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型

中耳炎分型
中耳炎分型

中耳炎临床分类(2011.4 昆明)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专业组

一、急性中耳炎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慢性中耳炎

1.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①静止期②活动期

三、中耳胆脂瘤

四、中耳炎并发症

(一)、颅外并发症

1.颞骨外并发症

①耳周骨膜下脓肿②Bezold脓肿③Mouret脓肿

2.颞骨内并发症

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②迷路炎 a.迷路瘘管 b.化脓性迷路炎

③岩尖炎

(二)、颅内并发症

1.硬脑膜外脓肿

2.硬脑膜下脓肿

3.脑膜炎

4.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5.脑脓肿

①大脑脓肿

②小脑脓肿

6.脑积水

五、中耳炎后遗疾病

1.不张性/粘连性中耳炎

2.鼓室硬化

3.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4.隐匿性中耳炎

六、特殊类型中耳炎

1.结核性中耳炎

2.AIDS中耳炎

3.梅毒性中耳炎

4.真菌性中耳炎

5.坏死性中耳炎

6.放射性中耳炎

7.气压性中耳炎

中耳炎临床分类(2011.4 昆明)标准解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专业组

疾病分类是基于对疾病本质认识过程的深化且不断修正的,是涉及具体医疗过程的重要指导标准。中耳炎最早的分类始于Kramer(1849),K氏将中耳炎按鼓膜表现分类;Willian (1853)在《Aural Surgery》中按病理分类;Adam Politzer(1894)按照疾病性质(中耳化脓/非化脓分泌物)和病程分类,成为现代中耳炎分类的基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WHO公布了ICD-10中耳炎分类标准(The Tenth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 ICD-10)。1995年,Read在英格兰Loughborough(拉夫堡)国立卫生服务编码和分类中心制定了Read Version 3.1中耳炎分类标准,2002年Gates发表的中耳炎分类标准,比较全面的代表了现代意义上的中耳炎分类标准。

2004年5月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会议(西安)制定了中耳炎分类(试行稿),在此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专业组于2011.3.31-4.3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中耳炎分类标准制定会议,会议本着“简明、准确、规范、接轨”的原则,参考国外主流分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中耳炎临床分类标准,以其指导本行业的规范治疗。以下为该分类相关解读。

根据病程、病理、发病机制、后遗症、并发症等要素综合分6类: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耳炎并发症、中耳炎后遗疾病、特殊类型中耳炎。

1. 急性中耳炎:发病的时间界定为4周以内。又可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两者的临床界定以鼓室、乳突是否出现脓性分泌物为判断依据,其判断金标准为在鼓室积液中是否培养出细菌。

1.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为咽鼓管功能不良、免疫介导、细菌感染等因素;发病机制主要为鼓室负压;主要病理表现为早期的鼓室渗出性积液;临床症状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可伴有耳痛;临床检查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可伴有鼓膜充血;听力学检查为存在气骨导间距,中耳阻抗为早期鼓室负压为“C”型曲线,出现鼓室积液时为“B”型曲线,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其转归主要有伴有细菌感染后转化成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则发展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无临床症状但影像学表象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的隐匿性中耳炎以及临床完全愈合。

1.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主要原因为细菌感染;发病机制为细菌及病毒经咽鼓管、中耳乳突骨性缝隙、血源性、感染的鼓膜或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转化而来;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耳

乳突腔粘膜、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鼓室乳突内为脓性分泌物;临床主要症状为耳痛,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临床检查见鼓膜充血、隆起、或波动性穿孔;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中耳阻抗多表现为“B”型曲线,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其转归主要有鼓膜急性穿孔、迁延不愈则发展为慢性化脓性性中耳炎、无临床症状但影像学表象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的隐匿性中耳炎以及临床完全愈合。

2. 慢性中耳炎:发病的时间界定为4周以上。又可分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者的临床界定以鼓室、乳突是否出现脓性分泌物为判断依据,其判断金标准为在分泌物中是否培养出细菌。

2.1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①初始(诱因形成)阶段:主要病因为咽鼓管功能不良、免疫介导、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鼓室负压,但尚未形成鼓室积液;②发展阶段:出现鼓室积液,鼓室粘膜通常良好,为本病的主要病理表现,鼓室积液细菌培养多数无细菌生长,也有研究表明积液内可以培养出细菌,但培养出细菌并不等于化脓,这是与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区别。该病在病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命名不同,其同义词包括:卡他性中耳炎(catarrhal otitis media)、中耳积液(middle ear effusion)、渗出性中耳炎(exudative otitis media)、分泌性/浆液性中耳炎(serous otitis media)、粘液性中耳炎(mucoid otitis media)、胶耳(glue ear)。临床症状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临床检查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鼓膜可呈淡黄色;听力学检查为存在气骨导间距,中耳阻抗为早期鼓室负压为“C”型曲线,出现鼓室积液时为“B”型曲线,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③转归阶段:分泌性中耳炎转归包括痊愈、转化为隐匿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

