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嗅探工具wireshark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网络嗅探工具wireshark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网络嗅探工具wireshark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网络嗅探工具wireshark在网络安全

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宋琪

学号: 20134088130

专业年级: 13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信息技术学院

二〇一五年12月日

网络嗅探wireshark工具应用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放在了互联网上,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越发重要。因此,对于能够分析、诊断网络,测试网络性能与安全性的工具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网络嗅探器具有两面性,攻击者可以用它来监听网络中数据,达到非法获得信息的目的,网络管理者可以通过使用嗅探器捕获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供网络安全分析之用。

本文对网络嗅探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了解wireshark抓包软件的一部分功能,并用wireshark抓包软件来作为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工具,对相应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并对所抓到数据包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嗅探器;数据包捕获;数据包分析;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1.1 网络安全的现状 (4)

1.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 (4)

1.1.2 网络安全机制及技术措施 (4)

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6)

1.3本文研究的内容 (6)

第二章网络嗅探器的基本原理 (7)

2.1网络嗅探器概述 (7)

2.2 嗅探器实现基础 (7)

第三章数据包的捕获 (9)

3.1 wireshark抓包软件的解析 (9)

3.2 Wireshark嗅探器对ICMP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以及分析 (10)

3.2.1 ICMP协议的原理 (10)

3.2.2 利用网络嗅探工具开始捕获ICMP协议的数据包 (10)

3.2.3 对所抓到的数据包的分析 (12)

3.3 Wireshark嗅探器对DHCP协议数据包捕获及分析 (13)

3.3.1 DHCP 协议的原理 (13)

3.3.2利用Wireshark嗅探器抓捕DHCP协议的数据包并分析 (14)

3.3.3 分析所抓到的数据包 (17)

3.4用wireshark实现和分析三次握手 (24)

3.5 FTP协议数据包的捕获 (26)

3.5.1 FTP原理 (26)

3.5.2实验准备 (26)

3.5.3 FTP协议数据包的捕获 (30)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2)

第一章引言

1.1 网络安全的现状

1.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

随着各种新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脆弱性和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地理分布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破坏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信息存储、处理的风险,也给信息传送带来了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Internet的安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使用的情况来看,对计算机网络的入侵、威胁和攻击,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外部人员攻击

2.黑客入侵

3.信息的泄漏、窃取和破坏

4.搭线窃听

5.线路干扰

6.拒绝服务或注入非法信息

7.修改或删除关键信息

8.身份截取或中断攻击

9.工作疏忽,造成漏洞

10.人为的破坏网络设备,造成网络瘫痪

1.1.2 网络安全机制及技术措施

目前国内外维护网络安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

1.访问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是指在信息系统中,为检测和防止未授权访问,以及为使授权访问正确进行所设计的硬件或软件功能、操作规程、管理规程和它们的各种组合。

2.身份鉴别身份鉴别技术是让验证者相信正在与之通信的另一方就是所声称的那个实体,其目的是防止伪装。

3.加密机制对纯数据的加密,加密机制是对你不愿意让他人看到的这些数据(数据的明文)用可靠的加密算法,只要破解者不知道被加密数据的密码,他就不可解读这些数据。

4.病毒防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它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范策略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降到最小限度。针对以上机制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网络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是在两个网络通信是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手段,它能允许用户“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网络,同时将用户“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复制和毁坏自己的重要信息。

(2)基于主机的安全措施通常利用主机操作系统提供的访问权限,对主机资源进行保护,这种安全措施往往只局限于主机本身的安全,而不能对整个网络提供安全保证。

(3)加密技术用于网络安全的加密技术通常有两种形式:

(a)面向服务的加密技术。面向服务的加密技术即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密。它是指利用好的密码算法对有些敏感数据、文件和程序进行加密,并以密文方式存取,以防泄密。其优点在于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对网络数据所经过的网络的安全性提出特殊的要求。

(b)面向网络的加密技术。面向网络的加密技术是指通信协议加密,它是在通信过程中对包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包括完整性检测、数字签名等,这些安全协议大多采用了诸如RSA公钥密码算法、DES分组密码、MD系列Hash函数及其它一些序列密码算法实现信息安全功能,用于防止黑客对信息进行伪造、冒充和篡改,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不受损害。

加密技术是网络信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但加密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采用的密码算法,故一般由中央授权部门研制生产,不能自行采用一些密码算法用于网络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其它安全措施包括鉴别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审计监控、防病毒技术、备份和恢复技术等。鉴别技术是指只有经过网络系统授权和登记的合法用户才能进入网络。审计监控是指随时监视用户在网络中的活动,记录用户对敏感的数据资源的访问,以便随时调查和分析是否遭到黑客的攻击。这些都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活动开始依赖网络来完成,可以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犯罪、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因此,信息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嗅探器作为一种网络通讯程序,是通过对网卡的编程来实现网络通讯的,对网卡的编程是使用通常的套接字(socket)方式来进行。但是,通常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帧,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帧比如已到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给此地址的数据帧,网络接口在验证投递地址并非自身地址之后将不引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到达的数据包。而网络嗅探器的目的恰恰在于从网卡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即可以是发给它的也可以是发往别处的。

本文通过对网络嗅探器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功能的进一步了解,做到知己知彼。通过网络嗅探器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利用对这些信息进行网络安全分析。因此,对网络嗅探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3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网络嗅探器的概念及部分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嗅探器的概念、网络

嗅探器的工作原理。

2.用网络嗅探器对ICMP协议、DHCP协议和TCP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并对所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第二章网络嗅探器的基本原理

2.1网络嗅探器概述

网络嗅探器又称为网络监听器,简称为Sniffer子系统,放置于网络节点处,对网络中的数据帧进行捕获的一种被动监听手段,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这些数据可以是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可以是一些商用机密数据等等。

