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省肿瘤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安全手册

前言

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和完善我中心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实验室条件,编制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手册,确立实验室安全的各种程序规范和注意事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并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并且运用到日常实际工作中,促使我们的实验室工作向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本手册中,引用了WHO 感染性微生物相对危害程度的等级划分标准,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的划分标准(WHO的危险度1级、2级、3级和4级)见表1。实验室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和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现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制定了安全手册。

表 1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危险度1 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害)

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危险度2 级(个体危害中等,群体危害低)

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人员、社区、牲畜和环境不易导致严重

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又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并且

疾病传播的危害有限

危险度3 级(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低)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

传播,并且对感染又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危险度4 级(个体和群体危害均高)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

传播,对感染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表 2 与微生物危险的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

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表 3 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有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正常有序地开展科研工作,特制订以下条例。

2.依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源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入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4.修订

国家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做出修订。

5.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

5.1组织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实验室主管责任制。

5.2实验室主管安全管理责任

(1)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访者、合同方、社区和环境的安全负责;

(2)主动告知所有工作人员、来访者、合同方可能面临的风险;

(3)为工作人员提供实验室安全培训的机会,保证员工可以胜任所分配的工作;

(4)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免疫计划、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医疗保障;

(5)保证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体防护等符合国家有关的安全要求,并定期检查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7)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和器材;

(8)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实验物品和器材;

(9)保证工作人员不疲劳工作和不从事风险不可控制的或者国家禁止的工作。

5.3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责任

(1)充分认识和理解所从事工作的风险;

(2)自觉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3)在身体许可的条件下,应接受实验室的免疫计划和其他的健康管理规定;

(4)按规定正确使用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

(5)有责任和义务避免因个人原因造成的生物安全事件或事故;

(7)主动识别任何危险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并立即报告;(8)如果怀疑个人受到感染,应该立即报告。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危害或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于进入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所有人员。

3、职责

3.1由实验室主管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4.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4.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实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易感者、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非实验室工作。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2)患发热性疾病;

(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5)妊娠;

(6)已经在实验室控制区域内连续工作6小时;

(7)以上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9外来人员需要进入实验室时,应得到科主管或有关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经告知已明确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害,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实验室。

4.10未曾在实验室工作的或进修、实习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阅读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及所有相关程序,并被告知有潜在危害。进修、实习人员或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做标本或研究前,需要经过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4.11实验室负责人应询问是否是易感者(等个体健康原因)或感染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员,如果是,则限制或禁止进入相关实验室或从事相关操作。

4.12进行与病原体相关操作时,禁止非本实验室人员进入现场。参观实验操作时,需要经实验室主管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有安全保护措施。

二、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1.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2.适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制度要求

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实验室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4.2.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2实验室应制定年度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实验室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3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4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为确保实验室全体职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上级领导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和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6.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7.对新上岗、转岗的职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8.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四、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实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适用于实验室内的各种实验仪器。

3.职责

3.1本实验室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3.2实验室主管负责检查和监督。

4.制度要求

4.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实验室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4.2实验室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4.3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

4.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4.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4.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4.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4.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4.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4.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4.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4.12实验室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4.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

4.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4.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1.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实验室主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3.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职工作,每季度进行实验室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职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4.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

5.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6.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7.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2.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4.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5.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6.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7.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由实验室主任组织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应急样品的检查。

4.步骤

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1.6根据评估结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2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染: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立即到医院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二)针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标本污染:

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4.3实验室意外和事故的登记、报告和检测

(一)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登记,包括:

(1)意外和事故的时间,地点,详细经过;

(2)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和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3)随访检测的时间,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1)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对暴露人员身体相关指标进行定期检测;

(2)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4.4实验室应组织所有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演习。

4.5从工作区撤离的规定和程序:

(1)突遇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火灾时,工作区工作的人员应及时撤离

(2)实验区发生泄漏事件或溢出事件影响到工作区人员安全时,工作区人员也应及时撤离

(3)工作区人员在明确撤离指示后不得再进入试验区

(4)已经撤离的工作区人员不得再进入工作区

(5)在工作区外的人员不得再进入工作区

(6)撤离路线按照通道中“安全通道”箭头指示,有序撤离。

4.6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规程

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有可能使保存菌(毒)种等感染性材料的容器发生破裂,而对操作者、环境和后续的抢险清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生物安全柜等关键设备出现故障或/和实验室内压力、气流等发生逆转等事件发生时,可造成感染因子的泄漏,对操作者造成威胁,针对这些情况的处理原则如下:

(一)地震

若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处理。

1.房屋倒塌BSL-2以上实验室首先是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当范围的消毒,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如果菌(毒)种的容

方法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

2.实验室轻微损坏可由专业人员按照上述方法处理。

(二)水灾

万一发生水灾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转移菌(毒)种和相关材料,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对仪器设备消毒转移并做有关防水处理。水灾过后对实验室应进行消毒清理维修和试运转,安全参数检测验证合格方可重新启动。

(三)火灾

实验室平时应加强防火。万一发生火灾,首先要考虑实验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

(四)停电

要迅速启动双路电源或备用电源或自备发电机,电源转换期间应保护好呼吸道,如时间较短,应屏住呼吸,待正常后恢复正常呼吸;如时间较长,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带专用的头盔。

(五)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

若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应被视为房间有试验因子污染并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大,应立即关闭安全柜电源,停止工作,缓慢撤离双手离开操作位置了,避开从安全柜出来的气流。在保持房间负压和加强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撤离实验室。

(六)房间正压而安全柜负压

应视为房间轻微污染,此时危险不大,应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检修。

(七)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

若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则被视为发生严重污染,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威胁较大,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和安全柜,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主任。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对房间进行消毒后按下列程序撤出:(1)进入第二缓冲间,进行沐浴或其他消毒,换鞋洗手,喷雾消毒离开,开门进入半污染区,锁住或封住缓冲间的外门。

(2)对半污染区进行消毒,个人消毒后进入第一缓冲间,锁住或封住进入半污染区的门。

(3)在第一缓冲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用肥皂水洗澡,离开实验室,锁住或封住实验室进口,并标明实验室污染。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一、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吸烟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食物、饮料及其它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3.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如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6.鞋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7.头发和饰物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8.胡须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7)的规定。

9.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0.锐利物品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在完全装满之前或48小时之内更换。

二、工作环境

1.“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1.1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区”。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1.2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1.3“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每天清洁、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2.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3.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以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

4.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

5.为便于清洁消毒,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的用具或椅子。

6.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7.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

8.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9.实验室内应安装防蚊蝇装置,应定期投撒灭蟑螂、老鼠的药物。

10.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出口的道路。

三、仪器设备的使用

1.玻璃仪器

正确的使用各种玻璃仪器对于减少人员伤害事故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各种玻璃器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破碎玻璃应放入专门的垃圾桶。破碎玻璃在放入垃圾桶前,应用水冲洗干净。对于不能修复的玻璃仪器,应当按照废物处理。在修复玻璃仪器前应清除其中所残留的化学药品。

(2)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

(3)在橡皮塞或橡皮管上安装玻璃管时,应戴防护手套。先将玻璃管的两端用火烧光滑,并用水或油脂涂在接口处作润滑剂。对粘结在一起的玻璃仪器,不要试图用力拉,以免伤手。

(4)使用玻璃仪器进行非常压(高于大气压或低于大气压)操作时,应当在保护挡板后进行。

(5)不要将加热的器皿放在过冷的台面上,以防止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玻璃仪器破碎。

(6)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

(7)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8)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

2.天平

天平刻度要校正,并记录,天平的托盘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洁,避免残留物污染。

3.真空泵

真空泵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一般用于过滤、蒸馏和真空干燥。常用的真空泵有三种:空气泵、油泵、循环水泵、水泵和油泵可抽到20~100mmHg,高真空油泵可抽到0.001~5mmHg。

