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一)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1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原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人为活动(核爆炸,修建水库)(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

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3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烈度相同

4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

注: a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5世界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①位置:南起南美洲南段,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

②国家:

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

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

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

纽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

③特点: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量80%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①位置: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

②国家:

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塞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

③特点:主要分布在大陆

6中国地震的分布与危害:

a除浙江,贵州,其他各省都曾发生过六级以上的地震

b特点: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很不均匀,西多东少,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

c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7.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二)地质灾害

1含义: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

2特点:有的逐渐完成有的突发

山地平原

3滑坡:

①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a岩体破碎

b地势起伏较大

c植被覆盖较差

③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④危害: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4泥石流

①多发在:山区沟谷

山区雨季降雨高峰期或连续降雨之后

②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③特点影响:暴发突然,来势凶猛,

往往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灾难

④发生条件:a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利于水流汇集

B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

C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五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

六我国泥石流的危害

冲毁城镇,乡村,矿山,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引起洪涝灾害

七我国滑坡的分布

云南,四川,贵州,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地区

八我国滑坡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

摧毁城镇,工厂,矿山

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破坏土地,植被,森林等

九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十(一)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十一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

(三)气象灾害

含义: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特点: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重

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

此外,有的气象灾害还会引发洪水,泥石流

一.热带气旋

1含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涡旋,

2源地: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

3分布:北半球: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半球: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

4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

加勒比海地区

台风

(1)含义: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刘东,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漩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即为台风

(2)形成条件:

A.海水温度在26°C以上广阔的暖洋面

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能够源源不断提供能量和水汽。

(3)结构

台风外围云比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风息

(4)发生时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多发于我国夏秋季节(7—11)。(5)在我国的分布

①形成于西太平洋的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

②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

浙江,福建沿海,广东,海南,台湾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州次之

③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面

其移动路线: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浙江沿海,福建,台湾登陆

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6)危害:

①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挂断电线

②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③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由于受台风危害的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台风造成的破坏较严重(7)积极作用:能给所经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1)含义: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特点:普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

(3)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欧洲,非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发生频率高

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环境、人民生活

(5)形成因素:自然因素:降水,蒸发,气温

人类活动: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生产水平、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

(6)在我国的分布: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华北、华南、西南、江淮

(7)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8)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①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②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③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④华南地区夏秋旱。

⑤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干旱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春夏秋连旱)明显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2)主要发生

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秋,冬,春)

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到次年的5月,

每年有两个高峰期:3-4月(最强),10-11月

(3)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

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4)寒潮的危害:(弊)

总:气温骤降,大风、霜冻、雨雪,暴风雪、沙暴

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寒潮形成的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

寒潮引起的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和海上翻船事故

(5)寒潮的有利影响(利):a有助于地球表面高低纬度的热量交换。

b带来了雨雪,有助于缓解旱情。

c带来的低温能有效地杀死病虫害。

d能带来风力资源。

(6)分布: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方大陆(蒙古,西伯利亚)

和冰雪洋面(北冰洋)

(北方大陆地表和冰雪洋面太阳辐射少,大气吸收热量少,终年气温低,冬季易形成范围很大的冷气团,在一定气压条件下,冷气团大规模向东南移动,成为入侵我国的寒潮)

入侵我国的寒潮的路径:

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脉的影响: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5.影响地区:除滇南谷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受寒潮影响)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四)洪涝灾害

1含义: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涝灾: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农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2特点:a发生频率高,危害面广,损失重,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不断集中,损失增大

b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3因素凌汛,海啸,风暴潮也会引发洪涝灾害

4分布:气候:中纬度地带,

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区地形:江河两岸

特别是河流中下游和地势低洼区

5我国洪涝多发区①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次数最多,范围较大)

②湘赣北部

③江浙沿海和闽北

④淮河流域

⑤海河流域

(1)洪水的成因及发生地区:

原因: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

(2)涝渍的成因及多发地区:

成因: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

多发地区: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3)危害

a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b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4)旱涝关系

①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

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②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五海洋灾害

1含义: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附近发生的灾害2包括:风暴潮、海啸、灾难性海浪、赤潮、厄尔尼诺

3特点:大多具有突发性,严重时会危害到沿海以内的纵深地区

(一)灾难性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还伴随风暴潮,沉损沿海船只,海浪冲上岸后,使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

(二)风暴潮: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概念:由于强烈大气扰动(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引起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还取得潮位大大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2)包括热带风暴潮(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3)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①台风风暴潮时间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

