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教案含反思

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3.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学会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2.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从而完成习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2.读懂漫画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训练。

3.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和班级交流汇报的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漫画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生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文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3.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漫画引入,激情引趣

1.交流展示,认识漫画。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中的第一幅漫画)

(1)教师介绍:这是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一幅漫画《植树与乘凉》。仔细观察,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画面中一个人拿着水壶来为小树浇水,另一个人坐在小树下面,铁锹放在一边。拿水壶的人问:“你干什么?”坐着的人回答:“等着乘凉。”可笑的是坐着的人自己不植树,守株待凉,坐着等别人植树。)

(2)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说说你得到什么启示。(不要光指望别人,不能坐享其成、不求上进,干等着不如自己努力去做。)

2.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呢?(漫画能让我们受到启示。)

3.教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漫画,观察第1幅漫画,理解画面内容,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通过漫画与其他图画的比较,了解漫画的特点。

板块二分析漫画,展开联想

1.仔细观察,描述漫画内容。

(1)我们再来欣赏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另一幅漫画《假文盲》。

课件出示:

(2)文盲是什么意思?(不识字的成年人)那“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不识字的人。为什么要假装文盲?我们先仔细观察一下漫画。

(3)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个写有“母子上车处”的专用通道挤占了几个高大、年轻力壮的男子,而一位抱着幼子的弱小的母亲只能站在母子上车处之外。可笑的是车站的牌子上明明写着“母子上车处”,那几个壮汉却视而不见,稳稳当当地站在那儿。)

2.指导抓住细节。

(1)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画面,下面我们把镜头移向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给他们来几个特写。怎么样把这个特写写好呢?我们先来欣赏两位同学描写的同一个人物。

课件出示:

●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穿着黄皮大衣、长裤和皮鞋,好似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他微微睁

开的眼睛,好似鼠目,连离他仅一拳之隔的牌子都看不见,这视力那是相当的“好”哇!

●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低着头微睁着眼睛,好像在沉思。

(2)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哪个描写的比较精彩?精彩在哪里?(第1句话精彩一些,抓住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的外貌和神态进行描写。)

(3)教师小结:这是抓住了外貌和神态进行描写,还可以抓住什么来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细节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让画面上的人物生动起来。(板书:细节描写)(4)仔细品味第一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辛辣、讽刺、夸张)这样的语言,使人物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习对比手法。

(1)漫画家华君武在突出这一群高大健壮的假文盲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把一群高大健壮的假文盲与瘦小可怜的母子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可笑。

(2)对比的手法不仅适用于漫画,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习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

4.活学活用,描写人物。

请大家在《假文盲》这幅漫画中选择一个人,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

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先概括了整个画面,再具体描绘了画面中的人物。现在你们看懂这幅漫画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2幅漫画,描述漫画内容;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学习对比手法,活学活用,描写漫画中的一个人物。

板块三联系生活,得到启示

1.揭示图意。

借助《假文盲》这幅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说说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做人不能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贪图个人安逸、不顾他人方便,要有公德心,讲文明。)(板书:揭示图意)

2.联系生活。

这幅漫画画于1984年,现在已经是2020年,时间已过去36年之久,那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假文盲”现象?(学校的花坛里立着“禁止摘花”的牌子,可总有人去摘花;十字路口的牌子上写着禁止闯红灯,可总有人闯红灯……)(板书: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表达。

课件出示:

草坪上明明立着“禁止践踏”的牌子,可偏偏有人上去踩;公共场所明明写着“禁止吸烟”,可偏偏有人大大方方地吞云吐雾;公交车上明明特设了“老、弱、病、残、孕”的专座,可偏偏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坐在那里。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3)排比句能使语言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同学们在习作的时候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4)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个人素质低下,公德意识太差,人们对于这些现象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敢怒不敢言。)

(5)目睹这些现象,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假文盲,快醒醒吧!你们的视而不见多么冷酷,我们的社会需要爱心和温暖。让那些贫困、弱小的人们得到关爱,让我们所有的人手拉手、献爱心,让整个世界少一份忧愁,多一份欢声笑语吧……)(板书:发表观点)

(6)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假文盲现象,社会需要我们及时地唤醒这些假文盲,使他们成为有社会公德心的文明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引导学生针对假文盲现象发表观点。

板块四明确要求,指导写法

1.明确习作要求。

(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可以从书上的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

●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思考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

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撰写习作,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

(2)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撰写习作的时候要注意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启示是从漫画内容中获得的,漫画内容是基础,启示是升华,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漫画的启示,关键是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2.确定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给这篇习作拟一个什么题目呢?(《假文盲的启示》《明知故盲》……)

3.指导写开头。

万事开头难,老师给你们介绍几种漫画作文开头的方法。

课件出示:

●描写环境法。如: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呼啸,一位妇女和一个婴儿急着

回家,来到汽车站……

●开门见山法。如: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幅漫画,名为《假文盲》,深受启发!在某个

公共汽车站点,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牌子上“母子上车处”这五个鲜红的大字格外引人注

目。

●议论开头法。如:漫画给我的印象向来是令人开怀大笑的,可这幅漫画却引人深思……

4.指导写结尾。

老师给你们介绍几种漫画作文结尾的方法。

课件出示:

●抒发议论法。如:假文盲,醒醒吧!让我们携手传递爱心,让那些贫困、弱小的人们得到关

爱,让整个世界少一份忧愁、多一份欢声笑语吧!

