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放大电路

反比例放大电路
反比例放大电路

反比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

电源等的主要特性指标、性能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自己设计正向反向比例放大电路

3、掌握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和工作模式。

4、了解Multism软件的使用,学会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5、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仪器: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电路实验箱;

电子元件:电环电阻、集成运算放大器ua741;

软件:Multisim软件;

三、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ua741构造图如下:

1、5脚:失调调零端

2:反向输入端(V-)

3:同相输入端(V+)

4:负电源端(-Vee)

6:输出(OUT)

7:正电源端(+Vcc)

8:空

4

3

2

1

注意事项:在连接时8号端口不连,输入输出端(2、3端)需先接电阻再进行输入输出(并且接入的电阻阻值应该相等),正负电源接反就会爆炸!!!

设计电路图如下:

对照本图,运算放大器放大倍数为-Rf/R1(反比例)。

通常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即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虚短:因为理想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而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是一个线性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不超出线性范围(即有限值),所以,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的电位十分接近相等。在运放供电电压为±15V时,输出的最大值一般在10~13V。所以运放两输入端的电压差,在1mV以下,近似两输入端短路。这一特性称为虚短,显然这不是真正的短路,只是分析电路时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的合理近似。

虚断:由于运放的输入电阻一般都在几百千欧以上,流入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中的电流十分微小,比外电路中的电流小几个数量级,流入运放的电流往往可以忽略,这相当运放的输入端开路,这一特性称为虚断。显然,运放的输入端不能真正开路。

运用“虚短”、“虚断”这两个概念,在分析运放线性应用电路时,可以简化应用电路的分析过程。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均要求输入与输出之间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均可应用这两条结论。如果运放不在线性区工作,也就没有“虚短”、“虚断”的特性。如果测量运放两输入端的电位,达到几毫伏以上,往往该运放不在线性区工作,或者已经损坏。

基于上述两条性质,运用电路分析知识可以分析出电路中的云放弃的放大情况。

四、实验内容

1、设计测试反向比例放大电路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万用表自检,示波器自检

3、用万用表测量各个电阻的实际阻值

4、连接信号观察电路,注意负极应该连在一起

5、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和经过放大器的信号,调

试后进行比较,记录数据

五、实验过程

1、设计测试反向比例放大电路如图: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对万用表、示波器自检。连接电路时因

注意正负极是否接反,且应先关闭电源开关。连接时固定好器件以免接触不良造成的波形抖动。

3、打开电源开关,然后输入如上图所示的三角函数信号,将CH1

探头接在信号发生器两端,CH2探头接在电路两端;

4、调整示波器,得到波形图(如下图)并测量数据(最大值最小

值峰峰值周期),保存。

5、分析数据,列表,完成实验报告。

六、数据记录与分析

1、示波器自检

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周期占空比CH1 +1.5V -1.5V 3Vp-p 1ms 50%

CH2 +1.5V -1.5V 3Vp-p 1ms 50%

分析:自检情况正常

2、示波器测量电路

分析:信号还是不太稳定,因为信号太弱而较易受到干扰,另外电阻本来应该是100,100,1000的,但是因为实际上电阻的具体阻值是98,100,993,所以结果产生了一定偏差。总体而言还是可以证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Rf/R1,具体就是10倍。

七、实验总结

这次试验本来是运算放大器和受控电源的,也为此做了一定的预习,但是一到教室却发现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波形显示。好在千变万化还是放大器。测量波形时很难稳定,最后把所有能固定的都固定了,然后波形居然就这样稳定了。好吧,看来不是技术问题。

接电路一定要接好,稳定,简洁,直观,还有最重要的,不可以接错!

如何看懂放大电路图

能够把微弱的信号放大的电路叫做放大电路或放大器。例如助听器里的关键部件就是一个放大器。 放大电路的用途和组成 放大器有交流放大器和直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又可按频率分为低频、中源和高频;接输出信号强弱分成电压放大、功率放大等。此外还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特殊晶体管作器件的放大器。它是电子电路中最复杂多变的电路。但初学者经常遇到的也只是少数几种较为典型的放大电路。 读放大电路图时也还是按照“逐级分解、抓住关键、细致分析、全面综合”的原则和步骤进行。首先把整个放大电路按输入、输出逐级分开,然后逐级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弄通原理。放大电路有它本身的特点:一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有时往往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才能进行分析;二是电路往往加有负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在本级内,有时是从后级反馈到前级,所以在分析这一级时还要能“瞻前顾后”。在弄通每一级的原理之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串通起来进行全面综合。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放大电路: 低频电压放大器 低频电压放大器是指工作频率在20 赫~20 千赫之间、输出要求有一定电压值而不要求很强的电流的放大器。 (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1 (a )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C1 是输入电容,C2 是输出电容,三极管VT 就是起放大作用的器件,RB 是基极偏置电阻,RC 是集电极负载电阻。1 、3 端是输入,2 、3 端是输出。3 端是公共点,通常是接地的,也称“地”端。静态时的直流通路见图1 (b ),动态时交流通路见图1 (c )。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从十几到一百多,输出电压的相位和输入电压是相反的,性能不够稳定,可用于一般场合。 (2 )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2 比图1 多用3 个元件。基极电压是由RB1 和RB2 分压取得的,所以称为分压