特点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分布主要侵袭太平洋、印度洋、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

中国、孟加拉国、美国受灾最严重

我国分布:浙、建、东、西、海、台

多集中在:东部大河大江的入海口、海湾沿岸、沿海低洼城市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②温带风暴潮时间: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

分布: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

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渤海和黄海沿岸)为多。

特点: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三)海啸:由海地地震(主要)、火山爆发、水下塌陷、滑坡等引起的巨浪发生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199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99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1994-11-26 一、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概况 (一)风暴潮灾害 (二)海浪灾害 (三)海冰灾害 (四)海岸侵蚀 (五)赤潮灾害 (六)溢油灾害 二、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特点 三、一九九五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概况 1994年是我国沿海风暴潮频发之年,先后发生11次风暴潮与近岸海浪相结合的灾害。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浙江省和福建省沿岸,其次是广东西部沿海,其中5次超过了当地警戒水位,1次还出现了6个测站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渤海的温带风暴潮过程接近常年。中国海及邻近洋区4米以上灾害性巨浪出现天数虽然比常年偏少,但由巨大海浪造成的灾害损失比常年重,恶性海难事故时有发生。 1993年11月至1994年3月渤、黄海的冰情较常年偏轻。我国沿海发现赤潮12起;溢油2起;海岸侵蚀仍较严重。 (一)风暴潮灾害 1.台风风暴潮灾害 本年度6月至10月我国沿海先后发生11次风暴潮过程,是1949年以来影响次数最多的—年。7月11日发生在福建省的风暴潮和8月21日发生在浙江省瑞安市梅头镇的风暴潮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尤其后者造成浙江省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 (1)浙江省沿海发生特大风暴潮灾害

8月21日,正值农历七月十五日天文大潮期,大潮、巨浪、狂风并发,形成浙江省沿海百年不遇的罕见特大风暴潮灾害。特大海潮伴随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突袭温州一带沿海,给浙江沿海带来了惨重灾难。 据温州市调查,由于潮高浪大,冲毁海塘、海堤,海水倒灌,温州市区沿瓯江一带平地潮水深达 1.5至 2.5米;龙湾区的省扶贫开发区进水深达2至3米;温州机场候机厅潮水深达1.5米,因进水停航半月余;温州电厂机房进水停产。瑞安、永嘉、乐清县(市)的沿海一带进潮水深达 1.5至 3.0米。位于瓯江口的七都岛、江心屿、灵昆岛均被潮水淹没,岛上水深2至3米。海水淹没最严重的岸段是瑞安至乐清沿海一带,淹没范围一般为沿海1.0公里的地带,淹没范围最大的瑞安飞云江北岸进水达7.0公里。 温州市、台州地区共损坏海塘46l公里,其中温州326公里,台州135公里;温州市标准海塘全长122.6公里,全毁27.23公里,严重损坏23.71公里,一般损坏8.59公里;一般海塘全长334.98公里,全毁139公里,严重损坏70.49公里,一般损坏57.42公里。台州地区标准海塘74.47公里,全毁 3.3l公里, 严重损坏10.53公里,一般损坏25.65公里;一般海塘全长139.1公里,全毁13.5公里,严重毁坏11.01公里,一般损坏70.61公里。宁波和舟山的一些海塘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宁波总长62公里,舟山7.7公里。 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10个地(市)、48个市(县、区)、735个乡镇、14281个村庄、1150万人口遭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有189个城镇进水,有228万人被海潮、洪水围困;全省由于海塘决口潮水倒灌面积74.77万亩,冲毁淹没对虾塘7.1万亩,倒塌房屋10万余间,损坏86万余间;损坏海塘520.7公里,堤塘决口3421处,长243公里;损坏小型水库9座,小水电站10l座;损坏船只1757艘;停产企业66547家,公路中断298 条(次),供电中断828条(次);损坏输电线路468l公里,通讯线路2397公里;损失粮食8.7万吨,减产粮食67.4万吨;据统计,全省死亡12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4亿元。 (2)福建省沿海遭受六次风暴潮袭击

