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指导作用

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指导作用
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指导作用

分类号 O171 单位代码

密级学号

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的指导作用

作者

院 (系) 数学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2014年5月4日

摘要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与发展,中学数学所涉及的数学分析方面的知识在高考中所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探讨数学分析与中学数学的关系,着重论述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函数、几何、代数等方面的应用,以大量详实的习题、范例为依据,分析不同方法的解题效果,从而说明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数学分析;中学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ABSTRCT

Mathe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ace form and quantity relationship.With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reform,the propor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knowledge included middle school math i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is becoming increasing larger.By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al analysis with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in functions,geometry ,algebra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At the same tim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detailed examples,as the basis and analysis of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blem solving,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s illustrated.

Key words: Mathematical analysis;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thinking;Mathematical methods

目录

摘要 ................................................................................................................................................. II ABSTRCT .............................................................................................................................................. I II 目录 ................................................................................................................................................. IV

1 引言 (1)

2 中学数学与数学分析的关系 (2)

2.1中学数学 (2)

2.2数学分析 (2)

2.3中学数学与数学分析的关系 (2)

2.4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中的指导作用 (3)

3 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

3.1函数方面应用 (4)

3.1.1 函数单调性和极限 (4)

3.1.2解三角函数 (5)

3.1.3函数极值和最值 (7)

3.2几何方面应用 (8)

3.2.1曲边图形的面积、体积、弧长 (8)

3.2.2切线方程和相交问题 (10)

3.3代数方面的应用 (12)

3.3.1证明代数式 (12)

3.3.2解不等式 (14)

3.3.3 解方程和证明恒等式 (16)

4 高考中有关问题的解决 (18)

5 小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 引言

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解题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通过大学数学分析的学习与深入,我们了解到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数学高速发展时期,数学分析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数学分析对中学数学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和指导作用.从而为学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去解决中学数学的一些问题,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作用.

2中学数学与数学分析的关系

2.1中学数学

中学时期我们所学的数学主要是常量数学,其次也包括变量数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中学数学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统计、算法等几个部分.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除了有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论方法外,还有逻辑推理、证明方法、以及化归、递推、等价转化、推广与限定等数学思想方法.

2.2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主要是以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以微积分学和无穷级数为主要内容,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学科.数学分析除了体现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外,也反映了现代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它吸收和采用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与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分析的发展由微积分开始,并扩展到函数的连续、可微及可积等各种特性.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研究及对自然界规律的发现,从而更好的去改造我们的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3 中学数学与数学分析的关系

数学分析是初等数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数学分析的形成扎根于初等数学基础之上.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导数、积分、无穷级数的收敛等都是在初等数学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导数是在用代数运算求直线斜率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用极限方法求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而形成的,积分是在用代数运算求直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用极限方法求曲线所围成的面积而形成的,无穷级数求和则是在用代数运算求有限项之和的基础上发展成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为求无限项之和而形成的.从这些新概念的发展过程看都是为了解决初等代数、初等几何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分析是在实践中为了解决初等数学不能解决的问题而长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数学分析和中学数学的内容来看二者也是紧密联系的.

2.4 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中的指导作用

数学分析讲求的是一种严密的数学逻辑性思维,解题具有很强的技巧性与灵活性.数学分析思想对于提高个人的判断和处事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它是对数学及其研究对象以及各种数学概念、定理、法则、范例、数学方法等的根本性认识.数学分析对于中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分析思想方法有以下几个指导作用:首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优秀的数学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恰当地把握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程度;最后,数学分析中的知识和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学习初等数学所犯的某些错误,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3 数学分析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1 函数方面应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求函数的极值、极限、最值等很多知识都要用到数学分析方面的知识.

3.1.1 函数单调性和极限

例1 已知31()3

f x x x =-,求函数()f x 的单调性. 解 31()3

f x x x =-,2()1f x x '∴=-=()()11x x -+, 所以,当[]1,1x ∈-时()0f x '≤,此时函数在[]1,1-上单调递减;

当(,1)(1,)x ∈-∞-+∞时()0f x '>,此时函数在(,1)-∞-和()1,+∞上单调递增.

例2 已知函数13)(23+-+=x x ax x f 在R 上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2()361f x ax x '=+-,因为)(x f 在R 上是减函数,所以0)(≤'x f 在R 上恒成立,所以0?≤且0a <,即01236≤+a a 且0a <.所以3a ≤-.

