14,徐以杓酌油沥之用,介词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用来,介词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动词

附:七上课本所有“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为】

1.介词,替。为了。被。

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2.“做、当”根据上下文确定等。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成为

4.判断动词,是

5.与“以”一起使用,认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或成为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为了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是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7

以钱覆其口

其反激之力

如其言

附:七上课本所有“其”

及其家穿井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中”

其人舍然大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乐亦在其中矣

仁在其中矣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其中

3.语气副词,表推测、表祈使、感叹、疑问、反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焉】

1.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此”“在(从)那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3.语气助词。啊,吧,呢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石兽并沉焉

【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作连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于是”。

如: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四).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送东阳马生序》)

②见渔人,乃大惊。(《送东阳马生序》)

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于是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是

附:七上课本所有“乃”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于是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可译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么样。哪里。

奈何忧其坏?

奈何忧崩坠乎?

奈地坏何?

奈何忧其坏?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乡书何处达?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怎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什么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什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什么

【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用在句末,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的,如: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3.表示感叹语气的

①贤哉,回也!

4.表陈述语气,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不若无闻也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如:

回也不改其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表判断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地”“好像……的样子”。

①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七上所有然字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四)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然则何时而乐耶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地,……的样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

2.七下通假字汇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

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

3.七下一词多义汇总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当今,当时)

木兰当户织。(对着)

当户理红妆(对着)

当窗理云鬓(对着)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应当)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归来见天子(朝见,拜见)

昨夜见军帖(看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到)

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贴)

将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念天地之悠悠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他(射箭)

但微颔之他(射箭)

康肃笑而遣之他

徐以杓酌油沥之它,指葫芦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指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它,指石兽

求之下流,固颠它,指石兽

以上都作人称代词

以我酌油知之这个道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这件事

一老河兵闻之,这件事

以上作指示代词。这个道理,这件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其反激之力(它,指河水)

如其言(他,指老兵)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承接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承接

睨之5,久而不去表修饰

康肃笑而遣之17。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表转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或成为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为了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是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如是再啮(副词,像)

如其言(介词,按照)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

如是再啮(这样)

4.七下古今异义汇总

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脱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见往事

..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策勋十二转.(古义:次今义:旋转)

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一门学科)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盖古:发语词;今: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因曰:我亦无他(古:于是,今:因为)

5.七下词类活用汇总

尔安敢轻吾射(轻视,形作动;射箭的技术,动作名)

但微颔之(点头,名作动)

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形作动)

燕山胡骑鸣啾啾(动作名,战马)

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最新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 2. 卑: ★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 ★影响(被于来世) ★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 ★诚心(帝感其诚) ★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 ★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惩罚 13. 驰: ★骑(愿驰千里足) ★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 ★发、起(方其出海门)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产生(计将安出)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说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4、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归去来兮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必修1-5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师答案版)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幽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证明)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箱子)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辗转)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劝酒)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海)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坏家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现在)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全套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 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见闻录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 “扳”通“攀”,牵,引“材”通“才”,才能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名词,自己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 其:代词,这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具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 绝 1.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君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空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乐

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疠 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 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 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 旅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 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因长跪履之 良业为取履 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 妙 ①众妙毕绝 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 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 能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套)

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 《孙权劝学》 【作家作品】 司马光,字,(朝代)史学家。本文选自《》,是我国一部重要的体通史。 【主题探究】 本文描写 (人名)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1.初.,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肃遂.拜蒙母() 5.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6.但当涉猎 ..耳()()..() 7.见.往事 8.卿言多务,孰若 ..孤() 9.蒙乃.始就学() 10.及.鲁肃过.寻阳()()11.卿今者才略 ..() 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13.大兄 ..之晚乎()()..何见事 【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略,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问题探究】 1.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2):。 2.文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 4.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用原文词语填空) 5.孙权是怎么劝勉吕蒙学习的? 6.学了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木兰诗》 【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朝代)(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方的一首民歌,与,合称为“乐府双壁”。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忠孝两全的女英雄形象。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 【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今义: 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今义: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今义: 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今义: 5.木兰当户织户:古义:今义: 【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 2.愿: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1.策勋十二转策:()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重要实词】 1.木兰当户织当:() 2.问女何所忆忆:() 3.昨夜见军帖帖:() 4.唯闻女叹息唯:() 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6.旦辞爷娘去旦:() 7.朔气传金柝朔:() 8.策勋十二转策勋:() 9.赏赐百千强强:() 10.出郭相扶将扶将:() 12.著我旧时裳著:() 13.当窗理云鬓云鬓:() 1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 【特殊句式】 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翻译: 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翻译: 3.互文现象: 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及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150例 ( 一)词义扩大 (1)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股gu [古义]名词。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jing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 (5)再zai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6)夫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 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 (7)购gou [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学生卷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梳理 通假字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 《赤壁赋》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 (3)举酒属客(4)举匏樽以相属 《游褒禅山记》1.长乐王回深父 第二册 《离骚》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今日往而不反者 6 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故振慑 9 设九宾10图穷而匕首见 11 秦王还柱而走12 秦王方还柱走 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14秦武阳奉地图匣 15 轲既取图奉之16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7 卒起不意18卒惶急无以击轲 19 卒惶急不知所为 《鸿门宴》 1、.距关 2、.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 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第三册 《寡人之子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 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4、輮以为轮 《过秦论》 1.合从缔交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陈利兵而谁何4.始皇既没