Sniffer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为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Sniffer的正当用处主要是分析网络的流量,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例如,假设网络的某一段运行得不是很好,报文的发送比较慢,而我们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此时就可以用嗅探器截获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问题的所在。而嗅探器也可作为攻击工具被黑客所利用为其发动进一步的攻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2 嗅探器实现基础

以太网数据帧是一组数字脉冲,它们在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太网帧格式符合IEEE802.3标准,帧中包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目的地址最高位为0是普通地址,为1时是组地址。当一个帧送到组地址时,组内的所有站点都会收到该帧。如果将它送到一个普通地址,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站点收到这个帧,但是,以太网是以广播方式发送帧的,也即这个帧会传播到其所在网段内的所有站点,只不过该站点不会接收目的地址不为本机地址的帧。为了捕获网段内的所有帧(以后称数据包),可以设置以太网卡的工作方式,以太网卡通常有正常模式(normal mode)和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两种工作模式。在正常模式下,网卡每接收到一个到达的数据包,就会检查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如果是本机地址和广播地址,则将接收数据包放入缓冲区,其他目的地址的数据

包则直接丢掉。因此,正常模式下主机仅处理以本机为目的的数据包,网卡如果工作在混杂模式,则可以接收本网段内传输的所有数据包。如果要进行数据包捕获,必须利用网卡的混杂模式,获得经过本网段的所有数据信息。

第三章数据包的捕获

对于数据包的捕获过程,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所示的流程图对捕获的过程进行解释。

数据包捕获流程图:

3.1 wireshark抓包软件的解析

首先,我们安装好wireshark抓包软件后,将其打开,对其的部分功能按钮进行了解。如图所示,是我对wireshark抓包软件的其中四个功能键的理解和认识。

3.2 Wireshark嗅探器对ICMP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以及分析

3.2.1 ICMP协议的原理

ICMP全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Protocol,中文名为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它工作在OSI的网络层,向数据通讯中的源主机报告错误。ICMP可以实现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

网络本身是不可靠的,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突发事件并导致数据传输失败。网络层的IP协议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它不会处理网络层传输中的故障,而位于网络层的ICMP协议却恰好弥补了IP的缺限,它使用IP协议进行信息传递,向数据包中的源端节点提供发生在网络层的错误信息反馈。

3.2.2 利用网络嗅探工具开始捕获ICMP协议的数据包

利用Wireshark嗅探器抓捕ICMP协议的数据包并对所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我们利用ping程序产生ICMP分组,抓取ICMP数据包,具体程如下。

1. 打开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启动Wireshark分组嗅探器,在过滤窗口输入ICMP:

2.接着我们打开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在命令提示符界面输入“ping

-n 10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8433374.html,”,返回十条ping信息:

从图上可以看出连续收到了10个ping的恢复,每次ICMP通讯的过程都是一个ICMP request和ICMP reply,10次通讯加起来一共20个数据包。

3.停止Wireshark分组嗅探器捕捉后,我们会得到如图所示的页面:

由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次捕捉过程中,我们捕捉到了很多数据包,乱七八糟的排列。但是我们这次所抓包的对象是ICMP协议的,所以,我们可以单击下Apply(应用)按钮或是按回车键,就可以使过滤生效,如下图所示:

3.2.3 对所抓到的数据包的分析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次的抓包一共抓到了20个ICMP协议的数据包,我们随机打开一个ICMP request数据包和一个ICMP reply数据包,其结果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

图(a)

图(b)

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Type:类型字段,8代表ICMP的请求

2.Code:代码字段,0代表ICMP的请求

3.Checksum:对ICMP头部的校验值,如果传递过程中ICMP被篡改或损坏,

与该值不匹配,接收方就将这个ICMP数据包作废

4.进程ID标识,从哪个进程产生的ICMP数据包。

5.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同一个进程中会产生很多个ICMP数据包,用

来描述当前这个数据包是哪一个,每一对ICMP request和ICMP reply这个字段应该是一样的

6.Data:ICMP中的数据,一般都是无意义的填充字段,这个部分可能会被黑

客加入恶意代码,实施ICMP攻击

3.3 Wireshark嗅探器对DHCP协议数据包捕获及分析

3.3.1 DHCP 协议的原理

DHCP,全称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中文名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的前身是BOOTP,它工作在OSI的应用层,是一种帮助计算机从指定的DHCP服务器获取它们的配置信息的自举协议。

DHC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请求配置信息的计算机叫做DHCP客户端,而提供信息的叫做DHCP的服务器。DHCP为客户端分配地址的方法有三种:手工配置、自动配置、动态配置。DHCP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动态分配。除了IP地址,DHCP分组还为客户端提供其他的配置信息,比如子网掩码。这使得客户端无需用户动手就能自动配置连接网络。

3.3.2利用Wireshark嗅探器抓捕DHCP协议的数据包并分析

利用ipconfig /release 和ipconfig /renew 产生DHCP分组,抓取DHCP 数据包,具体程如下。

1.启动wireshark,启动Wireshark分组嗅探器,在过滤窗口输入bootp:

2. 打开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ipconfig /release,释放IP(命令ipconfig /release中,release是该命令的参数。该命令为释放现有的IP地址)。

ipconfig /release终止后,输入ipconfig /renew,将发起一个DHCP过程(命令ipconfig /renew中,renew也与release一样,是该命令的参数。该命令是向DHCP服务器发出请求,并租用一个IP地址。一般情况下使用ipconfig /renew获得的IP地址和之前的地址一样,只有在原地址被占用的情况下才会获得一个新的地址。一般来说,这两个参数是一起使用的)。

在这个试验中,是要让计算机发起DHCP过程。

ipconfig /renew终止后,再次输入ipconfig /renew

ipconfig /renew终止后,再次输入ipconfig /release

ipconfig /release终止后,再次输入ipconfig /renew

停止分组捕获后,wireshark界面如下:

3.3.3 分析所抓到的数据包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次捕捉过程中,我们捕捉到的数据包还是很多,乱七八糟的排列。但是我们这次所抓包的对象是DHCP协议的,所以,我们还是

可以单击下Apply(应用)按钮或是按回车键,就可以使过滤生效,如下图所示:

打开第一条DCHP数据包,由第一次执行ipconfig /release产生,结构如下:

DHCP的报文格式整理如下:

对应的含义分别是:

OP:若是client送给server的封包,设为1,反向为2;

Hard type:硬件类别,ethernet为1;

Hard address length:硬件长度,ethernet为6;

Hops:若数据包需经过router传送,每站加1,若在同一网内,为0;Transaction ID:事务ID,是个随机数,用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匹配请求和相应消息;

Seconds:由用户指定的时间,指开始地址获取和更新进行后的时间;

Flags:从0-15bits,最左一bit为1时表示server将以广播方式传送封包给client,其余尚未使用;

Ciaddr:用户IP地址;

Yiaddr:服务器分配给客户的IP地址;

Siaddr:用于bootstrap过程中的IP地址;(服务器的IP地址)

Giaddr:转发代理(网关)IP地址;

Chaddr:client的硬件地址;

Sname:可选server的名称,以0x00结尾;

File:启动文件名;

Options:,厂商标识,可选的参数字段

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第一次执行ipconfig /renew产生的四条数据包,如下图所示所勾画出的四条数据包:

1.Discover

二层源地址:24:fd:52:d5:c1:ad

二层目的地址:ff:ff:ff:ff:ff:ff

Message type:Boot request(1),1是请求包,由clident端发出的

Hops:0,表示未经过处理

Client IP address:0.0.0.0,客户端的源IP,因为刚开始不知道ip地址是多少Client MAC address:24:fd:52:d5:c1:ad(24:fd:52:d5:c1:ad),客户端的MAC地址Option:(t=53,l=1)DHCP Message Type=DHCP Discover,这是一个discover包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先修课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 学分 4 学时建议68学时 授课对象网络专业三年级学生后续课攻防对抗、网络安全检 测与评估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组网、管网、用网”三个方向分别设置课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则是其中承上启下,为这三个专业方向提供支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通过三大应用情境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娄安全技术:加密、身份认证、资源权限管理、操作系统加固、病毒防范、链路加密、漏洞修补、安全检测等,能实施包括防水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产品配置,更能根据不同应用网络环境规划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从内容上看,它涵盖了个人主机、办公网络和企业网络在安全防范中最常用的技术,也是网络安全工程师NCSE一、二级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等专业课程,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攻防对抗》、《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三、课程设计(参照信息产业部NCSE一、二级证书的考试大纲)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安全应用型人才。能正确配置网络安全产品、实施应用安全技术、熟练掌握各类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规划不同应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 (2)知识目标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与相关知识,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对于各类网络环境所使用的各类防护技术原理有正确的认识。 (3)态度目标 遵守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进行入侵攻击方面的活动;正确认识攻击事件,有应急处理维护和恢复信息系统的意识。 (4)终极目标 培养掌握较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合格从业人员。

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 系 (部)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7月18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网络嗅探器是对网络中的数据帧进行捕获的一种被动监听手段,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本设计是关于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其功能包括实现网络层抓包,对获得包的源和目的地址、端口、协议等进行分析和实现简单的包嗅探器功能。 关键字:网络嗅探器;数据包捕获; 套接字 引言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严重,网络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脆弱性和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地理分布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破坏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信息存储、处理的风险,也给信息传送带来了新的问题。 嗅探器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作为网络数据包的设备。嗅探器是通过对网卡的编程来实现网络通讯的,对网卡的编程是使用通常的套接字(socket)方式来进行。通常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帧,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帧比如已到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给此地址的数据帧,网络接口在验证投递地址并非自身地址之后将不引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到达的数据包。而网络嗅探器的目的恰恰在于从网卡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即可以是发给它的也可以是发往别处的。 1 基本概念 1.1 嗅探器 每一个在局域网(LAN)上的工作站都有其硬件地址,这些地址唯一地表示了网络上的机器。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就会发送到LAN上所有可用的机器。在一般情况下,网络上所有的机器都可以“听”到通过的流量,但对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包则不予响应。嗅探器工作在网络的底层,在网络上监听数据包来获取敏感信息。从原理上来说,在一个实际的系统中,数据的收发是由网卡来完成的,网卡接收到传输来的数据,其内的单片程序接收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根据计算机上的网卡驱动程序设置的接收模式判断该不该接收,认为该接收就接收后产生中断信号通知CPU,认为不该接收就丢掉不管,所以不该接收的数据网卡就截断了,计算机根本就不知道。对于网卡来说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 a)广播方式:该模式下的网卡能够接收网络中的广播信息。 b)组播方式:设置在该模式下的网卡能够接收组播数据。 c)直接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只有目的网卡才能接收该数据。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2003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2009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和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和追踪技术使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和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使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使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和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和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使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使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趋势、走向和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使用

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试卷B

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试卷 B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泉州师院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应用科技学院 16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试卷B 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什么是传统加密,什么是公钥加密,并分别说出各两种典型的加密算 法? 2、什么是泛洪攻击,如何防范泛洪攻击? 3、画出利用公钥加密方法进行数据加密的完整流程图。 4、数字签名有何作用,如何实现数字签名? 5、画图说明PGP如何同时实现对数据的保密与认证? 6、什么是防火墙,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7、使用IPSec的优点是什么? 8、蠕虫用什么手段访问远程系统从而得以传播自己? 9、什么是云计算,有哪三种云服务模型? 10、什么是DDOS攻击? 二、计算题(15分) 请进行RSA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要求如下: (1)选取两个素数分别为p=7,q=11,e=13。 (2)先计算求出公开密钥和秘密密钥 (3)对明文P=55进行加密,计算密文C,要求书写加密的过程及其步骤。 (4)对密文C=10进行解密,计算明文P,要求书写解密的过程及其步骤。 三、某投资人士用Modem拨号上网,通过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系统,进行证 券、基金和理财产品的网上交易,并需要用电子邮件与朋友交流投资策略。该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 (1)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 (2)计算机病毒; (3)网络蠕虫; (4)恶意攻击; (5)木马程序; (6)网站恶意代码; (7)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 (8)电子邮件安全。 试据此给出该用户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来防范上述安全威胁。(15分)