高考一轮复习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结合此表回答1~2题。 1.与该表气候特征相符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江南丘陵D.四川盆地 1.C从表上年平均气温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排除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从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可知,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多云雾,年日照时数较短。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活动使其水热配合较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B.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D.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高产土壤之一 2.B由上题分析,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受丘陵地形影响,不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比较贫瘠。 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从东向西递减B.从西向东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4.与西安相比,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较小,其原因是() ①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②西安的纬度高,冬季气温比成都低,降温幅度小③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④成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温幅度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D从图上等次数线数值分布可以看出,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特点 4.C从图上可以看出,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受寒潮影响大,降温剧烈;并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受寒潮影响小,降温较小。 读我国某类气象灾害出现频次图,回答5~6题。 5.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 6.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B.甲——3、4、5月 C.乙——5、6月D.乙——12、1、2月 5.A此图中,灾害频率较高的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地区,达到30以上,而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中下游地区,为干旱灾害分布。 6.B甲地区为华北地区,干旱多发在春季,以春旱为主,3、4、5月份,乙地区为长江流域,以伏旱为主,7月初到8月初。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读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区总体分布格局示意图和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回答7~8题。 7.春季是东南沿海冰雹多发的季节,其原因主要是 A.受单一冷气团影响,冷气团强烈上升 B.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暖气团强烈上升 C.冷暖气流交汇,使冷气流强烈抬升。 D.冷暖气流交汇,使暖气流强烈抬升 8.下列不属于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地区 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南岭地区 7.D春季暖气团活跃,冷气团活动频繁,冷暖气流交汇,使暖气流强烈抬升,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导致冰雹产生。 8.A从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区总体分布格局示意图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不是冰雹灾害多发地区, 日光温室是解决青海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丰富群众菜篮子的主要生产设施,据此回答9~10题。 9.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概况 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见表1)。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为87.15亿元;海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43人,直接经济损失为1.16亿元;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0.06亿元;海冰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未发生海啸灾害。 灾 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 失 (亿元) 风暴潮 (含近岸台风 浪) 30 18 87.15 海 浪 50 143 1.16 海 冰 1 无 - 赤 潮 82 无 0.06 海 啸 0 无 无 合 计 163 161 88.37 1和图2。 图1 1989~2007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亿元)

图2 1989~2007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2.风暴潮灾害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7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海南省沿海(见表2)。 本年度台风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台风风暴潮过程多,灾害发生次数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小。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7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2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山东省沿海(见表2)。 表2 2007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桃芝”(Toraji)、“帕布”(Pabuk)、“圣帕”(Sepat)、“韦帕”(Vipa)、

“范斯高(Francisco)”、“利奇马”(Lekima)、“罗莎”(Krosa)等7次台风风暴潮过程给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沿海造成较重损失。 ●“桃芝”风暴潮 热带风暴“桃芝”(0703)于7月5日16时50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一带沿海登陆。受“桃芝”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59亿元。 沿海最大增水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验潮站,为91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人口10.98万,堤防损毁5.72公里,船只损毁16艘,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0.55亿元。北海市损坏海堤12处3.20公里、损坏小艇10艘,沉没4艘。钦州市损坏海堤28处0.60公里、水产养殖损失面积3公顷,产品数量7 吨。防城港市损坏海堤12处1.80公里,缺口2处0.12公里、倒塌房屋20间,损坏船只2艘。 海南省受灾人口0.24万人,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04亿元。 图3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渔港码头受损船只和堤岸 ●“帕布”风暴潮 强热带风暴“帕布”(0707)于8月10日16时前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屯门沿海地区登陆后,又折向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8时30分在广东省中山市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受“帕布”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2.98亿元。 广东省受灾人口112.17万人,4人死亡,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9千公顷,潮水淹没农田40.58公顷,堤防损坏31处,堤防决口0.90公里。 ●“圣帕”风暴潮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华德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理论图表资料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亚台风路径和孟加拉地区、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理论图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海洋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对学生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培养与教育教学重点: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辅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课件制作 3、收集有关海洋灾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二.风暴潮和海啸 3.巨浪:形成 ; 、 以及开敞的海岸 三.防灾与减灾 (一)要点1 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一)要点2风暴潮和海啸

探究活动1结合东亚台风路径和观察图3-1-7和3-1-9、3-1-10,分析风暴潮海洋自然灾害 64页活动题学生收集资料讲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以及吸取的教训。 (一)要点3防灾与减灾