2.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以病理学特征为定义,指细菌感染中耳乳突腔粘膜、骨膜、骨质后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中耳乳突腔内以白细胞、巨噬细胞、感染的细菌为主构成脓性分泌物,由于炎性介质的存在,刺激粘膜在中耳乳突腔产生纤维肉芽组织并对骨质产生侵蚀,如持续性流脓则为活动期,否则为静止期,但静止期并不排除纤维与肉芽组织的存在,部分病例可伴有病灶内上皮组织增生合并形成中耳胆脂瘤;细菌侵蚀途径为经咽鼓管逆行、穿孔的鼓膜、炎性病变的鼓膜、中耳渗液、血源性及临近骨缝隙感染中耳乳突腔粘膜;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听力下降;检查主要为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粘膜可正常或水肿、肉芽增生;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其转归包括鼓膜自行愈合,此时鼓室乳突粘膜可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鼓室乳突可残留有密度增高影,听力可恢复正常或残留永久性气骨导间距;另一转归是经临床干预治愈。

3. 中耳胆脂瘤:本分类不包括先天性胆脂瘤,特指后天性胆脂瘤。本病指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其生成机制、病理及转归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严格讲本病不应列入中耳炎分类,但胆脂瘤生长过程中可伴有细菌生长,与慢性中耳炎伴随,且临床处理与中耳炎相同,故仍将其列入中耳炎分类。本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咽鼓管通气不良,中上鼓室通气障碍,导致上鼓室负压,缺乏纤维层的松弛部鼓膜被吸入上鼓室,其上皮层在上鼓室内堆积形成胆脂瘤并向鼓窦乳突发展,其他的发病机制包括紧张部鼓膜边缘性穿孔后,临近穿孔边缘的上皮组织向中耳腔内生长形成胆脂瘤,其他可能的形成原因包括在感染的中耳乳突腔内上皮化生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脓液恶臭味,听力下降;检查主要为鼓膜

松弛部内陷、穿孔,紧张部内限、增厚;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可引起颅内及颅外并发症,通常需要外科干预。

4. 中耳炎并发症:中耳炎并发症的分类与内容与经典教科书内容并无大的改动,本分类将其分为颅外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又分为颞骨内和颞骨外并发症,面神经麻痹列入颞骨内并发症。

5. 中耳炎后遗疾病:本分类中耳炎后遗疾病包括粘连性中耳炎(中耳不张)、鼓室硬化、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和隐匿性中耳炎。既往曾称“中耳炎后遗症”,但此病常需临床治疗,故其名称改为“中耳炎后遗疾病”,以示区别不需临床治疗的“后遗症”概念。

5.1粘连性中耳炎:指经长期临床治疗或未经系统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所导致的鼓膜与鼓室结构粘连,严重者鼓膜与鼓岬粘膜融合、上皮化;以长期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纯音听阈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不良,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

5.2 鼓室硬化:该病的原发疾病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居多,其他包括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隐匿性中耳炎等,也可与其同时存在。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碳酸盐沉积在鼓膜纤维层、鼓岬粘膜、听骨表面粘膜层形成钙化灶;临床症状为长期听力下降,可有耳流脓病史;检查可见鼓膜完整或穿孔,鼓膜表面钙化灶或鼓室粘膜钙化灶;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盖来氏试验可阴性,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CT检查鼓室、乳突腔可见密度增高影,可发现钙化灶。

5.3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该病的主要病因以咽鼓管功能不良为主要病因,原发疾病以分泌性中耳炎居多,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考虑到其发病原因及病理,仍然列入中耳炎后遗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中耳乳突负压后,粘膜毛细血管扩张破坏,红细胞渗出,含铁血黄素自细胞内溢出,在鼓室乳突腔内积存形成分泌物并伴有肉芽组织增生;临床表现为长期听力下降,耳溢液为淡黄色或血性;检查见鼓膜多数完整,呈蓝色;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CT检查鼓室、乳突腔可见密度增高影;本病须鉴别诊断排除高位颈静脉球、颈静脉球体瘤或鼓室球瘤。

5.4 隐匿性中耳炎:本病通常由急慢性中耳炎转化而来,临床无症状或听力下降,检查见鼓膜正常;听力学检查可存在气骨导间距或正常,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CT检查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鼓室、乳突腔可见密度增高影。

6. 特殊类型中耳炎:本类型中结核性中耳炎、AIDS病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真菌性中耳炎特指在中耳乳突腔内培养出特异性致病菌;坏死性中耳炎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骨疡型或肉芽型中耳炎,既往骨疡型或肉芽型中耳炎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的伴随病理改变,本分类中的坏死性中耳炎特指中耳乳突腔内出现除上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中耳炎以外的坏死性组织;放射性中耳炎为中耳乳突腔经历放射线照射后出现的无菌性放射性组织坏死;气压性中耳炎特指鼓膜内外气压急剧变化而咽鼓管不能及时平衡气压引起的中耳腔负压导致中耳结构物理性损伤,出现鼓膜充血、穿孔、鼓室积液。

