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魅力

工艺美术的魅力
工艺美术的魅力

工艺美术的魅力

丁涛

工艺美术在艺术领域,无疑占有一席地盘:从审美角度考察,它那千姿百态的美的创造,体现在规律和法则上,与其他艺术有很多共通之处;然而,通常讲的艺术的原理,却难以涵盖工艺美术在美学上的全部特点。原因在于,工艺美术不是纯然精神生产的产物,其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还和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人类的造物活动,工艺美术便无由出现。人类在满足并丰富自身需要的造物活动中,启发、强化了审美意识,才使美缘物而生,“从而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①。实用先于审美并进而与审美晶化,这是已经被历史发展证明了的事实。德国艺术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说得很明白:“把一件用具磨成光滑平整,原来的意思,往往是为实用的便利比为审美的价值来得多。一件不对称的武器,用起来总不及一件对称的来得准确;一个琢磨光滑的箭头或枪头也一定比一个未磨光滑的来得容易深入。但在每个原始民族中,我们都发现他们有许多东西的精细制造是由外在的目的可以解释的。例如爱斯基摩人用石硷石所做的灯,如果单单为了适合发光和发热的目的,就不需要做得那么整齐和光滑。翡及安人的篮子如果编织得不那么整齐,也不见得就会减低它的用途。澳洲人常常把巫棒削得很对称,但据我们看来即使不削得那样整齐,他们的巫棒也决不至于就会不适用。根据上述的情形,我们如果断定制作者是想同时满足审美上的实用上的需要,也是很稳妥的。固然要符合实用,但也要有快感。”可见对工艺美术的研究,从最古老、原始的初级形式,到现代五花八门难以数计的大小品类,只要是着眼于它的主流和本质的话,就必须紧紧把握住实用与审美两个重要环节来进行。也正是工艺美术这样的双重性一实用性和艺术性,才决定了它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统一的特色。当代不少工艺美术理论家针对这一问题,已经从各个方面作了具有说服力的论旺。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指向明确的行为,它是以社会生活为出发点,以人类自身的活动机制为依据,必不可少的服务于生存的重要建设项目。它不断地美化、充实、创造着生活,在社会的舞台上放射出绚丽多采的光辉。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世界上如果只有人与人的联系,而没有人与物的联系,那末茫茫宇内将会如何?当然,这只是一个并不成立的假设。这个假设正可以反证一个道理:工艺美术在维持社会的动态平衡中,具有巨大的杠杆调节作用,它致力使人类社会稳态发展,尽心而不断地提高着人类自身与社会的有序化程度。与艺术的其他门类相比较,工艺美术天赋的独特功能在于,它总是永无休止地吸取人类的智慧,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冶炼在一起,不断构筑建树起社会文明的座标。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单就个体的人来说,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欣赏绘画,不观看影剧,不阅读小说,不聆听音乐,但却不能避开工艺美术的惠予。日复—日,谁能与衣、食、住、行须臾分离呢?作为人类文化的显著表征,非工艺美术莫属。郭沫若先生说:“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着的”。一个国家,一个特定的民族和地区,播扬给外来者的第一印象,引起来客最初情绪波动的客体,首先来源于那里人民的衣食住行的情景,来源于触目可感的体现在工艺品上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先进与否,文明与否,在纷呈的工艺美术产品中可见端倪。仅此而论,工艺美术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积极意义便不容忽视和低估。

然而,对于这样的常理,并非所有的人都已经理解。以至于工艺美术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扭曲和埋没着。原因之一是,封建社会所造成的历史偏见至今犹存。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种重“道”轻“器”的僵化思想,使工艺美术尘蒙不彰:其次,作为数以万计的生活日用品,与人们朝夕为伴,太为人们熟知了,熟知到麻木滞感的程度。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说:“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

因为它是熟知的”。对于熟悉的东西,人们往往习以为常,不假思索深究。所谓熟知,也只是停留在表现现象的感受上,对它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深切的了解。因此,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是,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它的社会地位,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有必要进一步勘探工艺美术潜藏的艺术魅力,揭开它在生活中感染人们身心的奥秘。

(二)

这样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当我们徜徉于市井店铺的时候,直陈于眼前的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则是醉心观赏或选购的顾客人流:有的缓缓漫步,扫视浏览,有的驻足于橱柜前,反复体味,啧啧赞叹,……种种镜头表明,那些美观、别致的商品,正在引起人们的冲动,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存心购物的顾客,总是要精心选择中意的用物,这时,凝结于商品上的质量、功能、价格、花色等等品性,便成为消费者特别关注的内容,成为他们选择、比较、决定采购占有的依据。尤其是某些新潮商品,以其新颖、独特的外观,良好的功能或适宜的价格,激起了顾客以缺少为憾的强烈购买欲望时,长长的购物队伍便次第结成了。透视这些现象,不难引出一个道理:作为工艺美术,特别是它的主体——五光十色的生活日用品,对人们的召唤和穿透力,在一定的意义上,并不逊色于绘画、电影等专供鉴赏的艺术,它以自己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发放出一种特殊的征服人心的力量。我国已故著名工艺美术家庞薰瑟先生,最初也正是受到这种力量的撞击,才勃然萌生了献身于工艺美术事业的宏愿。他在《我热爱工艺美术教育》②一文中说:“我对于工艺美术的最初认识,是在1925年,初去法国巴黎。那时在巴黎正在举行十二年一次的博览会,我参观了这个博览会,从大门看到最后的一座展览馆,又回过身来,再从最后的一座展览馆,看到大门口。这次博览会好像没有要外国参加,主要是法国各地和亚洲、非洲、法国的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有专门的陈列馆,建筑形式采用了各地的特殊风格。我当时只有十九岁,第一次看到这样大规模的博览会,给我的印象是:美啊!美啊!非常的美!我才初步认识到,原来美术不只是画几幅画”。对于工艺美术的博览,使庞先生的灵台,跃出了只是以绘画为美术的围墙,而第一次翱翔于工艺美的廖廓江天。

