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

理系统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 目的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2011年HIV感染状况,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及游程检验对沙坪坝区2005-2011年HIV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沙坪坝区HIV感染者新增550例, 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30%、%、%、%、%、%、%; 2005-2011年新增HIV感染者男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P﹤,男性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 P﹤,20~49岁年龄组的比例在各年都最高,<20岁低年龄组HIV感染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文化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P﹤,低文化程度HIV 感染者的比例高%,但高文化程度HIV感染者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 P﹤),家务及待业人员在各年的构成比较高,学生HIV感染者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传播途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P﹤,性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感染比例大,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05-2011年沙坪坝区HIV感染者新增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年男性人群的防治工作。

自1995年沙坪坝区在吸毒人员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1年底在辖区内共发现570例HIV感染者,仅2005-2011年新增HIV感染者550例,感染有扩大势态。现对沙坪坝区2005-2011年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沙坪坝区2005-2011年HIV感染者疫情资料。

方法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及游程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HIV感染者动态情况沙坪坝区2005年前有HIV感染者20例,至2011年底有HIV 感染者570例。7年间HIV感染者新增550例。虽然每年HIV感染者均有新增,但新增速度(环比)是不均衡的。2005年HIV感染者增长速度130%,而2011年HIV感染者年增长速度%,2005-2011年HIV感染者平均增长速度%,2005 -2011年 HIV感染者新增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游程检验R=2,n1=n2=3,P﹤)。

3 讨论

自1995年在沙坪坝区吸毒人员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陆续都有散的在HIV 感染者报告,至2004年底在辖区内共报告HIV感染者20例。2005年,随着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启动,艾滋病监测网的扩大和完善,对男男同性恋、暗娼、监管场所羁押人员高危人群检测和医院术前筛查等工作的开展,有效扩大了HIV检测范围,使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艾滋病疫情开始快速上升,全年报告HIV感染者 26例, 2005年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达130% ,2006-2011年,随着HIV感染者实际人数的增加,HIV感染者报告人数明显增加,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2008年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在65%左右。从2009年起,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2011年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为%。与全国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的总体流行态势一致[1]。这也显示该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初显成效。

HIV感染者在全区所有的街道和乡镇均有分布,但以沙坪坝、渝碚路、小龙坎、詹家溪、天星桥、童家桥、石井破、和土湾街道居多。是因为这几个街道地处沙坪坝中心片区,各种商业活动都较繁荣,男男同性、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较多,HIV 感染者也较多。

2005-2011年新增HIV感染者男女均有,男性为主;年龄在20~49岁之间;低文化程度人员居多;各种职业人群均有感染,但以家务及待业人员最多[2,3]。这是因为吸毒人员多为20~49岁男性;再加之20~49岁的男性多处于性活跃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家务及待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低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HIV感染[4]。自2004年发现首例男男同性HIV感染者以来,陆续都有男男同性HIV感染者报告,2007年后男男同性HIV感染者迅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共发现203例男男同性HIV感染者。男男同性多为高知群体,随着男男同性HIV感染者的增加,高文化程度HIV感染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男性HIV感染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2006年,在20岁以下年龄组发现HIV感染者,接触史不明;2011年,在20岁以下年龄组有8例HIV感染者,多为男男同性性为史或非姻异性接触史。在性开放时代,有过早的性行为较普遍;低年龄人群男男同性有所增加的,因而低年龄组HIV感染时有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低年龄组人员的身份多是学生,因而学生感染HIV的报告也增加。

随着禁毒力度加大,吸毒人员减少;美沙酮服药点的建设和发展,静脉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人员减少。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数逐年减少,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比例由2005年前的75%下降到2011年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2005-2011年,无采血HIV感染的报告;输血/血液制品引起的HIV感染仅3例。在随访工作中对既往和新发女性感染者开展了妊娠情况的追踪调查;其次,对已孕的感染者/患者进行“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妊娠期间身体影响、艾滋病病毒对婴儿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进行详细讲解,使她们清楚认识到怀孕的利弊;第三,开展“母婴阻断情况”告知服务,使感染者/病人了解母婴阻断详情和转介工作的必要性等工作。2005-