5.而倔起阡陌之中6.赢粮而景从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第四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苏武传》 1、女为人臣子 2、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法令亡常 6、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7、前以降及物故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景翳翳以将入2.曷不委心任去留 《腾王阁序》 (1)俨骖騑于上路(2)云销雨霁(3)所赖君子见机 《逍遥游》 (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 (4)旬有五日而后反(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 《陈情表》 (1)夙遭闵凶(2) 五尺之僮(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5)零丁孤苦 古今异义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2.向之所欣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3)凌万顷之茫然 《游褒禅山记》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于是余有叹焉 第二册 《烛之武退秦师》 1.贰于楚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荆轲刺秦王》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②持千金之资币③樊将军以穷困 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⑤诸郎中执兵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⑦断其左股 《鸿门宴》 1.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部编语文七下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竖立)B.有狱.久不决(案件) 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D.将弃官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夷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⑤竹,莳⑥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⑧孔子之言。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晋陶渊明独爱菊: 喜欢 安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麽 沛公安在: 那里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毅良久稍安 安心 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麽 衣食所安,弗赶加也: 享受 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 无情郎安在 哪里 按按诛五人: 查究 缇骑按剑而前: 按着 包举一滴可以包函谷 怀着 包住 包举宇内 名词用作状语 像……一样 暴暴霜露: 显露 忠义暴于朝廷: 显露 暴秦之欲无厌: 残暴 被幸被齿发 蒙受 如被冰雪 遭受 本予本非文人花士: 本来,原本 本图宦达: 希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根本 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根 鄙言语粗鄙 粗俗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意动,以…为边境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顾不如蜀鄙之僧载: 边远的地方敢竭鄙怀 浅陋 比比去,以手阖门: 及,等到 天涯若比邻: 并列,挨着 纳比笼中 并列,挨着 比权量力: 比较 比吾乡临之死则已后矣: 比较 比得软脚病 近来 宰严限追比 追征 敝侯生摄敝衣冠: 破旧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困乏 因人之力而敝之: 使动,损害 毕少选当毕 结束 毕尽于此 全

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非兵连祸结: 战争 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穷兵黩武: 军队 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草木皆兵: 士兵 病故病且殆: 穷困 病偻: 患病 君之病在肌肤: 疾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动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点,弊病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困乏) 并并受促织恩荫 一并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连 搏水石相搏: 击,拍 森然欲搏人: 抓,扑 薄日薄西山: 迫近 门衰祚薄: 浅薄 有薄德于古今 浅薄的 厚古薄今: 意动 日以厌薄 轻视 拨曲终收拨当心划 拨子 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转轴拨弦三两声 拨动 弹奏 策振长策而御宇内: 鞭子 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计谋 策扶老以流憩: 著着 退而论书策: 竹简 策勋十二转: 书写,记 曾风景旧曾谙:曾经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dv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 增 常非常之观: 平常,寻常 常在于险远: 常常,副词 胜地不常 常存 长一技之长: 长处,特点 长歌当哭: 放声 求木之长: 生长 无长无少: 年纪大 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通假字、古今异义

语文偏义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文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没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hóng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8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表38259

初中文言文专题知识大全 第一节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 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 期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 丘与有期》) 时时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 家》) 时候 余忆童稚时(《童 趣》)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 传》) 故旧的 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 语》) 富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 邻》) 旧(原 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 马》)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 子疑邻》) 故逐之《曹刿论战》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 翁失马》)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 生序》 通 “无 ”,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 公移山》) 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灭亡秦灭韩亡魏(《唐雎不

世家》辱使命》) 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 战》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 失马》) 殆 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论 语》) 行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论语》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隆中对》) 行走三人行(《论语》) 即 就是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 雪》) 罔迷惑 而无 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论 语》) 立刻 即书诗四句(《伤仲 永》) 无 罔不因势象形(《核 舟记》)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委而 去之”《陈太丘与有期》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 语》)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 语》) 距离 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 日》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 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通 “智 ”,聪 是知也(《论语》)若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 雪》)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三)揣摩语言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

初中文言虚实词解释一词多义 文档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部编版)2017七年级下文言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过关检测姓名: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节选自《》,是_______(朝代)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到______共1362年的史事。 2,、人物形象——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赞学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的技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表达方式),体会他们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后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标注拼音)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标注拼音)。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标注拼音闻燕山胡骑(标注拼音)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