例3 已知数列{}n a ,{}n b 都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p ,q 其中q p >,且1p ≠,1q ≠.设n n n b a c +=,n s 为数列{}n

c 的前n 项和,求极限

1lim -∞→n n s s n . 解 1

)1(1)1(11--+--=q q b p p a s n n n )

1)(1()1)(1()1)(1()1)(1(1111111--+----+--=---n n n n n n q p b p q a q p b p q a s s ,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求值:

(1)当1>p 时,由已知得,0>>q p ,故10<

q .则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n lim )1)(1()1)(1()1)(1()1)(1(1111111

--+----+--=---n n n n n n q p b p q a q p b p q a s s )]1)(1()11)(1([)1)(1()11)(1([lim 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p p q p b p q a p p p q p b p q a p 0

)1()01)(1(0)1()01)(1(1111?-+--?-+--=p b q a p b q a p p q a q a p =--=)1()1(11 (2)当1

111111

(1)(1)(1)(1)lim lim (1)(01)(1)(1)n n n n n n n s a q p b p q s a q b p q -→∞→∞---+--=--+-?- 1111(1)(01)(1)(01)(1)(01)(1)(01)

a q

b p a q b p --+-?-=--+-?- ()()()()

111111111a q b p a q b p ----==----. 3.1.2 解三角函数

例1 已知函数x arc x x f cot arctan )(+=,求)(x f 的值.

解 因为对R x ∈?,有

01111)cot (arctan 22=+-+=

'+x

x x arc x , 所以 c x arc x =+cot arctan (c 为常数)

为了确定c 的值,令0=x ,有

20cot 0arctan π

==+c arc .

即()2f x π

=.

例2 已知函数22()sin 2sin cos 3cos ,f x x x x x x R =++∈.求:

(1)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

(2)函数()f x 单调递增区间.

解(1)方法一 因为1cos 23(1cos 2)()sin 222

x x f x x -+=++

2sin 2cos 22)4x x x π

=++=+ ,

所以当2242x k π

π

π+=+,即()8x k k Z π

π=+∈时,()f x 取得最大值2

因此()f x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是|,8x x k k Z ππ??=+∈????

. 方法二 因为222()(sin cos )sin 22cos f x x x x x =+++

=1sin 21cos 2x x +++

2)4

x π=+

所以当2242x k πππ+=+,即()8

x k k Z ππ=+∈时,()f x 取得最大值2 因此()f x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是|,8x x k k Z ππ??=+∈????

(2)方法一 ()2)4

f x x π=++,由题意得 222()242

k x k k Z πππππ-≤+≤+∈ 即

32()848

k x k k Z πππππ-≤+≤+∈ 那么函数()f x 单调递增区间为3,88k k ππππ??-+???

?()k Z ∈.

方法二 ()2)4f x x π=++,故())4

f x x π'=+

求函数()f x 单调递增区间,即只需()0f x '≥,故有)04

x π

+≥,则有 222()242

k x k k Z πππππ-≤+≤+∈ 因此

3()88k x k k Z ππππ-≤≤+∈ 函数()f x 单调递增区间为3,88k k ππππ??-+???

?()k Z ∈.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1.3 函数极值和最值

例1 已知)0(3

1)(23≠++=a cx bx ax x f 在1x =±时取得极值,且32)1(-=f . (1)试求常数a 、b 、c 的值;

(2)试判断1x =±是函数的极小值还是极大值,并说明理由.

解 (1)2()2f x ax bx c '=++,

因为1x =±是函数的极值点,

所以1x =±是方程()0f x '=,即220ax bx c ++=的根,

()()()2131010f f f ?=-??'-=??'=??即有12332020a b c a b c a b c ++=-++=??-=?+????

将上面三式联立求得1,0,1-===c b a .

(2)因为3()f x x x =-,所以2()1(1)(1)f x x x x '=-=+-.

而又当1,1x x ><-时,()0f x '>;当11x -≤≤时,()0f x '≤.

所以函数()f x 在(),1-∞-和()1,+∞上是增函数,在[]1,1-上是减数.

所以当1x =-时,函数取得极大值()11f -=;

当1x =时,函数取得极小值()11f =-.

注1 利用导数这一工具,我们很容易解决了一元三次函数的极值问题.

例2 已知函数22()(0,)a f x x x a R x =+≠∈,22()(0,)a f x x x a R x

=+≠∈,求函数()f x 在[1,)+∞的上的最小值.