常见的交流放大电路简单分析

电工学 电子技术 常见的交流放大电路简单分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晶体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利用其放大作用组成放大电路。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要求用微弱的信号去控制较大的功率负载。放大器的目的是将微弱的变化电信号转换为较强的电信号。 放大器实现放大的条件: 1.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 3.输出回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 这里,我们介绍的是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各种常用的交流基本放大电路,将讨论它们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特点。 一、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1、电路图 2、微变等效电路

3、静态值 直流通路如图所示 C C CC CE B B CEO B C B CC B BE C C B I R U U I I I I I R U R U U I -=≈≈+=≈-= 射极电压集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βββ 注: 静态值也可以用图解法来解决,并能直观地分析和了解静态值的变化对放大电路工作的影响。在上图直流通路中,我们有C C CC CE I R U U -=或 C CC CE C C R U U R I +- =1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斜率是C R 1 - ,在横轴上的截距为CC U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C CC R U 。 由以上,我们可以作出直流负载线(如右图 所示)。直流负载线与晶体管的某条输出特性曲线(B I 决定)交点Q 为静态工作点,此点确定了放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静态值。 4、电压放大倍数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汇总讲解

教案首页

一、组织教学(3分钟) 二、复习旧课5分钟) 三、导入新课(5分钟)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安全文明生产情况; (包括工作服,绝缘鞋等穿戴情况) 2.课前安全教育;按操作规程要求正确操作电器设备的运行。 1、复习旧知识:(1)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提问:简述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静态和动态。 (3)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提问: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什么?) 2、启发、提出问题:(1)放大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 为了避免产生非线性失真,那么如何设置静态工作点才能避免非线性失真呢? (2)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那怎 样计算放大器的放大能力呢? 引入新课题:必须学习如何分析放大电路。 课题:§2-2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 强调 安全用电 线 路 板 接 通 电 源 连 接 示 波 器 调 R B 观察示波器中输出电压的波形是否失真, 思考,回答 思 考 , 回 答 讲 授 法 讲 授 法 讲 授 法 稳定课堂秩序,准备上课。 巩固已学知识,为本次课程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通过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U CC + + V C 1 C 2 R B R C u i u o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近似估算法; 图解分析法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目的 教学内容与过程 学生活动

四、讲授新课(20分钟) 1、分析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1) 静态工作点要估算的物理量。 提问:什么是静态工作点? 回答:当静态时,直流量I B 、I C 、U CE 在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上 所对应的点称为静态工作点。 提问:要确定静态工作点,必须要计算什么量? 回答:I B 、I C 、U CE 。 (2) 计算静态工作点的解题步骤。 启发提问:怎样计算I B 、I C 、U CE 呢? 以例2.1为例子,具体讲解静态的分析解题步骤。 ① 学生阅读例题;(例2.1) ② 画图: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③ 提问:什么是直流通路? 回答:直流电流通过的路径。 ④画出放大器的直流通路。 方法:电容视为开路,其余不变 画图:放大器的直流通路 ⑤ 计算I B ; 适度引导板书课 题 讲解 学生阅读例题; 学生自己画出直流通路 +U CC V R B R C I CQ I BQ U BEQ U CEQ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解读

实验一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及其对放大性能的影响。 2、学习测量放大器Q点,Av,r i,r0的方法,了解共射级电路特性。 二、实验环境 1、Electronics Workbench5.12软件 2、器件:有极性电容滑动变阻器三极管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 图1.1为一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按图连接好电路 . . 图1.1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选项(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电路静态分析结果如图1.2所示,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管Q1工作在放大电路。 . 图1.2 共射极基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动态分析 用仪器库的函数发生器为电路提供正弦输入信号V i(幅值为5mV,频率为10KHz)用示波器可观察输入、输出信号如图1.3所示,图中V A表示输入电压(电路中的节点4)V B为输出电压(电路中的节点5),由图波形图可观察到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信号反相位关系。