2011年仅1例流动人口因母婴传播而感染HIV的报告。近年来,该区对男男性行为者、暗娼以及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采取了一系列艾滋病性传播的干预措施,包括宣传教育、同伴教育、安全套推广等等,尽量使他们的高危行为得到自觉改变,远离艾滋病。由于高为行为干预的覆盖面不够,干预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安全套的使用率低。以2011年为例,男男性行为者干预的月均覆盖率%,安全套的使用率%;暗娼干预的月均覆盖率66,8%,安全套的使用率%。因而HIV经性传播而感染的人数仍逐年增加,经性传播而感染HIV人数比例也由2005年%增加2011年的%。经性传播逐步取代静脉吸毒传播而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5,6]。随着经性传播感染HIV的比例的不断上升,这也预示艾滋病正从吸毒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7,8]。意味着,因不洁性行为而被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和国内其他省市一样[9],也出现了夫妻间传播艾滋病的病例。

目前,艾滋病的防控工作责任大,任务繁重,一是近年来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虽有所减缓,但新发感染者仍不断被发现,且逐年增加。二是HIV感染者分布广,涉及全区所有的乡镇和街道。三是HIV感染者以青壮年男性、文化程度低、家务以及待业人员居多,低年龄组、高文化水平以及学生HIV感染者也在增加,感染人群比较多样化。四是HIV感染者普遍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 对艾滋病危害了解甚少,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很容易被感染[9]。四是男男同性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难度。五是几种传播途径均存在,但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鉴于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以上转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真正建立和完善艾滋病防治机制,以制约疫情蔓延。②切断经性接触途径传播艾滋病,是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经性传播关键措施: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是目前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各

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对各类人群尤其是要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人人都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与传播,自觉改变高危行为,远离艾滋病;在校园和社区大力开展性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性观念,有性取向,遵守性道德,自觉抵御对同性性行为的好奇与追崇,降低被HIV感染的风险;加大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患艾滋病的几率。规范性病门诊,性病患者积极进行正规治疗,有利于控制艾艾滋病的传播;取缔一切卖淫与嫖娼行为,根除通过商业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土壤;对发现的HIV感染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要歧视他们,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防止不良行为对社会的报复及配偶、家人间的传播。③鼓励义务献血,打击非法采供血,加强血液、血液制品的检测,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④加大禁毒戒毒的力度,防止共用针具注射吸毒。⑤继续加强和完善母婴阻断工作等等。总之,艾滋病的防控仅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是不行的,需要全区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一个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大环境,是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之所在。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

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和村及个体诊所医务人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主管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五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南屏卫生院甲方:苗木供应合同书 乙方: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以下简称甲方)从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以下简称乙方)购买银杏苗木,(用于渭政办发[2010]205号文件,渭南市区绿化),并就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苗木数量: 二、苗木规格:胸径15cm以上,主干通直,树头完整,枝条匀称、丰满,无病虫害,树形美观。 三、苗木价格:每株计人民币 四、该价格包括:苗木费、挖掘费、包装费、装车费、拉运费五项。合计人民币() 五、付款方式:任务完成后,10日内一次付清。 六、有关事项: 1、土球规格:苗木所带土球直径1.2米以上,厚度60cm以上,卸车前完整不破裂。 2、包装规格:土球包装腰带无间隙宽度12cm以上,纵扎草绳间隙在2cm 以下。绳杆高度40cm,缠冠高度2米。 3、所有苗木必须是播种培育,均为本苗圃苗木,严禁从外省、外地调动,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乙方负责。 4、乙方必须按照甲方时间、地点、数量要求按时送苗。(送苗地点,渭南市城区)并保证我县任务完成居全市前三名。

结核病简答题(共88题)