解 ()222a f x x x

'=-,1x ≥. (1)当1a <时,()0f x '>在[1,)+∞上恒成立,那么()f x 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112f a =+.

(2)当1a =时,若1x =,()0f x '=;若1,()0x f x '>>恒成立.因为()f x 在

∞[1,+)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1x =时,取得最小值()112f a =+.

(3)当1a >时,令()0f x '=,得x =且在??上,()0f x '≤;在?+∞?

上,()0f x '>.

因为()f x 在??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所以()f x 在x =

min ()f x f === 综上所述,当1a ≤时,()f x 在[]1,x ∈+∞上的最小值为12a +;

当1a >时,()f x 在[]1,x ∈+∞上的最小值为

3.2 几何方面应用

中学数学课本只是简单的给出了我们一些基本的几何公式、定理,而没有给出具体的证明过程,数学分析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证明方法,能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3.2.1 曲边图形的面积、体积、弧长

1 由连续曲线()(0)y f x =≥,以及直线,()x a x b a b ==<和x 轴所围曲边梯形的面积为:()b a A f x dx =?,如果()f x 在[],a b 上不都是非负的,则()b

a A f x dx =?. 2 由两条连续曲线2()y f x =与1()y f x =以及两直线x a =与()x

b a b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12()()b

a S f x f x dx =-?. 3 设f 是[],a

b 上的连续函数,Ω是由平面图形0(),y f x a x b ≤≤≤≤绕x 轴

一周所得旋转体,易知截面面积函数为[]2()(),,A x f x x a b π??=∈??.则旋转体Ω的

体积为:[]2

()()b b a a V A x dx f x dx ππ==??. 4 设平面曲线C 由参数方程()y f x =,[],x a b ∈构成,若C 为一光滑曲线且可

求长,则C 的弧长为a s =?.

5 设平面光滑曲线C 的方程为()y f x =,[],x a b ∈(不妨设()0f x ≥).则这段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曲线绕x

旋转一周得到旋转曲面的面积为:2(b

a S f x π=?. 例1 求由椭球面222

2221x y z a b c

++=所围立体(椭球)的体积. 解 以平面)(00a x x x ≤=截椭球面,得椭圆(它在yOz 平面上的正投影):

1)1()1(2202222022

=-+-

a x c z a x

b y

所以截面面积函数为: 2

2()(1),((,))x A x bc x a a a

π=-∈- 于是求得椭球体积为:

224(1)3a

a x V bc dx abc a ππ-=-=?. 于是显然当r c

b a ===时,这时等于球的体积33

4r π. 例2 已知函数3212()41,()22f x x f x x =-=-,求两函数在区间[]2,3上所围成 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解 如果用不规则图形算还要进行分割求和很麻烦,但我们可以用积分的形 算就很快得出结论:

12()()b

a S f x f x dx =-? 3

322(41)(22)x x dx =---? 3

322(421)x x dx =-+? 433()|2

x x x =-+ 47=.

例3 求223x y =+与y x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解 先求其交点的横坐标,解方程组223x y y x

?=+?=?,得11x =-,23x =,在[]1,3-

内由2322

x x >-,所以 23

13[()]22x S x dx -=--? 23313[]|262

x x x -=-+ 163

=. 例4 求曲线229(3)ay x x a =-由0x =到3x a =的弧长.

解 用公式a l =?,且曲线关于x 轴对称,

故有曲线在区间内的弧长为:

302l =?

30

2=?

=.

例5 求曲线[0,1]y x ∈绕x 轴旋转所得曲面的面积.

解 用公式=2b

a S π?侧,所以

02S π=?

2π=? 31202(41)|43x π=

+

1]6π

=.

3.2.2 切线方程和相交问题

例1 求双曲线14

92

2=-y x 的渐近线方程.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双曲线方程可化为y =,渐近线的斜率为: ()23lim lim lim 3

x x x f x y a x x x →∞→∞→∞====±, 在y 轴上的截距:

2lim[]lim[)]03

x x b y ax x →∞→∞=-=±=, 故所求渐进线方程为23

y x =±. 例2 已知曲线S :x x x y 43

223++-=及点)0,0(P ,求过点P 的曲线S 的切线 方程.