网络安全软件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软件管理规定 1. 目的和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软件资产的收集、发放、管理、使用、更改、修订、备份等过程的控制要求 2. 引用文件 (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 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部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 ISO/IEC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 ISO/IEC27002: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4) 补丁管理规定 3. 职责与权限 技术部: 是软件资产(非自行开发软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软件的购置、维护、作废及各部门软件资料、介质的收集、统计、归档、存放和发放使用。

技术部是公司自行开发软件的归口管理部门。 4. 软件管理 (1)收集 对公司信息系统涉及的软件资产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填写《信息资产识别表》中“软件和系统”类资产。公司内软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 已有商业软件购买。 (3) 技术部开发内部使用软件。 (4) 免费软件的下载。 (5) 识别出资产识别表中重要的软件和应用系统。 5. 审核、批准、发布 (1) 新的软件使用前填写《新软件和系统登记表》,每季度根据此表内容对《信息资产识别表》里的软件和系统资产进行更新。 (2) 新的软件由技术部进行测试或使用检验,测试应当包括可用性、安全性,对其它系统影响和用户友好性,测试应当在与应用系统隔离的系统中进行。 (3) 新的软件测试或使用检验合格后,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核并批准后提交技术部发布。 6. 软件归档和存放

(2020年编辑)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题目: 评阅: 成绩: 2011年1月

目录 一、开发背景 1、网络安全现状。 2、开发意义。 二、设计分析 1、实现目标。 2、开发技术简介。 三、详细设计 1、嗅探原理。 2、代码设计。 四、测试运行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摘要 网络嗅探器是作用在网络上的一种监听程序,它是系统管理员的一个得力助手,管理员可以用它来分析网络。例如当网络繁忙时可利用它来查找是哪一段网络繁忙,数据报文是属于哪一种协议,这样可以计算出哪种业务受欢迎。但是当有黑客使用它时,它又变得很可怕。它可以非法获取一些保密性信息,如帐号、密码等,它带来的负面破坏是非常大的。作为从事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人员来说,要想有效地利用它、防范它就得深入地学习、分析网络嗅探技术。 1、本设计的基本任务是设计一个嗅探软件,实现对常用网络数据包抓取、分析。 2、软件所要完成对本机在网络中的通信数据,比如协议类型,源、目的地址和端口、数据包 的大小等加以分析的功能。 3、本设计用到的开发工具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开发环境为Windows 7。 4、程序由韩瑞彬同学和我共同完成,本人主要负责主界面的设计和网络数据包的抓取,韩 瑞彬同学负责对数据包的解析设计。 关键字:嗅探器,安全,黑客,数据报文 一、开发背景

1、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各种新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脆弱性和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地理分布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破坏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信息存储、处理的风险,也给信息传送带来了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Internet 的安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数黑客入侵成功并植入后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合适当前网络的嗅探器,以获得更多的受侵者的信息。嗅探器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作为分析网络数据包的设备。网络嗅探器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而且它与一般的键盘捕获程序不同。键盘捕获程序捕获在终端上输入的键值,而嗅探器捕获的则是真实的网络报文.如果把网络嗅探器放置于网络节点处,对网络中的数据帧进行捕获的一种被动监听手段,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分析各种信息包并描述出网络的结构和使用的机器,由于它接收任何一个在同一网段上传输的数据包,所以也就存在着捕获密码、各种信息、秘密文档等一些没有加密的信息的可能性。这成为黑客们常用的扩大战果的方法,用来夺取其他主机的控制权。当然嗅探器的正当用处主要是网络管理人员分析网络的流量,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例如,假设网络的某一段运行得不是很好,报文的发送比较慢,而我们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此时就可以用嗅探器截获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问题的所在。 2、开发意义 本次设计只是对抓取到的本机在网络中的通信数据,比如说协议类型,源、目的地址和端口、数据包的大小等加以分析,而无法做到像Sniffer 或者影音神探那种成熟的嗅探器所拥有的强大功能。作为从事网络技术方面的人员来说,要想有效地利用它、防范它,就得深入地学习、分析网络嗅探技术。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使我对网络通信,数据传输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有了切身的体会与融入,同时也是对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的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设计分析 1、实现目标 (1)实现网络嗅探器的界面。 (2)实现抓取数据包的功能。