图1.3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由上图可得: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v=801.54mv/4.97mv=161.3 理论计算:rbe=300+(1+β)×26mv/I E=300+26mv/I BQ=300+26mv/0.0226mA=1450Ω Av=-βR L′/ r be= 250×1000Ω/1450Ω=172.4 (其中R L′为RL与Rc的并联值,β的值约为250)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3、频率响应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交流频率分析项(Analysis/AC Frequency Analysis),在交流频率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定:扫描起始频率为1Hz,终止频率为1GHz,扫描形式为十进制,纵向刻度为线性,节点5做输出节点。分析结果如图2.4所示。 图1.3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由图1.3可得:电路的上限频率(x1)为10.78Hz,下限频率(x2)为23.1MHz,放大器的通频带约为23.1MHz,频率响应图理论结果基本相符。 1、测量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压: (1)输入电阻的测量 在A点与B点之间串接一个2KΩ的电阻,如图1.1,测量 A点与B点的电位就可计算输入电阻Ri。 (2)、输出电阻的测量 用示波器监视,在输出不失真是,分别测量有负载是和无负载时的Vo,即可计算Ro 将上述测量及计算填入下表:

简单的前级多级音频放大器

如图是一个由晶体三极管VT1~VT3组成的多级音频放大器。VT1与外围阻容元件组成了典型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担任前置音频电压放大;VT2、VT3组成了两级直接耦合式功率放大电路,其中:VT3接成发射极输出形式,它的输出阻抗较低,以便与8Ω低阻耳塞式耳机相匹配。 驻极体话筒B接收到声波信号后,输出相应的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经电容器C1耦合到VT1的基极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其集电极输出,再经C2耦合到VT2进行第二级放大,最后信号由VT3发射极输出,并通过插孔XS送至耳塞机放音。 电路中,C4为旁路电容器,其主要作用

是旁路掉输出信号中形成噪音的各种谐波成份,以改善耳塞机的音质。C3为滤波电容器,主要用来减小电池G的交流内阻(实际上为整机音频电流提供良好通路),可有效防止电池快报废时电路产生的自激振荡,并使耳塞机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元器件选择 VT1、VT2选用9014或3DG8型硅NPN 小功率、低噪声三极管,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100;VT3宜选用3AX31型等锗PNP小功率三极管,要求穿透电流Iceo尽可能小些,β≥30即可。 B选用CM-18W型(φ10mm×6.5mm)高灵敏度驻极体话筒,它的灵敏度划分成五个挡,分别用色点表示:红色为-66dB,小黄为-62dB,大黄为-58dB,兰色为-54dB,白色>-52dB。本制作中应选用白色点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B也可用蓝色点、高

灵敏度的CRZ2-113F型驻极体话筒来直接代替。 XS选用CKX2-3.5型(φ3.5mm口径)耳塞式耳机常用的两芯插孔,买来后要稍作改制方能使用。改制方法参见图2所示,用镊子夹住插孔的内簧片向下略加弯折,将内、外两簧片由原来的常闭状态改成常开状态就可以了。改制好的插孔,要求插入耳机插头后,内、外两簧片能够可靠接通,拔出插头后又能够可靠分开,以便兼作电源开关使用。耳机采用带有CSX2-3.5型(φ3.5mm)两芯插头的8Ω低阻耳塞机。 R1~R5均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C1~C3均用CD11-10V型电解电容器,C4用CT1型瓷介电容器。G用两节5号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3V。

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二、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一个放大器一般是由多个单级放大电路所组成,着重讨论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即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基本放大电路。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推及其他二种电路,其中将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作为分析基础来介绍。分析的步骤,首先是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分析其动态技术指标。对于放大器来说,主要的动态技术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2.1.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放大作用 在实践中,放大器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数值,为了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先从最基本的放大电路学习: 图2.1称为共射极放大电路,要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Ib=(V BB-V BE)/Rb,对于硅管V BE约为0.7V左右,锗管约为0.2V左右,I B=(V BB-0.7)/Rb这个电路的偏流I B决定于V BB 和Rb的大小,V BB和Rb一经确定后,偏流I B就固定了,所以这种电路称为固定偏流电路,Rb又称为基极偏置电阻,电容Cb1和Cb2为隔直电容或耦合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传送交流,隔离直流”,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三极管的基极对集电极的控制作用来实现的. 上图是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简化图,它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电路组态,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常用的有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非线性失真、频率失真以及输出功率和效率等。对于不同的用途的电路,其指标各有侧重。 初步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后,就可以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图解法和微变等效法。 2.2.图解分析法 2.2.1.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当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不变的直流,称为直流工作状态简称静态,在静态工作情况下,三极管各电极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数值,将在管子的特性曲线上确定一点,这点称为静态工作点,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怎样估算静态工作点。 解:Cb1与Cb2的隔直作用,对于静态下的直流通路,相当于开路,计算静态工作点时,只需考虑图中的Vcc、Rb、Rc及三极管所组成的直流通路就可以了,I B=(Vcc-0.7)/Rb (I C=βI B+I CEO ) I C=βI B,V CE=V CC-I C R C 如已知β,利用上式可近似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2.2.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在分析静态工作情况时,只需研究由V CC、R C、V BB、Rb及半导体三极管所组成的直