(1)油泵前必须接冷阱。

(2)循环水泵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以免残留的溶剂被马达花引爆。

(3)使用完前蒸馏液先降温,再缓慢放气,达到平衡后再关闭。

(4)油泵必须经常换油。

(5)油泵上的排气口上要接橡皮管并通到通风橱内。

4.通风橱

通风橱的作用是保护实验室人员远离有毒有害气体,但也不能排出所有毒气。

(1)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不能在出口处摆放。

(2)在做实验时不能关闭通风。

5.加热

(1)油浴是化学反应中最常用的加热方法,一般采用硅油,油浴加热时切忌有水滴入,以免热油飞溅伤害人体,放置时间较长的油浴应及时更换。

(2)加热套常用于回流反应,加热套和烧瓶的尺寸要匹配,尽可能避免加热套被化学药品污染,以免化学品受热分解,发散有毒气体。

(3)使用水浴时要注意水浴中的水量,避免水被蒸发干,达不到加热的目的。

(4)电炉用于加热水和烘层析板,使用时必须有人照看,不能用手触摸加热板。

6.温度计

温度计一般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石英温度计及热电偶等。低温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80℃--+50℃;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0℃--+80℃;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0℃--+360℃;高温石英温度计测量范围0℃--+500℃,热电偶在实验室中不常用。实验室人员应选用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不能当搅拌棒使用,以免折断。水银温度计破碎后要用吸管吸去大部门水银,然后用硫磺覆盖剩余的水银。数日后进行清理。

7.冷阱

冷阱主要用来保护油泵免受挥发性腐蚀性气体的损坏。液氮和干冰是最常用的冷却剂。使用冷阱时,由于温度很低,很易灼伤皮肤,因此,必须戴上手套或用钳子、铲子、铁勺等工具进行操作。致冷剂一般会产生下列危险:

(1)因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2)中毒(如溶剂、二氧化碳引起)。

(3)燃性(如氧气、溶剂引起)。

(4)窒息(如氮引起)。

(5)容器因脆化或加压而损坏。

8.气体钢瓶

在搬运气体钢瓶时必须小心谨慎。钢瓶应套上安全帽,用专用钢瓶车搬动。在实验室使用的钢瓶应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因为钢瓶内的物质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当钢瓶跌落、遇热、甚至不规范的操作时都可能会发生爆炸等危险。钢瓶压缩气体除易爆、易喷射外,许多气体易燃有毒且腐蚀性。因此使用钢瓶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钢瓶上原有的各种标记、刻印等一律不得除去。所有气体钢瓶必须装有调压阀。

(2)氧气钢瓶的调压阀,阀门及管路禁止涂油类或脂类。使用结束时,须将调压阀及管路内的残存气体放空以保护调压阀。

(3)钢瓶使用完,关闭出气阀后,须放上安全帽(原设计中无需安全帽者除外)。安全帽必须套紧。取下安全帽后,必须谨慎小心以免无意中打开钢瓶主阀。

(5)不得将钢瓶完全用空(尤其是乙炔、氢气、氧气钢瓶)必须留存一定的正压力,并且将阀门关紧,套上安全帽,以防阀门受损。空的或不再使用的钢瓶(空钢瓶应标注“空”字)应立即归还气体仓库。同时钢瓶不得放于走廊与门厅,以防紧急疏散时受阻及其它以外事件的发生。应经常检查钢瓶,特别是氢气钢瓶是否泄漏。

(6)气体钢瓶有使用年限,定期试4眯压、过期钢瓶要报废。

9.烘箱及真空干燥箱

(1)在使用时不准将二种不同样的样品同时放入一个干燥箱内进行干燥,以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2)需干燥的样品必须用玻璃盖或有小孔的铝箔覆盖。