解 设过点P 的切线与曲线S 切于点),(00y x Q ,则过点P 的曲线S 的切线斜

0200224x x k y x x ='==-++ 又00

PQ y K x =,所以 0

0020422x y x x =++- ① 因为点Q 在曲线S 上,所以

320000243

y x x x =-++ ② 将②代入①得

00203002

0432422x x x x x x ++-=++- 化简得

3200403

x x -= 所以00=x 或034

x =. 若,00=x 则,4=k 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x y 4=; 若,430=x 则358

k =,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358y x =.

例3 双曲线221:241C x y -=与抛物线22:C y x b =+,(1)x ≥相交,求b 的取值范围.

解 1C 与2C 相交等价于方程组222241(1)x y x y x b

?-=?≥?=+??有实数解,联立可得 224410(0)x x b x ---=≥ , 解出

21124

b x x =--, 将b 视为x 的函数,利用导数易知当1x ≥时,此函数为增函数,故

1131244

b ≥--=-, 由此可受到启发,寻求到该题的初等解法,即通过配方法213(1)24

b x =--,易见1x ≥时此函数为增函数,故min 3,4b =-所以b 的取值范围为3[,)4

-+∞. 3.3 代数方面的应用

代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要学好代数,数学分析为中学代数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题方法和思路,中学代数方面的问题用数学分析的知识往往会使解题更加简单明了.

3.3.1 证明代数式

例1 设,,x y z ,都是正数,且1x y z ++=,判断代数式1118x y z

++-的正负. 解 判断 11180x y z

++->. 由1x y z ++=知:

111x y z ++=()111x y z x y z ??++?++ ???

222222111??????=++?++??????????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由施瓦兹不等式知

:

22222

2111??????++?++??????????

2?≥=()2111++=9. 故而111810x y z ++-≥>,因此1118x y z

++-为正. 例2 已知22,5,A a B a a =+=-+其中2a >.求证:0B A ->,并指出A 与B 的大小关系.

证明 法一 2(5)(2)B A a a a -=-+-+ =223a a -+(2)a >.

令2()23f a a a =-+,则()22f a a '=-

,故当2a >时()0f a '>,因此函数()f a 在定义域内为单调递增函数.则有()(2)4430f a f >=-+>,因此有0B A ->,因此B A >.

法二 2(5)(2)B A a a a -=-+-+

223a a =-+

=2(1)2a -+(2)a >.

当2a >时2(1)2a -+恒大于零, 故0B A ->,因此B A >.

例3 已知矩形纸片ABCD 中,6AB cm =,12AD cm =,将矩形

纸片的右下角折起,使该角的顶点B 落在矩形的边AD 上,且折痕MN

的两端点,M 、N 分别位于边

AB 、BC 上,设,MNB MN l θ∠==.(1)试将l 表示成θ的函数;

(2)求l 的最小值.

解 (1)如图所示902APM θ∠=-,则MB =sin l θ,()sin sin 90AM l θθ=?-. 由题设得sin l θ+()

sin sin 902l θθ?-=6,从而得 C N

()6sin sin sin 902l θθθ=

+- 6sin sin cos 2θθθ=+ 23sin cos θθ

=. (2)设s i n t θ=,则有()231u t t t t =-=-,即3u t t =-,04πθ<<

.213u t '=-,

令0u '=

,得t =.

当t <时,0u '>

;当t >时,0u '<.

所以当t

max 13339u =-=.

那么min l == 3.3.2 解不等式

例1

12

>. 解 原不等式的定义域为[]1,3-,令(

)12

f x =,那么()0f x =的

两个根为1211x x ==+. 由此可分为三个区间

:123(1,1(1(1I I I =-==,(

)12

f x =,取1,2301,2I I I ∈∈∈, 可得:(0)0,(1)0,(2)0f f f ><<

,从而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1?- ?

?. 这是一个解不等式的问题,若采用中学数学的常规方法,就是两边同时开方,当这样做很可能导致开平方后,要进行讨论,所以比较复杂.而上述先把不等式转化成方程,然后构造一个函数,再利用数学分析中介质性定理来确定区间,就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很容易解决了.

例2 设()nx a x a x a x f n sin ...2sin sin 21+++=,并且

()x x f sin ≤.n a a a ,,,21 为常数.求证:1221≤+++n na a a .

