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不匹配的收入效应 :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

中国教育不匹配的收入效应 :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
中国教育不匹配的收入效应 :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

中国教育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2004年1月6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发展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谈谈我对教育的看法

谈谈我对教育的看法 教育的优劣,能决定国家的兴衰。中国现在能够获得大发展,说明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仍然距离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底子差、起步晚,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待完善。我把考上大学的人比作好的原料,把大学比作一条生产线。好的原料投入进去,产出的良品少而次品多,这能怪原料吗?很明显,这条生产线有很大的缺陷。今天我就来讲讲这条生产线的缺陷。 一个人最初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但学校终究还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国民的素质。教育制度上下一体,理应批判的不只是大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每一个人都按照固定的轨道,模式化地前进。在中国,教育就等于考试,学习就为了考试。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只看一张成绩单。 教育界也存在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何特点? 1.说一套,做一套。说什么全面发展,实际上造成了全面平庸;说什么因材施教,实际上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都是千篇一律。 2.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教育工作者的利益与升学率直接挂钩,因此他们利令智昏,以提高升学率为工作的唯一目标和动力,而学生则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且看官僚主义是怎样危害学生的。为说明问题,我会举些实例。

这些问题不只是某个学校所独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看了一定也能够感同身受。 如果你去看那学校颁发的课程表,一定会觉得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符合全面发展的宗旨。但实际上,贴在教室照之执行的课程表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一些非中、高考科目的课时被大大缩水,取而代之的是一天好几节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中、高考科目。遇到上面的教育系统前来检查时,马上用原来那张将其盖住。等检查组一走,又将原来那张揭去。 体育课也不被重视。在我的中学时代,最怕上体育课时遇到下雨天,因为一定会有主课老师前来“借用”。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课能免则免。某些自己不爱运动的老师对于学生踢足球、打篮球等活动深恶痛绝。他们可能觉得体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我曾遇到过多位老师喜欢没收足球、篮球等体育器材。更有甚者,一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拿剪刀将一个足球戳了个窟窿,那“正义凛然”的气概不由得让人误以为是林则徐正在查禁鸦片。 到了初三、高三毕业班,那些音乐课、美术课等等非中、高考科目全部名存实亡。中、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天到晚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当年的我也因此没有业余活动,没有社会实践,只有两点一线。我天还没亮就得起床上学,中午和傍晚各有一小时回家吃饭时间,还要上夜课。我每天泡在书海里至少13个小时以上,遇到考试还得加班加点。我们学校一个月只放一天半。你别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一下了,老师们早已布置好没完没了的作业。到了寒暑假,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下: 1、高考“弃考”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弃考的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已经开始改变。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济南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到2010年的弃考的增加率为20%。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在快速度地提升。 2、高分并不是高成就 针对高考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9年33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此我们思考,我们精心教育才铸就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去了社会就失效了呢? 3、在小学等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我将我所认为的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汇总如下: 1、针对高考现状: (1)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质量下降,人们对大学有点失望 (2)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3)有些人认为上大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不合算 (4)花四年时间上大学不如提前学得一技之长更有效。 2、针对小学等基础教育现状: (1)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弱,而学习负担沉重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2)父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小学生压力。 (3)存在认为学习成绩高就行了,有了学习成绩就有了一切的错误认识。 (4)学校单纯为了更高的升学率而加大对学生的课内知识重视,只顾眼前学校利益,而不管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上原因只能称为直接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根本上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而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然而,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一下方面: 1、传统的高考模式使中国教育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屏障 这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在喊着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没有先行改革,高考这根魔棒仍然迫使中小学校紧紧抓住应试教育不放。这就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以为中国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停留在嘴上,没有付诸具体的实际行动,就因为高考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丝毫改进。 2、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中西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对现代中国教育的看法及建议

