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讲座心得体会

学科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1201100416王海珊

一、学有所感

大学里开设的课程总是异彩纷呈,可以无限地满足我们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似乎无论我们对哪一方面感兴趣,总可以在琳琅满目的课程条目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本学期我院开设的学科前沿讲座,却在众多的课程中独领风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专业性、尖端性,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在短短八周的时间里,我们有幸参加学习了外国语学院英语方面8位最优秀的老师的讲座。一周一位老师,一百三十五分钟,一个领域;三节课,一项前沿研究??无疑全是精华中的萃取,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则更是一场知识盛宴,带给我们完全

优于课本,来自时代尖端的知识风暴。下面我将就自己这八周的所学,谈谈自己我简单的想法。

二、学有所得

在这八次精彩纷呈的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顾琦一老师关于语言习得的讲座了,其中关于婴儿语言能力的知识,更是让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婴儿有能力分辨人类能够发出的一切声音。换言之,他们是有能力说任何语言的。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小至四个月大的小孩就已经可以通过注视说话者的视觉线索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但这种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弱。婴儿甚至拥有比成人更强的声音语言识别能力,他们可以区分电话中任意两种世界语言的声音。在不用听到一个单词的情况下,一个四个月大的小孩就可以通过注视说话者面部动作的改变,轻而易举地意识到说话者使用了另外一种语言,例如嘴形、特殊的习惯,像因说话方式而异的头摆动的频率。婴幼儿出生时具有天生的通过视觉来辨识语言的能力,但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加,如果他们仅仅处于某一种语言环境中,这种能力将减弱。如果他们反复听到的只是当地语言,那么,他们很快就学会辨认这种语言的声音。小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将调整并适应对常用语言的理解,同时丧失理解和区别其他语言的能力。他们停止识别他们所不需要的,并且加强识别他们所需要的。婴幼儿辨别非母语的细微声音的能

力也存在同样的减弱现象。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婴儿能从各种声音中分出说话的声音,甚至还能识别自己的母语和其他语言。但到了10个月大,这种奇异的能力就会消失不见。这与我们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连接是有很大关系的。儿童的学习不仅是大脑机能的发育,它还与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连接关系的转变息息相关。一个新生儿拥有和成人同样多的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却并不紧密。经过学习和实践经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会变得逐步复杂。儿童在三岁的时候,大脑中所

拥有的神经细胞可以达到成年人的两倍,这种水平一直维持到9到10岁,之后人体将会对它们进行一次“修剪”。虽然这些“修剪”对我们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科学家推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丢失某些东西。这些丢失的东西,可能是人在童年时期拥有千奇百怪的浪漫幻想的原因。如果我们现在拥有两倍的脑神经细胞连接,那么我们的感知将变得十分敏感:我们可能发现沙子中的一个世界,抑或是一朵花中的一个天堂?但是儿童的浪漫幻想与科学推理并非水火不容,科学家和诗人所拥有的好奇心、感知世界的热情,都是儿童大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学有所思

由于时间短暂,介绍大量的专业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老师们讲座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时间限制以及我们有限的知

识水平,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他们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会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英语专业的联系。总的来说,也许我们无法学到很多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这些死啃书本的孩子也有机会现实了一把,真正了解到与百姓的生活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各位老师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也为我们介绍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向我们预警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如何才能靠近前沿呢?显然,这光靠一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前沿学科是一个动态的学科,它是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脚步发展的,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方法很多,也很多元化,比如,向本专业老师或专家了解,其实这基本上也就是我们这门课的目的;或者查阅国内专业学报。专业学报发表的论文,一般反映了当时的国内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也介绍一些国外的学术信息和动态,平时应该广泛地涉猎。此外,我们还应突破自己的学科领域,通过广泛涉猎,对自己的狭窄研究范围之外的各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新问题,至少是重大的发展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工作中去。

篇二: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在开头必须注明:班级、学号、专业等个人信息。

总结开头需对照凭证自查写明参加各类前沿讲座的次数,如:参加学术讲座8次,包括:名师讲坛2次,学术沙龙2次......;学期教育讲座8次,包括院士校园行1次、安全教育1次,心理教育1次,职业生涯规划沙龙1次......。

大学里开设的课程总是异彩纷呈,可以无限地满足我们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似乎无论我们对哪一方面感兴趣,总可以在琳琅满目的课程条目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本学期我院开设的学科前沿讲座,却在众多的课程中独领风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专业性、尖端性,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有幸参加学习了各种学术讲座和教育讲座。这无疑全是精华中的萃取,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则更是一场知识盛宴,带给我们完全优于课本,来自时代尖端的知识风暴。下面我将就自己这一学年的所学,谈谈自己我简单的想法。

在这十六次精彩纷呈的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校医院开设的急救知识安全培训讲座。

主讲老师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灾难

的分类、急救的基本程序、创伤救护的基本技术以及心肺复苏的实施方法。讲座现场,老师与学生们形成良好互动,由学生扮演受伤者,现场演示了不同伤情下创伤救护的止血包扎方式,并利用模拟人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对胸外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和气道开放消除异物的方法以及人工呼吸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学们听得非常投入,反响热烈并积极参与,几名同学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现场练习。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精彩,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学习和演练,同学们对急救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急救技能,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急救能力。

