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杨楠

准考证号: 246512300200

指导教师:邹花香

2016年11月10日

目录

一、自学能力的概念 (4)

二、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 (4)

1、培养自学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4)

2、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5)

3、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5)

三、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 (6)

1、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 (6)

2、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8)

3、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10)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仅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传统的教学观往往是重结论、轻过程,这就轻易于使学生死记硬背结论,而不去思索结论生成的过程。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习惯

说到自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自学成才的名人,比如法国现实主义雕刻家罗丹,他生于巴黎一个小职员的家中,幼时非常喜欢画画,曾因专心绘画而荒废了其他学科,被普通小学开除。十七岁时投考高等美术专门学校,两次未考中。后来他受雇于雕刻家做助手,经过长期的苦学自修,终成为一大家;还有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诺贝尔、苏联著名生物学家米丘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等伟大人物。同时又不禁让我们产生疑惑,为什么许多高学历的硕士、博士一生业绩平平,而这些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反倒成就卓越呢?奥秘就在于这些成功者善于自学,勤于钻研。下面,笔者在此就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和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自学能力的概念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下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人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要素。自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

二、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

1、培养自学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中国是第一应试教育大国,现在还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学生跟着想到哪的现象。在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一直存在着不少问题,一味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方法,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榨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基层教育者身心疲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更严重的是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遇到新事物也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2001年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改

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像、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中,有一个新名词:三维目标,即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学能力就包含在教学活动中的二维目标中。

目前,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学海无涯,在知识激增,竞争剧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在课堂上经老师传授的知识,对一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有数据表明,人们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应用到的知识只有10%来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而90%来源于工作过程中的自学。所以,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应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说知识是鱼,那自学能力就是捕鱼的方法,只要掌握了捕鱼的方法,还怕吃不到鱼吗?

在小学阶段,各学科之间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互通性。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脚踏实地地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其他学科上,学生也会产生自学的意识。

3、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小学阶段,每节课只有40分钟,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教学是学习语文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字讲到它的字音、字形、组词、造句、同音字、形近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笔画顺序、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在古诗教学中,一首简短的古诗可以从作者生平讲到创作背景,从语言讲到意境,从作者的思想讲到有感情地朗读……由于语文知识的延伸性,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的教学还远远不够,因此,老师在上课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有选择性地侧重于教学重点。如此一来,就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理解消化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

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但是,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没有教师的辅导,也没有同伴的帮助;二则在现代种类繁多的娱乐媒体的诱惑下静下心来自学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三则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特别是年纪尚小,心理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习惯了长期以来“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会使他们有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怎样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三、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

学校是伴随绝大多数孩子长大的一个重要空间,多少年来,人们想使校园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可调查却表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生一年比一年更加不喜欢学校的生活有近60%的学生选择“假如我可以不上学,我会不去上学的”。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学校的生活缺乏情感或失去兴趣。所谓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是指有兴趣地学习,“乐知”是指愉悦地学习,人们如果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

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当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恼的事情,反之,当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时,就会将学习由一件苦恼的事转换成一件快乐的事。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从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入手。那么,老师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一个必要环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导入,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可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教学《风娃娃》时,我用谜语“抓不住他的身子,看不见他的影子,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动房子”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对风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轻松地过了课文理解关。

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们,老师拿了一瓶饮料来,想请你们喝,不过,你们只能站着喝,谁来?”

生:“老师,喝不到。”

师:“那怎样才能喝到?”

生:“拿起来就可以。”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乌鸦喝水》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应该采用有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我在前一天晚上用卡纸做好了一个青蛙,一个小鸟形状的两个头套,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戴在头上来扮演青蛙和小鸟。在课堂上,学生们看到这两个卡通头套都特别兴奋,练习对话时也格外认真。在角色扮演环节中,两人为一组,以评分的方式选出最佳,意料之中,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到了这个表演活动中,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和想像: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不爱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玩游戏的学生却很少遇见,将游戏、谜语、故事等有趣的方式导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但能使学生从被动应付、接受灌输的

困境中解放出来,以自主的活动来主动地学习语文,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

(2)建立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有两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许多家长把这两句话当作至理名言。在学校里,经常看到有学生因为丢了东西或者考得不理想而哭鼻子,但是经过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哭鼻子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使他们难过,而是怕回家后被家长批评打骂,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中国式传统家教的观念根深蒂固。