(3)真空烘箱加热应缓慢。加热后的真空烘箱应该冷却到室温后再解除真空。

(4)解除真空应缓慢进行防止样品飞溅。

10.离心机

(1)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

(2)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

(3)传染性物品: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

(4)为防止气溶胶飞溢,应在离心停止30分钟后打开离心物。

(5)清洗: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清洗离心机。

(6)平衡: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

11、紫外灯

紫外灯用于观察薄层层析的荧光斑点。手提式或盒式紫外灯在使用时决不能使紫外光直射眼睛,以免造成眼损伤。

12、冰箱和冰柜实验室中的冰箱均无防爆装置,不适用存放易燃、易爆挥发性溶剂。

(1)严禁在冰箱和冰柜内存放食品。

(2)所有存放在冰箱和冰柜内的低沸点试剂均应有规范的标签。

(3)放于冰箱和冰柜内的所有容器密封,并定期清洗冰箱及清除不需要的样品和试剂。

13、小工具

要正确使用各种小工具,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例如:将螺丝刀作凿子用,将钳子作扳手用,将扳手作捶子用,以及随意在扳手手柄加延长杆而使扳手过载。不允许用衣服口袋装带工具。

四、有机溶剂的使用

许多有机溶剂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极度易燃溶剂的燃点通常为32°C。燃烧范围越大,危险性也越大。建立安全使用有机溶剂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极易燃溶剂的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当地规定。

(2)使用和储存所需的最小数量。

(3)在没有火源和通风良好(如通风橱)地方使用,避免达到最低爆炸标准,使用中尽量少产生气体。

(4)如有溢出或散落,根据溢出的量,移开所有火源,提醒工作人员,按响报警器,用泡沫灭火机喷洒,再用吸收剂清扫、装袋、封口,作为废溶剂处理。

五、个人防护

5.1实验室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和实际操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所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不得在穿戴情况下离开实验室。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是否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每年进行评估并记录。为保证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有效的预防实验室内感染,制定此文件。

5.2个人防护用品为防止工作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器材和用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气溶胶、喷濺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种物理屏障。

5.3需要防护的部位及对应防护装备为:眼睛——眼镜(安全镜、护目镜);头面部、呼吸道——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躯体——防护服(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手、足——手套、鞋套;耳(听力)——听力保护器等。

5.4工作人员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离开实验室,必须脱下工作服,留在实验区,不得穿着进入办公区。工作服应定期消毒。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5.5当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不配戴隐型眼镜。

5.6在工作人员可能暴露于腐蚀性材料的所有场所均需提供紧急洗眼设备,且该设备应位于紧急情况下易接近的位置。

5.7严格限定穿着场所: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与医学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2.DNA 双螺旋模型是美国人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 哪一年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E.1955 3. 那两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细胞学说()

A. Shleiden 、Schwann B.Brown 、Porkinjie C.Virchow 、Flemming D. Hertwig、Hooke E.Wanson 、Click 4. 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 A. Brown R B. Flemming W C. Hooke R D. Leeuwenhoek A E. Darvin C 5. 最早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Brown R B. Flemming W C. Hooke R D. Leeuwenhoek A E. Darvin C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是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 A. 细胞器结构 B.细胞凋亡 C.细胞周期调控 D.细胞通信 E.肿瘤细胞 2. 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在哪些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 A. 分子水平 B.亚细胞水平 C.组织水平 D.器官水平 E.细胞整体水平 三、是非题 1. 细胞最早于1665 年由Robert Hooke 发现。() 2. 在十八世纪Hooke 和Flemming 提出了细胞学说。() 3. 细胞生物学就是细胞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1 [1、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遗传的基本单位。] 原核:除Cell质膜外,无其他膜相结构;有核糖体。(细菌,支原体) 2、细胞生物 3、细胞器能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非膜相结构:细胞质中没有膜包裹的细胞结构。包括微管、微丝、核糖体、 核仁、中间丝等。 4、细胞细胞学说细胞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 的科学。 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和“中心法则”的提出以及三联体遗传密码的证明,为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透射式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5、电子显微镜 扫描式电镜:细胞或组织表面的观察。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1 质,如核酸、蛋白质。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表示一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 列顺序。 3、DNA的种类:A-DNA、B-DNA、Z-DNA。 4、RNA按功能分为三种:tRNA(转运核糖核酸)、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mRNA(信 使核糖核酸)。还有snRNA、hnRNA。 第四章细胞膜及细胞表面 1 夹板”式形态,称之为单位膜。 2、磷脂分为:卵磷脂(PC)、脑磷脂(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 氨酸(PS)。 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模型、“蛋白质-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三夹板模 型、单位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4、细胞表面的结构(P55图4-10):细胞被、细胞膜、细胞溶胶。 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作用:载体、受体、G蛋白(是一种酶)、受体介导入胞蛋白。 5、细胞通讯的机制(P61):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P61图4-17及最后一段解释):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6、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微绒毛和内褶、伪足、纤毛和鞭毛。 第五章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颗粒。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来源于核仁。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由多种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复杂网架系统,称为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核内骨架、核纤层及染色体骨架)、细胞质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细胞膜骨架及细胞外基质,但通常狭义的仅指细胞质骨架。目前认为细胞骨架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胞整体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序的空间分布;②与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基因表达及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一、微丝microfilament (一)组分与性质 微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是在真核细胞中的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的单体是球型(G-肌动蛋白),两股由G-肌动蛋白联结成的单链相互螺旋缠绕形成纤维型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 从球型→纤维型的变化是自组装的,除肌肉细胞的细肌丝中的微丝以及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中的微丝是稳定的结构外,通常细胞中的微丝都是处在组装和解聚的动态之中,微丝装配具有极性(即有正负极),并常表现出一端装配而另一端脱落的踏车行为treadmilling ,脱落下来的单体进

