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对销售的影响

一、产品设计粗糙的结果,只能是市场占有率低。如果你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错,说明消费者还没有好的产品供其选择,就比如照相机,刚开始是手动的,具有专业性是个别人玩的东西,但傻瓜相机一推出,手动相机的市场顷刻就垮了一大半,所以对消费者来说,你的产品越不需要消费者动多少脑筋就越能撬动市场;
二、在商业竞争中,优势和劣势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优势与劣势危机的存在意味着机会也存在,需要的是你的思考,转过身你会发现,你的前方是片海;
三、产品的名称应该感性一些,而不是更为理性。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但在消费过程里首先是感性接受,然后才是理性消费。如果你的产品名称是理性的,我可以告诉你,你的产品在传达过程中已经输给了你的竞争对手;
四、功能性的广告有时并不是很有用,需要考虑的是受众的心理。比如:中华牙膏,我喜欢他是因为他亲切,就像天生他就是我的一部分一样,这种亲切的感觉让我无法割舍他,在心目中,我认为我应该使用它,跟他是否是中草药无关;
五、广告需要持续做,而且不要进行一些大的改动。就比如说:吉利,人们会想到是剃须刀,联想会想到电脑。很多职业经理人,将他理解为产品定位,没错,但我认为应该是长久广告轰炸,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
六、理论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指导企业成长。蓝海也好,红海也罢,对苏宁和国美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这么远,他们就只有一个理念:要赢。赢就够了,在商场上,输家就是输家,理论屁都不顶,之所以有这么多理论和案例,是为了引起警戒,以免重蹈覆辙。
七、理论的总结者和听者
赢得更多的利润,最终赢得整场战争。所有的理论的都是一些无事可干的人来总结的,因为总结他得以生存或者说生存的更好;而对听的人来说,也只不过是听听罢了,能用就用,用不上就算了,你需要把握中国人的心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听课的人,也仅仅是为了赢得利润。理论可供参考,符合市场的才是好的。中国的市场在急剧变化,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又是非常完美的,但正因为太完美了,就失去了市场的可操作性;
八、合理的营销方式是对广告传播的检验与执行;
九、大家都在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价格、四流企业卖苦力。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一流、二流、三流之分,小企业只有在挖得第一桶金,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才能成为中型企业,才能发展,进而割据中国,然后才能做标准,前几步都做不

到,还梦想着做标准,简直就是在扯淡;
十、产品的特性并不是企业为其设定的,而是市场里检验出来的,这个市场又分区域和时间。就比如奔驰,在欧洲可能就是它的原始特性:超一流的工艺设计,从开始到现在,但在中国,开奔驰会被认为是爆发户,为什么?因为中国市场给了它这个特性;
十一、有些市场只是在缩小但不会消失。比如说柯达,我们都知道它的相纸非常好,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它的相纸,但现在很多人又在使用数码相机,是不是柯达的市场会消失,并不是这样,洗照片还是有需求,有需求就意味着你还有活下去的意义;
十二、很多人问,先是有需求还是有产品,如果先把产品做出来再去分析需求,会不会增加营销成本和让企业增加投资风险?
十三、商场里也许会有很多关于竞争的条条框框。但把市场缩小,让那些公司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竞争,你就会发现,所谓的条条框框什么都不是,在竞争中,是非常狂热的,只要利润够大,那些条条框框将失去效用,没有公司会去理会它们;
十四、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必须保证销量。连销售额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别奢求利润最大化;
十五、在实际商战中,一定要为你的下属留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很多很完美的计划与策划之所以死,是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过多的束缚、过高的执行力可能加速了企业的死亡;
最后一点,你不想让别人赚到钱,你就赚不到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