探究活动3学生自己互相讨论后回答:减轻各种海洋自然灾害的对策 三课堂小结 为本节课设计知识体系 [应用提升] 1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风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 2.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越洋海啸两类 C. 海啸的表现形式就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 .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3~4题: 3.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3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5.下列地区不易发生风暴潮的是 A孟加拉湾 B墨西哥湾 C太平洋西岸 D秘鲁沿岸 6.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B. 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C. 海底火山的喷发D. 地震 7.不属于海啸的形成条件是 A. 海底地震震源较浅B. 海底大面积的垂直运动 C. 要有一定的水深D.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8.如图: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6°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5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学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许肖梅,海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栾维新.中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4]李杰,别义勋,张智善,海洋开发技术——人类生存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郑贵斌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l.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6]金庆焕,海底矿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美]D.G.格罗夫斯,L.M亨特.海洋世界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8]王颖.中国海洋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9]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10]冯士笮、李风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唐逸民.海洋学(第二版)[Ml.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2]范时清.海洋地质科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13]侍茂荣、高郭平、鲍献文.海洋调查方法[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14]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樊栓狮.天煞气水合物储存与运输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6]槠同金,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7]刘昭蜀,赵焕庭,范时清,等.南海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8]孙湘平,中国近海区域海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9]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a Floating Offshore Installa-tion at a Fixed Location[M]. London,1999. [20]杨殿荣.海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1]宁津生,陈军,晁定波.数字地球与测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吕炳全,孙志国,海洋环境与地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4]杨树锋.地球科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5]赵其庚.海洋环流及海气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6]严恺,海港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27]邓舜扬,海洋防污与防腐蚀[M].扎京:海洋出版社,1987. [28]C E.贾斯克,等.海洋工程中的金属腐蚀疲劳[M].吴荫顺、杨德钧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29]夏兰廷,黄桂桥,张三平,等.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30]A.W.皮博迪,R.L.比安切蒂.管线腐蚀控制(原著第二版)[M].吴建华、许立坤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1]张正斌,陈镇东,刘莲生,等.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中国近海的海洋化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32]胡中为,萧耐园.天文学教程(上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3]松岛岩,低合金耐蚀钢——开发、发展及研究[M].靳裕康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34]徐启阳,杨坤涛,王新兵,等,蓝绿激光雷达海洋探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5]N.G.杰尔洛夫.海洋光学[M].赵俊生、吴曙初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6]藤野正隆,多部田茂,北浑大辅,曾非.超大型浮体海洋物理瑕境飞影警;明寸梭封[J].日

(完整版)地理考点: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2005-2015年高考真题分类)

地理考点: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1.(2015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 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 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 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 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A【解析】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43°32′N —44°32′N)地区,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对建筑物的地基破坏大,而阳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日夜温差大,导致冻融作用在阳坡上比阴坡上大,所以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而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阴坡减少较少,且积雪较厚不利于牲畜越冬;阴坡采光条件差。故选A。 考点:中国气候和聚落分布。 2.[2014·广东卷]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2014年高考上海卷)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3.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分) 答案: 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4.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气减函〔2016〕65号)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是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阈值和预警等级指标基础上,依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适时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三条(管理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业务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第五条(内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包括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致灾阈值确定、精细化降水估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时段)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每年5月1日-9月30日,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降水强度和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七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省级气象部门依据本规范指导

所辖地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第二章业务内容 第八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时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 根据《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普查地质灾害灾情点特征信息、地理信息资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承灾体信息、灾情信息、预警指标和防灾措施数据等;实时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规模、具体地点、受影响的村镇、户数和人口、死伤人数、经济损失、致灾降水量,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对普查和实时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更新修订。 3.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时和历史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及服务应用工作。 第九条致灾阈值确定 依托风险普查数据库和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各地区地质灾害实际影响程度和已有技术方法,开展致灾阈值指标确定工作,内容包括: 1.建立地质灾害点(主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进行风险级别划分,按照发生概率95%、75%、50%、25%以上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临界(面)雨量阈值数据库。 —2—

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现状及意义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我国是一个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国,且我国边缘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所以我国也不能避免许多灾害的发生。比如前些年的南方雪灾,南方高温,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频发,我国沿海地区也不断遭到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等海洋灾害。现在国家对海洋灾害相当重视,因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绝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国内外对海洋的各项灾害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国海大学海洋灾害防治研究所的成立,以及各所高校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等等。 我国海洋灾害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岸侵蚀、海雾、海冰、海底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海上溢油等等。 1.风暴潮 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如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200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了10次台风风暴潮,8次温带风暴潮,3次罕见天文大潮,受灾人口1614.2万,死亡失踪人口49人,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其中“云娜”、“艾利”、“蒲公英”、“海马”的台风风暴潮在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赤潮 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高磷高氮的水体条件下突发性繁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颜色改变的生态异常现象。 2006年我国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 起止时间地点 面积(平方公里) 5月3~8日浙江舟山外至六横岛东南海域1000

