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二节化学电源

1.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常见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知道废弃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设想处理废旧电池的办法。

化学电池

1.化学电池的分类

(1)一次电池:又叫干电池,活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使用。

(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再生。

(3)燃料电池:一种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

2.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

(1)比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

(2)比功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率的大小;

(3)电池的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3.化学电池的回收利用

废旧电池中含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可减少污染,又可节约资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1)化学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2)化学电池的种类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

池等

(3)化学电池供能稳定可靠,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

的电池及电池组,使用方便,易于维护

(4)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

答案:(1)×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

(3)√

(4)×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和酸碱等污染环境的物质,不可随意丢弃

1.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解析:选B。废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须进行集中处理。

2.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有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

B.铅蓄电池应用广泛,主要优点是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释放的电能大

C.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

D.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大

解析:选B。A项,化学电池有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反复使用,正确;B项,铅蓄电池应用广泛,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缺点是笨重、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释放的电能小,废弃电池污染环境,错误;C项,任何可燃性燃料,只要把燃料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分开进行,都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正确;D项,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每产生1 mol电子,消耗金属的质量只有7 g,所以相同质量时提供的能量要比其他电池大得多,故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大的优点,正确。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1.一次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

基本构造

负极:Zn;

正极:MnO2

负极:Zn;

正极:Ag2O

电解质:KOH

负极反应Zn+2OH--2e-===Zn(OH)2Zn+2OH--2e-===Zn(OH)2

正极反应

2MnO2+2H2O+2e-

===2MnO(OH)+2OH-

Ag2O+H2O+2e-

===2Ag+2OH-

总反应

Zn+2MnO2+2H2O

===2MnO(OH)+Zn(OH)2

Zn+Ag2O+H2O

===Zn(OH)2+2Ag 2.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

电池结构

负极:Pb,正极:PbO2

电解质溶液:H2SO4溶液

放电

反应

负极Pb(s)+SO2-4(aq)-2e-===PbSO4(s)

正极

PbO2(s)+SO2-4(aq)+4H+(aq)+2e-

===PbSO4(s)+2H2O(l)

充电

反应

阴极PbSO4(s)+2e-===Pb(s)+SO2-4(aq)

阳极

PbSO4(s)+2H2O(l)-2e-===PbO2(s)+4H+(aq)

+SO2-4(aq)

总反应

Pb(s)+PbO2(s)+2H2SO4(aq)放电

充电

2PbSO4(s)+2H2O(l)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

材料

(2)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

增加

(3)可充电电池中的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4)锂碘电池的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则碘

电极做该电池的负极

(5)碱性锌锰电池比普通锌锰电池的比能量和可储存时

间均有提高,适用于大电流和连续放电

(2)×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质量都增加

(3)×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相同

(4)×锂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锂电极做该电池的负极

(5)√

训练一一次电池

1.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s)+2MnO2+2NH+4===Zn2++Mn2O3(s)+2NH3↑+H2O,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 B.碳

C.MnO2和NH+4D.Zn2+和NH3

解析:选C。Zn在负极上被氧化,MnO2和NH+4在正极上反应得到Mn2O3、NH3和H2O。要注意题中问的是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要考虑成被还原的物质。

2.(2019·宜昌高二检测)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比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锂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锂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

D.锂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解析:选B。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锂做负极;锂位于第ⅠA族,只能生成Li+。

训练二二次电池

3.(2019·张家界高二检测)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2-4(aq)-2e-===PbSO4(s)

B.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减小

D.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2-4(aq)

解析:选B。A项中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bO2(s)+4H+(aq)+SO2-4 (aq)+2e-===PbSO4(s)+2H2O(l);C项中电池充电时硫酸的浓度应不断增大;D项中电池充电时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

4.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放电

Cd(OH)2+2Ni(OH)2

充电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OH-===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解析:选A。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即为Ni(OH)2+OH--e-===NiO(OH)+H2O,A项正确;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项错误;由总反应可知,放电时,负极Cd发生氧化反应Cd-2e-+2OH-===Cd(OH)2,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C项错误;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iO(OH)+2e-+2H2O===2Ni(OH)2+2OH-,电解质溶液中的O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内电路),D项错误。

