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莆田市统计公报

2013莆田市统计公报
2013莆田市统计公报

莆田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莆田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莆田调查队

2014年3月6日

2013年,莆田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按照城市建设“一二三四五”、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努力打好“五大战役”,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5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83.46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2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8.5:58.4:3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619元/人,比上年增长11.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见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消费品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2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0.6%。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9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3.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8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7.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15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4.92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144.00亿元,增长22.3%。全市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90.79亿元,增长19.6%;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91.20亿元,增长19.3%。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业聚集效应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仍需加快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和交通出行等民生保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0.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粮食种植面积73.90万亩,比上年减少1.1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4.21万亩,增加0.3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4.52万亩,增加2.4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8.15万吨,比上年减产0.31万吨,下降1.1%;油料产量4.72万吨,比上年增产0.09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116.27万吨,比上年增产1.82万吨,增长5.0%;水果产量21.08万吨,比上年减产0.05万吨,下降0.2%(见表2)。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8.94万吨,比上年下降1.3%。肉类总产量13.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9.40万吨,下降0.4%;牛肉产量0.05万吨,下降5.7%;羊肉产量0.24万吨,增长0.1%;禽肉产量3.65万吨,增长6.2%。年末生猪存栏73.08万头,下降14.3%;生猪出栏124.96万头,下降3.4%。禽蛋

产量4.05万吨,下降9.9%。奶类产量1.54万吨,增长2.0%。

全年水产品产量78.87万吨,增长5.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4.07万吨,增长3.2%;海水产品74.80万吨,增长5.7%。

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全年新增1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57家,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

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仙游金沙薏米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名录;“莆田鲍鱼”、“莆田花蛤”入选全省10大特色渔业品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639.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80.09亿元,增长15.4%(见表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16%,比上年回落0.18个百分点。

表3: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要分类情况

全社会工业用电量35.78亿千瓦小时,增长13.7%。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家具制造业增长34.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2.3%,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7.5%,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5.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3%,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皮革鞋靴25436.68万双,增长17.1%;服装3917.95万件,增长19.8%(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4)。

表4: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7.48亿元,增长18.7%;国有企业25.05亿元,增长17.1%;集体企业0.49亿元,下降4.8%;股份制企业44.42亿元,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08亿元,增长20.0%;私营企业13.43亿元,增长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8.16%,比上年提高12.3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9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7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226个。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4.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6%。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商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1.08亿元(按注册地口径),增长5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投资119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64.54亿元,增长29.3%;农户投资26.57亿元,下降10.6%(见表5)。

表5: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22.70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投资410.89亿元,增长44.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07.43亿元,增长43.6%;第三产业投资730.95亿元,增长23.2%。

房地产开发投资2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商品房销售面积288.43万平方米,增长4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6.11万平方米,增长37.2%。商品房屋待售面积159.79万平方米,增长31.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75.21万平方米,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额224.87亿元,增长61.1%。

保障房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开工10312套,基本建成7530套;改造棚户区(危旧房)3100套,造福工程搬迁1.64万人。

全市43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3.01亿元,增长47.2%。其中,252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9.4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4.7%;135个预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3.5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4.8%。

五、国内贸易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1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2.43亿元,增长1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48亿元,增长12.5%。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383.08亿元,增长12.9%;乡村零售额45.40亿元,增长9.8%。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105.9%,金银珠宝类增长84.1%,书报杂志类增长82.5%,化妆品类增长68.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9.6%,日用品类增长3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0%,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0.1%,家具类零售额增长

13.0%,汽车类增长12.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2.0%。

六、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8.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出口31.86亿美元,增长8.1%;进口16.80亿美元,增长14.0%。进出口顺差(出口减进口)15.06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0.31亿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有增有减(见表6)。

表6:2013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新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个,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2.79亿美元,下降22.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2亿美元,增长18.0%(见表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2.97亿吨公里,增长17.1%,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6.04亿吨公里,增长14.0%。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55.34亿人公里,增长2.4%,水路旅