认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宜兴技师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宜兴办学点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教 案 授课者:汤丽亚 授课学科:《电子线路》 授课课题:认识基本放大电路 授课课时间:2011月4月26日上午第4节课授课地点:电教楼304

【指导思想】 本教案内容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电子线路》第二版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3.1-§3.4(P37-P50)。 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日常实用电路之一,它能够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值。常用于各种复杂电路的中间级起放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扩音器、音响、助听器等音频放大设备中。本章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非线性失真、稳定静态工作点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图解法和估算法。本单元所介绍的知识是第四章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第五章直接耦合放大器的基础,其估算法作为电路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电路的学习被普遍使用。 中职学生本身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就缺乏兴趣,本书的设计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中职学生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工作,更加看重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性。 ⑴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取向,选取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电子助听器电路作为项目背景将第三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用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任务一:认识基本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二: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分析1课时 任务三:放大电路交流工作状态测试1课时 任务四:放大电路异常现象的测试1课时 任务五:Q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测试1课时 任务六:分析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七:组装电子助听器2课时 ⑵内容安排上从对三极管相关知识的复习,到放大器的定义、电路组成、放大倍数的测试计算和放大器作用的分析,层层递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⑶教学手段上,增加幻灯片图片、FLASH动画、软件仿真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⑴能描述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结构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3.2.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概念: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元件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a.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 强 。 b.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 ■■童■ B r - - ■ :必)iy, :信号 慷: I ■ t>A 放大电路 !?! 2.电路组成:(1)三极管T; (2)VCC :为JC提供反偏电压,一般几?几十伏; (3)RC :将IC的变化转换为Vo的变化,一般几K?几十K。 VCE=VCC-ICRC RC,VCC同属集电极回路。 (4)VBB :为发射结提供正偏。 (习R十一般为儿1 K - JLT- Rb 一般,程骨V開=e7V 当%*宀只£时; ,V B, I B A (6)Cb1,Cb2 :耦合电容或隔直电容, (7)Vi :输入信号 (8)Vo :输出信号 (9)公共地或共同端,电路中每一点的电位实际上都是该点与公 共端之间的电位差。图中各电压的极性是参考极性,电流的参 考方向如图所示。 其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V ⑵输入电阻Ri I £黒 b ZC Kt 亡 /〒气 V.V 2^ 3.共射电路放大原理 f' h : 11 12V 峠变化% %变化 7变化 % 尸%-叫好变化 > %变化 SOOK A 4K TH l/cc /jt 躍—=40w/{ Ic = E h = \ .6rffA J cE = f4v-AVr = -bn y T M = —5 址4 4.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通频带 (1)放大倍数 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和电流幅度得到 了念大,所以输出功零也龛筋「所肢大.对赦夫电 ffilfilH'W:电压放人侣数;凰=峙电 电流放脸倚tt : ■半二扫冷 功率ttXMSi :心=£『尸=峡!鰹 通常它们蛊;fi 按F 张怙宦义的4放大俗数定 义式中各有其S 如图所示,

2.4G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2.4G 射频双向功放的设计与实现 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时,无线局域网的低功率与高频率限制了其覆盖范围,为了扩大覆盖范围,可以引入蜂窝或者微蜂窝的网络结构或者通过增大发射功率扩大覆盖半径等措施来实现。前者实现成本较高,而后者则相对较便宜,且容易实现。现有的产品基本上通信距离都比较小,而且实现双向收发的比较少。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距离扩展射频前端的方案与硬件的实现,通过增大发射信号功率、放大接收信号提高灵敏度以及选择增益较大的天线来实现,同时实现了双向收发,最终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与IEEE802.11b/g兼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双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双向功率放大器设计指标: 工作频率:2400MHz~2483MHz 最大输出功率:+30dBm(1W) 发射增益:≥27dB 接收增益:≥14dB 接收端噪声系数:< 3.5dB 频率响应:<±1dB 输入端最小输入功率门限: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有计算法和图解分析法两种。 (1)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 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 (03.08) I C= I B (03.09) V CE=V CC-I C R c (03.10) I B、I C和V 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在测试基本放大电路时,往往测量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V B、V E和V C即可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2)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如图03.08所示。 图03.08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直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

