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练习_物质的量_试题及详解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_物质的量_试题及详解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_物质的量_试题及详解

单元测试三 物质的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相同质量的CO 2和N 2O 相比较,不一定相同的是( )

A.分子数

B.原子数

C.体积

D.电子数

答案:C

解析:由于CO 2和N 2O 摩尔质量相同,因此相同质量的CO 2和N 2O 物质的量相同,则其分子数、原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同。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 mg 。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

A.2.5×1019个

B.2.5×1022个

C.5×1019个

D.5×1022个 答案:A

解析:按照物质的质量与物质所含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有:一个铅笔字所含有的碳原子数=0.5×1×10-3×6.02×1023×12

1=2.5×1019个。 3.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电子总数

D.质量

答案:A

解析: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必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而NO 、N 2、O 2均为双原子分子,即原子总数亦相等。

4.设氯原子的质量为a g ,12C 原子的质量为b 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确的是( )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a 12 ②m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 aN m 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④n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a

n 17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中,b

a 12为该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中,m g 氯原子中含a

m 个氯原子,物质的量应为A aN m mol 。③中氯原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 ·mol -1。④中n g 氯原子所含氯原子个数为a n ,电子数为a

n ×17。 5.现有m 1 g KCl 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1%,对其采取某种措施后析出m g KCl 晶体,母液质量为m g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c 1一定大于c 2

B.原条件下KCl 的溶解度小于c 1 g

C.m 1-m 2≤m

D.m 1c 1-10m=m 2c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等概念的理解能力。晶体KCl 析出的条件为降低温度、蒸发水

分等。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条件为降低温度,则冷却将使晶体析出,但温度一定,KCl 的溶解度为一定值,此时c 1=c 2,A 错误;B 中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S 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是S/(100+S)×100%=c 1%,故S>c 1,B 错误;若条件只为降低温度使晶体析出,则m 1-m 2=m ,若条件只为蒸发水分m(H 2O) g 使晶体析出,则m 1-m 2=m+m(H 2O),综上所述得m 1-m 2≥m ,C 不正确;D 中满足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

6.超导材料是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 2O 3、BaCO 3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 Ba 2Cu 3O 。现欲合成0.5 mol 此高温超导物,依化学计量比例,需取Y 2O 3、BaCO 3及CuO 的物质的量(mol)分别为( )

A.0.50、0.50、0.50

B.0.25、1.0、1.5

C.0.50、1.0、1.5

D.1.0、0.25、0.17

答案:C

解析:依据Y 、Ba 、Cu 物质的量守恒确定。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 g X 气体(X 的摩尔质量为44 g ·mol -1)时,压强为1×104 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 充入容器,使容器的压强增至5×104 Pa ,这时容器气体X 的分子数约为( )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答案:C

解析:n ′(X)=1

4411-?mol g g =0.25 mol,而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 Pa

Pa mol X n 4410110525.0)(??=,n(X)=1.25 mol N=1.25 mol ×6.02×1023 mol -1=7.5×1023。

8.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 g ,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203.4 g ,而盛满某气体X 时质量为205.5 g ,则X 气体可能是( )

A.氧气

B.氮气

C.乙烷

D.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同温同压下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X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则有M

0.2015.205160.2014.203-=-,解得M=30,故X 气体可能是乙烷。

9.已知32 g X 与40 g 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 和9 g H ,在相同条件下,16 g X 和足量Y 混合生成0.25 mol Q 和若干摩的H ,则物质Q 的摩尔质量应是( )

A.122 g ·mol -1

B.63 g ·mol -1

C.126 g ·mol -1

D.163 g ·mol -1

答案:C

解析:按质量守恒定律,“32 g X 与40 g 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 和9 g H ”,Q 的质量为63 g 。现16 g X 参加反应,生成的Q 应为31.5 g ,由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可得Q 的摩尔质量为31.5 g/0.25 mol=126 g · mol -1。

10.有一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过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2.8 L 气体(标准状况下),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态,气体压强几乎为零,则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3∶1

C.2∶1

D.1∶2

答案:C

解析:因为金属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产生H2、O2的气体混合物,而混合气用电火花点燃后气体压强几乎为零,说明氢气和氧气刚好完全反应,据反应2H2+O2