工艺美术的魅力,并非自身的客观属性,它显影于人们观物、用物时的各种微妙而复杂的心理状态中,表现为凝结在器物上的美撞击人们感官后升腾起来的一种特有的情绪,是工艺美术用与美的意趣,所激荡出来的快感和美感的综合效应。

当工艺美术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化为各种具体的物态时,已不同于天然生成的无情的草木,而是浇铸着造物者感情而立于生活空间的“情物”,魅力则是这一情物在人们认识中的能动反映形式。一件工艺晶魅力的实际效应,必须经过使用者的大脑机能系统具有想象力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地说,它受制于以下三种因素:

一是具体物品所显示出来的造型、纹饰、色彩所个性化了的形式结构。工艺美术就总体说,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于一般欣赏性的艺术,可以认为,它本身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囊括万物的实体,为生活织成了绚烂的画图。它并不以娱人心神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把自己的审美功能,牢牢植根于人们的生存需求上。其跨入艺术行列的初衷,就在于要为生活中的用物,点燃起美的火花,为它们裁剪出一套恰当、完美的外衣。因此,在带有本质意义的工艺美术创作中,艺术的匠心固然重要,却丝毫不能游离于实用之外。没有实用作前提,没有功能昭昭的物体为核心,工艺的美就成了无本之木,实用美术品③之所以光照人寰,就在于它全心全心甘为人民的“公仆”。它的美感、它的精神职能即令是万般重要,而从属意义也是改变不了的。因为实用美术品的美感作用,只有当它充分满足人的实际需要时才有可能步入用武之地。诚如苏联现代实用美术理论家M,柯岗,诚如苏联现代实用美术理论家M·柯岗,在《论实用美术的本质和特征》一文中所说:“如果使建筑物的美感的一面和实际功利性(以至于经济性)割裂开来,那么就会因此在理解这种艺术创造的本质上表现出片面的唯美观点……也就是说,其艺术内容与美的形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附属于生活方面的实际内容和

技术构造上的形式出现的”。

显然,在探讨工艺美术形式结构的魅力时,必须充分认识到上述的这种限制性,唯其限制,成功的审美才会显得精妙和难能。工艺美术所奉献给人们的艺术美,主要表现为一种情调,一种健康的精神,一种美好的象征。工艺美术的属类很多,除了那些与绘画结合(如刺绣、漆画)、与雕塑结合(如牙雕、木雕)的特殊工艺品以外,一般的日用工艺品,与纯艺术的差别是明显的。沙发、电视机、衣服、床单、热水瓶、茶具、钟表等等,尽管它们在造型、色彩、纹饰方面也有种种变化,呈现出种种美感和格调,但毕竟与国画、油画、宣传画所渗透的美的魅力大相径庭。后者一般可以直接反映人民的生产和斗争,可以将生活结构成情节性的框架,形象地再现世事,让观赏者直面人生,并从中受到激励,受到美的陶冶。而工艺美术则不然,由于它志在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殊需求,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步趋雕塑、绘画艺术的后尘。总不能将沙发、桌椅的造型,泡制成具有人物情节的雕塑样式;也不能在床单、衣服、面盆、水瓶等日用品的装饰花纹及色彩的配置上,去盲目追踪绘画的效果。那样往往不是增强而是削弱或取消了工艺美术的艺术性,终致效果背离了良好的愿望。过去我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曾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具有不少反面的教训。脸盆上绘一幅鲁迅像,毛巾上印一句政治口号,人们使用时的心情可想而知。这种不顾日用品特殊用途的做法,不仅戕害了工艺美术的魅力,也导致了工艺美术贫血症的漫延。

实用成为工艺美术的首要目的,但却又不能陷入为“功能主义”。只是着眼于用途,以为可用就是美观,进而忽视美的形式的创造,不顾人们心理上对器物美的憧憬,“使用”的快感将会遽沉,功能也难免不随之打了折扣。器物的形象一旦产生,无论怎样曲折、隐晦,总会盖上时代风尚和阶级爱好的印记。在可能范围内强化工艺品的艺术性,提炼美的纯度,使之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青睐,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体现在工艺品上的精妙设计,不仅会使人感到愉悦和振奋,而且能够使人感到劳动者发现自然规律的智慧,适应和支配对象的才能,锻炼技巧的坚韧精神。一九八七年三月初南京博物院展出的一批馆藏金钟,造型别致、色彩、纹饰富丽绚烂。出于清代苏州的那只“铜镀金滚球钟”,饰件中既有绘画风景又有雕塑人物,与钟体配合和谐,虽然其中渗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炫富思想,但人们却不能刁;折服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另一只“山子鸟音水法钟”,置钟身于蝶飞鸟语的“林泉丘壑”中,媚人的春意仿佛随着钟鸣盎然而生。这是古人别出心裁的创造,它至今仍然搏人共鸣。这说明,功能与审美的有机融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使工艺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宁波镶嵌家具近几年设计生产的博古组合柜,曾荣获一九八五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开拓新路的范例之一。为了赋予传统博古架和书橱以时代的面貌和现代人的情趣,设计者从今天家具的——物多用、多功能出发,推出了书橱、博古架、矮橱、花架联为一体的组合柜。既是艺术品,又是实用品,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赞誉。