分析二次电池问题的方法思路

(1)根据所给电池反应的方程式,分析化合价的变化,确定正、负极及其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结合电解质溶液的环境,先写出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再用总反应方程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即得正极反应式。书写时要注意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的灵活应用。

(3)充电时,电池的负极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逆向书写即为阴极反应;电池的正极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逆向书写即为阳极反应。

(4)根据电极反应式,综合分析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变化。

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

(1)基本构造

(2)工作原理

酸性电解质(H2SO4) 碱性电解质(KOH)负极反应2H2-4e-===4H+2H2-4e-+4OH-===4H2O

正极反应O2+4e-+4H+===2H2O O2+4e-+2H2O===4OH-

总反应2H2+O2===2H2O

(1)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2)电极材料本身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在电极上不断地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地被排除。

3.燃料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超过80%)。

(2)排放废弃物少,运行时噪音低。

1.燃料电池的正、负两极必须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吗?

答案:不一定,如氢氧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均为Pt。

2.除氢氧燃料电池外,其他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通常还有哪些?正极放电的是什么

物质?

答案:负极反应物还可以是烃(如甲烷、乙烷等)、醇(如甲醇、乙醇等)、氨、煤气等可燃性气体或液体。正极放电的是氧气。

1.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消耗2.24 L H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解析:选D。在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反应:2H2+4OH--4e-===4H2O;O2在正极上反应:O2+2H2O+4e-===4OH-;其总反应式为2H2+O2===2H2O。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其浓度减小,A、B、C项正确。消耗2.24 L H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D项错误。

2.科技工作者制造了一种甲烷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O2+4e-===2O2-

B.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CH4+4O2--8e-===CO2+2H2O

C.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由正极移向负极

D.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正极(即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解析:选D。因为放电时,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正极反应式是O2+4e-===2O2-,负极反应式是CH4+4O2--8e -===CO2+2H2O。由上述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可以看出:正极反应“源源不断”地产生O2-,而负极反应“持续不断”地消耗O2-,故电池内O2-的移动方向是由正极移向负极。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故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D错误。

3.以N2和H2为反应物、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a 电极发生的反应为N 2+8H ++6e -===2NH +4

C .A 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H 4Cl

D .当反应消耗1 mol N 2时,则消耗的H 2为67.2 L

解析:选D 。A.N 2+3H 22NH 3,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 2失去电子,因此b 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B.a 电极做正极,电解质溶液是盐酸,因此电极

反应式为N 2+8H ++6e -===2NH +4,故说法正确;C.根据B 选项的分析,A 溶液中所含溶质

为NH 4Cl ,故说法正确;D.没有说明外界条件,故说法错误。

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一般步骤

(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的甲烷燃料电池为例)

(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

(2)根据反应方程式给元素标化合价,CH 4被氧化,氧化产物是CO 2,升高8价,转移电

子数为8e -:CH 4-8e -―→CO 2-3(电极反应式写离子方程式)。 (3)根据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用H +或OH -配平,使两边电荷总数相等:CH 4+10OH

--8e -―→CO 2-3(电子带负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不宜出现H +)。

(4)根据元素守恒,用H 2O 配平即得负极反应式为CH 4+10OH --8e -===CO 2-3+7H 2

O 。 同理,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在碱性溶液中提供H +使O 2-变为OH -的是水,要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学习小结

1.碱性锌锰电池的负极是Zn ,正极是

MnO 2,电解质是KOH 。

2.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正极

是PbO 2,负极是Pb ,电解质溶液是

H 2SO 4溶液。

3.氢氧燃料电池的两种类型

(1)酸性电解质

(2)碱性电解质 负极为2H 2-4e -===4H +;正极为O 2+4H ++4e -

===2H 2O 。 负极为2H 2+4OH --4e -===4H 2O ;正极为2H 2O +O 2+4e -===4OH -。 4.二次电池充电时“正接正、负接负”。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为铂等惰性电极,正极反应一般是氧气发生的还原反应。