点燃

2H2O可知,此时生成的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又据反应: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可得如下关系:2Na—H2、2Na2O2—O2,很显然,此时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恒为2∶1(与产生了多少升混合气体没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11.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

A.2∶1

B.1∶2

C.1∶1

D.任意比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燃烧2 mol A、B、C分别消耗O2为1 mol、4 mol、2.5 mol,按平均值规律

,即

)

(

)

(

B

n

A

n

=

1

1

12.如右图所示,容器A(容积2 L)中有1×105 Pa的空气。在容器B(容积1 L)中放入少量的只吸附氧气的吸附剂,保持真空。打开旋塞C,放置片刻,容器的总压强变为0.6×105Pa,这时气体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最接近的数值是(吸附剂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

A.8∶1

B.10∶1

C.12∶1

D.14∶1

答案:A

解析:打开C后,在吸收前p=

L

L

Pa

3

2

10

15?

?

=

3

2

×105 Pa,吸收后T、V不变,

2

1

2

1

p

p

n

n

== 9

10

10

6.0

10

3

2

5

5

=

?

?

Pa

Pa

;因空气中V(O2)∶V(N2)=1∶4,若吸收前为10体积(N2占8体积,O2占2体积),减少1体积,即为吸收1体积O2,所以二者体积比为8∶1。

13.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6

1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a b a b -+)(8

B.a b a b -+)(16

C.a b a b +-)(8

D.a b a b +-)(16 答案:A

解析:因为一个N 2O 3分子的质量为a g ,一个N 2O 5分子的质量为b g ,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a b -g ,一个NO 2分子的质量为4

b a +g ,则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124?-+g a b g b a =a b a b -+)(8。 14.常温下,在10 L 容器入A mol 氢气和B mol 氧气(A 、B 均为小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到常温,容器的气体(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密度(g/L)最大值可能是

( )

A.6.4

B.9. 6

C.11.2

D.12.8

答案:C

解析:因为密度=气体质量/气体体积,而气体体积恒为10 L ,所以所剩的氧气(摩尔质量比氢气大)越多,则最后气体的密度也越大,因此,反应前氧气应尽可能多;氢气则尽可能少,据题意可知,此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应为4 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 ,则有: 2H 2 + O 2 点燃 2H 2O

2 1

1 mol 0.5 mol

故,反应后剩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4 mol-0.

5 mol=3.5 mol

此时容器的气体密度为:L

mol g mol 10325.31

-??=11.2 g ·L -1,应选C 。 15.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 的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总数为X ,则A

VN MX 表示( ) A.以g 为单位V L 该气体的质量 B.每升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C.以g 为单位1 L 该气体的质量

D.以L 为单位1 mol 该气体的体积 答案:C

解析:A N M 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单位为g),A

N M ·X 为V L 气体的质量,则A VN MX 表示1 L 气体的质量(单位为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5分)

16.(8分)为了测定某种烷烃(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其质量为m 1;

②往锥形瓶入干燥的该烃的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为m 2;

③往锥形瓶中加满水,塞好胶塞,准确称量,得到质量为m 3。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完成下列问题:

可供选用的装置

(1)具体说明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的结果基本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说明本实验中如何做到每次测量都在相同体积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用图中的标号填写)_____________。

(5)写出锥形瓶中样品的质量m 样品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设空气的质量为m 空气)

(6)写出由实验测得该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式)。

答案:(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不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保证瓶空气完全排尽,样品恒重

(3)在第一次称量前,待锥形瓶塞紧胶塞后,在瓶口胶塞上做一标记,以后每次测量,胶塞塞入瓶口的位置都以此为准

(4)D

(5)m 2-m 1+m 空气

(6)29.0×空气样品m m 或29.0×空气

空气m m m m +-12 解析:测定烷烃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用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即

2121m m M M =;在测量过程中采用了测平均数据法(重复操作、两次测量结果基本相同)可保证实验时瓶空气完全排尽,使结果准确;为使每次测量都在相同的体积下进行,便须对锥形瓶中所容纳物质的体积进行标记;由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而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0,故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否则将在样品中混入水蒸气而影响测定结果);由实验操作可知,m 1为锥形瓶与空气的总质量,m 2为锥形瓶与烷烃样品的总质量,则m 样品=m 2-m 1+m 空气。