(孙建军刘阳)

我家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经历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我家孩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经历了,各种原因拖来拖去一直没写.当时孩子得病时就在百度上看到了一个妈妈写的治疗经历,对我帮助很大,那会就暗下决心,如果我的孩子也治好了我就也来写一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 我孩子是2016年春天发现听力明显下降,于是去省儿童医院检查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这个病有个三个月的自逾期,所以当时医生没多说什么,药都没开,只嘱咐一个月后复查.过了一个月复查,症状并无好转, 当时声导抗的值是一个B,一个C,很不乐观,但医生仍旧没多说什么。看着孩子听力那么差,我们家长自己急啊,于是上网各种查,听说中医治这个病有效,就去省中医院找了个教授看,结果人家直接让做手术。手术要全麻,我们还真是不愿意,所以执意要医生先开点中药试试。就这样又一个月过去了,再去复查,听力差成40dB,声导抗两个耳朵都变成了B,最差的情况!中医更确信是要做手术了,我们还是不同意,因为上网查了好些手术后都复发的,而且孩子才6岁,真心不想她全麻。于是我们又返回省儿童医院,把耳鼻喉科的医生都研究了一遍,恰巧有一个副教授是擅长治疗这个病的。他看了我们的检查结果和病历后说,实际你这病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是可以考虑手术,但是还是先吃药再试试把,我可以这么跟你说,省内我要是治不好,其他医生也治不好。说得如此自信,甚至自傲,反倒让我看到了点希望。他开了一个什么桉胶囊,(原谅我真记不住名字),说明上是写可以促进液体排出的,一个医院自己生产的鼻炎合剂,一个转移因子口服液,还有一个喷鼻子的,并且叮嘱千万不要感冒。为了不让孩子感冒,我们便不让她上幼儿园,细致的照料,饮食也杜绝一切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还有发物。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去复查,终于有了好转,听力略微上升,声导抗一个B一个C。当时我在网上查到有做吹张治疗的,就是通过仪器往耳朵里鼓气,于是我问了句医生,咱们医院可不可以做这种治疗,没想到医生说你买一个回去做就是了。居然有家用的!为什么医生早不说呢?我问医生哪有卖,医生说你去治疗室找护士把,我不方便说,省得你们以为我有什么利益关系。这个医生也真是够实在!最终在治疗室那拿到张广告纸,在上面扫码订购了一台,大概六七百元,牌子我就不说了,怕大家以为我这是软文。吹张器很小,就成年人巴掌大,操作也非常简单,我家孩子一下就会用了,每次都是自己用,不用我们管。这个吹张器就是我孩子的救星,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用了一个月后去复查,听力又上升了,声导抗两个C。接下来仍然是那些药,只是没开转移因子,继续一天三次的吹张治疗,一个月后再去复查,听力完全恢复正常,声导抗一个A,一个C,我拿到结果高兴坏了!医生也没再开药,就说自己多注意点,至此这个病就算是治好了,回家我们还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的吹张,把之前剩的喷剂用完,基本就这样了! 我自己感觉治疗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预防感冒,二、吹张治疗,吃药什么的

小儿中耳炎治疗方法

1、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

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宝宝被动吸烟,会得中耳炎 宝宝中耳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全,较为粗短平直,周围的骨壁很薄,有的部位还有未完全闭合的骨缝,病毒或细菌很容易从这些“暗道”潜入中耳引起炎症。 最常见的是患了感冒、鼻炎、扁桃体炎的宝宝,抗病力较弱,“引狼入室”的机会大。 但父母的一些“不良”小动作,也会导致中耳炎“袭击”宝宝。主要有以下情形: 1、妈妈躺着喂奶,易使少量乳汁流入宝宝耳中; 2、久用安慰奶嘴,引发宝宝频繁吸吮,病菌乘机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

中耳炎知识讲解

中耳炎,顾名思义就是中耳部分出现了炎症,那么这个炎症就是发生于中耳的四个结构: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发生在它的黏膜或者鼓膜、鼓室里面的一些炎症,我们称之为中耳炎。此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尤其小孩发病率比较高。 临床上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主要一是有耳闷、耳闭塞感,二是可导致听力下降,三是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的症状,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耳朵痛。 临床上把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这四类中耳炎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可以不由其他疾病引起,但也可由其他疾病发展而来,如急性传染病或者耳内进了异物或者耳内长了肿瘤等,都会引起中耳炎发生,尤其环境污染比较中的环境中,中耳炎出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中耳炎的诊断可以专业医生做肉眼检查和辅助检查、测听力(纯音测听、声阻抗、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等来做综合判断 中耳炎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通畅引流、清楚积液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清楚病灶、控制听力,防止并发症。 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多发于8岁以下的儿童。中耳炎可由不由其他疾病引起,但可由其他疾病发展而来,比如一些急性传染病、耳朵里进了异物、耳朵长肿瘤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中耳炎。 下面我们对一些常见导致中耳炎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