客运输周转量0.19亿人公里,增长15.8%。港口货物吞吐量2824万吨,比上年增长22.0%。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6.10亿元,增长6.4%;邮政业务总量11.35亿元,增长68.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70.80万件,包裹业务10.75万件,快递业务量4274.81万件,快递业务量排名全国第41位。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78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86万户,年末达到267.53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82.52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34.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80万户。互联网用户169.00万户。

接待国内外游客1461.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113.98亿元,增长17.2%。其中境外游客25.73万人次,增长4.6%;旅游外汇收入2.01亿美元,增长4.3%;接待国内游客1435.43万人次,增长20.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1.56亿元,增长19.3%。

八、金融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94.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94.83亿元,增长19.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78.06亿元,增长20.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67.19亿元,增长20.1%(见表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277人,在校生18913人,毕业生504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3685人,在校生44147人,毕业生15028人。普通高中招生22219人,在校生66921人,毕业生22241人。初中招生34408人,在校生102610人,毕业生42043人。小学495所,小学招生42357人,在校生218149人,毕业生354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含中职)85.4%。特殊教育在校生41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1860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部免除学杂费,春季受益学生29.55万人,秋季受益学生28.93万人。春季享受免费教科书人数为23.82万人,秋季为23.68万人。对农村寄宿生进行生活

补助,春季受益寄宿生1.98万人,秋季受益寄宿生1.92万人,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979万元。

全市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0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全年专利申请受理3112件,专利授权1705 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63.1%和42.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0件,发明专利授权51件,分别增长45.1%和2.0%。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55件,比上年增加0.17件。

年末共有国家级质量技术检测中心1个,省级质量技术检测中心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地震台站17个,其中,综合台1个,前兆观测台4 个,测震台1个,强震台3个,烈度速报台6个,GPS观测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0个,艺术表演场馆4个,文化站54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6.1万场次,其中国内演出6.1万场次,国内演出观众1654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6.67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3654公里。全年报纸5种,总印数0.25亿份;期刊6种,总印数600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50个,其中医院50个,卫生院49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751人,其中医生4630人,注册护士5239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1538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490人。

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人数267.45万人,参合率99.98%。全年累计支出新农合补偿8.64亿元,人均住院补偿3118元,特殊门诊人均补偿306元。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0.23%,孕产妇死亡率为13.53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为4.87‰。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共选派64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262.28万人,受益率95.35%,累计农村改厕67.91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4.06%。

成功承办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国际网联男子巡回赛(莆田站)、中澳青少年网球友好交流比赛、全国射箭冠军赛等9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2枚;在全国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7枚、银牌23枚、铜牌13枚;在省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58枚、银牌72枚、铜牌73枚。全年共投资780万元建设群众性体育健身场所,其中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5个、拆装式游泳池1个,健身路径38条(配置健身器材598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83万人(见表9),全年净增常住人口2万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5.3‰。城镇化率为53.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表9:2013年常住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0元,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3元,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09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68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4.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1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5平方米。

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57万人(不含退休,退休人数3.73万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7.97亿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人数2.91万人(不含退休,退休人数0.69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3.42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98万人,征收基金6.29亿元,其中统筹基金收入 2.70亿元,个人账户3.59亿元。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35 万人,征收基金44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13万人,征收失业金1.04亿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8.59万人,征收基金0.88亿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32万人。年末全市企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离退休人员3.73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3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0.17亿元。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838件,完成劳动能力鉴定案件514件。

年末全市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99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2129人(不含“五保”户)。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床位8444张。全年销售社

会福利彩票33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63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19.51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25.8%,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3.46万亩,比上年下降1.5%。全市森林覆盖率59.4%。商品材产量10.19万立方米,下降0.3%。全市城市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70公顷,绿地率39.8%;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6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6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1%,生活污水处理率85.5%。