证明 因为()x x f sin ≤,所以()x

x x x f sin ≤,即 x

x x nx a x x a x x a n sin sin 2sin sin 21≤+++ . 上述两边令0→x ,根据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 →=,则1221n a a na +++≤. 例3 已知x 0>,求证ln(1)1x x x x

<+<+. 证明 令()ln(1)f x x =+,()11f x x

'=+. 由()f x 在[]0x ,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故()0,b x ?∈ 使

()[]()

()(0)0f x f f b x -'-=

, 即 1ln(1)1x b x

+=+ (0)b x <<. 由0b x <<知11111x b <<++,那么1ln(1)11x x x

+<<+. 再由x 0>知ln(1)1x x x x

<+<+.得证. 例4 如果,,a b c 都是正数,那么3333a b c abc ++≥.

证明 设()333()3,0,.f x x abx a b x =-++∈+∞则()233f x x ab '=-,

令()0f x '=,在()0,+∞内,求得驻点x =

所以当函数()f x 在x =

3

333f a b =-+

332a b =-

3

0=≥.

由于在区间()0,+∞内的连续函数()f x 只有一个极值点,因此极小值就是它的最小值,于是对于()0,+∞上的任何x 值恒有

(

)233330f x x abx a b =-++≥≥,

取0x c =>,得33330c abc a b -++≥.所以3333a b c abc ++≥.

3.3.3 解方程和证明恒等式

例1 解方程01555223=-+++x x x .

分析 此题若按三次方程的求解x 相当困难,若将“5”看做“未知数”,x 看作常数,则是一个关于“5”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 原方程整理为()0)1(5)12(5322

=++++x x x ,判别式 ()0)12()1(412232

2≥-=+-+=?x x x x ,

故方程有两个根. 根据二次方程解得求根公式()0x 1-5152≠++=-=x x x x 或, 故原方程的

解为

)

)123111,22x x x -

+--=-==.

a 则可将方程看作由x 与a 两个“变量”所确定的隐函数,求x 是将x 表示为a 的函数,自然也可将a 表示为x 的函数从而很容易解决本题这是非常好的一种解题思路从中学数学的角度看,本题可以看作是函数与反函数的应用.

例2 证明:4cos 44cos 238sin x x x -+=.

证明 法一 令4()cos44cos238sin f x x x x =-+-.

3()4sin 48sin 284sin cos f x x x x x '=-+-?

=28sin 228sin 216sin sin 20xcos x x x x -+-=.

即()f x 为一个常数.取特值令0x =,则()(0)0f x f ≡=.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浅谈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惠州市仲恺区高新区沥林镇塘角学校杨士林何为演示实验?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由教师操作,将书本上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实验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的方式,演示实验教学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简单性等特点。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实验现象能够将物理原理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同一种实验器材进行不同种类的演示实验,以便学生能够从中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演示实验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本身具有复杂难懂等特点。运用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 2.改变教学方式。现在仍有少数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仍旧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

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采用演示实验教学能够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将物质的变化规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从而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探究式”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3.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演示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教学手段,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能够将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突出物理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对物理重、难点知识加以充分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演示实验开展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己也想动手做一做的自我表现欲,从而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演示实验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实践 1.引入新课时的应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在引入新课之前,采用演示实验开展教学极为必要。它不仅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1)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案例背景】 1、英国学者贺斯曾说:“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一切教学法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 而数学本质是什么呢?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的提法:本质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本质三、对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感悟;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赏;本质五、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就开始反思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行为:过于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淡化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待揭示的数学本质没有得到凸显,过程没有得到合理的证明,结论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现在,在追“新”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深入地思考课堂中暴露的一些问题,逐步走向成熟,使数学课堂得到了理性地回归,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泛化回归实效、教学活动的外化回归内化、教学层次的低下回归高效,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学生学得扎实,获得真正的发展。以上就是我们实验中学教育共同体在本次赛课研讨时所达成的共识。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本质呢?我们殚精竭虑,反复思考、争吵,最后在新课程标准里找到了答案。 (1)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知道知识本源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入挖掘教材,教材的编排蕴含了知识的本源和思想方法。 (2)在实践中怎样以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 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 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是教学中的疑难课时,教材处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集思广益,发扬团队精神、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理出本节课应该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体现这一点就应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和简洁性。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郭应龙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已快六年了。我本人也从七年开始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课本上的不多,可考试考的不少,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考就累……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与研究四个版块,在三个年级中采取交替渗透,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七年级上册共七章46节,一个课题学习;七年级下册共七章36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上册共八章39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下册共六章32节两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上册共六章21节,一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共四章24节,一个课题学习;整个学段共38章198节,六个课题学习。 二、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 1、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称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次) 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2次)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次) 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7.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8.《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2次)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2次1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1.“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过程性原则、现实性原 则、探索性原则、。 12.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13.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14.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任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15.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16.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7.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课堂启发引导与提问技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化学同其他学科比较的“特点”所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铝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铝热反应等等。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如:学习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它们可与盐酸反应得到CO2,让学生

