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17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17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的施工图深化,设备、材料采购,管线施工,设备安装与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本目重点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组成和施工程序,智能化系统设备、元件安装技术。

不懂,例子,分类,重点

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组成和施工程序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组成

建筑智能化工程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划分为十个子分部工程: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一)通信网络系统的组成

通信网络系统使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视频可靠的传输。包括:电话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电视会议系统、背景音响及广播系统等。

1.电话通信系统(电话网)的组成

电话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用户交换设备、通信线路和用户终端设备三大部分。

(1)用户交换设备: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或虚拟交换机等。

(2)通信线路:常规传输线路或综合布线。

(3)用户终端设备:电话机、传真机等

2.电视会议系统的组成

电视会议系统由摄像机、麦克风、彩色显示器、音箱、控制器、通信网络等组成。

3.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网)的组成

有线电视系统由信号源装置、前端设备、干线传输系统和用户分配网络组成。

(1)信号源装置:共用天线、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和录放设备等。

(2)前端设备:调制器、解调器、混合器等。

(3)干线传输系统:光缆、同轴电缆、放大器等。

(4)用户分配网络:同轴电缆、电视分支器、电视分配器、用户终端等。

4.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

广播音响系统有音源设备,声源处理设备,扩音设备、放音设备和传输线缆等组成。

(二)信息网络系统的组成

信息网络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管工作站、服务器等)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及网络安全等。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组成。

(四)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由火灾探测器、输入模块、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与控制模块等组成。主要功能为火灾参数的检测,火灾信息的处理与自动报警,消防设备联动与协调控制,消防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等。

(五)安全防范管理系统的组成

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是为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运用计算机通信、电视监控及入侵报警等技术形成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

1.门禁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的组成

(1)对讲门机:普通对讲门机和可视对讲门机。

(2)电控锁:钥匙电控锁、磁卡电控锁、IC卡电控锁、密码电控锁和指纹电控锁等。

2.入侵报警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1)入侵报警探测器有门窗磁性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被动型红外线探测器和主动型红外线探测器(截断型、反射型)微波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双鉴(或三鉴)探测器、线圈传感器和泄漏电缆传感器等。

(2)中央报警控制器是用微处理器组成的控制器,还配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3)报警装置有声响报警器(电笛、警铃等)光报警器(频闪灯等),无声报警采用与监控中心或与公安局110联网的数字通信线路、电话热线或直线电话发出报警信号。

3.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

(1)模拟式电视监控系统

1)摄像装置:各类摄像机、定焦或变焦镜头、云台、防护罩等。

2)传输控制线:同轴电缆、线缆等。

3)监控主机:矩阵切换控制器。

4)显示录像设备:显示器、分配器、多画面分割器、录像机等。

(2)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由数字摄像机,计算机及硬盘(录像机),图像压缩/解压缩系统(MPEG-4),

图像记录及功能切换控制装置等组成。可以用计算机网络或电话网来传输,不受距离限制,传输特性高,图像质量稳定,可快速检索图像。

4.巡更系统的组成

(1)离线式巡更系统:采用模块化信息钮和信息采集(巡更)棒,信息钮安装在巡更点,巡更人员携带信息采集(巡更)棒,内有CPU和存储单元,按预定线路巡视采集信息,记录巡更信息。

(2)在线式巡更系统:利用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的设备(按钮、读卡器等)实现巡更功能。

5.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的组成

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配备停车场必需的各种装置,主要设备有:自动感应器,读卡器,出票机,自动闸门机,控制器,收费机,显示器,车位计数器等。系统可自动管理或半自动管理。

(六)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的组成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主要由中央工作站计算机、现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对建筑物内空调通风、给水排水、变配电和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使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供节能及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中央监控设备

中央监控设备有计算机、UPS、打印机、主控台和显示屏等组成。

2.现场控制器

现场控制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能独立进行检测与控制。控制器的接口有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数字量的输人(DI)和数字量输出(DO)。通过输入接口能接受来自传感器等各类电器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输出接口通过各类执行器对建筑设备进行模拟控制或数字控制。

3.检测元件

(1)电量变送器:常用的电量变送器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变送器等。电量变送器均将各自的参数变换为0~10VDC(4~20mA)电信号输出。

(2)非电量传感器:有温度、湿度、压力、液位和流量传感器等。

1)温度传感器常用的有风管型和水管型两种。由传感元件和变送器组成,以热电阻或热电偶作为传感元件,有1kΩ镍电阻、1kΩ和100Ω铂电阻等类型,通过变送器将其与温度变化成比例的阻值信号转换成0~10VDC(4~20mA)电信号。

例如,使用4个1kΩ(21℃)镍电阻检测一个大空间的平均温度,连接方式是2个串联后再并联,电阻串并联后仍然为1kΩ(21℃)。当房间的温度不均匀变化,4个镍电阻串并联后得到平均阻值,通过变送器转换成平均温度的电信号。采用多个传感元件串并联,可减少变送器的数量,降低工程投资。