第二种制约情况是,工艺美术魅力的实际效应,还与使用者个人的各种条件息息相关。人们由于兴趣、文化素养、生活体验的种种差别,在纷繁多样的工艺品面前,必定呈现出变化多端的心态。对有的产品,他们可能会共同叫好,而对有的产品,却会此厚彼薄,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选择。事实提醒我们,不能忽略对接受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的研究。我们在解析工艺美术的魅力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时,必须充分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观念系统的作用,重视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一切社会性质,重视人的世界观、思想、实用审美观念、生活理想的巨大制约性和影响力。在这里,人们的心理文化结构最具有主导性。

对于工艺美术所洋溢的魅力,不同心理文化结构的人,会生起不同的反应和认识。这种认识的深浅度,主要取决于心理文化结构的层次。结构成因之一是,长期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它蕴藏于人们心理的深层。现代人对历史上的优秀工艺美术品,依然赞赏、爱好,表现为审美感受中铺面很广的共通性,缘由在此。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流变运转着的各种文化形态,对人们的浇灌与感染,阶层有别、质量殊异,造成了主体审美感受中的时代性、

民族性和阶级性的不同倾向。与上述层次比较,审美个体之间的共通性范围相对地缩小了,只有在同—时代、同—民族、同一阶级的接受者之间,才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再一个方面,心理文化结构还饱涵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个性气质。阅历、修养、个性爱好比较接近的人,对工艺美术品的选择度才有可能接近。而差异越大,审美的共通性范围越小。即令是个体本身,随着人生岁月的变化,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便会产生出不同的选择趣味,童年之所好,成年后未必喜欢,年青时锤情的物品,老年时也可能思迁。

文化心理结构是潜藏隐形的组织,当它与工艺美术的魅力相碰撞时,便迅速转化为人们的感知和认识。由于这种心理结构上的千差万别,便造成了人们感知、认识上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人们审美情趣上的种种歧异。知识分子家庭的布置陈设,往往有别于工人家庭:一对老年夫妇服装用品的选择,往往不同于一对年青的情侣:演员与科技工作者,教师与农民等等不同类型的人,对工艺品的爱好,选择标准,常有着各处的模式。这无疑说明,工艺美术的艺术美及其幻化的魅力,在不同文化心理结构的人身上,光照度是绝然不同的。

第三点必须阐明的是,工艺美术魅力的辐射效应,还明显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制约。这种魅力形成的整个运动过程,都是在特定的使用和审美环境中进行的。一件工艺品问世后,社会对它的议论、评价、介绍,推广的程度,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潮流,冲击着人们,使之不仅仅对产品本身的刺激作封闭式的心理反应,而且要吸收、分析和综合处理各种环境因素,自觉或不自觉地来协调工艺美术本身的信息和环境的信息。生活中的追求时髦,崇尚流行美,就是具有说服力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对自身环境的不断充实、创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五彩缤纷的大量生活日用品,常常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直接投影,它总是随着时代不断变易,渐变或是脱胎换骨,乃至全盘更新。在手工业时代,制作精巧、韵味浓郁的手工艺产品,曾在人们的生活舞台上担任着主角,成为特定历史阶段文明的标志。岁月斗换星移,发展到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更新了,在对物品的需求上开始向往爽朗简洁、充满时代气息的“工业美”。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大家对工艺美感受的体验、意绪的捕捉、情感的领略,视野豁然拓宽,境界顿觉开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特点。现代化节律加快的工作与生活,电讯、交通事业发达后的频繁人际交往,知识、信息量猛增的社会氛围,促成了人们对衣食住行观念的深刻变化,追求时尚的浪峰迭起。以服装为例,据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的专家披露,一九八六年夏天北京、天津等地流行的茄克衫,以及此后在大半个中国流行的水磨蓝牛仔裤,都反映出流行意识对服装的冲击力。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国“开放、改革、搞活”的国策,促进了工艺美术中服装事业的长足发展。服装色彩上蓝、黑、灰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后,艳美的颜色层出无穷;款式也不只是在军便服、中山装格局中选择,而是喇叭裤与直筒裤比美,短裙与长裙争春。渴求服装上的和谐美、整体美,已经成为近几年的时尚。穿着讲究合体、适体、得体。人们不仅根据性别、老幼、高矮、胖瘦、肤色选购服装,而且注意到按照不同的文化素养、社会职业和不同场合打扮自己,既求鞋帽与衣服的一致,也望化妆与服装的协调,宽松式、蝙蝠衫、喇叭裙,滔滔人流丰采横溢。人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新,服装消费的连续开拓,带着时装化、多样化、款式变化快的特点,运动便装型、潇洒型、开拓型、典雅型等各种时髦的型号,正在我国的服装行业中扶摇直上。

工艺美术的时代号角奏响了,人们美化生活的意识日盛。单就起居环境领域的变化看,己非昔日可比。当代著名工艺美术家张道一教授曾有感于我国的现状,满怀激情地说:“……而今神州大地,旧貌新颜,亿万农民已摆脱了贫困之忧,逐步走上了小康之途,茅草屋改成了新瓦房;城市中大厦群起,也随着生活的节拍在升高。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注意于衣食器用,而且要求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现代行为科学对人的需求分析表明,在满足了‘生存’资料之后,必须要求‘享受’和‘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将对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④。依附于建筑而存在的室内装饰,结集于室内