入细胞质中的肌动蛋白单体库。关于微丝组装的适宜条件是:ATP、Mg2+和高浓度的Na+、K+离子;而解聚的条件是:Ca2+和低浓度的Na+、K+离子。 微丝的形态是细而长,经常成束平行排列,也有的组成疏散的网络。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微丝还含有不同种类的微丝结合蛋白,形成各自独特的结构或特定功能。例如肌细胞中的就有肌球蛋白myosin、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肌球蛋白约占肌肉中蛋白总量的一半,由双股多肽链盘绕成像“豆芽”状的纤维。再由多条肌球蛋白成束构成肌原纤维中的粗肌丝,其上外露的“豆芽”头部具ATP酶活性, 是粗肌丝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纤维)能暂时性结合的部位(“横桥”),也是导致细肌丝与粗肌丝之间相对滑动的支点。而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则是特异性附着在细肌丝(即

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

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技术、、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拟核:原核细胞仅由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质内含有DNA区域,但 无被膜包围,该区域称为拟核。 2.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一明”的铁轨样形态,称 为单位膜。 3.脂质体:膜脂都是两亲性分子,具有亲水的极性头部和疏水的非 极性尾部。当这些两亲性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它们就聚集起来,使疏水的尾部埋在里面,亲水的头部露在外面与水接触,形成双分子层。为了避免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自我封闭的脂质体。 4.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 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方式。 5.自由扩散:不需要跨膜运输蛋白协助,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方向进行,所需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能量的一种跨膜转运方式。 6.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不能通过简单扩散 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7.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8.內吞作用:又称胞吞作用或入胞作用,它是质膜内陷,包围细胞 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分为,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9.核孔复合体:核空上镶嵌有复杂的结构,它是由多个蛋白质颗粒 以特殊的方式排列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 10.核纤层: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它与中间纤维及核骨 架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体系。 11.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是一类在细胞质中合成,需要或能够进入 细胞核发挥功能的蛋白质,通常它们是4~8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序列来保证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核内,该序列称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 12.常染色质:是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螺旋化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细丝。 13.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结构致密,无转录活性,用 碱性染料染色较深。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 14.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特化部位,由富含G的端粒DNA和蛋白质 构成。 15.基因组: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是所有 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的总和,它含有一个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16.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现,包 括染色体数目、大小的形态特征。