2)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室外和风管内的相对湿度,其输出信号为4~20mA。

3)压力、压差传感器将流体压力转换为0~10VDC(4~20mA)电气信号。有电容式压差传感器、

液体压差传感器,薄膜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等。

4)压差开关是随着空气或液体的压差引起开关动作的装置。

例如,压差开关可用于监视风机运行状态和过滤网阻力状态的监测。

5)流量传感器由检测和转换单元组成,将被测的流量转换成4~20mA电信号输出。

6)空气质量传感器可监测空气中的烟雾、CO、CO2、丙烷等多种气体含量,以0~10VDC输出或以干接点报警信号输出。

4.执行元件

监控系统中主要的执行元件是控制管道阀门的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控制风管风阀的电动风门驱动器等。其主要技术指标是控制精度、关阀压力等以及输入信号应为标准的0~10VDC或4~20mA。

(1)电磁阀是利用电磁力带动阀塞来控制管道中的液体流量。

(2)电动调节阀由驱动器和阀体组成,将电信号转换为阀门的开度。电动执行机构输出方式有直行程、角行程和多转式类型,分别同直线移动的调节阀、旋转的蝶阀、多转的调节阀等配合工作。

(3)电动风门驱动器用来调节风门,以达到调节风管的风量和风压。技术参数有输出力矩、驱动速度、角度调整范围、驱动信号类型等。

(七)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硬件:计算机、扫描机、打印机和绘图机等。

(2)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测试软件等。

例如,建筑智能化系统软件有办公软件、物业管理软件和系统集成等应用软件。

(八)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1.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以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为基础。采用接口和协议的方式,把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安全防范管理等系统集成在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中进行管理。

2.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还可以进一步与信息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集成。通过对建筑物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对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提供安全、环保、节能和舒适的环境。

3.系统集成管理模式。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采用何种系统集成管理模式,要考虑建筑使用单位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筑设备的控制方式,现场施工条件和设备安装工艺等因素。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涵盖建筑物中所有设备的监控内容,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行业管理及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以及控制需求的不同,多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只是对电力设备、空调设备、给水排水设备和照明设备等进行监控。

(九)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住宅(小区)智能化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控制器、综合布线系统、电源和接地、环境、室外设备及管网

等。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程序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一般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施工图深化→设备、材料采购及验收→线路敷设→设备、元件安装→系统检测→系统竣工验收。

1.施工准备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施工图深化、设备采购、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中。

(1)在施工前应明确智能化监控设备和被监控设备的采购、安装范围,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和影响工程进度。

(2)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建筑给水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工程的协调工作。

例如,在室内吊平顶上安装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工程施工协调定位。

(3)确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涉及的机电设备及管路的安装位置,监控系统的管线敷设、穿线和接线的工作,设备调试及相互的配合方式。

例如,在施工中需确定控制阀门的安装位置,管道的开孔与检测元件的安装,线路敷设位置,调试过程中施工相关方投入的人力、设备以及责任义务,都是工程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需要在施工前予以明确,以免出现监控系统工程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2.施工图深化

从其他施工图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工程进行施工图深化。

(1)建筑智能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管理的特点、监控的要求以及监控的分布等,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然后进行设备产品选择。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各系统的设备接口必须相匹配。

(2)建筑智能化设备选择时考虑的因素:设备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地,应用实践以及供货渠道和供货周期;设备产品支持的系统规模及监控距离;设备产品的网络性能及标准化程度等信息。

例如,每个系统都有支持的常规监控点数限制和监控距离限制。当超出常规限制时,有些设备产品可以通过增加设备进行扩展,但系统投资将增加或系统性能有所下降;而有些设备产品则可能无能为力。

3.设备、材料采购和验收

(1)设备、材料的采购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承包方和被监控设备承包方之间的设备供应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

例如,空调工程承包方提供空调设备时,应同时提供满足监测和控制要求的通信协议和接口。监控系统工程承包方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通信协议。如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大型设备的控制系统都具有相同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接口,就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当设备的控制采用非标准通信协议时,则需要设备承包方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方进行转换。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TCI/IP通信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等共享其他系统的部分数据,实现各系统的控制与联动。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设备可提供设备的通信接口卡、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以通信方式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连。建筑设备还可以通过干接点信号发送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进行通信。

(3)建筑智能化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4)设备的质量检测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设备材料,可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5)进口设备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本),还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例如,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商提供的监控设备和应用软件,可能是一个多厂商、多操作平台、多系统和面向多种应用的体系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关键是在于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应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才能解决各设备之间或各系统间的通信等问题。

4.线路敷设

(1)由机房输出的线缆经弱电井敷设至各个楼层,每层在弱电竖井内设若干分线箱,相应楼层所需的模块均可设在分线箱内,便于日后维修和调整。

(2)线路常用的敷设方法有架空敷设、排管敷设、线槽敷设、直埋地敷设、电缆沟敷设等。线槽和排管敷设主要用于室内配线,线缆通过线槽或线管引向所要布线的区域,最后到信息出口。

(3)线路敷设要求

1)线缆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国家标准。

2)线路应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3)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

4)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验及标号,并再次作外观及导通检查。用500VMΩ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国家标准。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设备及元件断开。

5.设备、元件安装

设备、元件的安装、接线、接地形式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要求,见智能化系统设备、元件安装技术。

6.智能化系统检测

(1)申请系统检测。由工程建设单位(或工程承包方)向检测机构申请系统检测,在办理检测委托手续时,应向检测机构递交系统竣工文件(包括设备技术文件)、系统试运行报告、工程合同技术文件、系统设计文件等。