1. 由直流负载列出方程式V CE=V CC-I C R c 2. 在输出特性曲线X轴及Y轴上确定两个特殊点 V CC和V CC/R c,即可画出直流负载线。 3. 在输入回路列方程式V BE =V CC-I B R b 4.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输入负载线,两线的交点即是Q。 5. 得到Q点的参数I BQ、I CQ和V CEQ。 例3.1: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对地电位如图03.09所示,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03.09 三极管工作状态判断 例3.2:用数字电压表测得V B=4.5V 、V E=3.8V 、V C=8V,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电路如图03.10所示 图03.10 例3.2电路图 3.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 (1) 交流负载线 交流负载线确定方法:

1.通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做一条直线,其斜率为1/R L'。 2.R L'= R L∥R c,是交流负载电阻。 3.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工作点Q的运动轨迹。 4.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相交,通过Q点。 图03.11 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2) 交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动画 图03.1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动画3-1)通过图03.12所示动态图解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v i→↑ v BE→↑ i B→↑ i C→↑ v CE→↓ |-v o|↑; 2. v o与v i相位相反; 3.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3)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①波形的失真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教(学)案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教学容分析:§2-2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中的“近似估算法”:近 似估算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教学对象及分析:1、基础知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 组成及工作原理。 2、分析与理解能力: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刻,并且动手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本次课堂将结合共发射极低频电压放大电路演示测试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近似估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耐心调试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演示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实验板、示波器、万用表。 教学重点: 1、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2、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教学难点: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新课引入: 1、复习旧知识:(1)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提问:简述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静态和动态。 (3)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提问: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什么?) 2、启发、提出问题:(1)放大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产生非线 性失真,那么如何设置静态工作点才能避免非线性失真呢? (2)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那怎样计算放大器的放 大能力呢? 引入新课题:必须学习如何分析放大电路。

板书设计: §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一、近似估算法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2.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1) 目的:计算I B 、I C 、U CE 。 (1)目的:计算A u 、R i 、R o 。 (2) 步骤: (2)步骤: ①画直流通路。 ①画交流通路。 ②计算I B 、I C 、U CE 。 ②计算A u 。 改进措施:强调三极管的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元件电量计算的特点。 u o i c +U CC I +U CC 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近似估算法; 图解分析法

音频前级放大器

音频前级三段均衡放大器 电路原理图 AR1_A AR1_B C9 AR1_C AR1_D 123J1IN R8 GND R9_A GND GND R2 R17 123J2OUT R1_A C10 C1 C2 R33 C3 R27 GND GND R18 R28 GND R19 R10 R3 R34 R20 R11_A C4 GND GND R21 R24 R12 C8 R9 R4 R26 R13_A R7 GND AR2_A GND AR2_B R13_B AR2_C R32 AR2_D R16 R14 R9_B R11_B GND R25 R5 R6 R22R15 R1_B GND C5 R31 C6 R23 C7 R30

元件参数表 R1 R2 R3 R4 R5 R6 50k 10k 10k 10k 10k 10k R7 R8 R9 R10 R11 R12 10k 10k 100k 电位器 10k 100k 电位器 10k R13 R14 R15 R16 R17 R18 100k 电位器 10k 10k 10k 10k 330k R19 R20 R21 R22 R23 R24 10k 330k 10k 10k 330k 10k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330k 10k 2.2k 2.2k 2.2k 2.2k R31 R32 R33 R34 C1 C2 2.2k 2.2k 10k 33k 473涤纶电容 682涤纶电容 C3 C4 C5 C6 C7 C8 472涤纶电容 152涤纶电容 473涤纶电容 682涤纶电容 472涤纶电容 152涤纶电容 C9 C10 AR1 AR2 J1 J2 475薄膜电容 475薄膜电容 TL084 TL084 3P 2.54mm 3P 2.54mm 供电部分电路 C5 C8 GND GND 1 23 4 D1 BRIDGE T1 + C6 7812 IC1 + C3 7912 IC2+C2 + C1 C7 C4 +12 -12 ~220V 元件参数表 T1 D1 C1 C2 C3 C4 12V 10W+10W 2W10 25V2200μF 25VV2200μF 16V470μF 104纸介电容 C5 C6 C7 C8 IC1 IC2 104纸介电容 16V470μF 104纸介电容 104纸介电容 7812 7912 + - +12 -12 连接典例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案..