网络课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题

【网络课】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第一章 (B) 1.由于来自于系统外部或内部的攻击者冒充为网络的合法用户获得访问权限的攻击方法是下列哪一项? A. 黑客攻击 B. 社会工程学攻击 C. 操作系统攻击 D. 恶意代码攻击 (A) 2. 在信息安全性中,用于提供追溯服务信息或服务源头的是哪一项? A. 不可否认性 B. 认证性 C. 可用性 D. 完整性 第二章 (A) 1. 密码技术的哪一个目标不能被对称密码技术实现? A. 完整性 B. 保密性 C. 不可否认性 D. 认证性 (C)2. A想要使用非对称密码系统向B发送秘密消息。A应该使用哪个密钥来加密消息? A. A的公钥 B. A的私钥 C. B的公钥 D. B的私钥 (A) 3. DES的有效密钥长度是多少? A. 56比特 B. 112比特 C. 128比特 D. 168比特 (C) 4. 下面哪种情况最适合使用非对称密码系统? A. 公司电子邮件系统 B. 点到点的VPN系统 C. 证书认证机构 D. Web站点认证 (D) 5. 下面哪个哈希函数最适合8位处理器? A. SHA-256 B. SHA-512 C. MD4 D. MD2 (C) 6. Grace想要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向Joe发送一则消息,为了获得数字签名,她应该对哪种信息进行签名? A. 明文消息 B. 密文消息 C. 明文消息摘要 D. 密文消息摘要 (C)7. Joe收由Grace签了名的信息,请问Joe该使用哪个密钥来验证签名? A. Joe的公钥 B. Joe的私钥 C. Grace的公钥 D. Grace的私钥 第三章 (C) 1. 下面哪项不属于口令认证? A. 可重用口令认证 B. 一次性口令认证 C. 安全套接层认证 D. 挑战应答口令认证 (C)2. 公钥认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SSL认证 B. Kerberos认证 C. 安全RPC认证 D. MD5认证 第四章 (C) 1. 在TCP/IP协议安全中,下列哪一项属于应用层安全? A. VPNs B. PPP C. Kerberos D. SSL (C) 2. IPSec中有三个主要的协议用来对传输中的系统提供安全服务,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网络嗅探器的设计实现

- - -.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2011年1月 目录 一、开发背景 1、网络安全现状。 2、开发意义。 二、设计分析 1、实现目标。 2、开发技术简介。 三、详细设计 1、嗅探原理。 2、代码设计。 四、测试运行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摘要 网络嗅探器是作用在网络上的一种监听程序,它是系统管理员的一个得力助手,管理员可以用它来分析网络。例如当网络繁忙时可利用它来查找是哪一段网络繁忙,数据报文是属于哪一种协议,这样可以计算出哪种业务受欢迎。但是当有黑客使用它时,它又变得很可怕。它可以非法获取一些XX性信息,如XX、密码等,它带来的负面破坏是非常大的。作为从事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人员来说,要想有效地利用它、防X它就得深入地学习、分析网络嗅探技术。 1、本设计的基本任务是设计一个嗅探软件,实现对常用网络数据包抓取、分析。 2、软件所要完成对本机在网络中的通信数据,比如协议类型,源、目的地址和端口、数据包 的大小等加以分析的功能。 3、本设计用到的开发工具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开发环境为Windows 7。 4、程序由韩瑞彬同学和我共同完成,本人主要负责主界面的设计和网络数据包的抓取,韩 瑞彬同学负责对数据包的解析设计。 关键字:嗅探器,安全,黑客,数据报文

一、开发背景 1、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各种新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脆弱性和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地理分布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破坏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信息存储、处理的风险,也给信息传送带来了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Internet 的安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数黑客入侵成功并植入后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合适当前网络的嗅探器,以获得更多的受侵者的信息。嗅探器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作为分析网络数据包的设备。网络嗅探器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而且它与一般的键盘捕获程序不同。键盘捕获程序捕获在终端上输入的键值,而嗅探器捕获的则是真实的网络报文.如果把网络嗅探器放置于网络节点处,对网络中的数据帧进行捕获的一种被动监听手段,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分析各种信息包并描述出网络的结构和使用的机器,由于它接收任何一个在同一网段上传输的数据包,所以也就存在着捕获密码、各种信息、秘密文档等一些没有加密的信息的可能性。这成为黑客们常用的扩大战果的方法,用来夺取其他主机的控制权。当然嗅探器的正当用处主要是网络管理人员分析网络的流量,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例如,假设网络的某一段运行得不是很好,报文的发送比较慢,而我们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此时就可以用嗅探器截获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试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试题 一、复习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范围: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另附件给出一些题 (二)计算机安全应用题:见附件 (三)简答题范围:平时作业附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A ) A、数据篡改及破坏 B、数据窃听 C、数据流分析 D、非法访问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C )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 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B ) A、DESB RSA算法 C、IDEA D、三重DES 4、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B )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B、对称算法的密钥 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D、CA中心的公钥 5、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D )

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 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 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 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B ) 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明的 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用户透明度也很高 7、在建立堡垒主机时(A ) A、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少的网络服务 B、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多的网络服务 C、对必须设置的服务给与尽可能高的权限 D、不论发生任何入侵情况,内部网始终信任堡垒主机 8、 "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 DES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为密码的长度?"( B )A56位B64位C112位D128位 9、 Kerberos协议是用来作为:( C ) A、传送数据的方法 B、加密数据的方法 C、身份鉴别的方法 D、访问控制的方法 10、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 A、IP欺骗 B、解密 C、窃取口令 D、发送病毒1 1、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 ( A )

网络安全实验四 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哈理工版本

成绩: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 实验项目: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2012 年5 月17 日

实验项目名称: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主动式扫描工具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了解主动式扫描和被动式扫描的意义,熟悉主动式扫描和被动式扫描的方式的具体方法和几种基础扫描软件的使用。通过被动式扫描发现系统上的不合适设置及不安全的本地安全策略;通过主动式扫描模拟对系统的攻击,从而记录系统反应,发现漏洞,对漏洞进行修复,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完善自身技术,熟练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二、实验内容 (一)被动式策略扫描 1.系统用户扫描 2.开放端口扫描 3.共享目录扫描 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 (二)主动是策略扫描 1.漏洞扫描 (三)网络监听 1.监听工具Win Sniffer使用 三、实验步骤 案例4-1系统用户扫描 (1)对IP为192.168.0.111的计算机进行扫描,首先将该计算机添加到扫描列表中,选择菜单File下的菜单项“添加主机”,输入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2)可以得到对方的用户列表了。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得到的用户列表。