(2)检测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的规定。制定系统检测方案应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系统的检测项目所在部位、技术指标、检测数量、检测方法以及时间和步骤。

(3)在进行系统检测时,还应提供相关记录。设备进场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报告、工程安装质量和观感质量验收记录、设备及系统自检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等。

(4)系统检测抽检。可对系统(子分部工程)集中进行检测,也可根据工程进度按系统中各子系统(分项工程)分别进行检测。抽检的数量可依照委托方的要求,全检和抽检;但不低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中的要求。

7.系统竣工验收

(1)系统竣工验收顺序。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各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

(2)各系统竣工验收条件。系统安装、检测、调试完成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试运行;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3)竣工验收资料内容。有工程合同技术文件,竣工图纸,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相关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等。

2智能化系统设备元件安装技术

一、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安装技术

1.中央监控设备的安装技术

中央监控设备应在控制室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安装。外观检查无损伤,设备完整、型号、规格和接口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和连接正确。

2.现场控制器安装技术

(1)现场控制器处于监控系统的中间层,向上连接中央监控设备,向下连接各监控点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例如,现场控制器一般安装在弱电竖井内、冷冻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需监控的机电设备附近。

(2)现场控制器与各类监控点的连接,模拟信号应采用屏蔽线,且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数字信号可采用普通线材,在强干扰环境中或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纤。

例如,在监控系统中,模拟信号可采用RVVP-2×1.0的屏蔽线敷设,且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数字信号可采用BV-2×1.0的导线,电源线采用RVS-2×1.0的导线。

3.探测、测量元件的安装技术

各类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及保护警戒范围的要求进行安装。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

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并便于调试和维护。

(1)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技术

1)温度传感器常用的有风管、水管型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般由传感元件和变送器组成,以热电阻或热电偶作为传感元件,通过变送器将其阻值变化信号转换成与温度变化成比例的0~10VDC(4~20mA)电信号。

2)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1Ω。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进行。

4)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且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与焊接。

5)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感温小于管道口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2)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安装技术

1)压力、压差传感器可将流体压力转换为0~10VDC(4~20mA)电气信号。通常采用的有电容式压差传感器、液体压差传感器,薄膜型液体压力传感器等。

2)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

3)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管道安装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3)电磁流量计安装技术

1)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2)电磁流量计在垂直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3)电磁流量计和管道之间应连接成等电位并可靠接地。

(4)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安装技术

1)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水平安装,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例如,变送器没有流向标志时,可如下判断,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2)在可能产生逆流的场合,流量变送器下游应装设止回阀。

3)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的上游,距测压点3.5?5.5倍管径的距离。

4)流量变送器上游应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

(5)电量变送器安装技术

1)常用的电量变送器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变送器等。电量变送器均将各自的参数变换为0~10VDC(4~20mA)电信号输出。

2)电量变送器安装在被监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装设在电量变送器柜内,通过电缆接入现场控制器的I/O接口。

(6)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技术

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方式有挂壁式和管道式。

1)管道式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

2)检测气体密度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检测气体密度大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4.执行、控制设备的安装技术

(1)电磁阀安装技术

1)电磁阀安装前应按说明书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宜进行模拟动作试验。

2)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用异径管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的两个等级。

(2)电动调节阀安装技术

1)电动调节阀由驱动器和阀体组成,将电信号转换为阀门的开度。电动执行机构输出方式有直行程、角行程和多转式类型,分别同直线移动的调节阀、旋转的蝶阀、多转的调节阀配合工作。

2)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用异径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不应低于管道口径的两个等级。

3)电动阀门驱动器的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压力试验。

(3)电动风门驱动器安装技术

1)电动风门驱动器用来调节风门,以达到调节风管的风量和风压。电动风门驱动器的技术参数有输出力矩、驱动速度、角度调整范围、驱动信号类型等。

2)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3)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检查线圈和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输入信号等是否符合要求。宜进行模拟动作检查。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技术

智能化工程的检测应根据工程合同文件、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说明、洽商记录、设备的技术文件进行,依据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定系统检测方案并实施检测。

1.通信网络系统检测

(1)电话通信系统检测

1)电话通信系统检测由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三个阶段组成。

2)电话通信系统试运行验收测试应从初验测试合格后开始,试运行周期可按合同规定执行,但不应少于3个月。

3)系统检查测试项目包括安装环境及设备安装验收检查、通电测试前硬件检查、硬件测试、系统功能测试、系统维护管理,网络支撑、模拟测试等内容。

(2)会议电视系统检测

会议电视系统检测包括安装环境检测,设备安装质量、系统测试、检测管理系统和系统效果质量等项内容。

(3)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检测

双向数字电视系统正向测试的调制误差率和相位抖动,反向测试的侵入噪声、脉冲噪声和反向隔离度的参数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测其数据通信、视频点播,图文播放等功能。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图像及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4)广播音响系统检测

1)广播系统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度,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的检测。

2)消防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消防广播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消防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

2.信息网络系统检测

(1)网络检测

可靠性测试,功能特性测试,吞吐量测试,衰减测试,容量规划测试,配置规模测试,设备评估,响应时间测试,可接受性测试,网络瓶颈测试。

(2)计算机网络系统测试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3.综合布线系统检测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双绞线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

