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

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





实验者在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常遇到麻醉过深或过浅的问题。麻醉过浅,一方面使实验动物遭受过多痛苦,另一方面影响实验进程和部分实验结果。而麻醉过深,轻者需抢救影响实验进程,重者可导致实验死亡,对实验的损失更大,把握好麻醉的合适尺度是对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由于不同动物对同一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同一动物对不同的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不同的麻醉药物有不同的使用途径,同一药物在以不同的途径对动物进行麻醉时效果也不同,所以,真正掌握好对每一种实验动物的麻醉并非易事。

一、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1、常用的麻醉药物及其作用特性

大多数的动物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动物免受痛苦,同时保护实验者,通常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所用的药物也多选用全身麻醉药。

常用的全身麻醉药

1)从物理性质上可分为:挥发性麻醉剂,如:乙醚、氟烷、甲氧氟烷等;非挥发性麻醉剂,如:巴比妥类、氯胺酮、水合氯醛、安定和一些新型的复合麻醉剂如速眠新等。

2)从麻醉途径上可分为:吸入性麻醉剂,主要为醚类或烷类麻醉剂;静脉注射麻醉剂,如戊巴比妥钠、氯胺酮等;肌肉注射麻醉剂,如速眠新、安定等。

3)从作用机制上可分为:中枢抑制性麻醉剂,如乙醚;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麻醉剂;镇痛麻醉剂,如氯胺酮;复方制动剂,如速眠新等。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2、以安全性、有效性作为选择麻醉药物的中心原则

尽量选择安全范围大而且麻醉效果好的药物。在用药前要检查药物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即使未超出使用期限,如发现药物溶液有沉淀浑浊现象,也应弃用。对于新引进的药物,要先根据说明书推荐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不同的实验动物测试其麻醉效果,可行后,再应用于正式的动物实验。

3、根据不同实验动物选择麻醉药物

(1)不同实验动物对同一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就速眠新(846)而言,若使动物达到麻醉状态,猴只需0.1~0.15ml/kg体重的剂量;对犬、兔、猫需0.2~0.3ml/kg体重;而对小鼠和大鼠,则需要0.3~0.8ml/kg体重。实验中应选用对实验动物较为敏感的、相对安全的麻醉药物。

(2)同一实验动物对不同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如:相对于其它实验动物,小鼠和大鼠对速眠新的敏感性较低,但对其它麻醉药物如盐酸氯胺酮、戊巴比妥钠等,其敏感程度与其它动物相比基本相同。

(3)即使同一种甚至是同一只实验动物,其生理状态不同,对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如 氯胺酮,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因此不宜用于对怀孕动物的麻醉;乙醚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宜用于哮喘等呼吸疾病的动物模型的麻醉。

(4)根据不同动物实验选择麻醉药物

如动物实验需要动物保持较长时间麻醉状态,麻醉程度较深,可选择戊巴比妥钠;如实验时间较短,可选择盐酸氯胺酮及速眠新。而更多情况下,使用不同药物的复合麻醉,可更好地达到不同动物实验所需的麻醉效果。

(5)根据不同麻醉途径选择麻醉药物

戊巴比妥钠、盐酸氯胺酮均通过静脉注射,速眠新通过肌肉注射,而乙醚作为吸入性麻醉剂,必须在密闭容器中,通过吸入方式麻醉。实验者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动物实验的需求,选择合理的麻醉途径后,再根据麻醉途径选择相应的麻醉药物。

(6)复合麻醉的药物选择

复合麻醉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避免单纯使用一种麻醉药物时麻醉过深或长时间大量使用对机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在保护实验动物的同时,更好地达到实验预期的目的。根据不同实验动物的生理特点,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不同的麻醉途径等,以戊巴比妥钠、盐酸氯胺酮、速眠新、安定等相互配伍,经比较发现,以肌松型的速眠新、安定和镇痛性麻醉剂氯胺酮相配合,可以避免动物的中枢抑制,从而大大减少动物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导致的死亡。另外,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麻醉辅助药,可解除麻醉药物导致的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症状,用于复合麻醉中,能更好地预防麻醉过深的发生。

二、合理选择麻醉途径

1、简单易行

小鼠、大鼠、豚鼠等动物体型小,易于保定,腹腔注射容易,且起效较快。兔耳缘静脉明显,且温顺,不需保定即可进行静脉注射乌拉坦。猫、猴、猪可肌肉注射氯胺酮或安定,待其不具有反抗力时,再视麻醉程度和实验需要,对其进行静脉麻醉。犬一般通过后肢的小隐静脉注射或前肢的胫前静脉注射。猪一般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或前腔静脉留置导管注射。

