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一)知识结构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4、了解国家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能力结构

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获得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品格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2、科学与文化素质:了解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知识和修养;基础科学技术知识等;

3、心理素质: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具有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

精神等;

4、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和乐于锻炼的行为习惯、运动机能素质与抗疾病素质;

5、工程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6、职业资格要求:鼓励学生选择层次适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以内。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工厂供电、数字分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工厂电气控制、电气设备与PLC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计算机操作训练: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编程能力;

2. 金工实习:学习常用的金属加工方法、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

3. 认识实习:通过参观相关企业,初步认识和了解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理论和设备;

4. 课程设计:掌握电子技术及专业课程的基本设计理论、方法、步骤和技能;

5. 毕业实习:使学生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

6. 毕业设计: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实际工程设计、科技开发和试验研究为课题,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综合性的工程化基本培训。

主要专业实验 : 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理论教学

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课程名称:*表示有课程设计。

2、实践教学平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