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解析:选B。氢燃料电池负极H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O2发生还原反应。

2.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做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与Zn2+络合生成[Zn(NH3)4]2+}。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Zn为正极,碳为负极

B.Zn为负极,碳为正极

C.工作时电流由碳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从而腐蚀用电器

解析:选A。由电极反应可知,Zn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池的负极,碳棒为电池的正极。电子由锌极流出通过外电路流向碳棒,电流方向和电子移动方向相反。长时间连续使用时,MnO2吸收较多H2而体积膨胀,糊状物可能流出,因电解质呈酸性,故会腐蚀用电器。

3.下列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Ⅰ中锌是正极

B.电池Ⅱ是一次电池

C.电池Ⅲ工作时,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Ⅳ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

解析:选D。电池Ⅰ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A错误;电池Ⅱ为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错误;电池Ⅲ为氢氧燃料电池,H2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电池Ⅳ为锌锰干电池,锌为负极,碳棒为正极,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D正确。

4.如图是一种新型锂电池原理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为电池正极

B.外电路中电流从a流向b

C.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D.b电极处,O2失电子生成OH-

解析:选C。a电极Li失电子,为电池负极,A项错误;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故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b流向a,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Li+可穿过离子交换膜,故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O2得电子生成OH-,D项错误。

5.(2019·大庆高二检测)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 +2O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

B.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D.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

解析:选A。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锌做负极,氧化银做正极,A正确;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C错误;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H2O===Zn(OH)2+2Ag,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因电池放电过程中不断消耗水,使溶液中c(OH-)增大,D错误。

6.(2016·高考海南卷改编)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2-4+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迁移

解析:选A。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升高,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正确;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反应式为2FeO2-4+6e-+8H2O===2Fe(OH)3+10OH-,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式为3Zn+6OH--6e -===3Zn(OH)2,结合正负极反应可知电解过程中消耗了水产生了OH-,故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错误。

7.(2019·安庆高二检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O2参加反应的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O

C.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解析:选D。因为电子从电极b流向电极a,所以电极b为负极,H2在该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正极,O2在该极发生还原反应。由此推断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

2e-+O2-===H2O,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1

2O2+2e

-===O2-,则电池总反应式为2H2+

O2===2H2O。

8.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解析:选C。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故A正确;B.因为电极a为负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正确;C.反应中NH3→N2,O2→O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消耗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C错误;

D.负极是氨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OH-向电极a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D正确。

9.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选C。因为放电时的反应中有氢氧化物生成,故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因为铁的化合价升高,镍的化合价降低,故铁是负极,氧化镍是正极,故A和B均正确;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Fe(OH)2+2e-===Fe+2OH-,故此时阴极附近的pH增大,故C错误;根据所给的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可推知D正确。

10.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 ℃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流向a极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2H5OH+3H2O+12e-===2CO2+12H+

D.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O+O2+4e-===4OH-

解析:选B。通入乙醇的一极(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工作时,阳离子(质子)向电池的正极迁移,A项不正确;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电流由b极沿导线流向a极,B项正确;a极上乙醇应该失电子被氧化,C项不正确;因为电池中使用的是磺酸类质子溶剂,所以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D 项不正确。

11.将两个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3OH和O2,即可产生电流,称为燃料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6OH--6e-===CO2+5H2O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解析:选C。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B正确;CH3OH 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产生的CO2处于KOH溶液中,又会转化为CO2-3,C错误;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正确。

12.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现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混合物做电解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混合气体,其总反应为2CO+O2===2C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2CO2-3

C.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O+CO2-3-2e-===2CO2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选C。由电池反应2CO+O2===2CO2可知,通CO的一极为电池负极,通O2的一极为电池正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CO2-3-4e-===4CO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2-3。

13.(2019·佛山高二质检)锂-空气充电电池有望成为电动汽车的实用储能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Li+向负极移动