的确,孩子不能溺爱,也有一些孩子因为惧怕父母的打骂而听父母的话,但是,“棍棒之下”很容易使孩子心里产生阴影,养成内向、自卑的性格,这对孩子以后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适当地进行激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很多老师和家长喜欢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来比较,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并且给与夸奖,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挫败的时候,更要通过鼓励、表扬、引导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是过犹不及,在夸奖、鼓励的同时,也要注意夸要夸在点子上,不能不切实际地乱夸,让孩子觉得人人都不如自己,养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习惯。

2、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精力旺盛却缺乏自制力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学习还需要教师的安排,因此,教师要详细具体地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预习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在学生预习课文前,教师可以先编写好相应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的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导航仪、课堂学习的平台、课后学习的推进器。

“导学案教学”,以导学为主线,以自主学习为主体活动,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特色,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预习导学应从学习目标入手,把学习目标问题化,使学生不仅要看书自学,还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自觉探究得到深化;把学习方法化、过程化,具体培养自学能力。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预习导学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每一环节都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哪些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真正体现导学的目的。

结合导学案,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导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一般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联系,蕴含着同一个主题。在每个单元课文的前面,有一段“导读”,导读体现了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导读就像电影的首映式,精彩的内容先给你看一段,为的就是激发你的兴趣。学生预习时应仔细反复地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教材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

(2)读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预习时,把课文至少阅读3遍,看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组词、造句,做到能正确、流利,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地读出课文,并能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做笔记。预习课文时,可以借助工具书,把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写在该词语的旁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在空白处写一写这句话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以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长期如此,不仅能积累大量的词汇,丰富语文知识,表达能力也会有大幅提升。

(4)查资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查阅资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可以要求学生用看课外书、查手机电脑等方式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5)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技能,而提出问题却需要观察思考和勇气。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们都不能嘲笑他,而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

(6)多合作。自学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身处需要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学生只有学会交往合作,才能突破个人狭隘的小圈子。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应提醒学生在预

习时有想法多和同学交流,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更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知道老师对预习的重视。

此外,“听、说、读、写”四大功能构成了语文能力系统。四种能力既各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可以口头表达——即“说”的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以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展示自己的成果,交流自己的看法,不把课堂课堂搞得密不透风,不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跟着老师转,而是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对话,自由地去发现文本自身的魅力与精彩。

3、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生受益。当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自学的习惯后,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毕业后的漫漫人生道路上,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作业,就是知识检查和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做作业也是完整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作业贵精不贵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切忌采用题海战术,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家庭作业会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家长对学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辅导作用,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家长产生依赖性,离开了家长,作业就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写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的新知识,遇到难题先动脑思考,不懂的再去寻求帮助。还有小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早晨匆忙赶到学校抄袭作业的情况,教师应当分析学生抄作业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

(2)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在学校,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做作业是不太专心,身边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玩具。在学校尚且如此,在家里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还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因此教育学生专心做作业是极有必要。

(3)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粗心的情况,做完作业之后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诸葛彪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徐家良主编. 小学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潘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8】崔晓琴,马亚苹. 为学生插上成长的翅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9】高凌燕. 探究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亚太教育,2016

【10】王喜红.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几点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6