17.(10分)在常温下,按右下图装配好装置,待外空气压强不变时,水银柱液面在A 处,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二硫化碳,用酒精灯点燃,并迅速移入锥形瓶中,再塞紧橡皮塞,二硫化碳安静地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简要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二硫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水银柱推向左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焰熄灭后,静置一段时间恢复到原温度,水银柱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___。

A.仍在A处

B.高于A处

C.低于A处

作出选择后,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CS2燃烧的产物。所需药品请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品红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KMnO4酸性溶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①A、B、C、D中所盛放的药品是: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②确认混合气体中含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认混合气体中含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S2+3O2点燃

CO2+2SO2

(2)CS2燃烧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

(3)A CS2燃烧是一个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反应,所以恢复到室温时,水银又回到A 处

(4)①品红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②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18.(9分)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其中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A、B、C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A、B、C三种元素的单质各m g,在室温下分别与V L 4 mol·L-1的盐酸充分反应。试推断下列三种情况下V值的取值围(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

(1)当A、B、C三种单质放出的H2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C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B、C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几乎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a、Mg、Al

(1)V=m/92 (2)V>m/48

(3)0

(4)0

解析:解答本题,元素的推断是关键,解题的方法可用分段讨论法。根据题意不难推出C 为Al,A为Na,B为Mg。根据Na、Mg、Al与盐酸的反应,以盐酸的体积V为变量,在数轴上找出刚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即金属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然后分段讨论。

点评:m g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92;m g镁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48;m g铝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36。

分析此数轴我们可以发现:在V≤m/92时,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在V ≤m/48时,B、C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但只要V>m/48,则C(铝)与盐酸反

应放出的氢气最多。

使用此数轴时,还应注意:钠与盐酸溶液反应,不管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最终都全部发生置换反应(盐酸与钠反应完后,溶液中的水继续与剩余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即钠不存在剩余的情况。

(1)要使A 、B 、C 三种单质放出的H 2一样多,只能是V=m/92。

(2)要使C 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 2最多,只能是V>m/48。

(3)要使A 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 2最多,只能是0

(4)要使B 、C 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 2几乎一样多,只能是0

19.(7分)仔细阅读给CuSO 4·5H 2O 晶体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如下反应:

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CuSO 4 高温 CuO+SO 3 4CuO 2Cu 2O+O 2,2SO 32SO 2+O 2

今取25.0 g CuSO 4·5H 2O 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升温至1000 ℃,并恒温1 h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最终所得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____ g 。

(2)不考虑实验带来的误差,在反应条件下,反应后的除去水后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可能为____________(填写下列选项)。

A.0

B.0.1 mol

C.大于0.1 mol

(3)(2)问中除上述三个选项外,你认为更准确的围应该是什么?并予以说明。

(4)如果某同学做此实验时,最后固体质量为7.6 g ,试通过计算判断该固体物质的组成,其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答案:(1)红(或砖红)色 7.2 (2)C

(3)CuO 分解生成0.025 mol O 2,SO 3分解是可逆反应,故SO 3分解反应混合物大于0.1 mol ,小于0.15 mol ,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25 mol ,小于0.175 mol

(4)剩余固体7.6 g ,介于7.2—8.0 g 之间,故为CuO 和Cu 2O 混合物。

n(Cu)=n(CuSO 4·5H 2O)=0.1 mol

???=??+??=+--g

mol g O Cu n mol g CuO n mol O Cu n CuO n 6.7144)(80)(1.0)(2)(1212 n(CuO)=0.05 mol

n(Cu 2O)=0.025 mol

解析:由题给信息知,反应最终固体产物是红色的Cu 2O ,并由Cu 元素守恒得m(Cu 2O)= 21n(CuSO 4·5H 2O)×M(Cu 2O)=2

1×0.1 mol ×144 g ·mol -1=7.2 g 。若不考虑误差,0.1 mol CuSO 4分解产生SO 3和CuO 各0.1 mol ,CuO 又分解生成0.025 mol O 2,由于SO 3分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混合物大于0.1 mol ,小于0.15 mol ,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25 mol ,小于0.175 mol 。由于0.1 mol CuSO 4·5H 2O 高温分解可得0.1 mol CuO ,即质量为8.0 g ,CuO 继续分解最终可得7.2 g Cu 2O 。如果最后固体质量为7.6 g ,介于7.2 g —8.0 g 之间,说明是CuO 和Cu 2O 的混合物,可依据Cu 元素守恒列方程组求解其物质的量。