海洋知识竞赛选择题

1.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在哪一年发生?(A) A.1967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 2.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是哪个国家的?(B) A中国 B.美国C法国D伊拉克 3.全球有多少岛屿?(A) A 5万个以上 B.6万个以上C.7万个以上D.8万个以上 4.世界上最大群岛在哪里?(C) A.东太平洋海域 B.大西洋海域C西太平洋海域D北冰洋海域 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C)A 托克劳群岛 B 太平洋群岛C马来群岛

6.世界上最小的群岛在哪里?(B)A 东太平洋海域B南太平洋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 7.有“半岛的大陆”之称的洲是哪个洲?(A) A欧洲B 南美洲C北美洲D大洋洲 8.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D)A 南海B北海C东海D地中海 9.世界最长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 马六甲海峡B莫桑比克海峡 C 台湾海峡D德雷克海峡 10.头戴两项“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峡是指哪个海峡?(A) A德雷克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 台湾海峡

11.被称作“东方十字路口”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德雷克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 台湾海峡 12.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是哪个海峡?(A)英吉利海峡 B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 13.世界上超差最大的海湾是哪个海湾?(B)A阿拉伯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D 墨西哥湾14.有“石油湖”之称的海湾是指哪个海湾?(D)A墨西哥湾B孟加拉湾C北美洲的芬迪湾D阿拉伯湾15.海域使用金的最低征收标准是多

少?(A) A每年每亩不得低于100元B每年每亩不得低于200元C每年每亩不得低于300元D每年每亩不得低于400元 16.我国一类、二类海洋倾倒区的组织选划主体是谁?(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 17.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溢油事故的溢油量标准是多少?(D)A 大于1000吨B大于10吨C大于1吨D 大于100吨 18.我国《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从何时开始施行?(C) A2003年3月

自然灾害分级标准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蓝:一般 黄:较重 橙:严重 红:特别严重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一、水旱灾害 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 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 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 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 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 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 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

200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2007-01-26 2006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有效开展了防灾减灾工作。在对2006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07年1月北京 目录 ·1. 概况 ·2.风暴潮灾害 ·3.海浪灾害 ·4. 海冰灾害 ·5. 赤潮灾害 ·6. 海啸灾害 1.概况 2006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有效开展了防灾减灾工作。在对2006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1. 概况

2006年为我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死亡(含失踪)492人(见表1)。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17.11亿元,死亡(含失踪)327人,为2006年的主要海洋灾害;海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34亿元,死亡(含失踪)165人;海啸事件未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表1 2006年主要灾害性海洋过程损失统计 自1989年以来,历年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统计见图1和图2。

图1 1989~2006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

图2 1989~2006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2.风暴潮灾害 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9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4次造成灾害。本年度台风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发生时间早(5月),灾害时间集中(7、8月),受灾地段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和广东省沿海,灾害损失严重(见表2)。 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9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1次造成灾害。 表2 2006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优化指导】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练习人教

"【优化指导】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15 气候资源与气 象灾害练习人教版 " 一、选择题(4分×15=60分)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对当地气候情况作出调查统计,其中对该地全年风向的统 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若要在该地布局对大气有一定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图中的( ) 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南风 13% 38% 41% 8% A.E处B.F处 C.G处D.H处 3.为了满足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a、b、c三条街设计合理的是( ) A.a、b B.a、c C.b、c D.都合理 解析:为了保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城镇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答案:B (2012贵阳模拟)下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

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4~5题。 4.对该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解析:由图可知,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答案:D 5.该城市建设化工厂的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 A.东北郊B.西南郊 C.东南郊D.西北郊 解析: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对大气有污染的化工厂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答案:A 上海积极鼓励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新能源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并倡导低碳生活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世博会期间也有7 000万人参加绿色出行。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符合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开放私车额度 B.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C.居民区大力建设风力发电站 D.崇明岛大力发展潮汐能 解析: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经济、实用,便于操作,符合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理 念。 答案:B 7.上海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理论值)最大时为( ) A.夏至日B.冬至日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2010-03-05 2009年,沿海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有效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对2009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10年1月北京 目录 ·一、概况 ·二、风暴潮灾害 ·三、海浪灾害 ·四、海冰灾害 ·五、海啸灾害 ·六、赤潮灾害 ·七、浒苔灾害 ·八、海岸侵蚀 ·九、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十、咸潮入侵 一、概况 2009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浒苔等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23亿元,死亡(含失踪)95人。 与1989年以来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09年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多年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也少于多年平均数(见图1)。

