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导电聚合膜及表征的制备

聚苯胺导电聚合膜及表征的制备
聚苯胺导电聚合膜及表征的制备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学生姓名李静莎

指导教师曾冬铭

专业班级应化1001

学生学号

实验成员陈阳辉刘文明周兆芳

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性能和主要反应;

2、通过电化学聚合实验,掌握电化学聚合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应的电化学测试方法。

二、背景知识及实验原理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聚乙炔的发现而产生了以共轭高分子为基础的导电高分子学科,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导电聚合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MacDiarmid等重新开发以来,以其原料易得、合成简单、较高的导电率和潜在溶液和熔融加工性能,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的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导电高分子品种(聚苯胺、聚噻吩和聚吡咯)之一。正是以上这些优点,使聚苯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导电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性能,如聚苯胺/聚氯乙烯导电共混材料的电磁屏蔽常数大于50dB。在二次电池(塑料电池)中使用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效果,循环充电2000次,库伦效率仍接近100%。

导电聚苯胺是一种良好的金属防腐蚀材料,同时还是较好的防污材料,可在舰船上广泛应用。另外,聚苯胺还有电致变色、电子发光等可被将来利用的性能。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很多,如化学氧化聚合物、电化学聚合法、现场聚合法、缩合聚合法等,其中化学氧化聚合法较为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因而吸引了许多注意力。本实验用电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胺,并且对其电化学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

聚苯胺的形成是通过阳极偶合机理完成的,具体过程可由下式表示:

聚苯胺链的形成是活性链端(-NH

2

)反复进行上述反应,不断增长的结果。由于在酸性条件下,聚苯胺链具有导电性质,保证了电子能通过聚苯胺链传导至阳极,是增长继续。只有当头头偶合反应发生,形成偶氮结构,才使得聚合停止。

PAN有4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苯胺能经电化学聚合形成绿色的叫作翡翠绿的PAN导电形式。当膜形成后,PAN的4种形式都能得到,并可以非常快地进行可逆的电化学相互转化。完全还原形式的五色盐可在低于-0.2V时得到,翡翠绿在0.3~0.4V时得到,翡翠基蓝在0.7V时得到,而紫

色的完全氧化形式在0.8V时得到。因此,可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实现翡翠绿和翡翠基蓝之间的转化,也可以通过改变pH值来实现。区分不同光学性质是由苯环和喹二亚胺单元的比例决定的,它能通过还原或质子化程度来控制。

表1四种不同形式的PAN

名称结构

性质

无色翡翠盐无

完全还

原;绝

翡翠绿

绿

色部分氧化;质子导体

翡翠基蓝蓝

部分氧

化;绝

完全氧

化聚苯胺

完全氧

化;绝

缘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导电玻璃、饱和甘汞电极、铂电极;

试剂:苯胺、不同PH值的标准溶液、浓硫酸。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1、苯胺、硫酸水溶液的配置:

取一个200ml烧杯,往其中加入约179ml蒸馏水;再分别取0.2mol(1.86ml)的苯胺和10.6ml浓硫酸加入其中,配置苯胺的酸性水溶液。

现象:加入苯胺和浓硫酸后,有部分白色固体产生,但在玻璃棒搅拌下逐渐溶解,最后溶液呈淡棕色液体。

2、电极的预处理

将导电玻璃电极分别在乙醇、二次水中超声清洗。

3、电解槽的装配:

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导电玻璃(经过超声波清洗仪清洗过的玻璃片)为研究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将各导线与各电极接好(绿色接工作电极,白色接参比电极,红色接辅助电极),插入装有已配置好的苯胺溶液的小烧杯中(注意溶液不能淹没导电夹,三个电极不能接触)。

3、CHI660B仪器的预调节:

打开CHI660B的电脑操作界面,选择循环伏安法,扫描范围调节在-0.1~1.5V,扫描速率调在50mV/s;点击开始键,并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数据及图像储存。

4、聚苯胺膜的制备:

选择恒电位电解I-t 法,设定点位0.8~0.9V ,扫描400s ,做出聚苯胺导电膜在0.1mol 的浓硫酸介质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图。

6、PH 值的测定:

制备浓度分别为0.5、0.05、0.005mol/L 的硫酸溶液,及pH 值不同的标准溶液三份(pH=4.0039.1826.864);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聚苯胺膜电极在各种不同pH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图,绘制pH-E 响应曲线。再测定浓度为0.5mol/L 的硫酸溶液的电位值,从标准溶液的pH-E 曲线中找出该溶液的pH 值。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

1、 循环伏安法测定聚苯胺的变化范围 扫描条件:

初始电位-0.1V;最高电位+1.5V;扫描速率:50mV/s; 扫描段数:2;采样间隔:0.001

-8

-6

-4

-2

2

电流I (1E -3 A )

电位(V )

图1聚苯胺的线性循环伏安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电位0.6V 处开始出现还原峰,在1.4V 处出现氧化峰,即电化学窗口约为0.8V 。 2、 聚苯胺膜的制备

采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聚苯胺膜,扫描条件为:设定电位为0.8~0.9V ,扫描400s 。

实验现象:电解过程中,聚苯胺膜的颜色先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

-11

-10-9-8-7-6-5

-4-3-2电流I (1E -3 A )

时间(s )

图2恒电位电解法制备聚苯胺膜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0~200s 范围内,电解电流急剧降低,之后电解电流基本上保持不变。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在电解刚开始时,由于传质迟缓导致电极表面和溶液本体中苯胺的浓度不等,即浓差极化。 3、 不同溶液中PH 值的测定

扫描条件:扫描范围:-0.4V ~1.0V;扫描速率:50mV/s;扫描段数:2

图3聚苯胺在0.5mol\L 硫酸溶液中循环伏安曲线

从图3中,可以看出聚苯胺在0.5mol\L 硫酸溶液中有较多的氧化还原峰,聚苯胺膜电极在0.5mol\L 硫酸溶液中的电位为0.35V 。

图4聚苯胺在0.05mol\L 硫酸溶液中循环伏安曲线

从图4中,可以看出聚苯胺在0.05mol\L 硫酸溶液中存在氧化还原峰,聚苯胺膜电极在0.05mol\L 硫酸溶液中的电位为0.18V.

图5聚苯胺在0.005mol\L 硫酸溶液中循环伏安曲线

从图5中,可以看出聚苯胺在0.005mol\L硫酸溶液中存在氧化还原峰,但与图3和图4相比,峰不是很明显。聚苯胺膜电极在0.005mol\L硫酸溶液中的电位为-0.3V.

图6聚苯胺在PH=4.003的标准溶液中循环伏安曲线从图6中,可以看出聚苯胺在PH=4.003的标准溶液中存在清晰的氧化还原峰,聚苯胺膜电极在PH=4.003的标准溶液中的电位为0.6V.

从图3到图6,我们可以读出在各PH下各曲线的突变点的E值:

表1PH与E(v)值

PH 4.003 0.5mol/L硫酸0.05mol/L硫酸0.005mol/L硫酸E(V) 0.6 0.35 0.18 -0.3 根据表1,可以知道由于标准溶液的数据较少,不能绘制处工作曲线,但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聚苯胺膜电极的电极电位随PH值得增大而减小。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学会了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操作,采用循环伏安法扫描苯胺的变化范围,采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聚苯胺膜,聚苯胺膜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得增大而减小。虽然本实验操作比较简单,时间也比较短,但所测聚苯胺膜在PH值不同的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并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

(1)所得聚苯胺膜制备不好。

(2)仪器灵敏度设置不够准确。

(3)导电玻璃在冲洗的时候过于用力,导致有少量镀膜被冲掉,破坏了镀膜均匀性。

(4)读出的聚苯胺膜在各PH下各曲线的突变点的E值有很大误差。

七、思考题

1.为什么导电玻璃要在聚合前认真仔细的处理?

答:因为如果不把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玻片上含有的杂质会影响聚苯胺膜的生成,影响循环伏安曲线的绘制,最终导致误差的产生。

2.什么是修饰电极?

答:化学修饰电极是在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将具有优良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聚合物以化学薄膜的形式固定在电极表面,使电极具有某种特定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

3.聚苯胺光学吸收的原理是什么?

答:光能激发聚苯胺中的苯环和亚胺单元之间的转化,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