20.(6分)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 、B 、C 、D 、X 、Y 、Z 为常见化合物,Y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 小16,乙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 的小2,B 与X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各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丙和B 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Y 转化为Z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 2 Na 2O 2

(2)2Na 2SO 3+O 2====2Na 2SO 4

(3)2SO 3+2Na 2O 2====2Na 2SO 4+O 2↑

解析:甲、乙、丙为常见单质,且乙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Y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 小

16,即Z 比Y 多一个氧原子。根据题中“甲??→

?+丙A+丙B ”和“乙??→?+丙C ??→?+丙

D ”两条线,应能判断出是连续氧化过程(此为该题突破点),则初步推断丙为O 2,乙为S ,C 为SO 2,D 为SO 3,A 、B 均为氧化物。 又根据C+A ?→?

Y ,即SO 2+A ?→?Y ,则A 应为碱性氧化物,可知甲为常见金属钠,A 为Na 2O ,B 为Na 2O 2,则X 为Na 2S ,Y 为Na 2SO 3,Z 为Na 2SO 4。

点评: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找准突破口是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就是一特殊数据——Y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 小16。

21.(7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两份,每份50 mL 。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 mL ,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 mL 。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 ·L -1的盐酸,产生的CO 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Ⅰ)和(Ⅱ)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Ⅰ)的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2)在(Ⅱ)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3)求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NaOH 、Na 2CO 3 1∶1 0.056 L

(2)NaHCO 3、Na 2CO 3 1∶1 0.112 L

(3)0.75 mol ·L -1

22.(8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 气体溶于645 mL (ρ=1.00 g ·cm -3)的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20 g ·cm -3。试求: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标准状况下,取这种盐酸100 mL ,与足量的NaHCO 3溶液反应后,放出多少升气体?气体干燥后,通过盛有足量Na 2O 2固体的容器,充分反应后,容器固体增重多少克? 答案:(1)12.0 mol · L -1

2020-2021化学物质的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化学物质的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详 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 (2)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g。 (3)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由于空气不可能排净,所以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_______。 (4)100mL 0.3mol/L Na2SO4(密度为d1 g/cm3)和50mL 0.2mol/L Al2(SO4)3(密度为d2 g/cm3)混合,所得密度为d3 g/cm3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___________。(用含d1,d2, d3的式子表示) (5)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HCl气体后制得浓度为1.0mol/L,密度为 1.0365g/cm-3的盐酸。请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体积的HCl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6:3:2 34.2 5 6 (或83.3%) 6d3/(10 d1+5 d2)mol/L 40g/mol 22.4 【解析】 【详解】 (1)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x=y×2=z×3,解得x:y:z=6:3:2,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答案是:6:3:2; (2)3.22g芒硝的物质的量为3.22/322=0.01mol,所以溶液中 n(Na+)=2n(Na2SO4·10H2O)=0.01×2=0.02mol,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所以 n(H2O)=100n(Na+)=2mol,0.01mol 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01×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是:34.2; (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 L,氨气的体积为x 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17x/V m+(29×(V-x)/V m)]÷(V/V m)=19,解之得:x=5 6 V;将此瓶 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5 6 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余杭区高二上期末)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 B.1 L溶液中含1 mol H+ 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 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 解析A.1 mol/L硫酸溶液表示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不是指溶剂的体积,故A错误;B.1 mol/L硫酸液溶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则溶液中含有H+的物质的量为=2 mol/L×1 L=2 mol,故B错误;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D.1 L 1 mol/L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硫酸质量为1 L×1 mol/L×98 g/mol=98 g,故D正确。 答案 D 2.(2016·浙江乐成寄宿学校高一下3月月考)224 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32 g·mol-1B.32 C.64 g·mol-1D.64 解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V V m ×M可得出,M= mV m V = 0.32 g×22.4 L/mol 0.224 L =32 g/mol。 答案 A 3.(2016·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下期末)某Al2(SO4)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已知c(Al3 +)∶c(Na+)=1∶2,若c(SO2- 4)=2.5 mol·L -1,则c(Al3+)为( ) A.0.5 mol·L-1B.1 mol·L-1 C.2 mol·L-1D.3 mol·L-1 解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c(Na+)+3c(Al3+)=2c(SO2-4),设c(Al3+)=x mol/L,则c(Na +)=2x mol/L,故2x mol/L+x mol/L×3=2c(SO2- 4)=2.5 mol·L -1×2,解得x=1 mol/L,故c(Al3+)=1 mol/L。 答案 B 4.(2016·第一学期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2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专项练习及答案