(3)选择菜单栏工具下的菜单项“设置”,设置密码字典为一个文本文件。(4)利用该工具可以对计算机上用户进行密码破解,首先设置密码字典,设置完密码字典以后,将会用密码字典里的每一个密码对目标用户进行测试,如果用户的密码在密码字典中就可以得到该密码。一个典型的密码字典。 (5)利用密码字典中的密码进行系统破解,选择菜单栏工具下的菜单项“字典测试”,程序将按照字典的设置进行逐一的匹配。 案例4-2开放端口扫描 (1)得到对方开放了哪些端口也是扫描的重要一步。使用工具软件PortScan 可以到得到对方计算机都开放了哪些端口。 (2)对172.18.25.109的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在Scan文本框中输入IP地址,点击按钮“START”,开始扫描。 案例4-3共享目录扫描 (1)通过工具软件Shed来扫描对方主机,得到对方计算机提供了哪些目录共享。工具软件的主界面。 (2)该软件可以扫描一个IP地址段的共享信息,这里只扫描IP为192.168.0.111的目录共享情况。在起始IP框和终止IP框中都输入192.168.0.111,点击按钮“开始”就可以得到对方的共享目录了。 案例4-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 (1)实现端口扫描的程序可以使用TCP协议和UDP协议,原理是利用Socket 连接对方的计算机的某端口,试图和该端口建立连接 (2)如果建立成功,就说明对方开放了该端口,如果失败了,就说明对方没有开放该端口,具体实现程序proj4_4.cpp所示。 案例4-5漏洞扫描 (1)扫描结果保存在/log/目录中,index_*.htm为扫描结果索引文件。主界面。 (2)可以利用该软件对系统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扫描,选择菜单栏设置下的菜单项“扫描参数”,扫描参数的设置。可以看出该软件可以对常用的网络以及系统的漏洞进行全面的扫描,选中几个复选框,点击按钮“确定”。 (3)下面需要确定要扫描主机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选择菜单栏设置下的菜单项“扫描参数”,扫描一台主机,在指定IP范围框中输入: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试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题型设计 试卷计划由四种题型组成:单项选择题(分数:2*20,共40分)、填空题(分数1*10,共10分)、简答题(分数6*5,共30分)、综合应用题(2题,共20分) 二、复习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范围: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另附件给出60题 (二)填空题范围:教材每章后的课后习题(三)简答题范围:见附件给出题目 (四)综合应用题: 附件: 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 动攻击的是( A ) 2.A、数据篡改及破坏 3.B、数据窃听 4.C、数据流分析 5.D、非法访问 6.数据完整性指的是( C ) 7.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 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8.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9.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 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 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10.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 11.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 B ) 12.A、DES 13.B RSA算法 14.C、IDEA 15.D、三重DES 16.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 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 ( B ) 17.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18.B、对称算法的密钥 19.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20.D、CA中心的公钥 21.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 ( D ) 22.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 23.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 24.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25.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 2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 ( B ) 27.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 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28.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 明的 29.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 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30.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 用户透明度也很高 31.在建立堡垒主机时( A ) 32.A、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少的网 络服务 33.B、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多的网 络服务 34.C、对必须设置的服务给与尽可能高的 权限 35.D、不论发生任何入侵情况,内部网始 终信任堡垒主机 36."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 DES 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 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 为密码的长度" ( B ) A 56位 B 64位 C 112位 D 128位 9.Kerberos协议是用来作为:( C ) A. 传送数据的方法 B. 加密数据的方法 C.身份鉴别的方法 D.访问控制的方法 10.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 A. IP欺骗 B. 解密 C. 窃取口令 D. 发送病毒 11.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 A ) A. 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 B. 进行数据加密 C. 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 D. 采用防火墙 12.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

信息安全测评工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具选用指引 一、必须配置测试工具 (一)漏洞扫描探测工具。 1.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 2.数据库安全扫描系统。 (二)木马检查工具。 1.专用木马检查工具。 2.进程查看与分析工具。 二、选用配置测试工具 (一)漏洞扫描探测工具。 应用安全漏洞扫描工具。 (二)软件代码安全分析类。 软件代码安全分析工具。 (三)安全攻击仿真工具 (四)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五)系统性能压力测试工具 1.网络性能压力测试工具 2.应用软件性能压力测试工具 (六)网络拓扑生成工具 (七)物理安全测试工具 1.接地电阻测试仪 2.电磁屏蔽性能测试仪 (八)渗透测试工具集 (九)安全配置检查工具集 (十)等级保护测评管理工具 综合工具: 漏洞扫描器:极光、Nessus、SSS等; 安全基线检测工具(配置审计等):能够检查信息系统中的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渗透测试相关工具:踩点、扫描、入侵涉及到的工具等; 主机:sysinspector、Metasploit、木马查杀工具、操作系统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Win,Unix)、日志分析工具、数据取证工具(涉密); 网络:Nipper(网络设备配置分析)、SolarWinds、Omnipeek、laptop(无线检测工具); 应用:AppScan、Webinspect、FotifySCA、Sql injection tools、挂马检测工具、webravor等。