B.Li2SO4溶液可作该电池电解质溶液

C.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O含量越多

D.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O2+2e-===Li2O2

解析:选D。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A项错误;单质锂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所以电解质溶液不能使用任何水溶液,B项错误;电池充电反应为放电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电池充电时间越长,Li2O含量越少,C项错误;题目给出放电时的正极反应x Li++O2+x e-===Li x O2,所以当x=2时反应为2Li++O2+2e-===Li2O2,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神舟九号”飞船的电源系统共有3种,分别是太阳能电池帆板、镉镍蓄电池和应急电池。

(1)飞船在光照区运行时,太阳能电池帆板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除供给飞船使用外,多余部分用镉镍蓄电池储存起来。其工作原理为Cd+2NiO(OH)+2H2O放电

充电Cd(OH)2+2Ni(OH)2。当飞船运行到阴影区时,镉镍蓄电池开始为飞船供电,此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Ag+

(2)紧急状况下,应急电池会自动启动,工作原理为Zn+Ag2O+H2O放电

充电

Zn(OH)2,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电减小

(2)Zn-2e-+2OH-===Zn(OH)2

15.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为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液中H+向________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

(4)使用该燃料电池的另一个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为燃料的氧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CO2不与H2SO4反应,故电池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

(2)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得电子,由于是酸性环境,所以会生成H2O,用电池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即可得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H+移向正极,在正极生成水,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4)燃料电池的产物是CO2和H2O,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1)2CH3OH+3O2===2CO2+4H2O

(2)3O2+12H++12e-===6H2O2CH3OH+2H2O-12e-===2CO2+12H+

(3)正负极(4)对环境无污染

16.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图A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 ℃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 S===Na2S 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__________倍。

(2)熔融状态下,钠的单质和FeCl2能组成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B),反应原理为

Fe+2NaCl。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Na+FeCl2放电

充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电极接电源的负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 S+2e-===S2-x导电(或做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 4.5

(2)Fe2++2e-===Fe钠β-Al2O3固体

高中化学 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3、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探讨]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回答]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导入] 提出问题讨论: (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板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mo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m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t 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h)[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h) [例题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 + 3H2 = 2NH3,开始时N2浓度8mol/L,H2浓度20mol/L,5min后N2浓度变为6mol/L,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用N2浓度浓度变化表示:V (N2)== △C/△t ==(8mol/L -6mol/L)/ 5min ==0.4 mol/(L·min)V(H2)==1.2mol/(L·min) V(NH3)==0.8 mol/(L·min) [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2.3.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学案

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1.(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 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某一时刻,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此时,c(N2)增大,v正增大,c(NH3)不变,v逆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c(N2)减小,v正减小,c(NH3)增大,v逆增大,最终v正=v逆。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1)化学平衡移动可表示为 (2)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 探究点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2. - - 3. 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各图中发生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①反应物A或B浓度增大;②生成物C浓度减小;③生成物C浓度增大;④反应物A或B浓度减小。 (2)上述各图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如何? 答案①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④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归纳总结]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1)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活学活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2020100810470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i:28 S:32 Cl:35.5 Na:23 Al:27 Cu:64 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 ) A.1 B.8 C.13 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 )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0.03 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 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4.2《化学电源》学案(1)

第二节化学电源 [目标要求] 1.了解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学电池。2.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3.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一、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常用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电池结构 负极:Zn 正极:MnO2 电解质溶液:KOH溶液 负极:Zn 正极:Ag2O 电解质溶液:KOH溶液电 极 反 应 正极 2MnO2+2e-+ 2H2O===2MnOOH+2OH- Ag2O+2e-+H2O===2Ag+ 2OH- 负极Zn-2e-+2OH-===Zn(OH)2Zn+2OH--2e-===Zn(OH)2总反应式 Zn+2MnO2+ 2H2O===2MnOOH+ Zn(OH)2 Zn+Ag2O+ H2O===Zn(OH)2+2Ag 2.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电池结构 负极:Pb 正极:PbO2 电解质溶液:H2SO4溶液 负极:H2 正极:O2 电解质:酸性电解质 电 极 反 应 正极 PbO2(s)+SO2-4(aq)+4H+ (aq)+2e-===PbSO4(s)+ 2H2O(l) O2+4H++4e-===2H2O 负极 Pb(s)+SO2-4(aq)-2e- ===PbSO4(s) 2H2-4e-===4H+总反应式 Pb(s)+PbO2(s)+ 2H2SO4(aq)===2PbSO4(s)+ 2H2O(l) 2H2+O2===2H2O 知识点一化学电池 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碱性 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MnO2+ H2O===ZnO+Mn(OH)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4.2化学电源 学案