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与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与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20T15:39:28.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作者:金曦威[导读]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中心小学31802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主要表现是部分小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写作兴趣不浓厚等,接着提出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包括积极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利用多媒体丰富写作评价方式等。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小学生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著名学者张志公曾经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在普通教育中,语文教学可以算是一个难点学科,写作教学又是难点中的难点,也就是说,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习作难教”。主要是因为写作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东西并不能一概而论,能够使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能很好地打开写作思路,写出较好的作文来。所以,要重视小学生语文的写作现状,运用有效策略,让学生尽可能地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心中所感所得,既能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小学生语文写作现状 1.部分小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是“积沙成塔”的积累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写作技巧,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才能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基础。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没有这样的良好习惯,写作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升。 2.部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厚。在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基本会按照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老师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最后读几篇好的范文,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结合实际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忽视了写作真情实感与生活的联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学生考试的需要,在写作方面为学生设置了一些框架,会让学生去背诵一些写作“模板”,通过这些“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提升写作能力,没有融合学生的真情实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小学生的表达空间不足,缺乏跟生活的关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的,无趣的,死板的。 二、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 1.积极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写作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主要呈现方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提高写作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写作教学历来没有标准模板可供学习,虽然各式各样的写作教学策略和方法也数不胜数,累出不穷,也各有千秋,但是让学生更好地收集、罗列写作素材是基础和前提。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训练的时候先找一个中心词,由此散发出不同的写作方向和素材。 2.运用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在绘制作文思维导图时,可以慢慢打开自己的写作的思路,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由中心词出发,在不断延伸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路便被打开了,可以捕捉到更多灵光一现的写作点,学生将脑海中的写作点不断地具象还原后,是更加真实并且特别的写作点,这样的作品往往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此外,要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向小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开展文化主题的阅读活动,选择那些富含哲理的经典读物,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美。在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之后学生的写作思路变得更加开阔。 3.运用多媒体丰富写作评价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写作课堂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传统的纸质写作范文相对比较单一,也浪费时间,运用多媒体课堂让学生阅读范文更加方便。我们以写作评价为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评价不仅仅是课堂学生写作的结果评价,还包括对学生整个写作过程的评价,对展开的过程中呈现的题目写作行为进行评价,把评价贯穿于应用写作的每一个环节,即在格式、语言、修改等环节中都要有评价在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建立起学生的写作档案资料,将每次写作评价结果记录其中。可以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反思,学生反思自身的写作格式是否规范?这样入手写作是否有效率?让学生持续性地以评促思,学生不仅会“知其然”,更重要的是会“知其所以然”,从而建构稳固的写作经验,写作能力也就相应获得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写好作文需要反复的实践训练,选择良好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要积极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利用多媒体丰富写作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为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春韩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2017,(02):121-123。 [2]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问题研究,2018,(03):45-47。 [3]龚惠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内蒙古教育,2017,(10):55-56。

语文教学论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

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读写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写记的实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写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记。用笔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做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勤做笔记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读后做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默读。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5)与人分享你读过的好书。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会与同伴分享读书的乐趣,把读书的喜悦扩散,这样可以收获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 (6)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课改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宽裕,首先,合理利用零碎时间,例如,在课间或饭间读一篇简短的文章;其次,利用整块时间,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每天晚上用四十分钟的时间集中精力的读一篇文章并记下读书心得,照此法练习,不出半月学生便可感受到自己阅读能力的明显提高。 三、要精讲多读,注重学生情感的融入。 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适当引导。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个性化阅读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一切,使学生受益终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从识字阶段向阅读阶段过渡,加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四、尊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_0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那么,什么是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培养小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学是指自己独立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这是就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说的。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有一些学习环节要靠学生独立学习,如预习课文、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阅读课外书等等。随着升入中学、大学,这种独立学习的比重将逐年增大。自学能力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培养。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记得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特爱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到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问反犬旁可以组什么字,他张口就说:“狄”,神探

狄仁杰的“狄”。老师都惊讶他知识的丰富,竟能在看电视中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专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小学生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每查一个字、词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当今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和词典的良好习惯,对常见字或词也往往不明其意,如“津”不知是唾液,更不知道“后逐无问津者”的“问津”引申为“问路”。不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的也为数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检字的更习以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 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

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河北省阜城县崔庙镇砖门完小)滕爱红我认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真正地让孩子们多动手、动嘴、动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地从传统教育束缚中解脱出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由于几千年旧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都被束缚着。他大声疾呼冲破旧的教育传统,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脑袋,让他们敢于冲破束缚,大胆地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干;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他们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解放儿童的嘴,鼓励他们大胆地讲和问;解放儿童的空间,支持他们自由到社会和自然中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去思考人生,着意创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的学生被解放了吗?实事求是地说,还是没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从教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讲课追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课堂俨然成了教师展示教学技巧的舞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和几个尖子生在唱戏,其余学生当观众,课堂中缺乏广泛的、多向的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被忽视;在阅

读过程中,把理解教材当做目的和中心,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师生成了教材的奴隶,阅读过程中的顿悟、美感、灵性、想象被忽视。这种长期以来的“牵引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独特个性,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随着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阅读教学仍然一味要求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文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践行“对话型”语文教学,“对话型”语文教学,是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特殊空间,以文本为凭借,师生均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谈和交流的一种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 一、创设“多元对话”的情景。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