物质的量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 .M 1g C .g D . g 2.若50滴水正好是m mL ,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A .m ×50×18××1023 B . ××1023 C .××1023 D . 3.在标准状况下,若V 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4.22Vn B .V n 4.22 C .6.5Vn D .V n 6.5 4.有一真空瓶质量为1m ,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2m 。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 时,总质量为3m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2m m ×29 B .1 3m m ×29 C .1213 m m m m --×29 D .1 312m m m m --×29 5.同温同压下,气体A 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17 C .44 D .64 6.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氧气 B .标准状况下5.6L 二氧化碳 C .4℃时水 D .10g 氖 7.300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g 溶质。现欲配制1mol·L -1NaOH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 .1∶4 B .1∶5 C .2∶1 D .2∶3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 2和CO 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比为16∶11 B .密度比为11∶16 C .体积比为16∶11 D .体积比为11∶16 9.n molN 2和n mol 14CO 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 .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 .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 .分子数相等 10.将标准状况下的a LHCl (g )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 4.22a mo1·L -1 B .22400 ab mol·L -1 C .a ab 5.3622400+mol·L -1 D .a ab 5.36224001000+mol·L -1 11.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为(式中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L 4.22A N a bc ? B .L 4.22A N c ab ? C . L 4.22A N b bc ? D .L 4.22A N ac b ? 12.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13.在4℃时向100mL 水中溶解了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1 B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高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一、 物质的量 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12g 12 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12 g 12 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 1023 个。 二、摩尔 1. 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 符号:mol 。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 g 12 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而这个数值(粒子数)我们就叫它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把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 10-23 g 求: 12 g 12 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解:2323 -1002.610993.1g 12?≈?=g 碳原子数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 N )之间的关系: 注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个微粒。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中子 等。不是用于宏观物质如:l mol 人、1 mol 大豆都是错误的。 2. 使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粒子的名称,不能笼统地称谓。1 mol 氧、1 mol 氢就是错误的。只能说:l mol 氧分子或1 mol 氧原子。 3. 只要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物质,所含微粒数相同,反之也成立。

根据表中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空格: 物质微粒物质质量1个微粒实际质量所含微粒数目物质的量12C 12 g 1.993 3 × 10-23 g 6.02 × 1023 1 mol Fe 56 g 9.3 × 10-23 g 6.02 × 1023 1 mol O232 g 5.32 ×10-23 g 6.02 × 1023 1 mol Na+23 g 3.82 × 10-23 g 6.02 × 1023 1 mol 据表可得出什么结论? 1 mol 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约为 6.0 2 × 1023个粒子;而 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 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三、摩尔质量 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 符号:M 3. 单位:g ? mol -1或 g / mol 。 4. 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当堂检测 1. 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0.5 mo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1.5 N A C.1 mol H2O 含有的 H2O 分子数目为N A D.0.5 N A个 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 【解析】32 g O2为 1 mol,氧原子数为 2N A,A 错误; 0.5 mol H2O 中原子数为 0.5 × 3 ×N A,B 正确;1 mol H2O 中含有 H2O 分子数为N A,C正确;0.5N A个 CO2分子的物质 的量为 0.5 mol,D正确。 2. 下列关于相同质量的 O2 和臭氧(O3)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分子数之比为 1﹕1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 (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 0.02mol b a N A或6.02×1023 b a 2.8g 4.48L 3: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 (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4)由n=m M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 (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 (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 (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推断专题训练