装饰旗帜下的若干工艺品——家具、灯具、地毯、壁纸、窗帘、台布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必须适应时代、适应环境,构成一个具有艺术美的和谐的生活空间,才能够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的要求。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抛弃孤立地审视、选购家具及室内其他用品的观念,而求得整体的丰富变化、统一和谐,索求工艺美术魅力中披上时代色彩的通感美。为了美化自己的居室,总是着意于个人热望的某种气氛、格调的创造,或富丽华贵,或恬淡清丽,或简洁素朴,各领春秋。组合家具所以备受欢迎,床上系列产品所以日见盛行,建筑装潢公司所以方兴未艾,家用电器所以步入民间,都是工艺美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在特定的时空中运动的结果。美化的生活让人们神怡心畅,生活的美化,成为人们在新的时代中极有兴味的实践活动之一。

(三)

考察工艺美术的实质,我们不禁可以这样说:工艺美术是人类心灵透射出来的理想之光,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为适应并改造自然环境,也为自身的完满发展所进行的伟大创造。它既属于物质文化范畴,与科技、生产并驾齐驱,又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与一般文化艺术争奇斗妍。“工艺美术”中的工艺,受到美术的制约,而其中的美术,又必须为工艺所羁绊。唯其如此,工艺美术的魅力及其审美效应,才能形成自身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也渗透在承受工艺美术魅力的主体情感运动中。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我们知道,在现实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存在着“从客体到主体”和“从主体到客体”的逆向运动规律。首先是客体本身所形成的信息刺激,引起并规定着主体对客体的特定意识活动;接着主体将提取脑海中凝聚的关于客体的有关知识,在符合主体需要的形式上占有客体,达到客体能为主体服务的目的。这两种在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体现在工艺美术上,其中介环节则是工艺美术的魅力。

成功的或比较成功的工艺美术品,往往折射出两股诱人的光束:合理的使用性能、美观的形式结构。在特定场合,它们将会激起人们情感的阵阵波澜。这种波澜一一情感的运动,大致要经历初感、注意与理解和价值判断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主体接受魅力时,由浅入深、不断递进的运动过程。

初感,指的是最初的感受。当人们着意接触工艺美术品的时候,通过视觉传导,几近于平静的感情顿即被激活。活脱脱的形象一下印入大脑屏幕,引起人们对存在物美的形式和使用价值的初步审度,同时出现了审美愉悦。初感是由新鲜的刺激所引起,感官在初感阶段往往是敏锐的。一件款式、面料别致的衣服,会马上拨动选购妇女的心弦,这在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当然,初感虽然有敏税性,但毕竟没有经过主体的玩味和思考,因此不一定准确和全面,甚至还可能出现错觉。有人由于初感的草率决定,购得——件东西,回家仔细看看,便觉得并不理想而后悔起来,这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

人们对工艺美术的感受(同样适用于对其它事物的感受),一般不止于初感阶段,还必须继续深入。这就出现了注意与理解阶段。感受与注意、理解,总是存在着彼此制约、渗透、相互诱发和促进的关系。面对具有魅力的工艺美术品,大脑皮层骤然兴奋,鉴赏、购买者之前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意识状态,会当即被唤醒,有一定方向的某种思维活动也会被垂直切断。兴奋引起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心理学上,将注意力集中到最关心的事物上的现象叫做“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与积极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注意的时刻,人们将能积极地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对眼前的工艺品求得比较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又反过来加深了感受,进而强化了初感勃生起来的审美愉悦。这是由造物者输入而储存在工艺品中的情感力的形式与鉴赏主体内心情感力的形式,发生异质同构感应的结果。譬如一套适时的现代家具,表现了设计者对自然质感的追求,线条简洁,比例优美,富有韵律,造型含蓄而空间感强。它们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和触觉默默地然而却是十分强烈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质和脉搏,并

因此联想翩翩。上述这些,在大致吻合于创造者情感活动指向的情况下,鉴赏主、客体间感情内聚力便产生共鸣,工艺美术的魅力,便在工艺美术的特性使用者的生活知识和审美心理结构契合之后勃发了。一个生活知识贫乏、对工艺美缺少关心和冷漠的人,一个没有经过反复体验和训练而对工艺美术缺少悟解力的人,纵然面对的是“材美工巧”的特种工艺品,也可能出现无动于衷的“悲剧”,魅力将因缺少触发点而失落殆尽、黯然泯灭。

情感的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是价值判断。人脑是一个信息处理的器官。所谓的信息处理,实际上就是大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工艺品的特殊的实用内容和审美形式,在感性领域作了充分的停留,被嘴嚼、消化、扩散,才能引起相应的认识和理解。那美好的意象被大脑捕掠过去进行着特殊的分析和综合,在情感和理智的交织审判下,审美愉悦被导向最终效应,对有意去感受的工艺美术品,人们会作出属于一己范围的鉴定和评价,从而产生一种对物质和精神占有的渴求欲。这一过程的多次反复与长期积累,将会提高对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审视能力和鉴赏水平。充分认识这一规律性的特点,对于从事工艺美术的设计者和生产者,也便会有意去留神发现人们对工艺品感情的各种需求,以驰骋、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工艺美术既然在人类的生产中有着广泛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末,努力挖掘其美的底蕴,揭示其魅力的奥秘,就决不是多余的话题。人们在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欣赏中,那种荡气回肠、废寝忘餐的事实,比比皆是,这是纯艺术魅力发射的结果;而在对工艺美术的需求、鉴赏中,那种身心向往、醉心其间的事例,中外古今也不鲜见。法国莫泊桑在短篇小说《首饰》中描写的那位家庭经济拮据的骆塞尔太太,“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摆着无从估价的磁瓶的精美家具:……”,这里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生活中对工艺美术的强烈需求。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对工艺美术的描写更是俯拾即是。有人统计,“……全书有二百九十七处写到与工艺品有关的文字,出现的工艺品数量多达一万三千余件。……这些大量的供荣、宁两府日常衣、食、住、行、玩的工艺品,恰恰是真实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工艺美术生产空前发展、门类繁多的茂盛景象”⑤。为迎接元春省亲,荣府单是采办的帘帐,如猩猩毡帘、金线藤红漆竹帘、湘妃竹帘、黑漆竹帘、五彩线络盘花帘等就数以百计。如果缺少这些事实的描写,小说反映的特定生活便无疑会失去光泽和真切感。陈列数以百计的帘帐,无外乎显示礼仪的隆重、华贵,而这隆重、华贵感的实际形成,不正是工艺美术品魅力的效应吗!