关于儿童急性中耳炎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急性中耳炎的防治知识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因此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季节性发病规律类似,多发于冬季,春秋季频发,夏季少发。75%以上的儿童在3岁前至少患过一次急性中耳炎,50%的儿童一生中至少3次急性中耳炎发作,93%的儿童7岁的时候至少已患过一次中耳炎。30%的人会反复发作,发病高峰年龄主要在2岁以内、及学龄前期。 一、病因 (一)咽鼓管途径感染。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也可通过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3.不正确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游泳、跳水,不恰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可将致病菌及鼻腔分泌物等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4.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并且开口处位臵低,如果平卧哺乳,乳汁及胃内容物易经咽鼓管逆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二)鼓膜途径。鼓膜穿刺,鼓膜臵管,鼓膜外伤时,外耳道的致病菌可通过穿孔处直接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突然发生的耳部疼痛,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患儿耳痛较剧烈,表现为撕扯自己的耳朵,摇头,哭闹。1岁内表现为耳漏,可伴发热、易激惹等全身症状。 (二)临床检查。 鼓膜饱满或隆起,鼓膜活动度降低且充血发红。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四)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 1.纯音测听及声导抗。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或导抗图为B型曲线。 2.颞骨CT。必要时可行颞骨CT,了解鼓室内情况。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48小时之内突然发生;耳痛;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或鼓膜穿孔伴有耳漏;可存在中耳积液;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二)鉴别诊断。 1.外耳道炎 主要外耳道疼痛充血肿胀,鼓膜表面炎症轻微或正常,听力无改变。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011-07-18 19:54:15) 转载标签: 杂谈 漏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鼓室积液)(谭敬书、李凡成体验)宣告工夫:2010-01-09宣布者:李凡成(走访人次:992)漏出性中耳炎与咽鼓管性能阻碍有关。上呼吸道传染常惹起咽鼓管炎症性梗塞,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如腺样体肥硕)、肥厚性鼻炎等可导致咽鼓管机械性堵塞,以及中耳气压伤等,从而使中耳腔组成负压,致中耳黏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添,鼓室展现漏出液而造成本病。万一病情重复暴发或病程迁延,则致咽鼓管常年闭塞、鼓室黏膜增生、肥厚、黏连,鼓膜变厚、浑浊或萎缩等转变,致听力受损。 临床上,本病有急性期与慢性期,但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无鲜明界线。急性期者,中医称为耳胀,慢性期者,中医称为耳闭。中医古代文献关于耳胀、耳闭的材料只有半点零落记述。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载:"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明?薛铠《保婴撮要》卷四:"耳…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明?窦梦麟《疮疡体验全书》卷二:"

耳胀痛,用江鱼齿(又名脑内骨)火煅为末,水调滴入耳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一中录有"鲍宝山,肝气挟湿,右耳胀痛,以疏风胜湿治之","某,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烦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味道"等医案。及至近代,陆洁净《群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病名,指出:"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并罗列了病源、症状及治法。关于耳闭,以《内经》论述为早,如《素问?生机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这里之"耳闭"指症状。"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方隅《医林绳墨》卷七,其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虚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古医籍中,耳闭与耳聋意义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学方面,《灵枢?刺节真邪》载有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明?曹士衍《保生秘要》的叙述更为详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记录了鼓膜按摩法。如《景岳全书?耳证》卷二十七:"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何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压抑,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动摇,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速为领导,恐因此渐闭而竟至不开耳。" 辨证论治

饮食上中耳炎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中耳炎要注意什么 文章来源: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院史 中耳炎是耳鼻喉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很多,中耳炎危害也不少,饮食方面中耳炎患者要多注意,中耳炎可预防。 饮食上中耳炎要注意什么 1、果汁、可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可中和药的苦味,消减药的刺激作用,因而降低药物疗效。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酸性可降低碱性药物的疗效。影响维生素B族、铁、铜、锌的吸收。如果与一些药同服,会使儿童尿中的析出结晶,增加肾脏负担。 2、胡柚、橙子、橘子、佛手等的果汁含有的特殊物质,可抑制肠壁细胞酶,使药物产生首过效应,即药物作用成倍增加,导致中毒。 3、茶叶里含有大量的鞣质、咖啡碱和茶碱,不仅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而且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4、奶类饮品与药物同服时,可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奶类中的蛋白质可与钙类制剂形成凝块,不仅影响吸收,还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1、小心挖耳:应小心挖耳朵并尽量少清除耳垢,在挖取底部耳垢时,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最好勿经常清除耳垢,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2、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切勿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要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此外,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3、及时吹干耳朵:每当洗澡或洗头弄湿耳朵时,不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应记得去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4、小虫入耳勿急躁: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5、注意饮食:注意勿食辛、辣刺激食品。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不要服热性补药等。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四个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四个表现 文章来源:武汉康音耳鸣耳聋研究院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法,以便能及时是发现症状,并进行有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1、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肩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被发现。 分泌性中耳炎不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极大,迁延治疗病情加重的同时还会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患者朋友们有必要在确诊后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办法 武汉康音耳鸣耳聋研究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疗规范标准,采用的耳内窥镜是诊疗耳部疾病的一种先进仪器,采用的是冷光光源,亮度强,可将中耳、内耳病灶放大500倍,导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以使耳内狭小精密器官暴露在医生视野下,整个检查过程视野清晰,配备闪光灯泡以及摄影内镜,可拍摄清晰的彩色照片。一目了然,便于医师更精确的观察病变组织,获取更加精确的病情发展,找准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以上是武汉康音耳鸣耳聋研究院对中耳炎的相关介绍,如有什么疑问,请点击在线咨询。