2.(22分)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cm (g 3 -? 乙 醇 -117、0 78、0 0、79 乙 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 的大试管A 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与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 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 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图11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与食盐水与饱与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除去(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_. A.52O P B.无水42SO Na C.碱石灰 D.NaOH 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图11装置相比,图12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 4、 (共18分) I 、 已知: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R X NaOH ROH NaX -+? →?+? 又知:有机物A 的结构为,有机物B 的结构为 请回答以下问题: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物质的量浓度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量浓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④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xx·广州模拟)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的KOH溶液,蒸发溶剂,恢复到原来温度,若质量分数变为2a%,则物质的量浓度变为( ) A.等于2cmol·L-1 B.大于2cmol·L-1 C.小于2cmol·L-1 D.在c2cmol·L-1之间 3.配制100mL0.1mol·L-1Na 2CO 3 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4.(xx·广州模拟)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的pH=1,其中 c(Al3+)=0.4mol·L-1,c(S)=0.8mol·L-1,则c(K+)为( ) A.0.15mol·L-1 B.0.2mol·L-1 C.0.3mol·L-1 D.0.4mol·L-1 5.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ω= C.ω=

D.c= 6.配制250mL0.10mol·L-1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 7.(xx·无锡宜兴一中改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5.85gNaCl晶体溶入100mL水中,制得0.1mol·L-1NaCl溶液 B.将1体积cmol·L-1硫酸溶液用水稀释为5体积,得到0.2cmol·L-1硫酸溶液 C.将25g无水CuSO4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浓度为1mol·L-1 D.将wga%的NaCl溶液蒸发掉g水,得到4a%的NaCl溶液 8.(xx·合肥一中)现有VL浓度是0.5mol·L-1的盐酸,欲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11.2L B.加入10mol·L-1盐酸0.1VL,再稀释至1.5VL C.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5VL D.加入VL1.5mol·L-1盐酸混合均匀 9.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时,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B.稀释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对所配得的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的是( ) A.使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后未进行干燥 B.固体样品溶解于水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 C.转移溶液时,少量溶液溅出容量瓶 D.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二、非选择题 11.(1)下图是某医院病人输液使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认真观察标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专项训练 最新

第八讲推断题专项训练 1. 某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为m,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2m=n,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该元素的名称是,m= , n = 。 2. 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同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是最强的,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A 、B 、C 、D 、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 、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 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1)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简图。 (3)写出D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今有A 、B 、C 、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若进一步提取,可得一种深红棕色液体,有刺鼻的臭味。B 、C 、D的原子电子层排布均不超过3个电子层。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他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6倍。请回答: (1)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 (2)画出A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和两种氧化物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5.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式,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外都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四种元素,A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单质跟A、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C原子与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奇数,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其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1)四种元素符号为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二种元素是___________,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元素中能形成AB型共价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由它们的同位素原子形成的AB型分子共有____________,其中质量数最小的一种分子可用同位素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原子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B为,C为,D为 . 8.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由此推出:X是,Y 是,Z 是 .将X的单质投入到Z单质的水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3·广东卷·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 A个电子 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 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 解析:运用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电解质电离及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 A项,8 g O2中的电子数为 8 g 32 g·mol-1 ×16×n A=4n A;B项,NH3·H2O为弱 电解质,不完全电离,1 L 0.1 mol·L-1氨水中NH+4数少于0.1n A;C项,盐酸为混合物,HCl完全电离,没有HCl分子,且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体;D项,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n A个电子。 答案:A 点拨:知识:阿伏加德罗常数。能力:考查考生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2.(2013·江苏卷·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B.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 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解析:结合各选项中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进行分析。 NaClO溶液中ClO-发生水解,因此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小于N A,A错。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C—C单键和CC双键之间的一类特殊的化学键,不存在碳碳双键,B错。N2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14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C对。NO2与H2O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6.72 L NO2为0.3 mol,与水发生反应时转移0.2 mol电子(即0.2N A),D错。 答案:C

高中化学专项训练(STSE化学与生活)(附答案)

2020年01月22日xx 学校高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 NaCl 溶于水 电解CuCl 2溶液 CH 3COOH 在水中电离 H 2与Cl 2反应能量变化 NaCl Na ++Cl ? CuCl 2 Cu 2++2Cl ? CH H 2(g)+Cl 2(g) 2HCl(g) ΔH =?183kJ·mol ?1 3.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6.下列表示不正确 ...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B.丁烷的球棍模型 C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 6 7.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8.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 B.N2的结构式:N=N C.Na 的结构示意图:D.2H O的电子式: 9.生活离不开化学。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交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 A.衣紫腰银 B.点石成金 C.铜驼荆棘 D.铁杵成针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C.FeCl3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铜质线路板是因为Fe比Cu的金属性强 D.过氧化钠用于呼吸面具中是因为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CO2和水 1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B.中国天眼传输信息用的光纤材料是硅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致D.港珠澳大桥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水解