对中国当代教育体制的看法 中国最早的教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教育家,门生遍布天下其中就有七十二贤者。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对于当时是相对先进的,而中国的近现代教育却始于建国以后,中国的教育才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才有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教育体制,中国在教育上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却阻挡了他的发展,让中国损失了大量人才,造成了人才断层,对中国革命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中国教育的改革也是一个不成功的改革,正如小平同志在1989年所说:“中国改革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失误,”。在我国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领域却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中国教育,笼统而言,我国的教育体制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课程内容的呈现和排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战场。。中国特色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正面的道德教育,突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强调正面的榜样教育,培养学生谦虚、礼让、宽容的美德。国家统一的招生与考试制度,社会的选才标准统一。这些都是我国教育的积极方面,是有助于推动我国发展的。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育体制中的不足,这里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高考“弃考”和高分低能。 按理来说,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奋斗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期许有一个好的未来。为什么他们在高考前夕却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呢?我认为有两个主要有原因:第一,在一些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会“劝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的看法的总结

课题项目:您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的看法 课题成员:22——28号 ( 课题分组:教师组学生组社团组网络论坛组家长组 课题统计结果: 一、教师组: 1、大学教育制度有缺陷,持批评态度。如⑴课堂教授知识与社会脱节,很多专业设置不科学⑵扩招现象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教育质量下降⑶个别学生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挤破脑袋入党 2、持中立态度,认为是国家现状造成的,主张从老师和学生方面改进。如在教学方式上根据老师的特点和专业知识,同学应积极上进,主动规划未来,在就业问题上不要眼高手低。 3、认为存在问题,但批判无用,因为大环境改变较难,应从自我找原因,学生应充分准备,积极主动,老师在方向上给予指导 二、学生组: 1、理论知识太过老化,过时,尤其是经济类专业方面;忙于扩建扩招,忽视了教学水平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曹德乐09级) 2、师资力量弱、专业信息传递慢、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育模式单一化、教学方式老套、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系黎明09级) 3、知识脱离实际、社会实践能力差、师资力量弱、结合实际培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系李琳09级) 4、太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老师改卷应公平、课程设计应多联系实际、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王雪09级) 5、应试教育缺乏实践性、理论脱离现实、知识更新慢、讲课课件落伍、教师专业程度不够、一师多职现象(人力资源管理系许明超09级) 6、大学教育融合了中西教育思想,现阶段是适应社会的;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改革的不彻底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行政管理赵晓霞09级) 7、重理论、轻实践、与实际脱轨;教师专业能力下降;扩招导致教学质量

和学校实力下降(汉语言文学李颖09级) 8、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去行政化、加大学术腐败整治力度、注重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扩招(人力资源管理系张道方09级) 9、扩招导致专业多余、大学生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大学去行政化、“官僚制度浓”、高考状元纷纷不在大陆上学(人力资源管理系09级) 10、理论与实际脱节、大学存在对贫困生的不公平现象、学费过高(人力资源管理系上官单强09级) 11、过于注重理论、不重视个人的发展、学生虚度光阴、大学教育过于追求全面化(人力资源管理系李义名09级) 12、专业与就业针对性不强(信息与计算科学吴圆圆10级) 13、对学生管理太放松(信息与计算科学王亚丽10级) 14、大学课堂讲授内容太多,缺少交流、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课余生活也精彩(信息与计算科学张晴10级) 15、对学生管理太松,容易让人迷茫;能彰显大学风采;感觉上不上大学一样,枯燥无味、关系难处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赵晓威10级) 16、相对自由,利于培养自立精神;管理过于宽松、教育质量低(机械自动化乔浩10级) 17、重理轻文;盲目跟风开设专业,师资力量弱;重理论,轻实践;扩招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国际贸易与经济谢瑞聪10级) 18、各校之间师资力量不公平;图书馆资源很少利用;自习教室难找;老师教学方法传统老套(英语教育井莹10级) 19、知识内容太老,课件更新慢;老师与同学交流少;个别校级公修课无聊;老师讲授方式照本宣科,方式单一(英语教育毛质航10级) 20、老师不会主动关心爱护同学、有些课程无趣;教师水平不高(英语教育宋亚楠10级) 21、教育应该多元化、实践性应强、中国大学开放性不够、文化氛围不浓(翻译专业李新亚10级) 22、教育应民主化,除专业课外应是自己感兴趣的课;学生不必每节课都到(翻译专业姜宁10级)

浅谈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课程论文—浅谈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姓名:高敏 学号:2012501274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英语 指导老师:高敬之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2014年 4 月