分子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二、简答题 1、已知有哪些主要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并举例说明。 原癌基因:Src、Myc、Fos、Ras、Jun 抑癌基因:P53、Rb、JNNK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本质上有何不同? (1)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同时在细胞质内连续进行;而真核细胞的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而只有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整个过程具有严格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不是连续的。(2)原核细胞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具有使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子细胞的结构。(3)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无氧呼吸。产能较少,而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辅以无氧呼吸,可产生大量的能量。 3、简述高尔基体对蛋白的分拣作用。 高尔基复合体对经过修饰后形成的溶酶体酶。分泌蛋白质和膜蛋白等具有分拣作用,其反面高尔基网可根据蛋白质所带有的分拣信号,将不同命运的蛋白质分拣开来,并以膜泡形式将其运至靶部位。 存在于粗面内质网中执行功能的蛋白为内质网驻留蛋白,它定位于内质网腔中,其C 短大都有KDEL序列,此序列为分拣信号。但有时此蛋白会混杂在其他蛋白中进入高尔基体。在顺面高尔基网内膜含有内质网驻留蛋白KDEL驻留信号的受体,该受体可识别KDEL 序列并与之结合形成COPI有被运输泡,通过运输泡与内质网膜融合将内质网驻留蛋白重新回收到内质网中。因此,KDEL驻留信号也是一个回收信号。内质网腔中的pH略高于高尔基体扁囊,由于内离子条件的改变在内质网腔中内质网驻留蛋白与受体分离,内质网膜又通过COPII有被小泡溶于顺面高尔基体,从而使受体循环利用。 4、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5、简述甘油二酯(DG)与三磷酸肌醇(IP3)信使途径。 6、试述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点。 1、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变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染色体,每条 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 2、S期两个中心粒已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微管, 当核膜解体时,两对中心粒已到达两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纺锤体。 7、简述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主要过程。 第一:亲核蛋白与输入蛋白α/β异二聚体,即NLS受体(NBP)结合。 第二:形成的亲核蛋白-受体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丝结合。 第三:核孔复合体形成亲水通道,蛋白质复合物进入核内。 第四:该复合物与Ran-GTP相互作用,引起复合物解体,释放出亲核蛋白。 第五:核输入蛋白β与Ran-GTP结合在一起被运回细胞质,Ran-GTP在细胞质中被水解为Ran-GDP,Ran-GDP随后被运回核内,而核输入蛋白α也在核输入蛋白的 帮助下从核内运回细胞质。 8、试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第一: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第二:有丝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DNA量由4C变为2C;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NA量由4C变为1C,染色体 数由2n→1n。 第三:有丝分裂前,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的DNA合成时间较长,特称为减数分裂前DNA合成,,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 G2期很短或没有。

细胞生物学课后题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 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被动运输: 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三)吞排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1)、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六)

细胞生物学试题题库第五部分 简答题 1. 根据光镜与电镜的特点,观察下列结构采用那种显微镜最好?如果用光镜(暗视野、相差、免疫荧显微镜) 那种最有效?为什么? 2.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是后者有细胞器,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至少2点) 5. 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 6. 简述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原生动物应付低渗膨胀的主要方式? 7.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8. 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9. 受体的主要类型。 10. 细胞的信号传递是高度复杂的可调控过程,请简述其基本特征。 11. 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12. 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13. 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主要特点。 14. 信号肽假说的主要内容。 15. 简述含信号肽的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到内质网的主要过程。 16. 简述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中N-连接与O-连接之间的主要区别。 17. 溶酶体膜有何特点与其自身相适应? 18. 简述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19. 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 20. 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21. 线粒体与叶绿体基本结构上的异同点。 22. 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崩解和装配过程。 23.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 24. 染色质的多级螺线管模型。 25. 染色体的放射环模型。 26. 细胞内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合成蛋白质,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7. 肌肉收缩的机制。 28. 纤毛的运动机制。 29. 中心体周期。 30. 简述C.D.K1(MPF)激酶的活化过程。 31. 泛素化途径对周期蛋白的降解过程。 32. 人基因组大约能编码5万个基因,而淋巴细胞却能产生约107-109个不同抗体分子,为什么? 33.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34. 溶酶体膜有何与其自身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5. 何为信号肽假说的? 36.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 37. 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区别。 38.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39. 简述核被膜的主要功能 40. 简述减数分裂的意义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常考15大题