信息安全测评工具 五大网络安全评估工具 1.Wireshark Wireshark(原名Ethereal)是一个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的功能是截取网络封包,并尽可能显示出最为详细的网络封包资料。 工作流程 (1)确定Wireshark的位置。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启动Wireshark后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捕获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数据。 (2)选择捕获接口。一般都是选择连接到Internet网络的接口,这样才可以捕获到与网络相关的数据。否则,捕获到的其它数据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帮助。 (3)使用捕获过滤器。通过设置捕获过滤器,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捕获文件。这样用户在分析数据时,也不会受其它数据干扰。而且,还可以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时间。 (4)使用显示过滤器。通常使用捕获过滤器过滤后的数据,往往还是很复杂。为了使过滤的数据包再更细致,此时使用显示过滤器进行过滤。 (5)使用着色规则。通常使用显示过滤器过滤后的数据,都是有用的数据包。如果想更加突出的显示某个会话,可以使用着色规则高亮显示。 (6)构建图表。如果用户想要更明显的看出一个网络中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很方便的展现数据分布情况。 (7)重组数据。Wireshark的重组功能,可以重组一个会话中不同数据包的信息,或者是一个重组一个完整的图片或文件。由于传输的文件往往较大,所以信息分布在多个数据包中。为了能够查看到整个图片或文件,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重组数据的方法来实现。 Wireshark特性: ?支持UNIX和Windows平台 ?在接口实时捕捉包 ?能详细显示包的详细协议信息 ?可以打开/保存捕捉的包 ?可以导入导出其他捕捉程序支持的包数据格式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过滤包 ?多种方式查找包 ?通过过滤以多种色彩显示包 ?创建多种统计分析 Wireshark不是入侵侦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对于网络上的异常流量行为,Wireshark不会产生警示或是任何提示。然而,仔细分析Wireshark撷取的封包能够帮助使用者对于网络行为有更清楚的了解。Wireshark 不会对网络封包产生内容的修改,它只会反映出目前流通的封包资讯。Wireshark本身也不会送出封包至网络上。 Wireshark不能提供如下功能: ?Wireshark不是入侵检测系统。如果他/她在您的网络做了一些他/她们不被允许的奇怪的事情,Wireshark不会警告您。但是如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Wireshark可能对察看发生了什么会有所帮助。 ?Wireshark不会处理网络事务,它仅仅是“测量”(监视)网络。Wireshark

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总结

目录 1 引言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开发意义 (1) 2 系统分析 (2) 2.1 设计概述 (2) 2.1.1 实现目标 (2) 2.1.2 开发环境 (2) 2.2 开发相关技术简介 (2) 2.2.1 C#语言简介 (2) 2.2.2 嗅探技术简介 (3) 2.2.3 TCP/IP协议 (4) 2.2.4 数据包简介 (6) 2.3 可行性分析 (8) 3 详细设计 (9) 3.1 设计原理 (9) 3.2 功能说明 (12) 3.3 系统实施 (12) 3.4 系统测试 (14) 4 论文总结 (19) 5 参考文献 (20) 6 致谢 (21)

1 引言 1.1 开发背景 随着各种新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脆弱性和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地理分布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破坏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信息存储、处理的风险,也给信息传送带来了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Internet的安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数黑客入侵成功并植入后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个合适当前网络的嗅探器,以获得更多的受侵者的信息。嗅探器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作为分析网络数据包的设备。网络嗅探器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而且它与一般的键盘捕获程序不同。键盘捕获程序捕获在终端上输入的键值,而嗅探器捕获的则是真实的网络报文.如果把网络嗅探器放置于网络节点处,对网络中的数据帧进行捕获的一种被动监听手段,是一种常用的收集有用数据的方法,可以分析各种信息包并描述出网络的结构和使用的机器,由于它接收任何一个在同一网段上传输的数据包,所以也就存在着捕获密码、各种信息、秘密文档等一些没有加密的信息的可能性。这成为黑客们常用的扩大战果的方法,用来夺取其他主机的控制权。当然嗅探器的正当用处主要是网络管理人员分析网络的流量,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例如,假设网络的某一段运行得不是很好,报文的发送比较慢,而我们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此时就可以用嗅探器截获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问题的所在。[1] 1.2 开发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是基于C#的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由于本人能力上的限度,只是对抓取到的本机在网络中的通信数据,比如说协议类型,源、目的地址和端口、数据包的大小等加以分析,而无法做到像Sniffer或者影音神探那种成熟的嗅探器所拥有的强大功能。作为从事网络技术方面的人员来说,要想有效地利用它、防范它,就得深入地学习、分析网络嗅探技术。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网络嗅探器的设计与实现,使我对网络通信,数据传输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有了切身的体会与融入,同时也是对大学四年的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

最新网络安全期末试卷

《网络安全》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2’*30=60) 1、从内容上看,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实体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 4、网络安全防范的5个层次为网络、操作系统、用户、 应用程序和数据。 7、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可信任计算系统评估标准TCSEC(the trusted computing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中定义的系统安全中的5个要素是安全策略、可审计机制、可操作性、生命期保证和建立并维护系统安全的相关文件。 10、黑客攻击的步骤是踩点、扫描、查点、获取访问权、权限提升、窃取、掩盖踪迹和拒绝服务攻击。 二、选择题(2’*5=10’) 1、下面不属于木马特征的是( B )。 A. 自动更换文件名,难于被发现 B. 程序执行时不占太多系统资源 C. 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 D. 造成缓冲区的溢出,破坏程序的堆栈 2、下面不属于端口扫描技术的是( D )。 A. TCP connect()扫描 B. TCP FIN扫描 C. IP包分段扫描 D. Land扫描 3、下面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病毒可以是一个程序 B.病毒可以是一段可执行代码 C.病毒能够自我复制 D. ABC都正确 4、下面不属于按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将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是( C )。 A. 互联网 B. 广域网 C. 通信子网 D. 局域网 5、下面不属于木马伪装手段的是( A )。