在家用水垢或鸡蛋壳和醋反应来证明它们的组成也有碳酸钙。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学实验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化学教学中,一些化学概念的形成和一些化学知识的获得都要通过对实验认真地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铝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铝条前,让学生看清铝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2.培养学生精确、全面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常常忽略一些微小的现象,所以也要加强学生精确、全面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许广民2010年3月24日 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 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 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4.对课堂提问的思考。 首先,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案例1:《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 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

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分别是a、b,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就是

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数学论文 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韦国忠 贵州省平塘县通州中学558300 【摘要】数学的课堂教学在中学阶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升学教育,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在中学阶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升学教育,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

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下的新教材特点(五) ——湖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析 姜思洋笔者近来认真阅读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教材I)与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教材II),并作了认真的对比与研究。 《教材I》最大特点是一改过过去《教材II》严谨、抽象的味道,在每章均有人文色彩非常强的引言,作为一章内容的导入,使学生对该章学习的内容产生悬念,发生兴趣,从而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另外,像“问题探讨”、“阅读思考”、“数学实验”、“多知道一点”等这些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I》提倡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数学。 一、《教材I》的指导思想 《教材I》遵循“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新

大纲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因此新教材以现代观点建立合理的学科结构体系,以现代观点讲述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计算机的应用走进课堂,删改了部分陈旧繁琐的知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得有更多的时间空间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思考。比如在讲授函数和映射的时候,将名字和映射联系了起来,知识给出的实用、自然。在用映射定义函数的时候,简洁透彻,课文的题目就是“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特别重视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课文联系到了“某农场的防洪大堤”、“没有使用收款机的商店”、“医院及时了解住院病人的病情”等有价值的实际问题。还利用课后“多知道一点”补充了“标尺法”和“函数法”两种表示函数的方法,专门讲授利用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并在阅读和思考中研究了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函数和在数学实验中用计算机做函数的图像及列函数表、笔者觉得《教材I》在这一部分知识的设计方面,明显要好于《教材II》。《教材I》有着浓浓的现代气息,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包括数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变化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商镇中学孙永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养成教育,既贯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大气压将为你解开这个谜,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拿出来,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二、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践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他电学实验。此外,小实验、小制作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自制电磁铁”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建阳二中蒋剑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我就结合张长文老师的这堂片断教学课,来谈一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二是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张长文老师关于“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 《平行线的性质》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按照“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形成认识——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为了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了学生所感兴趣实际问题---汽车在赛道上行驶拐弯的拐角问题,然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抽象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平行线性质的几何模型,针对这个几何模型,利用学生手中的学案,精心设计四个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之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效果,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平行线的性质,形成了认识,加深了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推理能力来说, “说理”对于七学生来讲还较为陌生,不知应该说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性质1对性质2、3进行说理、论证。为了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还精心编排了一些填空题。对于例题的安排,目的在于想让学生再次体会如何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探究题的安排,是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打印版)

【中学数学 教案】 2:[单选题]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他认为学习是: A:“R(反应)—S(刺激)”的过程 B:“S(刺激)—R(反应)” C:“S(刺激)—O(中介)—R(反应)”的过程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A:这是一种发现学习B:这是一种接受学习C:这种学习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参考答案:B 4:[单选题]联结主义"试误说”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哥伦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 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贝尔参考答案:B 5:[单选题]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简洁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奇异性原则;思维性原则。B:严谨与量力而行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C: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C 2:[判断题] 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一般为: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例证→引导学生分析出每个例证的属性→抽象出共同本质属性→形 成初步概念→概念的深化→概念的运用。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接受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 奥苏贝尔为了使学生同化新知识得以顺利进行,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理论,主张架设"认知桥梁”,为新知识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输入”找到一个"固着点”。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 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中学数学活动课是指通过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与他人进行数学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答案:错误 5:[判断题]数学原理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数学原理的客观陈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各种关系做出相应的反应。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的教学过程:提供定义―解释定义、突出关键属性―辨别例证、促进迁移一运用概念。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数学概念学习可以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4种水平。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答案:正确 5:[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从若干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错误 以下三题,任选作一题. 1.简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2.简述数学原理学习的本质。