第2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课题】 2.1 三极管 【教学目的】 1.掌握三极管结构特点、类型和电路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 3.理解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并会判断三极管所处的工作状态。 4.理解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三极管结构特点、类型和电路符号。 2.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 3.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及特点。 【教学难点】 1.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对电流放大作用的理解。 2.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的条件。 3.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教学参考学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搭建一个简单的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通过对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的测试,引导学生认识三极管,并知道三极管能放大信号,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2.1.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出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构成的。 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基片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分别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NPN和PNP两种, 2.1.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 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就是三极管的电

流放大特性。 要使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必须给管子的发射结加正偏电压,集电结加反偏电压。 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基极电流B I 、集电极电流C I 、发射极电流E I )之间的关系为: C B E I I I +=、B C I I = --β、B C I I ??=β 2.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三极管外部各极电流与极间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又称伏安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是指当集-射极之间的电压CE V 为定值时,输入回路中的基极电流B I 与加在基-射极间的电压BE V 之间的关系曲线。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与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相似,也存在一段死区。 2. 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是指当基极电流B I 为定值时,输出电路中集电极电流C I 与集-射极间的电压CE V 之间的关系曲线。B I 不同,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也不同。 截止区:0=B I 曲线以下的区域。此时,发射结处于反偏或零偏状态,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三极管没有电流放大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饱和区:曲线上升和弯曲部分的区域。此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偏状态,三极管没有电流放大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放大区:曲线中接近水平部分的区域。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2.1.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 性能参数:电流放大系数- -β、β,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CBO I ,集电极-发射极反向饱和电流CEO I 。 2. 极限参数: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CM I 、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CEO BR V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CM P 。

通过实验,你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 你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些心得体会篇一: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必须有) 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特性的测试方法 3、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 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4、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必须有)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台连线若干其中,模拟电子线路实 验箱用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元器件模组以及“电压串联 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板。 三、实验内容及电路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实验原理 图参考电路如图1-1 所示。图1-1 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系数式中,是反馈系数,,是 放大器不引入级间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即 设,但要考虑反馈络阻抗的影响),其值可由图1-2 所示的交 流等效电路求出。,则有

式中:第一级交流负载电阻第二级交流负载电阻从式 降低了(中可知,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倍,并且比没有负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 图1-2 (2)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该式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 1 AF )倍,即 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 AF )倍。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时的上、下截止频率分别为:可见,引入负反馈后,向高端扩展了倍,从而加宽了通频带。 4)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 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一般而言,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出阻抗。图1-1 电路引入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整个放大器电路而言,输入阻抗增加了,输出阻抗降低了。它们的增加和降低程度与反馈深度(1 AF )有关,在反馈环内满足(5)负反馈能减小反馈环内的非线性失真综上所述,在放大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不仅可以提高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还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提高输入电阻和降低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

(2013全国一等奖)射频宽带放大器..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本科组】 射频宽带放大器系统设计报告 2013年9月7日

射频宽带放大器 摘要:本系统基于压控对数放大器设计,由前级放大模块,增益控制模块,(带宽预置),后级功率放大模块,键盘及显示模块组成。具有射频宽带数字程控功能。在前级放大中,用电压反馈型放大器OPA657,OPA2694和宽带压控放大器VCA820放大输入信号,输出放大一定倍数的电压,经后级OPA2694的放大电路达到大于1V的有效值输出,其中电流反馈型放大器OPA657的输入偏置电流比较小,对后级电路的调理起到简化作用,VCA820的使用方便了增益控制,可以手动和程控。经验证,本方案完成了全部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 关键词:压控对数放大器电压反馈放大器射频宽带放大 一、系统方案论证 1.可控增益放大器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场效应管或三极管控制增益。主要利用场效应管可变电阻区(或三极管等效为压控电阻)实现增益控制,由于题目要求的频带较高。该方案采用大量分立元件,电路复杂,稳定性差。 方案二:采用多路选择器来来改变放大器跨接的电阻的值实现增益控制。该方案需求每一级放大器都要加多路选择器,不能实现连续调节,影响高频的频率特性,容易引起放大器的自激。 方案三:根据题目对放大电路增益可控的要求,考虑直接选取可调增益的运放实现(如VCA820)。其特点是以db为单位进行调节,可控增益±20dB,可以用单片机方便的预制增益。 综合比较,基于电路集成度高,条理清晰,控制方便,易于数字化单片机处理的考虑,选择方案三。 2.射频宽带放大器选择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电压反馈放大器OPA846、OPA847、OPA657等电压放大器,该系列的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很高,但该系列的去补偿的电压反馈放大器由于寄生电容过大会引起放大器的震荡,而手工焊接的板子不能够保证寄生电容很小,难于调试,用PCB电路板有益于电路调试。 方案二:采用电流反馈放大器OPA691,OPA2694,特别是OPA2694的电压压摆率高达4300V/us,在增益和大信号的调理中表现更好的带宽和失真度,但是输入失调电流比较高,题目要求的1db增益起伏难以实现。 综合比较,基于带宽和失真度的考虑,选择方案一中低失调电流的OPA657。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1.放大器带宽增益积 (1)电压反馈型(VFB)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对应的波特图上可以看出,从直流到由反馈环路的主极点决定的截止频率Fc之间,增益是恒定不变的,在该频率以上,如果频率升高一倍,增益就会减半。运算放大器的-3dB带宽就是Fc,增益越高,带宽越窄,带宽增益积BW·u A =常数,