A. 自我复制 B. 隐蔽运行 C. 捆绑文件 D. 修改图标 三、判断题(2’*5=10’) 1、缓冲区溢出并不是一种针对网络的攻击方法。(√) 2、DDoS攻击破坏性大,难以防范,也难以查找攻击源,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攻击手法。(√) 3、扫描器可以直接攻击网络漏洞。(ⅹ) 4、病毒传染主要指病毒从一台主机蔓延到另一台主机。(ⅹ) 5、DDoS攻击是与DoS无关的另一种拒绝服务攻击方法。(ⅹ) 四、简述题(10’*2=20’) 1、简述拒绝服务攻击的概念和原理。 拒绝服务攻击的概念:广义上讲,拒绝服务(DoS,Denil of service)攻击是指导致服务器不能正常提供服务的攻击。确切讲,DoS攻击是指故意攻击网络协议实现的缺陷或直接通过各种手段耗尽被攻击对象的资源,目的是让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使目标系统停止响应,甚至崩溃。 拒绝服务攻击的基本原理是使被攻击服务器充斥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网络带宽或系统资源,导致网络或系统超负荷,以至于瘫痪而停止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编号: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数据中心 测评单位: 报告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概况 (2) 1.1 网络结构 (2) 1.2 管理制度 (2) 第2章评测方法和工具 (4) 2.1 测试方式 (4) 2.2 测试工具 (4) 2.3 评分方法 (4) 2.3.1 符合性评测评分方法 (5) 2.3.2 风险评估评分方法 (5) 第3章测试内容 (7) 3.1 测试内容概述 (7) 3.2 扫描和渗透测试接入点 (8) 3.3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审核 (8) 第4章符合性评测结果 (9) 4.1 业务安全 (9) 4.2 网络安全 (9)

4.3 主机安全 (9) 4.4 中间件安全 (10) 4.5 安全域边界安全 (10) 4.6 集中运维安全管控系统安全 (10) 4.7 灾难备份及恢复 (11) 4.8 管理安全 (11) 4.9 第三方服务安全 (12) 第5章风险评估结果 (13) 5.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3) 第6章综合评分 (14) 6.1 符合性得分 (14) 6.2 风险评估 (14) 6.3 综合得分 (14) 附录A 设备扫描记录 (15)

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有: ?《YD/T 2584-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85-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安全防护检测要求》?《YD/T 2669-2013 第三方安全服务能力评定准则》 ?《网络和系统安全防护检查评分方法》 ?《2014年度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符合性评测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还参考标准 ?YD/T 1754-2008《电信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要求》?YD/T 1755-2008《电信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YD/T 1756-2008《电信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GB/T 20274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精选)网络安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分组密码体制应遵循什么原则,以DES密码体制为例详细说明。 混乱原则和扩散原则 混乱原则:为了避免密码分析者利用明文和密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破译,密码的设计因该保证这种依赖关系足够复杂。 扩散原则:为避免密码分析者对密钥逐段破译,密码的设计因该保证密钥的每位数字能够影响密文中的多位数字 密钥置换算法的构造准则 设计目标:子密钥的统计独立性和灵活性 实现简单 速度 不存在简单关系:( 给定两个有某种关系的种子密钥,能预测它们轮子密钥之间的关系) 种子密钥的所有比特对每个子密钥比特的影响大致相同 从一些子密钥比特获得其他的子密钥比特在计算上是难的 没有弱密钥 (1)分组长度足够长,防止明文穷举攻击,例如DES,分组块大小为64比特, (2)密钥量足够大,金额能消除弱密钥的使用,防止密钥穷举攻击,但是由于对称密码体制 存在密钥管理问题,密钥也不能过大。 (3)密钥变化够复杂 (4)加密解密运算简单,易于软硬件高速实现 (5)数据扩展足够小,一般无数据扩展。 差错传播尽可能小,加密或者解密某明文或密文分组出错,对后续密文解密影响尽可能 2.利用公钥密码算法实现认证时,一般是(1)C=EKRA(M),发送方A用私钥加 密后发送给B;(2)M=DKUA (C):接收方B用A方的公钥进行解密。请问,在这个过程中,能否保证消息的保密性?若不能,请你给出解决方案。 答: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是单次加密,而且接收方采用的是公钥解密,公钥是公开的,只要有人截获了密文,他就可以据此很容易地破译密文,故不能保证消息的保密性。 解决方案:可以采用两次运用公钥密码的方式,即:(1)C=EKUA(EKRA(M)) (2)M=DKUA(DKRA(C)) 这样,发送方A首先用其私钥对消息进行加密,得到数 字签名,然后再用A方的公钥加密,所得密文只有被拥有私钥的接收方解密,这样就可以既保证提供认证,又保证消息的保密性。 3.Ipsec有两种工作模式。请划出数据包的封装模式并加以说明,并指出各自 的优缺点。 IPSec协议(包括 AH和ESP)既可用来保护一个完整的IP载荷,亦可用来保护某个IP载荷的上层协议。这两方面的保护分别是由IPSec两种不同的模式来提供的,如图所示。其中,传送模式用来保护上层协议;而通道模式用来保护整个IP数据报。 在传送模式中,IPSec先对上层协议进行封装,增加一 IPSec头,对上层协议的数据进行保护,然后才由IP协议对封装的数据进行处理,增加IP头;

网络安全测试

实验五网络安全测试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由于安全意识不到位及系统配置不够专业,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很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为了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管理员需要及时发现服务器、客户端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进行迅速修复。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TCP端口和UDP端口,就像计算机的多个不同的门,通过任何一个门可到达系统。换句话说,无论攻击方法多么高明,均必须使用TCP或UDP端口。因此,将系统中的危险端口,或者非必要端口关闭,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1、TCP和UDP连接测试:netstat 2、网络邻居信息探测工具:nbtstat 3、网络主机扫描:HostScan 4、漏洞检测:X-Scan 5、端口监控工具:Port Reporter 实验步骤: 1、TCP和UDP连接测试:netstat Netstat是windows内置的一个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查看本地TCP、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UDP、IP协议的使用情况,查看系统端口的开放情况,显示活动的TCP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IPV4/IPV6统计信息。 步骤1:查看实际网络连接、每个端口的状态,以及路由表的状态信息等。 说明:proto表示协议名称,Local Address表示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和正在使用的端口号。如果不指定-n参数,则会显示IP地址和端口的名称对应的计算机名。如果端口尚未建立,端口会以*号显示。Foreign Address表示连接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State表示连接的状态。 步骤2:查看本机活动的连接情况 命令:netstat –a 功能:查看当前系统中所有活动的TCP连接,以及计算机侦听的所有TCP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