全市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生态乡镇4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4个。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皆达到和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为52。大气降水酸雨频率为70.5%,降水pH均值为4.88,最低pH值为4.12,与上年相比降水酸雨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木兰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100%,萩芦溪水质功能达标率为100%,城市内河水质功能达标率为66.7%。饮用水源地古洋水库、东圳水库和外度水库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100%和83.6%。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71.4%,其中湄洲湾水域功能达标率100%。

全年受4次台风、3场暴雨袭击或影响,11.72万人受灾,房屋倒塌460间,直接经济损失11.26亿元;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24.07千公顷,其中成灾9.84千公顷,成灾面积中绝收0.30千公顷;水产养殖受灾4.74千公顷,损失4.22万吨。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525.5毫米。

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32起,比上年下降20.6%;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9人,比上年下降13.1%;受伤人数966人,比上年下降17.7 %。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10起,死亡105人;发生火灾事故200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89人/亿元,下降19.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87人/万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2013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是东莞加快推进高水平崛起的奋进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优环境、上项目、强统筹、抓改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3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4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9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2518.8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951.06亿元,增长9.4%。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109元,增长9.4%。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2.68亿元,增长17.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6.42亿元,增长8.2%。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0.6%,金融业增长18.6%,房地产业增长13.6%,其他服务业增长10.0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居住类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0.5%,食品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烟酒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4%。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

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9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01亿元,增长14.8%。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0.73亿元,增长1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8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3.65亿元,教育支出71.8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3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1085.36亿元,增长15.6%。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2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0.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 二、农业 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5亿元,比上年下降(按可比价计算,下同)1.4%。其中农业产值18.93亿元,增长2.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1%;林业产值0.36亿元,增长115.3%,占1.1%;牧业产值5.24亿元,下降14.3%,占15.8%;渔业产值7.66亿元,下降1.1%,占23.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7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9.43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24万吨;水产品产量7.45万吨;蔬菜产量38.26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1.3%,比上年减少6.0%;生活烟尘排放量243.3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8.7%,比上年增加5.4%。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1.7%和89.0%,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41个,总面积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7万公顷。 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5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8%,占当年GDP 的1.3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8年3月3日 2007年,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加快铁路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深入挖潜扩能,大力提高客货运量,强化安全基础,狠抓节支降耗,增加经济效益,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铁路运输 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1.4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见图1);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3797.0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42.59亿吨公里,增长8.4%(见图2)。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1.3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23536.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21.45亿吨公里,增长8.4%。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发送量1219万吨,比上年增加91万吨,增长8.0%;完成行包周转量260.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1.14亿吨公里,增长8.8%。

重点物资运输。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运力支持。全国铁路完成煤炭运量154374万吨,比上年增运16510万吨,增长12.0%。全国355家直供电厂库存用煤保持在合理水平,顺利完成了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完成石油运量1531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化肥及农药运量8919万吨,比上年增运860万吨,增长10.7%。完成粮食运量11245万吨,比上年增运461万吨,增长4.3%。完成棉花运量394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集装