限于笔者的水平和认识,对工艺美术魅力的探讨只能是初步的和粗糙,唯寄希望于同道,继续深入研究,涉足工艺美术的海洋,感受美的魅力,求索美的明珠,为工艺美术理论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注: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 7页。

②《艺术教育》1985年第l期第27页。

③实用美术除工艺美术外,尚有建筑艺术。

④《室内》1 986年第1期第4页。

⑤《中国工艺美术》1985年第3期第3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感的装饰,构成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①熔点比较低;②硬度可以增高;③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①图腾标记;②神灵崇拜;③驱神辟邪;④装饰作用。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类,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成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额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明代其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的目的主要是:祭祀祖先的祭器歌颂周王的美德对贵族的赏赐④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6、六器为:壁、琮、圭、琥、璋、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6、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①薄胎;②垂边;③川字纽;④双层纹。 7、带钩是古代人扣按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第五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汉代的丝织图案主要有:①云气纹;②动物纹;③花卉纹;④几何纹;⑤文字。 2、中国的棉织物起步较晚,约在东汉时才出现。 3、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4、青铜艺术的颓势已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器的发展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落也是致其式微的重要原因。 5、虹管灯:其灯体没有吸烟管道,能将烟气导入灯身,而灯身常贮水,以使得烟气溶入水

工艺美术作业

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 一、名词解释 1、夹纻 2、斑漆 二、简答题 1、六朝时期的青瓷装饰有哪些? 2、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受佛教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4、简要分析“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 第七章隋唐代工艺美术 一、名词解释 1、釉下彩 2、团窠纹 3、金银平脱 4、夹缬 5、灰吹法 6、碱印 二、简答题 1、简述唐三彩 2、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 3、简述唐代陶瓷的装饰方法 4、简述唐代的印染方法 三、论述题

1、分析唐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2、唐代陶瓷与六朝、隋代的陶瓷相比在装饰方面有 哪些明显的变化 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 一、名词解释 1.雕釉 2.窑变 3.犀皮 二、简述题 1.简述宋代各窑的特色 三、分析题 1.试分析宋瓷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一‘名词解释 1.釉里红 2.雕漆 3.青花 4.戗金 二、简答题 1.简述江西景德镇元瓷的发展特点 2.简述元代金锦兴盛的原因 3.简述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重大贡献 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一、名词解释 1.斗彩 2.妆花 3.宣德炉 4.景泰蓝 5.顾绣 二、简答题

1.简述景泰蓝工艺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 2.明代漆工艺专注《髹饰录》主要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漆工艺的创作方法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古代青花瓷装饰中的绘画因素和风格 2.“明式家具”的定义、特点以及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 一、名词解释 1.珐琅彩 2.铁画 二、简答题 1.粉彩和五彩的区别 2.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3.简述清代家具的形成以及清式家具设计的得与失 三、论述题 1.分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陶瓷的特点 2.论述清代的刺绣工艺不同体系的特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英文名称: 开课院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美术系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总学时:32学时撰写人王弥笑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美术系基础理论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以及相关设计作品和每个时代工艺美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深厚、复杂的文化背景。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各时期工艺美术(设计)风格、设计作品、设计思维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的发展脉络、各时代的设计审美和设计观念,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使之建构基础的设计理论知识体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及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各时期经典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直观、详细地分析,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造型、纹饰等特点,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一)导论及原始时期的工艺美术(2学时) (二)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三)秦汉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五)隋唐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六)两宋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七)元明清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四、成绩考核 1、本课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史脉的掌握为主要考核内容,以课堂提问、解答、课间布置思考题为辅,结合学生表现、期末学期论文(或考试)给予综合评价; 2、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及考勤(30%),期末考试(7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2、《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3、《美术鉴赏》,张道一著,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2月。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复习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复习 选择题 1.出土于陕西西安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类型的彩陶工艺作品。 A、半坡 B、庙底沟 C、半山 D、马家窑 2.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处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龙山文化,以出现较多的()为典型特征。 A、彩陶 B、黑陶 C、灰陶 D、印纹陶 3.以下青铜器的器型中,全部属于食器的一组是()。 A、戟、钺、镞、锛 B、鼎、簋、鬲、甗 C、尊、斝、角、卣 D、匜、盂、缶、瓿 4.以下青铜器的器型中,全部属于酒器的一组是()。 A、鼎、簋、鬲、甗 B、戟、钺、镞、锛 C、尊、斝、角、卣 D、匜、盂、缶、瓿 5.《周礼·考工记》所载商周时代青铜工艺中的“六齐”指的是()。 A、六种青铜器的造型方法 B、六种青铜器的装饰工艺 C、六种冶炼青铜的铜锡配比 D、六种冶炼青铜的铜铅配比 6.下列属于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性装饰纹样的一组是()。 A、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 B、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 C、饕餮纹、凤鸟纹、蟠螭纹 D、窃曲纹、垂鳞纹、回纹 7.以下不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型是()。

