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常用感冒药成分分析

(整理)常用感冒药成分分析
(整理)常用感冒药成分分析

常用感冒药成分分析

概述: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日常生活中都常备有治疗感冒的药物。以下是查阅资料后对常用感冒药的主要成分的药理学作用分析。

一.感冒的常见症状:

常见的感冒有风寒型感冒,症状为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风热型感冒症状为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便秘。

二.市面上常见感冒药成分分析

目前常用的感冒药有:

新康泰克(复方盐酸伪麻黄缓释胶囊),主要成分为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

康得(复方美沙芬片),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氢溴右美沙芬、盐酸苯丙醇胺、马来酸氯苯那敏。

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主要成分为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咖啡因。

感冒冒通(氯芬黄敏片),主要成分双氯芬酸钠、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

复方阿司匹林片,主要成分阿司匹林、非那西丁、马来酸氯苯那敏

经过分析,普通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这几类:

1.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

2.收缩血管药:盐酸伪麻黄碱,盐酸苯丙醇胺等;

3.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4.中枢止咳药:氢溴右美沙芬等;

5.中枢神经兴奋药:咖啡因等;

6.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等;

7.中药成分:牛黄等。

三.各成分抗感冒的药理作用分析

1.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

①抗炎作用:NSAID通过抑制环氧酶的生成,减少前列腺素PG的量。PG是炎症反应中一类活性很强的物质,能扩张小血管,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致热,吸引中性粒细胞以及跟其他炎症介质协同作用。NSAID通过抑制COX产生抗炎作用;

②镇痛作用:通过抑制PG的合成从而使局部疼痛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同时也抑制PG本身的致痛作用;

③解热作用:NSAID抑制下丘脑PG的生成起解热作用。

此类药物主要缓解感冒所致的咽喉红肿、头痛、肌肉酸痛、低热、发烧等症状。但应注意阿司匹林等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以免叠加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孕妇、12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2.收缩血管药(盐酸伪麻黄碱、盐酸苯丙醇胺):

作用机制:盐酸伪麻黄碱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兴奋α1受体,使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从而改善鼻粘膜充血的症状;盐酸苯丙醇胺为α1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物主要减轻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婴幼儿不宜使用。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3.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扑尔敏):

组胺为分布于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影响自体活性的物质之一。组胺受体有H1,H2,H3三种。组胺能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H1受体,是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H1激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还可以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有阻断H1受体作用,可以缓解感冒的鼻粘膜充血、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因本药有镇静安眠作用,宜睡前服用。平素咳痰较多者、青光眼患者应慎用。

4.止咳药(氢溴右美沙芬):

氢溴右美沙芬为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它直接作用于并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起效快且无依赖性。孕妇禁用。平素咳痰较多应慎用。

5.中枢神经兴奋药(咖啡因):

咖啡因开始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因此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增加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也可拮抗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的中枢抑制作用,使感冒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婴幼儿不宜使用。

6.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

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剥除病毒的外膜以及释放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对已经穿入细胞内的病毒亦有影响病毒初期复制的作用。

但是注意在与抗组胺药和中枢神经兴奋药合用时因会加强阿托品样副作用和中枢神经的兴奋,需减量或调整用药方案。孕妇禁用。

7.牛黄

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抗惊厥。可以缓解感冒患者的咽喉红肿等症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