1、简述钠钾泵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答:钠钾泵是膜上的一种能够同时运输Na+和K+的ATP酶,本身就是Na+、K+-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活性。它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为贯穿膜全层的脂蛋白,为催化部分;小亚基为细胞膜外侧半嵌的糖蛋白。在Na+和K+存在时,Na+、K+-ATP酶分解1个分子ATP,产生的能量通过Na+-K+泵的构象变化,运送3个Na+从细胞内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外高浓度侧,同时把两个K+从细胞外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内高浓度侧。基本过程:1.膜内侧Na+、Mg+与酶结合;2.酶被激活,ATP分解,产生的高能磷酸根使酶发生磷酸化;3.酶构象改变,Na+结合位点暴露到外侧,酶与Na+亲合力变低;4. Na+被释放到细胞外,酶和K+亲合力变高,K+结合到酶上;5.酶发生去磷酸化;6.酶构象复原,K+被释放到细胞内侧; 7.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进行。 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机制(信号假说)? 答:1.核糖体上信号肽合成;2.胞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蛋白质合成暂停;3.核糖体与ER膜结合,形成SRP-SRP受体-核糖体复合体;4.SRP 脱离并参加再循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5.信号肽被切除;6.合成继续进行;7.核糖体在分离因子作用下被分离;8.成熟的蛋白质合成暂停。 3、如何理解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分选中的枢纽作用? 答:在ER合成的蛋白质,通过转运小泡运输到GC,这种转运小泡被COPⅡ所包绕;蛋白质在GC内进行加工和修饰,再被分拣送往细胞的相关部位。反面GC网络(TGN)执行分拣功能,包装到不同类型的小泡,并运送到目的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质膜、细胞外和核膜等。因此GC在蛋白质分选中具有枢纽作用。 4、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答:G蛋白是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α、β、γ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并具有GTP酶的活性。G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以αβγ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为活化型。作用机制:静息状态下,G蛋白以异三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并与GDP结合,而与受体呈分离状态。当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时,触发了受体蛋白分子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α亚单位转而与GTP结合,与βγ二聚体分离,具有了GTP酶活性,使GTP分解释放磷酸根,生成GDP,诱导α亚单位构象改变,使之与GDP亲合力增强,最后与βγ二聚体结合,回到静息状态。β亚单位的浓度越高,越趋向于形成静息状态的G蛋白异三聚体,G蛋白的作用就越小。 5、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cAMP信号途径? 答:激素、神经递质等第一信使与相应的膜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G蛋白,并活化位于细胞膜上的G蛋白效应蛋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生成第二信使cAMP,cAMP可进一步分别引起相应底物的磷酸化级联反应、离子通道活化等效应,参与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等不同生理过程。绝大多数细胞中cAMP进一步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来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于不同的腺苷酸环化酶,影响其活性的因素也不一样。 6、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PIP2信号途径?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表面积/体积达到3,可以假设将立方体边长分割成n份,每个小方块的表面积为SA l,总面积为SA t则有: 分割后的小方块表面积为SA l = 6 × (100/n) 2(1) 总面积为SA t = 6 × (100/n) 2 × n3(2) 根据细胞存活要求SA t/V = 3 (3) 即: 6 × (100/n) 2 × n3 / 1003 = 3 (4) 由(4)可知n=50,即细胞若要存活必须将其分割成125000个小方块。 ●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4、基因组,细胞质膜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图1 边长为100μm的立方体与分割成125块后的立方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 cell )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 )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 )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 polypeptide chain )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 proteome )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 nucleoid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 位于细胞中央 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 plasmid )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 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 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 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 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14. 脂质体(liposome) 脂质体是脂质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的一种自我封闭的稳定的脂质双层膜。 15. 细胞外被(cell coat) 细胞外被即为细胞膜中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细胞外表面分支或不分支的寡糖链,其蛋白质和脂质部分参加了细胞膜本身的构造。 16. 细胞表面(cell surface) 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17. 内膜系统( endomembrane system )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有膜构成的细胞器。 18. 初级溶酶体( primary lysosome )只含水解酶而没有底物的溶酶体称为初级溶酶体。 19. 次级溶酶体( secondary lysosome )初级溶酶体与底物结合后的溶酶体称为次级溶酶体。 20. 残质体( residue body )吞噬溶酶体到达终末阶段,水解酶活性下降,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形成在电镜下电子密度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这时的溶酶体称为残质体。 21. 类核体 (nucleoid )有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央含有电子密度高、呈规则形的结晶状结构,称类核体,实质是尿酸氧化酶的结晶。 22. 微粒体( microsome )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的由内质网碎片组成的封闭小泡。 23. 线粒体( mitochondrion )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 转换器,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 %由线粒体提供,所以线粒体被比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24. 基粒( elementary particle )又称ATP 合酶复合体,是产生ATP 的部位,形态上分为三部分: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医学细胞生物学绪论 名词解释: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解答题:细胞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细胞的共同属性 易考点:首次命名植物细胞的人,发现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事件,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培养,细胞系,细胞株,细胞融合,干细胞 解答题: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 易考点: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及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光镜的分辨极限,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轮廓以及观察的范围,透射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内部的细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三维立体形貌。 第四章细胞膜 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膜 解答题: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特性,耦联运输 易考点:功能复杂的膜中所占蛋白质的比例大,三种膜蛋白的存在形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选择题形式),糖萼的本质 第六章内膜系统 名词解释:内膜系统,细胞质 解答题: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溶酶体的形成过程,溶酶体的功能 易考点:内质网的标志酶,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形成面,成熟面),溶酶体的标志酶 第七章线粒体 名词解释: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分子伴侣,导肽 解答题:描述线粒体的结构 易考点:光镜下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各部位的标志酶,呼吸链的复合体中每个复合体有哪些物质,线粒体疾病的特点,化学渗透学说主要知道氧化放能