结核病简答题 1、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以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为重点,加大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控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2、TB/HIV双重感染防治策略: 1)加强医防合作,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的合作机制,充分依托TB/HIV 双重感染定点治疗机构,共同开展TB/HIV双重感染工作。 2)为新发现和随访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结核病问卷筛查和检查服务。 3)为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区)新登记的结核病病人提供HIV抗体检测服务。4)为TB/HIV双重感染病人及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随访管理服务。 3、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TB/HIV双重感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结核病防治机构会同艾滋病防治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 领导小组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相关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防治工作经费,开展监督、评估等工作。

技术工作组由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艾滋病防治机构和TB/HIV双重感染定点治疗机构等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实施疫情监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制订疑难病例诊断、治疗方案,开展不良反应处理等工作。 4、T 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中信息的登记报告与保密: 结核病防治机构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应当及时做好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信息登记和机构间的交流,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到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逐步完善信息的登记、报告和报表制度。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完善之前,同时实行纸质报表进行年度报告。 结核病防治机构会同艾滋病防治机构,收集汇总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信息,按照县(区)、市(地)、省(区、市)逐级上报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报表。省级汇总表以纸质和电子版形式同时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确定专人负责病人资料的登记报告和资料保存,做好TB/HIV双重感染的信息保密工作。 5、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中的宣传和培训: 倡导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重视与支持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高大众对TB/HIV双重感染的认识,加强对TB/HIV双重感染的危害、病人发现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对参加TB/HIV双重感染的防治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2014年网络直报培训考试与答案(医疗机构)最终版

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人员培训考试(医疗机构) 辖区:单位:姓名:分数: 是否有上岗合格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法定传染病共 ______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 ______ 种,乙类传染病______种,丙类______种。 2. 法定传染病报告中需分急、慢性报告的病种是、和。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为_____、_____,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_____、_____、_____的病人、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__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_____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 丙类报告未及时的卡片是指____到____的时间超过24小时。 5. 临床医生在填写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时,_____岁以下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6. 仅________(疾病名称)可录入阳性检测病例,别的疾病不允许录入此类病例。 7. 自2013年11月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类,并纳入现有______(疾病名称)进行管理。 8. 传染病报告卡中,学生(托幼儿童)的“工作单位”应详细填写:________及________。 9. 《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默认的重卡查重条件包:、、、、 、。 10. 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____与___所在地区的关系。 11. 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必须精确到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一个病人同时发生4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A.1 B.2 C.3 D.4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一、医疗机构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通过医院网络 HIS系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四、疫情管理人员及时搜集、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穿检查·如发现上斌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捋审核无误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人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五、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六、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

注明原报告病名。 七、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八、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矢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九、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不得转让泄露,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6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天津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定点医院

天津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定点医院 互转肺结核病人管理暂行办法工作流程 为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定点医院互转肺结核病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津卫疾〔2005〕403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定点医院互转肺结核病人工作的管理,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定点医院互转肺结核病人管理暂行办法工作流程。 一、转诊流程 (一)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 对需转诊至定点医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填写结防机构转诊单(一式三份),嘱病人立即持转诊单第三联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同时通过“天津市结核病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将病人相关信息转至定点医院。对于尚未登记的急、难、危、重的病人,直接填写结防机构转诊单(一式三份),嘱病人立即持转诊单第三联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以电子邮件或电话等方式告知定点医院主管人员。区县结防机构每月5日将上月填写的转诊单第二联报市结控中心,第一联留存备查。

(二)定点医院 对无需住院治疗的门诊肺结核病人或未完成疗程出院的肺结核病人,由门诊或病房医生填写定点医院转诊单(一式三份),嘱病人及时持转诊单第三联到居住地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全程督导化疗管理。临床医生同时将转诊单第一、二联交本院预防科主管人员,由该主管人员登陆“天津市结核病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将病人相关信息转至病人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定点医院每月5日将上月填写的转诊单第二联报市结控中心。第一联留存备查。 二、追踪和管理 (一)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 1.互转工作主管人员每天至少早晚两次登陆“天津市结核病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查看转入病人信息,对发现的转入病人在“互转病人登记本”(附件1)上进行登记,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告知定点医院已收到该病人转诊信息。 2.对转诊后3日内未到位病人进行追踪,自转诊之日起1周内需完成追踪工作,对于追踪未到位的病人及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病人有关信息反馈给定点医院主管人员。