2、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

上述对犬、猪和猫的麻醉方法,除了对操作者简单易行,对实验动物也尽可能地减少了痛苦。另外,如果实验需动物长时间保持麻醉状态,为了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可以用留置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其后连接医用三通接头。这不仅对于给动物补加麻醉药物和输液都非常方便,也减少了动物的痛苦。

3、尽快发挥药物的麻醉效果

一般来说,各种途径给药后,其产生药效所需的时间为:静脉注射最快,腹腔注射次之,肌肉注射最慢。

三、掌握好麻醉深度

这是麻醉的关键环节。麻醉者要根据动物体重、药物浓度仔细计

算好所需的麻醉药物剂量,为了方便计算,通常将戊巴比妥钠配成3%或6%的溶液,按照通常的剂量30mg/kg可换算成1ml/kg或0.5ml/kg体重。盐酸氯胺酮按1:5稀释成10mg/ml,使用剂量为1ml/kg体重。在静脉注射麻醉时,不可将药物一次性快速推入,而是间歇性地缓慢推进,在注射到预定剂量2/3后,更要减慢推进速度,一边注射,一边观察动物的睫毛反射、肌松程度及呼吸,达到实验所需麻醉状态时,立即停止药物注射。

四、做好麻醉后的动物监护

为了防止麻醉后的动物(主要是猪、犬等大动物)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最好在麻醉后,实验前进行气管插管,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在需要动物长时间处于麻醉状态的实验中,追加麻醉药物要严格控制剂量(一般不超过麻醉剂量的1/3),因为有了基础麻醉,麻醉药物稍微过量,便可超过动物的耐受域值,导致麻醉过深。为了预防动物的麻醉过深,实验室应备有常用的抢救药物,如尼可刹米、肾上腺素等,以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五、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

当实验进行中因麻醉过量、大失血、过强的创伤、窒息等各种原因,而使动物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不到。睫毛反射消失,呼吸极慢而无规则甚至呼吸停止等临床死亡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急救。急救的方法可根据动物情况而定。对狗、兔、猫常用的急救措施有下面几种。

1、 针刺

针刺人中穴对挽救家兔效果较好。对狗用每分钟几百次频率的脉冲电刺激膈神经效果较好。

2、 动脉快速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一般常采用经颈动脉逆血流加压、快速、冲击式的注入40%葡萄糖溶液。注射量根据动物而定,如狗可按2~3ml/kg体重计算。这样可刺激动物血管内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呼吸的改善。

3、 注射呼吸中枢兴奋药

可从静脉注射山梗莱碱或尼可刹米。给药剂量和药理作用如下:

尼可刹米:每条动物一次注射25%1ml。此药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速加深;对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作用较弱。在动物抑制情况下作用更明显。

山梗莱碱:每条动物一次可注入1%0.5ml。此药可刺激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同时此药对呼吸中枢还有轻微的直接兴奋作用。作为呼吸兴奋药,它比其他药作用迅速而显著。呼吸可迅速加深加快,血压亦同时升高。

4、 注射强心剂

可以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必要时直接作心脏内注射。肾上腺素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幅度增大与加速房室传导速度、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供血、供氧及改善心肌代谢、刺激高位及低位心脏起搏点等作用。

当动物注射肾上腺素后,如

心脏已搏动但极为无力时,可从静脉或心腔内注射1%氯化钙5ml。钙离子可兴奋心肌紧张力,而使心肌收缩加强,血压上升。

5、 动脉快速输血、输液

在动物股动脉插一软塑料套管,连接加压输液装置快速从股动脉输血和输液。

6、 人工呼吸

可采用双手压迫动物胸廓进行人工呼吸。如有人工呼吸机,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一旦动物自主呼吸恢复,即可停止人工呼吸。

常用麻醉剂的用法及剂量

戊巴比妥钠:

犬:静脉注射 30mg/kg体重

乌拉坦:

兔:静脉注射 1000mg/kg体重

六、麻醉注意事项

1、配制的药物浓度要适中,便于计算给药。如:3%或6%戊巴比妥钠做犬的麻醉静脉给 药,每公斤为1ml或0.5ml。静脉注射2/3剂量后,必须缓慢推注,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睫毛反射和皮肤针刺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

2、麻醉时密切注意呼吸、血压、脉愽等变化,同时需注意保温。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机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现体温下降,可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此时常需采取保暖措施。保温的方法有:实验桌内装灯、电褥、台灯照射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加温都应根据动物的肛门体温而定。常用实验动物正常体温:猫为38.6℃±1.0℃;兔为38.4℃±1.0℃;大鼠为39.3℃±0.5℃ 。

3、 动物在麻醉前应禁食、禁水,以防止误吸。







下一篇: 我院实验动物的麻醉与安乐死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