例如,光缆到施工现场时,要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应是独立的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的规定执行。当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其他系统具备联动关系时,应检测消防控制室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和通信功能。

5.安全防范系统的检测

检测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有无防范盲区。安全防范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各防范子系统之间的报警联动是否达到安全防范的要求。监控图像的记录和保存时间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

例如,摄像机的系统功能检测,图像质量检测,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检测,图像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探测器的盲区检测,防拆报警功能检测,信号线开路和短路报警功能检测,电源线被剪报警功能检测。

6.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检测

智能化监控设备安装后,系统承包商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传感器可用高精度仪表现场校验,使用现场控制器调节给定值或用信号发生器对执行器进行检测。

(1)空调与通风系统检测

对风阀的自动调节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以及送风量的大小;对水阀的自动调节来控制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达到设定值;对加湿阀的自动调节来控制送风相对湿度(回风相对湿度)达到设定值;对过滤网的压差开关报警信号来判断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过滤网;监控风机故障报警及相应的安全连锁控制。

例如,电气连锁以及防冻连锁控制等。

(2)变配电系统检测

变配电设备各髙、低压开关运行状况及故障报警;电源及主供电回路电流值显示、电源电压值显示、功率因数测量、电能计量等;变压器超温报警;应急发电机组供电电流、电压、频率和储油罐液位的监视及故障报警;不间断电源工作状态、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工作状态检测。

(3)公共照明控制系统检测

使用计算机对不同区域的公共照明进行检测,满足照明要求。

例如,以光照度、时间等为控制依据对公共照明设备(场景照明、景观照明)进行监控检测。

(4)给排水系统检测

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中水系统液位、压力参数及水泵运行状态检测;自动调节水泵转速;水泵投运切换;故障报警及保护。

(5)锅炉机组检测

锅炉出口热水温度;压力,流量,压力,热源系统功能检测,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

(6)冷冻和冷却水系统检测

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电动阀门和冷却塔功能检测。

7.系统集成的检测

1)系统集成的检测应在各个子系统检测合格,系统集成完成调试并经过1个月试运行后进行。2)系统集成检测应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的信息等是否达到系统集成要求。

系统集成不得影响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独立运行,应对其系统相关性进行连带测试。

1Z101000工程经济

1Z101010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P1

11.利息的计算P1

12.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P5

13.名义利率于有效利率的计算P11

1Z101020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P14

2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P14

22.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8

23.投资收益率分析P19

24.投资回收期分析P22

25.财务净现值分析P24

26.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P25

27.基准收益率的确定P26

28.偿债能力分析P28

1Z101030技术方案不确定分析P31

31.不确定性分析P31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32.盈亏平衡分析P33

33.敏感性分析P38

1Z101040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P41

41.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P42

42.技术方案现金流量表的构成要素P45

1Z101050设备更新分析P53

51.设备磨损与补偿P53

52.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P55

53.设备更新方案的比选方法P56

1Z101060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比选分析P61

61.设备租赁与购买的影响因素P61

62.设备租赁与购买的比选分析P62

1Z101070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P66

71.提高价值的途径P67

72.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应用中的实施步骤P71

1Z101080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P78 81.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选择原则P79

82.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技术分析P79

83.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P80

1Z102000工程财务

1Z102010财务会计基础P84

11.财务会计的职能P84

12.会计核算的原则P85

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P86

14.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P88

1Z102020成本与费用P91

2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P91

22.工程成本的确认和计算方法P93

23.工程成本的核算P99

24.期间费用的核算P105

1Z102030收入P106

31.收入的分类及确认P106

32.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核算P109 1Z102040利润和所得税费用P114 41.利润的计算P114

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P117

1Z102050企业财务报表P123

51.财务报表的构成P123

5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P124 53.利润表的内容和作用P127

54.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作用P128 55.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作用P132 1Z102060财务分析P133

61.财务分析方法P133

6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P135 1Z102070筹资管理P139

71.资金成本的作用及其计算P139 72.短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1 73.长期筹资的特点及和方式P145

1Z102080流动资产财务管理P148 81.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财务管理P148 82.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P150

83.存货的财务管理P151

1Z103000建设工程估价

1Z103010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P153

11.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的组成P153

1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组成P155

13.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P158

1Z103020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P165 21.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5 22.按造价形式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P168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方法P170

24.建筑安装工程计价程序P174

1Z103030建设工程定额P177

31.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P177

32.人工定额的编制P179

3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P182

3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P184

35.施工定额和企业定额的编制P187

36.预算定额与单位估价表的编制P189

37.概算定额与预算指标的编制P193

1Z103040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概算P197

41.设计概算的内容和作用P197

4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程序和步骤P198

4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P200

44.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P208

1Z103050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P211

5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模式P211

5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P212

53.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P213

54.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P213

55.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内容P219

1Z103060工程量清单编制P220

61.工程量清单的作用P220

62.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P222

1Z103070工程量清单计价P227

7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P227

7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P234

73.投标报价控的编制方法P238

74.合同价款的约定P244

1Z103080计量与支付P247

81.工程计量P247

82.合同价款调整P250

83.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P261

84.施工索赔与现场签证P264

85.合同价款期中支付P273

86.竣工结算与支付P280

87.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与支付P288

1Z103090国际工程投标报价P287 9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程序P287