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建议

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建议 发表时间:2018-08-14T16:26:03.43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7期作者:陈占虎 [导读] 作文的学习低年级的时候应该看看兴趣的培养。我们孩子在我姐家对面的卓越大语文上课,他们应该不是那种以课文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看的是国内外名著和知识的学习,这样或许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 甘肃省平凉市山丹县南关小学陈占虎 734100 【摘要】:小学语文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对作文的要求或许不是太高,年级越往上能力要求应该会高点。作文的学习低年级的时候应该看看兴趣的培养。我们孩子在我姐家对面的卓越大语文上课,他们应该不是那种以课文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看的是国内外名著和知识的学习,这样或许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能力; 《新课标》高度肯定了写作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对于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写作积极性的培养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而从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来看,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例如,存在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透彻,对于已有教学模式的依赖,没有创新意识等。本文中,我将结合我的日常教学实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以兴趣为师,让学生自由发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真正喜欢上写作,他们才会乐于观察、乐于思考,改变?有“写作是负担”的想法,从而爱上写作。有时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太过具体,会让学生无从下笔,所以在布置作业时不要有过多的要求,作文的题目可以是完全开放的,也可以以半命题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果是命题作文,也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那么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自己想说的话”“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那么,我们需要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多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课堂也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积累素材,一定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构,进而完善自身的作文构思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结构方面都是有其所长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语言方式、感情表达,也要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作文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巧妙构思以完善自己的作文。在长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就像流水账一样,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往往都是想到哪就写到哪,毫无章程可言,有些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显得平?无奇,让观看的人从文章第一句就可以猜到结尾,没有阅读兴趣,这样的作文方式无疑是失败的。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讲解语文课文的结构及其具体的构思,怎样的结构方式可以使文章跌宕起伏,可以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她是我的朋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沿着文章的逐渐展开向学生介绍其结构表达方式,这篇课文就是以记叙文的手法描写了一个故事。文章开头交代了战争时期的大背景,一个小姑娘受伤了急需输血,这时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一段就是为下文故事埋下了伏笔,大家都会对这个孩子的行为感到疑问,他到底要不要献血?之后的两段描写小男孩输血时的情景更是让读者疑惑,先是抽血的过程一动不动,然后又低声的抽泣,护士以为小男孩是疼哭的,结果小男孩否认了,那他到底为什么哭呢?故事的最后大家豁然开朗,?来小男孩认为输血给别人自己就会死掉,但是因为小姑娘是他的朋友,他必须要救她。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就是巧妙的构思,情节一波三折,结局让人意想不到,到最后也会让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课文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思路总结,说出其中的转折点的具体句子,让学生深入分析和体会,以此来培养精彩的作文构思。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感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深刻立意 在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文章主旨感悟。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是借助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一个美好的感情,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人生百味,从而在小学时期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也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没有思想的作文就是一个空壳子,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的中心思想,然后化为自己的思想?历和写作素材。这样的阅读课文主旨感悟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人生品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具有深刻的立意,为作文加分添彩。 综上所述,学生的写作水平始于小学语文,而一切的作文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和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极佳的阅读材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优美语句、人物形象描写,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最后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方式。