培优易错试卷物质的量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培优易错试卷物质的量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 4②3.01×1023个HCl 分子③13.6g H 2S ④0.2mol NH 3,体积最大的是____,密最大的是度___,质量最小的是___,氢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填写序号) (2)等温等压下,质子数相等的CO 、N 2两种气体,质量之比为____,体积之比为____,摩尔质量之比____。 (3)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3A =B +3C +2D 。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a ,则A 的摩尔质量为____。 【答案】② ② ④ ① 1:1 1:1 1:1 4a g/mol 【解析】 【详解】 (1)①6.72L CH 4中:n(CH 4)= 6.72L 22.4L/mol =0.3mol ,m(CH 4)=0.3mol×16g/mol=4.8g ,ρ(CH 4)= m m M 16==g/L V V 22.4 ,N(H)=4N(CH 4)=1.2N A ; ②3.01×1023个HCl 分子中:n(HCl)=23 23 3.01106.0210??=0.5mol ,V(HCl)=0.5mol×22.4L/mol=11.2L ,ρ(HCl)=m m M 36.5==g/L V V 22.4 ,m(HCl)=0.5mol×36.5g/mol=18.25g ,N(H)=N(HCl)=0.5N A ; ③13.6g H 2S 中:n(H 2S)=13.6g 34g/mol =0.4mol ,V(H 2S)=0.4mol×22.4L/mol=8.96L ,ρ(H 2S)= m m M 34==g/L V V 22.4 ,N(H)=2N(H 2S)=0.8N A ; ④0.2mol NH 3中:m(NH 3)=0.2mol×17g/mol=3.4g ,V(NH 3)=0.2mol×22.4L/mol=4.48L ,ρ(NH 3)= m m M 17==g/L V V 22.4 ,N(H)=3N(NH 3)=0.6N A . 所以:体积最大的是②,密度最大的是②,质量最小的是④,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①; (2)CO 、N 2两种气体涉及的元素有C 、O 、N 质子数分别为6、8、7,所以两种气体的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物质的量相等;CO 、N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g/mol 、28g/mol ,故摩尔质量之比1:1;根据m=nM 知: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1: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故体积之比为1:1; (3)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表示物质的量。设A 的物质的量为3mol ,则三种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6mol ,由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a ,即平均摩尔质量为2a g/mol ,三种气体质量总和为12a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 的质量也是12a g ,故A 的摩尔质量为4a g/mol 。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训练

化学实验训练题 一、性质型探究实验 【例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 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 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 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 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 ⑴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⑵①F、D、G、H、D; CuO(氧化铜);②H前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H后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L的草酸溶液,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或将浓度均为0.1mol/L的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反应后的溶液的pH,若溶液呈酸性,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 练习:1.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 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1)MnO2+4H++2Cl ̄Mn2++Cl2↑+ 2H2O;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d; (3)黄;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4)2OH—+Cl2=Cl—+ClO—+H2O 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b 2. 易溶于水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用于摄影和印刷。以铁屑为原料的制备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的量专题训练

物 质的量第1课时课后作业 1.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通常状况下,7.8g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0.4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O 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C .1.2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D .6g –CH 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置换生成1摩H 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1N A B .22.4 L 氢气中,一定含有2 mol 氢原子 C .在常温常压下,28g CO 和N 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 D .80gNaOH 溶解在1 L 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3g 钠与足量水反应,生成Na +离子的数目为0.1n A B .标准状况下,4.48L 水中含有H 2O 分子的数目为0.2n A C .0.3mol 氯气中含有Cl 原子的数目为0.3n A D .0.2 mol /L CaCl 2溶液中含有Clˉ离子的数目为0.4n A 4.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48 g O 3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N A B .常温常压下,11.2 L 乙烯( C 2H 4)含有2N A 个碳原子 C .1.7 g 氨气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 N A D .2.7g 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N A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含有N A 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1.01×105Pa ,64gS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6.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21mol H O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