9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组成P293

93.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4.单价分析和标价汇总的方法P299 95.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技巧P302

96.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的影响因素P305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年版)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1.10爆破挤淤法技术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技术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 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4轻骨料混凝土 2.5纤维混凝土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接受施工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 4.3塑料模板技术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 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 5钢结构技术 5.1深化设计技术 5.2厚钢板焊接技术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6住宅钢结构技术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 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 5.11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11供热计量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资料全套标准

一、前期准备阶段 0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0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2) 4. 工具借用清单 (3) 5. 技术交底纪要 (4) 6. 图纸会审记录 (5) 7.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6) 8.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7) 9.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8) 10. 工程开工报告 (9) 二、施工过程阶段 (10) 11. 施工日志 (10) 12. 设计变更表 (11) 13.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2) 14. 工程签证 (13) 15. 设备安装记录 (14) 16.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15)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 三、施工收尾阶段 (17) 18. 工程竣工报告 (17) 19. 工程延期说明 (18) 20.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19) 21.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0) 22.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21) 23. 报验申请表 (22) 24. 移交资料清单 (23) 25. 验收报告 (24) 26. 工程总结报告 (2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备注: 1、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备注: 1、以上内容由产品采购部填写,并分交项目经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仓管人员; 2、如有设备不能按计划供应或型号更换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与甲方进行协商,以 便不影响工程工期。

4. 工具借用清单 工程名称: 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日期):仓管员(签字、日期):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1弱电管、线、槽施工标准及要求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按施工图,施工手册进行施工。未经总工签名、项目经理同意并向监理公司申报,不得随意改动施工方案。对施工完成部分要做好成品保护。管槽施工必须横平竖直。吊线、格墨、打平水、拉直线(预埋管线除外)。 1.1.1板槽安装及注意事项 1).垂直敷设的线槽必须按底架安装,水平部分用支架固定。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线槽具体的负载量在1.5至2米之间。在进入接线盒、箱柜、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不大于0.5米。线槽固定支点间距离偏差小于50毫米。底板离终点50毫米处均应固定。 2).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强电线应分槽敷设,或加隔离板放在同一槽内。 3).线槽与各种模块底座连接时,底座应压住槽板头。 4).线槽螺杆高出螺母的长度少于5毫米。 5).线槽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接口只允许有一个,所有接口跨接处均装上接地铜线或片,每层保证可靠的重复接地。 6).线槽交叉、转弯、丁字连接要求:平整无扭曲,接缝紧密

平直无刺无缝隙,7).接口位置准确,角度适宜。 8).槽板应紧贴建筑墙面,排列整齐。 9).导线不得在线槽内进行接头,接线在接线盒内进行。 10).穿在管、槽、架内的绝缘导线,其绝缘电压不应低于500V。 11).管线槽架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配线施工之前,将线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1.1.2电缆桥架的安装 1).电缆桥架必须根据图纸走向及现场建筑特性设计弯头、马鞍、长度等。 2).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横平竖直。 3).电缆桥架安装必须根据桥架大小,精确计算出承托点受力情况。要求均匀、整齐美观及牢固可靠。 4).桥架角弯必须有充分的弧度,防止将电缆拆散。 5).电缆桥架必须至少将两端加接地保护,本工程要求每隔20M接地一次,由于图纸上无明确如何接地,建议在桥架内加设一条BV16平方毫米的双色地线。 1.1.3线管的敷设: 1)视不同场合不同用途,选用镀锌管线管作线缆护套,室

智能化技术方案

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 术 方 案

第一章总体概述 智能小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起反映了国际社 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在住宅领域的完美应用,是21世纪的新概念住宅。作为一种新型住宅,智能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 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 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 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它是人类社会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小区的智能化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卖点。 1、智能小区作用 智能化系统作为小区很重要的配套,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智能化”,在于它所采取的诸如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 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和可 持续发展的最终经济目标。除具备前面所述的特征外还将为业主提供以下各种环境: 安全环境:实现防火、防盗、防煤气泄漏、防抢等安全要求;住宅既不应