论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精读、略读和浏览”。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是前提,培养阅读习惯是关键,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保证。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前提。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激发兴趣的方式也很多,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实物教学等。而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如:谈话激趣,扮演角色,设置悬念,设景演练,填补空间,故意示错等,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各施各法。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出示相关图片以视觉的强烈冲击,加上对课文的品味积累,那会更直观有效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19-09-22T17:42:05.43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作者:肖英子[导读] 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录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对于世界的看法,能够多角度、更加全面的去观察事物,培养出色的洞察能力。湖南省武冈市马坪乡中心小学肖英子 摘要: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录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对于世界的看法,能够多角度、更加全面的去观察事物,培养出色的洞察能力。写作的过程中是对事物的再加工和敏锐化,从生活中细小的事物出发去进行相应的拓展,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却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到担忧,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写作技巧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需要去思考的。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来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了相应的看法和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在写作教学中能够有效体现的,因此,写作成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强烈,他们的眼中常常会发现成人难以注意到的美景,与此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的体现方向也十分的独特。但是,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导致他们的写作技巧不够成熟,对于词汇和手法的使用不够熟悉,常常在写作的过程中闹出许多的笑话。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能够针砭时弊,做好衡量的准备,通过利用学生的优点来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强调模仿练笔 很多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学生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很差,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十分的有限。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低难度文章的欣赏,之后再让学生来针对文中的写作特征进行仿写。创造是在一定的表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表象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发挥的空间。 例如,教师在上到《杨梅》一课后,教师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法也介绍一种水果,从外形、颜色、味道各方面进行描写。之后,教师让学生来将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分享,让大家来进行赏析。一位同学写的是葡萄,写道,那藤曼上挂着的黑溜溜的大葡萄,随着一阵风吹来晃晃悠悠的,像极了胖嘟嘟的小娃娃们。对于这样一句话,其中蕴含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展现的葡挞硕大的姿态。对于这样的修辞手法,简单易懂,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效的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另外,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其潜能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都是在活动中能够有效体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特征和爱好来组织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在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的眼界,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例如,在学校开办“红领巾”广播站活动中,很多的学生一开始投稿都是讲学校怎么样干净,那儿又被弄脏了等内容单调,投稿成功率低等内容,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就问学生,你们最喜欢、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结果大家踊跃发言,最后总结出,还可以写身边的好人好事,热点新闻,学习方法,心里话,等等。学生的思路被拓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崭露出来。随着视野的开阔,同学们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投稿的积极性更大,成功率也更大了。记得“三八”妇女节那天,有个同学写道:“老师您是太阳,给我们温暖,您是园丁,培育我们健康成长------老师您就像我们的妈妈,疼爱着我们。”对于学生这样的内容,教师十分的感动,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写作才能。 三、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能力是写作点睛之笔,一篇文章的细节部分往往能够给整篇文章添色,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也显得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处于高峰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十分的重要。 例如,教师在上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句就表现出了对于相同的事物在不同角度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教师及时的把握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教师拿出一碰仙人掌的的盆栽,不同的学生分布于不同的位置他们所看到的景色是不同的。教师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自己看到了些什么。有一位同学说到,她觉得这是一个母亲在抱着自己的孩子,母亲即是仙人掌,而孩子则是仙人掌上含苞待放的粉色花骨朵。对于学生的观点,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独到的观察能力。 总结: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教材中的彩绘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写作来说却是苦难重重,首先作文的篇幅较长,其次还具有结构、各种修辞手法等陌生内容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师需要教授的重点内容,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积极的学习是教师需要考虑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兴趣,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更好的进行学习。参考文献: [1]康顺有.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24):149. [2]梁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01-102. [3]李青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56.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闲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时,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二、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课前、课上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的。 在每开始讲一篇新课文,我都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对于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我结合讲授新课来解决。并继续教学法提要求。例如,预习时学生不注意分析课题,我就在讲授新课时带领他们分析课题的作用,并要求再预习时注意思考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又如,预习时学生注意了每段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各段之间的关系,学习新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找前后文的内在联系,并要求他们在下一次预习时也用这种方法。学生看到自己预习中的问题,随着课堂的学习逐步得到解决,对预习更感兴趣了,自学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三、教给学生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教给小学生自学方法,语文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记住,教给小学生学习方法,不能笼统地空讲知识,一定要结合所学课文,特别是小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来讲,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掌握要领。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渔,方能“不用扬鞭自奋蹄”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凡是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字、词,我没有当众公布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查字典,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学的习惯,而且掌握了自学规律,提高了自学能力。(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四)根据课后问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含义深刻不易理解的句子。(五)学会自我质疑:①依据课题提出问题;②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 ③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二、课中精心导读,提高自学效率

语文(心得)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论文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标签: 杂谈 我们认为,阅读和写作,就像一对亲兄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必然会对他的写作有直接的帮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阅读能力都没有的学生,他的作文能写得好。 因此,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最终可以通过其写作水平来检验。从这个意义说,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有好多老师都说自己班级的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差,特别说是,孩子们在考试时,阅读题扣分严重,直接影响了语文学科的考试成绩。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我曾经在期末考试后对每个年级的一个班级的期末考试卷做过抽查统计。还真是发现,相当多的孩子对于一些阅读题感到无处下手。总之,什么样的问题都有。结果丢失了很多的分。统计结果,阅读题答得比较好的同学寥寥无几,不丢分的太少了,可见,目前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更应该找出解决的办法。 说到孩子们在语文考试时阅读题容易扣分这个问题,我认为,其中既有学生本身阅读能力(含分析判断能力)问题,也有答题的技巧问题,而这两种能力又不是靠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需要经过一段专业而系统的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学语文,除了接受课本里的人文教育、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接受思想感情的熏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或叫语言表达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考衡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的重要试金石。 孩子们阅读能力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根据孩子们目前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1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

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