A、转心瓶 B、莲花尊 C、鸡首壶 D、谷仓罐 8.白瓷孩儿枕是宋代()的瓷器代表作品之一。 A、定窑 B、磁州窑 C、越窑 D、耀州窑 9.一般公认并广泛流传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是指()。 A、官窑、建窑、哥窑、弟窑、景德镇窑 B、官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 C、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D、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德化窑、龙泉窑 10.以瓷器通体开片为最大特征,且开片大多是“金丝铁线”的宋代瓷窑是()。 A、汝窑 B、哥窑 C、弟窑 D、官窑 11、以下不属于陶器的一种工艺制品是() A、法华器 B、琉璃器 C、素三彩 D、唐三彩 14、如果以屋顶的造型特征来区分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则以下哪种屋顶的建筑堪称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式。() A、歇山顶 B、庑殿顶 C、悬山顶 D、攒尖顶 15、珐琅彩是一种()。 A、陶器工艺 B、瓷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笔记

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原始社会几何纹, 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 不同点: ①工艺美术的个体制作、手工产品与现代设计的大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对比。 ②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明显,而现代社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发达、艺术潮流国际化、流行趋势泛化等原因,尽管某些民族特质性的审美倾向还存在,但设计作品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淡化。 ③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以纵向形式为主,在农业社会环境中,行业竞争相对平和,高档工艺美术品(宫廷用品)的制作反映出一种不计工本的制作观念;现代设计的技术性要素大多是公开的,处在机械文明和商业社会中,行业竞争广泛而激烈,经济效应和功能被视为现代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④工艺美术的贵族化、政治性、鲜明的等级性与现代设计的大众化、文化性之间的差异。一致性:

①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具有事先规划性。 ②工艺美术制作和现代设计制作都在继承前一时代的形式、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并都必须具备技术可行性前提。 ③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都以社会经济为基础,并受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作品都既具有实际功用、又具有审美特性,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 的功能和美的形式的结合。———————————————————————————————————————三.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 (1)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3)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4)吸水性:陶器可以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 ·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它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文字等。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1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7日第一周星期一第7-8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原始时期的石器与陶器的发展了解原始文化。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石器与陶器的发展史难点:石器和陶器的各种形式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2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14日第二周星期一第7-8 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掌握青铜时代文化发展,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各种作用及用途分类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补充鼎的发展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最新中国工艺美术史

工艺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 1.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2.粉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 3.簋:重要的礼器,古代盛黍、稷、稻、梁及饮食的器具。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两耳、三耳或四耳者,以方座簋四耳簋为典型这也是周初特有的形式,方座簋就是在簋的圈足下连铸一方座。四耳簋则是在器壁四周铸有四个兽形耳,还有的在四兽耳下再加方耳。 4.金银平脱:是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一般是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也有花纹高出漆面的,称为平文。其研磨工艺又称为推光,是当时新创的一种制漆工艺法。 5.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其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再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但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6.鎏金: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熔化成液体,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也称为“火镀金”。 7.缂丝: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工艺,以细蚕丝为经,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也作“刻丝”。原是用于室内或佛殿的装饰,后作书画的装裱用,之后转向装饰艺术品。 8.珐琅:是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铅、锡的氧化物烧制而成的像釉子似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作为装饰,亦可防锈。亦称“法蓝”。 9.釉里红: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环境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10.司母戊鼎:商后期铸品,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达13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1.长信宫灯:汉代出土,造型为一位端坐的深衣跣足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使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心为竹钎。造型充分注意到了环保要求,体现出实用与美的结合。 12. 青花,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13. 景泰蓝: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完整word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SJ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一课程说明 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4 所属专业:视觉传达景观设计 (二)课程简介、目标和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后续课程为宁夏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 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六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六 一、填空题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的遗址中,而琮(外方内圆)是_良渚文化(浙江)玉器的代表性器物。最早出现于__周__时期,而__汉_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2、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3、龙泉窑以烧造_青瓷釉瓷器著称是南宋时期的重要窑场 4、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莲花_纹和__卷草(忍冬)__纹。 5、吉州窑的窑址在江西省的吉安,它鼎盛于宋代(南宋)时期。 6、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和马厂。 7、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瑬金工艺制成。 8、料器雕,所谓料器其实就是玻璃 . 9、青铜是红铜与锡合金。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1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红山__文化的遗址,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_西北_部 12、邢窑的窑址在今__河北__省__内邱__ 县。盛于_唐朝__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有__白_地黑花等。 13、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 14、“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时期青铜器。 15、我国已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度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16、秦汉陶塑首推陕西临潼的秦始黄兵马俑。 17、宋代漆器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9分) 1.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 2.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 3. 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 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 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 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 7. 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 8. 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9. 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10. 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 11. 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和漆器。( ×) 12. 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 13.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 ×) 14. 在敦煌出土过东魏的刺绣一佛二菩萨说法图。( √) 15. 窑变指钧釉器物上的黑色斑纹。(×) 16. 祭红指明以来生产的一种红釉瓷器。( ×) 17.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 18.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三、单项选择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总学时:24 适用于面料/染织设计、家纺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艺术系面料艺术设计教研室修订 年月日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总学时2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中国工艺美术史》是面料艺术/染织工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以理论知识结合图片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从而更好的为面料设计生产服务。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自主性较强的课程,故引导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尤其重要。 4.课程应涵盖中国青铜器发展史、陶瓷发展史、历代织锦等知识结构模块。 二、课程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发展史。 2.清晰了解各个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特点。 3.掌握各个时期工艺美术的造型构成形式。 4.理解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确定原则: 教学内容按《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版社,另配优秀工艺美术图片若干。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首先应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此门课程是纺织美术基础的后续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分析各个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特点,欣赏图片资料为原则,并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2. 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是对教学内容中列出的知识点、技能点、实践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达到培养程度的定性描述,按不同目标要求由高到低分为四个层次:A、B、C、D。 A——知道、了解。对教学内容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识别它。 B——领会、理解。对概念、规律、基本设计等达到理性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顺利完成基本设计。 C——掌握、运用。一般的说,是在理解教学内容后深化的表现,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灵活多变加以运用设计。 D——熟练运用、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技能进行熟练的操作或小规模技术设计等,达到熟练、灵活程度,从而形成能力。