中耳炎治疗指导

中耳炎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中耳炎(Otitis media)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概述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 但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无法根治。慢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转变而来,需要及时的治疗。病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中国医学博士认为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疾病病理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肾主骨髓,开窍于耳,即耳朵为肾经的末梢.当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外邪容易入侵,即容易造成感染发炎.中耳炎同样是外邪入侵导致耳道发炎.究其根本原因是肾水不足,即肾虚,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此时耳道就容易引发炎症.特别是儿童多发中耳炎大多是由於长期挑食,偏食,厌食,造成肾虚导致. 病原病因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诱因、预防及治疗护理总结 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常常因为喂奶姿势不当或者呼吸道疾病及游泳时耳朵进水等原因引发,为了达到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正确护理的目的,本文从小儿中耳炎的诱因、症状、预防、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儿中耳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家长有用: 一、如何判断小儿是否得了中耳炎,小儿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1、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 若孩子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家长们就需警惕他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2、孩子得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二、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3、孩子得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三、反应迟钝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表现。 4、孩子得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四、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 如果孩子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 二、引起小儿中耳炎的原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游泳 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3、躺着喝奶 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疲劳 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5、吸烟 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疾病简介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如果积液及粘稠而呈胶冻状者,又称为胶耳。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听声遥远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呈琥珀色或橘黄色,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多见。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大约90%的学龄前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25% 的学龄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于6月~4岁儿童。到1岁时患过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超过50% ,到2岁时增加到60%。许多发作在3个月自行消退,约30%~40%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会复发。 5% ~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年以上。在美国,每年有两千二百万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估计达4O亿美元。 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咽鼓管功能障碍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唯~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 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功能障碍两种。 1.机械性阻塞: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腔和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长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连,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通等),以及很少见的鼻咽白喉、结核、梅毒和艾滋病等特殊感染均可因直接压迫、堵塞咽口或影响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等从而引起本病。 2.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小儿的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收缩无力,加之咽鼓管软骨发育不够成熟,弹性较差,当咽鼓管处于负压状态时,软骨段的管壁甚易发生塌陷,导致中耳负压。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原因,引起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致咽鼓管开放阻力加大,也被认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此外Ⅰ、Ⅲ型变态反应均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过敏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肿,管腔闭塞有关。

中耳炎如何护理及预防

中耳炎如何护理及预防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二、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三、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四、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五、积极防治感冒。 [1]吹干耳朵 每当你弄湿耳朵,不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应记得去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2]游泳时请戴耳塞 爱游泳的人不要因为怕患中耳炎就不下水,你可以戴上柔软的耳塞,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洗头发或洗澡时,也别忘了戴耳塞。如果你容易患中耳炎,则保持耳朵干燥是特别要紧的。 [3]使用止痛药 如果耳朵痛,在你看医生前,可先用阿司匹林止痛。 [4]热敷 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缓解耳朵痛。 [5]勿经常清除耳垢 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6]使用家庭配方 你若经常发生中耳炎或经常与水为伍,应记得在每次弄湿耳朵后,使用干燥剂。消毒酒