石家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5.8万公顷,总产量525.6万吨,实现“十连丰”。 蔬菜播种面积16.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总产量1290.7万吨,增长2.8%。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3万公顷,增长25.7%;产量582万吨,增长28.8%。 肉类总产量77.72万吨,比上年增长0.57%。禽蛋产量107.06万吨,增长0.61%。牛奶产量119.04万吨,下降1.28%。 畜牧业、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达到646.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4.1%。 农业机械总动力1996.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5%。实际机耕面积53.57万公顷,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9.05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8.74万公顷。农村用电量79.6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1%,集体企业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长13.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2.6%。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6%。 分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医药工业增长6.2%;食品工业增长8.8%;纺织服装业增长13.4%;石化工业增长7.7%;钢铁工业增长13.4%;建材工业增长10.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0.7%,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6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年末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67个,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02.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2月26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五种运输方式概述及综合运输浅谈 在我国,运输地方式大体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组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一、五种运输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性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用机车牵引车辆,行驶于铺设着钢轨地线路上地一种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地优点 运输能力大 一般每列客车可以运输上千旅客,一列货车可装几千吨货物,重载列车甚至可装上万吨货物.据《年铁道统计公报》所显示地数据,旅客运输方面,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亿人公里;货物运输方面,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亿吨,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亿吨公里;换算周转量方面,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亿吨公里.由此可以看出铁路巨大地运输能力. 1.1.2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 铁路运输具有专用地路线,而且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具有高度导向性,因此可以采用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列车运行,以达到车辆自动驾驶地目地. 1.1.3节省土地 铁路运输能够在有限地土地上进行大量地运输,可以节省很多地土地,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1.1.4污染小、能耗低、运价低 与其他地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运输尤其是电气化铁路地污染非常地小.能耗远低于汽车,但运价却也远低于汽车. 1.1.5受气候影响小 只要不是特别恶劣地气候,铁路运输都能够规律、准确、守时地进行运输. 只要是能够修建铁路地地方,都能够进行运输. 1.1.6安全性好 至年铁路运输中,每亿人公里客运周转量中死亡人数为人.可见安全性还是很好地.

1.2铁路运输地缺点 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庞大和需要大量地资金 铁路投入建设地大都是固定地资产,不可移做它用,固定资产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每修建铁路,需要投资万元以上.高速铁路地公里造价甚至上亿. 货损较高 铁路行驶时振幅比较大,容易造成货物损坏.且中转站较多,货物容易遗失. 营运缺乏弹性 缺乏灵活性,不能因为货源或客源而灵活地改变路线,往往会有空车返回,导致成本增加. 设备庞大,不易维修 铁路上地设备都比较庞大,维修起来困难. 1.3铁路运输地适用性 国土幅员辽阔地大陆国家,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地主力,比其它运输方式更加具有优越性 适用于稳定地大宗货物运输,中长距离地一般货物运输 适用于中长距离和短距离地大中城市间、旅游城市间地旅客运输,能适应节假日大量旅客出行地需要 1.3.4现代快速市郊旅客列车能够满足大城市周围通勤、通学 和日常交通地迫切要求 2.公路运输 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地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地优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汽车一人一车运输,体型小,控制方便,无需铁路那样地专门轨道,因此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投资少 公路每公里地造价远低于铁路,并且资金回转快.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公路地大量修建以及汽车地机动性使得公路运输能够上门取货以及送货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2年3月26日 -------------------------------------------------------------------------------- 2001年,全国铁路干部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铁道部党组的统一部署,顽强拼搏,奋勇开拓,锐意进取,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创造了历史新纪录,铁路建设持续发展,各项改革积极稳步推进,取得了“十五”开局首战告捷的优异成绩。 一、铁路运输 货物运输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行业完成货物发送量192580万吨,比上年增长8.2%;完成货物周转量145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其中,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7859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增幅、增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142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合资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4446万吨,比上年增长7.0%;完成货物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6%。地方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9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4.0%;完成货物周转量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0%。 重点物资运输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重点物资运输的指示,把搞好重点物资运输作为支持国有企业扭亏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全力保证,出色地完成了重点物资运输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年完成煤炭运量766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石油运量9852万吨,比上年增长4.9%;冶炼物资运量4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0.5%;磷矿石运量1424万吨,比上年增长17.9%;化肥农药运量5601万吨,比上年增长7.9%。粮食、棉花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旅客运输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发送量105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1%;完成旅客周转量476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0168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直通旅客发送量29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完成旅客周转量463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0%;旅客平均行程为456公里,比上年延长23公里。合资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1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地方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完成旅客周转量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3%。 行包运输继续较快发展。完成行包发送量609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普通行包发送量217万吨,与上年持平;行包专列发送量392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完成行包周转量1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普通行包周转量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行包专列周转量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