基本放大电路说课稿

王学民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09高级电工班《电子技术》课中《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教材分析 1、选用教材 本教材是由天津职师推荐的高等自学考试用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但比较抽象,适合高职高专学校用书。《2.1 共 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模拟电路的第2章半导体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中的一节,是高自考的一个重点内容之 一。 2、考试要求: 1)了解直流通路的概念 2)掌握阻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3、课题时间:1课时 学生是09级电工高级班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天津高等自学考试,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不强。学生擅长模仿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喜欢动手操作。在进行此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压式偏置电路,本次课在此基础上对新电路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我将此课教题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流通路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静态分析计算,会画直流通路 3、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4、公式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对比分析、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本次课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方法 2、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 3、培养自己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自主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三、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子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价 4、增强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5、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6、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也是考自考每年的必考内容之一,此次课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其它放大电路的学习。同时由于11电工高级工的学生基本没有经过筛选,学习主动性、纪律性不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大力进行德育和纪律教育。 总的思路是:复习提问(以选择题为主)——导入(创设情境)引出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教师、学生动态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总结——例题——总结——作业 学生的学情是学生自主性差,学习、分析能力不强,如果完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失控或完成不了课题的情况,而采用层层推进起到了引导和督促作用,也确保了每个组每一个步骤

运算放大器基本电路

一:比例运算电路定义:将输入信号按比例放大的电路,称为比例运算电路。分类:反向比例电路、同相比例电路、差动比例电路。(按输入信号加入不同的输入端分)比例放大电路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三种主要放大形式(1)反向比例电路输入信号加入反相输入端,电路如图(1)所示:输出特性:因为:,所以: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出:Uo与Ui是比例关系,改变比例系数,即可改变Uo的数值。负号表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极性相反。反向比例电路的特点: 一:比例运算电路 定义:将输入信号按比例放大的电路,称为比例运算电路。 分类:反向比例电路、同相比例电路、差动比例电路。(按输入信号加入不同的输入端分) 比例放大电路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三种主要放大形式 (1)反向比例电路输入信号加入反相输入端,电路如图(1)所示: 输出特性:因为:, 所以: 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出:Uo与Ui是比例关系,改变比例系数,即可改变Uo的数值。负号表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极性相反。 反向比例电路的特点: (1)反向比例电路由于存在"虚地",因此它的共模输入电压为零.即:它对集成运放的共模抑制比要求低 (2)输入电阻低:r i=R1.因此对输入信号的负载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同相比例电路 输入信号加入同相输入端,电路如图(2)所示: 输出特性:因为:(虚短但不是虚地);;

所以: 改变R f/R1即可改变Uo的值,输入、输出电压的极性相同 同相比例电路的特点: (1)输入电阻高;(2)由于(电路的共模输入信号高),因此集成运放的共模抑制比要求高 (3)差动比例电路 输入信号分别加之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电路图如图(3)所示: 它的输出电压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实际完成的是:对输入两信号的差运算。二:和、差电路 (1)反相求和电路 它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输入端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其中电阻R'为: 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为: 它可以模拟方程:。它的特点与反相比例电路相同。它可十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概念: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元件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a.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b.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2.电路组成:(1)三极管T; (2)VCC:为JC提供反偏电压,一般几~几十伏; (3)RC:将IC的变化转换为Vo的变化,一般几K~几十K。 VCE=VCC-ICRC RC,VCC同属集电极回路。 (4)VBB:为发射结提供正偏。 (6)Cb1,Cb2:耦合电容或隔直电容,其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7)Vi:输入信号 (8)Vo:输出信号 (9)公共地或共同端,电路中每一点的电位实际上都是该点与公