既然上学了,免不了面对就业问题,在3月27号,潘显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就业指导讲座。潘显钟老师主要从学校理念的各项数据入手,包括研究生毕业初期的待遇情况,近几年毕业生的留京比例,以及继续深造与直接就业的差异等等,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剖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个人如果想实现他的目标,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在开始之前需要有很多的准备工作。所以我们不能够在面临就业抉择之时才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应该尽早做出打算,给自己定一个符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中,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的成功或许就在于那一分钟的坚持,一分钟之后你或许就是那个成功者,但是如果那一分钟你没有继续坚持而是选择放弃,那你注定是失败的,潘老师用实例向我们证明,没有人天生愚笨,也没有人注定一事无成,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于他对一件事情的热爱程度,决定于你对目标的坚持。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只要你足够自信,相信自己,并锁定目标坚持不懈,那你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讲座则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丰富多彩的讲座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而言,在“通才教育”理念占据教育哲学主导地位的时代,讲座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培养和塑造手段。指导性讲座能给大学生以切实的人生指导,引导他们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术性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座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我们有机会和来自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人接触,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在校园中接触不到的事情;在学术科研讲座上,我们有机会分享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了解他们学术人生的平凡与伟大;听了某位成功人士的演讲我们可能会热血沸腾,激发出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以上种种,都是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篇三:名师讲座心得体会2015

名师讲座心得体会

姓名:吕卓健

学号:2014300219

专业:学前教育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年6月

讲座心得

2015年6月10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由温恒福院长诚邀两位赫赫有名的学者给我们进行了两场精彩绝伦的讲座并主持了该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第一场: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博士生导

师——柳海民教授就“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做了精彩的讲座。

主要内容与心得:

柳教授一共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分别是“理解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在阐述之前,高考刚刚落幕,柳海民教授紧跟时事,用942万人的高考事实来阐述他们心中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在“理想的教育”部分又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优质的教育。其中包涵的是有效的教学、有质量的教学、合适的教学和合理的教学。第二,全面的教育。柳海民教授概括为12个字: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第三,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应该是主动的教育、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教育、”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能力的能力)”的教育和双向思维并重的教育。第四,智慧的教育。“教育的理想”部分由于是针对师范大学,所以着重阐述什么是卓越的教师以及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共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好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的高尚情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大

时曾经说过: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那么什么是好教师?他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宽厚的仁爱之心。教育爱,是教育者对本职工作高度喜欢、执着投入、始终如一的一种积极情感

的体现。教育爱是一种人间大爱、一种无私之爱、一种崇高之爱和一种特殊之爱。第二,好教师要有懂得教育的深刻认知。他要了解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的永恒价值、了解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第三,好教师要有从事教育的渊博学识。要做到拓展通识性知识、精熟本体性知识(内容、实质、章法、难度、发展)、善用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并且还要积累实践性知识。第四,好教师要有进行教育的卓越能力。要有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五,好教师要有完善自我的专业品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清晰地知道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观摩借鉴、进修

提高、终身学习和专业思考。教师强,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强。作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不忘学习,终身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善学、善思、善悟、善用”的学习型教师。

通过柳海民教授的讲座,我了解了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虽然只是顺序颠倒了,但是意义不同。柳海民教授用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了知识,让我不断地思考以前的填鸭式学习方法,虽然记住了知识,但是没有对它产生兴趣,更不能深层挖掘知识。同时,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好教师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

子,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孩子和教育孩子,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教育。

第二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兆山教授就“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做了精彩的讲座。

主要内容与心得:

杨教授一共提了四个部分并分别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分别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前身后、哲学家萨特对马克思的评价和马克思的几个主要作品。第二部分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论。其中,对于理论的批判(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662990.html, 蓬勃范文网:学科讲座心得体会)与武器的批判做了详细的讲解。“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杨教授分别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原句来给我们讲解理论的批判比武器的批判优越在哪、为什么优越,甚至理论的批判的本

身就是强而有力的武器。其次,还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2.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的类本质的异化。4.人与人的异化。第三,杨教授讲解的是教育、环境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其中,还阐述了人的本质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部分首先阐述的是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其次,讲解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阐述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四部分分为两个方面: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和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包括智育、体育以及技术教育。几个

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育活动何以是“实践的”?何为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践活动?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教育辩证法:抓住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认识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理清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和指明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杨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讲授了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在没有学习之前,觉得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是一个相当枯燥无味的一节讲座,里面所讲述的内容也差不多是一些很死板,一些条条框框的定义罢了。但是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学习,让我知道不能只着眼于教育学,它与其他学科都有交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相得益彰。所以在今后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视野放开阔,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杨教授引用马克思的原著,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对多个问题方向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哲学指导。

人们常说:听名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们在课堂上并非单纯作为老师在讲课,同时也是作为艺术家在表演,他们总是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而且讲座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两位教授用各自不同的风格给我们带来了“饕餮盛宴”,但是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

门,修行在个人。如何吸收老师的精华变

成自己的,这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与思考。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讲座,丰富了我的视野,也是我们师范生成长的一个捷径,虽然讲座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将不断反思,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