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篇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与反思 12 篇二:中学数学教材研究论文 中学数学教材研究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论文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级3班冶伟科 1020xx1010339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 【摘要】教材是新课程目标及教学改革的物质载体,但新教材的编制必须是在传统教材及国外教材的比较、批判、借鉴的基础上组织内容设计层次,由此以新课程目标为基点,

审视多种教材形态是必须的。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正确把握课改的方向,理解、掌握新版教材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系结构、编写体例、教材特点等方面做一系统性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教材、初中数学、教学、数与代数、信息技术 一、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介绍 主编: 王建磐,华东师范(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模板)大学校长,数学家,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学科教学论(数学教育)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副主编: 王继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学科教育专家,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成员; 唐复苏,苏州大学教授,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顾问。 二、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理念: 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

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 3.体现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克服繁难偏旧的弊病,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精神,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适当的引入信息技术,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体系结构: 1.交叉编排,螺旋上升 基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心理规律,采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块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 2.数学内容的引入 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3.教材内容的呈现 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情景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教材内容的编写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地探索、求真,最后得到一个真理。学生怎样探索呢?这其中肯定就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所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科学教学中组织好了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都不太成熟和端正。学习兴趣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小学生时代的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小学时代的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原意学,才会爱科学。而科学课上的实验则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能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六年级上期的电磁铁教学中,书上定义“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这个学生提出问题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有铁芯呢?我鼓励他说:“你可以自己去探究啊,你需要些什么实验材料,老师可以提供。”这个学生果然来给我借了《电磁铁组装材料》。过了改天他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其实不能铁芯同样有磁性,只是磁性太尽弱了,加了铁芯能显著增加电磁铁的磁性。”我对他的研究大为赞赏,并在全班进行极力表扬。结果,这个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科学一科有显著的提升,因为实验的兴趣给了

他最大的动力。 二、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真理的过程。 虽然小学科学实验非常简单,但所做的实验都是在重现我们人类的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实验能引导儿童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知识,从小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建筑中的横梁都是立放的,为什么要立放呢?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可能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观察过,也没有去思考过,也思考不出来。但是经过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一章的学习,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横梁为什么要立放,也学会了在生活要仔细去观察从而发现规律。 三、亲手操作的科学课实验使我们的小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实验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没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去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地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现象的全过程,再进行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从而快速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种技能。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观察洋葱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化学类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 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 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 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 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 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 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 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 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 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 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 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 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 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一、基本思路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

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习题精选 必修4 练习4

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习题精选 必修4 练习4(洛城中学高三备课组) 一、选择题 1.0 sin 200cos140cos160sin 40-化简得 A B 、0sin 20 C 、0 cos 20 D 、12 (注:江苏版98页) 2.下列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 、a b b a ?=? B 、()()a b a b λλ?=? C 、()a b c a c b c +?=?+? D 、()()a b c a b c ?=? (注:湖北版88页) 3.要得到函数3sin(2)4 y x π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3sin 2y x =的图像 A 、向左平移 4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4π 个单位 C 、向左平移8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8 π 个单位 (江苏版42页) 二、填空题 4.函数2sin ( )6 3 y x x π π =≤≤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江苏版33页) 5.已知1 sin cos 2 αα+= ,则sin 2α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1,0),(2,1)a b ==,当向量ka b -与3a b +平行时,_________k = 三、解答题 7.已知21 sin(),sin()35 αβαβ+=-=-,求 tan tan αβ的值

8.在半径为R 、圆心角为600的扇形AB 弧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PNMQ ,使点Q 在OA 上,点M ,N 在OB 上,求这个矩形面积的最大值及相应的AOP ∠的值 9.已知函数2 2 sin 2sin cos 3cos y x x x x =++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求函数的最大值;(3)求函数的单递增区间。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物理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惩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因此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有了很多特别的意义,我简单总结如下: 1.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2.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培养了学生重视物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其次在实验中,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按照规律操作,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最后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地反映实验的真实情况,即使实验现象和结果与预期的有出入,也不随意臆造。在教学实验中,当学生实验结果出现不同时,我不是立即说明原因或指责,而是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明白进行科学研究不能有半点马虎,用行动教会了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整合学习技能。物理实验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合、分析,以及后期的实验结论的归纳整理。可以把学生所有的学习方法进行综合性使用,培养学生高分高能。 4.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探索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中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