浅谈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总费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公共部门,一般又称“财政性教育经费”;另一部分则来自非财政性渠道,包括各种民间教育经费。中国的教育主要是依靠中央财政。1993年中国政府就曾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而直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才达到了4.28%。世界平均水平是 4.5%。从此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不仅投入严重不足,而且增长相当缓慢。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虽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三十多年,但其结果去不甚如人意。但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战败国,整个国家几乎是一片废墟。然而,日本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重视小学和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借以普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无论是在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于枯竭、百废待举的情况下,还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或是紧缩开支的年代,日本都竭力保证教育投资。结果就是日本国民的科学文化教养普遍提高,为日本进入信息化社会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日本视教育为立国之本”。而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显然还有所欠缺,还不能真正做到“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我们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教育,才能在行动上千方百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的专家认为,教育投入的多少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很显然我们的教育投入速度却远远未跟得上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这不仅让我们猜想教育投资不足是思想问题还是能力问题?在我看来,这说到底还是思想问题。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觉得只要经济发展的好,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表现之一就是中国财政很大一部分用来发展经济。可事实就是如我们所想吗?放眼今日之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污染之严重前所未有。所以说我们要转变思路,不能只重视经济,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把教育放在一个优越的位置上。 在我上网收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看了很多关于教育经费的贴吧和论坛,大家的评论基本都是消极的和负面的,这说明中国老百姓对政府教育投资不足意见是很大的。而且中国老百姓无论贫穷或富有都是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的,他们舍得在教育上让孩子花钱。但是有很多教育上的投资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哪怕每年教育经费能增长零点几个百分点,几十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更加有竞争力的中国。因为教育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能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发展。所以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肯定会对经济产生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如果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实事求是的落实,那我们的中国梦就不会太遥远了!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

提到中国的教育现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作为一名河南省的高考考生,我们经历了很大的委屈和压力,才考上大学,其中,只有很少的人能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河南作为一个教育大省,面临这样的问题,是有情可原的,因为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众多,大家都来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是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的考生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资源要少的多,教育资源少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就会下降,培养的学生就不会像发达地区的学生那样知识面广、眼界开阔。与之相反地是很多发达地区所占有的教育资源比欠发达地区要多得多,到最后发达地区的孩子接受再教育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欠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进而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其他差异,那些发达地区的孩子在完成学业之后,很少会到欠发达地区工作,他们都倾向于回到自己的家乡所在地工作,欠发达地区孩子完成学业后背负着各种希望想要摆脱贫穷的命运,于是也到发达地区寻找机会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这就成为了导致现在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原因之一。当然,这种教育上的差异是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这些客观的因素无疑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不可避免的原因,但是,这一与我们的新课改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从八十年代的新课改是分试点进行的,也就是一步一步的实验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稳扎稳打的发现新课改中出现的不合适问题,并加以处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造成各地的教育层次不平衡,最后导致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中国的教育现在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的功利化,教育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但是现在我国的教育却充满着功利化的色彩。包括我们的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是一种想要培养出能为国家做事的人的目的,是带着浓重的功利化色彩的,我们一切都讲实用,讲经济,怎样能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一直在追问中国教育为什么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我们现行的教育是什么状况,学前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孩子可以接受到比较合格的学前教育,大部分地区的孩子基本都是在民办的幼托机构接受学前教育,他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小孩儿上一个好的小学,而非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引导和开发。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孩子还是在接受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主,老师依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衡量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标准,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很重,现在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很多地方掀起了国学热,让小孩儿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这些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实际中却变成了孩子们的负担,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记住那些经典,就让孩子们死记硬背,每天布置的作业里必然有这些经典的抄写或默写任务。这就像是本来很好的饭菜,你偏硬塞给孩子,强拗的瓜不甜,这样反而会使孩子们反感那些经典。小学生学国学的例子深刻的反映了我国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老师的心中充满了功利化的思想,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可以接受很多生源,获得国家的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①汉代独尊儒术,在京师设立太学,在郡国设立学官,后渐立学校。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逐渐取代与门阀等级制相适应的选举制,并与学校相关联。唐代在京城设国子监,统辖各学,在各地设郡县学校。宋代书院勃兴,元代广建社学。到明代,学校体制大体已备。清因明制,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其规制悬学校之名而导以仕进之路。②学校乃教化所从出,以纳民于轨物,在王朝统治体系中地位极崇,作用至大。 ——摘编自桑兵《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材料二③西方近代分科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④促使中国学人在反思传统学术思想体系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近代中国新的学术分科方案。⑤民国初年,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简称“七科之学”),正式取消经学科。大学文科分为文学、历史学等4门,理科分为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等9门,法科分为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等6门,医科分为医学、药学2门,农科分为农学、农艺化学等4门,工科分为土木工学、机械工学、造船学等11门。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展文教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改革教育的基本依据。⑥一方面,政府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制定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政策,接管、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努力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得到执行,⑦突出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并大量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应当指出,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弊病。⑧通过对高等学校院系、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整,对课程、教材及学制的改革,新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一叙述了从汉至清中国教育的相关情况,其中①叙述了汉代至清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即都重视学校教育;②指出了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材料二叙述的是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改制情况,其中③④⑤分别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学人的反思及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大学分科的原因。材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⑥阐述了新中国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情况;⑦反映了苏联教育体制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⑧阐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内容及影响。三则材料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科之学”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教育部公布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10.13%-卢楠 (芥末堆)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5766990.html, 图片来源:Pixabay 芥末堆11月17日讯,日前,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要点如下: 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0%。 201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85505.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6%,比上年增加了0.16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175877.77亿元的比例为14.70%,比上年降低了0.17个百分点,同口径降低了0.57个百分点。 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 1、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育部公布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增长10.13%作者:卢楠 2016-11-17 14:23