共端之间的电位差。图中各电压的极性是参考极性,电流的 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3.共射电路放大原理 4.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通频带 (1)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Ri (3)输出电阻Ro

(4)通频带 问题1: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小,对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是否有利? 问题2:有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的频率成分为100Hz~10kHz,那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应如何选择?如果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比输入信号的频带窄,那么输出信号将发生什么变化?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静态:只考虑直流信号,即Vi=0,各点电位不变(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只考虑交流信号,即Vi不为0,各点电位变化(交流工作状态)。 直流通路:电路中无变化量,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交流通路:电路中电容短路,电感开路,直流电源对公共端短路。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 直流通路

FM Acoustics FM-155前级放大器

一生一世的承诺FM Acoustics FM-155前级 瑞士FM Acoustics的老总Mr Manuel Huber便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据Manuel表示,FM所采用的零件全都以人工精密配对,所有零件的误差率不超过0.1%!反观其他著名发烧厂家,所使用的零件误差率高达5 ~ 20%!FM除了使用极高质量的金属膜电阻(故障率是一千四百万份之一)之外,每一个零件在装配之前都得经过“魔鬼”式的测试。当零件安装完毕后,每一块模件及线路板都得再次经过检验、测试与调校。在组装器材时,亦不断地重复测试与调校。在整个装配过程中,每一个部件都得经过3 ~ 7次的测试。器材完成后,再重新测试、调校、“长煲”及通过耐震测试。你可以想像,在人工极为高昂的瑞士,如此耗时费事的制作方式,是一种多么“奢侈”的行为!Manuel如此执着的目的,只为了在他百年之后,世人还记得在音响史上,曾有人为了个人的梦想、热情及信念,制作过毫不妥协的器材。 由于FM Acoustics的产量非常稀少,因此价格高昂,一般人难得一闻,全球许多发烧音响杂志甚至连测试的机会都没有,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 在我的发烧系统里,正是以FM Acoustics的FM 255作为监听前级。其实,在我下槌FM 255之前,曾使用FM 155长达一年之久。因此,对这两部前级可说了若指掌。 FM 155的售价为$9,500,而FM 255的售价则高达$30,000!虽然两者的价格相差三倍,但FM 255的表现不见得比FM 155好了三倍。其实,在发烧音响里,价格与表现就有如金字塔,最贵及最难取得的是最后那5 ~ 10%的表现。 据FM Acoustics的总代理表示,FM 155“只卖”$9,500其实是割肉求售的“亏本”价,目的是为了让喜爱FM器材的发烧友有一亲芳泽的机会。FM 155是FM Acoustics特地用来打江山的型号,其制作方式及零件的选择与配对完全与FM 255无异。 FM 155相当小巧,纯铝外壳加上香槟色的面板,相当精致美观。其面板上只有两只旋钮及四个按钮,非常简洁。它虽然“只卖”$9,500大元,但却身轻如燕。在连接粗硬的讯号线时,甚至会将它凌空拔起! FM 155虽然比其他同价前级袖珍得多,但其音乐气质及音响却令许多同价前级相形见拙!它的音乐背景非常宁静,细节丰富,音响和谐。以大音量听各位所熟悉的歌曲Stimela时,音色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完全没有粗糙刺耳的现象。FM 155的动态非常态凌厉,在重现“火车”音型的节奏时,动态毫无压缩地暴起暴落,极富张力!歌手在电光火石间,突如其来地对着话筒怒号、狂吹,瞬态表现之迅速,令人目瞪口呆!当你从惊怵中回过神来时,一切已成为过去,留下的是一脸的愕然。能够将突发性音响重现得如此传神的前级,少矣! 以FM 155听古典音乐又是一番不同的感受。它的音色清新纯净,没有刻意的浓妆艳抹,令人久听而不腻,是一种充满了文化气息的音响。Manuel坚持零件及模件必需精确配对、严格测试及确保所有零件在不同的频段具有划一的表现,这一片苦心得到了丰富的回报。 环顾发烧音响市场,万元前级比比皆是。但对零件的选择与配对吹毛求疵得有如FM Acoustics者,绝无仅有!在这个不在乎天长地久的时代里,一生一世的承诺对厂家及消费者已是一种传奇。如果你与Manuel一样,坚持完美,FM 155长达二十五年的保用期是你唯一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