精、白醋、矿物油都是很好的干燥剂。将头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道伸直。滴入数滴干燥剂,晃动头部,使酒精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酒精排出来。 [7]从鼻孔喷入溶液 如果耳鸣,可用500毫升的温水加1茶匙盐及1茶匙甘油,配成溶液,然后装入喷鼻瓶中,喷人鼻孔直到此溶液由喉咙后面流下。 [8]使用抗生素 严重时,则需要开刀处理,并使用抗生素。 [9]补充营养素 ①锰每天补充10毫克,耳部疾病通常与缺乏锰有关。 ②维生素A及E乳剂维生素A25000IU,维生索E6OOIU,可控制感染。小孩可使用一茶匙鱼肝油代替。 ③维生素C 每天3000~7000毫克,分成数次。 ④维生素D群每天3次,各50毫克。可以满足原组织及免疫系统每天所需,并能减轻耳朵压力。 [10]危险讯号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应去医院就诊。高烧39℃以上,这可能是一个更严重的感染讯号。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会造成听力丧失或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听力障碍。小儿中耳炎家庭护理 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发生,但父母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家庭护理方法,在孩子患中耳炎期间,尽量降低疾病给他的听力带来的损伤。 1、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3、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4、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5、在给孩子滴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外,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虽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精细的研究,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引起SOM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障碍、感染和变态反应。可能其中一个因素引起,一个因素使它持续。另一个因素使它加重。现将ET功能障碍、感染及变态反应与SOM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1 感染因素 近30年来对SOM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存争议,尽管ET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异常已明确是SOM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但Demarin将活的流感嗜血杆菌注入灰鼠的中耳腔(不堵塞ET)结果出现中耳积液和中耳壁黏膜炎症改变,从而证实ET功能障碍并非引起中耳积液的必须条件,只对延长中耳积液的病理状态起作用,中耳腔炎性渗出液的产生和ET功能障碍相结合才是发生中耳积液的真正必须条件。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已从SOM的中耳积液中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病毒和衣原体。因而认为SOM的发生与上述的感染因素有关。 1.1 细菌在最初的研究中,由于在中耳积液中找不到多形核白细胞或致病菌,因此曾认为SOM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但随着检验手段和培养方法的不断提高,许多研究相继从中耳积液中检出了致病菌,因而感染因素逐步受到重视。有文献报道,采用PCR技术检测细菌,SOM患者中耳积液中细菌阳性率高达74.5%。常见的致病菌中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其次还有8-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量的研究显示,中耳积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差异很大(0%~74.5%)?。有研究发现,可能是因为在SOM发展的不同阶段活细菌的出现有所不同,而且SOM持续时间越短,细菌检出的机会越大;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中耳腔的活细菌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当细菌感染中耳后,细菌产生的毒素特别是作为革兰阴性细菌胞壁成分的内毒素,能引起中耳黏膜结缔组织增厚,细胞密度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及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加,并破坏正常的黏膜转运系统,促进中耳积液的蓄积,导致SOM的迁延不愈。另外,细菌感染中耳后,细菌抗原及内毒素经过激活补体,趋化聚集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促进灭菌作用,使炎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细胞介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加之生理和解剖上的ET功能障碍,影响中耳积液的排泄。 1.2 病毒近年来,多种呼吸道病毒已直接从SOM 的中耳积液中分离出来,应用PCR技术也证实相当比例的中耳积液中有多种病毒的DNA存在。将流感病毒A注入栗鼠的中耳腔,24~48h 内发现中耳腔内毛细血管扩张、皮下出血、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毛细胞显示有很大程度的损害。Doyle等在33例志愿者鼻内接种流感病毒A,80%出现ET功能障碍。而且,Buchman等用流感病毒感染志愿者的中耳形成SOM。 以上实验说明病毒感染可以引起SOM。目前,从SOM患者中耳腔中分离出的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和腺病毒。 目前认为病毒的致病机制如下:因为病毒的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特性,病毒侵入中耳腔后,在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中断细胞物质代谢所需的大分子合成,破坏细胞内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降低纤毛的转运功能,损伤溶酶体膜,释放出各种溶酶体酶,造成细胞自溶;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可使细胞膜上出现新的抗原决定簇,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发生免疫病理损害。病毒感染造成中耳腔和ET的炎性改变,使ET黏膜肿胀,ET功能障碍,中耳腔内负压形成,液体渗出并蓄积。 虽然,病毒和细菌同时存在于中耳积液中,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不清楚。已知病毒能引起严重的上皮损害,导致黏膜纤毛黏液转运系统转运外来物和细菌的能力受损。几项研究显示,病毒能增强细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还能消弱多核白细胞的吞噬、杀菌、趋化、氧化功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因此认为病毒引起的炎性改变可能加强了细菌侵入的易感性;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已被证实能分泌一种蛋白酶,后者能通过清除病毒血凝素激活流感病毒。 2 免疫反应