2013年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国民经济综合统计科编辑:和勇博发布人:和勇博 点击:17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683.65亿元,增长8.5%;其中,一产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4%;二产增加值966.1亿元,增长10.2%;三产增加值523.4亿元,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7.1:31.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 2.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菜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0.4%,肉禽及制品价格增长0.9%。 表1: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305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946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03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3.8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461.49万亩,增长0.7%;秋粮种植面积382.3万亩,增长2.1%。棉花种植面积8.8万亩,下降37.3%。油料种植面积90万亩,增长7.7%。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54.34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产量6560吨,下降30.9%;油料产量27.3万吨,增长11.9%。 全市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23.7万吨、30万吨、6.7万吨,增长3.7%、1.9%、-23%。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我国铁道年度统计公报(doc 18页)

我国铁道年度统计公报(doc 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8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9年6月1日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战胜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任务,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 一、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

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大力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构建区域集疏运系统,优化调整运输组织方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年货运量仍然在上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增长。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0354万吨,比上年增加14661万吨、增长4.6%.其中,国家铁路275243万吨,增长3.7%;非控股合资铁路27983万吨,增长8.2%;地方铁路27128万吨,增长11.2%.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5106.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91.54亿吨公里、增长3.7%.其中,国家铁路23648.91亿吨公里,增长3.5%;

非控股合资铁路1306.46亿吨公里,增长5.9%;地方铁路150.92亿吨公里,增长13.7%.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29035万吨,比上年增加14561万吨,增长4.6%.其中,国家铁路273932万吨,增长3.7%;非控股合资铁路27975万吨,增长8.2%;地方铁路27128万吨,增长11.2%.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4817.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63.58亿吨公里,增长3.6%.其中,国家铁路23360.32亿吨公里,增长3.4%;非控股合资铁路1306.26亿吨公里,增长5.9%;地方铁路150.88亿吨公里,增长13.7%.

2010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 2011年4月7日 2010年是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动力,积极实施“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促增长,推创新、促升级,惠民生、促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17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5亿元,增长23.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拉动GDP增长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4.8亿元,增长10.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拉动GDP 增长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55.8:37.8调整为6:59:35。

图1 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57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2亿元,增长2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5.3亿元,增长37.4%。其中,教育支出32.1亿元,增长2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4亿元,增长35.2%;医疗卫生支出10.6亿元,增长30.8%;农林水事务支出14.6亿元,增长10.1%。税收总收入466.7亿元,增长33.9%。其中,国税362.7亿元,增长36.2%;地税104亿元,增长26.9%。图2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 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时间:2010.12.29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10年3月25日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铁路运输实现持续发展 旅客运输量再上新台阶。大力强化客运营销,推行以客补货战略,统筹新增和既有运力资源,适时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推广多样化的售票方式,旅客运输再上新台阶。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451万人,比上年增加6321万人、增长 4.3%。其中,国家铁路150798万人,增长4.4%;非控股合资铁路1234万人,下降2.6%;地方铁路419万人,增长2.0%。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87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28亿人公里、增长1.3%。其中,国家铁路7840.09亿人公里,增长1.3%;非控股合资铁路33.16亿人公里,下降1.3%;地方铁路5.63亿人公里,下降3.8%。

货物运输实现增长。积极开展增运增收活动,加强重点区域运输组织,深化大客户战略,发挥战略装车点建 设和路企直通运输优势,充分发挥大秦、侯月两线能力,批量投入和谐型大功率机车,调整机力配置布局,优化车流径路,提高分界口通过能力,全年货运实现增 长,特别是四季度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3348万吨,比上年增加6101万吨、增长1.9%。其中,国家铁路 277572万吨,增长0.8%;非控股合资铁路31903万吨,增长14.0%;地方铁路23873万吨,下降0.5%。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 周转量)完成25239.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32.88亿吨公里、增长0.5%。其中,国家铁路23649.88亿吨公里,略超上年水平;非控股 合资铁路1462.71亿吨公里,增长12.0%;地方铁路126.59亿吨公里,下降16.1%。