该像鸟笼,家家窗户安装防盗栅栏,也不应该像兵营,保安整日到处巡视。智 能小区应采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使居民在住宅里有充 分的安全感。 舒适环境:一方面,小区应拥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地,实现良好绿化与人工 景观和住宅设计的和谐统一,为社区文化提供天然绿色环境;另一方面,利用 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实现系统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舒适、高效的智能 住宅。如通过在小区内设置背景音乐系统,住户听着轻盈祥和的音乐,在小区 内漫步,不仅可以减轻一天工作、学习的压力,还可以给业主愉悦的心情。 开放环境: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住户提供图像、视频、语音、 文本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选择,实现与外界方便、通畅的交流,足不出户地享受 各种社会服务(包括购物、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家 庭办公和社交活动),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服务环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程式化、公 开化。“自动化”主要实现设备的自动检测及报警、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各 种信息的自动发布以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等;“科学化”则反映在运行体制 和方法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细化管理过程;“程式化”则规范小区 物业运行行为,保证科学性的实现;“公开化”是指增加小区物业管理的透明 度,实现住户的透明消费,保证物业良好动作。不难看出,物业管理的“自动 化、科学化、程式化、公开化”突出了服务的思想,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智能小 区建设宗旨,突出了业主就是上帝的服务精神。 2、需求分析 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防范方面的设计,要考虑设计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还应 设计电视监控系统,来加强管理和取证。设计可视对讲系统,保证业主的出入安全,并有效管理来访人员。设计背景音乐系统,为业主提供优雅的环境。设计电 子巡更系统,有效的监督保安人员的值勤情况,确保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设计依据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xx技术(2017版)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3模板脚手架技术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8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9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0信息化技术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1.4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1.5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1.6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1.10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11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13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2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2H312040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本目重点是: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2H312041 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1、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 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2、( 3、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 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例如:空调空调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有变风量空气处理机,新风机及其控制系统等设备,各种阀门、风门等,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和风门驱动器等(也可由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提供);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等。 2、系统设备接口界面的确定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所遵循的通讯协议。当设备控制器对外采用非标准通讯协议时,则需要供应商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进行转换。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TCP/IP通讯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等共享其它系统的部分数据,实现各系统的交互与联动;冷水机组、热泵机组 、锅炉设备也可以提供设备的通信接口卡、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以通信方式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连。 3、智能化系统施工界面的协调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 2010-10-20 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治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投资回报公道,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目前国际上对智能建筑尚无同一的确切定义。从各个国家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环境为平台,应用现代4C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系统集成等先进的科学原理,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治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公道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从治理学的角度看,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对治理人才要求有很大不同,智能建筑物业治理的实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智能建筑物业治理在运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宽。此外,还要求智能建筑治理人才具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2)智能建筑物业治理与传统建筑物业治理的关系及功能上有很大不同,智能建筑物业治理在传统物业治理的服务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服务与治理、机电设备自动化监控治理、三表数据远程与收费治理等内容,具有治理科学规范、服务优质高效的特点。 智能建筑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的,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纵观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以下特点:智能建筑与节能环保以及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智能建筑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智能建筑迅猛发展的背后,智能建筑的建设与治理也存在着一些题目:1.整体水平不高,设计质量低;2.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不健全;3.系统集成商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4.重建设轻治理;5.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的共识,在建筑界,生态、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回应与努力。然而国内目前普遍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本质还没有予以清晰的认识,更是出现了一些将生态、绿色建筑作为口号谋求商业利益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公正、客观、系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切实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安全;节能环保;通信技术;照明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运用,其主要表现在: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的定义。但是绿色建筑的三个主题是明确的:即: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

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

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下面是为大家分享建筑智能化节能减排技术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发展战略 首先,就是要着重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在设计阶段就应以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这样就对于以后的施工是有着指导作用。 例如,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而且,对于建筑后期建筑应用以及建筑的维护阶段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管理的。 其次,就是有效的提高智能建筑技术,一般智能建筑主要就是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 * 络系统等。不过对于这些系统目前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需要依赖很多国内外的生产厂商,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很多大的项目系统集成基本上都是需要国外大公司进行的,目前在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在技术、施工以及应用维护等很多方面都是不够成熟的。

所以,在发展现代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就必须对节能装置的应用进行有效管理,其中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要有着专业培训,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系统问题。 太阳能节能技术 通常来讲,所说的太阳能节能技术就主要是指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集热器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然后通过自身的转化,产生的热能,之后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的物体,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热传递。 目前对于这种方式我们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对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广泛应用是非常有利于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太阳能节能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采暖、提供热水等很多生活方面,对于工业生产上干燥、蒸馏、高温处理等等也是有着很好地作用的。 在这里主要就是针对于采暖、提供热水和太阳能高温炉进行的,首先就是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提供热水主要就是利用太阳能中的集热器对水温进行加热,然后对住户供应热水的一种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在城乡居民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3 模板脚手架技术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技术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智能化施工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 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 本目重点是: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掌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 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1、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2、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 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1、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

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建筑智能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遍布在各个行业的运行当中,在各种智能化技术当中,建筑智能化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发展。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企业获取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国内外;现状;趋势 智能建筑,从定义上来说,就是把建筑工程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建筑是办公设备智能化、服务管理自动化的结合,运用智能建筑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建筑办公环境。智能建筑主要是几大技术的结合,这几大技术主要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建筑技术[1]智能化的过程就是对建筑设备的智能监控过程,就是对使用者相关信息审核的过程,就是对建筑环境进行自动优化的过程。智能建筑所利用的信息技术必须是安全可靠的,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为人们提供出最优化的建筑。但是智能建筑也不是完美的,在国内外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传输技术等不断改善,当前的智能建筑是建立在物联网的技术基础上的,特别是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要进行刷卡人的身份鉴定,作为智能建筑,其安防系统可以在家庭中设置感应器和传感器等,从而确保家庭的安全。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家居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智能家居包括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在智能家具中,很多先进的智能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智能技术的应用当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对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面对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在建筑智能化中,光纤传感器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筑结构的表面贴上光纤传感器,可以对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2]。建筑智能化还实现了电梯的自动管理和信息化处理,帮助电梯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智能化还体现在节能减排当中,在空调环境内安装了环境感知软件,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侦测,自动收集空调环境内状况的相关的资料,对空调环境内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防止能源的浪费。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整体要求也变的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必须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要求。随着建筑智能化和国内外的信息技术发展,建筑材料和结构都有了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建筑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及推广