第八章细胞骨架 名词解释: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解答题:微管的体外装配,影响微管装配的因素,微管的功能(简单描述),微丝的组装过程,影响微丝组装的因素,微丝的功能,中间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中间纤维的组装的控制以及影响因素,中间纤维的功能 第九章细胞核 名词解释:核型,核纤层,细胞骨架,核基质, 解答题: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点,核仁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易考点:核基质的功能,人体哪几号染色体上有核仁组织区。 第十一章细胞生长与增殖 名词解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解答题:简述有丝分裂过程及各过程标志,减数分裂过程。易考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英文,细胞周期调控的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 名词解释:细胞分化,细胞决定,管家基因,奢侈基因。易考点:细胞分化实质,细胞分化特点。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易考点: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的来源。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与死亡 名词解释:细胞衰老。解答题: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易考点:细胞衰老的表现,细胞凋亡的特征。 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分子基础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形成的线性结构。主键为肽键。 3.翻白眼的二级结构: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中主碳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即构象。有α—螺旋和β-折叠。主键为氢键。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和折叠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结构。主键为氢键,离子键,疏水键。 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具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结合形成的空间结构。主键为次级键。 6.核酸有两大类: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戊糖和碱基三部分组成。 8.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双螺旋结构:①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螺旋结构。②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两条链的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④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距离0.34nm。 9.DNA的主要功能是遗传,表达,进化。10.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而原核一般没有。11.原核细胞内没有细胞骨架体系。1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 第三章细胞膜 1.人们把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3.细胞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主要有磷脂,胆固醇和糖脂构成。其中以磷脂的含量最高。并且这三种物质均具有双亲性。 4.膜蛋白分为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其中外在蛋白约占20%-30%并且与膜的结合力较弱;内在蛋白约占70%-80%,与膜的结合机较强。 5.流动镶嵌模型:①以膜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③膜的内外两侧具有不对称性。④膜具有流动性。 6.细胞膜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7.不对称性包括①膜脂的不对称性②膜蛋白的不对称性③膜糖类的不对称性 8.细胞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9.膜脂的流动性包括①侧向移动②旋转运动③左右摆动④翻转运动10.膜蛋白的流动性包括①旋转运动②侧向运动。11.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①胆固醇的含量越高,流动性越慢,反之则越快②脂肪酸链越短,流动性越快;越长,流动性越慢。并且饱和的脂肪酸链流动性降低,不饱和的脂

分子生物学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 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