放电 充电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班级: 姓名: 组别: 【 学习目标】 1、常识性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2、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几类化学电池; 3、学习化学电池的构成,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重点】 化学电源的结构及电极反应的书写 【知识梳理】 化学电源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 料电池等几大类。 1、 一次电池(又称干电池) 如:普通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1)碱性锌锰电池,电解质是KOH ,其电极反应: 负极(Zn ): 正极(MnO 2): 总反应: (2)锌银电池的负极是Zn ,正极是Ag 2O ,电解质是KOH ,其电极总反应如下: Zn + Ag 2O = ZnO + 2Ag 则:负极( ): 正极( ): 2、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Pb (s)+ PbO 2(s) +2H 2SO 4(aq) 2PbSO 4(s) +2H 2O(l) ①其放电电极反应: 负极( ): 正极( ): ②其充电反应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则电极反应: (电化学上规定: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阴极) 阴极: 阳极: 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持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它与一般 的化学电源不同,一般化学电池的活性物质储存在电池内部,故而限制了电池的容量,而 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包括活性物质,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 如:氢氧燃料电池。 ①酸性介质时,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②碱性介质时,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除H 2外,烃、肼、甲醇、氨、煤气等液体或气体,均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除纯氧气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98353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 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 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导学案资料有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目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概念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强、弱电解质(填物质种类) (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 2.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①温度:升温时,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降低浓度(加水),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③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离子结合成分子方向移动。

四、电离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系数幂次积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 对于HA ++A -,K =c (H +)·c (A -) c (HA )。 3.注意问题 (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变大。 (2)在相同条件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一级电离?二级电离,所以其酸性决定于一级电离。 知识点一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1.某固体化合物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非电解质 B .A 是强电解质 C .A 是共价化合物 D .A 是弱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在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所以为强电解质,故应选B 。 2.现有如下各化合物:①酒精,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④氨水,⑤蔗糖,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 请用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⑥⑦⑧⑨⑩ (2)②③⑥⑧⑩ (3)⑦⑨ 知识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 3.在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 + 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加入100 mL 0.1 mol·L - 1的醋酸溶液 C .加入少量的0.5 mol·L - 1的硫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安阳市第36中学20160125期末试卷—— 高二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016年1月 C-12 O-16 Na-23 Al-27 S-32 Mn-55 Mg-24 Cl-35.5 N-14 Fe-56 H-1 Cu-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中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 2++2Na = 2Na++Cu C.用食醋检验水垢中碳酸钙的存在:CaCO3+2H+= Ca2++CO2↑+H2O 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I-+H2O2+2H+= 2H2O+I2 2.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同位素:1H、D+、T2 B.电解质:CaCO3、CH3COOH、NH4HCO3 C.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淀粉溶液、牛奶 D.硅酸盐产品:晶体硅、水泥、陶瓷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2H6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④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⑤若X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b,则该原子可表示为a b X; ⑥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 ⑦由于氨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H3极易溶于水; ⑧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副族元素 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⑦ C.②④⑤⑦ D.③⑤⑦⑧ 5.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④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 第一章单元测试 (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 第二章单元测试 (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 第一节原电池 (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 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 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 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 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 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 件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配套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配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原电池 【今日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原电池 1.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装置举例 2.

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 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2e-===Cu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Zn2+ 3.构成条件 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原电池的设计 (1).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2).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 (3).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 【思考】 1. (1)原电池的两电极必须是金属吗? 【提示】不一定,如可用石墨做电极。 (2)Cu与稀H2SO4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提示】不能。Cu与稀H2SO4不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在内电路中,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个极板移动? 【提示】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 3.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正极。 【总结】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 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 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