《中国工艺美术史》(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与室内设计合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连同工艺美术在内的艺术起源,一般有(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 2、(黏土)是制作陶器的主要原料。陶器的制坯法大体有(捏塑)、(泥条盘筑)、(轮制)。 3、黑陶是在强还原气氛的窑炉里烧成的。烧成温度一般高于(红陶)和灰陶。 4、中国最早的玉器发现于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按矿物学标准,玉是坚硬的(角闪石)或(辉石)。 5、古代青铜器铸造一般利用(陶范),也有少数用(石范)。春秋晚期,出现了以(失蜡)法为代表的新铸造方法。 6、青铜器中鼎、鬲、簋、豆等都属于(食器)。 7、《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8、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时期,如(邢窑)、巩义窑、定窑的白瓷,(越窑)、瓯窑、黄堡窑的青瓷,都极富盛名。 9、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是(青花)瓷的成熟。它是一种釉下彩绘瓷器,以(氧化钴)为呈色剂。 10、宋代五大名窑为(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11、丝绸的(刻丝)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纬。 12、明朝丝织作坊大量兴起,(南京的内织染局)和(苏州织染局)可视为官府织造的代表。 的漆器达到了巅峰,进入东汉中期以后,漆器盛极而衰,数量减少,装饰趋于简素。这与陶器的进步与瓷器的崛起有关。 13、清代的刺绣十分繁荣,出现了(粤绣)、(蜀绣)、(湘绣)、(苏绣)等,称四大名绣。 14、战国中晚期铜镜发现已多,在湖南(长沙)一带及安徽(寿县)一带出土尤多。那时(山字) 纹铜镜特别流行。 15、战国漆器装饰以彩绘为主,着色以(黑)漆地上绘(红)花最为常见。 16、(汉)代的璧出土很多,碾琢精致,被视为玉璧的艺术高峰。 17、河南安阳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是现存的中国古代最大青铜器。 二、选择题【20分】: 1、中国古代所称“琉璃”是( D )。 A陶器B瓷器C玉器D玻璃 2、1955年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的时期是( B )。 A大汶口文化B仰韶文化C马家窑文化D河姆渡文化 3、越王勾践剑出土于( D )。 A河北B江苏C广东D湖北 4、掐丝珐琅属于( B )制作工艺。 A漆器B景泰蓝C玉器D竹器 5、清代著名的竹刻家吴之璠、封锡禄、周颢等等都是出现在( B )之前。 A康熙B乾隆C雍正D光绪 6、漆器工艺“剔彩”已知最早的是(D )代作品。 A唐B宋C元D明 7、明式家具除采用黄花梨等硬木材质外,常常借助金属( C )进行角饰。 A金B银C铜D铁8、春秋战国时期,( A )作为玉器材质已成为主流。 A和田玉B岫岩玉C蓝田玉D青田玉 9、唐代银器往往采用( B )工艺,金黄银白,效果华丽。 A镶金B鎏金C錾金D戗金 10、先秦孔子等圣贤将( D )赋予了理想品格,使之道德化,受到儒家推崇。 A金B银C瓷D玉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分】: 1、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彩釉瓷器。(×) 2、景泰蓝是明清时期发源于中国的传统工艺品。(×) 3、宣德炉是明宣德时期民间铸造的一批精美铜器。(×) 4、“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的工艺,叫“金银错”。(√) 5、(√) 6、(√) 三、简答题【16分】: 1、列举商代印纹硬陶的印纹方法,及纹饰样式。 答:有压印、拍印、戳印等法。纹饰有云雷纹、方格纹、回纹、绳纹、波浪纹、夔纹。 2、简述西汉至东汉漆器发展变化及原因。 答:西汉时期的漆器达到了巅峰,进入东汉中期以后,漆器盛极而衰,数量减少,装饰趋于简素。这与陶器的进步与瓷器的崛起有关。 3、简述唐代瓷器“绞胎”工艺。 答:其做法是以白、褐或白、黑两种不同颜色瓷土分别制成泥条,拧到一起,有时直接拉坯成形,但制成不易,故大多将它切成片状,镶贴到坯体上,最后上釉烧造。 4、浅析元代伊斯兰艺术对我国工艺美术产生影响的原因。 答:元代,由于蒙古人出征中亚,对伊斯兰文明建立起浓厚兴趣。那时,不仅有许多西方穆斯林东迁中土。 同时,又主要依靠穆斯林工匠,大批生产伊斯兰传统产品,因此,伊斯兰艺术对元代中国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论述题【12分】: 中国是丝绸之国。请比较并摘要阐述明清两代丝绸装饰图案的形式与风格异同。 答:明代丝绸装饰题材中,以花卉为主的植物纹样占压倒性优势,祥禽瑞兽次之,人物、几何纹较少。明代花卉纹样通常花头硕大,多取正面,形象丰满,形式端庄。并出现了“补子”这种官服上等级分类的装饰应用。 清代丝绸图案极其丰富,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等。繁琐细密的风气盛行,图案逼真写实。团花应用极多,常以主题图案形式出。 两代丝绸装饰图案的共同点是:风格端庄富贵,讲究吉祥图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