结核病管理要求及绩效考核方案(试行)

结核病管理要求及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心绩效分配制度,根据《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分配的管理办法(试行)》(余卫〔2014〕73号)的文件精神,根据《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中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患者,充分调动肺结核管理人员与责任医生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绩效分配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以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核病管理及绩效考核方案: 一、结核病管理要求 (一)服务站疑似结核病患者转诊推介 服务站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转诊至中心进一步检查。 (二)规范随访频次 中心结核病由责任医师随访,责任医师接到结核病管理人员新发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后,到公卫科领取随访物品,在一周内上门访视患者。 (1)普通结核病患者强化期(一般为2月)或耐多药患者注射期(一般为6月)内每10天随访1次,继续期或非注射期内每1个月随访1次。 (2) 责任医师一周内上门随访作为结核病患者的首次随访,前两月内责任医师每10天,进行一次电话随访。 (3) 普通患者服药满两月后,进入继续期治疗,第7次随访开始责任医师每月电话随访一次。结案的患者要求责任医师上门随访。 (三)首次规范随访内容 参照肺结核患者入户随访记录表,进行如下询问: (1)涂阳患者记录密切接触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发筛查单,要求密切接触者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筛查。筛查后把筛查结果回收或者拍照,交回公共卫生科。 (2)症状及体征:就诊时有无相关的症状及体征,比如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咯血等;若没有症状就诊,则问清楚本次就诊原因,如体检发现。 (3)用药:结核药物名称都要拍清楚,病人电子病历或者出院小结拍照。 (4)督导员选择:有家属督导员为家属,对家属进行培训。同时与患者确定服药地点和服药时间。按照化疗方案,告知督导人员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的填写方法、取药的时间和地点,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 (5)家庭居住环境评估:患者是否有单独的居室,评估居住环境及通风

传染病保密制度

传染病保密制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账号保密制度 为加强医院传染病信息安全,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保密制度。 1、指定1-2名网报人员。一般由防保科长与传染病管理人员负责。要求网报人员熟悉相关设备与操作,掌握工作软件、办公软件和网络使用的一般知识,爱护设备,及时检查或清洁计算机及相关外设。网报人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不得将帐号、密码等保密信息向任何无关人员泄露。 2、指定专人负责网报帐号管理工作。一般由防保科长或传染病管理人员负责。该人员负责帐号密码的定期更改工作,并及时告知其它网报人员。 3、指定专用电脑进行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无特殊工作要求,各项相关工作须在专用电脑上进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优盘、光盘、硬盘、移动硬盘)上的工作内容管理、销毁要符合保密要求,严防外泄。 4、专机专人专用,不得将设备提供给无关人员使用。 5、帐号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一定要单独设置,不要与其他密码相同。设置密码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姓名缩写以及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泄露的字符作为密码,最好采用字符与数字混合的密码。不要贪图方便选择“保存密码”选项。定期(一个月一次)修改网报的密码。

6、严禁在网报专用电脑上登陆非法网站(如黑客网、色情网),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违者按违纪处理。非必要时不得设置共享文件夹。 7、杀(防)毒软件、防火墙定期升级(每1-3天)、全盘查毒(每15-30天)。发现感染病毒,应立即中断运行,并及时消除,确保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工作。 8、不得下载、安装与运行来路不明的软件及程序,警惕“网络钓鱼”,防范间谍软件。 9、连接移动存储介质前先进行查毒操作,确定安全情况下才进行下一步操作。

结核病系统操作指南

结核病管理信息操作指南

目录 1.结核病系统日常数据维护 1.1疫情报告及推送 1.11大疫情上报 1.12疫情报告及推送 1.2首次涂片,培养,PCR结果的录入及推送 1.21病原学阴性患者的结果录入 1.22病原学阳性患者的结果录入 1.3患者二五六或二五八月末痰涂片录入及推送1.4药敏结果的录入及个别情况的处理 1.5县级可疑耐多药菌株送检接收 1.6利福平耐药患者推送耐药和耐药患者的管理 2 .常用各项数据规划指标要求和导出方法 2.1各项数据规划指标 2.2阳性诊断率导出 2.3新病阳患者耐药筛查率导出 2.4五类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导出 2.5 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导出