以下是公告原文: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亿元增长10.1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的26420.58亿元增长10.60%。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 1.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258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5%,同口径*增长9.41%。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424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1%。 2.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2015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 (1)全国普通小学为8838.44元,比上年的7681.02元增长15.07%。其中,农村为8576.75元,比上年的7403.91元增长15.84%。普通小学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43.81%)。 (2)全国普通初中为12105.08元,比上年的10359.33元增长16.85%。其中:农村为11348.79元,比上年的9711.82元增长16.86%。普通初中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43.37%)。 (3)全国普通高中为10820.96元,比上年的9024.96元增长19.90%。增长最快的是湖北省(47.23%)。 (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0961.07元,比上年的9128.83元增长20.07%。增长最快的是湖北省(54.00%)。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8143.57元,比上年的16102.72元增长12.67%。增长最快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54.79%)。 3.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2015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是:

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 13015014 陈猛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自尧舜禹开始,我想教育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下来。最早的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是甲骨文。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出现过“教”的形态,可见我国的教育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21世纪“科教兴国”的思想,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未间断过。但是,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讲教育形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这三种教育现状是什么样的? “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教育者。从我们刚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我们玩耍,教我们读书、认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师生佳话的美谈,比如孔子对座下弟子因材施教,还有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感动大家的老师,像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救学生而自己致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2014感动中国人物——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等等,好多好多。但是,21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了。比如一些老师在班级给学生排座也不是按照个子的大小排座,而是看哪个学生送的“礼”多,或者将学习好的

学生放在眼睛底下继续严加看管,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放在班级后面,任其“自生自灭”。这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没什么,他们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好好管、多管,而坏学生怎么管都是管不好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这已经严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意图。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不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么?现代学校很多不是也将“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么?但是,有的学校、老师的想法已经全都变了,他们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为了更高的优秀率,早已放弃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只要他们上课不吵不闹,不影响老师讲课,不打扰别人学习,就不会干预他们上课干什么,随你怎么玩,任你怎么睡。“有教无类”似乎只是一个传说,早已抛在脑后。所以好学生更好,坏学生更坏。我想,之所以出现坏学生,也是因为老师对他们的放纵才导致他们变坏的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高傲的称号,不知道在当代社会还有多少老师配得上它。况且,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那么多关于教师令人惊悚的新闻,平顶山幼儿园园长性侵儿童“小草莓”、海南万宁“校长带女同学开房”,还有最近网上流传的教授诱奸女大学生等等,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校长们,老师们,你们这么屌,其他人怎么看你们,你们造么?而且,现在我国学校的教育,我认为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迫学生们放下自己的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升学、升学。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就是这样么,小学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doc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近日公布研究结果后,“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热点话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课题主持人杨东平教授——— 五大差距影响高等教育公平高中机会不均等延伸至高等教育 记者:什么是教育公平?目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这一课题采用的数据主要为历年国家公布的统计资料,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10个省市高中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 研究发现,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中,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同时,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课题的主要结论有三:一是城乡差距正在改善,二是阶层差距正在凸现,三是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 虽然城市学生高考入学机会仍然大大高于农村学生,但这一恶化的趋势在减小,同时从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为隐性的、更深的层面。它主要体现为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布。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地方院校,主要分布于农林、军事、教育等收费较低的学科,他们中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 阶层差距正在凸现。随着在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年至2002年,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共上升了37.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为狭窄的瓶颈。 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 记者:哪些措施有利于使高等教育机会更趋均衡? 杨: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有些地方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如浙江义乌统一城市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农村教师还有额外补贴。北京市正在修订《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纲要》,将首次取消