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东省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绩的重要一年。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1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7.51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29427.49亿元,增长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4%;第三产业增加值29688.97亿元,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3%。三次产业结构为4.9:47.3:47.8。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143.29亿元,同比增长9.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314.71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73.26亿元,增长11.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4%,金融业增长18.0%,房地产业增长11.2%。民营经济增加值32058.76亿元,增长8.8%。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854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9453美元。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0%,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占6.9%、7.8%、6.2%。

表1 2013年分区域主要指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3.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1.9%,高技术类下降1.8%;轻工业下降0.4%,重工业下降1.7%;生产资料下降1.7%,生活资料下降0.4%;初级产品下降2.4%,中间产品下降1.3%,最终产品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3%,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2.9%,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2.5%,化工原料类下降2.2%,木材及纸浆类下降1.0%,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下降

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2017.08.22 住建部发布)

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 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1]公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第一年。全国城乡建设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城市(城区)建设[2] 概况[3] 2016年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7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县级市360个。据对656个城市和2个特殊区域统计汇总[4],城市城区户籍人口4.03亿人,暂住人口0.74亿人,建成区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5] 2016年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746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8%。其中,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园林绿化投资分别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43.3%、23.4%和9.6%。

城市供水和节水 2016年年末,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3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2.2%,其中,公共供水能力2.39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3.4%。供水管道长度75.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6.5%。2016年,年供水总量580.7亿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60.7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81.6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220.5亿立方米。用水人口4.70亿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6.9升,用水普及率98.42%[6],比上年增加0.35个百分点。2016年,城市节约用水57.6亿立方米,节水措施总投资29.5亿元。 城市燃气 2016年,人工煤气供气总量44.1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1171.7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078.8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6.5%、增长12.6%、增长3.8%。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1.9万公里,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55.1万公里,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长度0.9万公里,分别比上年减少13.0%、增长10.6%、减少3.3%。用气人口4.57亿人,燃气普及

1999年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统计公报

1999年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 1999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了建国50周年,喜迎了澳门回归,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全路干部职工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三个立足”的总体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铁路运输生产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铁路运输 1999年,铁路运输生产面对运输需求不旺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以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加大运输改革力度,运输企业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同时,强化客货市场营销,努力开拓市场,大力组织开展灵活有效的各种运输方式,狠抓了春运暑运、假日运输、旅游运输、行包专列运输、“五定”班列运输、口岸运输,扩大提速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了铁路运输竞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运输收入完成998.9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了提前一年扭亏的目标,甩掉戴了五年的亏损帽子,取得了三年扭亏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客货运输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全年客运量完成97725人次,为年预期值的105.1%,同比增长5.1%;行包运量完成358万吨,同比增长57.7%;货运量完成156881万吨,为年预期值的101.9%,同比增长2.4%,其中煤炭完成64917万吨,为年预期值的102.6%,同比增长1.3%。全路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物资、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等特殊运输任务。 换算周转量完成16696亿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4%,同比增长4.4%。其中:旅客周转量完成4046亿人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8%,同比增长9.6%;旅客平均行程414公里,同比延长17公里;货物周转量完成12578亿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2.7%,同比增长2.6%;货物平均运程802公里,同比延长2公里;行包周转量完成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2%。 货运日均装车完成74038车,为年预期值的101.6%,同比增长2.2%。货车周转时间完成5.48天,比预期值压缩0.12天。货运机车日产量完成97.0万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2%,同比增长2.9%。货运机车日车公里完成438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2.3%,同比增长2.1%。列车平均牵引总重完成2654吨,为年预期值的100.9%,同比增长0.8%。 运输安全以“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为主线,以提速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多数单位运输安全保持了相对稳定。全年共发生行车重大、大事故25件,同比减少3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