2.6耐药(利福平耐药)患者的纳入治疗率导出 3.系统数据疑难问题的解决处理 3.1咦,新患者病原学阳性我能找到的患者和网报表格的数目对不上怎么办? 3.2咦,五类高危人群我能找到的患者和网报表格的数目对不上怎么办? 3.3咦,利福平耐药我能找到的患者和网报表格的数目对不上怎么办?

1.1疫情报告及推送 1.11大疫情上报 打开网报系统 点击发病死亡报告 点击新增在疾病诊断中找到肺结核 无卡片编号,针对为所辖 县及外地确诊患者。 针对为所辖县及外地确 诊患者

根据疫情卡上的病原学诊断结果选择肺结核类型,点击录入。 提示:圈内的选择为需要注意的细节,诊断时间与填卡上报时间绝对不能相隔24h。 最后,确认录入的信息,结果无误后,提交保存。

1.12疫情报告及推送 针对市辖区内确诊的肺 结核患者 打开网报系统 点击传染病监测 打开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一)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四)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五)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六)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七)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八)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九)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十)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1、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①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②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③人员要求:要有1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以及其它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3、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报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传染病防制科,疫情直报人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疫情直报员

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5年。 ①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②订正: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③补报: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④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5、保密措施 ①网络直报人员应经常对直报网络进行维护,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②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四、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五、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六、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七、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主管院长。 八、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九、传染病报告卡应按日期、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十、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十一、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相关知识测试题答案-疫情相关行测

2012年金水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培训考核试卷姓名:单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种,其中乙类 26种,丙类11 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为甲型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3、传染病管理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3 年. 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源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6、霍乱病例诊断分类由疑似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同时还应订正报告卡中的医生诊断时间。 7、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初检日期,不明确时应填就诊日期。 8、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应该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 9、疟疾混合感染病例,按1例病人报告;种类按通常认为的临床症状较重者报告,如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按恶性疟报告。 10、报告及时性统计规则,是比较报告病例的确诊时间与报卡生成时间,甲类超过2小时、乙丙类超过24 小时为迟报。 11、直报用户账户信息发生泄漏和遗失,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 小时)通知上级系统管理员。 二、选择题(每题3分) 单选题 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疹监

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 C ) 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 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 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 D. BC都对。 2、医疗机构在发现乙肝病例后,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是否需要报告(C ) A.需要每年报告1次; B.超过半年需要再次报告; C.登记但不需要网络报告; D.不需报告。 3、在疫情分析中,计算报告发病数与去年相比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下列哪个计算是正确的( A ) A. (本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100%; B. (去年同期发病数/本期发病数)×100%; C. (本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100%; D. (本期发病数-去年同期发病数)/本期发病数×100%。 多选题 4、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是不正确的(BCD ) A.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B.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可填写同一张卡片; C.病人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在原报告卡上进行相应修改; D.已填写了传染病登记本的时候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5、订正报告时,以下哪些诊断日期需要订正为确诊的日期(ABC ) A.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

结核病考试试题题库(三)

结核病预防与控制试题题库(三) 九、结核病信息报告(共25题) 1、关于结核病疫情报告的报告责任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包括县级医疗机构医生 B包括乡、村级医务人员 C 包括各厂矿医院、医疗所的医务人员 D 不包括个体开业的医生 2、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在全部新发病的结核病患者中,只有报告并治疗( )以上的患者,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的蔓延。 A 50% B 60% C 70% D80% 3、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给( )寄送出传报卡。 A 归属地疾控机构 B 上级疾控机构 C 本地大型综合医疗机构