●总结点题法。如:我想,生活中那些假文盲看到这幅漫画,一定会脸红的。所以,我希望我

们每个人都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共创美好的明

天。

●名言升华法。如:这一幅漫画,让我想起一句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名言:“有一种财富叫精

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做一个富足而高贵的人,让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永远消失吧!

5.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拟题、写开头和结尾,并运用习得的方法自由完成习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把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2.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要求,酷题争霸

1.谈话导入。

本次习作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两幅漫画,一幅是《植树与乘凉》,另一幅是《假文盲》,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可以从这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

2.分析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这次习作虽然可以写其他漫画,但同学们都选择写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两幅漫画,第一幅漫画《植树与乘凉》写的同学较少,可能是这幅漫画的启示有点难以表达,所以大部分同学写的是《假文盲》,我猜想是当今社会的“假文盲”太猖獗了,到了不得不痛批的时候。今天的习作讲评老师就针对《假文盲》这幅漫画来做具体指导。

3.修改题目,酷题争霸。

很多同学直接用《假文盲》这个题目,太普通,不够吸引读者。老师给你们介绍几种修改题目的方法。

课件出示:

●表达感悟法:《看漫画〈假文盲〉有感》《观〈假文盲〉有感》……

●引用命题法:《让世界充满爱》《播撒文明的种子》《假文盲知多少》……

●逆向命题法:《不做假文盲,争做文明人》……

●符号命题法:《假文盲=真自私》《假文盲=精神盲》《假文盲≠真文盲》……

学生根据这几种命题方法修改自己的题目。(学生自由修改题目)

4.回顾习作要求。

修改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思考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

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撰写习作,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5.教师小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漫画的启示,修改习作的时候关键是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修改题目的方法,回顾习作要求,为修改习作做好铺垫。揭示习作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修改习作的关键点。

板块二交流评议,学习方法

1.读读改改。

(1)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片段。

课件出示:

这是漫画家华君武画的《假文盲》中的画面。我不禁为那位母亲打抱不平,为什么那些人要挤占母子上车处的位置呢?难道他们不识字?都是文盲?不,天下会有戴眼镜的文盲吗?真是笑话!

如果大家都能讲文明,懂礼貌,做事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2)你在这个片段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将自己看过漫画后的想法写得过于简略)

(3)如何把看漫画后的想法写清楚呢?(首先要表明自己看过漫画后的观点)

(4)在这篇漫画中,我们的观点是什么?(这四个男士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人)

(5)我们要在习作中表明这个观点,那如何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要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

(6)教师小结:联系实际,描写生活中的事例,是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的重要法宝。

2.片段欣赏。

(1)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既可以从正面去谈,也可以从反面去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个片段。

课件出示:

我想这四位男士一定认识指示牌上的字,但是却没有付诸行动,没有把方便让给最需要的人,他们太没有公德心了,实在不应该!他们刻意地假装文盲,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他们的的确确是“文盲”,不过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道德作为立身之本。可是,图上的四个男青年却连最起码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谈何道德?他们贪图自己的方便,却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

(2)这段话是怎样表明自己的想法的?(先是结合漫画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四位男士没有公德心,实在不应该。接着从道德的角度展开了议论,并引用了古书中的一句话,最后又回到漫画中谈自己的看法。)

(3)这段话有没有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没有写具体,还要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4)教师小结:写这篇漫画作文时,我们如果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或事,列举一些鲜活的事例,就能让作文更有说服力,更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也更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联系实际)

3.修改问题片段。

(1)请大家看看这个问题片段。

课件出示: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真是数不胜数。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去上学。上车后,我发现“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满了人,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打扮新潮的时髦女郎。汽车到了一站,上来一位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她年龄很大,颤颤巍巍地走到了那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身旁。广播里不停地播放着:“请给需要的乘客让个座。”但小伙子好像没听见一样,拿出耳机,塞到了耳朵里,听起音乐来。他一边听一边摇头晃脑。老奶奶就这样站在他身边。周围的人都对他投去了不满的目光,但他置之不理,依然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我非常气愤。

(2)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把事例写得太具体了。这样写,就变成了记叙文)

(3)教师小结: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事例只是为了说理,所以事例就不用写得太具体、太生动。只要能把事情叙述清楚就可以了,语言的概括性要强。(板书:概括叙述)

4.教师小结:这次修改习作主要是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分两步来看,一看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表达清楚;二看有没有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改改,片段欣赏,修改问题片段,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合作修改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合作修改,共同提高