分泌性中耳炎考核试卷

分泌性中耳炎考核试卷姓名:得分: 选择题(每题5分)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A.主要症状是突然耳剧痛,听力减退。 B.主要由于咽鼓管阻塞或功能障碍引起。 C.鼓室内有积液,鼓膜穿孔积液流出后症状消失。 D.有鼓膜穿孔。 2.那一项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A.腭裂 B.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C.航空性中耳炎。 D.免疫反应。 E.鼻咽癌。 3.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积液中,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是: A.SIGA B.IGE C.IGE D.IGM 4.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表现为: A.弥漫性充血。 B.紧张部穿孔。 C.松弛部穿孔。 D.鼓膜内陷。 E.鼓膜钙化。 5.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一般是: A.神经性聋。 B.传导性聋。 C.混合型聋。 D.感音神经性聋。 6.鼓膜穿刺的部位是: A,鼓膜前下方。 B.鼓膜前上方。 C.鼓膜松弛部。 D.鼓膜后上方。 E.鼓膜脐部。 7.下列哪种耳病最适宜耳咽管吹张术: A.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B.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D.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E.鼓膜外伤。 8.下列哪些结构不在鼓室内侧壁上: A.鼓岬。 B.前庭窗。 C.窝窗 D.鼓窦入口。 9.中耳不包括: A.咽鼓管。 B.鼓窦。 C.半规管。 D.乳突。 10.咽鼓管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阻声和消声。 B.引流中耳分泌物。 C.维持机体平衡。 D.防止逆行感染。 11.成人咽鼓管咽部开口低于鼓室开口多少毫米 A.10~~12 B.13~~15 C.16~~25 D.19~~30 E.25~~35 12.咽鼓管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A.12~~29 B.25~~30 C.30~~39 D.40~~48 1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 A.管腔短、水平、粗。 B.管腔细、长、平。 C.鼓室口粗,咽口细。 D.鼓室口高,咽口低。 E.咽口扁平、直。 14.咽鼓管开口于鼓室的部位是: A.内壁 B.外壁 C.上壁 D.下壁 E.前壁 15.鼓膜紧张部占鼓膜总面积的 A.50% B.60% C.70% D.80%

健康讲座-中耳炎防治

健康讲座-中耳炎防治 ? 中耳炎的概念 ? 普通中耳炎性疾病:1、分泌性中耳炎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 泌 性 中 耳 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 一、概 念: ◆ 为非化脓性中耳炎 ◆ 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特 点: ◆鼓室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 ◆听力下降 此病有多种命名( 极不统一 ): ◆ 渗出性 ◆ 卡他性 ◆ 浆液性 ◆ 中耳积液 ◆ 非化脓性中耳炎等(胶耳 glue ear) 发 病 率 : S.O.M.为儿童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达 80% 的儿童在学龄前至少患过 1 次S.O.M.,好发年龄10岁以下。 目前认为S.O.M.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医生对此认识提高;2、诊断方法提高(声导抗)。 以前对S.O.M.认识不足。耳聋患儿多考虑为感音N性聋(耳毒性或先天性聋哑),再之以前无确实有效的诊断手段,(如声导抗)小儿检查不配合,故认为S.O.M.发病率很低,其实其中有许多被诊断为感音N性聋患儿就是S.O.M.是可以治愈的。

S.O.M.亦分急慢性S.O.M:慢性S.O.M.可由急性S.O.M.未及时治疗,或由急性S.O.M. 反复发作所致。 二、病 因: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 公认为基本原因 ) 1、机 械 性 阻 塞:腺样体、鼻炎、鼻咽癌、头部放疗后 医 源 性 :腺样体手术等、反复中耳吹张等;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小儿腭帆张肌无力→影响咽鼓管开放,加上小儿软骨弹 性差,易塌陷。 (二)感 染: 由于病史中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有关。证据:最近发现中细菌培养阳性者为1/2-1/3,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目前认为S.O.M.可能是中耳的一种低毒性细菌感染。且有文献报导:细菌产物——内毒素起一定作用。 (三)免疫反应: 目前越来越多资料证明中耳存在免疫反应,而以前认为中耳是免疫反应盲区。因为在中耳积液中可检出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等,故目前认为免疫反应参与了致病过程,特别是在刮除腺样体后仍有较多S.O.M.复发,更提供了有利佐证。 三、病 理: 中耳与外耳通过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调节气压,使中耳始终为常压(一个

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中医称此病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中耳炎诊疗科室 耳鼻喉科 如怀疑患有中耳炎,家长最好带孩子去看儿童耳鼻喉科医生。他们可以进行详尽的检查。目前,很多医院的儿科医生没有耳镜,无法进行局部检查。诊断了中耳炎,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或其它途径的抗生素应用。患有中耳炎的婴幼儿,在完成抗生素治疗后,应该找医生复诊。 中耳炎的病因

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5.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血液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6.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不会表达的小宝宝如果有发烧,挠耳朵,摇头,哭闹,耳朵积水,听力不好等状况,可以怀疑可能得了中耳炎,应带宝宝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1.化脓性中耳炎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儿童中耳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儿童中耳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 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 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耳鸣 这种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的,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耳痛 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 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即非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闷和听力下降。在患病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 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治聋非 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中耳炎的 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者常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 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