D 本地卫生局 4、从大疫情网浏览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卡,其中已经删除的卡片信息在网页上显示的颜色为( )。 A 黑色 B 蓝色 C绿色 D 红色 5、肺结核病重复卡片的产生原因是:( ) A 同一医疗的重复报告 B 由病人就诊问题,造成多个医疗机构重复报告 C专报系统的自动推送 D以上原因都包括 6、在医院诊断出的下列疾病中,需要按照肺结核病报告管理要求上报疫情的是( )。 A 骨结核 B 结核性胸膜炎 C 淋巴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7、在医院诊断出的下列疾病中,不需要按照肺结核病报告管理要求上报疫情的是()。 A 结核性胸膜炎 B 肺结核病疑似患者 C 未查痰肺结核患者 D 肾结核 8、上报学生肺结核病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将应将学校、年级(系)班级(专业)等信息,填写在( ),以便于结防机构和疾控部门的监测。 A 工作单位 B家庭详细住址 C备注栏 D无法填报 9、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中,关于我们俗称的“实时统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就是截止昨日24时的统计 B 产生最新数据生成的报表,数据会随着前一日的变化而变化 C只有在月、季度、半年、年度结束,次月5日以后才能使用 D 可以查询任意指定时间段内的数据报表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结核病知识

一、单选题 1、结核病的病原体是哪种微生物?A、分枝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细菌 A 2 肺结核在我国民间又称为什么病?A、肺痨 B、阴虚病 C、佝偻病 D、慢阻肺 A 3 肺结核患者的哪种标本传染性最强?A、痰液 B、血液 C、汗液 D、尿液 A 4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类病人?A、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菌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结核性胸膜炎病人 D、各类结核病人 A 5 控制结核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A、注意环境卫生 B、及早发现病人、治愈传染源 C、预防用药 D、接种卡介苗 B

6 人体哪些器官可以患结核病?A、除了牙齿和头发外都可以 B、只有肺结核 C、只有骨结核 D、只有淋巴结核 A 7 出现以下哪些症状应怀疑肺结核病?A、咳嗽咳痰超过两周 B、低热、乏力、消瘦 C、痰中带血 D、呼吸困难 A 8 肺结核病能治好吗?A、能 B、不能 C、大部分能 D、不知道 C 9 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什么时候基本消失? A、服用抗生素后2周 B、经过2周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后 C、肺结核治愈后 D、传染性不会消失 B 10肺结核患者初次就诊一般检查需要留取哪几份痰?A、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B、夜间痰、清晨痰和午间痰 C、夜间痰、午间痰和即时痰 D、即时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A

11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几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A、3 B、4 C、5 D、6 E、7 A 12 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吸入含结核菌的飞沫核 B、与肺结核病人共餐 C、与肺结核病人握手 D、以上全是 A 13 以下哪个不是一线抗结核药物?A、利福平 B、异烟肼 C、乙胺丁醇 D、氧氟沙星 D 14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症状消失了就能停药么? A. 可以 B. 不可以 C. 因病人情况而异 D.以上都不对 B 15在结核病治疗期间,尿液出现红色可怕吗? A. 怕

传染病疫情管理与网络直报培训试题

传染病疫情管理与网络直报培训试题 (医疗机构) 单位名称姓名得分 选择题(以下题目有一项或多项答案是正确的) 1.法定传染病有() A 3类35种 B 3类37种 C 3类38种 D 3类39种 2.甲类传染病有() A 鼠疫 B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 肺炭疽 D 艾滋病E霍乱 3.按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小时,乙丙类小时() A 6,12 B 2,12 C 2,4 D 2,24 4.传染病报卡需填写诊断依据的病种有() A 梅毒 B 淋病 C 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肝炎E手足口病 5.细菌性痢疾实验室诊断标准() A粪检: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HP或++及以上,同时红血球:≥10个/HP或+及以上B细菌培养:志贺氏菌阳性 C粪检: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HP或++及以上,或红血球:≥10个/HP或+及以上 D 细菌培养:沙门氏菌阳性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 A甲类2小时,其余24小时 B 均为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 C 均为现场调查结束后2小时内 D 均为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 7. 需报病原携带者的法定传染病有() A霍乱B脊髓灰质炎C艾滋病D乙肝 8.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 A肺炭疽B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C脊髓灰质炎D人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 9. 同一医疗机构发生报告传染病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以下操作 哪项是正确的() A重新填报传染病纸质卡片B在原始传染病纸质卡片上直接进行订正 C重新填报传染病网络电子卡D在原始传染病网络电子卡上直接进行订正 10. 下面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分类需注明急性或慢性() A乙肝B艾滋病C伤寒+副伤寒D血吸虫病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结核病防治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结核病防治 一、单选题 1、1993年5月23日,在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史无前例地宣布了:(A) A、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 B、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 C信守承诺控制结核病 D、建立遏制结核病的伙伴系 2、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我国约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B) A、150万 B、450万 C、600万 D、84万 3、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时间是:(A) A、2001年月10月13日 B、2000年12月21日 C、2001年3月24日 C、2000年3月24日