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及落实计划 一、概述 新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充分吸纳了近几年来工程实践积累产生的先进技术、促进节能降耗的适用新技术,基本反映出现阶段工程技术领域最新先进技术成果。通过新技术的学习,有助于企业了解和把握目前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更好地在项目上运用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二、主要内容 十项新技术是以下十项: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 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应用技术 三、现场应用及推广 通过学习新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对10项新技术的应用及推行做一下阐述: (一)、混凝土技术 1、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振捣仅依靠自重即能充满模板、包裹钢筋并能够保持不离析和均匀性,达到充分密实和获得最佳的性能的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主要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收缩控制技术。 本项目工程地下室顶板为400厚空心板,采用的是φ250的空心管间距@60作为空心骨架;考虑到顶板配筋密及空心管间距小,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密实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拟采用此自密实性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因振捣不

到位而造成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二)、钢筋技术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指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端部制做出直螺纹,利用带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对接钢筋,达到传递钢筋拉力和压力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目前主要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本项目工程主体地下室及地下室车库梁、柱配筋多为大直径三级筋,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Φ22的钢筋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的形式进行连接,为更好指导现场施工,保证施工要求,并编制了具体的钢筋施工方案,现在现场已经应用。(三)、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清水混凝土模板是按照清水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加工,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和表面装饰效果的模板。 本项目工程计划在地下室部分拟进行推广使用次项技术,一、可以有效减少后期的粉刷及修补;二、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三、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具体施工要求及施工部署,我们将编著次项技术的专项施工方案。 2)、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组拼式大模板是一种单块面积较大、模数化、通用化的大型模板,具有完整的使用功能,采用塔吊进行垂直水平运输、吊装和拆除,工业化、机械化程度高。组拼式大模板作为一种施工工艺,施工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好,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不需抹灰或简单抹灰即可进行内外墙面装修。 本项目各栋号单元与单元之间设计有竖向变形缝,采用组拼式大模板可以提高施工速度,解决支模难、拆模难的问题,并可以提高变形缝处的施工质量。目前项目正在使用次技术。 (四)、外墙保温技术 1)、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墙体自保温体系是指以蒸压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砖)等制成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陶粒砌块等为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的自保温体系。即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50%的设计标准。

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通用版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选调我总公司主力施工队伍,调配良好的机械设备,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施工工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严格的科学组织管理手段,密切与建设单位合作,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优质,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努力创建优良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作如下部署: 1、我公司如中标,在三日迅速调集主要管理人员、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进入工地,形成施工能力,同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根据工程需要和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必须的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布置好管线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由于本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对较为适合,故施工现场计划安排必需的施工生产及现场办公设施;其生活设施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与施工生产设施分开搭建。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设施计划安排现场工地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材料库、施料堆放场地以及临时厕所等设施。生活设施则计划安排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厕所等设施。

3、土建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全力突击施工的方式,尽快完成土建工程的施工,消除天气影响因素,确保工程进度,减轻后期施工的工期压力。 4、抽调各专业工种技术骨干,并配足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队伍。科学组织现场施工,充分利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法,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5、由于本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清洁卫生,达到市容清洁卫生标准。故我公司一旦中标,将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用地及道路均采取硬化地坪处理,消除污染源,为整个工程的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6、抓紧做好各种工程材料、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工作,并随工程计划进度,配套供应。安排专人作好市场调查,力求就近选择加工单位和大宗材料供应,减少转运环节和损耗,降低工程成本。 7、为保证工期进度,按工种分工序组织施工突击作业队,各工种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计划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拟进10-20人左右。同时组织必要的劳动竞赛与物质奖励,开展赛质量、赛进度、赛安全,赛文明的施工活动。 8、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堵绝一切安全事故隐患,防火、防盗。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4891571.html,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作者:王梵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2期 摘要:建筑智能化可以帮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度、便利性 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追求目标。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将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提高,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建筑智能化,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对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特征;新技术;应用;发展 1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就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 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 建筑智能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专业性特征。建筑智能化的专业性及技术要求比较高,其核心技术为智能化技术及数字技术,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梳理掌握施工操作要求,还要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操作及技术等有着深厚的了解。(2)系统性特征。建筑智能化将建筑功能、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技术利用集成系统高效的结合在一起,其能够对建筑相关设备及信息优化管理,改善了建筑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使得项目的整体性及各个系统间的关系变得的更加系统化。(3)节能性特征。建筑节能是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要求,因此建筑智能化也必须遵循节能的理念。比如楼宇对讲控制、智能照明、自动化空调系统等,都已经利用到节能技术,采用环境感知功能来进行自动的调节,降低了能耗。 3 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的网络新技术(WLAN)分析 WLAN技术是利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局域网络,使得无线 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真正做到信息随身化。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1)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2)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等无线信号转发的功能;(3)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4)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建筑智能化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材料

建筑智能化专业技术工作总 结 近年来,智能建筑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们追求安全、舒适、便捷需求的鲜明特点,在社会上广受关注和欢迎。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差,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出现过一些曲折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智能功能和效益的正常发挥。本文将通过作者几年来从事智能建筑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做法和观点,供各位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 一、切莫贪大求全,但求专、精、经济实用 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点与使用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 例如,智能型办公大厦就要突显其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化等方面功能定位;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就要突出专业服务功能和业务管理设施等,技术环境和水平的提升。又如:视频点播(VOD)系统在旅馆、酒店行业较为常见和实用,而在其他服务行业却并不尽然。在星级酒店旅馆中,电子门锁已得到普遍应用,