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

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 2010年02月21日10:48凤凰网教育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详细见附件一)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八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百分之二点四,低于印度的百分之二点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详细见附件二) 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3%,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扩大。 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59%,现在相当于法国的39%;原来相当于德国的79%,现在只相当于德国的44%;相当于德国也从66%下降到了44%;美国从过去的69%下降到现在的50%。(详细见附件三) 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在2007年就写过一个提案,同时也在一个会上提出,希望北京市能够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王晋堂提出三个理由: 第一,4%的投入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数字,北京市作为首都完全应该不低于这个数。第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GDP投入是4.7%~7.4%,如果中国低于美国、日本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低于印度(7.1%),低于韩国,这就说不过去了。第三,北京市在当时GDP的增长连续七年是两位数,提高教育投入所占比例也是有现实可能性的。“但北京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也一直没有达到目标,2006年是3.1%,2007年是3.8%,2008年是3.5%。”王晋堂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让每一个校长都在想着怎么弄钱,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投入。(详细见附件四) 摘自凤凰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615766990.html,/news/201002/0221_6978_1550955.shtml

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如同和医疗体制改革一样:是失败的. 虽然中央不承认教育的产业化,但实际上已经这样运作了. 先说高等教育. 普通理工科的大学学费4500元,重点理工科的大学学费为5500元, 其他如艺术外语类的收费更高. 这样的收费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中国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2004年中国普通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为875元/月,年平均收入不到一万元,农村地区我没有统计资料,收入状况更差.一个农民家庭需要20年不吃不喝才能供一个大学生完成4年的学业. 在民国时期,大学分国立,私立,教会大学三种. 国立大学,如国立中央大学基本免收学费,国立北平大学学费为年60银元,师范类学府不收食宿费和学费.国立大学被称为平民大学,很多清苦的学生都是读国立大学毕业的. 私立大学:如私立天津南开大学收费是80多银元,其他如上海私立复旦大学收费标准是87银元. 教会大学:如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收费偏高,年收费为120银圆以上。 按现在的市价估计:民国的一银元=现在人民币30元. 那么,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收费一般为年1800元人民币,师范类甚至免费. 私立大学为收费标准为年2400元, 教会大学为3600元人民币/年,有些偏高,为贵族大学. 民国那时候,普通知识中产阶级的月收入为15-20银圆左右.那时候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可以轻松供应一个大学生读国立大学可现在不行. 民国时期的教授收入在社会阶层中收入最高,比高级军官还高,政府没有干预大学,大学实行教授治学,在民国时期,国立浙江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很多学科在当时已经有了和国际上一流大学对话的资格. 52年院系调整,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失去了自己的工学院和文学院,很多优秀的综合大学被拆分.96年又开始搞大学合并,大学更名,大学收费并轨,学费从500元飞涨到5500元.大学盲目扩招,造成就业困难. 我认为:扩招,提高国民教育素质,是正确的,但要适度,我们大学用10年不到的时间走了英国美国半个世纪的路,急于求成,盲目扩招,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犯了"冒进"的错误. 但国立大学不应扩招,扩招的任务可以教给一般大学和私立大学(民办)去完成,去承担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国立大学主要完成"提高"任务,搞高精尖,培养理论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这方面,国家教育部部门又犯了"瞎指挥"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