4、目前全球感染结核菌的人数达:(B) A、30亿 B、20亿 C、60亿 D、50亿 5、目前全球结核病形势十分严峻,每年全球死于结核病人数达:(D) A、300万 B、500万 C、2000万 D、200万 6、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开始启动和运行时间是: (B) A、2003年12月 B、2004年1月 C、2004年3月 D、2004年6月 7、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B) A、326/10万 B、367/10万 C、373/10万 D、351/10万 8、防治肺结核病最主要措施是:(A)

A、发现并治愈传染源 B、预防用药 C、接种卡介苗 D、发现病人 9、政府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提供免费检查,主要包括:(A) A、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 B、CT检查 C、B型超声波检查 D、痰普通培养检查 10、湖北省政府下发《湖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的时间是:(C) A、2001年3月 B、2001年6月 C、2002年2月 D、2002年8月 11、抗结核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是:(D) A、早期、联合 B、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C、早期、联合、规律、全程 D、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12、可疑肺结核症状包括:(D) A、咳嗽咳痰两周以上

结核病监测资料

结核病监测资料填写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前言 现代DOTS策略五要素之一是要建立和执行标准的结核病监测信息系统,定期对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监测,通过完善的监测信息系统,分析利用各项登记报告资料,监测结核病疫情的流行趋势。自从2000年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以来,结核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在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评价、结核病疫情监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结核病防治规划形势的发展,结核病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形式、监测手段、监测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高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保证各类监测资料登记报告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各类监测资料的登记报告,进一步促进结核病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满足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需求,特指定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涉及结核病日常监测工作中资料的填写,包括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及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的原始资料填写,也包括季报表、月报表等汇总后的资料填写。因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本指南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使用者批评指正。

目录 1门诊病案填写 (5) 1.1工作流程 (5) 1.2工作内容 (5) 1.2.1《病案》封面填写 (5) 1.2.2病例记录页面一 (5) 1.2.3病例记录页面一填写 (6) 1.2.4病例记录页面二 (8) 1.2.5病例记录页面二填写 (9) 1.2.6病例记录页面三 (10) 1.2.7病例记录页面三填写 (10) 1.2.8病例记录页面四 (10) 1.3质量要求 (10) 2三本填写 (12) 2.1工作流程 (12) 2.2工作内容 (12) 2.2.1初诊病人登记本页面 (12) 2.2.2初诊病人登记本填写 (12) 2.2.3结核病人登记本页面 (15) 2.2.4结核病人登记本填写 (15) 2.2.5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页面 (20) 2.2.6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填写 (20) 2.2.7追踪登记本 (21) 2.2.8追踪登记本填写 (22) 2.3质量要求 (23) 3药品登记规范 (24) 3.1工作流程 (24) 3.2工作内容 (24) 3.2.1药库出入库登记本页面 (24) 3.2.2药库出入库登记本填写 (24) 3.2.3药房病人药品发放记录页面 (25) 3.2.4药房病人药品发放记录填写 (25) 3.2.5免费抗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页面及填写 (25) 3.3质量要求 (26) 4月报表填写 (27)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 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