而其他场合只会设在某些特别重要机房和安全等级高的关键部位。思想汇报专题工程设计上要因地而宜。 前几年,某些工程从商业利益出发,追求广告效应,片面地强调所谓nA功能,含大求全,什么功能都想要,而实际上缺乏统一规划,设计考虑不周、出现偏差,必备的相关设施和配套环境不能及时跟进和提供,结果智能化系统成了摆设品,头脑发达、四肢不灵,发挥不出应有功能和作用,投资也得不到回报,这类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应从此类案例上吸取深刻教训,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工程设计一开始时,就全面地做好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配套工作。 二、跟踪主流技术,走成熟、可靠、稳健发展的技术路线 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程设计上应注意当前IT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紧跟智能建筑技术发展主流,同时要注意智能建筑工程与科研和开发工作极不相同。它通常只能一次性成功,工程现场不具备反复变动、多次试验的条件和可能,而且受工程周期和进度的限制、工程投资的约束则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工作上,要慎重选用某些新技术,除非有稳妥、可靠的保障措施。通常,要以采用可靠、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为原则,选用经过市场考验、实践证明可靠和成功的产品及设备。一般情况下,已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的系列化品牌产品是设计上首选对象。同时,要考察产品兼容性、

智能化工程技术要求

第3节智能化工程技术要求 3.1 设计原则 1、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以及运行的可靠性,具备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2、成熟性和实用性:采用被实践证明为成熟、耐久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区及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3、先进性与经济性:选择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经济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考虑设备价格、建安成本、软件开发费用、以及运行维护费用等因素; 4、标准化和模块化:根据校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的要求,各子系统符合标准化、模块化的要求,并能够代表时代科技水平; 5、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总体结构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包容不同厂类型的产品,并在预埋件和线缆敷设上留有冗余,以便系统将来的扩展; 6、保密性与可维护性:保持相对独立与封闭特征,避免信息外泄造成损失;具备故障诊断和分析工具,具备有效的维护与自恢复功能; 7、针对本项目弱电系统建设,要求深化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潮流相吻合。系统总体结构定位高,同时确保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应用的扩展和应用的变化; (2)系统设计首先以实用为第一原则。在符合当前实际应用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平衡系统的经济性和先进性,务必避免片面追求先进性而脱离实际或片面追求经济性而损害系统智能化的功能; (3)系统建成后,能够保持24小时续工作。局部故障绝对不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系统的关键部件宜考虑容错和备份; (4)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这种安全性既能符合发包人、国家或国际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又是指系统内部的数据信息在传输、存储及使用过程中是安全可靠的; (5)系统监视和控制的内容广泛,涉及各类性质的对象,系统包含的设备品种繁多且复杂、同时安装位置分散。因此要求系统建成后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主要内容有深化设计、工程实施、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一)产品选择及质量检查 1.建筑智能化产品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 (1)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地,应用实践以及供货渠道和供货周期等信息。 (2)产品支持的系统规模及监控距离。 (3)产品的网络性能及标准化程度。 2.建筑智能化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各种接口和软件产品的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一、一般施工技术要求 1. 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场验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 2. 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并合格后进行,各种探测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3. 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对系统进行自检。 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及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的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 二、中央监控设备的安装要求 中央监控设备应在控制室装饰工程完工后进行安装。外观检查无损伤,设备完整,型号、规格和接口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和连接正确。 三、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施工要点 1. 机房应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能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机房高度有足够的配线空间,满足配线架装设。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国家规范标准。 2. 供电应为两路电源,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3. 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弱电竖井应设有单独接地干线,弱电设备的接地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建筑智能化行业及主要上市公司竞争分析

建筑智能化行业及主要上市公司竞争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容量 1、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更加注重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应用了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使建筑物在满足住户对于信息化需求的同时,变得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最初的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酒店及商务楼,其后逐渐拓展到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学校、体育馆,智能化应用领域呈现广泛化,并且智能化功能也趋向多元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实力的集设计、施工、维护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供应商。 2、市场容量 建筑智能化的下游为建筑业及房地产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下游行业密切相关。过去十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46万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7.67万亿元,增长速度较快。“十二五”期间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30%左右。我国智能化楼宇建

筑工程投资比重大致为:建筑土建工程40%左右,机电安装工程25%左右,装修装饰工程30%左右,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10%。据此计算,2015年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约为2,650.70亿元至5,301.40亿元。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应用;二是存量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建筑智能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但是集中度较低,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我们根据从事建筑智能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规模进行推算,预计整个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收入规模平均在7-8 亿元,它们合计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6%左右。 导致建筑智能行业集中度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业区域空间分布较广、业主非常分散;二是行业的技术壁垒较低,国内的公司主要都是从事工程服务,以系统集成业务为主,缺乏排他性的技术优势;三是行业整体的竞争状态还是以关系营销和成本竞争为主。在这个背景下,大公司的部分核心人员离职组建新公司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断裂变之中导致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参与厂商包括少数国际厂商和大量的本土企业。目前市场集中度很低,国内建筑智能化业务收入超过1.3亿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16.58%,今后市场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标大型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能力越来越强, 3、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