图1 1989~2009 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09年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为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40.01亿元,死亡(含失踪)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和福建省,均超过10亿元。 200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灾害损失见表1。 表1 200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本年度我国海洋灾害损失主要由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其中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65亿元,死亡(含失踪)7人;0915“巨爵”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04亿元,死亡(含失踪)19人。 2009年各类海洋灾害损失见表2。 二、风暴潮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3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1]10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2]22次,3次造成灾害。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2009年风暴潮灾害的特点:一是温带风暴潮灾害发生次数为2005年以来最多;二是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地点集中,广东省全年共遭受8次台风风暴潮袭击,其中3次造成灾害。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损失见表3。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一、选择题 1.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区气候资源变率较大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都有较大的变率。 答案:D 2.影响农业熟制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解析:熟制主要取决于热量(积温)的多少。 答案:A 下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3~4题。 3.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解析:风向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距离中心点愈远,表明该方向的风频愈大;反之,风频则愈小。从甲乙两图中的相关分析可知,该地吹西风时,雨量最少,盛行东南风时,降雨量最多。 答案:D 4.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析:该地最小风频风向为东北风,即一年内东北风吹的次数最少。火电厂为大气污染严重企业,为减轻其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应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即城市的东北部。 答案:A 5.为了满足某地街道和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下图中设计正确的是() 解析:为使街道与建筑物有较好的采光条件,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答案:D (2010·绵阳联考)若每个地区的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6~7题。 6.X地区可能是()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台湾西部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根据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对比,可知数字越大代表水分资源越多、热量资源越多、光照资源越丰富,由此可知X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光照资源很差,可判断为四川盆地。 答案:B 7.Y类型代号应为() A.1 2 4 B.4 2 1 C.1 4 3 D.2 2 2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降水很少,水资源匮乏,光照丰富,由于纬度较高,热量不是很丰富。 答案:A 地区 青藏 地区 X 南方 大部 华北 地区 西北 大部 东北 大部 塔里木 盆地气候资 源类型 214 441 442 333 124 323 Y

海洋灾害及其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5748553.html, 海洋灾害及其应对 作者:庄伟 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15年第04期 海洋赐予了我们美好的休闲场所以及餐桌上丰富的海鲜食品,但有时海洋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害。海洋灾害是指由于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海啸、台风、海冰、灾害性海浪、风暴潮、赤潮等。大家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吗?它们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气候现象。 恐怖的海啸 海啸的破坏力极强,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可怕的海啸呢?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塌陷或滑坡所激发出的巨浪。当然,如果人类在海底进行核爆炸的话也能产生人造海啸。海啸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0~1000千米,可在瞬间形成10~40米高的巨大水墙。水墙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堤防,涌上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随即骤然退出,数分钟后再次涌入,有时反复多次,是沿海地区最为恐怖的海洋灾害。可怕的海啸有没有预兆呢?其实,留心观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海啸是可以提前预知的。 小贴士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地震海啸、火山海啸和滑坡海啸。 地震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引发海啸,大约95%的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具体地说,震级达到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触发海啸的可能。断层垂直错动更易引发海啸,断层强烈的垂直上下运动会带动地面和海面产生强烈的浪涌,致使震荡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方式向远距离扩散。如果震源深度在40千米至50千米时,地震波的扩散和影响范围都比较大,诱发海啸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由于形成的机制各异,地震海啸分为“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 火山海啸是指因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水剧烈扰动现象,又称“火山津浪”或“火山津波”。它是火山活动主要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往往超过火山喷发的直接灾害。 滑坡海啸是指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产生海底滑坡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底大量不稳定泥浆和沙土聚集在大陆架和深海交汇处的斜坡上,产生“滑移”;二是由于海底蕴藏的气体喷发,导致浅层沉积海底坍塌,出现水下“崩移”。 海啸来临前的征兆: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3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海洋灾情总体偏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2013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2013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海洋灾情总体偏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2013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一、概况 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48亿元,死亡(含失踪)121人。 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图1)。在近5年(2009—2013年,下同)中,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列第一位,死亡(含失踪)人数列第二位。 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单次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1319“天兔”台风风暴潮灾害,为64.93亿元;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1321“蝴蝶”台风浪灾害,为63人。

2013年海洋灾害分灾种损失统计见表1。 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广东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4.41亿元;较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5.08亿元和28.23亿元。 2013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见表2和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