小结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的统一的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风格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效果 三、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 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体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一、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就表现为宗教迷信的思想,其工艺装饰纹样也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 二、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商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反映。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庄重而又安定的直线,装饰也采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 三、青铜器的造型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 四、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

应礼治的需要。因而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品种、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一、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由于的独立生产和发展,工艺美术制作具有地方性、普遍性、多样性。地方性是指各地形成了地方名产,如齐国刺绣,楚国漆器,吴越刀剑。普遍性是指无论文化先进还是落后,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工艺美术生产。多样性是指各地工艺生产品类繁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局面,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即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它布满全身,不分主次,而以蟠虫离纹、蟠虺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 四、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直接总结工艺制作原则的,是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门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制作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他的伟大成就,至今仍在艺术和学术领域中闪烁着光彩。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题目答案总结

简答:种类,代表作品,风格作品 论述:基本概念,风格特点,为什么会形成特点(结合政治经济手工业背景)魏晋南北朝 1.瓷器时代 主要瓷窑越窑均山窑瓯窑 特点胎釉:胎质坚硬细腻、釉 质纯净、以淡青色为主, 少见黄釉和青釉,油层厚 薄均匀,结合牢固。(三 国) 胎骨稍厚,釉层也偏厚, 釉色呈青灰色。(两晋) 比越窑青瓷稍逊一 筹,胎质较松,釉作豆绿 微泛黄,器里满釉,器外 施釉多不到底,胎釉结合 不牢,易脱落。 呈色较白,略带灰色,清 淡透明,所谓“漂瓷”疑 为指此。褐彩和莲瓣纹较 多见。其余与越窑接近。 出地因古属越州(今浙江)而 得名江苏宜兴鼎蜀镇汤渡村, 1959年发现。 在浙江温州一带,汉时已 生产原始青瓷, 主要分布上虞、绍兴、余姚。 种类茶具、酒具、餐具、 文具、容器、盥洗器、灯 具、卫生用瓷。 常见器物: 碗、蝶、壶、罐、洗、盆、 盘、盒、钵、耳杯、香炉、 唾壶、虎子、瓷羊、鸡笼、 瓷灯、谷仓、莲花尊、 盘口壶、薰炉造型有直口碗、大盘口 壶、双系罐。 常见器物为罐、壶、碗、 钵、洗、盘。 典型装饰内容旋纹、水波纹、叶脉纹、 方格纹、联珠、忍冬花人 物、飞禽走兽、佛像、亭 阙 装饰与越窑无大差异。装饰方法及构成:堆塑、贴花、点彩、刻划 风格或简约,如几何纹构成、 或复杂,堆贴工艺影响

2.南方青瓷特点(简答) 有著名的瓷窑及满足生活需要的多种产品,率先发展起来的是浙江地区的越窑,紧接着是江苏宜兴的均山窑,浙江温州一带的瓯窑,他们都各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越窑,它是南方瓷窑中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的窑 a主要瓷窑:越窑、均山窑、瓯窑 3.南方青瓷:南方青瓷的生产分布很广,除有代表性的江浙地区外,还有湘(湖南)、鄂(湖北)、蜀(四川)、赣(江西)、闽(福建)、粤(广东)等地区。 4.南方青瓷常见器物:碗、蝶、壶、罐、洗、盆、盘、盒、钵、耳杯、香炉、唾壶、虎子、瓷羊、鸡笼、瓷灯、谷仓、莲花尊、盘口壶、薰炉。 5.南方青瓷装饰方法:堆塑、贴花、点彩、刻画 6.谈魏晋南北朝的瓷器艺术(论述) 种类,造型,装饰方法,特点,内容,纹样取材,风格,代表作品 7.魂瓶:是一种冥器,是专为封建地主、上层统治者陪葬而生产的器物。上有亭台、楼阁、佛像、各色人物及欢悦的禽兽,器形复杂,为防止有人打扰墓主人,故有小洞以便主人的灵魂躲藏,瓶内有植物种子,又谓谷仓。 8.莲花尊: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装饰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其器体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的莲花构成尊的主体。器物造型优美,端庄俊秀。代表作有出土于河北省景县的莲花尊,体现了北方青瓷的特色。 9.虎子:一种卫生用瓷,是一种男用夜壶,一般做成卧兽状,有提梁。 10.寨里窑:山东省淄博寨里窑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之一,生产莲花尊。 11.画像砖:在汉代比较流行,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汉砖。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墓室用砖上进行装饰,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和甘肃嘉峪关及河南邓县。12.江苏南京砖印画像:是由多块砖组成一个完整画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竹林七贤与荣戚期》 13.甘肃嘉峪关画像砖:小幅画最多,即一砖一画,多表现劳动场景,如:采桑、扬场、牧马、井饮、进食、宴饮、奏乐等。 14.河南邓县画像砖:模印着色,一砖一画,内容:青龙、飞马、飞仙、四神、运粮、战马、武术等。 15.蜀锦:是南北朝织造物,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四川自古织造技术发达,产于此处的织造物就统称为蜀锦。主要品种:绣、綦、组、罗、绮、绫等。纹样:云、凤、花草、树木等。 16.浅谈丝绸之路及与之相关的器物丝织出土:综合谈与之相关的工艺美术如唐三彩,敦煌石窟,丝织。丝绸之路汉代开辟,元代结束。中西文化交流起到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