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治疗同可参照其它中耳炎专题。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中耳炎。 1、小儿中耳炎患者在嘈杂的环境下通常听不到他人说话,中耳炎患者容易发生不注意或对他人不理睬的行为。 2、如果儿童患上中耳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不能准确说出或辨认出声音的发源地,当被呼唤时头部常转错方向。 3、听力减弱,急性中耳炎会有耳痛的症状;慢性中耳炎会出现耳内闭塞或者闷胀的感觉。 4、中耳炎有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间歇性的耳鸣,特别是当头部运动或者擤鼻涕的时候,大多数中耳炎的患者常见的症状。 5、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对谈话内容常无反应,大人必须用大声或拍击肩背后才引起儿童中耳炎患者的注意。 猜你感兴趣: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与预防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0-05-27T16:56:5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权晓舟陈剑峰[导读] 中耳粘膜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权晓舟陈剑峰 (北安市五官医院黑龙江北安 164000)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140-01 【摘要】中耳粘膜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婴幼儿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增殖体常肥大,又易患传染病,故好发本病。发病率占本科初诊的2.1%。本文将就这一疾病在临床上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并试着论述如何预防。【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粘膜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婴幼儿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增殖体常肥大,又易患传染病,故好发本病。发病率占本科初诊的2.1%。 病因 本病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次为草绿色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感染途径有三: (一)咽鼓管途径致病菌经咽鼓管粘膜下淋巴或因擤鼻不当随炎性分泌物进入鼓室。其中最常见于上呼吸道急、慢性疾病(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增殖体炎等)、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其次为婴儿哺乳位置不当,乳汗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以及擤鼻不当或用力度,将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吹入鼓室;再有鼻腔或鼻咽部手术后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或鼻咽部肿瘤压迫咽鼓管,或游泳潜水时,感染随呛入的水进入咽鼓管。 (二)外耳道途径致病菌经外伤破裂的鼓膜,或置于鼓膜上的通气管等进入鼓室。 (三)血路感染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鼓室,此途径已少见。 临床表现 (一)急性咽鼓管阻塞期,此期时间短暂,易被忽略。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自听增强。(二)急性鼓室化脓期 1.鼓膜穿孔前,有(1)搏动性耳痛,(2)听力减退明显为传音性聋,(3)全身发热,婴幼儿更明显,常伴呕吐、腹泻等胃肠炎表现。 2.鼓膜穿孔后,有(1)耳流脓,初为浆液性,后变为血染粘脓或脓性;(2)耳痛减轻,以至消失。(三)炎症恢复期或乳突炎期,视致病菌毒力、患者抵抗力和治疗情况而定。 1.恢复期(1)耳内分泌物由脓性变为粘液性,然后逐渐停止流脓;(2)听力减退多可恢复正常。 2.乳突炎期(乳突气房内积脓):此时全身症状加重,乳突区疼痛,且有明显肿胀压痛。 检查要点 (一)耳镜检查,示(1)鼓膜内陷、充血、肿胀和膨隆。初期仅见鼓膜内陷,于急性化脓期则鼓膜充血肿胀,且逐渐加重而向外膨隆;(2)鼓膜穿孔,至急性化脓后期鼓膜出现穿孔,多位于鼓膜紧张部,穿孔小者常见闪烁亮点,分泌物呈搏动状溢出,如伴发于急性传染病者,则常为紧张部在穿孔;(3)如发展为乳突气房积脓,则外耳道后上壁肿胀、塌陷,常不易窥清鼓膜;(4)外耳道脓液,初为浆液或带血性,渐变为粘脓或脓性。 (二)乳突鼓窦区压痛,早期仅有短暂压痛,随耳流脓而消退。如为乳突炎期,则该区肿胀压痛持久明显。(三)听力检查,为传音性聋。程茺视鼓室病变轻重而异。 (四)乳突X线检查,如发展至乳突炎期,则乳突气房消失,呈云雾状混浊改变。 治疗 (一)对症处理如休息;镇静止痛;局部热敷或理疗。 (二)全身性抗感染早期给予足量消炎抗菌药物,首选者仍为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当鼓膜穿孔前,可用1~2%酚甘油滴耳和麻黄素滴鼻。经抗炎治疗症状未减,耳痛剧烈,鼓膜明显膨出或虽有穿孔,但孔小引流不畅时,宜及时行切开引流。当鼓膜穿孔后,以清洗脓液,通畅引流为主。一般采用3%双氧水先耳亦可选用常压或高负压吸引,隔日1次。抗炎药物滴耳,常用水剂,有0.5%新霉素、0.25%氯霉素、洁霉素等。忌用粉剂,以免阻碍引流。鼓膜愈合1周后,及早行咽鼓管吹张术或鼓膜按摩,防止鼓膜与内壁粘连。 (四)治疗致病原因及预防并发症。 (五)急性乳突炎治疗,除全身和局部抗炎治疗外,应立即行乳突凿开术,以消除病灶,通畅引流。预防 (一)加强身体锻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二)改正擤鼻方法,应以一侧鼻孔擤鼻,且用力不可过大。 (三)改正喂奶姿势,婴儿采用头直位。 (四)及时处理邻近器官的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