1.自我修改。

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你的作文中有没有错别字或是语义重复的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不是恰当?你在文中的议论充分吗?有没有联系实际谈感受呢?所举事例是不是有较强的概括性呢?针对我们刚才的讲评,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独立修改习作)

2.同学互改。

(1)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下面,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找一找别人的作文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再看一看他的习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提出并在小组内评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

(2)虚心听取、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

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佳作,由小作者上台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教师总结: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先仔细观察,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再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最后撰写习作,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修改、同学互改、全班交流展示,完成本次习作的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习作:漫画的启示

描述画面抓住细节

揭示寓意点面结合

联系实际发表观点

?教学反思

1.漫画引入,激情引趣。

选择学生喜爱的漫画入手,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学生欣赏漫画时,巧妙提示关键点,让学生能大致明白每幅漫画的主题。再以其中一幅漫画为例,告知品味漫画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漫画,讨论交流。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画面内容;再引导他们透过画面展开联想,丰富画面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透过画面看到画外,升华画面内容。学生通过对漫画进行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讨论后,便能够说出自己所认识到的东西了,这也就是作文中要写的内容。这样剥笋式的交流互动,既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又可以丰富每个同学的语言和思维,初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明确要求,试写初稿。

在对漫画有了充分认识之后,让学生细读习作要求,明确写法,进一步攻克重点。为了让学生习作起来更顺利,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后,可以引导学生自拟题目,进一步确定习作中心。一切准备就绪,便可安排学生动笔习作。习作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扫清一切障碍,学生便会文如泉涌。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游戏就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与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就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她们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认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与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 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 1 / 16

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 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 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 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 2 / 16

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第一单元 1.草原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

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忽飞忽落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1、《草原》: 1、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学生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学生通过直观和想象后,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2*丝绸之路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教学的时候,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儿童诗两首ppt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解疑,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白杨》教学反思 1、整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紧跟学生展开教学。就把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全程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的求知欲很高,学得很投入。但在教学中,有的地方朗读不到位,学生理解就有些困难。如第一段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恶劣的理解,由于读得不够,体会不透,对后面白杨的特点的概括有些难度。同时,对白杨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困难时,如果采取分句朗读,学生就能较容易地领会出其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变换形式去读,教师适时引导去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2、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儿童诗童年仿写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注意领会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归纳其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我重视引导孩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描写童年的儿童诗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在教学的时候,我通过让学生理清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作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 1、草原教学反思: 1、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学生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学生通过直观和想象后,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愤比较活跃。 2、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儿童诗童年仿写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2*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教学的时候,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儿童诗两首ppt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解疑,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白杨》教学反思 1、整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紧跟学生展开教学。就把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全程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的求知欲很高,学得很投入。但在教学中,有的地方朗读不到位,学生理解就有些困难。如第一段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恶劣的理解,由于读得不够,体会不透,对后面白杨的特点的概括有些难度。同时,对白杨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困难时,如果采取分句朗读,学生就能较容易地领会出其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变换形式去读,教师适时引导去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2、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儿童诗童年仿写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注意领会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归纳其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我重视引导孩子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X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

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 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一段写景语言优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战,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景重新进行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学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有(),有()的句式进行描述,真正理解到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在赞扬声中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1.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5.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 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6.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7.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8.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

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解:理解,懂得。耕织:耕田织布。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2、《丝绸之路》教学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3、《白杨》教学反思 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以“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主,读懂了句中含着的意思为重点分解教学目标。设计了“创设情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的教学思路。在目标整合问题上,我确定了三重目标:首先是以文章开头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知道白杨树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和愿望。接着借爸爸的话转入到父亲“托物言志”的教学上来,通过“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这一句话让学生明白爸爸是在借白杨树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心愿。并能理解白杨树指的是像爸爸那样为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整篇文章的主要目标和重点目标都予以实现。既让学生明白作者借物喻人的学作手法,又学会了体会向句中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最后以课文结尾中大白杨和小白杨的关系,联系借物喻人的写法,启发学生自己体会孩子们将会怎样?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发挥的空间。通过整合目标的迎领指导,分解目标的具体步骤,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重点也较为突出。 、《清平乐?6?1村居》教学 《清平乐?6?1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7、《祖父的园子》教学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般来说,上课是一定要有教案的,虽然无须手不释“卷”。设想一下,如果准备一堂研究课,是否要准备一个详案?那么教案需要怎么编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 2.技能目标: (1)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严密。 (2)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科普类文章更要给学生充分的静读默思的空间。 2.追求教学倡简,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内容、手段等),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即循文品“味”。 【设计思路】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觉得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而且课文所讲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常常让我们望“文”兴叹。 如何将科普说明文上出语文味呢?

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1.细读课文,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 解读教材,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作为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再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复述内容;对比分析一组句子,了解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严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对照动画演示,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各类火星图片的出示,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便利用了这一优势,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 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老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随机引导学生课后去看相关图书或上网。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