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诗歌鉴赏形象与思想感情

专题12:诗歌鉴赏形象与思想感情
专题12:诗歌鉴赏形象与思想感情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讲案)

讲目标

1. 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与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掌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与思想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诗歌中的形象

【高考典例】

1、【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2、【2018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4 分)

答:

【考点剖析】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鉴赏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高考试题中要求鉴赏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命题揭秘】高考中对意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选择题。但正确把握意象是读一首诗词的基础,也是正确解答其他类题目所必须的具备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可单独设题,也可渗透在其他考点之中。对诗歌意境的考查分为“诗中赏画” 和“画中品诗”两种,“诗中赏画”就是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画中品诗”就是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选择题。2019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备考技巧】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意象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鉴赏意象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立足课本,注意积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意象的复习很重要,这是一种意象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 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

4.掌握鉴赏意象类试题解答方法:

2 分)

1

(1)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

(2)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

(3)掌握一般的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4)积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①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

②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捣衣、杜鹃、斜阳③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

④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冰雪、蝉

⑤爱恋、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比翼鸟

⑥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羌笛、青冢

⑦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

(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①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

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

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5.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解答方法:(1)抓住下面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抓住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

(3)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4)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⑦爱恨情长,⑧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ⅩⅩ是什么样的形象?答题步骤:①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6.掌握鉴赏意境类试题解答方法:

(1)积累古典诗词鉴赏中常用来描绘意境的词语: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2)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

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

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能力训练】

1、【2018 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注】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

收。

【注】“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E.这首词上片描写叙事,下片抒情议论,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 6 分)

答:

2、【2018 届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代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

父。

注释:钓台,指严光钓台。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他帮助老同学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选择垂钓为生。

(1)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开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一竿”“一蓑”是渔夫不离身手的工具服饰。

B.“钓台”点明渔父的住地,下文“时人错把比严光“与之呼应,表现了对严光的完全否定。C.“红尘深

处”指人们争名逐利的中心,渔父不肯去红尘深处,表现了其厌恶名利的情操。D.本词借渔父抒写词人的隐居生活和心情,相比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其情调还是有些差异。E.本词语言生动形象、细腻传神,重复用字映带生情,如上片的两个”一”,下片的三个“潮”。

(2)作者在本词中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分析。(6 分)

答:

2

3、【2018 届重庆市高三4 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李处士郊居皮日休石衣①如发小溪清,溪上柴门架树成。园里水流浇竹响,窗中人静下棋声。几多狎鸟皆谙性,无限幽花未得名。满引红螺② 诗一首,刘桢③ 失却病心情。

【注】①石衣,水中苔藻。② 红螺,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故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

刘桢,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英年染病身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写小溪潺潺,清澈见底,石衣如发,随水招摇,用典型意象写出郊居环境的清幽。B.颔联写园中水流竹响,室内落棋有声,以有声衬托无声,描写了处士的居家生活状态。C.“几多”一句写居处鸟儿之间相亲相近的嬉戏场景,流露出诗人对人间温情的渴望。D.“无限”一句表面写花儿无名,实则暗示处士未曾得官,表达了对其怀才不遇的同情。E.诗歌先景后情,写景视角从园外转到园内,复又转到园外,抒情则巧借典故,含蓄委婉。

(2)李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答:

4、【2018 届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高三4 月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 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为低级官吏所佩戴。

③湔祓:语出《战国策·楚策》,意为洗刷污浊,引申为荐拔。

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首联用典故与对比,写了老友虽才华横溢,却不被当权者赏识的现实。B.“何意陆沈黄绶间”,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它是慨叹,也是责问,表现出对执政者的无可奈何之情。C.诗人一反律诗中间二联装点景物的传统,额联以“头白眼花”对“儿婚女嫁”;在上下相对中,每句又自

成对偶,有着往复回环的效果。

D.本诗步步曲折,首联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有转折跌宕之势;颈联抒发了

豪兴犹在、盛年不再的感慨,又是一个转跌,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

E.王文通是一位才华横溢、贫贱自守、远离官场、愤世嫉俗之人,诗人与他遭际相似,品格相类,他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2)诗人通过王文通这一形象,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答:

☆考点二:思想情感

【高考典例】

1、【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 分)

答:

2、【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

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 分)

答:

3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答:

【考点剖析】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命题揭秘】

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情感的考查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情感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内涵);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的形式。2019 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

【备考技巧】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立足课本,提升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也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总结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答题规律,提升应试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

4.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显情语。

①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②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2)分析景语。

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①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用形象说话,一般不是直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形象)抒

情言志。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

②品味诗歌的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

(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不同类别诗歌鉴赏要领:

①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咏史

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③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

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④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

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⑤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

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⑥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⑦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

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⑧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

界;

⑨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

(5)了解试题设问方式,掌握答题步骤:

设问方式:

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思路解析: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

①回答塑造的形象;②回答作者的情感;③回答作品的思想意义。

【能力训练】

1、【2018 届四川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答庞参军

晋·陶渊明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

4

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第二联中的“赏我趣”与第一联中的“相知”照应,表明陶渊明、庞参军二人志趣相投。B.“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一联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同,指不与俗人交往。C.前四联为本诗的第一部分:第一联以议论总起,第二三四联承上写诗人与庞参军的交往。

D.“幽居士”即“隐士”,据此可推知“无复东西缘”可以理解为“奔走求仕与自己无缘”。E.本诗体现了陶渊明诗作的典型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委婉含蓄,追求情、景、理的统一。(2)本诗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答:

秣陵【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

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

【清】纳兰性德②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① 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② 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

(1)《秣陵》的颈联,运用了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4 分)(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

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6 分)答:

3、【2018 届东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①路,风劲戛②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 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B.几位士兵带着弓箭,策马奔驰,以打猎掩人耳目,在暮色中进军黑山头。

C.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D.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E.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2)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答:

2、【2018届浙江台州市高三调考试题】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小题。

5

4、【2018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清明黄庭坚①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水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 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載知谁是,满眼蓬萵共一丘。

【注】①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 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绕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首联由桃李盛开,联想到田野荒家里的逝者,表达作者浓浓的恩亲之情。这是典型的象征和拟人手法。

B.颔联笔锋一转,描写了春雷惊醒万物,春雨滋润草木,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明作者很快从思亲之痛中解脱出来。C.颈联把齐人乞祭余食而骄其妾妇的丑陋,和志士介子推甘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出山为官的高洁。对比

写来,其情自现。

D.尾联指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化为杂草丛生的坟墓里的一杯土,运用的是以景结

情的手法。

E.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拟人、用典、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生死的感悟.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